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解读(上)
- 格式:doc
- 大小:28.66 KB
- 文档页数:6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赵英民解读《“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问:“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编制《规划》具有什么重大意义?答:《规划》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纲领性文件。
编制实施《规划》,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承载了全社会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新期待,体现了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突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编制实施《规划》,是落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举措。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做好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确立了顶层设计、战略方向。
编制实施《规划》,就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结合工作实际落实为生态环境保护的施工图。
我们要坚持把握大局、审时度势、科学谋划,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书写好加快实现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环保答卷。
第二,编制实施《规划》,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对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方向性、决定性的重大影响,是“十三五”环保工作顶层设计的理论指导和基本原则。
编制实施《规划》,要求我们把五大发展理念真正地落实到环保工作中去,以创新突破瓶颈,以协调促进平衡,以绿色补缺生态,以开放加强融合,以共享激发动力,补齐社会发展中的短板,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面小康社会普惠的公共产品和民生福祉。
第三,编制实施《规划》,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第一个百年目标的迫切要求。
当前,公众对良好的生态环境消费需求显著提升,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离不开政府、企业和社会共治,良好生态环境是检验我们工作的试金石和标尺,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
十三五环境保护综合规划要点十三五环境保护综合规划是中国政府针对环境保护事业制定的五年计划。
该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建设美丽中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的整体水平。
以下是该规划的要点。
一、加强环境监测和信息化建设。
提升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和能力建设,建设环境监测网络体系,推进环境信息公开和共享制度。
二、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加强大气污染源监管,推进工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提高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机动车尾气治理,加强城市扬尘治理,减少非道路移动源的污染排放。
三、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
推进水污染排放和治理行动,加快建设市区污水管网,推进县城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饮用水源地水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
四、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建立健全土壤环境监测和评价体系,开展农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推进重点区域土壤污染防治工程,加强危险废物、化学品和农药等的管理。
五、推进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化学品管理。
推动固体废物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加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和处理,建立健全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加强化学品管理。
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区建设,推进生态红线划定,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恢复,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七、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补偿工作。
建立健全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环境经济政策制定,推进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建设。
八、加强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
修订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立环境标准体系,加强环境执法监督。
九、推进环境保护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环境合作,借鉴国际经验和技术,推进环境治理和环境科技创新。
十、加强环境污染防治能力建设。
培养和引进环境保护人才,加强环境监管队伍建设,推进环境与发展的思想教育。
以上是十三五环境保护综合规划的主要要点。
这项规划的实施将为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提供指导和保障,推动中国迈向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解读(上)邹骥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特聘教授各位学员大家好,我叫邹骥,是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经管学院的特聘教授,也是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的兼职教授。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对《“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理解。
今天我们讲这样几个问题,围绕着《“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讲八个问题:一、《“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
二、《“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意义。
三、《“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特点。
四、改革生态环境治理基础制度的重要举措。
五、《“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重点工程投资方面的考虑。
六、强化各级政府落实《“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主体责任。
七、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
八、《“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一)《“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三个部分我们说《“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是在2016年11月份由国务院正式下达通知。
要求各省市自治区来予以实施。
这个规划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首先来判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形势,以及在“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规划里面的实质的内容,分七个方面:1.强化源头防控,夯实绿色发展基础。
这是第一个方面,就是主要的内容。
2.深化质量管理,大力实施三大行动计划。
