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与绿化形式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5
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及其分析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城市环境的美化与改善越来越重视。
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对于城市环境的美化和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美化环境。
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使城市道路更加美丽,提升人们的居住感受和城市形象。
改善空气质量。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还可以吸收部分有害气体和尘埃,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调节气温。
植物可以通过蒸腾作用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提供生态环境。
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为城市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各种动植物,增加城市的生态多样性。
二、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原则为了保证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的效果和作用,需要遵循一定的配置原则:适地性原则。
根据城市道路的位置、环境和气候等情况,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保证其能够生长和发育。
多样性原则。
在植物配置中,应该注重植物种类的多样性,避免单一植物的大面积种植,以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美感。
绿化面积原则。
在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中,应该尽量增加绿化面积,提供更多的生态空间。
季节性原则。
根据四季的变化,选择适合不同季节生长的植物,使整个城市道路的园林景观效果更加出色。
根据城市环境的不同需求和植物生长的特点,对于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可以提出以下建议:1. 绿化种类多样化。
建议在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中,尽量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草本等,以增加植物的多样性,提升景观效果。
2. 注重植物的适地性。
在选择植物的时候,要考虑到其适地性,选择能够适应城市环境的植物种类,以保证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3. 强调季节性植物的选择。
季节性植物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因此建议在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中,加入不同季节的植物,使其具有更多的变化和生机。
论市政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市政道路绿化是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配置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正确的植物配置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增强市民的生活品质。
本文将对市政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进行探讨,以期为城市绿化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一、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市政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的气候特点、土壤状况和空间限制等因素。
在炎热多雨的南方城市,可以选择热带雨林植物,如榕树、银杏等。
在气候寒冷的北方城市,可以选择耐寒的树木,如松树、柳树等。
还需要考虑植物的成活率和抗污染能力,选择对于城市环境比较适宜的植物种类。
二、根据道路环境进行植物配置市政道路的环境形态各异,有的是宽阔的大道,有的是狭窄的小街。
我们在进行植物配置时,需要根据不同的道路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
对于宽阔的大道,可以选择高大挺拔的乔木和灌木,增添整体气势。
对于狭窄的小街,可以选择矮小丰茂的灌木和地被植物,使道路两旁更加绿荫蔽日,增加交通安全性。
三、注重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市政道路绿化植物配置时,需要考虑到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在春季,可以选择开花植物,如樱花、桃花等,增添道路的生机和活力。
在夏季,可以选择树种丰茂的植物,如梧桐、榕树等,增加行人的遮荫。
在秋季,可以选择叶色艳丽的植物,如枫树、银杏等,增加道路的景色。
