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3细胞呼吸教案(2)沪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158.50 KB
- 文档页数:2
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4.4 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教案2 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导入同学们刚吃过午饭不久,大家说说看中午都吃了回忆,以学生熟什么,摄入了哪些营养物质?(找一位学生总结回答)过渡:从食物中获得的这三大营养物质是如何被人体所利用的,三者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联?回答悉的知识点引入新课糖类代谢淀粉的消化:我们从食物中获取的糖类主要是什么?是如何被消化吸收的?讨论:请同学们思考下,假如你是科学家,你怎样设计实验来探究血糖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阅读教材,完成学案活动一: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结合学案的完成情况进行梳理并讲解糖类代谢:问:有些同学不喜欢吃早餐,往往上到第三节课就饿了;但是如果这个时候不进食,过了一节课,发现自己又没那么饿了,原因是什么呢?讲解血糖的另两个来源: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复习初中知识,并思考,讨论,回答阅读,完成活动一,听讲,思考,修正学案复习并展开教学活动,引起学生兴趣,引发思考让学生了解结构框架图脂肪代谢设问:食物中的脂肪被人体摄入后,又是如何进行的代谢呢?让学生结合问题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同时完成学案活动二:给框架图找茬。
问题:1、脂肪是如何被消化的?2、人体脂肪的来源有哪些途径?学生思考问题,阅读教材,自我总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辨别相近名词和易错点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糖类和脂肪代谢)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上海市高中生命科学教材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共分为两个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糖类和脂质代谢。
教材中糖类代谢主要介绍了被消化吸收的单糖的代谢途径,包括氧化分解,合成多糖物质,转变为脂肪和氨基酸;脂肪代谢中主要介绍了甘油和脂肪酸的氧化分解以及脂肪的合成与分解,其关键知识点是让学生了解两者相互转变的关系,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为下一课时的合理膳食打下基础。
4.3细胞呼吸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简要说明呼吸作用的实质。
(2)在观察演示实验“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装置和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能分析实验设计原理和结果。
(3)举例说出无氧呼吸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的演示实验过程,明确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和能量的转换的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养成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树立生命科学价值观。
【重难点】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初步区分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不同点。
学习过程细胞呼吸的概念:将有机物在_________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__________的过程称为细胞呼吸。
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演示实验设计实验,讨论以下要点:如何控制有氧和无氧条件的?如何控制温度?通过什么指标来检测呼吸作用产物?④预期两试管反应结果如何?实验结果:甲试管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乙试管细胞呼吸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
无氧呼吸及应用总反应式:(酒精发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乳酸发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作业】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周末回家学习做馒头或酒酿(制作方法见参考资料),并将实践过程以照片、文字等形式记录,制成小报,下周课前交流。
学习参考资料:酵母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共有39属,370种。
细胞结构与一般植物细胞大致相同,外层是细胞壁和细胞膜,内有细胞核、液泡和颗粒体物质。
通常营出芽生殖,有的能进行两均分裂,有的种类能产生子囊孢子、担孢子等。
酵母菌为兼气型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将糖分解,产生能量,供本身活动所需,并繁殖大量细胞。
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2 光合作用教案2 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2 光合作用教案2 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2 光合作用教案2 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第2节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过程一、设计思路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本级主题的一个核心内容,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该知识点的系统性很强,但也很抽象。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学过光合作用的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更加深入地阐述光合作用中重要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借助视频和课件,将讲授式与启发式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步步深入了解光合作用的全过程。
通过对光反应课件的观看,由学生描述光反应的过程,并掌握其物质和能量变化.随后利用暗反应研究资料的展示,指导学生阅读和进行思维探究,由学生推导出暗反应的基本过程,归纳物质能量变化.最后由学生总结光合作用的实质,深化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
2.理解光合作用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
