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召回事件分析(英文版)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Toyota Motor Manufacturing,U.S.A.,Inc.一、丰田简介: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丰田在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不包括日本本土)总共设有53家工厂,而这其中,美国一个国家就有10家工厂,占比接近20%。
下图是丰田在北美地区的工厂列表丰田品质:丰田汽车以其享誉全球的丰田品质备受世界各国人民的信赖与喜爱。
这归功于丰田人“顾客至上”的理念和由此形成的在开发、生产、销售及服务各领域中的综合实力。
通过下图来简要了解一下丰田的生产方式——TPS。
二、导致丰田美国工厂座椅问题的原因1、座椅挂钩设计问题;2、供应商供应的座椅挂钩质量存在缺陷;3、丰田汽车美国公司员工安装操作存在问题。
三、如何解决座椅问题1、是否是设计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确认是否是座椅或座椅挂钩的设计问题导致的。
根据案例可知,KFS 是丰田汽车公司座椅的唯一供应商,地处日本的Tsutsumi工厂使用同样的设计方式,但是并未遇到类似问题。
因此可以判断美国工厂的座椅问题不是由挂钩的设计问题所导致。
2、是否是质量问题接下来,我们将目标锁定在座椅或座椅挂钩本身的质量问题上。
如果确认是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需要迅速与质量管控部门(Quality Control)、进货检查部门、KFS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KFS限期解决,KFS方面,认真研究出现质量问题的关键点所在并试图改进,而丰田工厂的质量管控部门和进货检查部门则需要改进进货审查的标准,保证在产品到货时能第一时间发现潜在质量问题,避免问题的进一步升级。
3、员工安装操作问题不可否认,在安装操作环节,也是有可能发生问题的。
在确保产品质量无问题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检查作业人员是否存在误操作问题。
由于Final2刚刚接受一批新团队成员,新手操作不熟练非常可能导致出现座椅问题。
如果确系是该方面的问题,要立刻对作业人员重新进行严格的操作培训,同时加强部门抽查和监管制度,派有经验的老员工在生产线上进行审查和指导。
班级:学号:姓名:课程:前言 丰田(TOYOTA )是世界十大汽车工业公司之一,日本最大的汽车公司,创立于1933年。
早期的丰田牌、皇冠、光冠、花冠汽车名噪一时,近来的克雷西达、凌志豪华汽车也极负盛名。
TOYOTA 在汽车的销售量、销售额、知名度方面均是世界一流公司之一。
TOYOTA 生产包括一般大众性汽车、高档汽车、面包车、跑车、四轮驱动车、商用车在内的各种汽车。
其先进技术和优良品质倍受世界各地人士推崇。
丰田的产品范围涉及汽车、钢铁、机床、电子、纺织机械、纤维织品、家庭日用品、化工、建筑机械及建筑业等。
1993年,总销售额为852.83亿美元,位居世界工业公司第5位。
全年生产汽车445万辆,占世界汽车市场的9.4%。
2006年,丰田的全球汽车销量为880.8万辆。
日本丰田公司已经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制造商,在世界汽车生产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在2009年8月24日,丰田在华两家合资企业——广汽丰田、一汽丰田宣布,由于零部件出现缺陷,自8月25日开始,召回部分凯美瑞、雅力士、威驰及卡罗拉轿车,涉及车辆总计688314辆。
这是我国2004年实施汽车召回制度以来,数量最大的一项召回。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第1页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会计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B.《会计法》是会计法律制度中层次最高的法律规范C.《会计法》是制定其他会计法规的依据D.《会计法》是国家宪法2、下列各项中,属于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是()。
