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菇种植指南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9
最新花菇高产种植技术最新花菇高产种植技术花菇是香菇因受到一定特异性的环境条件的刺激而产生的,自然发生率为4~5%,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农药肥料和任何激素,不受任何污染,可达到有机食品标准,以丰富的营养和防病、健身、延缓衰老等作用深受国内外群众的欢迎,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花菇高产种植技术吧!菇棚建造选择向阳、通风、地势平坦、土壤干燥、进出料方便处建东西向菇棚。
菇棚长6米、宽2.6米、高2.4米,菇棚两端和中间用砖砌3堵墙,墙上端呈弧形,中间留2米高、0.6米宽的门,两端门上方各留一个边长12厘米的方形排气孔。
用竹竿作层架,每层8根,层距33厘米,共6层,可放500个菌袋,架上覆盖宽幅薄膜。
种植时间花菇分为春栽、秋栽和冬栽三种,一般于秋天栽种,此时所产香菇多为花菇,经济价值较好。
当日平均气温26~28℃时,可满足香菇菌丝体对温度的'要求。
菌丝经过60~70天的生长,即可长满袋,再经过10~15天即可完成转色。
一般11月份出菇,春节前可出2潮花菇,春节后出1潮花菇、1潮厚菇、1潮薄菇。
养料配制以栎木、果木木屑为主料,以农作物秸杆(大豆杆、棉柴杆)、麦麸、生石灰为辅料,其中木屑不低于70%,新鲜麦麸不少于20%。
拌料时,先将木屑和其它主料倒入拌料场,堆成锥形,再把新鲜麦麸、石膏从堆顶撒向堆的四周,干拌2~3遍,将其混合均匀,然后把可溶性的添加物如糖、磷酸二氢钾等混合溶于水中,分次泼入干料进行搅拌,拌料应达到“两匀一充分”,即各种干料混合均匀,料干湿均匀,原料吸水充分。
装袋灭菌采用大袋栽培,将宽25厘米的低压聚乙烯塑料筒膜截成55厘米长的段,然后把一端用棉线扎紧,再用烛火灼烧使之熔化呈小球状。
把培养料装入袋内,装料应松紧适当,装好后用棉线扎口,摆在铺有麻袋的地面上,配好的培养料要求在6~8小时内装完。
将装好的料袋放入常压灭菌灶内,同时将一头封口的外套袋(袋长58厘米、宽26厘米)和脱脂棉放入蒸锅灭菌,锅内留20~30厘米高的空隙,用大火烧,使锅内温度在4~6小时内达到100℃后,保持温度36小时,停火后打开锅,待料温降至70℃时出锅,运到接种室。
种植花菇实施方案一、引言花菇,又称平菇,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食用菌,深受人们喜爱。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花菇的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加。
因此,种植花菇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产业。
本文将介绍一种种植花菇的实施方案,希望能够为有意种植花菇的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二、场地选择在种植花菇之前,首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场地。
一般来说,场地的选择应具备以下条件:通风良好、光照适中、温度适宜、湿度适当、地势平整、排水良好等。
此外,场地的选址应远离工业污染源,确保种植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三、基质准备花菇的生长需要一定的基质,一般选用玉米秸秆、稻草、木屑等作为基质。
在基质的准备过程中,需要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有害微生物,保证花菇的生长环境清洁。
同时,还要控制基质的水分含量,保持适当的湿润度。
四、菌种接种在基质准备完毕后,需要进行菌种接种。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优质的花菇菌种,通过混合、压块等方式将菌种均匀地接种在基质中。
接种后,要进行覆土处理,保持基质表面的湿润度,有利于菌丝的生长。
五、环境控制花菇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
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温度、湿度、通风等因素,确保花菇的生长环境稳定。
