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公用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0宣传册—绿色建筑分册1
- 格式:pdf
- 大小:4.99 MB
- 文档页数:30
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研究摘要: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低碳节能建筑设计是指通过对建筑物的设计进行优化调整,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从而达到降低环境污染的目的。
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则是指通过对建筑材料的选择、结构布局等方面进行优化,使得建筑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本文重点研究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旨在促进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前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保护问题。
在建筑领域中,低碳节能建筑的设计与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的发展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议题之一。
低碳节能建筑是指通过优化建筑结构、使用高效能材料以及采用可再生能源等多种手段实现建筑物的低耗能、低排放、高舒适度的一种新型建筑形式。
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则是指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进行建筑设计,以达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1]。
一、低碳节能建筑设计概述低碳节能建筑设计是指在满足建筑物功能需求的同时,通过优化建筑结构、材料选择以及能源利用等方面的措施,实现建筑能耗的最大降低的一种建筑设计方法。
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则是指在保证建筑的功能性和舒适性的前提下,采用一系列环保技术手段来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水平,从而达到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的目的。
低碳节能建筑设计与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的共同点在于都致力于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又各有其独特的优势。
例如,低碳节能建筑设计注重的是在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建筑的碳排放量;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则更加关注的是如何将建筑融入自然环境中,以最小化对环境的影响为目标。
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同时也可以相互补充,形成一种更为完整的建筑设计理念体系。
青岛市公用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Public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绿色建筑分册PADI ·Green Building | 公用设计青岛市公用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绿色建筑分册二〇二〇青岛公用设计-至精至诚 惟公恒用-青岛公用设计发展绿色建筑筑梦美好生活 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绿建中心)是我司负责绿色建筑设计与咨询、近零能耗建筑(被动房)设计与咨询及相关研发的部门,自2014年成立以来,始终以“发展绿色建筑,筑梦美好生活”为宗旨,专注于绿色建筑与近零能耗建筑(被动房)领域的设计、研究与实践,致力于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节能环保低碳化,能够提供专业的绿色建筑全过程一站式服务。
作为全国绿色节能领域技术发展的引领者,绿建中心将绿色建筑、近零能耗建筑(被动房)理念融入设计、施工、运营等各阶段,着力为客户打造安全高效、舒适经济的绿色生态生活空间。
经过多年不断沉淀,绿建中心现拥有一支由资深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组成的充满激情和实力的团队。
近年来完成了百余项绿色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项目的设计与咨询,完成项目面积超过1400万平方米,其中东营市东凯中学项目是山东省首批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项目;中德生态园被动房推广示范小区项目是国内首个成片建设的被动房项目,且作为国家近零能耗建筑示范项目推动低能耗建筑行业发展;青岛国际院士港研究院6号及9号楼是国内首批获得近零能耗建筑标识的项目,起到很好的节能低碳示范作用。
此外我院作为《山东省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设计标准》的参编单位,将近零能耗建筑(被动房)设计和咨询过程中的经验融合到标准的编制中,使行业标准更具有可实施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深入与市场开拓,公司参股了中德联合被动房科技有限公司,与被动房发明人菲斯特教授、被动房建筑大师荣恩教授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为绿建中心在国际上的交流与合作开启了一扇新窗口;同时也依托中德生态园的平台优势,在技术研发、设计、施工、管理及咨询等方面上加强中德两国的融合与交流。
绿色建筑设计的研究绿色建筑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环境、资源、生态和人类健康等因素,以实现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种建筑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设计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建筑设计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其前景和意义也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
