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与茶文化课程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78.50 KB
- 文档页数:7
茶道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背景茶道是一种源自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通过泡茶、赏茶、品茶等环节,体现了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随着人们对文化素养的重视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茶道课程在学校和社会中的需求日益增加。
因此,制定茶道课程实施方案,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生活品质具有积极意义。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和理解,提升文化素养;2. 培养学生的品茶技巧和茶道礼仪,提高生活品质;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促进人际交往;4. 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审美情趣,提升个人修养。
三、课程内容1. 茶文化知识普及:介绍茶的起源、种类、制作工艺、传统茶具等知识,让学生了解茶文化的丰富内涵;2. 茶道礼仪学习:教授茶道礼仪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包括泡茶、倒茶、品茶、赏茶等礼仪动作;3. 茶艺表演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茶艺表演,展示自己的茶艺技巧和茶道礼仪,提升自信心和表现能力;4. 茶道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茶园、茶厂,体验采茶、制茶的过程,增进对茶文化的实际感受;5. 茶道文化交流:组织学生参加茶文化交流活动,与茶艺师、茶艺爱好者进行交流互动,拓展视野,学习他人的优秀经验。
四、课程实施方式1. 课内教学: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茶文化知识讲解、茶道礼仪示范、茶艺表演指导等活动;2. 课外拓展:组织学生进行茶园、茶厂参观、茶道文化交流活动,丰富学生的茶道体验;3. 课程评估:通过学生的茶艺表演、茶道礼仪考核、茶文化知识测试等方式进行课程评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课程资源支持1. 资源整合:整合茶文化专家、茶艺师、茶园、茶厂等资源,为课程提供专业支持;2. 器材准备:准备茶具、茶叶、茶艺表演道具等器材,确保课程实施的顺利进行;3.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设计、活动策划等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六、课程效果评估1. 学生评价:通过学生的课程反馈、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度和满意度;2.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茶艺表演、茶道礼仪等方面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程度;3. 社会评价:邀请茶文化专家、茶艺师等社会人士对学生的茶道表现进行评价,获取外部专业意见。
茶艺与茶文化教学大纲(二)引言概述:茶艺与茶文化教学大纲的第二部分旨在深入探讨茶艺和茶文化的相关领域,提供更为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本大纲将从五个大点展开,包括茶叶的分类与鉴别、茶具的使用与保养、茶艺表演的基本技巧、茶文化的历史与传统、以及茶道与禅修的关系。
正文内容:一、茶叶的分类与鉴别1.1 主要茶叶的分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和黑茶1.2 茶叶的鉴别方法:外观、色泽、香气、滋味和叶底等特征1.3 名优茶的辨识:如龙井茶、碧螺春茶等二、茶具的使用与保养2.1 常用茶具的种类:茶壶、茶杯、茶盘等2.2 茶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如冲泡技巧、温度控制等2.3 茶具的保养与清洁:对茶具进行适当的保养与清洁方法三、茶艺表演的基本技巧3.1 茶艺表演的目的与意义3.2 茶艺表演的基本动作技巧:如倒茶、揭壶盖等3.3 茶艺表演的仪态与仪式:如站姿、手势等3.4 茶艺表演的情感表达:准备与创新的平衡四、茶文化的历史与传统4.1 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沿革4.2 茶文化的代表性茶道:如日本的茶道、韩国的茶艺等4.3 茶文化的传统仪礼与礼仪:茶文化中的礼仪与社交规范4.4 茶文化的影响与意义:对人们生活方式与心灵修养的影响五、茶道与禅修的关系5.1 茶道与禅修的历史渊源:茶道起源于禅宗文化5.2 茶道与禅修的共同精神追求:自我修养、平和与专注5.3 茶道与禅修的相互影响:茶道对禅修的影响与禅修对茶道的影响5.4 茶道与禅修的实践方法:茶道中的禅修要素与技巧的体现总结:本文档以茶艺与茶文化教学大纲为标题,从茶叶的分类与鉴别、茶具的使用与保养、茶艺表演的基本技巧、茶文化的历史与传统,以及茶道与禅修的关系等五个大点,阐述了茶艺与茶文化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大纲的学习与实践,将帮助学员全面了解茶艺与茶文化的精髓,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提升个人修养与人际交往能力。
幼儿园文化礼仪教育《茶道文化》教案教案名称:茶道文化适用年龄:幼儿园时间安排:60分钟教学目标:1.了解茶道文化及其重要性;2.学习茶道礼仪中的基本动作;3.培养幼儿的文化素养和礼仪意识。
