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完善四川省道路货运管理体系的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71.50 KB
- 文档页数:7
实务园地关于网络货运平台几点税务问题的思考◎文/田 舟摘 要:随着2014年“互联网+”的概念被引入物流行业当中,2016年国家引入了“无车承运人”的概念,并展开为期3年的试点工作。
2019年9月交通运输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暂行办法》,将“无车承运”更名为“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并对其定义和法律地位进行了明确界定,原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于2019年12月31日正式结束,预示着传统货运物流的运行模式和商业模式将发生深刻变革,朝着“组织集约化”“高效运行”“运行安全”和“绿色环保”等方向高效运行。
政府的政策支持、行业的发展和客户的市场需求结合在一起,网络货运平台也将迎来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新契机,相应的财税问题也日益引发行业群体的密切关注。
通过线上系统优化和线下税务严格管控,结合互联网产品结构设计,网络货运平台将在这一轮改革中获得长远发展。
关键词:网络货运平台;无车承运人;无票列支;财政政策1 网络货运平台业务模式介绍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的业务模式主要分为代开模式和总分包模式两种,核心区别在于代开模式是网络平台公司独立地服务于外部客户,而总分包模式是网络平台公司联合与其受同一母公司控制的物流公司共同服务于外部客户,而客户的选择主要受具体财政政策及其所在税务环境的影响。
代开模式是指客户支付运费款给具有资质的网络平台公司,由平台公司支付运费给个体司机,或客户将直接支付个体司机运费的银行流水凭证上传至网络平台后,由平台公司代个体司机开具3%运费增值税专用发票给客户。
同时,平台公司代扣代缴个体司机个人所得税、印花税、城建税等附加税[1]。
总分包模式是指与网络平台公司受同一母公司控制的物流公司,接受客户委托从事运输总分包业务,将业务通过平台公司转包至个体司机,物流公司收到运费后支付给平台公司,并由平台公司支付给个体司机,或物流公司将直接支付给个体司机运费的银行流水凭证上传后,由平台公司代个体司机开具3%运费增值税专用发票给物流公司,物流公司再开具9%运费增值税专用发票给客户。
摘要:本文在当前实现道路运输碳达峰目标背景下,分析了道路运输行业碳排放的特点,总结了实现道路运输行业碳达峰目标的关键点和存在的问题,结合道路运输节能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出了道路运输行业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发展路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推动道路运输行业碳达峰的具体建议,为道路运输行业低碳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道路运输;节能低碳;发展路径0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过去几十年,全球碳排放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国际能源署相关报告数据显示,2018、2019年全球碳排放量均超过330亿吨,处于历史最高点,如图1所示。
图1 2011-2019年全球碳排放量Fig.1 2011-2019 global carbon emissions碳排放增加将带来全球温度升高,造成极地冰盖融化,海平面持续上升,粮食减产,大规模物种灭绝等灾难性后果。
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是最高决策层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均具有深远意义。
交通运输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行业,同时,也与工业、建筑业一并成为三大重点耗能行业,从能源活动领域角度,交通运输行业是我国碳排放主要行业之一,位于能源生产与转换和工业之后,约占据碳排放总量的9%。
我国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领域构成如图2所示。
图2 我国能源相关碳排放领域构成Fig.2 The composition of my country's energy-related carbon emission fields公路运输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19年交通运输行业统计公报,在运输量完成方面,2019 年,中国公路运输行业共完成营业性客运量130.12 亿人,营业性货运量343.55 亿吨,均占交通运输总量的74%,如图3和图4所示。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道安办等部门四川省道路货运源头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10.25•【字号】川办函〔2016〕168号•【施行日期】2016.10.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道路交通管理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道安办等部门四川省道路货运源头管理办法的通知川办函〔2016〕168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省道安办、交通运输厅、公安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水利厅、农业厅、商务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安全监管局《四川省道路货运源头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10月25日四川省道路货运源头管理办法省道安办交通运输厅公安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水利厅农业厅商务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安全监管局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道路货运源头管理,防止超限超载,维护道路货物运输市场秩序,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货运源头,是指道路货物运输环节中的货车生产、销售、上户、维修以及货运装载起运场所,即煤矿、非煤矿山、港口、重装企业、建筑工地、筑路场地、砂石料场(砂石堆码场、砂石生产料场)、水泥厂、钢铁厂、建材厂、页岩机砖厂、混凝土搅拌站、危险物品生产和储存等单位、铁路货运站、公路货运站(含物流园区、物流中心)、货物集散站(场)等货物集散地、装载场地。