3.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过程与方法:经历思维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推理方法,认识光合作用过程和实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学习,提高对生命物质性的认识.2.尝试对光合作用研究过程的分析,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光合作用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过程难点:光合作用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过程四、教学技术与资源利用光反应视频,光合作用课件五、教学过程设计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引入居里夫人说过:“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对人类来说,比得到核能还重要.”光合作用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经过200多年的研究,我们对光合作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1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教案3 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1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教案3 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1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教案3 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4。
1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一、教材分析本节是第四章的基础,以具体的例子介绍了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酶的本质和特性以及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ATP分子的结构特点以及与ADP相互转变得特性,ATP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等内容,为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内容地学习打下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教材以学生能够熟悉的糖和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这两个最基本的反应过程为例,引导学生认识新陈代谢的概念和本质.在介绍化学反应的同时,引出酶的概念.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其特点是高效性和专一性高。
高中生对酶的名词有一定的认识,但对酶的性质以及作用机理并不了解.教材通过实验和实例,归纳总结出酶的特点,并指出酶的专一性和酶分子结构的关系。
还要通过广角镜和想一想做一做栏目中设置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中的酶制品,了解酶与人类的关系。
关于ATP的分子结构的特点,教材先结合前几章知识,指出细胞内糖类、脂肪等有机物中都储存有大量的化学能,但这些能量只有转移到ATP中才能被细胞直接利用。
关于ATP与ADP的相互转变,课文不仅讲述了ATP水解和合成的过程,讲述了这种转变是十分迅速的,而且讲述了这一特点所具有的重要生理意义,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ATP是细胞维持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提供者。
第2节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过程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从表面上看,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似乎是一个简单的氧化还原过程(二氧化碳被还原成糖类,水被氧化成氧气)。
但实质上包括一系列的光化学步骤和物质、能量的转变问题。
通过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机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品质,在比较两个过程的学习中认识到光合作用是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综合过程。
二、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是光合作用这一节内容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它涉及了大量的抽象的化学变化的过程,这在初中的学习中是没有任何基础的。
与老教材相比,在光合作用的机理和过程的内容中,它对于过程的描述更加细致,比如反应的场所,变化中物质的来源和去路以及能量转化的方式、最后对于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实质的描述等。
特别是对于“ATP生成”的这一内容,它利用了“化学渗透假说”来解释,而这是在大学教材中出现的,学生可能比较难理解。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难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比较。
3、教学策略通过光合作用过程的动态显示、图表等,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最终得出光合作用是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综合过程。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理从未涉及过,尤其是其中很多的化学变化。
高一年级的学生在“有机化学知识”方面是近乎空白的,同时在物理的“能量转换和守衡”知识方面也没学过,这些都要求我能够尽量运用浅显的语言、直观的过程以及贴近生活的比喻,可采取图解、表解和多媒体动画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亲眼看到”物质的微观化学变化,这可降低理解这部分知识内容的难度。
尽量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四、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掌握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具体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的过程,并对其进行比较。
4.1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一、本章教材分析:物质、能量和信息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
对于一个生物体来说,生命活动的进行需要能量维持,生物体必须不断地与环境交换物质,不断地驱动生物体内物质的运动和变化以获得营养并排出代谢产物。
细胞内的生命活动通常由一系列化学反应组成,在学习了生命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等生物体静态组成后,本章通过几组基本的生命化学反应过程,展示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特点,各类生物体细胞获得能量的过程以及物质与能量的关系,帮助学生从物质和能量角度认识生命,了解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理解生命的本质,并能与自身生活需要相联系。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四个主题。
生物体内的物质变化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化学反应表现出来,其中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是最常见的。
生物催化剂——酶的作用使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平稳而有序。