A.《会计法》B.《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C.《总会计师条例》D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3、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的部门是()。
A.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B.中国会计学会C.国务院财政部门D.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4、某外商投资企业,业务收支以日元为主,也有少量的人民币,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该单位可以采用()作为记账本位币。
丰田召回门(踏板门)一、事件介绍a)起因由于丰田汽车油门踏板的踏板臂和摩擦杆的滑动面经过长时间使用,在低温的条件下使用暖风(A/C除外)时,在滑动面发生结露,使摩擦增大,使用油门踏板时有阻滞,可能影响车辆的加减速。
极端情况下,油门踏板松开时会发生卡滞,车辆不能及时减速,影响行车安全,故而丰田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召回大量丰田汽车。
b)过程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一系列召回行动给公司经营和品牌造成重大损失,而事件隐患多年前就已埋下。
以下是2000年以来丰田召回事宜相关脉络。
2000年,丰田实施“打造21世纪成本竞争力”战略,计划把180个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削减30%,2005年前节省成本100亿美元。
2004年,在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协助下,丰田把有关汽车突然加速的调查范围局限于瞬间加速案例上,排除突然加速超过数秒或司机有踩刹车动作案例。
2006年,随着全球范围召回案例猛增,时任丰田公司总裁渡边捷昭为“质量小故障”道歉。
2007年3月,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启动对丰田汽车油门踏板嵌顿问题的调查。
同年9月,丰田召回5.5万个脚垫。
2007年下半年,美国州农场保险公司通报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称丰田汽车相关的事故“显著增加”。
2007年12月,丰田在美国销量超越福特汽车,仅次于通用汽车。
2008年,丰田超越通用汽车,成为全球汽车业“老大”。
2009年6月,丰田章男取代渡边捷昭,出任公司总裁。
11月日26,丰田在美国召回420万脚垫有问题的汽车。
12月15日,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官员前往日本,敦促丰田迅速采取行动。
2010年1月16日,丰田通报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美国零部件供应商CTS集团生产的油门踏板存在缺陷。
1月21日,丰田宣布召回美国市场8款230万汽车。
1月25日,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通知丰田,后者有法律义务暂停销售召回车型。
第二天,丰田宣布暂停销售8款车型。
1月27日,应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要求,丰田进一步召回110万辆脚垫缺陷汽车。
丰田“召回门”事件0一、事件回顾:00此次事件起因在于丰田汽车油门踏板存在问题导致刹车失灵。
0具体事件:01、国外:2009年8月28日,美国发生了一起丰田雷克萨斯因加速器失灵造成车毁人亡的惨剧,成为丰田汽车被召回的触发点。
02、国内:2009年8月24日,丰田在华两家合资企业——广汽丰田、一汽丰田宣布,由于零部件出现缺陷,自8月25日开始,召回部分凯美瑞、雅力士、威驰及卡罗拉轿车,涉及车辆总计688314辆。
这是我国2004年实施汽车召回制度以来,数量最大的一项召回。
二、丰田方面对于此次事件的态度:01、前期:0(1)动作迟缓:死亡事故发生3个月后才宣布召回;0(2)有意隐瞒:没有对问题的真相做出坦诚的、令人信服的解释。
02、后期:0(1)不得不“正面出击”:丰田章男在瑞士达沃斯论坛上被日本媒体拦截发表了致歉声明。
(2)全力布局:丰田章男宣布企业内部改革措施,2010年3月1日来华就召回事件公开道歉。
0三、丰田对于此次召回事件,危机公关中的可取与不可取之处:1、败笔:0(1)看错大局,误判形势00事实上,几乎每家汽车公司每年都会召回大量汽车,有的汽车公司甚至以召回“做秀”作为有责任感的表示。
这个汽车业界见怪不怪的现象导致了丰田的掉以轻心。
但丰田明显看错了大局,误判了形势。
