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鼓励总部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

关于鼓励总部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

关于鼓励总部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
关于鼓励总部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

关于鼓励总部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实

施细则

昆政规〔2011〕19号

一、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发展总部经济的各项政

策和《昆山市关于鼓励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昆政发〔2009〕41号),鼓励和促进总部经济的发展,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总部企业,是指企业核心营运机构、职能机构或省级以上分支机构设在本市,且符合第五条规定的依法经营的企业。总部企业的投资主体、经济性质不限,但须按第二章总部认定的条件认定、授证,分为新设立总部企业和本市现有总部企业。

第三条昆山市总部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是市政府负责

全市总部经济发展的领导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全市总部经济发展规划及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有关政策,负责全市总部企业资格认定和奖励审核工作,负责全市总部经济发展考核、统计、评估工作,协调处理总部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统筹指导、协调、督促整体工作开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负责日常工作。

第四条到2015年,形成各类形态的总部企业达到200家,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区域总部基地。

二、总部认定

第五条申请总部企业认定的企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在昆山市范围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统一核算,依法诚信经营;

(二)符合昆山市产业发展政策;

(三)本市外全资或控股的分支机构不少于3个,且对其负有管理和服务职能,在我市统一开票或汇总(部分)缴纳税收;或者,与本企业隶属于同一实际控制人,并由本企业提供专属职能服务的关联企业不少于3个,且本企业营业收入的30%以上来自前述关联企业。

(四)到账注册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新设立企业正式营运后在本市年度入库税收(指企业在本地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形成的地方留成)不低于500万元人民币,现有企业前两个年度在本市入库税收(口径同上)均不低于500万元人民币。

对一些特定的总部类型或新兴业态的企业,或虽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但实际履行地区总部职能、实行统一核算、作为纳税主体的分公司,在认定条件上可以一事一议。

第六条对新设立企业可实行总部企业预认定制度。新设立企业在尚无完整的年度纳税记录前,如要求申请总部企业认定的,可依据验资报告、企业设立批准文件或营业执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正式文件及投资方专项说明(阐述申请依据),预计企业正式运营后符合总部企业认定条件的,

先预认定为总部企业。预认定总部企业需在两年内通过正式的总部企业认定,否则取消预认定资格,并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新设立总部企业认定分为三类:

(一)新设立A类总部企业:符合昆山市产业鼓励政策,注册资金5000万元以上的运营总部或营销总部;

(二)新设立B类总部企业:符合昆山市产业鼓励政策,注册资金5000万元以上的其他职能性总部;

(三)新设立C类总部企业:其他符合条件、发展空间较大的总部企业。

以上三类新设立总部企业在认定期满6年后,满足条件的即转为现有总部企业。

第八条本市现有企业认定总部企业不分类。但现有企业增资超过3000万元,无论增资前是否已认定为总部企业,均可按第七条申请新设立总部企业认定。

第九条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企业、投资性公司、文化旅游企业及其他高端服务企业(含服务外包企业)在总部企业认定上可适度倾斜,已上市企业可认定为现有总部企业。

第十条昆山市总部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昆山市总部经济办)定期组织总部企业认定,并按照报送材料——初审——复审——公示——审定——公告——

授证的程序进行。

第十一条报送材料。申请总部认定的企业,需向所在各区镇总部经济主管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一)企业法定代表人签署的《昆山市总部企业认定申请表》;

(二)企业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

(三)经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本企业验资报告和上年度审计报告(合并);

(四)申请总部认定的现有企业应提供本市税务部门出具的本企业前两个年度的纳税证明(指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下同),申请新设立总部认定的企业应提供本市税务部门出具的本企业上年度的纳税证明;

(五)控股投资或被授权提供管理和服务的企业名单(附企业批准证书、营业执照和验资报告复印件);

(六)企业法定代表人签署的设立总部或地区总部及履行有关职能的说明。内容包括企业与控股投资或被授权提供管理和服务的企业之间关联关系、组织架构、职能分配、纳税办法、业务收入占比等事宜的陈述和必要承诺。其中,如果拟设立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只管理或服务我国境内(跨省区域)的关联企业,则应说明母公司在全球其它地区或我国其它地区设立类似总部企业的情况;

(七)申请预认定的企业应提供验资报告、企业设立批准文件或营业执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上述材料中,除第一、六款只收原件外,各类证照、证明和审计报告均收复印件、验原件。

第十二条初审。各区镇总部经济主管部门收到企业申请材料后,先通过财税部门对申请企业相关年度在本市纳税情况进行核算,并根据核算结果和企业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初审合格的,出具初审意见,并连同纳税核算结果和企业申请材料报送昆山市总部经济办;初审不合格的,书面答复企业并说明理由。初审工作一般不超过15个工作日。

第十三条复审。昆山市总部经济办对初审通过的企业在15个工作日内进行复审,复审可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分别采取会审、专家评审、实地调查等多种形式。

第十四条公示。昆山市总部经济办将复审通过的企业名单在昆山政府门户网站、昆山日报等媒体上公示,公示期为15日。

第十五条审定。公示结束后,将拟认定总部企业名单核定后上报昆山市总部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审定。

第十六条公告。经昆山市总部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审定的总部企业名单,分批以公告形式在昆山政府门户网站、昆山日报等媒体上刊发。

第十七条授证。对经认定的总部企业,由昆山市总部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授予总部企业证书。