在冬季,可以选择坚挺耐寒的树木,如松树、柳树等,使道路焕发冬日的生机。
四、合理利用植物配置改善环境市政道路绿化植物配置还可以利用植物的特性改善道路周边的环境。
可以选择具有净化空气和减少噪音的植物种类,如银杏、丁香等,改善道路的空气质量和环境噪音。
还可以利用植物的根系来保持土壤的稳定,减少道路旁边的土壤侵蚀和滑坡等现象。
五、避免选择有毒或者易过敏的植物种类在市政道路绿化植物配置时,需要避免选择有毒或者易过敏的植物种类。
一些植物的花粉、叶子或果实可能会引起市民的过敏反应,影响市民的生活。
一些有毒的植物可能会对周围的环境和生物造成伤害。
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及其分析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是指在城市道路两侧或中央绿化带中选择和布置适合景观效果、环境和气候条件的植物。
这些植物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的居住体验,还能使城市更具生机和活力。
下面将从道路景观植物配置的原则和分析两方面进行探讨。
道路景观植物配置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1. 适应环境:选择植物时要考虑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包括耐寒性、耐旱性、耐盐碱性等。
根据城市的气候和地理特点,选择相应的植物种类,以确保其能够良好生长。
2. 美观与实用兼顾:植物选择应注重美观性,植物的花朵、叶子和枝干等特征都能对景观起到装点作用。
还要考虑植物的实用性,比如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空气净化作用的植物,为城市提供清新的空气。
3. 多样性和长春性:在植物配置上,要尽量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以增加景观的多样性。
还要考虑植物的长春性,选择那些能长时间保持绿化效果的植物,减少频繁更换植物的成本和工作量。
4. 抗污染和易维护:城市道路上的植物容易受到车辆尾气和压力的污染,因此选择一些抗污染能力强的植物。
还要考虑植物的易维护性,选择那些生长迅速、繁殖力强的植物,便于养护和管理。
通过对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提升城市形象: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直接关系到城市形象的提升。
植物的选择应注重颜色搭配和层次感,可以选用颜色鲜艳的花卉或具有华丽色彩的宿根植物,增加景观的亮点,使城市更加美丽。
2. 缓解交通压力: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还可以缓解交通压力。
适当选择树种等大型植物,可以起到隔音、净化空气和降低温度的作用,为行人和车辆提供舒适的环境。
3.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对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
植物的绿色和芬芳气息可以缓解压力、舒缓心情,增加居民的幸福感。
在植物配置上,还可以考虑种植一些果树或观赏果树,为居民提供新鲜水果或美丽的景观。
4. 保护生态环境:合理的城市道路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分析摘要: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过程中,需合理配置植物,注重植物生态特性和场地环境,加强植物的定期养护,保证城市道路绿化的景观效果,对提升城市形象具有积极意义。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
关键词:园林景观;城市道路;植物配置中图分类号:S68文献标识码:A引言在当前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一定要重视对植物的合理化配置,选择优质和色彩鲜明的植物,对道路景观整体结构进行优化,明确道路园林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的关键原则,优化整体布局。
同时要加强对规则式手法和多层次综合手法的合理应用,改善道路周围环境,提高整体设计的美感,创造出更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
1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4个等级,道路绿化建设要满足其相应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中有生命的公共基础设施,是主要以植物为载体的人工造景。
城市道路绿化建设是一个全过程、多方位的建设活动,涉及设计、施工、管养阶段,而接受绿化行政审批、建设监管等行政干预,又需要多部门、多专业统一协调,受诸多因素制约;但通过各参建单位、管理单位等的共同努力,可以减少道路建设中影响绿化的不利因素,为道路绿化植物创造合理的生长空间并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道路功能[1]。
2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措施道路绿化作为城市道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减弱噪音、增加湿度、美化环境,能增加城市吸引力,维护城市可持续性发展及和谐发展;城市物质文化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体现着现代人追求和向往的生态园林式绿化宜居环境。