特别是在花菇的子实体形成期,要适当增加光照时间,促进花菇的生长和发育。
六、病虫害防治在花菇的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害,影响花菇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定期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保证花菇的生长健康。
七、采收和包装花菇的采收时间一般在菌丝完全长满后,子实体初露头角时。
采收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损伤花菇。
采收后,要进行清洗、整理和包装,保证花菇的外观和质量,符合市场的需求。
八、市场营销最后,种植花菇的实施方案还需要考虑到市场营销的问题。
在花菇的销售过程中,要注重产品的宣传、包装和销售渠道的选择,提高花菇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促进花菇产业的健康发展。
结语通过以上实施方案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种植花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花菇栽培技术花菇(Agaricus bisporus),也被称为洋菇或蘑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菇类。
它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深受人们喜爱。
花菇的栽培技术相对简单,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并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便可以获得高产的花菇。
本文将重点介绍花菇的栽培技术,帮助您了解如何成功培育出优质的花菇。
一、菌种选择与准备在进行花菇的栽培之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菌种。
一般来说,选购新鲜、无病虫害的花菇菌种非常重要。
可以在专业的菇农合作社或菌种供应商处购买高质量的花菇菌种。
菌种的准备,可以选择两种方法:一种是从商家购买的菌包,一种是从他人处获得或者自己培养的花菇蘑菇菌种。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保证菌种的质量和无污染。
二、菇床的准备和管理1. 培养基的选择:花菇的培养基可以选择刨花、秸秆、麦秸、玉米秸、木屑、蘑菇渣等作为基材。
一般建议以刨花和秸秆的混合物作为培养基,提供良好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2. 菇床的构筑:将培养基放入培养袋、菇袋或菇房中,形成均匀的菇床,一般厚度为20-25厘米。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菇床大小。
3. 消毒处理:菇床制作完成后,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潜伏在培养基中的有害微生物。
一般可以使用热水、蒸汽或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具体方法可以根据环境和设备条件来选择。
4.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花菇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24摄氏度,适宜的湿度为80%-90%。
通过合理的通风和湿度控制设备,可以调节菇房内的环境条件,使其适合花菇的生长。
5. 光照和光照控制:花菇对光照要求不高,一般在生长过程中可不提供直接光照。
如果有需要,可以利用灯光或天然光照进行辅助照明。
三、菇种的接种和培养1. 菇种的接种:将菇种均匀地撒在已经准备好的菇床表面,一般每平方米需要用到5-7克的菇种。
注意要均匀分布,避免堆积。
2. 菇种的培养和养护:接种完成后,保持菇床的湿度和温度稳定。
在适当的条件下,菇种会发芽并生长。
3. 菇床的保持和管理:保持菇床的湿度,防止过干或过湿。
花菇种植技术花菇是菌中之星,是香菇子实体在特殊环境下产生的一种优等菇。