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绿色建筑设计的研究与应用。
绿色建筑设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建筑设计逐渐成为了建筑行业的一个趋势。
绿色建筑设计旨在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绿色建筑设计的研究成为了建筑行业的重要课题。
绿色建筑设计的研究关注节能与减排。
建筑在使用阶段所消耗的能源占到整个能源消耗的相当大比例,因此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成为了绿色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之一。
在建筑设计中采用节能材料,合理设计建筑结构,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率是绿色建筑设计研究的重点之一。
通过优化建筑朝向、采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改善建筑的热工性能和照明设计,减少建筑的能源消耗也是绿色建筑设计研究的重要内容。
绿色建筑设计的研究关注可持续发展。
建筑的使用寿命通常较长,因此建筑的可持续性成为了绿色建筑设计的又一重要考量因素。
通过选材、设计、施工与运营等全生命周期的质量评价,降低环境负荷,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建筑寿命是绿色建筑设计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
建筑不仅要满足当前的使用需求,还要考虑到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这也是绿色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
绿色建筑设计的研究关注舒适与健康。
建筑不仅是人们的居住和工作场所,也是人们活动的场所。
因此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和健康性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又一重要目标。
通过合理的采光设计、通风设计、温度控制等手段,提高室内环境的质量,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和健康性也是绿色建筑设计的一个关键研究领域。
绿色建筑设计的研究需要跨学科的合作。
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运用分析发布时间:2021-06-30T02:45:06.081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5期作者:薛俊普1 陈亮2 于磊3 [导读] 为有效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筑行业当中,建筑设计需要采用绿色设计的理念,协调好人、建筑和环境的关系。
因此,设计人员需要在原有的设计模式的基础上有效融入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在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的基础上,增加建筑的绿化面积。
一方面可以满足当前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另一方面则可以提升建筑设计的视觉效果,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薛俊普1 陈亮2 于磊3青岛市人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0001青岛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山东青岛 2660002摘要:为有效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筑行业当中,建筑设计需要采用绿色设计的理念,协调好人、建筑和环境的关系。
因此,设计人员需要在原有的设计模式的基础上有效融入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在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的基础上,增加建筑的绿化面积。
一方面可以满足当前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另一方面则可以提升建筑设计的视觉效果,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运用1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意义分析在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我国的建筑行业也亟待进行转型升级,要从传统的发展模式中走出来,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同发展。
所以,当前的建筑行业中,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理念得到了高度重视。
具体而言,在建筑设计环节中融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具有以下意义:首先,可使我国目前资源紧缺的局面得到缓解。
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社会对于能源的需求量大增,由于大部分资源为不可再生资源,所以资源供应紧张的问题日渐凸显。
同时,建筑行业又是能源消耗“大户”,如果不加以改进,则有可能导致能源供需矛盾的加剧。
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绿色节能设计理念,可有效降低建筑使用中的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资源供需紧张的问题起到了缓解作用。
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在建筑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是当前建筑设计中比较关注的概念,绿色建筑设计能够为常规建筑设计提供更加节能环保的设计条件,降低建筑能耗,提升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较好地提升了建筑质量。