因此,城市道路绿化的生态规划,对城市环境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2.1绿色城市交通系统低碳交通设计的核心是注重公共交通,鼓励慢行出行。
以TOD为导向,优化交通,实现紧凑功能布局。
对我国的一些城市,有较大出行要求的如大学城、工业园区、商务办公区等,地方政府也可引进以长距离大运量轨道和快速公交系统作为对外交通方式,以实现城市跨地域间的人口点对点的大规模快速运送。
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和配置本文从道路绿化的原则,树种的选择和植物的配置方式探讨了不同类型道路的植物配置方式,供广大绿化工作者参考。
城市道路绿化是道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园林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
它直接形成城市的面貌、道路空间的性格、市民的交往环境,为居民日常生活体验提供长期的视觉形态审美客体,乃至成为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
本文从城市道路绿化的作用,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见解。
1、道路绿化的功能作用1.1交通组织及安全功能绿化具有分隔空间的功能,在车行道之间、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等处绿化,分隔道路平面,引导、控制人流和车流、组织交通,保证行车速度,提高行车安全性。
同时可以利用树木进行视线引导,有助于加强道路的轮廓、连续和方向性。
另外中央分隔带的绿化可阻挡对行车辆的眩光及防止汽车闯过中央分隔带驶入对向车道,保证行车安全。
1.2生态美化功能在道路两旁栽植绿色植物可以降低污染、阻隔噪音,植物可以降解有机、无机污染物,净化小气候,并且吸收强光、反射光对行人及驾驶员的辐射。
道路种植时采用由乔木群落向小乔木群落、灌木群落、草坪过渡的形式,形成立体层次感,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和景观效果。
2、道路绿化的原则2.1安全性原则在道路绿化设计过程中,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进行城市道路的分车绿带的植物栽植时,为了保证司机视线的通畅,中间分车绿带中不宜种植高大乔木,而以低矮花灌木配以草坪、花卉的种植方式为主,也可以适量增加常绿植物,以避免眩光。
另外,对于路侧新栽植的树木,或原来路旁既有的树木,应考虑其密度,保证合理的种植株距,预留适当的眺望空间,以减少驾驶员的压迫感,并给驾驶员和乘客提供浏览沿途风光的视觉空间。
2.2生物多样性原则在城市绿化道路中,单一的追求数量不考虑植物的多样性以及生态效应的做法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
现代城市道路绿化应强调以植物造景为主,使用乔木、灌木与地被、草皮相结合的立体复层次绿化形式,提高绿化植物种类组成的多样性。
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及绿化配植要点摘要:园林绿化植物配置不但要体现植物的基本功能和所处环境应有的功能,更要顺应时代发展,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
这就对我们现今研究和从事城市绿化植物配置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绿化配植;要点1城市道路绿化树种选择与配植的影响因素1.1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道路绿化建设对于道路所处位置、规划要求以及所形成的景观效果都有不同的需求,道路绿化建设需要充分发挥保护土壤植被、道路养护管理、绿化面积扩大等重要作用,并且有效减少尘沙,净化道路空气环境。
因此,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与配植应考虑城市建设规划。
1.2树种习性在道路绿化建设中,植被的生长习性及土壤环境等也会对树种选择造成影响。
通常,在道路建设中较常选择的是乔木,此树种因树叶浓密及叶形较大能起到良好的绿化、遮阴效果,并且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一年四季中都能构成不同绿化景观,同时管理费用相对较低。
另外,在道路绿化带中会大量栽种灌木树种,其颜色鲜艳、树形优美,能形成更具特色的景观现象,并且树形易管理、耐修剪、具有较强的耐尘性。
例如,沙地柏、大叶黄杨树、沙柳等灌木树种在华北地区得到了广泛种植,落羽杉、水松、南洋杉、圆柏、侧柏、马尾松、龙柏和罗汉松等在华南地区较为常见。
因此,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选择适宜的绿化树种。
1.3草坪植被与树种之间的配植方式在道路绿化中,草坪植被影响着树种的生长,两者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
树种能利用草坪的耐热、抗旱、耐寒等特性的发挥对其根部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养护。
另外,由于草坪具有生存性、适应能力强的特点,通过两者的合理搭配,可营造出持续性强、观赏价值高的道路绿化景观。
2城市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与配植要点2.1分车绿带在道路绿化建设中,在道路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进行绿化分隔带的设置作为中间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主要处于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或者方向相同的机动车道之间。