今天店铺就给大家整理了花菇种植技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花菇种植技术一、场地选择与菇棚设置一般800米以上的高海拔山区,选择通风、向阳、干燥、近水源的山地或平地。
在菇场上设置菇棚,棚高2米以上,四周以竹木为支柱,棚顶用树枝作为遮阳物,四周以小竹、芦苇、煎叶等作围帘,遮阳度以“四阳六阴”为宜。
棚内设层架式菇架,每架4~5层,棚顶用弓形竹片固定,并覆盖薄膜,菇架四周悬挂的薄膜可以灵活升降。
菇棚四周从3月开始可以种植蔓生性的豆类(虹豆、四季豆等)和瓜类(丝瓜、黄瓜等)。
二、菌袋制作与菌株选择2~4月为制袋接种期,9月至翌年4月为出菇期。
培养料的配方:①杂木屑78%,款皮20%,煎糖1%,石膏1%;②杂木屑77%,款皮20%,煎糖1%,石膏1%,尿素0.5%,过磷酸钙0.5%。
料水比1:(0.8~0.9),不宜超过1:1。
一般每袋湿料重2.0~2.2千克。
以低温型或中偏低温型、菇体内含水量较低、菌盖大、菌肉肥厚、菌柄较短、大叶型的品种为好,如135,908等。
三、出菇前后管理(一)刺孔增氧在发菌期间,通常刺孔3次,第1次在接种15天左右,菌丝圈长8~10厘米时,每穴离菌丝圈外围2厘米处,向内斜刺4~6个孔;第2次在菌丝圈完全相连后,每穴刺8~10孔;第3次在菌丝长满袋时,在菌丝发透的部位均匀刺20~40个孔。
当室温达到28°C 时,停止刺孔。
刺孔后要通风降温,减少堆叠层次,摆稀菌袋。
(二)菌袋上架在菌筒表面形成红棕色菌膜时,可将菌袋搬入菇棚的菇架上,横放在各层纵横设置的小竹竿上,袋与袋之间保持5~8厘米的距离。
菇棚内地面应先铺干的粗沙或盖地膜,棚顶的覆盖物适当加厚。
菌袋排放后,放下菇架四周的薄膜,并定期通风。
经昼夜温差、低温等剌激后,会逐渐出现菇蕾。
(三)适时开孔当菇长至1.0~1.5厘米时,剪去菇蕾周围3/4的薄膜,让菇蕾从孔口向外长出。
香菇珍品—花菇的栽培技术香菇是人们熟知的一种蘑菇,其营养价值和美味程度备受追捧。
而作为香菇的近亲——花菇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其口感鲜美、营养丰富而被誉为“香菇珍品”。
本文将结合我的实际经验,介绍花菇的栽培技术,希望能为有需要的人提供一些帮助。
一、材料准备1、花菇菌种:建议选用新鲜的花菇菌种,保证菇棒质量。
2、菇棒用料:花菇菌棒的原料有多种选择,包括玉米秸秆、麦秸秆、菜秧等,但最好选择替代玉米秸秆的麦秸秆,因为麦秸秆含有较高的硅酸,对花菇的生长好处很大。
3、包菇袋:使用尺寸适中、耐用性较好的花菇菌棒袋。
二、菌棒制备1、处理材料:先将麦秸秆晾干,去掉杂质和附着在秸秆表面的泥土等物质,再割成合适长度。
2、消毒:将处理好的材料放入锅中,用高温水将其煮开消毒,消毒时间要在1小时以上,并要保证其消毒彻底。
3、灌装:将菇棒用料和花菇菌种混合均匀,在枯燥的环境下放入菇棒袋内,再用封口机将菇棒袋封口。
4、培养环境:花菇的温度和湿度相对较高,因此放入培育室,同时保持其良好通风,便于花菇菌棒生长。
三、菇棒管理1、通风透气:为了保证花菇菌棒内的氧气充足,要经常开窗通风,让空气流动起来。
2、湿度控制:花菇保持在相对湿度85-95%之间,可在培养箱内放置渗水的湿布或喷水器,保持空气相对湿度。
3、温度控制:花菇耐温范围在17- 25摄氏度之间,建议在培养箱内调节温度,不要让温度波动过大。
4、灌水:花菇的灌水量不它要求多,总体上要保持菌棒表面的湿润和水分充足,每次灌水应该等待前一次的水被菇棒吸干之后再行灌溉。
四、花菇采摘1、采摘时间:花菇生长周期约为15-20天,成熟后会突出菇头,并带有无数像星星一样的粉点,此时就可以进行采摘。
2、采摘方式:采摘花菇时要将整个花菇拧下来,不应该翻开菇盖。
采摘后要及时处理,防止菌体污染,长时间不处理会影响花菇的味道和质量。
以上就是我对花菇栽培技术的总结。
花菇不仅具有美味可口的口感,而且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如某些氨基酸的含量高于其他食用菇,因此,如果您有条件和兴趣,不妨在家里尝试一下花菇的种植,也许你可以收获意想不到的好处。
花菇栽培的关键技术花菇栽培的关键技术花菇是香菇菌盖表面产生菊花状、龟背状花纹的一种变异性香菇,它朵大肉厚柄短,质地脆嫩,香味浓郁,为香菇之珍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
本文主要介绍花菇栽培的关键技术。
