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韧带解剖
- 格式:doc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17
38162踝关节外侧副韧带解剖修复外踝撕脱骨折切除焦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191)1 病情介绍1.1 病史 患者,女17岁,主因“右踝内翻伤后疼痛、不稳1年余”,于2019年1月入院。
1年余前跑步时右踝意外内翻扭伤,当时关节肿痛、皮下淤青,未予治疗,休息后肿胀缓解,但踝关节前外侧疼痛持续存在,运动后加重。
剧烈运动时多次扭伤,症状较首次扭伤轻,行走不平路面有不稳感,无弹响和交锁。
为进一步治疗前来就诊并入院,拟手术治疗。
1.2 查体 踝关节活动度:40˚-0˚-25˚;前外侧关节隙轻度肿胀和压痛;下胫腓关节压痛阴性;腓骨尖前下方可及骨性包块;跗骨窦区压痛阴性;前抽屉试验阳性;后抽屉试验阴性;内翻应力试验阳性。
1.3 辅助检查1.3.1 X 线检查 X 线片显示腓骨前下方骨块影,其余未见异常(图1、2)。
图1 X 线片正位显示 腓骨前下方骨块影图2 X 线片侧位显示 腓骨前下方骨块影1.3.2 CT 检查 CT 清晰显示腓骨远端撕脱骨折影像(图3)。
1.3.3 MRI 检查 MRI 显示腓骨远端前下方距腓前韧带撕脱骨折,跟腓韧带信号增高,关节内少量积液(图4~6)。
图3 CT 显示腓骨 远端撕脱骨折图4 MRI 轴位显示距腓前韧带撕脱骨折图5 MRI 冠状位显示 距腓前韧带撕脱骨折图6 MRI 轴位显示跟腓韧带信号增高1.4 诊断 右踝距腓前韧带撕脱骨折,跟腓韧带损伤。
2 手术步骤2.1 切口 右踝腓骨远端前下方1 cm ,由距骨外侧手术演示• •[基金项目]北大医学交叉研究种子基金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BMU2020MX020)[通信作者]38163突至腓骨肌腱做长约4 cm斜行切口,逐层切开,直至显露伸肌支持带,切开伸肌支持带(图7)。
2.2 牵开腓骨肌腱 用弯钳挑起腓骨肌腱,牵引带从其深方绕过,钳夹牵引带并向外侧牵开,显露深方的跟腓韧带(图8)。
2023踝关节解剖(详解)•踝关节概述•踝关节骨骼结构•踝关节韧带目录•踝关节肌肉•踝关节神经血管•踝关节运动功能•踝关节疾病诊断与治疗•踝关节康复训练01踝关节概述踝关节是指连接足部和胫骨、腓骨下端的关节,通常由距骨、胫骨远端、腓骨下端和距骨组成,是人体最大的屈戌关节。
踝关节的英文名称为Ankle joint,又称为足关节或距关节。
踝关节的主要功能是支撑人体重量、行走、奔跑、跳跃等,同时参与下肢的屈伸运动和足部的内翻外翻运动。
踝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对于人体的运动和平衡能力非常重要。
踝关节主要由距骨、胫骨远端、腓骨下端和韧带组成。
距骨是位于胫骨远端和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上的一个圆形骨,与胫骨远端和腓骨下端的关节面形成摩擦和缓冲,以适应行走、奔跑、跳跃等运动。
胫骨远端是指胫骨的下端,向外侧突出,与距骨相接处形成胫距关节。
腓骨下端是位于胫骨远端外侧的细长骨头,与距骨相接处形成腓距关节。
韧带是围绕踝关节周围的强韧纤维组织,包括内侧三角韧带、外侧韧带和后侧韧带等,主要作用是维持踝关节的稳定性和限制运动范围。
踝关节组成010*******02踝关节骨骼结构胫骨是小腿骨中主要的承重骨,与腓骨并行,位于小腿内侧。
胫骨的近端与股骨的远端形成膝关节,与胫骨远端和腓骨下端共同形成踝关节。
腓骨近端与胫骨远端和腓骨近端共同形成膝关节。
距骨是足部主要的负重骨之一,位于踝关节上方,与胫骨、腓骨和跟骨共同维持足部的稳定。
距骨的上方与股骨的下端形成髋关节。
跟骨是足部最大的骨,位于足后部,与骰骨、距骨和骰骨共同形成足弓。
跟骨的主要功能是支撑体重和吸收冲击。
跟骨•骰骨是足部较小的骨,位于足弓的顶端,与跟骨、距骨和骰骨共同维持足弓的稳定。
骰骨03踝关节韧带胫舟韧带胫距韧带距跟内侧韧带胫跟韧带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三角韧带04踝关节肌肉起始点起自胫骨和踝骨,止于足骨的远端。
功能使足背屈,并协助足内翻。
胫前肌起始点起自胫骨和踝骨,止于足骨的远端。