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规范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规范随着城市的发展,道路绿化设计对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增加生态功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达到良好的绿化效果,以下是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规范:一、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应根据道路的特点和环境要求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
一方面要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和适应能力,选择耐污染、耐旱、耐盐碱等特性的植物,以适应城市的环境条件。
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植物的观赏价值,选择花卉、灌木等具有观赏性的植物来提升道路绿化效果。
二、科学合理的绿化布局在道路绿化设计中,应根据道路的宽度和形状合理布置植物。
对于宽度较大的道路,可以采用间隔种植的方式,使道路两侧形成绿化带;对于窄小的巷道,可以选择行道树的种植方式,使道路两侧形成绿荫;对于环形交叉口等特殊地形,可以种植中心绿化带,增加绿化效果。
三、合理配置绿化设施在道路绿化设计中,应合理配置绿化设施,以满足行人和车辆的需求。
例如,可以设置人行道、自行车道等绿化设施,方便居民出行和休闲活动。
此外,还可以设置座椅、垃圾箱等设施,提供便利的服务。
四、注重养护管理在道路绿化设计中,养护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护管理方案,定期对植物进行修剪、浇水、肥料施用等工作,保持道路绿化带的良好状态。
此外,还应加强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等问题,确保道路绿化的健康发展。
五、推行节水绿化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应推行节水绿化措施,以减少水资源的消耗。
可以选择耐旱植物进行种植,降低浇水频率和用水量。
同时,还可以采用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利用雨水进行绿化浇水,达到节水的效果。
六、完善生态功能道路绿化设计不仅要注重美观,还要注重提升生态功能。
可以通过种植乔木和灌木,形成绿色屏障,吸收尘土和减少噪音;可以选择花草丛生的植物,吸引昆虫和鸟类,增加生物多样性;可以设置休闲广场和健身设施,提供居民休闲和健身的场所。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规范需要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科学合理的绿化布局、合理配置绿化设施、注重养护管理、推行节水绿化和完善生态功能等方面进行考虑。
市政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摘要:城市绿地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道路绿地,不仅对、生态、视觉实用功能,同时在对文化内涵上都意义深远。
最近几年,在园林生态城市的创建过程中明显改观了生态环境面貌,但是因为市政道路的改扩建等一系列工程,负面影响到了城市的景观面貌。
所以,通过分析道路绿化现状,进而调查探讨,总结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制定,希望能够对城市在后期的道路绿地建设中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道路绿地;植物景观;观赏特性一、引言道路主体空地进行美化、绿化是道路绿化的重要内容,城市绿地系统的绿化包括城市道路绿化,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载体,道路绿化对于城市的面貌打造,人居环境和街道布局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市民视觉审美的客观存在。
因而,在市政城市建设与发展中,道路绿化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能够体现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水平及历史文化。
二、市政道路绿化的原则(一)适地适树原则市政道路绿化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应根据实地环境和水土情况等实际状况,选择合适的树木品种,从而确保树木的生长,如西北气候环境干燥寒冷,则选择抗旱耐寒的树种。
另外,对于树木的选择,应同时确保耐瘠薄、抗污染的情况,因而规划市政道路植物时,应根据不同的环境空间选择相应的植被,同时要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种植植物。
(二)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乡土树种应该作为道路绿化的首选,在道路绿化中构建出乡土树种植物群。
其一,乡土树种性价比高,可有效控制施工成本,在后期的填补中,所需费用也不高,另外,对于土壤、气候等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成活率相对较高。
同时,合理地搭配乡土树种,对于绿化工程的人文、地域起到了有效地推动。
此外,选择植物时,植被配置可对一些经过改良后对环境和气候有一定适应能力的优良外来树种进行选择,这样可以避免单调,从而打造多样性的市政道路植物景观。
