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广播电视节目的主要类型
- 格式:rtf
- 大小:37.89 KB
- 文档页数:5
广播电视基础知识一、广义上的广播: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天线向一定地区或区域传播声像节目。
二、狭意的广播:以声音的传播为主要手段的传播。
广播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第一座领有护照的电台,美国远兹堡的KBKA,1920年11月2日开播。
我国1940年12月延安新广播电台(中央人民电台的前身)。
一、电视的诞生与发展电视不是某一个人的发明创造,它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人物的结晶。
1、1936年11月2日英国BBC公司建立第一个电视台,将此日定为电视台诞生日。
2、我国1958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试验播出,9月1日正式播出。
一:广播电视的分类,四个角度:①传播信号:电台广播audio、电视广播television②传输方式:无线广播、有线广播、卫星广播、网上广播③覆盖范围:地方广播、全国广播、国际广播④技术标准:模拟广播、数字广播。
二、广播电视基本属性:电子化的大众传媒媒介(以一定的方式向广大的、不定量的受众连续发送信息的物质中介)三、广播电视的传媒属性:新闻性。
①新闻: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②新闻性:真实性,新闻性,重要性,时效性,公开性。
③新闻要素: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因(5个“w”)四、广播电视的传播特征:①对象广泛:不受文化程度局限,适于各类人群。
②时效性强:创作周期短,甚至可以现场直播。
③丰富直观:不仅包括各种新闻和艺术形式,而且还可以包括多种题材内容,直接刺激人的视听感官。
④接受随意:节目和频道选择随人所愿,任意选择。
⑤顺序接受:必须按照节目播出顺序和时间收听收看。
⑥转瞬即逝:声音和图像无法保留(排除录制)。
五、广播电视的传播手段:①广播的要素:语言、音乐、音响②电视的要素:画面(动态图像,静态图片、文字)、声音(语言、音乐、音响、动效)六、广播电视的媒体特征:①播出时间固定化②节目连续化③节目栏目化④节目包装的统一化七、广播电视传播的社会功能①传播新闻:大众传播媒介的基本功能,传播新闻信息②社会教育:传播知识,传播社会规范③文化娱乐:广播电视除了能兼容几乎所有艺术形式之外,还有自己独立的形式和参与性特点。
一、名词解释1.广播电视系统:通过无线点播、线缆系统向广大地域或一定区域一定区域有规律地传输含有节目内容的视频、音频信号,上述机构、传输的内容以及传播过程本身。
2.彩色电视制式:即彩色电视图像扫描、传输与接收的技术制式,具体是根据发送、接收端对红、绿、蓝三基色信号的不同编码、解码方式构成不同的彩色电视标准。
3.电视真人秀:主要指普通人而非扮演者根据电视制作机构预先设定的游戏规则,参与到一个竞技类的活动当中并根据规则完成这个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没有剧本约束,完全是按照自己的个性、需求和目标自由发挥和表现,电视治国机构则将整个过程拍摄下来,制作成节目播出。
4.板块式广播电视节目:指具有基本固定播出时段及周期,节目内容融新闻=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多种节目类型为一体,多采用主持人串联形式播出的大时段节目,也称为“杂志型节目”。
5.(1)内容集约模式:指将多数受众在某一时段希望获得的信息和普遍有兴趣的内容集中统一编排的板块式节目编排模式。
(2)对象集约模式:指按照节目的目标受众群的特殊需要来集中编排内容的板块式节目编排模式。
(3)混合模式:一般以时段为标志,以多方面的内容来满足多方面的受众的需求,是介于内容集约模式和对象集约模式之间的一种板块式节目编排的结构模式。
(4)广播电视频率/频道专业化:指的是广播电视机构以频率和频道为单位进行内容划分,以满足特定的市场和受众需要。
6.广播电视新闻:作为通过某些特定的电子技术公开传播的正在或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信息,则是广播电视的特性导入新闻定义的结果。
7.广播电视的经营管理:是广播电视学与管理科学的结合,即运用广播电视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通过适当的计划、组织、人员分配、指导、控制及内部协调,使广播电视组织的资源系统发挥最高效能,以达成大众传播的组织目标。
8.视听率(Rating):指某一时段内收看(收听)某一节目的人数占电视观众(广播听众)总人数的百分比。
广播电视概论类型节目类型节目是广播电视中的一个重要节目形式,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呈现不同的内容和主题,以满足观众的不同需求和欣赏水平。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类型节目,包括新闻类节目、文艺类节目、娱乐类节目和综艺类节目。
首先是新闻类节目,它主要通过报道当天的国内外重要新闻来传递信息。
这类节目通常由资深主持人或新闻记者主持,配以图文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报道新闻事件。
新闻类节目具有及时性、真实性和全面性的特点,能够使观众了解到最新的事态发展,也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其次是文艺类节目,它主要通过文学、音乐、戏剧等形式传达情感和审美体验。
文艺类节目通常以纪实或虚构的方式呈现,通过艺术表现形式,表达情感和思想,引发观众的共鸣。
这类节目既可以是传统的戏曲、音乐会、舞蹈表演,也可以是有声剧、配乐作品等,通过各种艺术形式的结合,使观众在欣赏的同时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娱乐类节目是受到广大观众喜爱的一类节目。