这里面讲的三大行动计划,主要是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和土壤污染防治。
3.实施专项的治理,全面推进达标排放与污染减排。
这个专项治理涉及的方面很多,涉及到水污染的专项、大气污染的专项、土壤、生态系统的保护等等,有很多具体内容,一会儿我还会谈到。
他谈的很细很专门,比如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大气,大气污染治理他专门谈到了细颗粒物质的治理。
谈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谈到了挥发性有机物,还谈到了氨、氮等等,谈的很专门。
对每一种重大的,带有全局性的影响的这种污染问题,都有专门的论述,专门的安排。
潍坊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目 录一、回顾与展望 (1)(一)“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进展 (1)(二)“十三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6)二、总体要求 (9)(一)指导思想 (9)(二)基本原则 (9)(三)总体目标 (10)(四)规划指标 (11)三、改善环境质量 (12)(一)持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 (12)(二)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 (17)(三)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20)(四)着力提升农村环境质量 (23)四、确保环境安全 (25)(一)从布局和结构入手,改善环境安全总体态势 (25)(二)提高危险废物管理和处置水平 (25)(三)深化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控 (27)— 1 —(四)强化危险化学物质风险防控 (28)(五)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 (28)(六)完善风险防控和预警应急管理体系 (29)(七)保障水环境安全 (30)五、推进绿色发展 (32)(一)构建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体系 (32)(二)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 (34)(三)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38)六、深化环保制度体系 (39)(一)健全污染防治机制 (39)(二)完善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 (41)(三)强化地方党政履责 (43)(四)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43)(五)实施全民共同参与 (44)七、推进能力建设 (45)(一)健全涵盖多要素的立体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45)(二)提升环境监管能力水平 (46)(三)建设环境大数据平台,提升环保信息系统建设 (46)八、实施重点工程与项目 (47)(一)产业提升绿色发展工程 (47)— 2 —(二)清洁能源替代改造工程 (47)(三)工业点源深度治理工程 (48)(四)车辆污染综合管控工程 (48)(五)城建环卫精细管理工程 (48)(六)集中供热优化整合工程 (48)(七)城镇废水综合利用工程 (48)(八)河流湿地生态保护工程 (48)(九)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 (48)(十)环境安全风险防控工程 (48)九、主要保障措施 (49)(一)加强组织领导 (49)(二)强化规划引领 (49)(三)加大环保投入 (49)(四)强化科技支撑 (50)(五)深化评估考核 (50)— 3 —潍坊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为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全面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环保工作实现新突破,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融合,根据《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和《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在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划。
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一、工作进展“十二五”期间,我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围绕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服务科学发展,统筹协调,积极作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2015年,全省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平均浓度比2013年分别改善22.4%、18.1%、36.6%、14.6%,完成了国家下达的考核目标。
省控重点河流在2010年全部恢复鱼类生长的基础上,2015年年底主要水质指标基本满足五类水体要求,实现了水环境质量连续13年持续改善;南四湖由重污染湖泊晋升为全国水质良好湖泊,成功保障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顺利通水;在国家淮河、海河流域治污考核中,我省分别八次、六次获得流域内第一名。
全面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十二五”减排目标任务。
但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污染物排放量大的现状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与人民群众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很大压力。
“十三五”期间,既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改善环境质量的攻坚期,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推进水、气、土壤等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和安全防控。
注重用法治思维、市场手段和科技创新化解环境瓶颈问题,以绿色发展提升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质量;注重深化环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构建多元共治环境治理体系;注重加强自身队伍建设,着力提升环境监管职业化水平,努力实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适应的环境质量目标。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
坚持把改善环境质量、保障公众健康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予以优先保障。
2.生态优先。
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解读新华社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落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举措,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导生态环保领域的战略安排,是实现生态文明领域改革、补齐全面小康环境短板的有效途径。
《规划》提出,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严密防控生态环境风险,加快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生物多样性下降势头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规划》要求,要强化源头防控,夯实绿色发展基础;深化质量管理,大力实施三大行动计划;实施专项治理,全面推进达标排放与污染减排;实行全程管控,有效防范和降低环境风险;加大保护力度,强化生态修复;加快制度创新,积极推进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实施一批国家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强化项目环境绩效管理。
《规划》提出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的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