第三条道路货运源头管理实行“属地负责、政府监督、行业监管、企业防控、责任倒查”工作机制。
建立地方政府主导,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交通运输、公安部门联合巡查的“1+X+2”工作模式。
第四条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道路货运源头单位(含中央、省属等企业、单位)装载管理的组织领导,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行政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制定目标任务和责任追究办法,并实行责任倒查。
公路物流运输经济现状分析和应对措施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现代交通运输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时代在不断进步和不断改变,轨道物流运输也在发生着改变,在陆地货物运输方面,目前火车这项交通工具占了很大的比重,这说明,轨道物流运输业是我们国家重要的运输方式。
关键词:公路物流运输;经济现状分析;措施引言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物流带来的商品交流给我国多数地区带来了物质增长。
因此抓好交通物流运输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自从20世纪我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经济发展极为迅速。
目前我国现代交通物流在运输经营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实际问题。
因此要进一步对现有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综合研究,根据现代交通行业状况来设计制定一整套相对合理健康可行的运行管理措施体系。
1公路物流运输的特点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公路物流运输的优势在于短途运输,可以将人或物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运输。
公路运输比其他运输方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且国内的公路运输体系比较完善。
首先,无论是大城市,还是边远地区,基本都有公路可以为公路交通运输提供保障。
其次,运输能力可以灵活多变。
在运输的时候,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灵活多变。
同时,可以根据路况、天气、环境等因素而改变,比火车、飞机等运输方式更加灵活方便。
除此之外,公路物流的投资以基础设施和交通工具为主,总投资小,设备不复杂,基础设施投入也少。
此外,与飞机、火车相比,汽车不但造价低廉,对驾驶员的要求也更少,操作起来也更方便。
2我国当前公路物流运输的经济管理问题的现状2.1未落实经济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在经济管理领域,在加强预算管理的背景下,公路财务管理和公路运输的总体经济效率逐步提高。
但是,关于中国财政预算管理的现状,财务管理的许多基本方面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公路运输管理股也没有重视这项工作的管理。
虽然有些区域建立了管理制度,但预算管理是根据去年或以往各年的预算报告进行的,导致数据缺乏标准化和准确性。
2024车辆管理工作总结按照阿拉山口口岸党委对车辆安全管理的规定及要求,口岸党政办公室始终站在车辆安全管理关系到领导干部、职工生命安全和口岸委机关财产安全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把预防车辆安全事故和杜绝违章驾驶作为车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以适应领导干部和党政办公室安全用车之需。
一、领导高度重视党政办公室高度重视车辆的安全管理,分管领导定期参加办公室日常会议,详细了解车辆管理的具体情况,认真倾听司机心声和意见,研究部署车辆管理工作并监督组织实施和检查。
在日常工作中,领导用车能够以身作则,带头严格执行车辆管理制度,确保实现安全用车之目标,自上而下为口岸委机关车辆管理工作营造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良好氛围。
二、管理制度健全目前纳入办公室车辆安全管理工作范围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法规有《安全驾驶操作规程》、《车辆维修制度》和《道路交通安全法》。
要求司机自觉爱护养护车辆,在车辆使用及交接过程中认真做好“三检”(出车前、出车中、出车后车辆检查),确保“四良”(制动、转向、灯光、信号良好),“两洁”(车容整洁、车内整洁);在《安全驾驶操作规程》中办公室规定全体司机做到“三严格”:一是严格遵照执行《道路交通安全法》;二是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自觉谨慎驾驶,做到依法行驶、文明行驶、安全行驶;三是严格遵守安全驾驶操作规程,随带驾驶证、行驶证及相关有效证件;驾车时不闲谈、吸烟、吃零食、接(打)手机,不穿拖鞋驾驶车辆,坚决杜绝故障车上路,做到“病车不上路,病人(司机)不上车”,严禁酒后开车、“三超一越”和疲劳驾驶;驾车时系好安全带,自觉做到礼让三先(先慢、先让、先停)。
三、主管部门尽责四、技术保障到位办公室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抓好车辆管理技术保障。
一是按规定对车辆进行保养、年审年检和二保工作,成立办公室三人维修小组,对维修车辆进行检查登记,并建立车辆行驶里程记录及维修档案,详细填写各类报表,定点由具有专业技术资质的汽修厂家负责跟踪车辆行驶状况。
安康汉江航运现状及发展的思考摘要:水路交通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安康汉江具有发展水路交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本文对安康汉江航运发展历史、现状、机遇和影响发展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发展目标和思路,以期畅通汉江黄金水道,在安康综合交通一体化建设中发挥水路交通优势,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水路交通综合发展有效建议一、汉江航运现状(一)汉江千年航运史。
1.地理优势。