(三)注重市政道路绿化的生态及美观原则针对城市道路绿化的美观性,提升市政道路绿化的艺术美感,可以对植物的层次和颜色进行合理搭配。
各种形式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一)城市环城快速路的植物配置根据树木的间距,高度与司机视线高度与前大灯照射角度的关系种植,使道路亮度逐渐变化,并防止眩光。
种植宽厚的低矮树丛作缓中种植,以免车体和驾驶员受到大的损伤,并且防止行人穿越。
出入口有作为指示性的种植转弯处种植成行的乔木以指引行车方向,使司机有安全感。
在匝道和主次干道汇合的顺行交叉处,不易种植遮挡视线的树木。
立体交叉中的大片绿地即绿岛,不允许种植过高的绿篱和大量的乔木,应以草坪为主,点缀常绿树和花灌木适当种植宿根花卉。
(二)分车绿带的植物配置分车绿带是指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的两侧。
分车绿带宽度由道路的不同而各有差异窄者仅1m,宽可10m余,在隔离绿带上的植物配植除考虑到增添街景外首先要满足交通安全的要求不能妨碍司机及行人的视线为原则一般窄的分隔绿带上仅种高度不超过70cm 低矮的灌木及草皮,成枝下高较高的乔木。
如低矮修剪整齐的杜鹃花篱,早春开花如火如荼衬在嫩绿的草坪上,既不妨碍视线,又增添景色。
随着宽度的增加,分隔绿带上的植物配植形式多样,可规则,也可自然。
利用植物不同的姿态、线条色彩,将常绿,落叶的乔、灌木花卉及草坪地被配植成高低错落。
(三)行道树绿带的植物配置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种植行道树的绿带,其功能主要为行人蔽荫,可起到美化街道,降尘,降噪减少污染的作用。
如今,行道树的配植已逐渐注意乔灌草结合,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长相结合乔灌木与地被、草皮相结合,适当点缀草花,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形成当地有特色的植物群落景观,会大大提高环境效益。
城市道路红线较窄没有车行道隔离带的人行道绿带中,不宜配置树冠较大高空容易郁闭的树种,不利于汽车尾气的扩散。
(四)路侧绿化的植物配置从广义上讲路侧绿带也包括建筑物基础绿带。
由于绿带宽度不一,因此,植物配植各异。
路侧绿带国内常见用地绵等藤本植物作墙面垂直绿化,用直立的桧柏、珊瑚树或女贞等植于墙前作为分隔,如绿带宽些,则以此绿色屏障作为背景前面配植花灌木、宿根花卉及草坪但在外缘常用绿篱分隔,以防行人践踏破坏。
城市街道绿化的几种形式和植物配置城市街道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街道绿化搞好了,不仅美化街景改善市容观瞻,而且还能起到净化空气,减弱噪音、减尘、防风、防火,改善小气候,组织城市交通,维护交通秩序,服务居民的作用,同时也会产生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几年来,各个城市对园林绿化工作非常重视,特别对城市的街道绿化建设更加重视,因为,街道绿化作为城市的脸面,是向世界展示自己城市风采的名片,街道绿化是城市绿化工作中的重中之中。
笔者将二十多年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市街道绿化的现状及街道绿化的各种功能所起到的实际效应,将街道绿化总结归纳为以下各种类型。
一、城市道路绿化主要的类型有:(一)行道树1、树带式行道树: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留出一条不加铺装的种植带,依种植带的宽窄决定种植一行或多行大乔木作为行道树,其它空地方种植绿篱。
2、树穴式行道树:在交通量大,行人多而人行道窄的路段,设计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树穴,种植乔木,形成树穴式行道树。
(二)分车绿化带1、中间分车绿化带车行道分为上行道和下行道,中间用绿化带分隔。
2、两侧绿化带:一般为车行道与非机动车道用绿化带分隔。
(三)交通岛绿化交通岛绿化一般设在几条道路比较宽阔的交叉口的中心,用以分隔车辆行驶,组织交通,般为圆形,面积较大。
(四)景观道绿化景观道绿化是城市街道绿化中较特殊的形式,在街道比较宽阔的条件下,可采用此形式,由于景观道绿带较宽,除了供人们散步,休息,游玩外,在隔离街道尘埃,噪声,改善小气候,联系城市其他各种绿地,以及丰富城市建筑艺术面貌等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五)街头绿地:在街道路口或街道凹陷的空地开辟的绿地都称为街道绿地,街头绿地是美化城市的主要手段,是市区分布较广泛的小型公共绿化,是行人和附近居民休息最便利的绿地。
二、城市街道绿化几种形式的植物配置(一)行道树绿化形式的植物配置行道树绿化形式的树种重点选择是乔木,它的最大功能效果是为行人遮荫,美化街景,是城市绿化的骨干和框架,从以上的功能效果看,选择品种时主要从下而几个方面考虑:1、树形整齐美观,观赏价值高。
城市道路绿化的功能、行道树的选用及配置东明县园林绿化管理处刘永辉一、城市道路绿化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增加,交通污染日趋严重,通过道路绿化改善道路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绿化覆盖率中占较大比例,也是城市景观风貌的重要体现。
1、道路绿地的范围道路绿地是指,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
道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含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交通岛绿地(含中心岛绿地、导向岛绿地和立体交叉绿岛)、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等。
