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档】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周练试卷20.doc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7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周练试题(4.13)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2x20分=40分)1.明代法律规定:“凡私放钱债及典当财物,每月取利,并不得过三分。
”对官吏放债、豪民逼债等行为也有种种禁令。
但在“民不举官不究”的前提下,高额利率、官员放债等违禁取利”比比皆是。
这表明明代A.金融市场混乱,经济管理松懈 B.民间因需求对国家政策的反抗C.商业环境宽松,商品经济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对资金需求增加2.《全球通史》记载:“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A.出现最早纸币交子 B.工商业市镇兴起C.出现最早的商人 D.白银的广泛外流3.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
《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
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
”这说明A.小农经济限定了人们生活规律 B.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C.古代妇女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4.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A.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 B.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C.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 D.宋代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5.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苏州税监向商人和机户加征商税和织机税,导致“吴中之转贩日稀,机户之机张日减”,继而发生了织工暴动,殴杀税务官,捣毁税监署。
此次织工暴动反映的时代背景是,当时苏州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自由手工业者日益增多C.地方政府腐败无能 D.机户对织工的剥削严重6.唐代在两京及州县以上地方置“市”,设“市令”、“丞”,到宋代发展为在京城及地方路府州县镇市置“税务”来管理市场。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周练试题(20)(无答案)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美国思想家托马斯•潘恩在针对选民资格的各种限制时说:“你们要求一个人有值60美元的财产,不然他就不能投票。
如果一个人有一头值60美元的公驴,今天这个人是一个选民,而明天这公驴死了,他便根本不能投票了。
请问,究竟谁是选民?是这个人还是那头公驴?”他讥讽和嘲笑的是()A.选民居住年限限制 B.选民纳税额限制C.选民财产资格限制 D.选民文化程度限制2.小明在阅读卢梭的文章时,看到一句话:“没有一个公民可以富得足以购买另一个人,也没有一个公民穷得不得不出卖自身。
”对此,小明不甚理解。
请你帮他分析,上述言论表明了卢梭A.向往和追求小农经济的社会B.强烈反对和抨击财产私有制C.主张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度D.反对贫富悬殊但赞成私有制3.洛克说:“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
”这说明洛克认为A.政府要制定法律保护人权B.政府要依法行使权力C.自由和法律密不可分D.法律的地位要高于自由4.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A.为英国新秩序提供了理论论证B.为西方民主政治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C.开启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先河D.是西方最早提出的分权学说5.约翰•洛克在《政府论》中写道:“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
”以上反映洛克主张。
A.君权神授B.三权分立C.天赋人权D.社会契约6.马基雅弗利提出“君权至上”理论主要是针对哪一问题提出的A.“君权神授”理论盛行B.意大利四分五裂的政局C.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D.欧洲君主权力的衰弱7.中世纪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政治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A.用“自然法则”论证“君权神圣”学说B.明确提出“君权神授”的专制理论C.上帝的本意是由君主治理国家D.统治宇宙万物的只有一个上帝8.对“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的正确理解是①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②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③主张改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④反对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政治伦理学说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④9.英国某政治理论家认为法律属于全体社会成员,遵守法律也是社会全体成员的事……这是一种公共权力,而公共权力高于一切个人。
和诚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二4月知识清单、定时训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郝晓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2x20分=40分)1.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汉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