教学内容:1.茶道文化的介绍;2.茶道礼仪的学习。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5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茶道文化的重要性并引导幼儿了解茶道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第二步:茶道礼仪的学习(35分钟)1.茶席和茶具介绍(10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茶席和茶具,并解释每个器具的用处。
2.茶道礼仪动作的学习(25分钟)教师向幼儿演示茶道礼仪动作,包括进茶房、取茶具、洗茶具、泡茶、斟茶、献茶等。
并引导幼儿逐步模仿学习。
第三步:互动与练习(15分钟)教师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幼儿在互动中练习茶道礼仪。
第四步: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所学知识,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做到有礼有节,尊重他人,培养出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礼仪意识。
教学资源准备:1.茶杯、茶壶等茶具;2.茶叶、热水等用品;3.课件(茶道文化的介绍);4.幼儿游戏或互动用品。
教学评估:参考评估内容:1.观察幼儿在茶道礼仪学习中的表现;2.观察幼儿在互动练习中表现以及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们了解了茶道文化的基本概念和茶道礼仪的基本动作。
通过互动与练习,幼儿们逐渐掌握了茶道礼仪,并培养了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礼仪意识。
在以后的生活中,希望幼儿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注重品德修养,以礼相待,维护社会和谐。
中国茶道教学方案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国茶文化,我们制定了中国茶道教学方案,以期在学生中培养出对茶艺的兴趣和专业技能。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中国茶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包括茶叶的起源、分类、采摘、加工等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辨别茶叶的品质和口感的能力,学会欣赏茶的香气、品尝茶的滋味。
3.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茶道礼仪和茶具使用技巧,包括如何烹茶、倒茶、品茶等。
4. 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进行茶艺表演和展示的能力,包括茶道示范、茶艺讲解等。
二、教学内容1. 茶文化基础知识- 介绍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包括茶叶的来源、品种和传播等。
- 介绍中国茶的分类,如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等,并详细讲解各种茶叶的特点和生产工艺。
- 讲解茶叶的采摘、制作和保存等基本知识,以及茶叶对健康的益处。
2. 茶艺基本技巧- 教授茶道礼仪,包括拿茶、烹茶、献茶等基本动作的要领和流程。
- 教授茶具的使用方法,包括茶壶、茶杯、茶盘等茶具的选择和使用技巧。
- 指导学生掌握茶叶的冲泡方法,包括水温控制、冲泡时间等细节。
- 讲解茶的品鉴技巧,培养学生对茶的香气、口感、色泽等方面的敏感度。
3. 茶艺表演和展示- 组织学生参与茶艺表演,让他们展示所学的茶道礼仪和冲泡技巧。
- 指导学生进行茶艺讲解,让他们能够通过语言表达,传达茶道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义。
- 组织茶道比赛和展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茶艺才华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与实践结合:通过课堂讲解和茶叶品鉴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既了解茶文化的基本知识,又亲身体验茶道的魅力。
2. 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讨论,与老师互动,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3. 实地考察与实践演练:组织学生参观茶园、茶叶加工厂等地,加深对茶叶生产工艺的认识,同时进行茶艺表演和展示的实践演练。
四、教学评估1. 小测验:定期进行茶文化知识的小测验,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茶艺与茶文化教学大纲第一篇:茶艺与茶文化教学大纲《茶艺与茶文化》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码:2.课程名称:茶艺与茶文化 3.适用专业:旅游管理4.课程简介:(课程简介应包括课程性质、简要内容)《茶艺与茶文化》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茶文化是人类对茶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应用和创造等过程,而茶道则是茶文化重要的精神内涵,荼道与艺术的结合,成为茶文化体系中最具特征性的部分,成为茶文化的核心内容。
本课程用人类文化学、民俗学、社会学、农学、经济学等理论和方法,介绍了茶文化历史、荼与人的健康、茶道的形成与表现、茶的沏泡艺术、品饮艺术、人们的饮茶习俗、饮茶趋势、茶与文学艺术的结缘、茶文化的发展等内容,突出茶道艺术内容,引导培养学生茶文化方面的知、说技能,茶叶的品、评、鉴赏技能。
二、课程说明1.教学目的和要求:我国自古就有“茶禅一味”之说,也是因为品茶要达到吧情感、情绪、心境引向宁静、淡薄、深远,引向对人生、对世界、对宇宙的审美感悟。
中国历代文人士大夫之所以喜欢在山水中品茶,就是因为更能体验到庄子的“真我”,禅的“瞬刻永恒”,在大自然与茶艺的融合中,忘怀得失,拜托厉害,从而获得生命的力量和生活的乐趣。