第十八条本市原有企业在全市范围分立、重组、转产、更名等,不得申请新设立总部企业认定。

第十九条对已认定的总部企业,经年度评估及复核不再符合认定条件的,或上年度因涉税及其他重大违法行为受到行政或刑事处罚的,取消其总部企业资格并收回证书,停止享受相关鼓励政策。

第二十条经认定的总部企业发生更名、重组等重大调整的,应在办理相关手续后10个工作日内将相关情况报送区镇总部经济主管部门及昆山市总部经济办,由总部经济办审核后报总部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确认,并公告和重新换发认定证书。

第二十一条企业上报的申请材料及年度评估资料应

真实可靠。提供虚假材料的,经核实后,两年内不得再申请认定总部企业资格。已认定为总部企业的,取消其总部企业资格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三、鼓励政策

第二十二条新设立总部企业落户补助。

2011年1月1日以后在我市注册设立、经认定为总部企业的,分A、B、C三类,按到账注册资金分别给予3%、2%、1%的一次性开办补助,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6000万元。补助资金分5年支付,每年支付20%。企业注册资金分期到账的,每年按实际到账数进行计算和补差。

第二十三条新设立总部企业办公用房补助。

新设立总部企业本部租用自用办公用房,按租金市场指导价的40%一次性给予12个月的租金补助。新设立总部企业

本部新建或购置自用办公房产,自新建成或购置之月起3年内按该房产实际入库的房产税地方分成部分的40%给予补助。办公用房确认时点以企业认定当月为准。每家总部企业享受的办公用房补助最高累计不超过500万元。办公用房面积和租金市场指导价由总部经济主管部门核定。

成都市发展总部经济的探索和启示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践行科学发展观 ——成都市发展总部经济的探索和启示 长信联经济发展研究院李霞潘方勇 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能够充分利用中心城市战略资源优势,规避常规资源成本上升和环境污染等压力,促进并带动服务业发展,实现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转型,成为推动中心城市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成都凭借科教、人才、信息等在中西部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吸引了包括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国内大企业集团总部等聚集蓉城,据北京社科院总部经济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2008—2009年: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在全国35个主要城市中,成都总部经济发展综合能力位居全国第八,在中西部地区中排名第一。回顾这些年成都总部经济发展的实践可以发现,总部经济在成都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促进了经济发展范式从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从资源型向效益型转变,成为成都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最佳注解。 发展模式多样化 总结近些年成都总部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成都企业总部发展模式主要有外地企业迁入总部、本土企业扩张形成总部、跨国公司拓展设立总部和国家战略布局促成总部四大类,不论哪一种模式,其着眼点均在于推进资源的跨区域配置,从而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一是跨国公司拓展设立总部。成都作为国务院确立的西南地区的“三中心两枢纽”,总部经济发展条件在中西部地区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为跨国公司及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拓展业务或更好地整合资源,进而在成都设立全国性总

部、区域性总部和各类职能型总部提供良好条件。目前,来自美、日、德、香港、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世界500强企业已有124家在成都设立了分公司或研发中心或分支机构。如花旗银行、渣打银行、香港汇丰银行、加拿大宏利保险等知名金融机构在成都设立区域性总部,全球游戏联盟、法国安盟保险公司更是将中国区总部设在成都,英特尔、摩托罗拉、爱立信、联想、中芯国际、华为、新疆鑫泰投资集团等都已在成都设立研发中心。 二是外地企业迁入总部。成都作为四川省会城市,是四川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在总部经济发展环境和条件上具有相当优势。为寻求更好的发展环境,部分外地企业尤其是川内其他地市企业将总部向成都迁移的趋势日益明显。从实际看,成都主要承接泸州、眉山、德阳、攀枝花等地区企业及出于企业战略考虑的其他省市企业的转移。如眉山的通威集团,泸州的四川宝光药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攀枝花的攀钢研发总部,上海的家乐福中西区总部,上海的五粮液系列品牌锦上添花酒营销总部,重庆的朝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部等均已移师成都。 三是本土企业扩张形成总部。近年来,成都市部分重点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抓住机遇积极抢占市场,企业规模不断扩张,成长为跨区域经营的大企业大集团,构成了总部在成都,子公司或生产制造基地不断向市外、省外乃至国外延伸的典型的总部经济形态。如康宏药业集团、地奥集团、新希望集团、成都万贯(集团)置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蓝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成都仁和集团等本土企业总部已经成为成都总部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是国家战略布局促成总部。这些总部发展模式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产物,尤其是三线建设时期搬迁或成立的大型企业集团,如东电集团、中国五冶集团、成飞集团等;二是当前一些国家垄断性行业(企业),

如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如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青阳县丁桥镇金鑫 2011年 6月 根据县委党校 2011年干部任职培训班教学计划安排,通过前段时间赴苏州考察学习所获得经验, 本人认真撰写了此调研报告, 内容主要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现将调研报告汇报如下: 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具有重要地位,自古就有“郡县治,天下安” 。经过改革开放 3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 我国已进入转变发展方式、寻求 科学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那么,从县域这一层面来看,什么样的发展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 什么是有悖科学的发展, 确实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课题。 根据县域经济的特点和实际, 我认为, 迄今县域发展过程中背离科学道路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如下八个方面。 表现一:“工业至上论” 在产业选择上,不顾自身条件, 违背所在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 普遍把发展工业作为“立县” 、“兴县” 、“强县”的战略。与城市经济特点不同,我国县一级经济与“三农”密切联系,主要承担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以及生态涵养功能。如果我国 2000多个县都来集中搞工业建设, 那么谁来解决 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目前,县域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是, 若不发展工业, 如何保证农民的增收和地方财政 收入?对于农民增收, 国家已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 但持续增收仍难有保证。由于免除农业税, 工业薄弱的县级财政普遍困难,而上级财政转移支付难以弥补公共支出需求的巨大缺口。解决这一难题的总体思路应当是, 在保持县域承担的主体功能的条件下,不断增大上级财政对县域的转移支付规模(“省县直管”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同时,鼓励县域因地制宜,适当发展本地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加工业及城市配套服务型产业。表现二:“重大轻小、重外轻内”从发展主体上,重视大企业、大项目以及引进外来投资商,而对中小企业、有特色的项目以及县域内本土成长的企业,缺乏应有

