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发展总部经济的思考与建议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1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泉州发展总部经济的思考与建议

国家统计局泉州调查队颜福仁

【内容提要】总部经济逐渐得到各地政府重视,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重要的战略,泉州也明确提出发展总部经济。本文从分析泉州总部经济发展现状入手,分析泉州发展总部经济的具有较好的基础,同时也面临着起步晚竞争压力大、中心城市弱、高层次人才缺乏、配套服务业不够发达等诸多劣势,进而提出优化制度环境,加强载体、交通网络建设,提升人才工作水平等方面对策建议。

【关键词】泉州总部经济优劣势分析对策建议

一、什么是总部经济

所谓“总部经济”是指一个城市由于各种要素优势而吸引企业总部扎堆集群布局的一种经济形态。发展总部经济可以为区域发展带来多种效应,比如税收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费效应、就业效应和社会资本效应等。同时具有总部集聚效应,可以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大批国内外企业总部入驻,可以提高区域知名度、信誉度,促进区域政府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商务人居环境,提升城市要素集聚能力和竞争力。近年来,总部经济如今已经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成为诸多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国内

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发展总部经济。就省内而言,福州、厦门及泉州均明确提出要发展总部经济,区域间的要素争夺愈演愈烈。

二、泉州总部经济发展规划及现状

泉州较早进行了发展总部经济的理论探索,但规划建设相对滞后,错失了发展时机,目前厦门已经对泉州发展总部经济形成了客观挑战。这两年来,泉州紧抓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顺应经济发展趋势,适时提出发展总部经济的战略构想,将发展总部经济作为集约利用城市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港口、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泉州总部经济区基本完成第一期的规划:

(一)东海总部经济集聚区。主要包括两个区域,一是浔埔总部区,选址于东海组团沿海大通道北侧,总用地面积约535.6亩,规划建设商业、办公、会议、休闲娱乐、配套公寓等设施。二是滨海总部区,选址于东海组团新的市行政中心东南角,总用地面积约340亩,其中,沿泉州湾的两个地块规划为企业总部功能区,总用地面积约164.3亩;西侧邻近东海行政轴线的地块将作为城市综合体建设。已有20家泉州名企已正式被认定为滨海总部区第一批总部企业,这20家企业于7月13日对11宗地块展开争夺,进入实质阶段。

(二)城东总部经济集聚区。位于城东组团东侧,该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82亩,主要以高级商务办公为主,除美国迈克森饭

店外,配套建设银行、会议、餐饮、康休、展览、商业等功能。该总部区面积较小,但已有数家企业进入实质建设阶段,如福建联合石化总部建设即将完工。

(三)江南总部经济集聚区。位于晋江下游江滨路西南侧,总用地面积288亩,其中建设用地约231.7亩,城市道路及防护绿地56.2亩,规划建设集商务办公、金融贸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主要针对中等规模企业的商务运营中心。目前已进入招商阶段,据了解已有15个泉籍商会申请入驻江南总部经济区。

(四)晋江滨江商务区。位于晋江下游南岸,总规划面积14.23平方公里。一期分为中央商务区、中央水廊、晋江滨水绿带、西部湖滨社区、东部花园社区、东部太古社区6个功能区,规划居住人口11.3万。其中,企业总部商务区规划用地面积约270亩,总建筑面积115.8万平方米。前期委托美国国际管理集团(IMG)、仲量联行(JLL)、易道(EDAW)和新加坡盛邦(SUPG)等国际知名机构进行高起点、高标准策划和规划,已有世贸中心、安置房一期、主干B市政道路、溜石塔公园等近半项目进入实质开工阶段。

三、泉州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劣势分析

一般来说,发展总部经济必须具备五个条件。一是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科研教育资源,能够使得公司总部以较低的成本进行知识密集性价值活动的创造。二是要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交通运输网络设施。三是必须具有便捷的信息获取以及良好

地同异地沟通的信息通道,同时在基础性资源条件方面能够同附近周边地区形成较大的差异。四是区域必须具备良好高效的法律制度环境,具有多元的文化氛围。五是区域应逐步形成围绕总部服务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下面我们从发展总部经济所需具备条件出发,对泉州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

(一)泉州发展总部经济具备一定基础

1、较好的区位优势。泉州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北承省会福州,南接厦门特区,东望台湾宝岛,西毗漳州、龙岩、三明。同时,泉州是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海外泉州籍华侨华人620多万人,港澳同胞68万人,在台湾汉族同胞中,有44.8%约900多万人祖籍泉州。泉台两地“地缘近”、“人缘亲”、“文缘同”、“商缘久”,交流日趋频繁,在对台经贸文化交流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2、强大的经济支撑。2009年泉州实现生产总值达3002.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经济总量连续11年位居全省首位。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688.1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4875.86亿元,增长17.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2715.71亿元,增长15.2%。规模以上工业中,纺织鞋服、建筑建材、工艺制品、食品饮料以及机械制造等五大传统产业共完成产值3156.82亿元,增长13.2%,传统产业正在转型升级迸发活力;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汽车及配件、修船造船和生物医药等五大新兴产业共完成产值718.39亿元,

增长33.1%,新型产业迅速崛起,比重不断上升。强大的经济基础和产业支撑为泉州发展总部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比如2009年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有925家,超10亿元的45家,泉州拥有众多“小巨人”企业,发展总部经济的资源十分丰富。

3、完善的交通网络。泉州的公路、铁路、港口、航空已构成较完整的立体交通体系。铁路方面,目前漳泉肖铁路潜力得到不断挖掘,福厦高速铁路已经开通运行。公路方面,沿海大通道将泉州沿海地区串联起来,泉三高速公路则把泉州的经济腹地延伸到三明、甚至江西等地。港口方面,投资建设取得较大发展,深水码头建设如火如荼,泉州港口迎来大船时代,内贸集装箱位居全国六强之内,外贸吞吐量逐年上升。至2009年底,各种运输方式货物运输量9834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618.75亿吨公里,旅客客运量14134.91万人次。其中,铁路货物运输量935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12.34亿吨公里,141.8万人次;公路运输5473万吨,周转量56.79亿吨公里,旅客客运量13818.89万人次;水上运输3424万吨,周转量549.62亿吨公里,旅客客运量8.62万人次;航空货物运输量1.38万吨,旅客客运量165.6万人次。相对完整的立体交通体系使泉州成为区域物流人流的重要节点。

4、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著名侨乡、对台前沿城市和“民营特区”,泉州文化不论历史还是现代,都呈现出文化多元融合的强烈特征,主要体现在中原文化、闽越文化以及海洋文化的多种文化融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