一、菌种选择和季节安排花菇的形成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这种特性没有遗传性,但作为培育花菇的品种宜选用菇盖大、肉厚、柄短和“菇潮”明显的中低温型菌株及中晚熟菌株。
在北方地区既可春栽又可秋栽,春栽应选用晚熟品种,秋栽可选用早熟品种。
二、菌丝体培养菌丝体培养阶段的管理是栽培香菇成败的关键,直接影响产量和出菇的快慢,在发菌阶段应注意以下几点:1.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0℃--26℃,严防高温,若高于28℃易烧菌,空气湿度控制在70%以下,以免引起杂菌污染。
2.菌丝生长期间不需要光线,因此,发菌场所需增加遮阳物,关闭门窗。
但是要经常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使室内空气新鲜,使菌丝正常生长。
3.菌袋每隔15天--20天翻堆1次,翻堆时刺袋增氧。
三、转色期管理转色的好坏对出菇也有影响,转色的条件是室温控制在20℃--24℃,空气湿度80%--95%,有散射光和足够的氧气,转色适当的菌丝应该呈带有光泽的棕褐色。
四、出菇期管理1.幼菇期管理。
将转色正常的菌袋搬到菇棚架上排放,要求菌袋内含水量为55%左右。
现蕾后做好以下几点:①棚内温度控制在8℃--16℃,空气湿度控制在80%--90%。
此期间棚膜不宜掀去,特别是有风的天气更不能掀去。
②当菇蕾直径大于0.5厘米时,如不脱袋,就要用小刀将菇柄周围的薄膜划开2/3,让菇蕾自由长出。
划口过早幼蕾太小,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差,易于死、冻死或易受高温危害;划口过晚幼菇被薄膜挤压,形成畸形菇,因此适时划口十分重要。
如果一个菌袋上现蕾太多时,应疏蕾,把畸形的、过密的、丛生的幼菇去掉,每袋留3朵--5朵,尽量使留下的幼菇距离均匀,大小一致,不拥挤。
2.花菇培育期。
划口后应低温培养5天--7天,使幼蕾缓慢生长,此期菇棚温度控制在8℃--12℃,空气湿度控制在85$--90%,给予适当的散射光,菇棚两端通风。
花菇的种植与栽培技术
1 种植技术
花菇是一种优质食用菇,品质高,可活性化和抗氧化,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
但要种植花菇,必须掌握一定的种植技术。
花菇偏爱湿润、通风条件良好的环境,所以在选择种植区域时,最好选择潮湿的地段,如海边、江边、湖边等。
播种季节通常是冬季,秋季也可以。
在种植之前,一定要向当地农业技术部门参考技术要求和步骤,掌握花菇种植的具体情况。
2 栽培技术
种植完毕之后,就要对花菇进行栽培。
要做到种得好,还要栽培好,才能种出优质的花菇。
要保持花菇生长环境的湿润,夏季最好使用竹篱笆进行蔬菜大棚种植,以保持温度的稳定;冬季则要注意防寒的铺设。
另外,花菇偏爱偏酸性的土壤,因此要根据土壤的PH值,选择合适的施肥方式,补充所需的营养特别是氮、磷、钾等养分,保证花菇的生长健康。
3 除害
花菇在种植过程中,还要小心的是防止害虫的发生,也就是要进行除害。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是有效防护,使用蝗灾防控、病虫药液或用机械式收敛除灾,以有效控制害虫。
第二是进行正确的施肥,有利于土壤的肥沃,增加花菇的抗病能力,减少害虫的发生。
第三是坚持清理、疏通废水渠,移除环境中的游水虫,防止害虫
的异常发生。
总之,要种植出营养丰富、品质优质的花菇,必须掌握花菇的种
植与栽培技术。
泌阳花菇种植技术泌阳花菇种植,一般采用立体大棚袋栽的种植模式,通过人工调节温度、光照、湿度等条件,人为地形成花菇。
其种植方法如下。
一、栽培管理。
1.栽培期:香菇分为春栽、秋栽和冬栽三种。
泌阳县一般于秋天栽种,此时所产香菇多为花菇,经济价值较好。
由于黄淮地区秋菇适宜接种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因此泌阳花菇一般在每年8月中旬至9月下旬、平均气温降至30℃以下进行栽培。
2.原材料:以栎木、果木木屑为主料,以农作物秸杆(大豆杆、棉柴杆)、麦麸、生石灰为辅料,其中木屑不低于70%,新鲜麦麸不少于20%。
拌料时,先将木屑和其它主料倒入拌料场,堆成锥形,再把新鲜麦麸、石膏从堆顶撒向堆的四周,干拌2—3遍,将其混合均匀,然后把可溶性的添加物如糖、磷酸二氢钾等混合溶于水中,分次泼入干料进行搅拌,拌料应达到“两匀一充分”,即各种干料混合均匀,料干湿均匀,原料吸水充分。
3.菌种:选用泌香1号、2号、3号的1、2、3级菌种。
