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思路
- 格式:docx
- 大小:25.39 KB
- 文档页数:10
⼗三五环境保护规划思路敖汉旗环境保护“⼗三五”(2016-2020年)规划编制思路“⼗三五”(2016-2020年)期间处于⼗⼋⼤提出的在建党⼀百周年时全⾯建成⼩康社会,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民主不断扩⼤、⽂化软实⼒显著增强、⼈民⽣活⽔平显著提⾼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进展等五⼤⽬标的历史坐标下,要求必须科学谋划“⼗三五”⽬标指标,既要满⾜全⾯建成⼩康社会⽬标的新要求,还要脚踏实地、能够达成。
⼈民群众是否满意,⽣态环境是否安全两个检验标准是编制“⼗三五”规划的⽴⾜点和着⼒点。
规划编制要以建⽴⽣态⽂明制度体系,新环境保护法和新常态的为政治、法律和经济基础。
以⼤⽓、⽔和⼟壤三⼤⾏动计划为⼯作基础,与三⼤⾏动计划有机衔接,确保⼯作安排、任务落实和技术环节⽆缝对接。
“⼗三五”环保规划就“⼗⼆五”规划对⽐,⼯作思路由以管控污染物总量控制为主向改善环境质量为主转变,⼯作重点⼯作重点从主要控制污染物增量向优先削减存量、有序引导增量协同转变,管理途径从主要依靠环境容量向依靠环境流量、环境容量的动静协调、统筹⽀撑转变。
现就“⼗三五”环保规划编制基本思路陈述如下。
⼀、当前全旗环境形势(“⼗⼆五”规划执⾏情况)(⼀) “⼗⼆五”环境保护规划⽬标完成情况“⼗⼆五”环保规划指标设⽴包括总体⽬标和主要规划指标两⽅⾯。
主要规划指标⼜细分为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质量⽬标(⽔、⽓、⽣态、辐射),环境管理能⼒指标,污染防治指标四个⽅⾯。
结合“⼗⼆五”环保规划执⾏情况,分析⾄“⼗⼆五”末,环境现状与⼗⼆五规划⽬标对⽐完成情况。
(⼆) “⼗⼆五”期间环保⼯作的主要进展:“⼗⼆五”时期是内蒙古加快转变发展⽅式,积极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提⾼⽣态⽂明⽔平的关键期。
在整体评估“⼗⼆五”环保规划指标执⾏情况后,对于“⼗⼆五”期间的突出环保⼯作予以展⽰,主要⼯作体现在以下⼏个⽅⾯。
1、污染物减排情况①减排政策,减排措施和减排⽬标完成情况。
十三五环保规划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
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中国政府制定了“十三五环保规划”。
十三五环保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规划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和目标,以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首先,规划提出了加强环境治理的目标。
通过推进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防治,全面推进环境保护,提高环境质量。
重点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改善空气质量。
同时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推动水资源保护和治理,提高饮用水安全保障能力。
另外,加强土壤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提高农田土壤肥力,保障粮食安全。
其次,规划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建设自然保护区体系,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
推动环境友好型城镇化进程,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推进节能减排与资源循环利用,加强环境保护科技创新。
此外,规划还提出了加强环保法规制度建设的目标。
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完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加强执法监督,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最后,规划还明确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环保工作。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共建绿色丝绸之路,促进环保技术交流与合作。
总体来说,十三五环保规划为我国环保工作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和路径,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奠定了基础。
但是要达到这些目标,还需要广大政府部门、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各级政府要加大环保投入,加强监督与执法,企业要加强环保意识,实施绿色生产,公众要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一定能够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十三五环境保护综合规划要点十三五环境保护综合规划是中国政府针对环境保护事业制定的五年计划。
该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建设美丽中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的整体水平。
以下是该规划的要点。
一、加强环境监测和信息化建设。
提升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和能力建设,建设环境监测网络体系,推进环境信息公开和共享制度。
二、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加强大气污染源监管,推进工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提高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机动车尾气治理,加强城市扬尘治理,减少非道路移动源的污染排放。
三、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
推进水污染排放和治理行动,加快建设市区污水管网,推进县城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饮用水源地水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
四、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建立健全土壤环境监测和评价体系,开展农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推进重点区域土壤污染防治工程,加强危险废物、化学品和农药等的管理。
五、推进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化学品管理。
推动固体废物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加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和处理,建立健全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加强化学品管理。
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区建设,推进生态红线划定,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恢复,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七、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补偿工作。
建立健全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环境经济政策制定,推进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建设。
八、加强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
修订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立环境标准体系,加强环境执法监督。
九、推进环境保护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环境合作,借鉴国际经验和技术,推进环境治理和环境科技创新。
十、加强环境污染防治能力建设。
培养和引进环境保护人才,加强环境监管队伍建设,推进环境与发展的思想教育。
以上是十三五环境保护综合规划的主要要点。
这项规划的实施将为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提供指导和保障,推动中国迈向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十三五环境整治工作规划根据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十三五”规划,环境整治工作将成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以下是一份700字的十三五环境整治工作规划。
一、整治大气污染1. 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工业企业和机动车排放标准的执行,严厉打击各类污染行为。