这说明A.抑商政策并不能完全遏制商业发展 B.汉文帝放弃了“重农抑商”的错误政策C.汉朝政府抑商的法律就是一纸空文 D.封建统治者并不真正实行抑商政策2.随着土地买卖和转移加快,典卖制盛行,宋朝法律确认地主、自耕农的土地私有权,发给他们“红契”,作为土地私有权的凭证。
这表明A.土地买卖日益频繁 B.土地经营权商品化C.政府规范地权流转 D.传统经济政策松动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道:“东周时期(公元前771-公元前256年)……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这里“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根本原因是A.私有土地的出现 B.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C.小农经济的产生 D.租佃关系的形成4.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还存在以村社为单位统计土地和人口的现象。
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以其作为国家社区管理的主要办法。
该变化说明A.宗法血缘关系的强化 B.小农经济在各国普遍确立C.专制皇权向基层延伸 D.统治者意在遏制土地兼并5.据学者初步统计,明朝编写的经济史著作分类情况如下:田赋类漕运类水利类荒政类盐政类钱法类13种57种50种22种30种4种(注:漕运指利用水道调运公粮以供中央政府支配)根据材料可以推断,明朝时A.农业税的比重大大上升 B.漕运推动海外贸易发展C.政府主导经济趋向明显 D.白银外流引起货币改革6.郑板桥(1693~1765年),中国画家明码标价卖画的第一人,他制定《板桥润格》“大幅6两,中幅4两,小幅2两,条幅对联1两,扇子斗方5钱。
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周练8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3x15分=45分)1.“古希腊七贤”是指古希腊人所说的七个最有智慧的人,生活在苏格拉底之前的那个时代,由于当时的哲学很少用文字记录,所以那个年代人们大都是讨论或口头上传播关于人的哲学思想,然后应用于各自的行为。
由此可见,古希腊A.以学术缓和社会矛盾B.奴隶主的利益扩大C.哲学高于独裁者意志D.人文主义源远流长2.古希腊出现了许多伟大的哲学家,他们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发表了许多理性的言论。
下列各项与智者学派的观点相符的是A.“未经理性审查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B.荣誉远比财富、名声等东西更重要”C.“一切都是人们约定俗成的”D.“生好还是死好只有神知道”3.“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
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
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基于这样的认识,法国思想家A.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B.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宣扬人文主义C.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信仰D.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愚昧4.柏拉图认为,让哲学家的智慧受缚于法律僵硬的形式和教条,就等于让真知识服从于“意见”,让大智慧屈从于习俗与偏见。
法律是因为一般人固有的缺陷而设立的,而哲学家却没有这样的缺陷。
柏拉图的上述观点A.提倡哲学家主导法律的制定B.强调人的尊严和权威C.表达对现实不良政治的不满D.开创理性主义的传统5.亚里士多德认为:“使用奴隶与使用家畜的确没有很大的区别。
因为两者都是用身体提供生活必需品。
……很显然,有些人天生即是自由的,有些人天生就是奴隶,对于后者来说,被奴役不仅有益而且是公正的。
(《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九卷《政治学》第11 - 12页)”。
下列哪一观点符合亚里士多德的这一逻辑A.对于不平等的人施以不平等才是真平等 B.对于平等的人施以不平等才是真平等C.奴隶和自由人的不平等不是天生的 D.正义与否在于是否使用和奴役奴隶6.古罗马修建的格罗塞姆竞技场运用希腊古典柱式的实践使他们领悟到层层柱式建筑立面的妙处:建筑经分割而显得秀巧,它可使人在庞然大物的建筑面前感到亲切而悠然自得。
和诚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周练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4x15分=60分)1.元朝在沿用郡县制一系列基本制度和规则的基础上,增加了行省设置。
行省从中央领受部分权力,代中央行事,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这里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表现在A.行省制继承秦朝推广的郡县制B.元朝彻底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C.行省充任中央控制地方的枢纽D.元朝开创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2.汉武帝初置刺史时赋予其“六条问事”的权力,包括政、刑、民、选署等诸多方面,都是郡国事务的重要事项,并且主要针对地方郡国二千石官员。
但同时规定“非条所问,即不省(察)”。
据此可知,刺史A.以轻御重、以小监大B.职权受到明确限制C.为了削弱相权而设立D.成为地方最高长官3.公元前6世纪早期,在阿提卡地区,对社会结构极为不满并准备与富裕的贵族斗争的人越来越多。
许多经济状况相同的城邦,都经历了贵族和平民之间长达数十年的残酷内战,但阿提卡地区却走出了一条暂时摆脱阶级纷争的出路。
阿提卡地区避免了残酷内战是因为A.民主制度的确立B.共和制度的诞生C.成文法的制定D.温和的社会改革4.对于罗马人来说,法律是社会的基石,它对于公民基本权利和合法权利很重要,同时它又是社会生活和基础,从欧洲的历史来看,这种法律形式‘民法尤胜于刑法’一直都很重要。