这类节目以娱乐为目的,通过节奏明快、内容轻松愉悦、互动性强的方式,表现明星八卦、真人秀、游戏竞技等内容,吸引观众的眼球。
娱乐类节目的特点是轻松愉悦,能够带给人们欢笑和快乐,让观众在工作与生活压力中得到放松和娱乐。
最后是综艺类节目,它是多种类别元素的混合体,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和文化背景的交融,呈现多样化的内容和主题。
综艺类节目包括综艺真人秀、相声小品、脱口秀等,通过不同的娱乐方式和内容,满足观众对于多样化节目的需求。
综艺类节目的特点是多元化、互动性强,注重娱乐和观众参与,具有较高的娱乐性和娱乐价值。
总结起来,类型节目是广播电视中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不同方式和手段,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内容和主题,满足观众的不同需求和欣赏水平。
不同类型的节目有不同的特点,如新闻类节目具有及时性和真实性,文艺类节目具有审美和思想性,娱乐类节目具有轻松和快乐性,综艺类节目则兼具多样性和互动性。
通过广播电视的类型节目,观众能够从中获取信息、得到娱乐、增长见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与风格广播电视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媒形式,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新闻资讯的渠道,也丰富了人们的日常娱乐生活。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人们对于娱乐需求的不断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与风格也日益多样化。
本文将从类型和风格两个方面探讨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
一、类型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种类繁多,根据内容和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新闻类、娱乐类、教育类、文化类等几大类别。
1. 新闻类节目新闻类节目是广播电视媒体传递信息、报道新闻的重要方式。
这类节目以传递客观真实的新闻事件、报道社会热点为主要内容,如新闻联播、综合新闻栏目等。
这些节目提供了大量的新闻资讯,促进了观众对于社会事件的了解和思考。
2. 娱乐类节目娱乐类节目是为了满足人们娱乐放松的需求而设计的,这类节目凭借其轻松愉快的内容和形式受到观众的广泛喜爱。
例如综艺节目、真人秀等,这些节目在娱乐的同时也起到了促进明星和艺人们的推广与传播。
3. 教育类节目教育类节目是广播电视媒体的重要职责之一,它们通过各种形式和方式传递知识、提升观众的文化素养。
教育类节目包括科技教育、人文教育、健康科普等,这些节目通过权威专家的解说和案例分析,使观众得到专业的知识和教育。
4. 文化类节目文化类节目以传播和弘扬民族文化、地方文化为重要目标。
这类节目通过展示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促进了社会的多元发展和文化的传承。
如中国文化大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节目,使观众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
二、风格广播电视节目的风格多样,表现形式上也各具特点。
风格的选择和呈现直接关系到观众的接受与感受,因此制片方在选择风格上需要权衡各种因素。
1. 主持人类风格主持人类风格是节目中最常见的一种,主持人通过个人的表现风格和语言技巧,增添了节目的趣味性和可看性。
主持人的幽默、风趣、亲和力等特点,可以增加观众的互动性和参与感。
2. 纪录片类风格纪录片类风格通常追求真实、客观的记录,通过镜头的选择和叙事手法塑造出独特的风格。
广播电视谈话节目的主要类别和特征广播电视谈话节目是一种常见的电视节目形式,它通过主持人的引导和嘉宾的参与,讨论和解析一系列话题。
根据不同的主题和特点,广播电视谈话节目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新闻时事类谈话节目这类节目主要聚焦于时事新闻,通过搜集和解析当天的新闻事件,让嘉宾就有关话题进行讨论和观点交流。
这类节目的特点是紧跟时事热点,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客观性。
2. 综合性谈话节目综合性谈话节目通常涵盖多个领域的话题,如社会问题、娱乐八卦、科技发展等,通过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或知名人士进行对话。
这类节目的特点是内容多样化,能够吸引不同背景的观众。
3. 文化艺术类谈话节目这类节目主要聚焦于艺术和文化领域的话题,如文学、音乐、电影、舞蹈等。
节目邀请文化名人或艺术家,探讨他们的创作理念和艺术态度,并进行艺术作品的解读和分析。
这类节目的特点是注重审美享受和文化内涵。
4. 健康生活类谈话节目健康生活类谈话节目关注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问题,通过邀请医生、营养师等专家解答观众关心的健康问题,同时讨论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和建议。
这类节目的特点是实用性强,关注大众的健康需求。
不同类型的广播电视谈话节目具有以下共同的特征:1. 主题明确:每个节目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或话题,确保讨论的焦点和连贯性。
2. 嘉宾邀请:节目邀请专业人士、名人或相关领域的权威人士作为嘉宾,以确保讨论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3. 互动性强:观众通常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社交媒体等渠道参与节目的讨论和互动。