安康地处陕关中与川渝鄂经济重心之间,境内沟壑纵横,汉江支流蜿蜒密布,区内集水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9条,100平方公里的74条,丰沛的水量,两山夹一川的地形特征为航运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汉江横贯安康东西,境内全长340公里,有3000多年航运史,千百年来不仅是陕南的主要交通脉络,而且是勾通陕鄂、豫的水运通道。
2.辉煌历史。
远在上古时期,人类已重视汉江开发、利用。
传说大禹治水“陆行载车,水行乘舟”疏浚江、河、淮、汉。
建都关中的西周,秦、汉、隋、唐等十多个王朝都把汉江航运(又称“槽运”)当作生命线加以保护开发。
南北朝时,汉江帆樯所至,四通八达、经济繁荣。
明清安康汉江航运十分兴盛,商贾云集安康,紫阳的瓦房、安康河街、旬阳蜀河、白河都是重要货物集散地,被人们誉为“小汉口”“小上海”,丰富的土特产和便利的航运使安康和四川的大竹,安徽的六安,广西的百色被称为全国有名的四大农贸市场。
1920-1930年为安康汉江航运鼎盛时期,汉江商号林立,停泊船只多达2000余艘,年均仅运出茶叶、药材等山货达12000吨以上。
3.鼎盛时段。
解放后1950年安康成立了省交通厅陕南内河航运管理局,国家加强了汉江航运的开发与管理,55年船舶发展到1094艘7385吨,59年发展到1100艘10126吨,60年全市通航里程770公里,上至汉中,下至汉口直通长江,货运量和周转量达47.3万吨2168.4万吨公里,分别占水陆总运量、周转量的79.64%和54.76%。
公路超限运输治理的经济学思考[摘要]公路超限运输久禁不止,对交通安全、运输市场和公路基础设施造成了极大危害。
本文在分析我国超限运输治理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我国超限运输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关键词]超限运输经济学成因对策中图分类号: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0-0592-01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运输的优势和作用也日益突出,然而公路超限运输问题一直久禁不止,对交通安全、运输市场和公路基础设施造成了极大危害。
从根本上杜绝公路超限运输行为,需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超限运输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超限运输的对策。
一、公路超限运输治理的历史和现状改革开放前,我国公路运输大都由国营或集体企业经营,受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车辆技术性能的限制,当时超载现象并不明显,基本上没有超限运输。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上世纪80年代末首次出现了超限运输泛滥,交通部颁发了《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自此拉开了超限运输治理工作序幕。
1997年《公路法》实施,超限运输治理首次有了法律依据;2000年交通部修订了《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2004年交通部、公安部等八部委联合发文开展集中治超工作;2009年九部委印发《全国车辆超限超载长效治理实施意见》……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每一次法律法规的出台都伴随着大规模的“治超”高潮的掀起,然而我们却不得不承认这些治理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致使公路超限运输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症。
另一方面,随着公路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的提升,超限运输的危害也日渐加剧。
一方面超载运输对公路造成严重损害,使公路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公路大中修成本大幅上升;另一方面超限运输严重损害了守法经营者的利益,破坏了运输市场价格体系,导致了“压价——超限运输——运力过剩——再超限运输”的恶性循环。
此外,超限运输目前已成为危害道路交通安全的最大杀手,据统计,70%的道路安全事故、50%的群死群伤重特大交通事故是由超限运输引发的。
对完善四川省道路货运管理体系的思考[摘要]健全和完善道路货运管理体系是适应经济发展需求、促进道路货运行业健康发展的保证。
本文在分析四川省道路货运管理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与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川省道路货运管理体系的架构,即“五大体系,一个基础,一个平台”,旨在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道路货运;管理体系;市场调控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货运业对四川省的生产、流通等各环节的正常运转及协调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如货运组织化程度不高、货运市场秩序比较混乱以及与货运现代化要求日渐不适应的货运管理体制等问题。
伴随着四川省构建西部经济高地战略目标的确立,必将对道路货运业提出更高的需求,因此,如何建立和完善新形势下的道路货运管理体系,引导道路货运行业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是目前摆在四川省道路货运行业管理面前的重要课题。
1 四川省道路货运管理现状分析四川作为内陆大省,道路货运对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行业管理上也非常重视。
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发展,四川省的道路货运管理已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在管理职能上,由单一的管理向管理、调控与服务多种职能并重转化,如建立了“96515”呼叫信息服务中心,利用语音系统提供举报、投诉、车辆救援、信息咨询等服务。
在管理手段上,逐渐形成了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并举的管理格局,注重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如2006年及时修正完善了《四川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2007年及时颁布了《四川省道路货物运输管理办法》。