”这里主要强调罗马法A.内容丰富详实,应用性强B.量刑有理有据,保障平民权益C.协调社会矛盾,巩固统治D.侧重民事诉讼,保护私有财产5.英王乔治三世(1760—1820)改变了之前两任先王不问国事的惯例开始直接干预政治,通过封官许愿、收买贿赂的方法在议会中造成一个“国王之友”派,并且根据个人喜好在不停地更换政府首相,但是乔治三世又不得不接受一些他不喜欢的辉格党人到内阁中供职并为此而苦恼。
这说明在当时英国A.议会的合法权力遭到了破坏B.王权重新凌驾于议会之上C.代议制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D.政治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6.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写道:17世纪的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数学周练试题(20)理(无答案)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7分,共56分.)1. 已知函数()π,0,cos ∈+=x x x y ,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π=x 是极大值点 B.2π=x 是极小值点 C. 没有极值点 D. 有且只有一个极值点2.已知函数()21ln x x y +-=,则函数的极值情况是( )A .有极小值B .有极大值C .既有极大值又有极小值D .无极值3. 已知()()x g x f ,是定义在R 是的连续函数(图象连续不断),如果()()x g x f ,当且仅当0=x 时函数值为0,且()()x g x f ≥,则下列情形不可能...的是( ) A .0是()x f 的极大值,也是()x g 的极大值 B . 0是()x f 的极大值,不是()x g 的极值C .0是()x f 的极小值,也是()x g 的极小值D .0是()x f 的极小值,不是()x g 的极值4.已知函数()qx px x x f --=23的图象与x 轴切于()0,1点,则函数()x f 的极值是( )A .极大值为427,极小值为0B .极大值为0,极小值为427C .极大值为0,极小值为-427D .极大值为-427,极小值为05. 设函数()x f 定义域为R ,()000≠x x 是()x f 的极大值点,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0,x f x f R x ≤∈∀B .0x -是()x f -的极小值点C .0x -是()x f -的极小值点D .0x -是()x f --的极小值点6.已知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设函数()()()()2,111=--=k x e x f kx ,则( ) A .当1=k 时,()x f 在1=x 处取到极小值 B .当1=k 时,()x f 在1=x 处取到极大值C .当2=k 时,()x f 在1=x 处取到极小值D .当2=k 时,()x f 在1=x 处取到极大值7.函数331x x y -+=有( )A .极小值-2,极大值2B .极小值-2,极大值3C .极小值-1,极大值1D .极小值-1,极大值38.对于函数()233x x x f -=,给出命题:①()x f 是增函数,无极值; ②()x f 是减函数,无极值;③()x f 的递增区间为()()+∞∞-,2,0,,递减区间为()2,0; ④()00=f 是极大值,()42-=f 是极小值.其中正确的命题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9.函数122+=x x y 当_____=x 时,有极大值______. 10.已知函数()x x x f 33-=的图象与直线a y =有相异三个公共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1.函数a ax x y +-=23在()1,0内有极小值,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三、解答题(共2小题,每题10,共20分)12. 设函数()()0323>+++=a d cx bx x a x f ,且方程()09=-'x x f 的两个根分别为1和4.若()x f 在()+∞∞-,内无极值点,求a 的取值范围.13.已知函数2ln )(bx x a x f +=图像上点))1(,1(f P 处的切线方程为032=--y x(1)判断方程21)(-=x f 解的个数 (2)若函数4ln )()(-+=m x f x g 在]2,1[e上恰有两个零点,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和诚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二5月知识清单、定时训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2x20分=40分)1.在雅典帝国时代,为了和斯巴达一决雌雄,伯里克利经常派出军队侦察或打击伯罗奔尼撒同盟,这部分军人出席公民大会的机会就要减少;雅典向同盟国大量派驻屯田兵,镇守同盟国这部分屯田兵也不能经常出席公民大会。
这表明雅典民主A.仅是少数公民的民主 B.导致雅典帝国的衰落C.在实践中具有局限性 D.使民众权利受到损害2.据统计,“八七”会议后的三个月内,各地爆发的武装起义多达22次,但唯独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获得了胜利,这一胜利代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方向。
这主要是因为湘赣边秋收起义A.提出了土地革命策略方针 B.首创了一支新型人民军队C.打破了苏联革命道路束缚 D.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3.1871年,德意志帝国联邦议会的职权包括审查法案及其调整各邦与帝国间的关系,并作为最高的上诉机关。
其议员共有58人,其中普鲁士代表占17席。
依照帝国宪法规定,在联邦议会中只要有14票反对,就可以否决任何一个议案。
这一制度设计A.削弱了联邦议会立法权威 B.破坏了联邦制的政治框架C.体现了国内政治力量格局 D.违背了民主法治发展潮流4.宋代常出现“冲龄即位”的幼主,后妃垂帘听政成为权宜之计,一旦皇帝长大成人,具备亲政能力,士大夫便集体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后妃撤帘归政,使政权交接顺利完成。
这反映了宋代A.舆论监督有效防止外戚干政 B.集体统治有利于政治平稳过渡C.分散相权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 D.文官政治对皇权的有力维护5.美国独立后,“各州都敢于抵触国会的决策,它们总会以这种或那种方式进行逃避、拖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行政部门除了勉为其难的思想劝说之外,只能苦苦哀求,以求得各州的‘好心’和支持。