揭开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终极秘密

揭开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终极秘密 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世人皆惊。国內外的专家学者也极力去解读。但他们用尽了各种方法和手段,总是不得要领,隔靴搔痒所得出的结论更是连他们自己也说服不了,更遑论说服他人。 雾里看花,水中捞月-----洋专家及其弟子们不知中国经济的庐山真面目,乱开黄腔-----一致认为是市场经济和经济自由化及人口红利导致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据此为中国开出了私有化,城市化,消费(内需)驱动的三张药方,以促使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这三张按经典资本主义经理论开出的药方如果不是阴谋整垮中国的话,实际实施起来也一定会搞垮中国。 因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与此毫无干系。 作为身处其中的中国人,这些年一直在用心领悟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秘密。经过大量的观察并用新哲学的方法分析-----得出的结论和西方学者的结论基本上相反,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秘密在于-------中国人的:勤劳! 就这两个字。字数虽少,但解读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请看下列数据:

指标年末 数比上年末增长% 各项存款余 额 826701 13.5其中:住户存 款 351957 15.5其中:人民 币 348046 15.7非金融企业存 款 313981 9.5各项贷款余 额 581893 15.9 其中:境内短期贷 款 217480 21.8 境内中长期贷 款 333747 11.8 这是我国单位居民截止到2011年年底的存款总量。如果情况正常的话至少到2013年年底,中国的存款总量将超过100万亿人民币。

就按82万亿算,这个总量和美国一年的GDP总量差不多;大约相当于中国GDP总量的两倍。 这么多的存款,在正常情况下投入到经济运行中去,就是它每年周转一次,所创造的经济规模和效益也是惊人的。有这么多钱,就是傻子使起来也能发大财。尽管我们比傻子还傻-----我们对单位和居民存款的运用很粗放很滥。但、正是这几乎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资金来源,从根本上保证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特别指出的是:1,中国银行的存款利率极低,远低于同期的通胀率,而中国的借款利息很高。实际上国家银行不仅白用这些存款,而且从利差和通胀中,获得了巨额利润;2,中国老百姓的存款虽然有存有取,但总是存的多取得少。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些存款实际上等同于白给了银行。因为如果不出现国家信用破产的情况,老百姓永远也不会取走这些钱;而出现国家信用破产的情况------老百姓也沒法再取走这些钱。 以上数据仅是现象,它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低消费,多创造,高积累是中国人民的基本特性。这个特性就是:勤劳。勤俭节约、勤学苦干、热爱劳动。 勤劳的特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积淀,是解放以来长期对人民进行勤俭建国,热爱劳动的教育的结果。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具备的最大的中国特色,也是中华民族具有的任何人都学不来的优秀品质。正是这个特质,使中华民族成为人类文明产

加快产城融合助推经济发展

加快产城融合,助推“****” 实施“****”战略是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实际出发、推动全区发展跨越提升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要坚持不懈推进生态宜居区和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互动发展,就要着力产城融合。 一、“产城融合”的科学内涵 产城融合:产是指生产及相关城市的产业园或工业区;城指城市;产城融合,即“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要做到同步演进,将相关工业园区与城市融合在一起。 现代社会,工业化主要创造供给,城镇化在很大程度上则创造需求,双方的发展互为前提,不但缺一不可,而且在发展步调上也必须协调配合:城市发展要有产业为支撑,才能防止“空心化”;产业发展要以城市为依托,才能防止“孤岛化”。二者必须统筹规划,协调联动,才能产生互动效应,才能有效避免工业化、城镇化不同步所造成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只有正确处理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辨证关系,以新型工业化为“发动机”引领城镇化水平提升、以新型城镇化为“增长极”支撑工业优化升级,才能实现工业化城镇化有机结合和“双加速”发展。 产城融合的发展就是将产业园区和城镇社区融为一体,

推动经济发展主体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向生产、服务、消费的多元化发展, 从而促进创新型产业的发展和提升城市活力。 二、当前***产城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城融合缺少合理科学的规划。 产城融合需要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来统领。由于过分强调工业的集聚和土地利用的统一,工业园区规划和城市居住区的空间形态和主要功能各不相同,从规划上二者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形成了两者之间的割裂,工业园区和城区其他区域在空间和结构上“泾渭分明”。在用地性质上,工业园区以工业和仓储用地为主,辅以对外交通、道路广场和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基本没有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 (二)产业层次较低造成产业发展未能有效促进城市发展。 尽管***工业园区已正式升格为***高新技术开发区,但实际上,园区内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产业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许多企业的工资标准还不高。对本地劳动力来说,这样的收入水平还不足以支撑其进城买房变为市民,多数本地农民工每天往返在工厂与农村老家之间(或出租房之间),对本地区而言,工业化进程未能同步推进城市化。而作为园区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往往会尽量压缩自己的生活成本,或住在企业的集体宿舍,或租住在园