4. 话题开放性:节目给嘉宾充分的发言空间,鼓励各种观点和角度的交流,并避免一味迎合或偏颇。
5. 媒体展示:电视节目往往通过明星效应、图表数据或实地访谈等方式,将观点和信息直观地呈现给观众,增加观赏性和吸引力。
总的来说,广播电视谈话节目以其多样的形式和内容,成为了广大观众从中获取信息、交流观点和体验文化的重要途径。
广播电视谈话节目是一种受众广泛、时长较长的节目形式,通过主持人与嘉宾的对话、讨论和观点交流,提供给观众一种深入了解某一话题的机会,同时也为各界专家、学者和名人提供了展示自己观点和形象的平台。
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与风格广播电视节目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可以给观众带来娱乐、信息和启发。
在广播电视领域,不同类型与风格的节目各具特色,每种节目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受众群体。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广播电视节目类型及其特点。
一、新闻类节目新闻类节目是广播电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为观众提供及时、准确的新闻信息。
这类节目通常包括头条新闻、时事评论、采访报道等内容,以直击新闻事件、分析时事热点为特点。
新闻类节目以严谨的报道方式和客观的态度著称,旨在为观众呈现一个真实、全面的世界。
二、娱乐类节目娱乐类节目是广播电视中备受欢迎的类型,其目的是为观众提供愉快、轻松的观赏体验。
这类节目包括综艺节目、真人秀、音乐节目等,通常注重节目的互动性和娱乐性,以各种形式的表演和游戏吸引观众眼球。
娱乐类节目注重情感营造和互动体验,能够让观众忘却疲劳,放松身心。
三、文化类节目文化类节目是广播电视中重要的知识传播平台,旨在让观众了解各种文化形式、历史知识和人文精神。
这类节目包括文化讲座、纪录片、艺术展示等,以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吸引观众。
文化类节目注重深度挖掘和传播文化精髓,帮助观众提升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四、教育类节目教育类节目是广播电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观众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知识普及服务。
这类节目包括课堂讲座、知识科普、学习指导等,通常以专业的学术态度和严谨的知识传授方式著称。
教育类节目注重启发和激发观众的思维能力和求知欲,能够给人以启示和帮助。
五、互动类节目互动类节目是广播电视中的创新类型,其特点是能够与观众进行互动交流和参与体验。
这类节目包括网络直播、互动游戏、话题讨论等,通常以实时互动和个性化服务为特点。
互动类节目注重观众参与度和体验感,能够拉近观众与节目之间的距离,提升收视率和用户粘性。
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与风格多种多样,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受众群体。
通过不同类型的节目,观众可以获得不同形式的信息、娱乐和启示,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08-广播电视节目的主要类型电视节目的主要类型中国电视观念的沿革电视纪实观念电视栏目化观念电视谈话观念电视直播观念电视游戏娱乐观念电视纪实观念《望长城》十二集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被人们称之为“中国纪录片发展的里程碑”。
主持人沿着长城遗址走,长镜头始终跟随着主持人,考察长城修建、变迁,以及长城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长城对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影响、长城与当今自然生态及人口迁徙变化的关系等等。
全片不仅考察了长城本身,更多的还表现了长城遗址沿途人民的生活状态,《望长城》的纪实风格,对以后电视片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因此很多人将它当成中国新纪录片的开端。
与传统电视专题节目的比较从主题先行到主题后行由摆拍到跟拍从纪录结果到纪录过程从抓取情节到抓取细节电视栏目化观念《东方时空》栏目开办于1993年5月1日,这个45分钟的杂志型新闻节目播出伊始就产生了广泛影响,改变了中国大陆观众早间不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被誉为是“开创了中国电视改革的先河”。
经过2000年11月27日的一次大改版,《东方时空》从45分钟扩为150分钟,以演播室为调度中心,用直播方式将新闻、实用资讯、新闻专题等诸多内容有机串联,更加突出信息的时效性和服务性,还推出了《东方时空》所独有的周末版节目,构成浑然一体的大型早间新闻杂志型节目,被兄弟媒体评价为“中国新闻晨报”,中国“新世纪传媒新动向的代言人”和“电子媒体发展的趋势”。
2001年10月,《东方时空》再次改版,将新闻及资讯节目分离出去,在保留原有的《东方之子》、《百姓故事》、《世界》、《纪事》各子栏目的基础上,推出新的子栏目《时空连线》。
2004年9月1日,《东方时空》移师晚间黄金时段,联手央视一套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推出晚间强档新闻版块。
面对难得的机遇和空前的挑战,《东方时空》要以新的起点,新的面貌,新的高度打造电视新闻杂志第一高度。
黄金时间的《东方时空》继续坚持其一贯的主流性和新闻性,坚持对新闻事件和人物进行全面、深度、个性化报道,在原有的各个版块基础上,新增《时空看点》、《时空调查》和《媒体观点》三个新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