”这是由于A.国会不掌握行政权 B.美国没有实现真正的独立C.中央政府权利太小 D.宪法赋予各州以部分权利6.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传说中的五帝都是黄帝的后裔,五帝的嬗递和尧舜禹的禅让虽然不是在“小家”内直接传子,但也不过是再一个“大家”内——皇帝族内部选择首领而已,并没有什么超血缘的“公”,所谓“禅让”实为族内择子继承。
和诚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6月知识清单、定时训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2x20分=40分)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指出:“在反日的爱国主义旗帜下,学生们证明他们自己是一支新的政治力量。
上海的商人们出于同情也关门停业,举行为期一周的爱国罢市。
上海约四十个工厂的工人也由于爱国而举行罢工。
这场由主要阶级参加并在群众行动上达到新水平的真正的全国性运动取得了胜利。
”此次运动A.导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群众广泛参与C.得到中国共产党的有力指导 D.推动中国社会性质发生重大变化2.清代初期上海常以被称为“小苏州”为荣。
19世纪中期以后,嘉兴、无锡、宁波等地,欲夸耀其市容商业繁盛,每每以“小上海”称之。
19世纪中期上海取代苏州得益于A.工商业和市镇经济发展迅速 B.农民战争引发大规模人口资金迁移C.西方列强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D.清政府由被动开放转向了主动开放3.近代中国,孙中山等革命派推崇王夫之,将其视为“恢复中华”的思想先驱,并印发王夫之的《黄书》等有关“华夷之辨”的书籍,倡导“排满革命”“光复旧物”。
此举A.复兴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 B.高举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体现了革命派的斗争策略4.1855年10月6日,上海福利洋行在《北华捷报》登载广告,“大量出售高品质加利福尼亚面粉,每袋五十磅,极便家用,每袋四元。
另有最高品质火腿和奶酪,高档饼干、咖哩粉、以及酱料,切条芒果酱,大量鞋、靴,大小灯罩和烟囱,以及其他各式商品。
”材料表明A.西洋商品较多涌入上海市场 B.民族资本涉业范围十分广泛C.近代广告业由此开始并发展 D.国人饮食习惯发生深刻改变5.“辛亥革命昭示了人民应有的权利,它是在革命条件尚不充分,但清王朝已经一触即溃的情况下,革命党人前仆后继,背水一战,以退求全的中国民族民主革命首创伟业,可谓20世纪中国式的‘光荣革命’。
和诚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周练总分:100分时间:45分钟班级:姓名:考号: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元代并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粗茶淡饭饱二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
布农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
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
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
”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 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B. 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C. 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D. 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2.《诗经·齐风·甫田》记载:井田由于“民不肯尽力”,到处是“维莠骄骄”“维莠桀桀”的丛生茂草,一幅“公田不治”的景象。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A. 周王室的衰微B. 土地转让的停滞C. 兼并战争频繁D. 私田的大量开垦3.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颁布诏书,规定“佃户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长之礼”;雍正五年(1727年),清颁布新制,规定禁止“不法绅衿,私置板棍,擅责佃户”。
这说明:A. 明清两朝的统治政策逐步开明B. 主佃之间的依附关系松弛C. 资本主义性质的租佃关系产生D. 佃户和田主取得完全平等地位4.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 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B. 科学技术领先世界C. 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D. 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5.2007年12月29日,沉睡海底800年之久的宋代古船“南海I号”终于跨进了“新家”——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
接下来将着手制定详细的保护和考古方案,展开对“南海I号”的考古发掘工作,至少需要5~lO年。
和诚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二5月知识清单、定时训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2x20分=40分)1.有学者在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研究中指出:“所谓分权制衡是双向互动的。
揆诸参议员之本意,大概是想操政治上之主动,制人而不受制于人。
殊不知这种做法却因与其鼓吹的分权制衡理论不相吻合,不但不能能收限制行政首脑之效,反而授人以柄,引起反对派的激烈反对。
”作者旨在强调A.该法在政体设计上存在缺陷 B.革命派内部存在着分歧C.行政权有效的制约了立法权 D.政体的选择是因人立法2.在1938年9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指示:认为中共一年来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治路线是正确的,中共在复杂的环境和困难的条件下真正运用了马列主义;明确指出中共中央领导机关要以毛泽东为首解决统一领导问题。