鉴于此,本文将针对建筑中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的应用展开深入研究与探讨,以期能进一步增加我国建筑的宜居性色彩,从而让建筑设计更加优越。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引言:新时代绿色建筑是和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进而需要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集大量先进的技术、工艺、材料、管理模式集为一体,因此,新时代绿色建筑涉及广泛的内容。
伴随各项节能技术体系的不断成熟和可持续发展的标准,传统建筑高消耗发展方式逐渐向着绿色高效的模式发展。
绿色建筑严格遵照健康稳定的基本原则,加强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内的节能环保绿色生态。
其核心观念就在于建筑寿命周期之内,不但要对现有资源和能源开展合理有效的应用,且有利于防止破坏并污染环境条件,为建筑物、大自然、社会实现和谐统一。
绿色建筑理念的形成有利于实现高新技术的广泛运用。
1绿色建筑简述绿色建筑对比传统建筑,其具有相应的优势。
绿色建筑充分发挥系统理念,将“融入周边的环境”当做设计目标,所以,其中包含各个方面的要素,如人文条件、社会条件、环境条件、建筑条件等各方面要素。
对于自然属性而言,绿色建筑设计的目标就在于减少为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保障建筑周边的自然界可确保自身的循环运转。
对于经济属性而言,绿色建筑的建设并非只重视经济增长率,还需要对经济增长的质量提高重视,在充分实现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会为周边环境造成破坏,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效益的双重保障。
对于社会属性而言,绿色建筑直接影响着现如今提倡的绿色环保理念、价值理念、意识形态、发展制度,唯有更好地满足这些外部环境标准,绿色建筑才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对于人文属性而言,绿色建筑从设计到建设,其服务目标始终是“人”,绿色建筑的发展有助于推动人类的发展以及人类的健康生存,推动其自身价值的充分发挥。
建筑设计Architectural Design– 82 –随着我国环境问题及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激化,我国建筑行业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建筑工程的建设与使用中会消耗大量能源,面对新的时代发展需求,如何有效减少建筑工程对能源的消耗量成为我国社会广泛关注的课题之一。
近年来,绿色建筑理念被提出并在建筑工程设计环节得到了广泛应用。
对建筑进行绿色化设计不但可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同时也能提升建筑的使用舒适性,也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契合。
1 现代建筑设计理念概述1.1 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不仅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现代建筑设计应秉承绿色理念。
绿色建筑不止追求绿色,还要追求资源节约,在设计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自然通风等,达到节能环保。
在建筑空间设计上,可选用中庭设计方法进行布局,由于中庭空间的通透性,大大增加对自然风的利用率。
1.2 以人为本。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即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对建筑进行设计,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例如办公楼设计过程中,注重空间设计,为员工营造宽敞明亮的办公环境,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住宅设计过程中,注重功能性、舒适性,营造良好住宅环境。
2 原则2.1 整体及环境优化原则。
建筑并不是单独的存在于一个地方,更重要的是要做到使建筑与当地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相统一,而且在当地建设绿色建筑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到施工现场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合理的利用施工现场的各类资源。
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当地的人文景观和历史建筑等等,尊重当地的文化遗产,而且也应该在建筑过程中利用施工现场的地势环境来减少资源的浪费,利用周围的资源来实现绿色建筑。
2.2 可持续发展原则。
通过前文分析可得知,由于我国环境污染问题及资源紧张问题的日益加剧,我国的各行各业也在不断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进行转型。
可持续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需求的资源构成危害;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后代能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2020年度第一批绿
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公布日期】2020.05.09
•【字号】青建科[2020]107号
•【施行日期】2020.05.0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环境保护其他规定
正文
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2020年度第一批绿色建筑
评价标识项目的通知