2009年1月20日,在奥巴马“登基”同一天,丰田首次登上了全球销量第一的宝座;同年6月1日,百年老店通用汽车宣告申请破产保护。
“美国汽车绝不做老二。
”在这样官、民、媒体同仇敌忾的的背景下,丰田公司还在以常规的召回措施来应对质量危机,当然是自讨苦吃。
0(2)决策缓慢,反应迟钝00丰田美国公司的所有重大决策都必须等丰田总部做出。
召回近800万辆,丰田仅仅在报纸上避重就轻地告知消费者。
近一周后,美国国会宣布对此展开调查,当天参加达沃斯论坛的丰田总裁丰田章男才发表了几句轻描淡写的致歉声明。
2月2日,美国运输部长严厉批评丰田反应过于迟钝,他们才意识到问题空前严重,宣布不惜代价从海外大规模召回。
公共关系案例分析课题:丰田“召回门”危机公关方法:运用史密斯公关危机处理九步骤分析案例指导老师:黄良芳第八组:清一色“MAN”组组员:叶祝义吴中活韦锋张庄曹迪邓勇班级:07营销时间:2010年7月1日史密斯九步规划案例分析第一阶段:形成研究步骤1:分析形势1 、事件发展过程及原因美国交通部2009年内收到了43份与丰田汽车的车辆意外突然加速有关的致命撞车事故报告。
接着,美国互联网上开始疯狂流传丰田的一段“死亡视频”,开车时突然加速致死事件,而后消费者投诉不断增加,2010年2月17日:丰田汽车缺陷可能已致美34人身亡,投诉数量飙升,陷入全球信任危机。
迫于政府和舆论的压力,丰田开始了对于有存在质量缺陷的汽车的召回。
09年底开始,继“脚垫门”、“踏板门”、“爬坡门”、“刹车门”,丰田陆续召回汽车,最大规模召回380万辆汽车。
由于丰田存在自身的问题,在美国本土上演多起致命事故,在美国政治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下,丰田面临着非常大的困境,丰田被迫在美国召回数百万辆汽车,因为丰田危机四伏,公关处理不及时,导致消费者不信任扩大,从而影响全球丰田车辆的召回。
2 、事件策划者是美国政治丰田汽车“召回门”事件在美国掀起轩然大波。
迫于舆论压力,近几个月内丰田公司在全球累计召回车辆超过850万辆,远超其2009年销量总额。
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发布的数据看,该公司无疑成为丰田召回事件最直接的受益者。
今年1月份,福特轻型汽车在美国市场销量同比攀升24%,2月份增长43%,3月份上升39.8%,位居各大汽车制造商之首,远超市场平均增幅。
而这一业绩的背后,与美国政府的态度密切相关。
由此可见,一个产业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持续获得成功,离不开国家战略的有效支撑。
丰田危机很大程度上是美国人在操作打压的。
3 、事件主角—丰田公司(1)“成本杀手”埋隐患,质量问题是根本被誉为“成本杀手”的丰田前CEO渡边捷昭2001年底就主持了一个从2002年到2004年降低成本30%的计划,涉及80%的零部件。
丰田“召回门”案例分析案例简介2009年8月28日,在美国加州一条高速公路上,一名警察驾驶的雷克萨斯ES350轿车突然加速导致一家四口死亡。
经过美国媒体的轮番报道,丰田车的质量问题引发关注。
由此爆发了丰田的“召回门”事件。
丰田汽车因油门踏板和制动系统等故障,连续在全球范围内召回超过850万辆汽车,主要涉及凯美瑞、卡罗拉和雅力士等车型。
丰田在我国的召回也是我国自2004年实施汽车召回制度以来最大规模的汽车召回事件。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丰田陷入“召回门”丑闻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
案例分析框架丰田公司采用的成本战略丰田公司成本战略中存在的风险丰田公司在实行成本管理战略中存在的失误丰田“召回门”事件给企业成本管理战略带来的启示成本领先战略彻底杜绝浪费合理化生产持续改进“JIT”准时化生产自动化看板管理丰田公司采用的成本战略丰田公司成本战略中存在的风险2.产业的新加入者或者追随者通过模仿或者以其对高技术水平设施的投资能力,用较低的成本进行学习。
3.由于注意力放在成本上因而无法看到所需产品或市场营销的变化。
4.企业一旦成本膨胀,就会削弱其保持足够价格差的能力,从而不能抵消竞争对手在品牌形象或其他标岐立异方面的影响,因此需要设法保持足够的价格差。
1.技术上的变化将企业过去的投资和学到的经验一笔购销。
丰田公司在实行成本管理战略中存在的失误•丰田公司以成本领先战略为导向,通过“集成供应链策略”压低采购质量成本;通过“汽车室内测试”压低汽车鉴定成本;通过“零部件通用”压低生产质量成本和生产职工工资;单方面注重建新厂而忽视新技术的投资;盲目注重扩大生产规模而忽略对管理层的培养……•由此可知,丰田汽车频繁被召回的主要原因是丰田公司弱化了成本领先战略实施的基本保障,从而引起了成本领先战略实施风险的发生。
