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9
个人收集整理-ZQ从诗歌体裁上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两类,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新诗包括自由诗(五四以来产生地白话诗)、散文诗(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内容)、民歌(民间流传,集体创作地诗).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从诗歌地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地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 等古诗体裁地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地发展轨迹:《诗经》T 楚辞T汉赋T汉乐府T魏晋南北朝民歌T建安诗歌T陶诗等文人五言诗T唐代地古风、新乐府•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字以上)、中调(-字)、小令(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地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地,单调只有一段•词地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地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地曲牌作为全套地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从诗歌地题材可分为: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地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地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地情感寄寓在后描写地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地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地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地感情,表达诗人地精神、品质或理想•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地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地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地感慨•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地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地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格律:古典诗歌形式要求地总称• “格”,就是格式,包括某一诗体地句数、每句地字数、节奏、某些句子地格式(句式)、对仗(类似修辞地“对偶”)等;“律”,就是音律,包括每句各字地平仄(声调高低)、某句地押韵、用韵地要求等•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从格律上看,诗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律诗,包括绝句•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四言诗和六言诗很少见•古体诗是依照古代地诗体来写地,简单地说,凡是不依照近体诗地格律来写,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地诗,都是古体诗(本书不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近体诗大致分为三种:律诗,排律,绝句•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地意思就是依照一定地格律来写成地诗•律诗地韵、平仄、对仗等,虽有许多讲究,但主要具有以下四个特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⑴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⑵ 都押平声韵;个人收集整理-ZQ⑶ 每句地平仄都有规定;⑷ 每首必须有对仗,对仗地位置也有规定.有一种超过八句地律诗,称为长律.长律一般是五言地,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王维《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就是一百字;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绝句地字数比律诗少一半,在形式上就等于半首律诗,所以格律要求和律诗一样. 另外五律,七绝地侧重点是首先这几个概念不是独立地,他们有时是相互交叉地. 古代诗歌分两类,一是古体诗,一是近体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绝句中国诗体.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它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地前、后或中间四句•所以,唐人有地在诗集中把绝句归于律诗◊来也有学者认为绝句是截于律诗之半而成.绝句灵活轻便,适于表现一瞬即逝地意念和感受,广为诗人所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其他,绝句也被人视作唐人乐府(后面还有详细说明).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律诗中国近体诗地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地律诗规定每首句.如果仅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句,即句以上地,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句完篇地律诗,每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每首地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地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较宽.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地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地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总而言之,区别在于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古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世使用五言、七言较多五言简称五古”,七言简称七古”古.体诗不拘句数,不求对仗,也不大讲平仄,用韵较为自由. 近体诗近体诗是相对古体诗而言地,产生较晚,起源于南朝,至唐初成熟.其中地律诗,形式固定,格律严密,每首八句.单句叫出句,双句叫对句,合起来称为一联.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颔联、颈联一般要对仗.首句可用韵可不用韵,通常押平声韵.五言简称五律”,七言简称七律”,十句以上地称排律.其中地绝句,又称绝诗、截句.它好像截取律诗地一半,每首四句.就其规格看,有地后一联对仗,类似律诗地首联、颔联;有地前一联对仗,类似律诗地颈联、尾联;有地两联都对仗,类似律诗地颔联、颈联;有地不用对仗,类似律诗地首联和尾联.绝句地韵脚在二、四两句,通常押平声韵.第一句如押韵,也押平声字.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两种,简称五绝”和七绝”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汉乐府在中国中古时期地汉魏两晋南北时代,中央政府一直设置着管理音乐和歌曲地专门官署乐府,负责采集和编制各种乐曲,配诗演唱.这些配乐演唱地诗歌,就称为乐府诗,也简称乐府. 在体式上,乐府诗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及杂言.句式比较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非常浓厚.他地思想性主要有、反映地是老百姓被君主、官吏所奴役和迫害地痛苦;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个人收集整理-ZQ、反映地是人民群众流离失所地痛苦;、批判了上层社会地腐朽生活.他地艺术性主要有;、叙事性成分占很大比重,并通过叙事塑造人物形象,从乐府开始,中国叙事诗开始了新纪元;、比兴地大量运用,是以前诗歌所没有地;、形式多样,有四言句,有五言句,有杂言句,语言活泼生动.乐府民歌继承和发扬了《诗经》地传统,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很高地水平. 它与近体诗地区别是句式比较灵活自由,比兴地大量运用,形式多样,语言活泼生动.而绝句,律诗讲究严格地格律、平仄、押韵,讲究语言地凝练,意境地营造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一、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包含诗、词、曲。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朝,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朝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含律诗和绝句。
近体诗鼎盛于唐朝,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③词,鼎盛于宋朝,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 58 字内)、中调( 59— 90 字内)和长调( 91 字以上)三种形式。
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词有单一解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概相等的,单一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曲鼎盛于元朝,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