4.拌料装袋:料拌匀,用石灰水调整pH值到6.5至7.5,含水量50%至55%,袋为23至25×55cm,装袋松紧适中,每袋折合干料2至2.5kg。
5.常压灭菌:普遍采用的灭菌方法是常压蒸汽灭菌。
料袋装好后,在架子上一层层码好,用较厚的塑料布将料袋全部蒙着,形成一个料棚,周.围用装满沙土的化肥袋压实,不留任何缝隙。
然后找两个旧的油桶,桶上部焊两个水管,从地下直通到料棚里。
桶里装满水,用旺火猛烧,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锅内的水烧开。
待塑料薄膜鼓气呈馒头状时,说明水已烧开,灭菌从此时开始计时。
灭菌时间视料袋多少,1000—2000袋左右的料棚,温度达到温度达到100℃,灭菌时间不低于48个小时。
大的料棚,比如3000—5000袋的料棚,灭菌时间必须延长,以确保灭菌彻底。
有一些菇农往往在灭菌上麻痹大意,使杂菌污染严重导致制种失败。
常压灭菌时要做到“三防止”,一要防止中途降温,中途不得停火,如锅内达不到100℃,在规定的时间内达不到灭菌的目的;二要防止烧干锅,在灭菌前桶内要加足水,在灭菌过程中,如果桶内水量不足,要及时从注水口注水;三要防治存在灭菌死角,保证蒸汽均匀达到每个料袋上。
花菇种植法花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用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蘑菇品种。
花菇的种植方法相对较简单,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花菇的种植流程。
1. 基地的选址和准备选择适宜的种植基地是花菇种植的第一步。
一般来说,温度适宜、通风良好、光照充足的环境比较适合种植花菇。
同时,基地周围应该没有水源和农药等对花菇有害的物质。
选好基地后,需要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
可以采用蒸汽消毒或者化学消毒的方法,将土壤中的病虫害杀灭。
2. 菌种的选择和培养花菇的菌种可以购买或者自己培养。
如果购买菌种,要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菌种。
如果自己培养菌种,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培养花菇菌种的菇包。
将菇包按照说明进行培养,一般需要在25-28摄氏度的环境下培养7-10天,到菌丝白色、无杂菌的状态时即可使用。
3. 菇床的搭建搭建花菇的菇床是关键的一步。
首先,选取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作为菇床的基质。
然后将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消毒好的土壤要进行充实和压实,使其均匀地分布在整个菇床上,并保持适当的湿度。
最后,在菇床上进行膜基培养,将菌种培养好的菌包放在菇床上,并按照菌包的要求埋入一定深度。
4. 菇房的调控种植菇菌的菇房是需要进行恒温恒湿的调控的。
首先,要保持菇房内的温度在18-25摄氏度之间,一般以22摄氏度为宜。
其次,要保持菇房内的湿度在85%-95%之间,通过喷水、增湿装置等控制湿度。
同时,要保持菇房的通风良好,以保持空气的新鲜。
5. 日常管理花菇的种植过程中需要进行日常的管理工作。
首先,要适时进行浇水,保持菇床的湿度。
其次,要注意菇房内的卫生,定期清理菇房内的杂物和菇床上的菇气。
另外,要检查菇床上是否有病虫害的发生,一旦发现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6. 采收花菇的采收一般在菌丝扩展到整个菇床的时候进行,一般在种植后的15-20天可以开始采收。
采收时要将菌柄和菌伞一起摘下,要轻柔地将其从基质上断开,避免破坏菌丝。
花菇栽培技术花菇(Flammulina velutipes)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菇类,也被称为金针菇。
它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因此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
花菇栽培技术是种植者追求高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花菇栽培的相关技术,包括基质的选择、菇种的繁殖、菇棚的建设和管理等,以帮助种植者提高产量和提质。