2. 积极推广清洁能源替代,提高大气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加大环保设施的投资建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4. 完善监测体系,加强大气污染监测和预警能力。
二、整治水污染1. 加强水环境监测和排污设施建设,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2. 制定严格的水质标准,加强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并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监管。
3. 消除饮用水安全风险,提高农村供水设施的质量和可靠性。
4. 鼓励循环经济发展,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整治土壤污染1. 开展重点区域土壤污染调查工作,建立土壤环境监测体系。
2. 加强农用地污染治理,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3. 支持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和推广,提高土壤修复能力。
4. 加强工业和土地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预防土壤污染。
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1. 积极推进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河湖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
2. 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区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
3. 推进生态补偿机制,促进企业和农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4. 加强环境监测和应急响应能力,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五、加大环境执法力度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环境执法机构和队伍。
2. 加强环境监管,落实企业环保责任,依法惩治环境违法行为。
3. 提高环保执法效能,加大对监管漏洞的整治力度。
4. 加强环保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环境意识和权益保护意识。
“十三五”期间,环境整治工作将成为我国的重要任务。
通过加强大气、水和土壤污染的整治以及生态保护工作,我们将能够提高环境质量,保护人民健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同时,加强环境执法力度,推动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确保环境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十三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规划的实施对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发展中,经济增长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威胁。
生态系统的破坏也导致了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平衡面临严峻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应运而生。
这一规划明确了一系列的目标和任务。
在大气环境治理方面,加大了对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扬尘等污染源的治理力度。
通过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减少煤炭的使用,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有效降低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加强了对重点区域的联防联控,提高了空气质量监测和预警能力。
水环境保护也是规划中的重点。
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
对江河湖泊等水体进行了全面的治理和保护,开展了水生态修复工作,逐步恢复水体的生态功能。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有序推进。
加强了对土壤污染状况的调查和监测,建立了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针对受污染的土壤,采取了一系列的修复措施,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
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加大了对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实施了一系列的生态工程,如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
加强了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监督,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在推进“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过程中,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的监测技术和治理手段不断涌现,为环境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同时,环保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更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也为规划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建立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强化了企业的环境责任。
公众参与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大纲框架-发展规划司附件全国生态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环境保护部—3—二〇一六年十月目录一、全国生态保护基本形势 (6)(一)工作进展 (6)(二)主要问题 (9)(三)机遇与挑战 (11)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12)(一)指导思想 (12)(二)基本原则 (9)(三)主要目标 (14)三、主要任务 (15)(一)建立生态空间保障体系 (15)(二)强化生态质量及生物多样性提升体系 (18)(三)建设生态安全监测预警及评估体系 (19)(四)完善生态文明示范建设体系 (22)四、保障措施 (23)—4—(一)完善法律法规 (23)(二)健全体制机制 (23)(三)强化科技支撑 (24)(四)推动共同保护 (24)—5—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现制定《全国生态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规划纲要》依据环保部门生态保护的职能定位,提出“十三五”时期全国生态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明确重点工作和任务措施,指导各级环保部门开展自然生态保护工作。
一、全国生态保护基本形势“十二五”时期,各级环保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保护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在示范引领、系统保护、综合监管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部分重点保护物种种群数量稳中有升。
但总体上,我国生态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活动的矛盾依然突出,生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一)工作进展一是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带动效应明显。
全国16个省份开展了生态省建设,92个市、县(区)获得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命名,126个地区开展了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示范带动效果明显。
编制《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体系》,积极推动生态示范建设提档升级,制定—6—《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试行)》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指标(试行)》。