丰田“召回门”事件给企业成本管理战略带来的启示低成本对于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丰田事件中,过于重视成本控制,导致忽视包括质量在内的其它因素”被归结为重要原因之一。
对“丰田召回门”的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分析外国语学院11级旅游英语二班崔灿学号11251042【事件主角】:丰田汽车【事件介绍】:2009年8月24日,丰田在华两家合资企业——广汽丰田、一汽丰田宣布,由于零部件出现缺陷,自8月25日开始,召回部分凯美瑞、雅力士、威驰及卡罗拉轿车,涉及车辆总计688314辆。
这是我国2004年实施汽车召回制度以来,数量最大的一项召回。
一时间电视里网络上“丰田召回门”相关新闻铺天盖地,相关部门大批出动,消费者人心惶惶。
【案例分析】: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典型的由组织的产品与服务缺陷所造成的公共关系危机。
汽车质量涉及人身安全,因而更易引起公众的关注,一经媒体报道,瞬间就会在大街小巷广泛传播,公众也会由潜在的状态变为行动状态,如果企业事先没有对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足够重视,往往措手不及,造成多年树立的良好社会形象毁于一旦、甚至是无法维持在社会体系中运营的严重后果。
在丰田“召回门”愈演愈烈时,2010年3月1日下午18:00,丰田汽车公司总裁丰田章男在北京举行记者会,就大规模召回事件进行了说明。
丰田章男发言并回答了与会媒体的提问。
此次记者会虽然召开及时(总裁丰田章男从美国结束听证会之后直接飞到中国)显示了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但是记者会的效果却差强人意。
为什么开了记者会也道歉了还是这种吃力不讨好的结局呢?这要从丰田的危机管理态度说起。
丰田现在的态度摆明了还是想“捂”,他一方面认错,利用中国“情理法”社会的特征,把感情放在第一位;另一方面,认错的时候却还有保留,回避产品品质问题,丰田的出发点是如果说他承认品质有问题,按照中国的“消法”可以追诉、可以赔偿。
实际上这个时候,丰田这个态度是错的,他是从法律风险的角度去考虑。
道歉、打感情牌要做到位,不是“意思一下”就完了,感情的东西和后边的工作是要连在一起的。
新闻发布会的处理方式不仅没有达到跟消费者沟通的目的,反而激怒了消费者。
从事件发生伊始,丰田就暴露了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能力不足——多次犯了公共关系危机管理的大忌——丰田召回门初始不作为,导致之后被美国政府穷追不舍,被迫支付了累计达5000万美金的罚款,这说明了丰田对公共关系危机管理“速度第一原则”的认识不足;丰田在对美和对中政策上采用双重标准(因油门踏板问题在北美召回了217万辆汽车,并声称中国的丰田车未受此影响拒不召回),更加激怒了中国消费者,没有做到“统一原则”;部分消费者怀疑丰田公司召回的原因。
经典公关案例分析—丰田汽车召回门事件丰田汽车召回门事件是公关领域中的一个经典案例。
该事件发生于2009年,当时丰田汽车因为车辆存在刹车等问题,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召回,涉及的车辆数量高达780万辆,严重影响了丰田汽车的声誉和销售业绩。
在这个案例中,丰田汽车处理公关危机的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分析。
1. 及时回应和公开透明丰田汽车在面对召回事件时,第一时间发布了公告,承认了问题的存在,并公开透明地向消费者和公众提供了相关信息。
这种及时回应和公开透明的方式有利于保持公众对丰田汽车的信任,并展示了企业的责任感和诚信度。
2. 快速行动和解决问题丰田汽车采取了快速行动,并与相关部门和供应商合作,致力于解决问题。
他们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检修,确保召回的车辆得到及时的修复和维护。
这种积极主动的行为有助于消除公众的担忧,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声誉损失。
3. 高层领导的责任担当丰田汽车的高层领导层在召回门事件中表现出了责任担当的态度。
他们向公众道歉,并表示将采取措施来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这种高层领导的责任担当有助于恢复公众对丰田汽车的信任和尊重,展示了企业的领导能力和担当精神。
4. 公关活动和声誉修复丰田汽车在召回门事件后,积极开展公关活动,包括推出广告宣传和产品更新,以重建公众对丰田汽车的信赖。
他们还与各界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利用公关手段提升企业形象和声誉。
