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美术《第5课 动物朋友(二)》课件 苏少版
- 格式:ppt
- 大小:7.54 MB
- 文档页数:25
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下册《第5课动物朋友(二)》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第5课动物朋友(二)》是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下册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和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动物的图片,供学生参考和描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他们喜欢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动物外形和细节,学生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动物的特征。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和习性。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和习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复杂的动物外形和细节。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引导发现法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动物的外形特征和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教师讲解动物的外形特征和习性,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
3.示范:教师示范如何描绘动物,引导学生模仿和创作。
4.练习:学生自主选择一种动物进行描绘,教师巡回指导。
5.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评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动物朋友(二)1.外形特征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作品和表现两方面进行。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作品,了解学生对动物外形特征和习性的掌握程度。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他们在观察和描绘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引导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南京市苏少版二年级美术下册《05 动物朋友(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05 动物朋友(二)》是南京市苏少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的一课。
本课以动物为主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式,掌握动物绘画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动物的图片,以及绘画指导和步骤,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绘画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动物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绘画时往往过于注重细节,忽视整体构图和表现手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整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绘画的基本技巧。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观察整体,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动物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形状、色彩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整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动物的图片,分析其线条、形状、色彩等特点。
2.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绘画,提高绘画技巧。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整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一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分析动物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形状、色彩等。
3.实践:学生动手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教师总结。
5.总结:强调观察整体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动物绘画技巧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绘画作品的质量:线条、形状、色彩等方面的运用是否准确。
2.学生参与度:是否积极参与绘画实践,与同学交流分享。
3.学生对动物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能否运用所学技巧进行绘画。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引导学生观察整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但在实践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绘画技巧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和描绘,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和关爱,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并能用线条和色彩进行描绘。
难点:如何表现出动物的特征和生动的神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学具:学生自带的画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让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动物,并简单描述一下它们的特点。
2.教学新课(1)讲解动物的特点教师通过展示教材中的动物图片,讲解不同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帮助学生了解动物的特点。
(2)分析描绘方法教师示范如何描绘动物,讲解线条、色彩的应用,引导学生注意表现动物的神情和动态。
3.学生实践(1)独立创作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动物图片,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独立创作。
要求学生注意表现动物的特点和神情。
(2)合作交流学生将作品展示给同学,相互欣赏、评价,共同提高。
4.作业展示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大家一起欣赏、评价。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动物朋友(二)1. 观察动物特点2. 描绘动物方法3. 表现动物神情动态七、作业设计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动物,选取一种进行描绘。
要求表现动物的特点和神情,可用线条和色彩进行创作。
八、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中的“学生实践”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根据教材中的动物图片,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独立创作。
教师要求学生注意表现动物的特点和神情。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学生可能会遇到如何生动表现动物神情和动态的难题。
1. 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神情和动态在学生开始创作之前,教师可以再次展示教材中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神情和动态。
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下册《第5课动物朋友(二)》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5课动物朋友(二)》这一课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动物的特征和形态,培养学生对动物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教材通过提供多种动物的图片和文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自己喜欢的动物。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热爱动物,喜欢观察和表现动物。
但在绘画动物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动物的结构和形态把握不准,对色彩的运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动物的特征和形态。
2.培养学生对动物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3.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自己喜欢的动物。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动物的特征和形态,培养学生对动物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自己喜欢的动物。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图片,了解和掌握动物的特征和形态。
2.示范法:教师示范绘画动物的方法和技巧。
3.练习法:学生通过实践,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动物。
4.评价法:学生相互评价,提高表现力和观察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动物图片、绘画工具。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动物的特征和形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动物的特征和形态,示范绘画动物的方法和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尝试绘画自己喜欢的动物。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动物的其他特征,如动态、情绪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动物的特征和形态,以及绘画的方法和技巧。