青建科〔2020〕107号西宁市城乡建设局,海东市、各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青海省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办法》《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通知》(青建科〔2017〕412号)和《青海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63/T1110-2015),经第三方绿色建筑评价机构评价,西宁城馨·天怡项目(4-8#楼)等6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设计阶段),现予公布。
具体项目明细已发布在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站()。
附件:2020年度第一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
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0年5月9日附件。
青岛市公用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Public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绿色建筑分册PADI ·Green Building | 公用设计青岛市公用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绿色建筑分册二〇二〇青岛公用设计-至精至诚 惟公恒用-青岛公用设计发展绿色建筑筑梦美好生活 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绿建中心)是我司负责绿色建筑设计与咨询、近零能耗建筑(被动房)设计与咨询及相关研发的部门,自2014年成立以来,始终以“发展绿色建筑,筑梦美好生活”为宗旨,专注于绿色建筑与近零能耗建筑(被动房)领域的设计、研究与实践,致力于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节能环保低碳化,能够提供专业的绿色建筑全过程一站式服务。
作为全国绿色节能领域技术发展的引领者,绿建中心将绿色建筑、近零能耗建筑(被动房)理念融入设计、施工、运营等各阶段,着力为客户打造安全高效、舒适经济的绿色生态生活空间。
经过多年不断沉淀,绿建中心现拥有一支由资深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组成的充满激情和实力的团队。
近年来完成了百余项绿色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项目的设计与咨询,完成项目面积超过1400万平方米,其中东营市东凯中学项目是山东省首批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项目;中德生态园被动房推广示范小区项目是国内首个成片建设的被动房项目,且作为国家近零能耗建筑示范项目推动低能耗建筑行业发展;青岛国际院士港研究院6号及9号楼是国内首批获得近零能耗建筑标识的项目,起到很好的节能低碳示范作用。
此外我院作为《山东省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设计标准》的参编单位,将近零能耗建筑(被动房)设计和咨询过程中的经验融合到标准的编制中,使行业标准更具有可实施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深入与市场开拓,公司参股了中德联合被动房科技有限公司,与被动房发明人菲斯特教授、被动房建筑大师荣恩教授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为绿建中心在国际上的交流与合作开启了一扇新窗口;同时也依托中德生态园的平台优势,在技术研发、设计、施工、管理及咨询等方面上加强中德两国的融合与交流。
公司多次组织赴德、日等国家考察学习,与国外专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沟通,为绿建中心开展项目奠定了良好基础。
今后,绿建中心将继续为探索节能环保低碳城市的发展道路而辛勤耕耘。
关于绿色建筑研究中心About Green Building Research CenterDeveloping Green BuildingsBuilding a Better Life青岛公用设计团队优势Team advantage• 院内全专业技术支撑• 5名PHI 认证的被动房设计师• 严格的技术质量把控技术优势Technical advantage• 全过程技术咨询• 专业化绿色建筑技术分析• 丰富的近零能耗建筑设计及施工经验平台优势Platform advantage• 中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中德生态园可持续发展联盟主席单位• 与政府及相关部门良好的沟通桥梁青岛公用计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及关键技术• 以人为本,体验感更强• 不仅是纸上谈兵,项目落地性更强• 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 低碳环保、节能减排、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景新版绿色建筑的特点用设计绿色建筑咨询流程绿色建筑综合效益沟通沟通沟通沟通申报评审沟通指导指导指导沟通绿建标识申报阶段业主评审机构评审现场协助答辩申报资料编写整理准备评审汇报材料前期方案阶段业主确定项目的星级目标绿色建筑初步技术方案绿色建筑增量成本预估施工图设计阶段设计方业主施工图设计(指导)施工图绿建审查绿色建筑最终技术方案运营管理阶段物业单位业主协助制定运营策略协助物业管理人员培训物业资料收集审核施工阶段施工方施工资料收集和整理绿色发展Green development绿色建筑的建设积极响应了关于国家“绿色”的发展理念,也是实现低碳环保、节能减排、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景的根本措施。
以人为本People-oriented将绿色建筑融入人民的生活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让绿色建筑成为可感知、可体验的健康、舒适、高性能建筑。
社会责任Social responsibility将绿色建筑融入企业文化,提高员工的社会责任感,使企业形象得到整体提升,更容易得到公众认可,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青岛公用设计近零能耗建筑是适应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通过被动式建筑设计最大幅度降低建筑供暖、空调、照明需求,通过主动技术措施最大幅度提高能源设备与系统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最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且其室内环境参数和能效指标和能耗水平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的建筑。