这种积极主动的公关活动有助于重塑公众对企业的认知和评价。
丰田汽车召回门事件是一个成功的公关案例,虽然召回事件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声誉和销售业绩,但通过及时回应和公开透明、快速行动和解决问题、高层领导的责任担当以及公关活动和声誉修复,丰田汽车成功地恢复了公众对其的信任和支持,最终重新确立了其在全球汽车行业的领导地位。
(一)丰田油门踏板的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丰田(Toyota )因为突然加速并刹不住车而引发的“丰田安全危机”风暴席卷全球,目前我们知道丰田已经开始维修,就是在油门踏板上加一个铁片!为了说明到底是咋回事,我把从丰田网站上的图找来贴在这里,图内有部分解释,我让大家知道丰田加一个铁片的道理,也能明白丰田是靠改装这个玩意忽悠它的消费者,还是真的能解决问题。
图一:油门踏板,可以看出,丰田车用的两种油门踏板(一个是美国CTS 公司造的,一个是日本Denso 公司造的)外表是差不多的,看上去是可以互换的。
----------------------------------------------------------------图二:CTS 油门踏板的工作原理。
对不起,我写了错字。
图中的“曹里”应该是“槽里”。
这个设计是由丰田自己的工程师干的。
别埋怨CTS 。
它的要命的地方在于:A 与 B 之间不能有空隙。
这样,就容易“粘连”在一起。
为何CTS 给美国、德国等汽车制造厂生产的油门踏板就没问题?请看后面的解释您就明白了。
-------------------------------------------------------------图三:丰田召回的900 万辆车后,就是在那个地方加一个铁片。
-----------------------------------------------------------------图四:示意图。
可看出铁片加的地方。
对敌勒(Dealer,经销商--楼主注)来说,这个活太容易了。
一个铁片造价很低。
丰田计算的是成本。
比较抠门。
加一个铁片的目的就是不让 A 过多进入 B ,这样,最大油门得不到了,但也够用的。
--------------------------------------------------------------图五:Denso 的油门踏板。
这个设计不存在粘住问题。
环境人员过程事件回放:自2010年1月28日起,天津一汽丰田因油门踏板存在质量问题召回2009年3月19日至2010年1月25日生产的75552辆RAV4车辆。
而去年9月末至今,全球最大的汽车巨头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接连曝出的油门踏板、驾驶座脚垫、刹车系统存在缺陷的问题,先后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分别召回卡罗拉、汉兰达、雷克萨斯、RAV4等车型合计850万辆。
已超过丰田2009年781万辆的全球总销量丰田公司预计,今年年初至3月,其有史以来最大的汽车召回事件带来的成本和销售损失总计将达20亿美元;而这一系列的召回事件,加上铺天盖地的负面报道除了影响新车销量、使丰田蒙受巨额经济损失之外,更使其陷入了质量和诚信的双重危机。
为了恢复声誉,丰田汽车在美国展开危机公关,来稳固自己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的地位。
但在事件发生一个星期之内丰田仅仅在报纸上刊登了相关消息,丰田汽车总裁丰田昭夫于2月1日在瑞士达沃斯就丰田“召回危机”扩大事件作出了75秒的公开道歉。
另外,2月5日丰田公司社长丰田章男“雪藏”近两周后进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成立质量监理小组。
在美国当地时间2月23日田公司美国销售总裁兼首席运营官詹姆斯·伦茨在美国众议院能源和商业委员会举行的首场听证会上对丰田未能及时处理车主投诉及安全问题表示道歉,但他同时表示,召回850万辆丰田问题汽车,并“不能完全”消除突然加速的安全隐患,此番表态立即引起全美的关注。
迫于压力,丰田章男于当地时间24日出席美国众议院监督和政府改革委员会召开的听证会,直面美国议员的质询。
他对因为安全问题而导致的召回事件表示遗憾,对丰田汽车驾驶者遭碰到的事故暗示深深的歉意。
他说,在丰田向来设定的优先目标中,第一是安全,第二是质量,第三是数量。
他坦言,过去几年,丰田在寻求数量方面扩张“太过快速”,导致丰田忽视了三个选项上的优先关注顺序。