其中约束性指标12项,分别是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细颗粒物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下降、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地表水质量劣Ⅴ类水体比例、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以及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齐生态环境短板,促进我市生态环保事业发展,实现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目标,根据《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省“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X政办〔X〕77号)和《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X政〔X〕11号)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一)“十二五”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进展1.“十二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建设生态文明、加强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围绕全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明确的目标、指标和任务,以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主要污染物减排为主线,全面实施了蓝天、碧水、乡村清洁工程,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全面完成,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得到保障,为全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X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66天,达标率为45.5%,较X年增加了30天,达标率上升8.2%,重污染以上天数44天,较X 年减少12天;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151微克/立方米,较X年下降了1.9%;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91微克/立方米,较X年下降了6.2%,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四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7条河流18个监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比例为22.2%,Ⅳ类水质比例为11.1%,Ⅴ水质比例为11.1%,劣Ⅴ类水质比例为55.6%。
“十二五”期间,X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总体状况良好,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比例为98%。
城市功能区噪声测点达标率为95.6%,道路交通噪声路段达标率为70.6%,区域噪声测点达标率为68.0%。
全市降水平均pH值为7.35,酸雨平均发生率为0。
河南省“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河南省“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6月30日河南省“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齐生态环境短板,促进全省生态环保事业发展,实现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目标,根据《国家“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生态环境保护形势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进展“十二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建设生态文明、加强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制定实施美丽河南、生态省建设等重大政策措施,全力推进蓝天、碧水、乡村清洁等重大环境治理工程,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十二五”环保规划实施取得明显成效。
1.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2015年,全省达到或好于Ⅲ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51.1%,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20.2%,省辖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常规监测因子水质达标率为100%,60条省辖市城市河流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浓度大幅下降,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全省18个省辖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50.2%,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为135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为80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数明显下降;全省10个省直管县(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64.1%,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为109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为69微克/立方米,大气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初步遏制。
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至23.62%,森林蓄积量达到17094万立方米,分别比2010年增加1.43个百分点、4158万立方米,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金钱豹、猕猴、白冠长尾雉等物种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
2.总量减排任务超额完成。
全省电力行业249台总计5760.9万千瓦燃煤机组全部建成脱硫设施,197台总计5485.4万千瓦燃煤机组建成脱硝设施,31台总计1543万千瓦燃煤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任务,40台总计5285平方米钢铁烧结机完成脱硫治理,68条总计28.15万吨/日水泥熟料生产线建成脱硝设施并完成烟尘提标治理;全省建成县级及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185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18万吨/日,污水处理率达到85.54%。
新乡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十三五”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建设生态文明、着力解决环境保护重大问题的战略机遇期,为实现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目标,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豫政办〔2017〕77号),特制定本规划。
一、生态环境形势分析(一)基本概况虽然新乡市“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了有效控制,总量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但受人口、产业结构因素的影响,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很大。
(二)“十二五”期间取得成效和采取的重要举措1.水环境质量得以全面提升2015 年,新乡市地表水断面Ⅲ类水质占9.1%,Ⅳ类水质占18.2%,劣Ⅴ类水质占72.7%,水质属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
黄河流域水质类别为Ⅳ类,水质整体有所改善。
海河流域水质类别持续呈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浓度略有降低。
2.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2015年空气优良天数147天,PM10平均浓度为158ug/m3,较“十二五”初下降了41ug/m3,PM2.5平均浓度为94ug/m3,较“十二五”初下降了29ug/m3,环境空气质量较“十二五”初有所改善。
3.主要采取的治理措施深化水污染减排,改善水环境质量。