2.与相关课程衔接:在《旅游文化》后,第三学年开设3.学时、学分:总学时32,平均每周学时2节4.开课学期:第三学年上学期 5.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实训 6.考核方式:考试7.教材:《茶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作者杨学富、张晓明)8.教学参考资料:《茶艺师基础知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茶韵禅风》(农村读物出版社)。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茶文化基础知识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茶的起源与历史,熟悉茶文化的概念及内涵,了解饮茶与健康的关系,掌握科学饮茶的方法。
教学重点:茶饮的历史教学难点:茶饮的历史授课时数:4节教学内容:一、茶的历史二、中国茶文化简介三、科学饮茶与健康第二章茶叶的选择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茶叶的基本类型,学会对茶叶的品质进行鉴别,并了解茶叶的保存方法。
茶文化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介绍和推广茶文化,使学生对茶文化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学习茶文化,学生将能够欣赏茶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传统制茶技艺。
此外,教案还将引导学生探索茶对身心健康的益处,并培养学生的品茶技巧和茶道修养。
二、教学目标经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茶的历史和起源;2.掌握茶的制作流程和茶具的使用方法;3.了解世界各地的茶文化差异;4.理解茶与身心健康的关系;5.培养良好的品茶习惯和修养。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茶的起源与历史教师通过讲授茶的起源和历史,向学生介绍茶的重要性和茶文化的发展。
可以使用PPT展示相关图片和幻灯片,引导学生探索茶的起源、茶叶的变迁等。
2.茶的制作流程和茶具使用方法教师向学生讲解茶叶的制作流程,如采摘、烘焙、晾晒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示范如何正确使用茶具,如茶杯、茶壶、茶叶罐等。
鼓励学生亲自尝试制作茶叶和使用茶具。
3.世界茶文化差异教师通过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茶文化,如中国、日本、英国等,向学生展示茶的不同品种和不同的饮用方式。
可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茶文化。
4.茶与身心健康教师向学生解释茶与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如茶的抗氧化、降血脂、减肥等功效。
同时,教师可以分享一些与茶相关的养生方法和茶的营养知识。
5.品茶技巧和茶道修养教师向学生介绍品茶的技巧和茶道的基本修养。
可以通过示范,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品茶动作和礼仪,培养良好的茶道修养。
四、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1.教学手段:课堂讲授、示范、讨论、实践操作等。
2.教学媒体:PPT、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程度。
2.实践操作:学生通过亲自制作茶叶和品尝茶叶,展示他们掌握的茶制作技巧和品茶方法。
3.小组展示: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茶文化展示活动,向全班分享自己的了解和体验。
六、教学扩展1.茶文化参观:安排学生参观茶叶生产基地、茶文化博物馆等,深入了解茶的制作过程和茶文化的发展。
中国茶道文化课程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讲究礼仪、修身养性的艺术。
它不仅是一种独特的饮茶方式,更是一种审美、哲学和生活哲学的体现。
中国茶道文化课程旨在传承和弘扬茶道文化,培养学生对茶道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并提升其修养和礼仪素养。
一、茶道的历史与起源茶道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注重茶的烹制、品味和沏茶的礼仪程序。
通过对茶叶的品味,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和生活的美妙。
二、茶与生活茶已经成为了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茶道文化课程将深入探讨茶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了解到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哲学。
三、茶的分类与品鉴在中国茶道文化课程中,我们会介绍茶的分类和品鉴方法,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茶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观察、闻香、品味等环节,准确地辨别茶的种类和质量。
四、茶道的礼仪茶道强调礼仪,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学生将学习茶道礼仪,包括茶具的摆放、泡茶的姿势、递茶的动作等。
这些礼仪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也锻炼了学生的细致和耐心。
五、茶杯的文化茶杯在茶道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我们会讲解茶杯的种类和造型,并介绍不同杯式的独特韵味和文化内涵。
通过观赏和使用茶杯,学生将进一步感受到茶道的雅致和人文精神。
六、茶与健康茶被公认为一种对人体有益的饮品。
在中国茶道文化课程中,我们将介绍茶叶的保健功效,如茶的解渴、提神、减肥、降脂等。
学生将更加了解茶的医学价值,以及适合自己的饮茶方法。
七、茶与艺术茶艺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茶道文化课程中,我们会介绍茶艺表演和茶艺表演技巧,如煮茶、倒茶的动作和手法。