一、基质选择基质是花菇生长的培养土壤,对花菇的生长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常见的基质包括木屑、秸秆和麦麸等。
在选择基质时,应综合考虑生长周期、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等因素。
木屑是最常用的花菇基质之一。
它具有通气性好、保水性强和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等优点,有利于花菇的生长。
选择木屑时应注意避免有害物质的污染,确保其质量。
秸秆是另一种常用的基质选择。
它富含纤维素和微量元素,能够提供养分给花菇快速生长。
选择秸秆时应注意选择成熟的秸秆,避免有害菌的污染。
二、菇种繁殖菇种的选择对花菇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种植者可以选择自主繁殖或者购买商家的菇种。
自主繁殖是一种经济实惠的方法,但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
在自主繁殖过程中,首先需要准备好菌种菇盖。
将菌盖切碎并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均匀,得到菌种溶液。
然后将菌种溶液加入预先准备好的基质中,进行培养和发酵。
购买商家的菇种可以提高菇种的纯度和产量,但价格较高。
选择商家时应选择信誉好、质量可靠的供应商。
三、菇棚的建设和管理菇棚的建设和管理对花菇的生长和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关于菇棚的建设和管理的一些建议:1. 温度控制:花菇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0℃-20℃,最佳为15℃。
种植者应选择合适的菇棚,保持适宜的温度,可以通过通风、加热等方法控制温度。
2. 光照管理:花菇对光线的需求较低,适宜在弱光条件下生长。
因此,在菇棚的设计和管理中,应注意遮光,避免阳光直射。
3. 湿度控制:花菇对湿度的要求较高,适宜的湿度为80%-90%。
种植者可以通过喷水、覆盖湿布等方法增加湿度。
4. 通风管理:保持菇棚内空气流通是保证花菇生长的关键。
花菇种植指南朱永真摘要:花菇是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香菇的一个变种,其营养丰富,在价值上高于香菇,深受人们的欢迎。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花菇形成的原因,花菇形成的条件及栽培技术,花菇在培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和花菇的采后处理。
关键词:花菇栽培技术Abstract:The Lentinula edodes is a shiitake mushroom's variety which forms under the special condition, its nutrition is rich, is higher than the shiitake mushroom in the value, welcomed by the people.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describes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Lentinula edodes,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Lentinula edodes, the question and the solutionwhich appears in the cultivation process of Lentinula edodes and the picks the post-processing Keywords: Lentinula edodes cultivation techniques花菇是在特殊条件下形成的一种高贵的畸形香菇,是在袋栽香菇成长过程中,遇到低温、干燥、温湿差等逆境时的结果。
当香菇子实体长到2 cm~4 cm时,若逢低温干燥,菌盖表面细胞干涸被迫停止分裂,处于休眠态以抗逆境。