新建和改造一批污水处理厂,完成了平原示范区污水处理厂、贾屯污水处理厂建设和8座现有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截至2015年,已建成投运16座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规模87万吨/日,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深化工业废水污染防治,对造纸、制药、化工等7个重污染行业进行了计划内的污染治理,通过制度约束和目标项目推进,进一步提高了企业水污染防治水平;积极推进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十二五”以来共完成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129家。
推进大气污染减排,提升环境空气质量。
我市4家电厂已经完成脱硫脱硝设施建设,二氧化硫治理工作向其它大型燃煤锅炉延伸,35吨以上锅炉全部建设脱硫设施;狠抓水泥行业减排工作,7条日产4000吨以上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全部完成脱硝设施建设;推动机动车减排有序开展,按照《新乡市机动车氮氧化物总量减排工作方案》,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采取淘汰措施,“十二五”期间共淘汰黄标车41755辆。
生态环境“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及“十四五”重大环境问题探讨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关乎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乡建设的加速,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出台了《生态环境保护法》、《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同时也制定了生态环境“十三五”规划。
本文将对生态环境“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及“十四五”重大环境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推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一、生态环境“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生态环境“十三五”规划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
其中期评估是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评估,以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总结经验,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十三五”规划期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天然林保护率等指标都实现了良好的增长。
这表明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也不能忽视“十三五”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环境污染治理成效仍不尽如人意,大气、水体等多个方面存在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
二是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经济快速增长导致对环境的直接影响,这也是当前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生态环境“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的结果表明,在环境治理、资源保护等方面,我国仍面临着很多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十四五”阶段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二、“十四五”重大环境问题探讨1. 大气污染防治大气污染一直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难题。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大气污染相对突出。
雾霾、酸雨等问题屡禁不止,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十四五”时期应重点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加强工业排放标准的管理和监督,全面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2. 水资源保护和净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水资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水体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工业废水排放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解读(上)邹骥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特聘教授各位学员大家好,我叫邹骥,是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经管学院的特聘教授,也是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的兼职教授。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对《“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理解。
今天我们讲这样几个问题,围绕着《“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讲八个问题:一、《“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
二、《“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意义。
三、《“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特点。
四、改革生态环境治理基础制度的重要举措。
五、《“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在重点工程投资方面的考虑。
六、强化各级政府落实《“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主体责任。
七、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
八、《“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一)《“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三个部分我们说《“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是在2016年11月份由国务院正式下达通知。
要求各省市自治区来予以实施。
这个规划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首先来判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形势,以及在“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规划里面的实质的内容,分七个方面:1.强化源头防控,夯实绿色发展基础。
这是第一个方面,就是主要的内容。
2.深化质量管理,大力实施三大行动计划。
这里面讲的三大行动计划,主要是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和土壤污染防治。
3.实施专项的治理,全面推进达标排放与污染减排。
这个专项治理涉及的方面很多,涉及到水污染的专项、大气污染的专项、土壤、生态系统的保护等等,有很多具体内容,一会儿我还会谈到。
他谈的很细很专门,比如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大气,大气污染治理他专门谈到了细颗粒物质的治理。
谈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谈到了挥发性有机物,还谈到了氨、氮等等,谈的很专门。
对每一种重大的,带有全局性的影响的这种污染问题,都有专门的论述,专门的安排。
那么在水里面,也谈到了比如我们常说的化学吸氧量COD,常说的总氮、总磷。
而且他还分区域,分流域专门谈到不同区域,不同流域的水污染治理的问题。
这是关于专项治理。
4.实施全程的管控,有效防范和降低环境风险。
这里面主要是针对一些具有比较高的风险,比如重金属,比如一些有机污染物,还有像危险的化学品、核、核安全这些具有比较高的环境风险专题,也做了专门的部署。
5.加大保护的力度,强化生态修复。
这里面主要是针对生态系统和一些重要的生态单元的保护和修复来作出安排。
6.加快制度创新,积极推进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这主要是针对治理体系,针对制度的创新,来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安排。
制度安排的改革创新做了具体的部署。
7.实施一批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工程。
列了一些来支撑实现这个规划目标必须要做得重大工程。