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的对策研究-8页word资料

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的对策研究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它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是一种能够实现企业、总部所在区域、生产加工基地所在区域“三方”利益都得到增进的经济形态。作为产业分工高端环节,总部经济是城市从提高产业竞争力转向增强功能竞争力的必然趋势,是经济中心城市一种快速高效发展的模式,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城区综合服务功能的关键举措,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对于加快向现代化核心城区迈进的江东区来说,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题中之义。本课题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区基本经验基础上,紧密结合江东经济发展实际,阐明了江东区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江东区发展总部经济的总体目标、重点 领域及对策措施。 一、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作为新的经济形态,总部经济的发展符合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符合城市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符合建设现代化新中心城区的目标要求。 (一)发展总部经济是助推宁波打造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现实举措。国务院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明确提出,宁波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国际港口城市,加快发展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重要的中心城市”和“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的任务迫在眉睫。刚刚出台的中共宁波市委关于制定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明确提出加快打造国际强港、加快构筑现代都市、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加快创建智慧城市等“六个加快”的内容。服务全市是建设现代化核心城区的应有之义,

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县域经济的发展既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任务。发展壮大特色县域经济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人的观念对经济发展起着导向和制约作用。先进科学的观念能带动经济的发展,落后陈旧的观念阻碍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思想越解放,经济越发展。为此,需在六个方面取得突破:⑴要破除“等、靠、要”的旧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敏锐地发现经济发展的机遇,靠拼抢精神主动抓住发展机遇;⑵要破除囿于陈规、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旧观念,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敢为天下先;⑶要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旧观念,树立运用市场经济运作和管理经济的新观念;⑷要破除以权代法、以言代法的旧观念,树立依法行政,遵守国际通行的市场竞争规则,信守承诺的新观念;⑸要破除狭隘的地方观念,树立大开放的的市场观念;⑹要树立人力资源越丰厚、素质越高,越有利于吸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的观念,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强烈渴望,以更优惠的政策、宽松的用人环境和灵活的用人机制,广泛地吸引各种人才。创造唯才是举和人才充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才能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二)突出地方特色,培育和发展县域主导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县域经济更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从县域内部看,任何一个地方都同时具备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从县域外部看,区域之间的竞争与协作也是同时存在的。特色不浓、结构趋同,竞争的压力将更大,发展的阻力也更多。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在于找准特色。必须依据自身区位、自然和资源禀赋条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确定主导产业,实行重点开发,在资源优势中培育地方特色,在传统产品中筛选优势品牌,打造特色产业和名牌产品。提倡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培育发展特色经济。坚持一业为主,多元互补,全面实施经济林果业、畜牧业和种植业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进一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三)改进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积极培育税源,多渠道增加县域财政收入;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由于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水平落后,银行、居民资金积累能力有限,地方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进行建设的能力有限,需要政府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特别是贫困县、山区小县持续发展需要有长期、稳定、充足的资金供给。 (四)千方百计增加县域城乡居民收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县域,增加县域城乡居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增加县域城镇居

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前景

《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前景、主要问题与解决思路》测试答案 (2012-02-16 17:21:09) 分类:安徽干部教育在线学习测试答案 标签:杂 谈 试卷名称: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前景、主要问题与解决思路 考试人员:滕修福 提交日期:2012-02-16考试用时:7分钟39秒 考试得分:100未评分试题:0 答对试题数:20正确率:100% 单选题:共10题,正确10题多选题:共5题,正确5题 判断题:共5题,正确5题问答题:共0题,正确0题 1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快于经济增长年份出现(),其中,农民收入达到14%,高于经济增长。(分值:5/得分:5) 二五时期 四五时期 七五时期 六五时期 2“十二五”规划要求,战略性( )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分值:5/得分:5)支柱经济 新型经济 新兴产业 经济增产 3需求问题中,我国()过低,如2010年仅占34%,而中等收入国家是60%。(分值:5/得分:5) 居民消费率 工业消费 居民购买力 消费水平 4我国实际上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预计到2015年,老龄化率接近()。(分值:5/得分:5) 14.9% 15.1%

14.6% 12.5% 5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0年,我国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已经进入()收入国家的行列。(分值:5/得分:5) 脱离贫困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中等偏上 6从外需看,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基本在()以上。而美国对外依存度20%,日本对外依存度30%。(分值:5/得分:5) 50% 54% 49% 61% 7未来5年,城乡居民将更好地分享发展成果,特别突出以()的社会建设,提出其的十大行动计划。(分值:5/得分:5) 改变面貌 改善民生 改善生活 改进民主 8到2015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 )。(分值:5/得分:5) 56% 49% 54% 48% 9城市化是最大的(),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分值:5/得分:5)投资 消费 内需 外需

