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_练习2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4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A组1.成语填空。
潜心( )注( )而不舍( )尽心血一反( )往 ( )乎不同无( )及此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兴不作.(起) 仰之弥.高(更加)B.锲.而不舍(刻)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的样子)C.沥.尽心血(滴) 群蚁排衙.(衙门)D.迥.乎不同(眼睛明亮) 警报迭.起(屡次、接连)3.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A.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和煦的春风扑面吹来,他感到心旷神怡....。
B.小强的动人事迹,经过老师的大肆渲染....,成了校园里的热门话题。
C.北国人民连续30年用他们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辛勤的汗水铺设了这道宽达100公里的防护林,阻止了沙漠的南侵。
D.我们对别人的成功经验固然要学习,但不可生搬硬套....。
B组4.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B.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C.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D.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5.读下面的小故事,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的寓意。
五岁的汉克和爸爸、妈妈、哥哥一起到森林干活,突然间下起雨来,可是他们只带了一件雨披。
爸爸将雨披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汉克。
汉克问道:“为什么爸爸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我呢?”爸爸回答道:“因为爸爸比妈妈强大,妈妈比哥哥强大,哥哥又比你强大呀。
我们都会保护比较弱小的人。
”汉克左右看了看,跑过去将雨披撑开来挡在了一朵在风雨中飘摇的娇弱小花上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惠特曼访问记埃德蒙·戈斯①在早年和中年的岁月里,惠特曼默默无闻,门前冷落。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同步卷2一.选择题(共5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秩.序(zhì)兀.兀穷年(wù)卓跃.(yuè)心不在焉.(yān)B.哀.微(shuāi)群蚁排衙.(yá)深宵.(xiāo)一反即.往(jì)C.漂.白(piāo)锲.而不舍(qì)无畏.(wèi)迥.乎不同(jiǒng)D.迭.起(dié)目不窥.园(kuī)抱歉.(qiàn)慷慨.淋漓(kǎi)2.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B.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C.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D.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群众大会上,闻一多慷慨淋漓....地指骂民族败类。
B.闻一多潜心贯注....于典籍研究十几年。
C.对于学习中和生活中碰到的诸多难题,她都应付自如....。
D.如果能掌握科学的方法,定会收到事倍..的效果。
..功半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宰割迭起鞠躬尽瘁妇孺皆知B.涉猎独裁惹人注目死而后己C.深邃赫然一拍既合马革裹尸D.仰慕磐石忘乎所以一返既往5.下列句子中标点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B.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C.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D.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二.基础知识(共2小题)6.解释词语或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群蚁排衙:(2)兀兀穷年:(3)迥乎不同:(4)气冲斗牛:(5)锲而不舍:(6):费尽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
(7):精力集中,用心专而深。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01积累运用1.给下列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jí(籍)钻探,有如向地壳.(qiào)寻求宝藏。
仰之mí(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qiè)而不舍。
2.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A.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B.全军将士气冲斗牛....,奋勇杀敌,冲出了重围,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C.十八大以后,各地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不断完善充实提升,锲而不舍....地推进各项工作。
D.鲁迅以笔作刀枪,慷慨淋漓地揭露了辛亥革命的弊端。
(解析:“慷慨淋漓”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而“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尽致,达到极点。
“慷慨淋漓”用在这里表意有所欠缺,建议换成“淋漓尽致”。
)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C)A.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
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C.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D.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解析:A中第一个句号应为分号;B中冒号应为逗号;D顿号应为逗号。
)4.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真正美丽的生命应该像闻一多先生那样,执着地追求着真善美,①它不会趋炎附势地扭曲自己的形象,不会莫名奇妙地涂改自己灵动的线条。
②有时,它也许会被冷酷地阻断;有时,它也许会被无情地搁浅。
③但是,生命之所以美丽,正在于它始终高扬着一个美丽的主题的原因:在生命的底蕴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纯粹的良知与渴望。
(1)画线句①有一个错别字,请改正。
“奇”改为“其”。
(2)画线句③有一处明显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专题0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赫.然(hè) 校.补(xiào) 衙.门(yá) 气冲斗.牛(dòu)B.窥.探(ɡuī) 硕.果(shuò) 卓.越(zhuó) 潜.心贯注(qián)C.独裁.(cái) 衰.微(shuāi) 迭.起(dié) 慷慨.淋漓(kǎi)D.弥.高(mí) 一剂.(jì) 深宵(xiāo) 锲.而不舍(qì)【答案】C【详解】A.校补(jiào);气冲斗牛(dǒu);B.窥探(kuī) ;D.锲而不舍(qiè);故选C。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中正因为有了这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人才会变得坚强,经得起挫折。
B.我们不应兀兀穷年....,否则便会碌碌无为了。
C.虽然他们是双胞胎,但他们的性格迥乎不同....。
D.老舍先生沥尽心血....,讴歌社会主义,受到群众的欢迎。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兀兀穷年,指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勤劳不懈。
比喻做事不辞劳苦。
此题用此词不合语境。
点睛:运用成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能肢解其含义;3、注意成语语义的大小、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4、注意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失当;5、注意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
3.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刚走到校门口,我就看见一幅写着“向闻一多先生学习”的巨大标语。
B.我们朗诵着《说和做》,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入到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去呢?C.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在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拓展阅读练习及答案(一)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①这几天,大家知道,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①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这成什么话?②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