又因低温细胞分裂变慢,当气温回升转暖,菌盖表面细胞仍处于干涸状态不能复苏,而菌肉细胞却因温度回升,适于细胞正常分裂和生长,菌盖表皮裹不住菌肉的生长涨力,被迫碎裂成各式菊花瓣状花纹。
这种不正常的现象继续下去,其裂痕逐渐加深,洁白的菌肉又形成一层防护膜,即花菇。
花菇的龟裂纹越宽、越深,品质越好,即天白花菇或爆花菇,属香菇上品。
[1,2]花菇的整个生长发育期,在白色纹理的形成过程中,大量白色菌肉裸露,菌盖无法完全展开,而造成菌盖中心部分极大的加厚,从而向边缘部分逐渐变薄。
尽管整个个体细胞间的游离水已较正常生长的香菇大大减少,但是菌盖下部的菌褶,以及生于菌褶上担子器、孢子等繁殖器官,发育却十分正常。
这些孢子所繁育的后代,也完全保持了其原种的特征,其绝不因环境特殊而在繁殖器官的发育上受到过大影响,也不会改变其遗传特性。
这一现象应该说是由物种经过长期进化所形成的生存适应特性所决定的。
1 花菇形成五要求[1,2]1.1 空气干燥相对湿度保持在50%~67%之间。
菌袋含水量在50%~55%之间,若高于60%,则不利花菇形成。
1.2 温度适中温度必须控制在8℃~18℃之间,在此温度中子实体生长慢,菌盖肉厚。
1.3 光照充足冬季12月至翌年3月全光照有利于花菇裂纹增白,并能加速裂深。
1.4 微风吹拂微风不仅能保持空气新鲜,又可加速菌盖开裂。
1.5 适时摧花当菌盖小于1.5 cm时,若过早按照培育花菇的生长条件管理,易使幼菇干死或冻死;当菌盖在3.5 cm以上,再按花菇培养措施管理会使裂纹窄浅,且多在菌盖边缘,培育不出上等花菇。
因此,在菇盖直径2 cm大小时,进行花菇管理最为适宜,可以培育出上等花菇。
此工艺培育花菇的季节为11月至翌年3月,此期空气多干燥,温度低,阳光辐射强度弱,所以最适宜全光培育花菇。
若遇晴天还可掀去菇棚覆膜,让太阳直接照射,这样菇盖受全日照,花菇在8℃~18℃范围内生长时,生长速度慢,但菌盖厚,如果气温低于8℃,要在菇棚内用火道及时加温。
若遇雨天和雾天,要把菇棚薄膜盖严,以免菇棚内湿度增加,影响花菇质量,雨和雾是花菇的大敌,同时应加温排潮,否则在几小时内,也会使裂口表皮愈合,花纹模糊、出现红色、茶红色、褐红色,即茶花菇、暗花菇。
裂纹细小又为红褐色时,又称麻花菇,麻花菇在花菇中属下品。
在培育花菇时,除掌握好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照,还要适时采摘。
若用煤火炉子(或炉芯)加温时(注意煤气中毒),可将煤气用排烟筒排出棚外,否则影响花菇的颜色、光泽及亮度,还会使小菇蕾受煤烟熏而造成一氧化碳中毒萎缩干涸,甚至死亡。
在加温的同时还要根据棚内相对湿度,随时进行加水补湿。
因为白天日晒、风吹,到夜晚又加上烧火加温,菇盖表面干涸,棚内空间相对湿度低于47%。
加水的多少要灵活掌握,加水少了菇盖仍不裂纹,加多了使已裂的白花纹变成浅红色或茶红色,致使菇盖变潮发粘。
加水补温,是一项十分不易掌握的技术,应根据自己摸索的经验,逐步体会,还要依据天气的阴晴,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这样才能做到恰到好处,促使天白花菇的形成。
如果方法得当,即使在阴雨或大雾天,花菇形成率也可达到98%左右。
2 花菇立体栽培技术[3-10]花菇立体栽培可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效益,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2.1 选择优质菌种形成花菇的季节一般在冬季的晴天,因此要选择单生、朵大、肉厚、朵形圆整、不易开伞的中低温菌株作菌种。
2.2 选择上乘基料选用果树木屑最好,杨树、柳树、桑树、槐树、桐树等阔叶林木的木屑以及经过粉碎后的棉籽壳、玉米芯、棉秆、豆秸也可使用,原料一定要新鲜。
凡含有芳香性物质的树,如松树、柏树、杉树等一般不能直接用做基料。
2.3选择栽培适期最佳的接种期为9~10月份,这时期的日平均温度在28℃以下,有利于室内发菌。
经过60~80天的培养至室外出菇时,日平均温度不低于12℃。
2.4 选好场地搭架菇场要选择背风向阳、近水源的地方,将地整成宽90~100cm、长8~10m的南北向畦,畦间留宽60cm的作业道。
按常规搭建菇棚,也可搭多层立体栽培架,架宽80~90cm、高1.6~1.8m,用竹或木作支柱,间距1.5~2m,使之牢固竖立于畦沿,竖柱间隔25~30cm处加设一横档,横档上纵向平行排列并扎紧4根长竹竿或木条,用于排放香菇菌筒,架顶的薄膜要固定,防止刮风吹走。
菇床两侧悬挂的薄膜要活动,既可放下保温、保湿,又可升起通风透气。
2.5 搞好菌袋培养装袋培养基含水量要求在60%左右,装袋时装料要紧实,水分调节要比常规高,配料装袋、灭菌、接种和培养均与常规生产相同。