发展经济应该鼓励超前消费

谢谢主席, 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今天我方的观点是发展经济应该鼓励超前消费。开宗明义,经济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是构建并维系人类社会运行的必要条件。发展经济就是扩大国民经济规模,提高经济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应该表示情理上必然或必须如此。鼓励指激发,勉励。超前消费是指将未来需要进行的消费提前到当下来完成。讨论应不应当提倡则是鉴于超前消费是否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具体阐述; 第一,从消费本身来看,超前消费可以带动新的消费热点,从而拉动内需,完善当前消费结构,推动经济发展。首先,超前消费能够带动消费需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与消费趋于良性循环;同时,超前消费可以使目前保守的消费观有所转变,满足人们的更多的物质文化需求。超前消费可以增加资金利用率,加快流通,活跃经济。现下较为流行的贷款买房买车,不仅圆了大家的买车梦,买房梦,也活跃了市场。 第二,从发展经济的角度来看,超前消费有利于提高大众的生活质量。首先可以改善人们的消费现状,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需求疲软的问题,刺激需求。同时相关政策的出台会完善社会保障,促使教育、医疗以及住房等社会保障体制健全,使得人们敢于花钱, 增加远期消费支出。消费作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三大马车之一,是经济的持续拉动力。这都说明了鼓励超前消费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三,从社会发展现状来看,鼓励超前消费是现实的需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限,从各国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看,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般应为80%,而我国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7%左右。中国投资和出口增长过快、消费相对不足的结构性矛盾仍然非常突出。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鼓励大家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使超前消费的程序规范化,有序化,更适合社会发展现状。 诚然,超前消费有弊端,但是超前消费并不等同于盲目消费,这些弊端可以避免、改良,但是超前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显而易见,因此我方坚定认为:发展经济应当鼓励超前消费。

泉州发展总部经济的思考与建议

泉州发展总部经济的思考与建议 国家统计局泉州调查队颜福仁 【内容提要】总部经济逐渐得到各地政府重视,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重要的战略,泉州也明确提出发展总部经济。本文从分析泉州总部经济发展现状入手,分析泉州发展总部经济的具有较好的基础,同时也面临着起步晚竞争压力大、中心城市弱、高层次人才缺乏、配套服务业不够发达等诸多劣势,进而提出优化制度环境,加强载体、交通网络建设,提升人才工作水平等方面对策建议。 【关键词】泉州总部经济优劣势分析对策建议 一、什么是总部经济 所谓“总部经济”是指一个城市由于各种要素优势而吸引企业总部扎堆集群布局的一种经济形态。发展总部经济可以为区域发展带来多种效应,比如税收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费效应、就业效应和社会资本效应等。同时具有总部集聚效应,可以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臵。大批国内外企业总部入驻,可以提高区域知名度、信誉度,促进区域政府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商务人居环境,提升城市要素集聚能力和竞争力。近年来,总部经济如今已经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成为诸多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国内

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发展总部经济。就省内而言,福州、厦门及泉州均明确提出要发展总部经济,区域间的要素争夺愈演愈烈。 二、泉州总部经济发展规划及现状 泉州较早进行了发展总部经济的理论探索,但规划建设相对滞后,错失了发展时机,目前厦门已经对泉州发展总部经济形成了客观挑战。这两年来,泉州紧抓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顺应经济发展趋势,适时提出发展总部经济的战略构想,将发展总部经济作为集约利用城市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港口、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泉州总部经济区基本完成第一期的规划: (一)东海总部经济集聚区。主要包括两个区域,一是浔埔总部区,选址于东海组团沿海大通道北侧,总用地面积约535.6亩,规划建设商业、办公、会议、休闲娱乐、配套公寓等设施。二是滨海总部区,选址于东海组团新的市行政中心东南角,总用地面积约340亩,其中,沿泉州湾的两个地块规划为企业总部功能区,总用地面积约164.3亩;西侧邻近东海行政轴线的地块将作为城市综合体建设。已有20家泉州名企已正式被认定为滨海总部区第一批总部企业,这20家企业于7月13日对11宗地块展开争夺,进入实质阶段。 (二)城东总部经济集聚区。位于城东组团东侧,该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82亩,主要以高级商务办公为主,除美国迈克森饭

高技能人才助推县域经济发展新跨越

高技能人才助推县域经济发展新跨越 高技能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是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推动地域经济不断发展的强力剂。近年来,作为县级市的山东省昌邑市始终坚持把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工程来抓,紧紧围绕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重点环节,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优化舆论环境,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昌邑高技能人才异军突起。目前,全市技能劳动者达10万余人,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近15000人,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15%,涌现出一大批技术熟练、技能精湛、业绩突出的优秀技能人才。这些高技能人才用自己的材质谱写了现代制造业的新篇章,推动了昌邑经济跨越发展。 有了强大的高技能人才支撑,昌邑的工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工业企业效益逐年提高。高技能人才纷纷参与到企业技术研发当中,极大地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进程。2009年,全市科技企业取得科研技术成果30余项,转化率达到60%。2004年以来,全市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省科技进步奖等重大科技奖励52项。 破除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把技能人才开发摆上前所未有的高度

高技能人才是企业技术工人的核心骨干,也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过去,由于择业观念、成长环境和需求增加等原因,昌邑市的一些企业曾经出现过技能人才大量短缺的现象,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要推动企业做强做大,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必须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为此,昌邑市委、市政府拔高技能人才作为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人才工作总体规划,结合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企业实际需求,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一系列打造高技能人才的“组合拳”随之展开。 近几年,该市先后制定出台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意见,以及首席技师、有突出贡献技师选拔管理办法等10多个专门文件。为形成合力、建立长效机制,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成立了有关部门参加的高技能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推进技能人才开发。从2008年起,市委、市政府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纳入对镇街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和市直部门工作绩效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各级各部门工作政绩的重要依据,有效地增强了各级各部门特别是“一把手”抓技能人才开发的意识。 全市各级部门不断加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投入。近五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预测情况