踝关节韧带解剖 Anatomy of the ankle ligamentsThe ligaments around the ankle can be divided,depending on their anatomic position, into three groups: the lateral ligaments, the deltoid ligament on the medial side,and the ligaments of the tibiofibular syndesmosis that join the distal epiphyses of the bones of the leg (tibia and fibula).踝关节周围韧带根据其解剖位置可以分成3组,外侧韧带,内侧三角韧带,胫腓联合韧带。
1、外侧副韧带 The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sThe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complex (LCL) consists of the anterior talofibular, the calcaneofibular, and the pos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s.外侧副韧带复合体包括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
1.1 距腓前韧带 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距腓前韧带损伤常见,此韧带是限制距骨前脱位及踝关节跖屈的主要结构,此韧带与关节囊相邻,典型表现为上下两层结构(图1、图2)。
中间有腓动脉穿支穿出,并和外踝动脉交通。
图1:踝前外侧面观(深层):1、外踝尖;2、胫骨;3、胫腓前韧带;4、胫腓前韧带的一支;5、距腓前韧带上支;6、距腓前韧带下支;7、距骨外侧面;8、距骨颈;9、距骨头;10、跟腓韧带;11、跟距骨间韧带;12、颈韧带;13、距舟韧带;14、舟骨。
踝关节韧带解剖Anatomy of the ankle ligaments
The ligaments around the ankle can be divided,depending on their anatomic position, into three groups: the lateral ligaments, the deltoid ligament on the medial side,and the ligaments of the tibiofibular syndesmosis that join the distal epiphyses of the bones of the leg (tibia and fibula).
踝关节周围韧带根据其解剖位置可以分成3组,外侧韧带,内侧三角韧带,胫腓联合韧带。
1、外侧副韧带The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s
The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 complex (LCL) consists of the anterior talofibular, the calcaneofibular, and the pos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s.
外侧副韧带复合体包括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
1.1 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距腓前韧带损伤常见,此韧带是限制距骨前脱位及踝关节跖屈的主要结构,此韧带与关节囊相邻,典型表现为上下两层结构(图1、图2)。
中间有腓动脉穿支穿出,并和外踝动脉交通。
图1:踝前外侧面观(深层):1、外踝尖;2、胫骨;3、胫腓前韧带;4、胫腓前韧带的一支;5、距腓前韧带上支;6、距腓前韧带下支;7、距骨外侧面;8、距骨颈;9、距骨头;10、跟腓韧带;11、跟距骨间韧带;12、颈韧带;13、距舟韧带;14、舟骨。
注:上图显示典型距腓韧带分两支。
距腓前韧带起于外踝前缘(其中央部分距腓骨尖10mm,总宽度为6-10mm),向前内走行,止于距骨体外踝关节面的前面。
在中立位,此韧带与踝关节面相平行;在踝关节背伸时向上倾斜;跖屈时向下倾斜。
跖屈时上半部分韧带紧张,背伸时,下半部分韧带紧张。
1.2 跟腓韧带Calcaneofibular ligament
跟腓韧带也起自外踝前面,起点位于距腓前韧带下方。
在踝关节中立位,此韧带斜行向下后止于跟骨外侧面的后方部分。
此韧带被腓骨肌腱覆盖,仅有1cm处韧带外露。
图2:箭头所示,外露部分。
跟腓韧带对于距下关节稳定性意义重大。
图3:上图显示跟腓韧带与距跟韧带关节,图中1为跟腓韧带,2为距跟韧带,3为距腓韧带,4为腓骨肌结节
1.3 距腓后韧带Pos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距腓后韧带起自踝筋膜,位于外踝内侧面,基本平行止于距骨后外侧面。
