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油气资源分布与中国油气资源分布共54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4.73 MB
- 文档页数:54
第九章油气资源分布提要在学习完第一至八章石油地质学基本原理后,尚需了解中国及世界油气资源的分布轮廓,以及前陆、裂谷、内克拉通等主要类型盆地的油气分布规律,为毕业后投身国内外油气勘探及综合研究奠定必要的石油地质知识基础。
在学完油气成因、油气藏形成、油气聚集单元等石油地质学核心内容后应该结合已学的地层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等基础地质知识,加以综合应用,探讨中国及世界油气分布规律,以便有效地用来指导油气勘探及开发工作。
第1节我国油气资源分布轮廊我国位于亚洲东部西伯利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东临太平洋板块,面积约960³104km2。
新中国诞生以来,石油勘探成效显著,已在二十三个省、市、自治区发现了油气田,原油年产量已突破一亿吨大关,跃居世界第六位,由昔日的所谓“贫油国”,变成今日的石油输出国。
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直接受区域大地构造特征所控制。
由于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和太平洋板块向西北俯冲的长期作用,造成中国板块的地壳结构及大地构造性质东西差异悬殊。
以六盘山-龙门山深断裂带为界,西部地壳厚约70km,属全球地壳最厚的区域,巍峨高山矗立入云,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都集中在这里;东部地壳厚约30~35km,包括黄汲清教授所称的“中朝准地台”,整体升降明显,形成辽阔的平原、丘陵及东南海域岛群。
我国西部构造线,以北西西向为主,构造活动性大,由北向南分布着准噶尔盆地中间地块、塔里木陆块-河西走廊、柴达木中间地块和藏北中间地块等坳陷带,其间隔以阿尔泰海西褶皱带、天山海西褶皱带、阿尔金-祁连加里东褶皱带、昆仑海西褶皱带、喀喇昆仑-唐古拉燕山褶皱带、冈底斯-念青唐古拉燕山褶皱带、川滇印支褶皱带及喜马拉雅褶皱带。
构造线排列向南越趋紧密,构造活动及岩浆活动均有向南增强之势,这都表明是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的结果。
我国东部构造线,古生代以东西向为主,中、新生代以北北东向为主。
古生代构造活动性弱,沉积较稳定。
世界及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分布、储量及开发现状据预测,全球陆上的油气可采年限约为30-80年。
随着对石油需求的快速增加,进入21世纪,世界随之步入了石油匮乏的时代,也就是所谓的“后石油时代”。
业内专家表示,海洋油气的储量占全球总资源量的34%,目前探明率为30%,尚处于勘探早期阶段。
丰富的资源现状让全世界再次将目光瞄准了海洋这座石油宝库。
据统计,2009年海洋石油产量已经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33%,预计到2020年这个比例将会提高到35%。
2009年海洋天然气产量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31%,预计2020年,这个比例会提高到41%。
目前,深水和超深水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已经成为世界油气开采的重点领域。
TSC海洋集团董事长蒋秉华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说:“在海洋石油方面,过去十几年世界上新增的石油后备储量、新发现的大型油田,有60%多来自海上,其中大部分是来自于深海。
”中国的沿海大陆是环太平洋油气带的主要聚集区,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储量,据预测,中国海洋油气的资源量达数百亿吨。
作为全球石油消费第二大国,2009年我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因此,加快中国海洋石油工程业务的发展已势在必行。
一、世界海洋油气资源分布及储量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评估,世界(不含美国)海洋待发现石油资源量(含凝析油)548亿吨,待发现天然气资源量78.5万亿立方米,分别占世界待发现油气资源量的47%和46%。
因此,全球海洋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勘测前景良好。
世界海洋油气与陆上油气资源一样,分布极不均衡。
在四大洋及数十处近海海域中油气含量最丰富的数波斯湾海域,约占总储量的一半左右;其余依次为: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湖海域、北海海域、墨西哥湾海域、中国南海以及西非等海域。
海洋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大陆架,约占全球海洋油气资源的60%,但大陆坡的深水、超深水域的油气资源潜力可观,约占30%。
两极大陆架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其中俄罗斯海洋油气资源的80%以上聚集在其北极海区域,为1000亿–1200亿吨油当量。
《中国油气资源概述》课程考查作业姓名:班级:学号:年月日中国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要抓紧研究制定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把节约和合理使用油气资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证油气资源的长期稳定供给和有效利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保障。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因《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随后,许多专家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定义和阐释。
有人将可持续发展总结为3个特征: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
可持续发展实质上就是改变传统的发展思维和模式,使经济发展必须有利于资源的永续利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我国是石油消费大国,同时又是石油利用效率低、不合理用油比较严重的国家。
与国际通行的石油消费强度比较,我国石油消费强度为0.19,大体相当于日本的4倍,欧洲的3倍,美国的2倍。
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预测显示,我国自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的10年间,石油净进口量已达9741万吨,对进口油的依存度超过三分之一。
到2020年,我国对进口油的依存度将达到60%左右。
显然,国际油价的波动会对我国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较快,但油耗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2002年,我国汽车发动机每百公里油耗的设计值比发达国家要高10%至15%,而平均单车年耗油的实际值是2.28吨,比美国高10%到20%,比日本高1倍。
我国油田开采的损失率也较大,石油加工过程中的浪费严重。
据测算,我国石油资源的采收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等于增加2亿多吨的可采储量。