一、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情况预测 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中国将持续8%增长率20年。中国的增长速度一直被西方社会称为“奇迹”,但这种8%以上的惊人速度到底还能保持多久呢?对此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倒是非常乐观。在2011年3月23日香港的活动上,他放言:中国还能以8%的年增长率发展20年,直到发展成两倍于美国的经济体。林先生指出,用所谓的“相对购买力指标”计算,这一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很有可能在20年的时间内发展到美国的两倍。考虑上市场汇率,中美也很可能势均力敌,他补充说。中国在过去十年里以超过10%的年均增长率高速发展,已经赶超了日本、德国、英国以及法国。林指出,中国的发展速度得益于“起点低的优势”,因而“有可能能在未来20年保持8%的增长率。”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表示,未来一二十年中国经济增长轨迹将是一条比较平稳的曲线,但是由于2020年左右的基数较大,整体来说,曲线会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他说“根据我的预测分析,中国经济年均8%左右的高增长,应该还能够持续20年,即一直持续到2030年。” 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对未来20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前景表示乐观。他认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四大“利好”:劳动力存在长期比较优势、巨大市场规模、制度

改革仍存空间、国际环境趋向优化。这四个有利条件决定中国未来20年仍有希望以平均6%-10%的速度继续增长。他表示,市场规模在当代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日本等东亚经济体在高速增长后进入了缓慢发展阶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缺乏一个国内大市场。而中国却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前30年主要依赖国际市场推动经济起飞之后,未来的二、三十年里,继续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来自国内市场的巨大需求。国际经验表明,大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内需支撑。改革开放30年来,投资、出口和重工业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目前,中国经济正在转向国内需求拉动。2008年,美国、印度内需占总需求的比重分别为92%、88%。而同年中国这一比重仅为72.8%,空间和潜力巨大。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连城和该院博士生韩蓓2009年通过HP滤波平滑参数的选择及应用方法对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进行了分析。根据其测算,1978年至2007年中国平均潜在经济增长率为9.6%,适度增长区间为[9%,10%]。自2000年以来经济在波动的位势上持续多年适度高位运行,经济周期由过去起伏剧烈、峰谷落差极大的波动轨迹,转变为起伏平缓、峰谷落差较小的波动轨迹。2009年由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需要萎缩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较大,实际经济增长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随着制度变迁作用的继续发挥,人力资本不断提高,管理和技术创新的

鼓励总部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鼓励总部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鼓励总部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一、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发展总部经济的各项政策和《市关于鼓励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政发〔41号),鼓励和促进总部经济的发展,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总部企业,是指企业核心营运机构、职能机构或省级以上分支机构设在本市,且符合第五条规定的依法经营的企业。总部企业的投资主体、经济性质不限,但须按第二章总部认定的条件认定、授证,分为新设立总部企业和本市现有总部企业。 第三条市总部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是市政府负责全市总部经济发展的领导机构,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全市总部经济发展规划及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有关政策,负责全市总部企业资格认定和奖励审核工作,负责全市总部经济发展考核、统计、评估工作,协调处理总部经济发展重大问题,统筹指导、协调、督促整体工作开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负责日常工作。 第四条形成各类形态的总部企业达到200家,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区域总部基地。 二、总部认定 第五条申请总部企业认定的企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在市范围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行统一核算,依法诚信经营; 第 2 页共 12 页

(二)符合市产业发展政策; (三)本市外全资或控股的分支机构不少于3个,且对其负有管理和服务职能,在我市统一开票或汇总(部分)缴纳税收;或者,与本企业隶属于同一实际控制人,并由本企业提供专属职能服务的关联企业不少于3个,且本企业营业收入的30%以上来自前述关联企业。 (四)到账注册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新设立企业正式营运后在本市年度入库税收(指企业在本地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形成的地方留成)不低于500万元人民币,现有企业前两个年度在本市入库税收(口径同上)均不低于500万元人民币。 对一些特定的总部类型或新兴业态的企业,或虽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但实际履行地区总部职能、实行统一核算、作为纳税主体的分公司,在认定条件上可以一事一议。 第六条对新设立企业可实行总部企业预认定制度。新设立企业在尚无完整的年度纳税记录前,如要求申请总部企业认定的,可依据验资报告、企业设立批准文件或营业执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正式文件及投资方专项说明(阐述申请依据),预计企业正式运营后符合总部企业认定条件的,先预认定为总部企业。预认定总部企业需在两年内通过正式的总部企业认定,否则取消预认定资格,并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新设立总部企业认定分为三类: (一)新设立A类总部企业:符合市产业鼓励政策,注册资金5000万元以上的运营总部或营销总部; 第 3 页共 12 页