在踝关节跖屈
或中立位,该韧带松弛,当背伸位时,此韧带紧张。
由于此韧带呈束形,其止点不仅仅是一个特定区域。
图4:踝关节后面观。
箭头示6为距腓后韧带。
13为踝间后韧带,与距腓后韧带起点相同。
图5:踝关节后面观。
4 距腓后韧带。
1为踝间后韧带,2、3为胫腓后韧带。
图6:踝关节后面观。
本图主示踝间后韧带及其周围解剖。
. 1 腓骨; 2 外踝;3 腓骨肌腱袖;
4 胫骨;
5 胫骨后结节;
6 胫腓后韧带浅层;
7 胫腓后韧带深层/横韧带;
8 骨间膜;
9 距腓后韧带;10 距骨外侧突;11 屈踇长肌腱袖;12 屈踇长肌腱支持带; 13 跟腓韧带;14 距下关节; 15 屈趾长肌腱;16 胫后肌腱;17 踝间后韧带
: A 胫骨止点 . B 距骨外侧突止点. C 内踝后支持带止点.D 距骨关节囊止点
图7:踝前外侧面观(浅层):1、前距腓韧带;2、胫腓前韧带;3、跟腓韧带;4、伸肌上支持带;5、伸肌下支持带;6、第3腓骨肌腱;7、伸趾长肌肌腱;8、腓骨肌上支持带;9、腓骨肌下支持带;10、腓骨短肌肌腱;11、腓骨长肌肌腱;12、伸趾短肌肌肉。
图8:踝前外侧面观(深层):1、外踝尖;2、胫骨(箭头所示胫前结节);3、胫腓前韧带;
4、胫腓前韧带的一支;
5、小腿骨间膜;
6、腓动脉穿出处;
7、距骨;
8、上距腓韧带;
9、
跟腓韧带;10、距跟韧带;11、伸肌下支持带;12、舟距韧带;13、分叉韧带;14、箭头是腓骨肌腱沟;15、腓骨长肌肌腱;16、腓骨短肌腱;17、跟腱。
2、内侧副韧带The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s
内侧副韧带(MCL)也称为三角韧带,由大量成束的纤维构成,可大致分为浅层和深层两层纤维。
起于内踝止于距骨、跟骨、舟骨。
被胫后肌覆盖中、后部分韧带。
Milner和Soames 对MCL描述被广泛接受,把其分成6部分,但临床上很难将其一一分离出来。
表1:Milner和Sarrafian关于内侧副韧带描述。
踝关节内侧模式图:1、胫舟韧带; 2 弹簧韧带; 3 胫跟韧带; 4 胫距后韧带; 5 跟舟韧带复合体;
踝关节内侧韧带实物图:1、胫舟韧带; 2 弹簧韧带; 3 胫跟韧带; 4 胫距后韧带; 5 跟舟韧带复合体; 6 距骨内侧突;7、载距突;8、内侧距跟韧带;9、胫后肌腱
踝关节内侧韧带实物图(浅层)内侧韧带被胫后肌及屈趾长肌覆盖。
a图:中立位时韧带与胫后肌关节;b图:胫后肌背切除后;c图:跖屈位;d背屈。
1、内踝; 2 距骨外侧突; 3 载距突; 4 舟骨; 5 胫后肌;6 舟骨结节;7、屈踇长肌腱;8、屈踇长肌支持带;9、距跟后侧韧带;10、跟腱;11、跖腱膜;12、跟舟韧带复合体; 13、胫舟韧带;14、弹簧韧
带;15、胫跟韧带;16、胫距后韧带
三、胫腓间韧带Ligaments that join the distal epiphyses of the tibia and fibula
下胫腓联合复合体对于保持胫骨远端和腓骨稳定,对抗因轴向应力,旋转应力及平行应力导致胫腓骨分离作用。
由3部分构成,包括:胫腓前韧带,胫腓后韧带,胫腓间韧带。
1、胫腓前韧带Anterior or anteroinferior tibiofibular ligament
此韧带起自胫骨前结节(平均位于关节面上5mm),其纤维向外下方走形,止于外踝前方,根据形态学观察,此韧带被分出几束,其中有腓动脉穿支穿过。
图1:①胫腓前韧带;②胫骨前结节
图2:①胫腓前韧带;②胫腓前韧带下束;③胫骨前结节;④腓动脉穿支;⑤距骨;⑥前踝动脉;⑦距骨外侧关节面;⑧距骨背侧关节面;⑨距腓前韧带。
2、胫腓后韧带Posterior or posteroinferior tibiofibular ligament
此韧带基本是由两部分韧带组成,包括浅层韧带和深层韧带。
浅层韧带起自外踝后缘向
内止于胫骨后结节,此结构与胫腓前韧带正好对应。
通常我们讲的胫腓后韧带多指的是此浅韧带。
深层韧带呈圆锥型,起自踝窝筋膜近端,止于胫骨后侧缘,此纤维可止于内踝,所以此韧带也被称为横韧带,形成关节后唇,为胫距关节提供稳定,并阻止距骨后脱位。
图3:踝关节后方图。
①外踝;②外踝尖;③腓骨沟;④胫骨;⑤胫骨后结节;⑥胫腓后韧带(浅层);⑦胫腓后韧带(深层);⑧距下关节;⑨距腓后韧带;⑩踝间韧带;⑾距骨外侧突。
图4:踝关节外侧矢状面图。
①胫骨;②距骨;③跟骨;④胫腓后韧带;⑤胫腓后韧带(浅层);⑥胫腓后韧带(深层);⑦距腓后韧带;⑧踝间后韧带;⑨距下关节;⑩踝关节。
3、胫腓骨间韧带Interosseous tibiofibular ligament
此韧带由大量短纤维构成,中间混杂有起自腓动脉小血管、脂肪组织等。
一般认为此韧带为胫腓骨骨间膜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