光合作用时地球上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能合成糖类的过程,为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提供能量,是生物圈能量流的起点。
细胞通过氧化分解,从化合物中获得能量,这些能量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部分由ATP传递给生命活动需能部位,保证生命活动的进行。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都是一系列生化反应的具体体现,它们使生物体与外界实现了物质的交换和能量的转换,同时也是生物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维持生命的基本生理活动。
整个章节的内容着眼于普遍存在于生命世界的新陈代谢过程,诠释了生物体在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上的“动态”规律。
这一章的学习将让学生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在分子水平上得到深化,从而在微观层面上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同时还为以后进一步认识生命活动信息流本质和其他生命活动的规律(如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打下基础,因此本章在整个高中生命科学学习中具有基础意义。
以本章内容为载体,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生理生化实验技能,经历动手操作的过程,感悟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3细胞呼吸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说出无氧呼吸的条件、场所和反应式。
(2)简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
(3)个别喜欢制作食品的同学,学会简单科学制作酸奶、葡萄酒、馒头、韩国泡菜等食品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1)通过馒头、葡萄酒、酸奶、韩式泡菜的制作过程更加深刻地理解无氧呼吸,分析总结出无氧呼吸的类型和特点。
(2)通过演示实验——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小结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比、归纳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一方面,通过运用细胞呼吸的原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体会生命科学知识对生活、生产实践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无氧呼吸的基本类型和基本过程应用细胞呼吸(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知识分析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教学过程导入一、无氧呼吸的类型:二、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比较:三、细胞呼吸的意义:四、运用细胞呼吸知识分析实际生活、生产实践中的现象。
课题探究提问:有氧呼吸总反应式演示实验酵母菌呼吸的方式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展示自己制作的馒头、包子、发面饼、并请同学品尝包子;展示自己制作的葡萄酒,并请同学观察颜色、透明度以及嗅闻酒香。
展示自己制作的酸奶,并请同学品尝乳酸菌无氧呼吸的原理:提出问题:你能说出饮用酸奶的好处吗?图解分析: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主要区别表格归纳总结提出问题:细胞呼吸对于生命活动的意义?1、细胞呼吸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细胞呼吸过程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现象1:剧烈运动后,容易产生肌肉酸痛的原因?运动建议: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
有氧运动项目有:步行、慢跑、滑冰、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跳健身舞等现象2:涝灾容易导致农田被淹,引发农作物死亡。
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4 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换教案(2)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4 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换教案(2)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4 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换教案(2)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第4节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换一、设计思路本部分内容从物质和能量的维度认识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是进一步从分子水平认识生命现象与本质的基础内容.同时,该部分内容与人的日常饮食问题紧密相关,是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用的知识,是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一部分。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重点学习蛋白质代谢,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三大类营养物质的转换.学生在第一课时对糖类、脂肪的代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以学生自身的用餐习惯和每日膳食的营养比例作为情景,以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代谢途径和蛋白质、糖类、脂肪相互转化的过程为核心知识,通过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一方面使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并能在生活中自觉运用科学知识.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每天摄入的食物成分及比例,知道营养物质的种类以及合理营养的要求;(2)知道蛋白质的来源和作用,细胞内氨基酸的代谢途径;(3)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知道糖类、脂肪、蛋白质在生物体内代谢的途径.2.过程与方法(1)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交流、讨论、分享获得对合理营养的正确认识;(2)在学习蛋白质代谢途径合三大有机物在体内的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在相互合作、回答问题、分析、判断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第四章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 第一节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新陈代谢:生物体与内外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代谢(生化)反应的总称。
1、同化作用(合成代谢):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