组织开展首届中国生态文明奖的评选,建立奖励机制,带动社会共建。
潍坊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目 录一、回顾与展望 (1)(一)“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进展 (1)(二)“十三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6)二、总体要求 (9)(一)指导思想 (9)(二)基本原则 (9)(三)总体目标 (10)(四)规划指标 (11)三、改善环境质量 (12)(一)持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 (12)(二)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 (17)(三)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20)(四)着力提升农村环境质量 (23)四、确保环境安全 (25)(一)从布局和结构入手,改善环境安全总体态势 (25)(二)提高危险废物管理和处置水平 (25)(三)深化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控 (27)— 1 —(四)强化危险化学物质风险防控 (28)(五)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 (28)(六)完善风险防控和预警应急管理体系 (29)(七)保障水环境安全 (30)五、推进绿色发展 (32)(一)构建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体系 (32)(二)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 (34)(三)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38)六、深化环保制度体系 (39)(一)健全污染防治机制 (39)(二)完善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 (41)(三)强化地方党政履责 (43)(四)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43)(五)实施全民共同参与 (44)七、推进能力建设 (45)(一)健全涵盖多要素的立体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45)(二)提升环境监管能力水平 (46)(三)建设环境大数据平台,提升环保信息系统建设 (46)八、实施重点工程与项目 (47)(一)产业提升绿色发展工程 (47)— 2 —(二)清洁能源替代改造工程 (47)(三)工业点源深度治理工程 (48)(四)车辆污染综合管控工程 (48)(五)城建环卫精细管理工程 (48)(六)集中供热优化整合工程 (48)(七)城镇废水综合利用工程 (48)(八)河流湿地生态保护工程 (48)(九)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 (48)(十)环境安全风险防控工程 (48)九、主要保障措施 (49)(一)加强组织领导 (49)(二)强化规划引领 (49)(三)加大环保投入 (49)(四)强化科技支撑 (50)(五)深化评估考核 (50)— 3 —潍坊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为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全面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环保工作实现新突破,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融合,根据《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和《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在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划。
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编制基本思路(初稿)“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期和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深化期,经济社会发展迈向和进入新常态,各项改革日益深入,环境保护面临重大转型和改善机遇。
统筹谋划“十三五”环境保护的目标指标、任务措施和制度保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举措,是促进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和实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基础支撑。
一、“十三五”规划背景(一)“十G五十G五”规划实施情况基本判断今年,我们会同发改委开展了《国家环境保护“十G五十G五”规划》中期评估,结果表明,规划实施三年来,主要污染物排放有所减少,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得到提升,污染防治取得积极成效。
——在总量减排方面,全国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减排进度超预期,氨氮减排进度与时间进度基本同步,氮氧化物减排任务艰巨,但经后两年努力,预计可以完成规划目标。
——在大气环境质量保护方面,启动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着重加强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的管控,不断完善区域协作机制和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
1—8月京津冀地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0.7%,但入秋以来,各地又进入了雾霾高发期。
——在水环境质量保护方面,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得到加强,重点流域水污优质参考文档染防治深入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控工作顺利起步。
截至20GG20GG年底,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劣V类水质比例为10.29%,好于规划预期(15%);七大水系国控断面水质好于III类的比例为66.72%,高于规划预期(60%)。
——在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得到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监管水平有效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强化,污染场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开展示范。
——在环境风险防控方面,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63%。
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一、“十二五”环保规划回顾总结1.“十二五”期间环保工作评估“十二五”期间,XX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实施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主要污染物减排取得实效,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动工建设,环境能力建设不断发展,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核与辐射管理合法规范,生态环境得到较好保护,大部分地区的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县城空气质量和部分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主要体现在:①染防治成效显著。
①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
“十二五”期间,主要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治理。
先后完成了XXXX发电有限公司、XXXX发电有限公司脱硫工程,XXXXXX化肥股份有限公司、XXXX化工有限公司废水治理工程,XX煤业有限公司、XXXX煤矿废水深度处理工程,XX纸业造纸废水处理工程,XX针织纺织废水处理工程,XX实业、XX养殖废水处理工程等一批重点治理工程的建设。
完成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XXXXXX万元。
②对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实行了综合整治。
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全县对水泥、采煤、矽砂、造纸、非煤矿山行业进行整治,淘汰、关闭了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和企业。
“十二五”期间关闭了X家6.6万吨小水泥企业及一条8.8万吨水泥生产线;关闭了X家3万吨以下小煤矿;关闭了X家小造纸企业;关闭了X家3×0.2万千瓦时煤矸石发电厂;关闭了X家小矽砂厂;关闭了X家地条钢厂;对石膏、磷矿非煤矿山采区进行了有效整合。