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茶道艺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八、茶道的精神茶道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如淡泊、谦逊、和谐、自然等。
学生将通过茶道文化课程感受到这些精神的魅力,培养他们的修养和人文素养。
总结:中国茶道文化课程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国茶道文化,培养学生的修养和礼仪素养。
中国茶道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
为了传承和弘扬这一文化遗产,制定一套完善的中国茶道课程教学大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中国茶道课程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目标设定1. 培养学生的茶道情怀和文化素养。
2. 传授茶道的基本知识和技法。
3. 培养学生的茶艺表演和交际能力。
4. 激发学生的创新和研究兴趣。
三、课程内容1. 茶道概述a. 茶道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b. 茶道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c. 茶道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2. 茶器介绍a. 茶具的分类和常见器具介绍。
b. 茶器的选购、养护和保养。
3. 茶叶知识a. 茶叶的分类和主要产区介绍。
b. 茶叶的品鉴和评价标准。
4. 茶道礼仪a. 茶席布置和准备。
b. 茶道礼节和用具使用规范。
c. 茶道礼仪在不同场合的应用。
5. 茶艺表演a. 茶艺表演的种类和技巧。
b. 茶艺表演的舞台布置和音乐伴奏。
6. 茶道与健康a. 茶的功效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b. 不同茶品对健康的适应性和禁忌。
7. 茶道与文学艺术a. 茶道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关系。
b. 茶道的诗词曲赋表现形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传授基本概念、历史和文化背景等。
2. 示范法:老师示范茶艺表演和茶具使用方法,学生模仿学习。
3. 实践法:鼓励学生参与实际茶道活动,如茶会、茶艺表演和茶道比赛等。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茶道话题的讨论和集体研究,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创新能力。
5. 参观法:组织学生参观茶艺馆、茶叶生产基地等,增加实地体验和文化熏陶。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践能力:评估学生的茶道表演和实际操作能力。
3. 课堂测试:针对茶道知识、禁忌等方面进行测试。
4. 学术研究:鼓励学生撰写茶道研究论文,评估学术研究能力。
六、教材与资源1. 主教材:《中国茶道教程》2. 辅助教材:《茶道经典选读》、《茶道美学导论》等。
《世界茶文化》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了解世界各国茶文化的形成、发展历程以及与当地文化、物产的关系;掌握并思考各国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的继承及关系,了解世界各国风格迥异的茶文化现象。
对全球各地饮茶习俗及禁忌初步了解,使学生在以后的茶馆服务及经营中灵活运用。
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创意思维。
三、设计思路本课程主要为理论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能力,课程以工作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把课程学习内容与实际操作联系,以考取茶艺师资格证为项目驱动和任务驱动式教学;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工作项目,让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动态学习。
四、课程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我国茶文化外传的时间和途径,了解世界有关主要产茶国家的茶文化现象,掌握日本茶道、韩国茶礼及其茶道精神,了解欧美亚非各州部分国家的饮茶习俗等方面的知识。
对全球各地饮茶习俗及禁忌初步了解,使学生在以后的茶馆服务及经营中灵活运用。
1.专业能力了解世界茶叶主产国,具备区分各国名优茶叶的能力;能够掌握日本、韩国的茶文化精神及其饮茶方法;能掌握区分几大洲的饮茶习俗和茶类选择;了解其他国家的饮茶习俗及禁忌;编创一套有关于国外饮茶习俗的茶艺表演。
2.方法能力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实际情况的能力;通过分组实训,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3.社会能力培养与人沟通与人交往能力,具有团队协作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五、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该课程为知识拓展课程,增加学习兴趣为最大的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教学方法,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结合高级茶艺师资格证所需职业知识和技能,实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体验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变灌输式教学改为启发式教学,真正融“学训”为一体,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
.