"由此看来,我国油气节约潜力十分巨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飞说,"在今后国内油气产量不可能大幅度增长,对海外资源的依存度又需要控制在一定限度的情况下,必须把节约放到优先的地位,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全球油气分布特征姓名XXX学院XX大学XXXX学院专业XXXXX指导教师XXX老师2008 年X月X日目录一、前言 (3)二、全球石油探明储量分布,产量分布 (3)2.1世界石油储量 (3)2.1.1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不足 (3)2.1.2世界石油储量分布不均 (4)2.2全球石油价格及发展趋势 (6)2.3全球石油的分布和储量 (6)三、全球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布,产量分布 (10)一、前言石油被誉为现代工业的血液,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安全特别是石油安全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因石油而引起的争端和战争不断,甚至有人预言第三次世界大战将是对能源争夺的战争。
在全球化背景下,一国的能源安全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它也是政治和军事问题;它不仅与国内供求矛盾及其对外依存度相联系,同时它还与该国对世界资源丰富地区的外交和军事影响及控制力相联系。
在此种情况下,各国都在努力保障自己的能源安全。
由于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它对经济的作用越大,就越造成世界经济的脆弱性和敏感性。
日本是一个石油消费大国,但其自身能源匾乏,主要依赖进口。
中国虽然自己有石油生产,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从1993年起,中国从石油出口国变为石油进口国。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统计,中国2003年日消费石油546万桶,己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二、全球石油探明储量分布,产量分布2.1世界石油储量2.1.1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不足石油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商品,是非再生资源,探明储量对石油价格影响很大。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世界油价长期走低,导致国际资本从石油勘探开发领域大量撤离,自此世界石油勘探再无重大进展,国际石油市场新增产能停滞不前,而原有产能却以每年10%的速度递减。
据工AE估计,现在低成本的大油田基本上都己被发现,目前开采的石油有80%是来自1973年以前发现的油井,它们的产量己近极限,世界石油产量将在20巧年以前达到顶峰,在石油产量递减之后,石油供不应求即会出现。
目前世界各大洲(区域)石油分布现状世界海洋面积亿平方千米,约为陆地的倍。
大陆架和大陆坡约55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上沉积盆地面积的总和。
地球上已探明石油资源的1/4和最终可采储量的45%,埋藏在海底。
今后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蕴藏重心,将逐步由陆地转向海洋。
世界海洋面积亿平方千米,约为陆地的倍。
大陆架和大陆坡约55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上沉积盆地面积的总和。
地球上已探明石油资源的1/4和最终可采储量的45%,埋藏在海底。
今后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蕴藏重心,将逐步由陆地转向海洋。
世界分区域石油探明储量图世界石油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仅中东地区就占68%的可采储量,其余依次为美洲、非洲、俄罗斯和亚太地区,分别占14%、7%、%和%。
2000年全球石油消费为34.6亿吨,消费主要在发达国家,约占世界消费总量的80%,其中北美占%(仅美国就占22%),欧洲占23%,亚大地区(不包括中国)占22%,而非洲仅占%,南美占%,中东为6%。
世界石油储量比例图世界各国、各地区石油分布如下:巴西深海油田2007年年底以来,巴西在被称为“盐上层”的地层中发现了一系列大油田。
所谓的“盐上层”地区,延伸数百公里,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深海石油储备区域。
2008年4月,巴西又在大西洋巴西海域发现了一个巨大油田,国际地质学家预计该油田的最大埋藏量为330亿桶,可能成为历史上发现的第三大油田。
南美地区的常规石油可采资源总量为亿吨,占世界总量的%.截至1999年底,南美地区共有剩余石油探明储量121亿吨,占世界总量的%;1999年石油产量达3亿吨,占世界总量的%.其中以委内瑞拉石油资源最为丰富,其次为巴西。
俄罗斯-中亚地区俄罗斯—中亚地区油气资源相当丰富。
2000年底的剩余探明储量达75亿吨,占世界的%.2000年该地区石油总产量达到亿吨,占世界的%.俄罗斯剩余探明储量67亿吨,占世界的近5%.生产石油亿吨,约占世界的10%,在世界产油国中列第二位。
中国油气分布中国国土资源部2011年1月24日发布了《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2010》,全面反中国油气资源评价最新成果。
该动态评价对全国的油气资源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潜力做了比较全面的评价。
告显示,未来20年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进入新的机遇期,石油产量稳定增长,天然气产量快速攀升,油气产量从2010年的2.8亿吨油当量增加到2015年的3.6亿吨、2020年的4.1亿吨、2030年的4.5亿吨。
虽然中国的石油勘探与开发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中国的油气产量很新增探明储量都是在不断增加,但是与世界其他产油大国相比,中国石油探明程度仍然比较低,主要产油盆地仍然是未来寻找常规石油储量的主要阵地,通过老油田挖潜和新油田发现,仍有很大储量增长潜力。
面对中国越来越大的能源需求,为了我的经济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实现油气产量的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
今后应当加大油气勘探开发的力度,特别是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采,以缓解我国可能面对的能源危机。
中国国土资源部2011年1月24日发布了《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2010》,全面反映中国油气资源评价最新成果。
这份评价报告显示,在2030年前,中国油气储量产量有较大的增长空间,石油地质储量年均探明10亿吨以上,产量2亿吨可持续20年以上,这有利于缓解中国油气资源的进口压力。
《动态评价》显示,“十一五”期间,全国油气勘探累计投资2788亿元,比“十五”翻一番。
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7.5亿吨,天然气3.1万亿方,分别较“十五”增长15.4%和14.8%,相继探明6个亿吨级油田和10个千亿方气田,石油年产量跃上2亿吨、天然气年产量942亿方,分别位居世界第4位和第6位。
该报告还获得了全国油气资源潜力的最新认识:石油地质资源量881亿吨、可采资源量233亿吨,比“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分别增加116亿吨和21亿吨,探明程度34%,储量产量稳定增长具有资源保障。
天然气地质资源量52万亿方、可采资源量32万亿方,比“新一轮”分别增加17万亿方和10万亿方,探明程度18%,储量产量快速增长资源基础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