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③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④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
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⑤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外阅读:(一)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啊!有事实拿出来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鼓掌)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二)①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
②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捶击桌子)③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④在害怕啊!⑤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⑥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⑦你们完了,快完了!⑧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⑨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⑩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1.本文选自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从文中的字里行间我们感觉到闻一多先生作为民主战士的________精神。
2.第(一)段中“讲、说”和敌人的“ ________”对比;“光明正大”和“ ________”对比,揭露了________。
3.文中“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是指: ________。
4.“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这句话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
5.用“‖”给第(二)段文字划分层次。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参考答案课外阅读:1.义无反顾,英勇无畏的革命2.打、杀偷偷摸摸国民党反动派卑劣无耻到极点3.第一,李先生无罪而遭毒手;第二,偷偷摸摸施行暗杀4.反复愤怒、蔑视 5.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3、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参考答案闻一多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和翻译家,他的一生致力于推动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
闻一多先生不仅在学问上造诣深厚,而且他的言行举止也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学生和后来的人们。
闻一多先生在言辞上非常谦和有礼,他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看重。
他常说:“法则应该生于自己,而不应该加于他人。
”他在与人交往时总能以亲和友好的态度对待每个人,从不傲慢自大,也不把自己的知识和才华摆出来炫耀。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和能力,应该互相尊重和帮助。
他总是耐心地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并以积极的态度去回应。
他的谦和待人的风范深深地感染着许多人,让人们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和思想深度。
除了言行举止外,闻一多先生在行动上也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教育家和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担当。
他曾经主张反对汉奸,积极参与抵抗敌人的活动,为保卫祖国的安全和民族的尊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战争期间,他还积极组织救援活动,帮助受难的人民脱离困境,展现了他的人道主义精神。
他的这些行动无不体现着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崇高义务和社会责任。
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举止不仅影响了他的学生和后来的人们,也对中国现代文化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以自己的努力和奉献,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他的谦和待人的品质和高尚的道德风范给人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鼓舞着人们积极向前。
他的言行举止和他所做的事情,都表达了他对人类进步和社会正义的追求,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楷模。
我们应该向闻一多先生学习,以他为榜样,做一个有责任感、有人格魅力的现代人。
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举止所展现的品格和价值观影响着他的学生和后来的人们。
他对教育和文化的追求,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为人们开拓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他一直坚持以学问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倡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做出贡献。
闻一多先生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学生的人格和道德观念。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积累运用1.给加点的词语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十年艰辛,一部《校补》hè rán( )而出。
(2)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shuò guǒ( )。
(3)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 ),形势紧张。
(4)闻一多先生,是卓越..( )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他正向古代典藉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B.他要给我们哀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C.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防一下楼”的主人。
D.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隆平院士潜心贯注....地研究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为解决全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B.这位著名演唱家的歌声气冲斗牛....,声入九霄,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C.“十九大”以来,各地发扬愚公精神,不断完善充实提升,锲而不舍....地推进各项工作。
D.上课时如果心不在焉....,课后做习题就会遇到困难。
二、综合性学习4.(2021·江苏宿迁中考节选)综合性学习。
(6分)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是部厚重生动的教科书。
为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百年循迹——走进宿北大战遗址公园”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在参观过程中,小华同学有感于胜利来之不易,作了上联,请你为他对出下联。
(2分)上联:忆峥嵘岁月下联:(2)参观结束后,校团委拟于6月15日向全校同学发出以“学党史,见行动”为主题的倡议。
请你以“校团委”的名义写份倡议书。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2021·河南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名校讲堂1.主题解说本文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记述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尤其突出了他言行一致、朴实坚强、追求真理并为之而战的伟大人格。
2.重点突破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从中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提示:文章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
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闻一多十多年来默默钻研,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共六件事。