发展杭州总部经济研究_夏效鸿

发展杭州总部经济研究 □ 夏效鸿Ξ 摘 要:本课题立足杭州,通过综述国内外有关国际化城市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客观评价分析了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及杭州推进城市国际化的现实意义、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用E -S 模型构建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对杭州城市国际化程度进行初步 评估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提升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城市 国际化 评价 战略 研究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243(2007)03-0041-06 总部经济作为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各大城市得到快速发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等城市高举“发展总部经济”的大旗,将其作为促进城市产业升级、功能提升、实现城市经济转型、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作为资源较缺乏、创业成本较高、高技术人才和专业人才较少的杭州,要使经济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必须借鉴发达国家、发达城市的发展经验,走发展总部经济之路。 一、杭州市总部经济发展现状 随着杭州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招商引资工作的不断推进,各地尤其是中心城区纷纷把发展总部经济作为国内招商引资重要手段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借助长三角经济发展的迅猛势头和较为优越的投资环境,初步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几个总部聚集区,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总部集群现象。 (一)总体概况 目前,在杭注册的集团及以集团名字投资的公司达1477家。2006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2.5亿美 元,累计有53家世界500强在杭投资举办了87家企业;实际利用内资325亿元。59家企业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量连续4年居全国各城市之首。全国500强企业在杭总部或分支机构100余家。目前,我市“总部经济”主要有存量资源激活型、重点企业扩张型和外地企业迁入型等3种类型。 (二)总部经济集聚区块分布及潜在优势分析 目前杭州的企业总部分布还较分散,比较有规模的主要集中在六个区块: 1、钱塘江两侧区域 该区域主要以江北的钱江新城和江南的高新区为主,主要集中了制造业、医药、高新等行业企业总部。 (1)钱江新城 目前正在建设之中,但已有圣奥、金基、万地等20多家企业已购置土地建造总部大楼。潜在优势: 随着行政中心的正式进驻,总部大楼群的建设将加快,大量写字楼将吸引更多企业总部及分支机构的进驻。 (2)滨江区集团总部园区 1 4Ξ作者:夏效鸿(1971—),杭州市政府政策研究室社会研究处副处长 310026

加强环境保护 助推经济发展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15年21期 61 加强环境保护 助推经济发展 徐继君 张世乾 开江县环境监测站,四川 达州 636250 摘要: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势在必行。本文就促进达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提几点建议。 关键词:环境保护;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X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799(2015)21-0061-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创造物质财富、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所导致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日趋严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压力在不断增大。因此,十八大所描绘的“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这一美好梦想在召唤、激励着我们。而如今达州正处于率先实现次级突破的关键阶段,我们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势在必行。下面,我就促进达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提几点建议。 1 加强水资源保护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城市生存和经济发展要素之一。达州市整个地区的饮用水源地大多以河、库为主,水源污染主要来自农村化肥、农药的使用,生活污水、人畜粪水直排,工业企业的废水偷排、漏排、超标排放等。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水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水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开发。 1.1 提高全民水资源忧患意识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对饮用水源问题的认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以及广告、专栏、展览等多种形式大造声势,特别是在每年世界环境日、水法宣传周和宣传月中,动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方法,广泛宣传水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让全社会关注饮用水源地,监督和参与饮用水源地的管理和保护,为改善饮用水源地水质创造良好社会氛围和社会基础。 1.2 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 提高农药化肥的施用效率,加强对规模化畜禽养殖的监管,规范养殖排污行为,充分发挥化粪池和沼气池的治污作用。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建立生态屏障,减少水土流失。 1.3 强化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 政府在加大对污水处理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还应加强对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监管力度,杜绝只建不管、管而不力导致污水处理不达标,造成集中污染的现象发生。 1.4 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监管和打击力度 认真抓好“打击不法排污企业,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专项活动,加大对排污企业的监管和打击力度,防止偷排、漏排、超标排放。 2 加强农村垃圾污染治理 随着农村生活日益现代化,垃圾也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一大问题,道路两旁、河流两岸、甚至田间地头,都能看到随意丢弃的垃圾。当前,农村垃圾处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垃圾中不可降解物大量增多,诸如:塑料袋、破化肥袋子、烂塑料薄膜、破衣服等等。二是垃圾数量猛增,除了日常生活垃圾外,还有众多的建筑垃圾、畜禽垃圾;三是垃圾的综合利用率大大下降,即使具有较好肥效的草木灰也被许多农户随意倾倒成为垃圾。要使农村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容村貌整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广泛发动群众,打造全民参与格局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村民的环境意识,发动群众共同参与。定期召开会议,发放环境保护相关宣传资料,让环保知识深入到学校、企业、院落和每一个人心中,真正做到环保事业人人参与,环境保护人人关心。同时,落实门前、院落环境包干制,建立评优、奖励、惩处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 2.2 创新处理办法,构建农业生态模式 利用沼气池将易分解垃圾和人畜禽粪结合进行厌氧消化,以单个农户或集体为生产单元,将沼气池、禽畜舍、厕所、蔬菜温室进行有机组合,形成一个封闭状态下的能源生态系统,即“三位一体”或“四位一体”的农业生态模式。 2.3 注重规范管理,形成市场运行机制 严格按照“组收集、村分类、镇运输、县处理”的原则认真处理,逐步步入垃圾处理规范、有序处理的轨道。同时,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垃圾处理运行机制。一方面,政府要明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行开放式的市场准入;另一方面,认真落实“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逐步在各地实行生活、生产垃圾收费制度,在使农村垃圾得到有效减量的同时,弥补财政投入的不足。此外,还应对已建垃圾处理厂的填埋工艺、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管,防止垃圾集中污染和渗漏液超标排放的现象发生。 3 严格准入制,强化对排污企业的监管 工业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地方、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但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当前,招商引资是各级党委、政府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借力发展无可非议,但是,如果只注重引进项目,而忽略环境保护的前置条件,那么,带来的只是眼前和局部的经济利益,剥夺的将是子孙后代的生存权利。所以我们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一是对新引进的项目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这一准入制度,凡是高污染、高能耗之类的企业坚决拒之门外;二是对运营多年的企业在加大监管的同时,要帮助他们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更换治污设施,更新治污工艺;三是加大对不法排污企业的教育和打击力度,真正实现环境和经济和谐发展。 幸福达州,人人在展望,职责在召唤。只有树立环保意识,加强环境治理,“率先实现次级突破,建设幸福达州”的中国梦才能真正实现,才能真正惠及子孙万代! 参考文献 [1]邵爱华,刘秀菊.加强环境保护推动新农村建设[J].时代经贸,2011(10):16. [2]张林霞,姚丽文.加强环境保护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科技博览,2010(31):216. [3]于亚利,郭欢.环境保护在经济建设中的助推作用[J].科技信息,2012(21):441.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做法