2、城市道路绿化的主要功能城市道路绿化的主要功能是,庇荫、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
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的道路绿化,地面覆盖最好,防护效果最佳,景观层次丰富,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作用。
道路是城市的骨架与命脉,一座城市的道路通了,整个城市就活了;一座城市的道路绿了,整个城市就美了!所以,抓好城市道路的绿化,就是抓住了重点和关键。
城市道路用地范围空间有限,在其范围内除安排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等必不可少的交通用地外,还需安排许多市政公用设施,如地上架空线和地下各种管道、电缆等。
道路绿化也需安排在这个空间里。
绿化树木生长需要有一定的地上、地下生存空间,这个空间如得不到满足,树木就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直接影响其形态和树龄,从而影响道路绿化所起的作用。
因此,应统一规划,合理安排道路绿化与交通、市政等设施的空间位置,使其各得其所,以协调或减少矛盾。
二、行道树绿带是道路绿化的重要部分,是行道树绿带中的主角1、园林树木的功能行道树是指,沿道路或公路旁种植的乔木。
行道树属园林树木,因此行道树也具备了园林树木所具备的一切功能。
众所周知,绿色植物是环境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调节者,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新鲜氧气。
绿色植物的这种维持地球上碳氧平衡的特殊作用,是任何先进科学手段都不能代替的。
这对我们人类生命而言,更是不言而喻的。
城市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与绿化形式
作者:郜晋生
来源:《科学之友》2009年第13期
摘要: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因此,新街道的绿化建设,老旧街道的绿化改造,成为大多数中小城市园林部门每年的主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城市道路;道路绿化;植物选择;植物配置;绿化形式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0-0155-02
1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主要考虑艺术效果和功能效果。
1.1乔木的选择
乔木在街道绿化中,主要作为行道树,作用主要是夏季为行人遮荫、美化街景,因此选择品种时主要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株形整齐,观赏价值较高(或花型、叶型、果实奇特,或花色鲜艳,或花期长),最好是叶秋季变色,冬季可观树形、赏枝干。
(2)生命力强健,病虫害少,便于管理,管理费用低,花、果、枝叶无不良气味。
(3)树木发芽早、落叶晚,适合本地区正常生长,晚秋落叶期在短时间内树叶即能落光,便于集中清扫。
(4)行道树树冠整齐,分枝点足够高,主枝伸张、角度与地面不小于30°,叶片紧密,有浓荫。
(5)繁殖容易,移植后易于成活和恢复生长,适宜大树移植。
(6)有一定耐污染、抗烟尘的能力。
(7)树木寿命较长,生长速度不太缓慢。
目前在华北应用较多的有雪松、法桐、国槐、合欢、栾树、垂柳、馒头柳、杜仲、白蜡等。
1.2灌木的选择
灌木多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车行道的边缘与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带),可遮挡视线、减弱噪声等,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枝叶丰满、株形完美,花期长,花多而显露,防止过多萌孽枝过长妨碍交通。
(2)植株无刺或少刺,叶色有变,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内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树形和高矮。
(3)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
应用较多的有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紫叶小蘖、月季、紫蔽、丁香、紫荆、连翘、榆叶梅等。
1.3地被植物的选择
目前,北方大多数城市主要选择冷季型草坪作为地被植物,根据气候、温度、湿度、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草坪草种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多种低矮花灌木均可作地被应用,如棣棠等。
1.4草本花卉的选择
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为主,与乔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只在重点部位点缀,不宜多用。
2道路绿化中行道树种植设计形式
2.1树带式
交通、人流不大的路段,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留出一条不加铺装的种植带,一般宽不小于1.5 m,植一行大乔木和树篱,如宽度适宜,则可分别植两行或多行乔木与树篱;树下铺设草皮,留出铺装过道,以便人流或汽车停站。
2.2树池式
在交通量较大,行人多而人行道又窄的路段,设计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空地,种植花草树木,形成池式绿地。