从中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也是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3.结构图解闻一多⎩⎪⎨⎪⎧⎭⎪⎬⎪⎫卓越的学者⎩⎪⎨⎪⎧⎭⎪⎬⎪⎫《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大勇的革命家⎩⎪⎨⎪⎧⎭⎪⎬⎪⎫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示威游行说了就做口的巨人行的高标4.学法点津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重要句子”主要包括文章中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和思想感情的句子、蕴含深层意义的句子、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具有哲理启示的句子等。
这类语句除了基本含义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如比喻意义、象征意义等。
【典型例题】理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一句的含义。
【参考答案】这是比喻的说法,是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技法点睛】方法有:(1)联系具体的语境,上下文中找含义;(2)找出句中关键词,分析词义知句意;(3)抓住句中修辞,分析效果知含义;(4)通览全文明中心,句子含义整体悟。
答题格式:句子本义+深层义01积累运用1.给下列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jí()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mí()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qiǎn心贯注()赫然()锲而不舍()迭起()
lì尽心血()shuāi微()迥乎不同()kāng慨()
气冲斗牛()兀兀()
2..结合语境解词有误的一项是()
A.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B.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
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C.平沙无垠,复不见人。
平沙:平旷的沙漠。
D.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
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
3.填空。
闻一多先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是_________。
4.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有欢快歌唱的小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有散发着鲜花的阵阵清香
B.有鲜花散发着的阵阵清香
C.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
D.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
5.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概括了闻一多先生在治学方面的特点。
()
⑵“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的艰难困苦。
()
⑶“不动声响,无声无闻”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学问,默默无闻,不问世事,与世无争。
()
⑷“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赞扬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
⑸“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赞扬了作为革命家闻一多先生言行高度统一的美德。
()
6.仿照下列句子造句。
他们相同的思想、哲学观点和才能,共同的趣味、生活和梦想,相同的文学主张和狂热的理想,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拍即合。
仿写:
二、课内精段阅读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自来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能概括选文内容的一句话是什么?
2.选文中闻一多先生都“做”什么了?
3.分析段中两处划线字的含义。
(1)“诗兴不作”:
(2)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4.选文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描写?试分析这些描写的作用。
5.选文最后一段,在文章里起的作用是什么?从哪个词中可以看出?
三、课外拓展阅读
送报的少年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
我家住6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快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
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
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和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二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淋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
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响得很快活。
送报少年那双清澈的眼睛总是亮闪闪的,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过得无忧无虑。
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
这时,我的儿子闻声从床上跃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
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赖在床上,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
几乎每天都是这样,千呼万唤他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啜饮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年轻人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
能不能早起床!”
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
上午9点半钟,他才出现在我家门口。
他浑身的衣服都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
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般低声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
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
我随口问:“那你呢?”
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
我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
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大好,以后如果送晚了,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1..小说中写了两个少年,其中是作者要表现的主人公。
2.文中加线的文字通过对“我”儿子的描写和描写,表现了这个少年的。
3..用一段完整的话具体说说送报少年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4..作者写“我”儿子这个人物的用意是什么?
5..这篇小说要表现的主题什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qiǎn(潜)心贯注赫然hè锲而不舍qiè迭起diélì(沥)尽心血shuāi(衰)微迥乎不同jiǒngkāng(慷)慨气冲斗牛dǒu兀兀wù
2.C
3.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臧克家
4.D
5.⑴√⑵×⑶×⑷√⑸√
6.略
二、课内精段阅读
1.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2.写了《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3.(1)这是文言说法,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
从20年代末起,转
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2)这是比喻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4.肖像描写:炯炯目光、目不窥园。
细节描写: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作用:使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具体再现,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可以具体感知。
5.过渡。
仅。
三、课外拓展阅读
1.送报少年
2.动作语言懒散,自私,不理解、不关心他人(懒,自私)
3.门没开时,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时,他有礼貌地说话,这表明他很懂礼貌;他能够替“身体不大好”的父亲送报,表明了他的孝敬、懂事;他被北京大学录取,表明他能够勤奋向上;冒雨坚持送报,表明他有责任感。
(符合文意即可)
4.和送报少年形成对比,突出主题。
5.青少年不仅要学习好,更要思想好、品质好。
(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