编者按:山东省邹平县曾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2000年经济实力在山东省140多个县市区中排名中游偏下。近年来,邹平县立足实际成功走出了一条工业强县、统筹城乡、跨越崛起之路,连续8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行列,稳居山东省第一经济强县。驻郑办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邹平县“工业强县、统筹城乡”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供领导参阅。 山东省邹平县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 一、基本情况 邹平县隶属山东省滨州市,东接淄博,西邻济南,南依胶济铁路,北濒黄河,辖12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858个行政村,人口73万,总面积1252平方公里。 (一)经济发展情况 邹平曾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2000年经济实力在山东省140多个县市区中排名中游偏下。近年来,邹平县立足实际,解放思想,成功走出了一条工业强县、统筹城乡、共建共享、跨越崛起之路,经济社会始终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连续8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行列,先后超越山东省的寿光、滕州等经济强县(市)稳居山东省第一经济强县。 经过多年跨越发展,邹平县基本建立了以家纺服装、新型材料、食品医药、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高档用纸等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培养壮大了以魏桥集团、西王集团、长星集团为代表的一大批大型企业集团。邹平先后被授予全国

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全国新能源产业百强荣誉称号,2011年,邹平位列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第15位、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第11位、全国中小城市最具投资潜力百强第3位。 (二)城乡统筹发展情况 近年来,邹平县以建设生态园林型现代化鲁西中等城市为目标,坚持城乡一体、区域统筹发展,城乡面貌实现大变化。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54平方公里,人口39万,基本搭起了中等城市发展框架,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形象大幅提升。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城镇化水平达到62%。加快推进新农村和社区建设,被确定为首批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功创建国家卫生镇2个、省级3个,7个镇通过省级环境优美环境审核。2008年获国家园林城市荣誉称号,2010年被评为中国城乡建设范例城市、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 (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邹平县注重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和经济共同发展。“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教育投入34.3亿元,新增校舍面积31.8万平方米,幼儿园入园率达到98.36%。投资5000多万元实施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211取暖、“三免惠民”工程,对全县初中、小学学生全部免除杂费,对经济困难学生免除书本费、补助寄宿生活费。每年投入400多万元实施农村小学生乘校车补助工程,收益学生近2万人。2010年被评为山东省教育工作先进县。深化创新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达到了每个镇办有一处规范的卫生院、每3000人左右有一处社区卫生服务站、每500人左右有一处卫生室的标准。

关于大力发展“三个经济”的若干政策

关于大力发展“三个经济”的若干政策 为加快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现提出如下若干政策。 一、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立。发挥陕西省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平台作用,积极争取中央车购税和民航建设基金,支持省内铁路、公路、航空枢纽设施有效衔接,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鼓励建设多式联运枢纽站场,开展空铁联运和公铁联运示范,对纳入国家示范工程的承担单位(企业)按中央补助资金的20%给予支持。(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西部机场集团负责) 二、支持铁路物流发展。支持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成为海铁与公铁联运基地,对开通的中欧班列按财政部规定给予适当补助,由省、市财政按1∶2比例分担。支持西安国际港务区、中铁西安局集团,加强与青岛、天津、连云港、宁波等沿海港口业务合作,开通“五定班列”,对从新筑站开出的“五定班列”全程运费,由省、市、区财政结合开行情况给予适当补助。(省财政厅,西安市政府,西安国际港务区负责) 三、完善国际客运航线网络。支持创建国际航空枢纽,对完成当年航空计划,在西安机场新开通且正常飞行的国际客运航线给予航空公司一定奖励。奖励标准逐年递减20%,期限最长不超过三年,由省、市财政按2∶1比例分担。(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财政厅,西安市政府,西部机场集团负责) 四、支持航空货运物流发展。支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航空货运发展,鼓励采取多种方式吸引航空公司加大运力投入,吸引国内外货物集聚,按完成当年货邮吞吐量给予一定奖励。奖励标准逐年递减20%,期限最长不超过三年,由省、市、区财政按1∶1∶1比例分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西咸新区管委会,西安市政府,西部机场集团负责) 五、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开展物流园区省级示范园区创建工作,认定一批具有多式联运功能、中转集散效率高、特色突出的知名品牌示范园区,对认定为省级示范园区以上的,根据示范效应和规模给予100万元—300万元一次性奖励。鼓励在口岸货物转运集中区建设货物堆场,在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咸新区以及一级节点城市宝鸡、榆林、安康建设1万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化物流仓储库,对符合国家标准的新建设施,按不高于建设投资额(不含征地费用)的10%给予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的补助。鼓励两家以上快递公司联合在政府机关、高校、住宅小区共建共用智能取货柜,对每个取货柜给予5000元一次性奖励。(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交通运输厅负责) 六、鼓励对外市场拓展。支持我省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物流集散中心、海外仓、陕西商品展示中心,对符合国际认证的,按不高于建设投资额(不含征地费用)的10%给予最高不超过300万元一次性奖励。支持我省建筑业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按当年国际营业收入(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工程咨询)的3‰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承担的国际工程项目获得“鲁班奖”“詹天佑奖”“国家优质工程奖”的企业,给予200万元一次性奖励。(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