《茶道与茶艺》项目课程标准
(36学时)商学院 赵明明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与任务
茶道与茶艺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也可作为选修课。茶道与茶艺是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茶文化的核心。
随着茶文化的发展以及茶艺师职业认证的推行,茶道与茶艺发展为的一门应用性
学科,成为学生提高生活情趣、提升其综合素质、拓广就业渠道、传承国粹的一
门很好的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茶事活动过程中必须的茶道与茶艺的基本
知识和实际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茶叶泡饮方法,培养其相
当于高级茶艺师的基本素质、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结合茶艺师职业岗位的要求,通过课堂讲授和实训,使
学生系统地学习茶道与茶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较全面地掌握中国茶道的基
本理论和基本精神,了解中国茶道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掌握茶艺的基本要素及其
相互关系,掌握泡茶的基本技法和技艺,熟练掌握红茶、绿茶、普洱茶、乌龙茶、
黄茶、白茶、花茶的冲泡技艺,了解各种民俗茶艺,掌握科学饮茶和茶叶贮藏保
管的基本知识,能进行茶席设计,具有茶艺服务的技巧,具备高级茶艺师的基本
素质和知识、技能水平,获得从事茶事服务工作的能力。
2、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适应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茶艺师鉴定考核要求,提高学生
的职业能力水平。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茶艺师鉴定考核要求,满足学生职业生涯
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茶艺文化及茶艺服务中接待服务的礼貌礼节、语言表达艺术、接待艺
术
·识别绿茶等各类茶的品级
·识别茶具质量、配置等
.
.
·了解有关泡茶用水知识
·了解茶艺表演场所布置知识
·了解茶艺表演基本知识
·了解中国各地名茶、名泉
·了解艺术品茗知识
2、能力目标:
·识别各种茶叶的能力,并能判定品级
·学会识别茶具质量,懂得茶具配置
·掌握泡茶基本程序
·掌握碧螺春、乌龙茶、普洱茶、茉莉花茶、红茶的冲泡
3、情感与态度培养目标:
了解中国茶文化,体会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给学生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学会团队合作创新。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模块一 茶叶品级
参考学时:2课时
学习目标:
1、识别绿茶的品级
2、识别红茶的品级
3、识别黄茶的品级
4、识别乌龙茶的品级
相关实践知识:识别茶品级的方法和步骤
相关理论知识:绿茶、乌龙茶、普洱茶、茉莉花茶、红茶的品级
拓展知识:黑茶、白茶的品级
模块二 观茶汤识茶
参考学时:2课时
学习目标:
1、观茶汤识绿茶
2、观茶汤识红茶
.
.
3、观茶汤识黄茶
4、观茶汤识乌龙茶茶
相关实践知识:观茶汤识茶的技巧
相关理论知识:观茶汤识茶的基本步骤
拓展知识:观茶汤识黑茶、白茶
模块三 茶具质量及配备
参考学时:4课时
学习目标:
识别茶具质量
学会茶艺茶具的配置
项目一 识别茶具
课时:2课时
1-1.学习目标:1、能识别陶与瓷器的区别
2、能识别不同的瓷器
1-1.相关实践知识:识别茶具质量的基本步骤
1-2.相关理论知识:茶具的识别标准
1-3.拓展知识:其他泡茶茶具
项目二 茶具配备
课时:2课时
2-1.学习目标: 1、掌握因茶制宜配置茶具的方法
2、能选配茶饼茶具
3、能选配芽茶茶具
4、能选配团茶茶具
5、能选配花茶茶具
6、能选配绿茶茶具
7、能选配红茶茶具
8、能选配乌龙茶具
2-2.相关实践知识:因茶制宜配置茶具的方法
2-3.相关理论知识:茶具配置的原则
.
.