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别名“套曲”)两种形式。
二、诗、词、曲的相关知识①古体诗·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诗的乐律角度来区分的。
两者的主要差别是:近体诗是指唐初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格律诗,古体诗则不讲格律,唐朝从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
②律诗·绝句(又叫截句)律诗和绝句的差别主要在句数上。
绝句只有四句,能够对仗,也能够不对仗。
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首联和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一定对仗;不论律诗仍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
八句以上的律诗为排律。
③歌·行·引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差别。
古代诗歌体裁的简要常识一、古体诗古体诗又称“古风”,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每句字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代表作有汉代的乐府诗、魏晋的建安诗歌、陶渊明的田园诗等。
二、近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
近体诗对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
1. 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绝句又分为古绝句和近体绝句两种,其中近体绝句要求按格律规定运用平仄,讲究粘对,并限押平声韵,对仗较律诗自由。
代表作有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2. 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代表作有杜甫的《春望》、王维的《山居秋暝》等。
三、词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词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全盛时期。
词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单调只有一段,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代表作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的《如梦令》等。
四、曲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代表作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五、其他体裁除了上述四种主要体裁外,古代诗歌还包括赋、比、兴等多种表现手法和风格。
赋是古代一种以叙事、写景、抒情为主的文学体裁,形式较为自由,篇幅较长;比是通过对比、类比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兴则是通过托物起兴的手法来借他物引起所咏之情。
古代诗歌的体裁与鉴赏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体裁丰富多样,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等。
这些不同的体裁各有特点,通过鉴赏这些诗歌,我们能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领略古代诗人的才情和智慧。
接下来,我们将从诗歌的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四个方面来介绍古代诗歌的体裁与鉴赏。
五言绝句是古代最常见的诗歌体裁之一。
它由四句组成,每句五个字,共计二十字。
五言绝句因其简洁、明快的风格而深受推崇。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通过描绘登高望远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苦短、珍惜时间的思考。
在鉴赏五言绝句时,我们可以关注诗人运用的意象、修辞手法以及表达的主题,进一步理解和欣赏诗歌的内涵。
七言绝句与五言绝句相似,也是由四句组成,每句七个字,共计二十八字。
与五言绝句相比,七言绝句更为庄重、雄奇。
在宋代,七言绝句达到了巅峰,在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他借助明亮的月光,倾吐了对舍弟的思念之情。
在欣赏七言绝句时,我们可以注意诗人运用的意象和语言艺术,从而更好地欣赏古代诗歌的魅力。
五言律诗与五言绝句相似,也是一种五言的诗歌形式。
不同的是,五言律诗有更加严格的韵律要求,要求每句都要押韵,并按照韵脚的规律排列。
唐代的李白是五言律诗的代表人物,他的《静夜思》充分展现了五言律诗的魅力。
我们在鉴赏五言律诗时,可以关注其韵律、格律和诗人的意境表达,这将帮助我们更好地领略古代诗歌之美。
七言律诗比五言律诗更为庄重、厚重,其抒发的情感更加深沉。
七言律诗要求每句七个字,同样需要严格遵循韵律要求。
在鉴赏七言律诗时,我们可以关注诗人运用的意象、对比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人的真情实感。
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就是一首著名的七言律诗,通过对长恨歌的描写,他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强烈哀悼之情。
通过对古代诗歌体裁的介绍和鉴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诗歌创作的风格。
无论是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还是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美感和审美价值。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古体诗?律诗?绝句?词?曲?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唐朝以后的人仿照古诗的形式所写的诗歌也叫古体诗,一般称为“古风”。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举个例子: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典型的古体诗。
②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
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人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
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
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
小律对偶要求较宽。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
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都存在变例,有些律诗不完全按照格式写作,如崔颢的《黄鹤楼》,即前半首为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
律诗的这种变化被称为拗体。
举个例子: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经典的五言律诗。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
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
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
它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
“绝句”这一名称大约起于南朝。
梁、陈时,已较普遍地用绝句泛指四句短诗,其押韵平仄都较自由,或称古绝句。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一、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古诗)--------唐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
也称古诗、古风。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
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
注意:古体诗中常常有“歌”、“歌行”、“引”、“曲”、“吟”等标志古诗的体裁。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时期的诗歌:三曹→陶渊明的诗等文人五言诗→魏晋南北朝诗歌。
唐代和唐代以后的诗人也有用古诗体写古体诗的,这类诗歌中常常有“歌”、“歌行”、“引”、“曲”、“吟”等标志。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鹅唐代骆宾王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杜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②近体诗近体诗,又叫今体诗(“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讲求严格的格律。
近体诗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
律诗的特点:①律诗分五律、七律两种。
古代诗歌的体裁古代诗歌的体裁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但古代诗歌的体裁却不外乎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
以下是文学网小编整理分享的古代诗歌的体裁,希望大家喜欢!一、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 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五种体裁的唐诗作品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重要体裁,其创作时间跨越了唐朝的整个历史时期,涵盖了多种主题和情感表达方式。
在唐诗中,有五种常见的体裁,分别是: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古体诗。
下面将简要介绍这五种体裁并举例说明。
1. 五言绝句五言绝句是唐诗中最为常见的体裁之一,它由四句组成,每句五个字。