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下册《第5课动物朋友(二)》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5课动物朋友(二)》是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和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材内容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动物,并运用线描技法进行创作。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动物的了解还不够全面。
学生在上节课《动物朋友(一)》中已经学习了动物的基本描绘方法,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基础。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动物的细节特征,提高表现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动物的外形特征和习性。
2.培养学生运用线描技法表现动物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创新和合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动物的外形特征和习性,运用线描技法进行创作。
2.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细节特征,提高表现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特征,提高观察能力。
2.讲授法:讲解动物的外形特征和习性,线描技法的运用。
3.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创作,提高表现能力。
4.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交流,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种类的动物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创作。
2.准备线描纸、铅笔、橡皮等绘画工具。
3.准备展示用的白板和板书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动物吗?它们有什么特征?”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动物的外形特征和习性,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多样性。
呈现线描技法的基本方法,如线条的粗细、浓淡、虚实等,并示范创作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动物图片,观察并描绘动物的外形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细节特征,如毛发、纹理等。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交流,提高合作能力。
南京市苏少版二年级美术下册《05 动物朋友(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05 动物朋友(二)》是苏少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的一课,教材以动物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创作,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造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绘画、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美术技能。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他们对动物有着天然的喜爱,对美术课程充满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动物特征的观察和表现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的主要特征,提高观察力和表现力。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特征,学会运用美术手段表现动物。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准确表现动物特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动物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实践教学法:注重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绘画、手工制作等工具材料。
3.动物图片、视频等参考资料。
4.小组合作所需的其他物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动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特征,如外形、颜色、纹理等。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环境适应性。
3.操练(10分钟)分为两个部分:(1)绘画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动物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个别辅导。
(2)手工制作:学生分组合作,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动物模型。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意,注重制作过程的趣味性。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学生分享创作心得。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05 动物朋友(二)苏少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线条和形状,描绘出自己喜欢的动物。
2. 学生能够运用水彩笔或蜡笔等工具,为动物上色,表现出动物的特征。
3. 学生能够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学生通过绘画实践,提高观察力和表现力。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2. 学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3. 学生培养艺术创作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1. 动物外形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如身体形状、头部特征、四肢特征等。
2. 动物生活习性: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如食性、活动时间、生活环境等。
3. 绘画技巧:指导学生运用基本线条和形状,描绘出自己喜欢的动物。
4. 色彩运用:指导学生运用水彩笔或蜡笔等工具,为动物上色,表现出动物的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了解。
2. 绘画技巧和色彩运用的掌握。
教学难点1. 动物特征的准确表现。
2. 色彩的搭配和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动物图片、PPT、视频等。
2. 学具:绘画纸、水彩笔、蜡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动物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 观察与讨论:让学生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结果。
3. 示范与讲解:教师进行绘画示范,讲解绘画技巧和色彩运用。
4. 实践与指导:学生进行绘画实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板书设计1. 动物朋友(二)2. 插图:展示不同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3. 重点提示:标注绘画技巧和色彩运用的要点。
作业设计1. 绘画作业:让学生回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绘画创作。
2. 观察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下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南京市苏少版二年级美术下册《05 动物朋友(二)》集体备课教案(二)主备人授课时间月日类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授课人总第9 课时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前几课对动物朋友的认识,在本课中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具体特征,利用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段,学会剪、切、刻、挖、插、接、裹等方法尝试多种材质表现生动有趣的立体动物形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情况: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凡事都想尝试,但缺乏耐心,注意力容易分散,动手能力比较弱。
通过一年级的美术教学,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剪、贴、撕、画的造型技能,但立体造型能力是他们的薄弱之处。
教学策略:1、给予学生更多感悟手工作品的机会,通过观察、联想、分析、比较、鉴别等方法引导学生开展手工设计创作活动。
2、通过重难点的巧妙解析降低实际操作难度,积极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联想和想象,形成创意和独特见解,并创造性地加以呈现和表达。
教师准备:PPT课件、范作、造型用相关工具,协助学生将废旧材料分类,准备动物图片。
学生准备:搜集各种废旧材料,绘画工具、彩色卡纸手工纸、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立体动物造型的民俗文化魅力,熟悉动物特征,熟悉材料特性,利用各种材料的特性尝试立体动物造型。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运用剪、切、挖、插、接、裹、贴、画等手段,在各种材料上制作有趣的动物造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进对动物的了解,进一步培养人与动物的亲近感,在造型活动中挖掘孩子的综合潜能,锻炼协作能力与克服困难的毅力,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大胆展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熟悉材料特性,探究制作方法,表现动物特征。
教学难点:抓住夸张的特征,表现个性化的动物形象。
教学设计教学改进摸物游戏初探特征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画了动物朋友,了解了家畜们的外形特征,小朋友们的表现一级棒!那么知道这节课我们要干嘛吗?我们带了那么多的废旧材料,小朋友们早就猜到了,这节课我们要来做做动物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