他承诺,丰田将采取一系列办法全面加强产品安全和质量,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丰田“召回门”案例分析丰田“召回门”案例分析摘要:丰田汽车公司(Toyota Motor Corporation) 是世界十大汽车工,产品涵盖从微型轿车业公司之一,日本最大的汽车公司,创立于1933年到大型卡车的整个范围。
丰田汽车以其享誉全球的丰田品质备受世界各国人民的信赖与喜爱。
这归功于丰田人“顾客至上”的理念和由此形成的在开发、生产、销售及服务各领域中的综合实力。
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实力如此雄厚的丰田却面临着“召回门”的事件,关键词:召回质量成本一、案例回顾2009年8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辆丰田雷克萨斯汽车因突然加速发生事故导致4人死亡。
美国媒体质疑车辆存在质量问题,穷追不舍进行报道,引起了消费者的关注。
之后,美国公路交通安全局公布数据说,共收到100多件相关投诉,其中17件撞车事故导致5人死亡。
在美国媒体和当局以及消费者的强大压力下,丰田公司09年9月底发表声明说,在美国销售的包括凯美瑞、普锐斯、雷克萨斯在内的7款共380多万辆汽车,因驾驶座脚垫卡住油门踏板无法复位引发事故,要求用户取下脚垫。
09年底,继“胶垫门”、“踏板门”、“爬坡门”、“刹车门”事件,丰田开始了对于其存有质量缺陷的汽车进行召回,召回总量853.7万辆。
二、丰田召回事件的影响丰田此次召回事件涉及范围广、数量大,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将难以估算,全球各机构估算的损失金额也从几亿到几十亿美元不等。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累计800余万辆汽车的多起召回事件让丰田汽车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这次召回事件极大地影响到丰田今年的利润指标,毫无疑问,大伤丰田的元气。
召回事件不仅动摇了丰田的全球“老大”地位,更是伤害了其“安全、可靠”的形象,严重影响消费者对丰田的信心。
三、丰田存在的问题1、高速扩张的战略失误1995年奥田硕担任丰田董事社长,丰田的经营策略开始转变,上台伊始,奥田硕就语出惊人:丰田首先要占据全球汽车市场的10,,到2010年要达到通用汽车当时的市场占有率15,。
关于丰田召回事件的分析报告第一篇:关于丰田召回事件的分析报告关于丰田召回事件的分析报告班级:xxxxx姓名:xxx学号:xxxx 摘要:2009年8月24日,丰田在华两家合资企业——广汽丰田、一汽丰田宣布,由于零部件出现缺陷,自8月25日开始,召回部分凯美瑞、雅力士、威驰及卡罗拉轿车,涉及车辆总计688314辆。
这是我国2004年实施汽车召回制度以来,数量最大的一项召回。
此次召回的车辆包括了丰田在中国市场的所有主力车型。
丰田宣称,大规模召回的原因是同一供应商供应给两家企业的零部件出现缺陷,广汽丰田和天津一汽丰田承诺将对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更换电动车窗主控开关缺陷的零部件,以消除安全隐患。
众多汽车产业专家则开始怀疑丰田的质量神话是否依旧坚挺。
有关人士指出,丰田连续大规模召回与它的零件通用化战略、捆绑式管理模式有关。
更有专家指出,丰田质量的下降,与其产量快速膨胀忽视科学管理有直接的关系。
丰田公司充分利用了公共关系中的各种原则1、真实守信原则首先,它遵守了公共关系中的真实守信的基本原则她将消息公开,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它认为顾客都有知道真实情况的权力,不采用故弄玄虚、无中生有或有胡乱吹嘘、抬高自己的宣传伎俩。
在事情发生后,丰田公司立即采用召回车辆以降低名誉损失,丰田这几年连续召回已经大大触动全球消费者的神经,尤其当丰田汽车引以为傲的雷克萨斯也发生召回时,有关丰田汽车质量的神话广遭质疑。
在一系列对外解释中,丰田汽车竭力否认质量问题与其成本之间的关系,其相关高管在一次道歉之后,不得不进行下一次道歉。
同时丰田自己也承认质量有问题。
丰田社长丰田章男近日提出“质量比数量更重要”,丰田宣布放弃夺取全球15%市场份额地目标,从而退出全球销量第一的争夺战。
2、全员关公原则随后,丰田公司发动全员参与此次召回事件,上下一心合理搞好公关工作。
在事件处理中不仅丰田公司的领导人丰田章男发表声明并对此事件所带来的各种损失道歉,甚至丰田公司所有员工都工作积极配合公关工作。
Toyota to recall vehicles
Good afternoon, everyone. I am very glad to stand here and share our group’s topic with all of you. Today our topic is Toyota to recall vehicles. Now let’s start.