③对重点区域进行了重点防治。
特别是对XX镇城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XX江流域进行了重点防治。
县政府发布了《加强县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的通告》和《加强县城烟尘控制区管理的通告》。
对县城饮用水源保护区实行巡查制度,对饮用水水质中特征污染物砷进行周监测报告制度,严防饮用水安全事故发生。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齐生态环境短板,促进我市生态环保事业发展,实现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目标,根据《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省“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X政办〔X〕77号)和《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X政〔X〕11号)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一)“十二五”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进展1.“十二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建设生态文明、加强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围绕全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明确的目标、指标和任务,以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主要污染物减排为主线,全面实施了蓝天、碧水、乡村清洁工程,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全面完成,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得到保障,为全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X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66天,达标率为45.5%,较X年增加了30天,达标率上升8.2%,重污染以上天数44天,较X 年减少12天;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151微克/立方米,较X年下降了1.9%;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91微克/立方米,较X年下降了6.2%,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四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7条河流18个监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比例为22.2%,Ⅳ类水质比例为11.1%,Ⅴ水质比例为11.1%,劣Ⅴ类水质比例为55.6%。
“十二五”期间,X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总体状况良好,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为98%。
城市功能区噪声测点达标率为95.6%,道路交通噪声路段达标率为70.6%,区域噪声测点达标率为68.0%。
全市降水平均pH值为7.35,酸雨平均发生率为0。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中国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旨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环境治理领域:加大对污染治理和环境修复的投入力度,大力推进大气、水、土壤等污染治理,推动城市固体废物和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加强环境执法力度。
2. 节能减排:实施能源转型战略,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等方式,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碳减排和温室气体控制。
3. 生态保护和恢复: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推动生态修复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加大对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4. 绿色发展:加快推动绿色产业发展,通过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方式,促进经济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变,推动绿色消费和绿色金融发展。
5. 严格环境监管:加强环境监测、评估和信息公开,建立健全环境监管体系,强化企业环境责任,加大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6. 国际合作和交流: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环境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涵盖了污染治理、节能减排、生态保护和恢复、绿色发展、环境监管等多个方面,旨在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xx县“十三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党的十八大把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充分体现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一、”十二五”环保工作回顾“十二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和市环保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严格按照《xx县”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在污染减排、生态建设、污染防治、环保能力建设及农村环境保护等工作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1、水污染防治工作县政府先后印发了《xx县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分方案》、《xx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xx县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有关文件,制定了《xx县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并完成国家主体功能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森林城市、水源地保护等一系列重大规划编制工作。
这些规章和规划的制定与实施,进一步加快了我县生态建设进程。
为了从严监控饮用水水质状况,将泸溪河流域作为重点监管区域,在饮用水源地取水样每季度送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检测,并一年做一次水质全分析,确保水源地水质达标。
2、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切实加强空气环境质量监测能力建设,建立了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实施发布空气环境质量。
严控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对已建燃煤锅炉要求必须配套建设高效脱硫、脱硝、除尘设施。
严格组织油气回收治理工作,对辖区内储油库、加油站和油罐车污染治理,建立了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台账。
积极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逐步淘汰黄标车,县政府与各乡(镇、场)政府签订环保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工作目标和责任人,确保工作有落实、有成效。
县域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良好,县区域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GB3095-2012),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58天,优良率98.9%。
3、噪声污染防治工作在治理城市噪声污染方面,加强了对建筑施工、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噪声的监督管理。
十三五规划思路引言概述:中国的十三五规划是指2016年至2020年的国家发展规划,旨在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十三五规划的思路和目标,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环境保护和科技创新。