这就是整个规划的第二部分,也是规划主体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就是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里面又分两方面的内容:1.明确责任分工、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国际合作、推进试点示范、严格评估考核。
2.在重点工程的投资方面,鼓励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格局,主要以企业和地方为主。
中央财政根据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财权的划分原则给予适当的支持。
(二)通过目录了解内容大家在阅读这个“十三五”规划原文的时候,这个规划也比较长有几十页。
那么原文一共分了十章,我在PPT里面也给大家列出了这十章的目录,大家通过看这些目录,当然最好是精读全文,来更详尽的了解,就可以比较透彻的理解“十三五”规划的总体结构和具体的内容。
第一章就是我们说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形势,这是第一章讲形势。
谈到了过去生态保护取得的进展,也谈到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把现在的状况来概括。
因为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可以说是第一个“百年梦想”的目标。
但是建成小康社会,现在看来很多方面会超额完成任务,应该说比较有把握。
但是我们说在生态环境质量方面目前还存在短板,如果我们不切实的努力补上这个短板的话,有可能会拖了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部署的后腿。
所以我们是这么来判断目前的状态和形势。
另外,也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这是第一章的内容。
第二章的内容就是来阐述制定这个《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还有主要的目标。
那这个一会儿我们还会更具体的来介绍。
第三章的内容就是强化源头的防控,夯实绿色发展基础。
他这里边又分了四节,第一节就是强化生态空间的管控;那么第二节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三节是强化绿色科技创新引领;第四节就是推动区域绿色协调发展。
这四节内容了构成《“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里面关于源头控制防控和整个综合决策,将环境保护与发展协调起来,形成绿色发展的基础,构成了这样一个内容,这个应该说是论述了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论述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它和环境保护问题的最大的交集。
大家看到空间的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科技创新的问题,还有区域绿色协调发展的问题。
这几个问题,实际上把它看成一个发展的问题。
那么如何谋篇布局,通过我们发展的安排、发展的战略、发展的政策的协调,来达到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这么一个效果,使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相协调。
在这一章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四章就是深化质量管理,大力实施三大行动计划。
应该说《“十三五”生态保护规划》,突出了这样一个核心:就是要以环境质量为核心。
那么怎么样来保证环境质量,他实际上是通过三大行动计划,来保证整个的环境质量的基本的要求。
这里面三大行动计划分别包括:分区施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精准发力提升水环境质量、分类防治土壤环境污染。
那么大气、水和土壤,这个是构成了三大行动计划,也就是我们过去常说的“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那么这些都是做的行动计划。
这些行动计划的实施期跨了我们“十三五”主要的时间,都应该在“十三五”期间得以贯彻,得以完成。
所以专章来论述如何通过实施大气、水和土壤相关的环境质量的计划来支撑整个的生态环境保护大的目标、大的战略的实现,这是第四章的。
第五章的内容就是实施专项治理,全面推进达标排放与污染减排。
这个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专项污染治理和减排的部署和措施。
这里面包括: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的计划。
这完全是主要面对工业污染源,特别是污染比较严、污染强度比较高的这些行业的工业污染源,像冶金,包括黑色冶金、有色冶金,像建材、水泥、平板玻璃、陶瓷、化工,包括石油化工和一般的基础化工、精细化工,还有像交通,像建筑,像电力,一些重要的国民经济部门。
还有其他的一些制造业,我们说的这个印染、纺织、酿造、食品加工等等,这些工业部门的污染源达标排放,应该说是我们长期奋斗的重要领域,也是我们长期梦寐以求的来实现达标排放这么一个梦想。
那么我们要在“十三五”时期,要攻艰克难,要在这个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的这个问题上要取得一个实质性的进展,显著的进展。
否则的话我们很难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补上生态环境保护短板的历史使命。
所以把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专门列出来纳入这个计划。
第二节谈到深入推进重点污染物的减排。
就是我前面谈到的,像重点的大气污染物里面,人民群众呼声比较强烈的雾霾问题,这里面污染物主要是细颗粒物质,这些怎么减。
然后对于整个全国土的生态环境影响比较大的酸沉降、酸雨,也就是相关的二氧化硫的排放。
然后氮氧化物的排放。
先说这个大气,还有对于颗粒物质贡献比较显著的VOC,就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等等。
另外,我们现在大气污染物里面还有臭氧等等。
那么水污染物,除了通常一些宏观总量的指标,比如这个COD化学需氧量,比如说像总氮,总磷这些指标之外,还有一些专门的水污染物的治理问题。
另外,还有比如像重金属这一类的,他们如何防控,都做了专门部署。
第三节谈到加强基础设施的问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
我们说经过几个五年计划,在过去的将近20年的时间里面,15、16年的时间里面,我们修了大量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修了大量的管网。
但是现在我们发现乡村基础设施还很薄弱还要补上。
另外,像大气污染治理里面的一些基础设施,电厂。
另外去散煤的过程中,一些能源的基础设施,煤改电、煤改气等等。
这些基础设计的建设,都为我们实现整个污染物削减提供了一些最基本的保证。
必须还得加大力度,加大投入。
因为没有这些基础设施的到位,这些投资不到位的话,我们很多污染治理的技术措施就难以奏效,难以到位,这个目标就不能实现。
所以对基础设施专门的谈。
当然基础设施也是一个资金力度大,资金需求高的领域。
它还带来了一个融资的问题,钱从哪儿来,因为一投多少亿的投进去,可以说是百年大计,都是几十年的周期。
那么怎么安排这些资金,怎么能够把社会各界资源动员起来,完成基础设施的投资,在这里面都有所论述。
第四节谈到了加快农业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
这个也做了专门的论述,这个就是第五章的内容。
第六章的内容就是实行全程的管控,有效防范和降低环境风险。
大家知道我们除了一般常规的、慢性的,当然慢性不代表不严重,除了这样的环境问题以外,还有一些非常紧急的,突发的这种风险非常大,烈度也很大,损害也很大的环境风险事故,像化学品、危险品等等,爆炸、泄漏,对我们的水环境,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财产的安全,都会造成直接的威胁。
所以必须对这样一系列的风险隐患,要加以防范和控制。
我们专门辟出第六章,在《“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里面来谈如何有效的降低和防范环境风险。
这里面包括五节:第一节谈到完善风险防控和应急响应体系。
第二节谈到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力度。
第三节谈到提高危险废物的处置水平。
第四节谈到夯实化学品风险防控的基础。
第五节谈到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管理。
这里面我再多说两句关于核安全的问题,大家知道在我们国家,我们还要继续发展核电,这是一个既定方针。
另外,还有大量的医学、科学试验、农业等等,很多地方还在使用一些辐射源,它们都有一个安全的问题。
如果我们风险防控做得好,可以充分的利用它们的功能为人民造福,为我们的国民经济作出贡献,包括核电。
大家有时候“谈核色变”,其实核电还有核技术的应用,是在国民经济中必不可少的。
而且它也标志着我们国民经济的技术水平,发达和先进的程度。
可以说在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经济体,都有非常广泛、非常深入的核技术的应用。
但是大家害怕的是一旦出了核事故怎么办,那么这个核事故把很多人吓住了。
所以我们在制度上,在技术上,做专门的安排来防控这些跟核技术、核应用有关的风险,趋利避害,这也可以说为国民经济中运用核技术保驾护航。
在讨论核技术安全问题的时候,我们从环境行政管理部门,有专门的体制、专门的机构、专门的技术规范标准、专门的技术力量来保证这些核辐射的安全。
在五年规划里面,对它理所当然做了专门安排,这个安排和化学品、危险废物、重金属等等,都是在我们风险防控的掌控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