正方形以边长1.5 m较合适,长方形长、宽分别以2 m、1.5 m为宜,圆形树池以直径不小于1.5 m为好;行道树的栽植点位于几何形的中心,池边缘高出人行道8 cm~10 cm,避免行人践踏,如果树池略低于路面,应加与路面同高的池墙,这样可增加人行道的宽度,又避免践踏,同时还可使雨水渗入池内;池墙可用铸铁或钢筋混凝土做成,设计时应当简单大方。
行道树种植时,应充分考虑株距与定干高度。
一般株行距要根据树冠大小决定,有4m、5m、6m、8m不等,若种植干径为5 cm以上的树苗,株距应定为6 m~8 m为宜;从车行道边缘至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地段,统称为人行道绿化带,为了保证车辆在车行道上行驶时,车中人能够看到人行道上的行人和建筑,在人行道绿化带上种植树木,必须保持一定的株距,一般来说,株距不应小于树冠的2倍。
3城市干道的植物配置
3.1 景观游憩型干道的植物配置
景观游憩型干道的植物配置应兼顾其观赏和游憩功能,从人的需求出发,兼顾植物群落的自然性和系统性来设计可供游人参与游赏的道路。
3.2防护型干道的植物配置
道路与街道两侧的高层建筑形成了城市大气下垫面内的狭长低谷,不利于汽车尾气的排放,直接危害两侧的行人和建筑内的居民,对人的危害相当严重。
基于隔离防护主导功能的道路绿化主要发挥其隔离有害有毒气体、噪音的功能,兼顾观赏功能。
绿化设计选择具有耐污染、抗污染、滞尘、吸收噪音的植物,如雪松、圆柏、桂花、珊瑚树、夹竹桃等,采用由乔木群落向小乔木群落、灌木群落、草坪过渡的形式,形成立体层次感,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和景观效果。
3.3高速公路的植物配置
良好的高速公路植物配置可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丰富的植物景观也为旅客带来轻松愉快的旅途。
高速公路的绿化由中央隔离带绿化、边坡绿化和互通绿化组成。
中央隔离带内一般不成行种植乔木,避免投影到车道上的树影干扰司机的视线,树冠太大的树种也不宜选用。
隔离带内可种植修剪整齐、具有丰富视觉韵律感的大色块模纹绿带,绿带中选择的植物品种不宜过多,色彩搭配不宜过艳,重复频率不宜太高,节奏感也不宜太强烈,一般可以根据分隔带宽度
每隔30 m~70 m距离重复一段,色块灌木品种选用3—6种,中间可以间植多种形态的开花或常绿植物使景观富于变化。
边坡绿化的主要目的是固土护坡、防止冲刷,其植物配置应尽量不破坏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选择根系发达、易于成活、便于管理、兼顾景观效果的树种。
互通绿化位于高速公路的交叉口,最容易成为人们视觉上的焦点,其绿化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型的模纹图案,花灌木根据不同的线条造型种植,形成大气简洁的植物景观。
另一种是苗圃景观模式,人工植物群落按乔、灌、草的种植形式种植,密度相对较高,在发挥其生态和景观功能的同时,还兼顾了经济功能,为城市绿化发展所需的苗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4园林绿地内道路的植物配置
园林道路是全园的骨架,具有发挥组织游览路线、连接景观区等重要功能。
道路植物配置无论从植物品种的选择上还是搭配形式(包括色彩、层次高低、大小面积比例等)都要比城市道路配置更加丰富多样,更加自由生动。
园林道路分为主路、次路和小路。
主路绿化常常代表绿地的形象和风格,植物配置应该引人人胜,形成与其定位一致的气势和氛围。
如在入口的主路上定距种植较大规格的高大乔木如悬铃木、香樟、杜英、榉树等,其下种植杜鹃、红花木、龙柏等整形灌木,节奏明快富有韵律,形成壮美的主路景观。
次路是园中各区内的主要道路,一般宽2 m~3 m;小路则是供游人在宁静的休息区中漫步,一般宽仅1 m~1.5 m。
绿地的次干道常常蜿蜒曲折,植物配置也应以自然式为宜。
沿路在视觉上应有疏有密,有高有低,有遮有敞。
形式上有草坪、花丛、灌丛、树丛、孤植树等,游人沿路散步可经过大草坪,也可在林下小憩或穿行在花丛中赏花。
竹径通幽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经常应用的造景手法,竹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常绿,清秀挺拔,具有文化内涵,至今仍可在现代绿地见到。
4城市道路绿化的布置形式
4.1 一板二带式
这是道路绿化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即在车行道两侧人行道分隔线上种植行道树。
此法操作简单、用地经济、管理方便。
但当车行道过宽时行道树的遮阴效果较差,不利于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混合行驶时的交通管理。
4.2二板三带式
在分隔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中间绿化,并在道路两侧布置行道树。
这种形式适于宽阔道路,绿带数量较大、生态效益较显著,多用于高速公路和人城道路绿化。
4.3三板四带式
利用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3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道两侧的行道树共为4条绿带。
此法虽然占地面积较大,但其绿化量大,夏季蔽阴效果好,组织交通方便,安全可靠,解决了各种车辆混合互相干扰的矛盾。
4.4四板五带式
利用3条分隔带将车道分为4条而规划为5条绿化带,以便各种车辆上行、下行互不干扰,利于限定车速和交通安全;如果道路面积不宜布置5带,则可用栏杆分隔,以节约用地。
4.5其他形式
按道路所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特点,因地制宜地设置绿带,如山坡、水道的绿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