这在客观上反映了A.党的“左”倾错误在思想上已被彻底肃清 B.毛泽东开始成为党实际上的领导核心C.党的抗战路线和建设成果获得了外界认可 D.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3.《汉书·外戚传》:“夫女宠之兴,由至微而体尊,穷富贵而不以功,此固道家所畏,祸福之宗也。
序自汉兴,终于孝平,外戚后庭色宠著闻二十有余人。
”对此材料合理的解释是汉代A.妇女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B.宰相权力受到明显压制C.最高统治者大多昏庸无能 D.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态4.武昌起义时,武汉新军以“铁血十八星旗”作为革命的标志,其中“十八星”代表汉族聚居的十八省。
但该旗帜在中华民国成立时并未获选成为中华民国国旗,取而代之的是象征“汉满蒙回藏”等五大民族共和的“五色旗”。
辛亥革命时期旗帜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A.中国恢复主权完整的独立国家地位 B.孙中山放弃了多民族国家统一的追求C.辛亥革命以民族平等、团结为目标 D.革命党人为维护主权改进民族主义思想5.德国学者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1918年)中,提出西方文明必然走向没落和灭亡;英国学者汤因比在《历史研究》(1934-1961年)中,指出西方文明仍有一线希望,可以避免解体的命运;美国学者福山在《历史的终结》(1992年)中,认为人类历史以西方文明在全世界的胜利而“终结”。
山西省晋中市和诚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周练试题(20)(无答案)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美国思想家托马斯•潘恩在针对选民资格的各种限制时说:“你们要求一个人有值60美元的财产,不然他就不能投票。
如果一个人有一头值60美元的公驴,今天这个人是一个选民,而明天这公驴死了,他便根本不能投票了。
请问,究竟谁是选民?是这个人还是那头公驴?”他讥讽和嘲笑的是()A.选民居住年限限制 B.选民纳税额限制C.选民财产资格限制 D.选民文化程度限制2.小明在阅读卢梭的文章时,看到一句话:“没有一个公民可以富得足以购买另一个人,也没有一个公民穷得不得不出卖自身。
”对此,小明不甚理解。
请你帮他分析,上述言论表明了卢梭A.向往和追求小农经济的社会B.强烈反对和抨击财产私有制C.主张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度D.反对贫富悬殊但赞成私有制3.洛克说:“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
”这说明洛克认为A.政府要制定法律保护人权B.政府要依法行使权力C.自由和法律密不可分D.法律的地位要高于自由4.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A.为英国新秩序提供了理论论证B.为西方民主政治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C.开启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先河D.是西方最早提出的分权学说5.约翰•洛克在《政府论》中写道:“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
”以上反映洛克主张。
A.君权神授B.三权分立C.天赋人权D.社会契约6.马基雅弗利提出“君权至上”理论主要是针对哪一问题提出的A.“君权神授”理论盛行B.意大利四分五裂的政局C.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D.欧洲君主权力的衰弱7.中世纪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政治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A.用“自然法则”论证“君权神圣”学说B.明确提出“君权神授”的专制理论C.上帝的本意是由君主治理国家D.统治宇宙万物的只有一个上帝8.对“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的正确理解是①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②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③主张改革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④反对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政治伦理学说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④9.英国某政治理论家认为法律属于全体社会成员,遵守法律也是社会全体成员的事……这是一种公共权力,而公共权力高于一切个人。
但法律一经制定,政府形式一经选择,就不得更改。
国王一经产生,就不可能再剥夺其已有的权力,因为权力是群体赋予的。
他意在A.强调遵守法律的重要性B.为君主专制提供合法性C.说明公共权力高于一切个人D.说明君主的权力来自于人民10.无论是“君权神圣”还是“君权神授”思想,神学家们都把君主权力的来源归于神,归于天,将神的意志、天的意志解释为君主专制合法性的基础,给封建制度披上一层神圣的面纱。
神学家们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在于A.维护君主专制统治B.实现国家的政教合一C.维护教会的支配地位D.推行愚民政策11.阿奎那认为,国家是人的理性的产物,但人的理性来源于上帝的理性,从根本上说,国家和君权都是上帝创造物,是神授予的。
在此基础上他得出的结论包括①代表上帝意志的教会高于国家②世俗君主和教皇在权利上是平等的③罗马教皇高于世俗统治者④世俗统治者的地位高于教皇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12.卢梭的民主思想是在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君权神授”思想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它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受到它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有(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②法国资产阶级革命③美国独立战争④辛亥革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3.阿奎那曾把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逻辑引入基督教教义中,他认为,既然自然界最终只有一个权力(大前提)。