2-4.拓展知识:各种茶具的发展情况
模块四 茶艺接待
参考学时:2课时
学习目标:
1、接待服务中对仪容仪表的要求
2、接待服务的基本流程
3、VIP客人接待
4、有效语言沟通的技巧
相关实践知识:接待服务的基本流程
相关理论知识:仪容仪表的要求、礼貌语言
拓展知识:解答有关茶艺的问题
模块五 表演台及品茗环境
参考学时:4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表演台的布置
2、学会布置品茗环境
项目一 表演台的布置
课时:2课时
1-1.学习目标:1、掌握茶具的定位放置方法
2、茶桌、茶椅、茶巾的摆放方法和技巧
1-2.相关实践知识:布置表演台的基本步骤
1-3.相关理论知识:表演台物品的用处
项目二 配置品茗环境
课时:2课时
2-1.学习目标: 1、掌握音乐的配置技巧
2、掌握插花的配置技巧
3、掌握茶挂的配置技巧
4、布置品茗环境
2-2.相关实践知识:掌握插花、茶挂和音乐的配置技巧
.
.
2-3.相关理论知识:熟悉音乐的韵律和内涵,了解花语
模块六 泡茶训练
参考学时:20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绿茶的主泡
2、掌握乌龙茶的主泡
3、掌握武夷岩茶的主泡
4、掌握普洱茶的主泡
5、掌握茉莉花茶的主泡
项目一 碧螺春的主泡
课时:4课时
1-1.学习目标:1、了解碧螺春绿茶的知识
2、掌握主泡碧螺春
1-2.相关实践知识:主泡绿茶的基本步骤和技法
1-3.相关理论知识:各种绿茶的特点
项目二 乌龙茶的主泡
课时:4课时
2-1.学习目标:1、了解乌龙茶的知识
2、掌握主泡乌龙茶
2-2.相关实践知识:主泡乌龙茶的基本步骤和技法
2-3.相关理论知识:乌龙茶的特点
项目三 普洱茶的主泡
课时:4课时
3-1.学习目标:1、了解普洱茶的知识
2、掌握主泡普洱茶
3-2.相关实践知识:主泡普洱茶的基本步骤和技法
3-3.相关理论知识:普洱茶的特点
项目四 茉莉花的主泡
课时:4课时
.
.
4-1.学习目标:1、了解茉莉花茶的知识
2、掌握主泡茉莉花茶
4-2.相关实践知识:主泡茉莉花茶的基本步骤和技法
4-3.相关理论知识:茉莉花茶的特点
项目五 红茶的主泡
课时:4课时
5-1.学习目标:1、了解红茶的知识
2、掌握主泡红茶
5-2.相关实践知识:主泡红茶的基本步骤和技法
5-3.相关理论知识:红茶的特点
模块七 应试指导
参考学时: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茶艺师技能鉴定的试题形式
2、了解茶艺师技能考核内容
1-2.相关实践知识:茶艺训练
1-3.相关理论知识:试卷的组成及考核注意事项
1-4.拓展知识:观看茶艺表演
四、课程教学建议
1、学时分配建议
序号 模块名称及具体内容 学时 总学时
模块一 茶叶品级 识别绿茶、红茶、乌龙茶的品级
2 2
模块二 观茶汤识茶 根据茶汤识别绿茶、红茶等
2 2
模块三 茶具配备
项目一 识别茶具
2
4
项目二 茶具配备
2
模块四 茶艺接待 茶艺接待礼仪
2 2
模块五 表演台及品茗项目一 布置表演台
2 4
.
.
环境 项目二 品茗环境布置
2
模块六
泡茶训练 项目一 碧螺春主泡 4 20 项目二 乌龙茶主泡 4 项目三 普洱茶主泡
4
项目四 茉莉花茶主泡
4
项目五 红茶主泡
4
模块七 应试指导 根据考核标准训练
2 2
总计 36时
2、教学建议
⑴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各类茶的特点、冲泡流程实施。
⑵本课程教学实行模块化教学、项目化教学。
⑶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
3、考核评价建议
1、每完成一个模块,注重过程评价。
2、评价方法:实施多元化评价,开展小组评价、师生评价、教师评价等。
3、考核:按照劳动局茶艺技能鉴定考核要求。同时,训练时采用“茶艺考
核评分表”。
4、职业资格证书考证:参加茶艺服务员(中级)职业资格证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