一、经济发展:1.1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过剩产能,提高产业链水平,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1.2 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对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市场准入和营商环境。
1.3 加强创新驱动: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社会建设:2.1 优化教育体系:加强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动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
2.2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高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水平,保障人民基本生活需求。
2.3 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民文化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三、环境保护:3.1 节能减排和资源保护:加强环境管理,推动绿色发展,降低能耗和排放,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2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3.3 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力度,提高能源结构的清洁化,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四、科技创新:4.1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4.2 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健全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提高科技创新的人才支撑。
4.3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加大国际科技合作力度,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在全球科技创新中的地位。
总结:通过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环境保护和科技创新这四个方面的努力,中国的十三五规划旨在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进步与公平、环境可持续和科技创新的目标。
“十三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1.总论1.1规划提出背景“十二五”期间是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五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大,环境压力也不断增加。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环境质量也将不断提高。
而“十三五”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是全面建设“生态环境、创造美好生活”的关键时期,该期间环境保护工作面临严苛的挑战。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并实施,是确保县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得到有用改善的严重保障。
“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第一,生态资源。
与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的资源包括能源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
“十三五”期间主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总量控制。
现在国家在强调能源总量控制,特别是煤炭总量控制、耕地总量控制(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制度)、水资源消费总量控制等。
二是结构优化。
从能源结构优化来看,主要发展新能源、纯洁能源等,同时尽可能降低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
还有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结构优化。
三是效率提高。
不仅是能源利用效率要提高,而且土地资源、水资源利用效率也要提高。
第二,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涉及两方面:一是环境污染治理,包括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
此外,还要注重一些新污染的治理,比如说光污染、声音污染、电子垃圾污染等的治理。
二是生态建设。
主要包括植树造林、湿地保护、荒漠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第三,生态经济。
生态经济包括四个基本内容。
一是淘汰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三高”产业。
二是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通过发展高附加值的新兴绿色低碳产业,将生态建设与创新驱动相结合,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统一。
三是转型升级传统产业。
四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四,生态空间。
生态空间需要强调三个方面。
一是主体功能区建设,其中最严重的是生态保护区的建设。
二是国土整治,包括防治水土流失、荒漠化、石漠化等问题。
三是推进新型绿色城镇化,包括发展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建材等。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中央关于治理污染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大统战部署,实施国家环境保护规划,努力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一是加强中央环境保护管理,积极稳妥推进生态补偿体系改革,制定完善生态补偿标准,突出长效机制建设,扎实推进试点工作,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公益性收费制度改革,不断强化环境保护市场化运作机制,努力制定和完善企业污染排放申报管理体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深化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二是推广环境保护科技,大力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高层次、实用性环境科技创新,提高环境治理效率,提升环境科学技术能力。
强化以环境保护为导向的研发项目开发,重视环境污染与生态恢复技术研发,加强生态安全绿色资源利用技术研发,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示范。
三是完善环境标准体系建设,增强国家环境标准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加大环境管理制度的国际接轨力度,突出环境管理的补偿机制结合,建立起更加科学、有效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
提高国家环境标准审批机制和落实能力,添加新的环境污染预防和治理要求,健全生态环境变化应对预警机制,不断完善环境基准核算制度,是本期环境保护重要措施之一。
四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强化对水体、海洋和森林生态系统等重点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发挥森林资源的社会、经济、生态和文化功能,加大护林、林业驱虫和固林改林等重大科技工作力度。
健全与森林资源评估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强化林木开发的规范性管理,完善濒临绝迹的濒危物种保护和开发利用机制,加强人类与其他物种共存的理念。
五是加大合资和国际合作力度,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合作,不断拓展国际合作与参与horizons,加强生态文明构建示范和交流,持续推动全球生态责任的落实,为实施"十三五"的环境保护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完善环境标准体系,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合理管护资源,实施绿色发展机制,推动全社会携手保护生态环境,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