2、异化作用(分解代谢):分解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把分解的最终产物排出体外,并释放能量。
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同时进行,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既有物质的变化,同时伴随能量的转变。
一、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1、合成反应:由小分子形成大分子的化学反应。
2、分解反应:由大分子分解形成小分子的化学反应。
(1)、氧化分解:C 6H 12O 6→2CH 3COCOOH+4H+能量 (葡萄糖) (丙酮酸) (2)、水解:有水参与反应 二、生物催化剂-----酶1、概念: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大分子,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
2、酶的特性: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称为酶的活性。
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合成反应或分解反应。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温度:每种酶都在最适温度时,活性最强;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时,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时,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反而下降。
低温使酶活性受到抑制,而高温则会使酶丧失活性。
v/mmol.s 最适温度-1t/℃0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2)、pH 值: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 范围内才有活性,超出这个范围就会失活;每种酶都在最适PH 时,活性最强。
酶 胃蛋白酶 胰蛋白酶 唾液淀粉酶过氧化氢酶(肝) 淀粉酶(植物) 最适PH 1.87.76.86.85.84、酶的命名习惯上是根据酶的来源以及他们所催化的的底物来命名的。
第二节 光合作用一、光合作用的研究史 年代 国家人名实验对象 结论1642 比利时 赫尔蒙特柳树柳树获得物质的来源只是水1771 英国 普里斯特利 小老鼠 植物可以使空气更新 1779 荷兰 英格豪斯 小老鼠 植物在光照下才能产生氧气 1941 美国 鲁宾、卡门 同位素标记法 光合作用释放的O 2全部来源于H 2O 1864 德国萨克斯植物叶片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光合作用离不开光照二、叶绿体及其色素 1、叶绿体 (1)、分布:主要存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里以及幼嫩茎秆的皮层细胞里。
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学案沪科版【学习目标】1、识记生物体内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的结构简式。
2、理解新陈代谢、合成代谢、分解代谢、酶、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概念。
3、理解酶的反应条件和作用条件、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及和生命活动能量供应的关系;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过程、实质和意义;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实质和意义;三大营养物质的相互转化。
4、理解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相互关系、实际应用。
5、比较和归纳相关知识点6、能够通过辨析曲线图、图表、关系式、实验数据,进行实验设计等形式提高辨证思维能力、分析说明能力、图文转化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
7、总结解题规律,提高解题能力、掌握解题技巧光合作用(研究历史、场所、色素、过程、影响因素、相关实验)【知识结构】同化作用催化剂-酶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条件新陈代谢的类型能量-ATP三大物质的转化作用细胞呼吸作用异化作用合成反应常见反应类型分解反应【基础知识】一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的特点:常温、常压、高速反应1、新陈代谢的概念:。
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得的营养物质,转变为自身的营养物质新陈储存能量代分解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谢并将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释放能量新陈代谢过程中,既有,又有。
同化作用中有物质代谢,也有能量代谢,同样异化作用中有物质代谢,也有能量代谢。
生物体在进行物质代谢的同时,一定伴随着。
1、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1)合成反应:,如:(2)分解反应:,如:①水解反应:,如:②氧化分解反应:,如:2、生物催化剂-酶(1)酶的概念:酶是由产生的具有作用的,其中,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等绝大多数的酶是,少数的酶是。
(2)酶的活性:;辅酶:;酶的命名:(3)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易变性反应条件的温和性(4)影响酶作用的因素酶的催化活性的强弱以单位时间(每分)内底物减少量或产物生成量来表示。
研究某一因素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应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单独改变研究的因素。
4.3 细胞呼吸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简述细胞呼吸的概念;
2、说出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和产物。
能力目标:1、尝试进行对比实验方案设计;
2、学会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对实验结果的检测;
3、在有关实验、探究等问题讨论中培养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细胞呼吸概念的过程中,同时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建立科学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反思:
本节课是新课程的一节探究课,教案设计简洁、合理,多媒体课件生动而富有启发性,学生活动内容丰富,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融洽,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存在问题:1、班生规模较大,教师无法顾及全部学生的活动状况。
2、鉴于课时的原因,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虽然每个提问都会有人回答,但是并不等同
于多数同学的思维都得到了答案。
3、本校学生来自不同初中学校,各初中校的办学水平不同,有的乡下学校实验开设少。
学生
的探究能力、实验技能存在明显差异,在同一个班级很难得到兼顾,其结果是小组中动手能力强的更有动手机会,动手能力差的虽然可以从旁观察,但是不能等同于自己的实践,有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出现畏难、不自信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