近零能耗(被动房)建筑咨询与设计Consultation And Design Of Nearly Zero Energy Building (Passive House)• 更加舒适1.舒适生活,恒温恒湿把热量留住!2.没有让人不舒服的嗖嗖冷风;3.即使在外墙和窗户旁也有舒适的小气候;4.表面不再结露:建筑构件不再“流汗了”。
• 更加节能省钱近零能耗意味着极低的供暖能源需求,它的能耗是老建筑的1/10。
当然每年的供暖能源费用也相应减少了!• 持久清新的空气近零能耗建筑的气密性非常高,通常采用带热回收的排气和通风系统。
在重度雾霾的天气,有效阻止室外气体渗入,而室内空气通过新风系统进入室内时,均进行了一定的处理,从而保证了空气的“新鲜度”。
• 保障未来供暖能源需求极低——不仅意味着供暖费用减少,资源消耗和向大气排放的有害物质和温室气体也相应减少有利于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
近零能耗建筑特点青岛公用设计良好的热围护结构保温系统新风热回收系统气密性断热桥设计高性能外门窗系统设计青岛公目标等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二星级、6及9号楼近零能耗建筑标识建筑类型:公建+住宅建筑建筑规模:86.14万㎡取得标识时间:绿色建筑设计标识二星级于2020年3月 近零能耗建筑设计标识于2019年11月工作范围:绿建设计+咨询一体化、近零能耗建筑设计+全过程咨询•利用建筑合理布局营造场地良好风环境•采用群控,扶梯自动启停的节能电梯•绿化灌溉采用自动喷灌的节水方式•地下车库设置一氧化碳浓度监测装置并与排风设备联动•二级节水器具、分级计量水表•高效冷热源机组及热回收式新风换气机•主要功能房间采取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宴会厅进行专项声学设计青岛国际院士港研究院,位于世博园南侧,毗邻中国海洋大学,由19栋独体多层小楼和6栋高层组成,占地面积182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90万平方米,担负着院士科研成果转化落地的重要使命。
李沧区也拟将该区域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院士产业聚集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
项目遵循产城互动、产城融合,实现产城一体化;在发展模式上进一步集约化,建成资源节约和宜业宜居的创新型花园式产业园区。
其中6#及9#院士楼为近零能耗建筑,项目采用高性能的幕墙和外保温,良好的气密性,断热桥设计以及高效的全热新风回收系统等被动式技术手段,屋面设置光伏发电系统,室内设置CO2及PM2.5监测,保证室内空气品质,同时能耗监测系统实时保证机组的正常运行,该项目为国内首批获得近零能耗建筑设计标识项目。
项目信息项目亮点项目简介青岛公用设计目标等级:绿色建筑二星级建筑类型:公共建筑(医疗、科研)建筑规模:12.2万㎡工作范围:绿色建筑设计本项目位于青岛市市北区,抚顺路与山东路交叉口,总建设规模12.1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部分9.16万平方米,地下部分3.02万平方米。
项目包含市民健康体验中心、检测检验中心、临床医学中心、疾控中心、病房楼5座建筑单体及相关附属配套设施。
鉴于项目的特殊性,医疗项目对空调系统要求更加严格,采用高能效变频螺杆式冷水机组及多联机系统,人员密集区采用分体式能量热回收新风机组,热回收效率不小于61.9%。
项目在有限的用地内,以中国传统“合院”式布局,围合串联各科研、医疗单体,在闹市区既展示城市形象,又做到闹中取静。
建筑单体风格简约而不失细节,与周边建筑在空间和色调方面协调统一。
内部景观尺度宜人,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并设置诸如“药草花园”等设施,更加契合医疗机构的文化和使命。
建成后,将成为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的综合性科研疾控医疗机构。
项目信息项目简介青岛公用设计目标等级:绿色建筑二星级建筑类型:公共建筑建筑规模:14.5万㎡工作范围:绿色建筑设计本项目位于青岛市古镇口军民融合示范区中科院大学青岛校区东侧用地,用地北邻哈工程青岛校区、南邻中国海洋大学。
项目包含文化馆、科学讲堂及海洋科技馆三座建筑单体。
场地呈现东西向矩形平面,设计理念源自山水雕刻,水系串联,建筑造型富有艺术张力,形成三座大学的景观、文化、艺术共享核心区。
本项目承担中科院大学青岛校区的主要文化、艺术及展览职能,并将以上职能向社会开放共享,极大促进了用地周边高校学术交流并满足了周边居民文化、艺术方面的诉求。
项目信息项目亮点青岛公用设计目标等级:绿色建筑二星级建筑类型:公共建筑建筑规模:20万㎡工作范围:绿色建筑设计青岛市国际虚拟现实产业园产业聚集区(北区及南区)项目,位于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
北区建设用地面积40543㎡,南区建设用地面积25265 ㎡。
整体布局灵动活泼,富有现代理念,与影视基地风格相统一。
在整体结构上把握“城市生态”这一核心理念,提炼出信息时代便捷、高效、互动的网络化结构理念,创造出完整的办公生态体系。
在总体布局上,分为两个办公区组团。
组团间以连廊相通,成为具有活力的公共交往场所。
该项目注重地块内空间环境的渗透和景观视线效果,保持地块环境与城市环境的共融性,提升城市空间价值。
项目引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通过将绿色基础设施与开放空间、道路、建筑和景观进行整体性设计,大幅减少雨水设施的占地面积和成本,提高雨水系统的总体效益。
项目信息项目亮点青岛公用设计认证等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二星级、德国PHI 被动房认证、近零能耗建筑标识建筑类型:商住楼建筑规模:6.4万㎡取得标识时间:绿色建筑设计标识二星级于2019年2月 PHI 被动房认证、近零能耗建筑于2019年11月工作范围:绿建设计+咨询一体化、被动房设计项目位于黄岛区中德生态园核心位置,占地面积2853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979.51平方米,小区东邻河洛埠水库湿地公园,南观抓马山生态绿地公园,山环水绕,北临胶州湾跨海大桥,西南方有4.3万平方米的市民休闲公园,外在自然环境与室内被动房建筑技艺融合,绿色环保节能,舒适宜居。
作为亚洲“被动房”住宅推广示范小区,项目采用“被动房”建筑工艺,使室内的温度、湿度、空气清新度达到舒适宜居状态,带给居住者“恒温恒湿恒氧,低尘低菌低噪”的生活环境。
项目将最大程度的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资源,房屋顶层设有光伏板,供小区公共设备用电,节能环保、降低业主的生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