菌袋在培养后期,要注意及时用针扎孔以供应氧气,但扎孔不宜过大、过多、过深,以防止菌袋脱水干缩。
2.6 讲究菌袋排放当菌袋表面形成棕红色菌膜并分泌部分黄水时,表明香菇营养生长已成熟,要注意及时选择15~20℃的晴天,把菌袋搬进菇场,横向排放在架上,与常规栽培不同的是不脱袋。
利用昼夜温差变温催蕾,待菇蕾长到1~1.5cm时,用刀割破菇蕾周围3/4的薄膜,使其裸露于袋表,每袋留6~10朵菇蕾,其余菇蕾除去,以保证有充足的营养,利于提高花菇品质和产量。
2.7 香菇培育管理要培育好花菇,首先要培育好香菇。
香菇接种后菌袋培育的具体措施与操作方法是:接种后的1~6天,菌丝处于萌发定植阶段,一般不通风,不要翻动菌袋,室内温度控制在28℃以内。
7~10天,菌丝已吃料开始生长,温度控制在26℃左右。
第7天开始第一次翻堆,翻堆时要轻拿轻放,检查菌袋及杂菌感染情况,发现杂菌要及时处理,以后每天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
从11~15天,菌丝进入旺盛生长期,室温要控制在24℃以下,加大通风,进行第二次翻堆。
接种后16~20天,菌丝大量增殖,室温应控制在22~24℃,这时要及时将菌袋的套膜脱去,适当加大通风疏散菌袋,防止高温烧袋、感染绿霉。
21天后,接种穴菌丝逐渐连接,此时袋温比室温高5~10℃,除要散堆降温外,可在菌袋发菌部位依次用牙签、毛衣针、竹筷等刺孔增氧。
一般每隔10天刺一次,逐渐加大加深。
发菌30天后,开始出现瘤状物,45天布满菌袋,50~60天瘤状物突起,菌丝中开始分泌出水珠,这时要注意刺孔排出积水。
当瘤状物由硬变软,菌袋表面出现棕褐色,这一阶段叫转色。
转色是个复杂的生理过程,需10~15天,这一时期温度应控制在22℃左右,空气相对湿度80%~90%,适当通风,并去掉门窗遮阴物,给予光照刺激。
发菌经60~70天,菌丝长满,转色结束,即可转入出菇期管理。
2.8 花菇培育管理花菇是在香菇的基础上培育起来的。
当菇蕾长到三成熟时,及时掀开薄膜让微风吹蕾;当菇蕾长到四至五成熟、尚不见花菇时,及时让阳光透进菇棚内,并加大通风量,促使花菇形成。
当菌袋含水量不足,菇蕾缺水或风速大菇蕾易脱水收缩形成花菇时,要及时盖膜,让其生长发育。
在出菇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在50%~70%之间,防止湿度过高,难以形成花菇。
形成花菇后要停止喷水,遇阴雨天要及时盖好阴棚和薄膜,对未成熟菇蕾任其长成普通香菇。
对接近成熟和已经成熟的花菇要在雨前采收,并及时烘干,防止花菇裂口愈合。
花菇分明花和暗花两种,以明花品质为佳。
为了使采收花菇后的菌袋能再出菇,要及时补足水分,一般可采取浸泡或注射的方法,让其达到原含水量的96%以上,然后再用透明胶布补好原长菇的孔洞,经过5~7天保温培养后,待菌丝恢复正常生长时,再按前方法催蕾,进行再出菇管理。
前三潮以培养花菇为主,如再及时补充营养,增强后劲管理,还可采收2~3潮优质菇。
花菇培育具体分为三步:在培育过程中,从菇蕾形成到育成花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
按这3个阶段巧育花菇,可使花菇率达到98%,每间香菇可增加产值数千元。
第一阶段:当幼小的菇蕾呈现后,让幼蕾自由地从环境孔中长出,幼蕾面临刺激,有一个适应过程,此时菇棚内的温度应保持在8℃~12℃之间。
保湿办法是根据自然温的高低,在育花棚膜上面覆盖草毡,棚内用煤火炉芯或回龙火炕加温。
空去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90%左右,若湿度不够要在煤火上放水壶煮水加温补湿。
当菌盖长到2 cm左右,表面颜色开始变深时(已呈顺利生长之势时)即可降低空气湿度,进行干燥处理。
渐生温度,促其生长,菇盖表面有微少裂纹出现。
这段时间称为“顿蕾”,目的在于防止菇蕾生长过快、菇质疏松软化,不利于表面开裂(类似于农作物的“蹲苗”)。
第二阶段:当菇蕾直径长到2.5 cm以上时,若在晴朗干燥天气,加大两端空气对流(若有微风吹拂更为理想),并使温度逐渐增高,温度持续在(15±1)℃范围内。
湿度逐步下调,相对湿度应在75%左右,使其裂纹逐渐加深和菇体长大,菇盖表面花纹纵横增多,颜色逐渐变白,纹理清晰,这时育成花菇已有把握。
第三阶段:当菇盖直径生长到3.5 cm以上时。
按其所生长的状况,还没有达到理想的花菇,这时可根据温度的高低,相对湿度的大小,空气的流通,光照的强弱,灵活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