在管理方式上,注重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传统管理方式的改造和升级,如由省公路运输管理局牵头,积极着手组建道路运输专网,目前已完成组网工作;由省运管部门组建的“四川省道路运输在线”网站已经开通,及时向社会发布各类运输信息。
而且,管理也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如到“十五”期末全省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业户总数从“九五”期末的37万户下降到29.1万户,有35家货运企业基本完成了改制工作,市场主体“多、小、散、弱”的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2四川省道路货运管理面临的挑战与要求分析尽管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面对四川省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以及道路货运业自身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四川省的道路货运管理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与要求。
2.1四川省道路货运管理面临的挑战(1)四川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挑战。
随着四川省政府把四川建设成为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战略目标的确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的交通运输业必须要主动适应这一目标,加快发展,为经济建设当好先行。
道路运输作为四川省综合运输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运输方式,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因此,如何在新形式下,做好行业管理,使道路运输实现“科学发展、又快又好发展”,必然对道路运输管理提出新的挑战与要 求。
(2)道路运输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挑战。
进入“十一五”以来,交通部明确提出,交通运输业要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这是交通运输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由被动发展到主动服务的战略选择。
根据这一发展战略,就要转变与新形势不适应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以及相应的管理机制、管理方法等。
如何扭转当前“多、小、散、弱”的发展格局,实现由传统货运业向现代物流服务业的转变,对行业管理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3)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挑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政府将不再依靠行政手段过多地干预市场的运行。
对道路货运来讲,以前采用的以行政手段调控市场的许多措施将不再应用,如何转变管理职能、改变管理方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道路货运行业管理提出的挑战。
(4)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挑战。
进入21世纪以来,以网络、计算机、通信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一方面,信息技术为道路货运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组织形式与运作模式;另一方面,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到管理当中,建立一个便捷、高效的管理体系,也是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对道路货运管理提出的挑战。
2.2四川省道路货运管理面临的要求机遇与挑战并存。
面对经济发展的种种挑战,作为政府的一项行业管理,道路货运管理必须要转变管理观念,转换管理职能,改造现有管理模式,综合运用多种管理手段,努力建立并完善一个高效、便捷的管理体系,为行业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具体来说,应以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思想,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政府行业管理的各项职能,适当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等各项行业管理手段,充分应用计算机、网络等各项信息技术,秉承以规范求秩序、以引导促发展、以服务谋效益的理念,在现有的管理体系上逐渐完善一个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的管理体 系。
3 对完善四川省道路货运管理体系的思考作为一项行业管理,道路货运管理的主要职能是“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
结合四川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道路货运业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笔者认为,完善道路货运管理体系可从发展规划体系、市场调控体系、市场监管体系、社会服务体系、安全保障体系、法律制度基础、信息化管理平台七个方面进行,即“五大体系,一个基础,一个平台”,其货运管理体系框架见下图。
3.1发展规划体系强化道路货运行业的发展战略研究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是道路货运行业管理的首要任务。
因为,行业发展规划指明了行业发展的方向与战略目标,指出了行业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相关保障措施,是行业管理工作的行动指南。
通常,行业发展规划体系由行业发展总规划和各具体管理事项的子规划组成,应体现出全局性、战略性和可操作性。
全局性就是发展规划要以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把握四川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全局,把握道路运输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的发展全局,把握行业管理的全局。