五言绝句常用于抒发个人感情或描绘自然景观,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
例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 七言绝句七言绝句由四句组成,每句七个字。
相比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的表现力更为丰富,适合表现复杂的情感和意境。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 五言律诗五言律诗由八句组成,每句五个字,而且要遵守律诗的规则。
五言律诗表现力更为灵活,适合表现社会风貌和人生哲理等主题。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4. 七言律诗七言律诗也是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同样要遵守律诗的规则。
七言律诗比五言律诗表现力更为丰富,适合表现悲壮、豪迈等气势磅礴的情感。
例如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 古体诗古体诗是指唐代以前的诗歌形式,不受律诗的规则限制,可以自由发挥。
古体诗多用于表现神话、历史事件等主题,常常带有古朴、神秘的气息。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文学常识中的诗歌体裁
诗歌是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以其独特的语言表达和艺术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文学常识中,有一些常见的诗歌体裁,每一种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1. 古体诗
古体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体裁之一,始于先秦时期。
它以五言、七言或其他特定的韵律和格律进行创作,具有古朴、优美的风格。
古体诗在表达情感、抒发思想、描绘景物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
2. 词
词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唐宋时期发展得最为兴盛。
词以短小精悍的形式表达情感,常用于抒情和描写爱情。
词的韵律优美,表达深情,被誉为古代爱情诗歌的最高形式。
3. 赋
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修辞体,形式较为繁复。
赋常常描
写自然景物、史实或社会现象,并运用夸张、比喻、借代等修辞手
法进行表达。
赋的特点是华丽辞藻,修辞才华的展示及对客观事物
的描述。
4. 诗歌形式的简化与变革
随着时间的推移,诗歌形式也逐渐简化与变革。
在现代诗歌中,常见的形式包括自由诗、散文诗和白话诗等。
相比传统诗歌,这些
形式更加自由,没有固定的韵律和格律要求,更注重表达思想和感情。
5. 各国的诗歌体裁
除了中国的古体诗、词和赋,世界各国也有各自特色的诗歌体裁。
例如,英格兰的十四行诗、法国的绝句和德国的歌德体等。
每
一种诗歌体裁都有其独特的形式和风格,代表了各国文学的精髓。
总之,诗歌体裁是文学中一种独特的创作方式。
不同的诗歌体裁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点。
通过了解和欣赏各种诗歌体裁,人们可以更好地体会诗歌的魅力和美妙。
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有哪些?从诗歌体裁上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两类,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新诗包括自由诗(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散文诗(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内容)、民歌(民间流传,集体创作的诗)。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能够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接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古代有些诗人因为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实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说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3.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行旅诗和闺怨诗。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仅仅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表达,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仅仅画外之音而已。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比照,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比照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因为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6)送别诗。
古代因为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所以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
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说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主旨的类型:咏史诗(含登临怀古诗)。
1、表达对历史人物的仰慕,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
2、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悲愤。
3、对历史兴亡的评价,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4、对统治阶级的愤怒与不满。
2、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点。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3、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4、思乡怀人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温庭筠《商山早行》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5、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6、长亭送别(送别诗)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1、依依不舍的留念,或想象别后的思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写景诗一般来说,写景诗往往塑造形象,或者勾勒意境,或者用衬托、比照的手法,或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者用白描手法,或托物言志;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诗的语言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2、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春天的喜爱3、对青春、年华流逝的苦闷。
4、表现羁旅之愁,乡国之思。
5、通过借景来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志向,或表达自己的品质。
边塞诗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是最能表达国运兴衰的作品。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是其主调(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
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表达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例如,岑参的边塞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当然岑参也写过一些在边塞怀土思亲的诗歌,如为后人传诵的《逢入京使》。
1、表现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渴望建功立业。
2、在戍边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3、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太平生活的向往。
4、对无辜死难者的同情,对统治阶级穷兵黩武的愤怒。
9、闺怨诗分为闺怨诗、宫怨诗、征妇怨诗、商妇怨诗1抒发对出征在外或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深切思念。
2表现宫中妇女长期与世隔绝的哀愁和幽恨,表现出诗人对她们不幸命运的关切和同情。
3反战,希望战争能够早日结束,家人得以团聚。
4对封建社会被遗弃的妇女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10、咏物诗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的事物的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爱情诗一般来说,爱情诗很少直接抒情,诗人常常采用比喻、借代手法来抒发情感,赋比兴手法最为常见,借景抒情也很常见。
1、表达对爱人的无限相思。
2、抒发热恋的甜蜜或者失恋的痛苦。
3、抒发对爱情至死不渝的忠贞。
4、对婚姻的深刻反思。
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悲凄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闲适之恬淡秀美河山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鉴赏手法在诗歌鉴赏中,要能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
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