As we all know, Toyota is one of most famous auto-brand and had optimum quality. But since 2009, its continuous recall issues had a big effect on its reputation. Three recalls of automobiles by Toyota Motor Corporation occurred at the end of 2009 and start of 2010.
(ppt2&p3)The first extensive recall, on December 25, 2009,was to correct a possible incursion of an incorrect or out-of-place front driver's side floor mat(脚垫)into the foot pedal(踏板). The second large-scale recall, on January 21, 2010, was caused by accelerator pedals becoming stuck open.
(ppt5&6)On January 28, 2010, Toyota had announced recalls of approximately 5.2 million vehicles for the pedal entrapment/floor mat problem, and an additional 2.3 million vehicles for the accelerator pedal problem. Approximately 1.7 million vehicles are subject to both. Its Lexus and Pontiac models were also affected. By then, the worldwide total number of cars recalled by Toyota was amount to more than 8 million vehicles.
(ppt9)On January 2010, 21 deaths had been alleged due to the pedal problem since 2000, and the number of alleged victims and reported
problems sharply increased following the recall announcements. Different parties attributed unintended acceleration to mechanical, electric, and driver error. But Some of US owners still reported the reason of repairing the recalled vehicles was accelerator pedal, leading to investigations of NHTSA.
On February 8, 2011, the NHTSA, in collaboration with NASA, released its investigation on the Toyota drive-by-wire throttle system. After a 10-month search, NASA and NHTSA scientists found no electronic defect in Toyota vehicles. But Driver error or pedal misapplication was related to the incidents.
We can learn many things from Toyota’s recall issues.
(ppt11)First one is keep balance between expansion and cost control. Toyota had ever achieved significant success, but at the same time, Toyota took measures to control its cost. To save cost, the new car did not have match parts. And it directly leads many security risks. So Chinese automobile industry should learn to make right comment on self development potentiality. And obviously, strategy of low cost is not a good development way for our automobile industry. What we need to do is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and finds a suitable way to develop.
Second one is Improve electronic safety of domestic car. The Toyota “recalls" incident was mainly due to problems caused by the pedal. To address this problem, Toyota announced “before the end of 2010 brake
override system (BOS)刹车优先系统will become the standard for all Toyota cars made in China.” And then t he U.S. General said, also install BOS systems on all new cars, but there is no domestic car companies have any action.
Third one is consummate Recall system. Toyota recalled cars was amount to 9 million, is one of the largest ever defect product recall car. In 2004, china started to use recall system in a small range of vehicle types, it was general expanded to all motor vehicles until 2009. Marketing people found that recall is not fundamental to destroy brand strength, everything is not perfect. Has courage to make up for self mistakes, dare to responsible behavior, the company will eventually win highly support.
Fourth one is crisis management. Since the 1970 s, Japanese auto enjoyed a reputation in the world with high technology content and high quality. But its reputation was lower than before, especially when the Prius had brake problem. An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risis of Toyota, they did not pay enough attention on their mistakes. Because Toyota dealt with in this crisis improperly, it lead to the escalation of the crisis itself and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s to the brand crisis, from Toyota’s crisis to Japan’s automobile industry and even crisis of the whole Japanese manufacturing credibility.
So when the product has problems, our industry should deal with it timely and put forward solutions, restore repu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