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是世俗统治者(小前提)。
那么,君主是神圣的(结论)。
这一论断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C.大前提、小前提以及结论都是错误的D.大前提、小前提以及结论都是正确的14.“国王自知无法抵抗,于是逃出了不列颠。
从事情的演变来说,双方也仅止于剑拔弩张,却没有引发任何的战斗,因此没有导致任何流血事件。
但是,传说中,国王在逃跑过程中,因碰伤了嘴唇,流了些血,这可说是这场革命所唯一流的血吧!”下列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A.这位国王是斯图亚特王朝的查理二世B.这场革命结束了英国复辟王朝的统治C.这场革命主要解决了国家政权归属问题D.这场革命提供了政治制度变革的新途径15.1648年12月6日,英国议会出现严重分歧,军方出面拘捕45位议员,且拒绝186名议员入内,继而又有86位议员离场抗议。
出现如此严重的分歧时因为当时议会对哪一问题出现极大争议A.是否处死查理一世B.是否赞成“护国公”体制C.是否与荷兰开战D.是否复辟斯图亚特王朝16.议会首先是作为特别措施召集的,然后发展为一般惯例,后来僵持不下,经过两次革命之后赢得了最高地位。
大臣最初是作为书记官或秘书辅佐国王的,然后是以国王的名义代表国王行事,最后则是代表自己行事,在必要时才向国王请示。
这主要反映出,英国近代民主制度A.秉持王权至上的原则B.源于国王与贵族抗衡C.具有继承性和浙进性D.缺少自主创新的精神17.詹姆斯一世不了解英格兰的国情,推行极端君主专制统治,导致王权与议会之间的尖锐冲突。
这里的“英格兰的国情”具体指A.英国人不信仰基督教B.英国资本主义发达C.英格兰和苏格兰矛盾尖锐D.限制王权的议会传统根深蒂固18.由政治实践开创的某些宪法惯例是英国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1746年,首相佩勒姆要求国王任命一位重要内阁大臣,遭到国王拒绝。
佩勒姆带领内阁成员集体辞职,以示抗议。
最后,国王不得不向佩勒姆让步。
该事件开创了内阁集体辞职的先例,这一事件还A.削弱了国王对内阁的控制B.强化了国王对政府的干预C.进一步显示了议会的力量D.严重破坏了英国的民主传统19.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上半期,英国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完善。
这时英国内阁享有的职权有①对提交议会讨论的政策作出最后的决定②按照议会的规定行使最高行政权力③对议会实行监督④协调和确定政府各部门的职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0.英属北美殖民地具有自由的传统,主要是因为①英国移民多为追求自由和财富来到北美②殖民地各级地方政府享有不同程度的自由权③殖民地居民享有比英国人更广泛的参政机会与权利④欧洲启蒙思想在北美殖民地的传播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他们都被他们的“造物主”赋予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之间成立政府。
而政府的正当权力,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
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并建立新的政府。
——《独立宣言》材料2: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两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
各州选举人应具该州众议员之选举人所需之资格。
年龄未满二十五岁、为合众国国民未满七年及当选时非其选出州之居民者,不得为众议院议员。
(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应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并包括须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请回答:(1)材料1体现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哪些主张?该文件的发表有何历史意义?(10分)(2)比较材料1和材料2,指出其是否存在自相矛盾之处?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10分)2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独立宣言》已宣布:“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于是,美国人民在革命期间和革命之后,通过了旨在使这一宣言不仅在纸面上而且在生活中得到实现的种种法律。
他们没收并分配了亲英分子的大地产,将公民权扩大,所有成年男子(但不包括妇女)都拥有了选举权。
已建的教会被废除,宗教信仰自由成为国家的法律。
十三个州都正式通过了包括人权在内的宪法。
》材料二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1)据材料一,美国是如何实现《独立宣言》所宣扬“人人生而平等”的?(10分)(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公民选举权的变化。
你对此有何认识?(10分)23.(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
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有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独立宣言》材料二(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杰斐逊说)华盛顿将军在8年后树立了一个自愿退休的榜样,我将追随他,能够有更多的先例,就会形成一种惯例,从而使那些妄想延长任期的人无计可施。
——邓博尔《杰斐逊政治著作选》(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杰斐逊哪些思想观点?(10分)(2)据材料二对杰斐逊作一个简短的评价。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