战略性就是要凸显规划的长远谋划,提出行业发展及管理的长远目标。
可操作性就是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有针对性地解决行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防止规划脱离实际。
3.2市场调控体系市场调控体系的作用就是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运用市场准入、产业结构调整等手段,调控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以及市场结构,从而引导行业的健康发展。
根据目前道路货运市场“多、小、散、弱”以及行业集中度低的现状,笔者认为,市场调控体系的完善应主要从市场准入、企业资质评定和运力调控三方面入手。
设置市场准入的目的是依法选择合格的市场经营主体以确保市场的健康发展。
鉴于当前道路货运市场的现状,笔者认为,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市场准入条件,以限制进入市场的经营主体数量,从而提高市场集中度,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过度竞争。
提高市场准入条件,不仅是制定较高的最低开业技术经济条件,还应包括市场进入方式、经营服务类型等方面的要求,尽可能避免同业模仿式进入,以缓解市场内日趋激烈的竞争矛盾。
货运企业资质评定的目的是引导企业进行集约化经营和规范化服务,促进道路货物运输业的合理分工,促进货运企业间的重组、兼并,进而推动道路货运企业成长壮大。
资质评定是进行企业组织结构和经营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
应结合本省实际情况,依据《道路货物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管理办法(试行)》,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包括考评机构、考核指标、考评程序以及奖惩办法等。
运力调控是进行运力结构调整,改变运力技术结构,促进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
根据交通部《促进道路运输业又快又好发展的意见》,鼓励通过制定养路费、车辆通行费等规费优惠政策,来大力发展厢式车、甩挂车和汽车列车,引导运输经营者购买、使用节能、环保、标准化的车辆。
行业管理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关政策,依此进行运力调控,来逐步改变现有车型结构并使车辆发展符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的要求。
3.3市场监管体系市场监管体系就是依法建立起来的规范市场行为、完善市场机制、稳定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的监督管理体系。
如果说市场准入的作用是把好进口,使符合法定条件的主体进入市场;市场监管的作用则是畅通出口,把不符合法定条件和破坏市场规则的主体淘汰出局。
与市场准入相比,市场监管的情况更加复杂、工作更加繁多。
其主要任务是经营资格审查、经营行为监督和非法经营处罚。
经营资格审查就是对市场内经营主体的经营资格进行审查,把不合格的经营主体逐出市场,以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进入时合格后来变为不合格,如危险品货运中车辆数量减少、达不到应有的技术状况;另一种是没有经过审查批准就擅自进入,如个体户的无证营运。
只有将这些不合格主体及时逐出市场,才能保证合法经营主体的利益,保证市场的健康发展。
经营行为监督就是对企业的日常行为进行监管,督促企业守法经营、规范经营。
针对道路货运市场经营混乱、诚信缺失的情况,交通部专门出台了《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办法(试行)》,从运输安全、经营行为、服务质量等方面对企业进行质量信誉考核。
这对于督促企业规范经营、促使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和保障。
建议行业管理部门尽快根据该办法,制定对本省企业以及个体户的质量信誉考核办法,进一步对考核内容、考核指标、奖惩措施等进行细化,使考核更贴近本省实际且便于操作。
非法经营处罚就是对市场内的不合格主体和不规范行为进行处罚,同时应建立顺畅的退出机制,真正使那些不合格的经营主体及时退出市场,使那些扰乱市场秩序的不规范行为及时受到处罚,而且,这种处罚应当是全方面的,如行政处罚、取消优惠政策以及经济制裁等,而且,所有的处罚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以处罚的公正、公平和权威维护市场的规范运营。
3.4社会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是丰富道路货运管理职能、创新管理模式的需要,是构建道路货运市场的良好发展环境,促进道路货运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行业管理部门应树立服务公众的观念,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能,使行业管理部门真正成为行业发展的引领者和服务者。
社会服务体系主要应包括信息服务、培训服务和投诉受理。
信息服务是行业管理部门为运输经营者和运输消费者提供信息而建立的收集、处理、发布信息的服务体系。
信息是一种宝贵资源,是经营者确定经营战略、消费者做出消费选择的基础。
因此,行业管理部门应不断地健全信息收集、处理和发布的制度体系,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使社会公众能够更方便、更快捷、更经济地获取。
培训服务是行业管理部门为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素质而面向全行业组织的培训活动。
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工作在运输生产的第一线,既是道路运输市场的利益主体,也是实践主体,只有积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道路运输行业才能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才能健康快速地发展。
正是由于从业人员素质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性,交通部专门颁布了《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对如何管理从业人员、如何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进行了系统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