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走进生活算面积
- 格式:ppt
- 大小:229.50 KB
- 文档页数:18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数学《长⽅形正⽅形⾯积的计算》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数学《长⽅形正⽅形⾯积的计算》教案 导学内容(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42页例3。
教学⽬标 1、结合具体情景,能借助长⽅形⾯积计算⽅法推导出正⽅形⾯积计算公式。
2、能运⽤正⽅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的归纳类⽐能⼒和应⽤能⼒。
导学重难点 引导学⽣类推出正⽅形⾯积计算公式。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通过创设情景:⼩明的家,显⽰家⾥的电视机。
⼩明的妈妈说:“⼩明,这张⽅⼱的边长是9分⽶,把它⽤来遮电视机。
”⼩明说:“电视机的荧光屏长56厘⽶,宽42厘⽶。
” 教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提出: (1)电视机荧光屏的⾯积是多少? (2)⽅⼱的⾯积是多少? ⼆、⾃主探索,感悟⽅法 教师:你能根据上节课学习的长⽅形的⾯积计算公式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学⽣独⽴解决后交流。
学⽣1:计算电视机荧光屏的⾯积可以直接根据长⽅形的⾯积公式计算。
即56×42=2352(cm2)。
学⽣2:⽅⼱是正⽅形,正⽅形的⾯积计算公式没学过。
教师引导:想⼀想,长⽅形与正⽅形有什么联系? 学⽣3:可以把正⽅形的边长分别看成长⽅形的长和宽,由此,⽅⼱的⾯积通过9×9=81(dm2)来计算得到。
三、归纳概括,得出公式 教师:根据刚才的讨论,想⼀想可以怎样计算正⽅形的⾯积? (学⽣回答,教师板书:正⽅形的⾯积=边长×边长) 学⽣说⼀说正⽅形的⾯积与什么有关系。
四、巩固运⽤ (1)完成第43页课堂活动第2题。
(2)完成第43~44页练习七第1,3,4题。
(3)让有能⼒的同学做第44页的思考题。
三年级巧求面积题型
作为一名三年级的学生,掌握面积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面积是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它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面积知识,本文将对三年级常见的面积题型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解题技巧和方法。
一、常见面积题型的分类
1.基本图形面积计算: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
2.复合图形面积计算:由多个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复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3.几何图形面积的应用:如求解实际问题中涉及到的面积问题,如墙壁、地面、窗户等。
二、解题技巧和方法
1.熟记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如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长方形面积=长×宽,三角形面积=底×高÷2等。
2.学会将复合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将复合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分别计算面积后再进行加减运算。
3.掌握面积单位换算:熟练掌握面积单位的换算,如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4.几何图形面积的应用技巧: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图形面积问题,如墙壁面积=长×高,窗户面积=宽×高等。
三、实例分析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6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解: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面积=长×宽,所以面积=10厘米×6厘米=60平方厘米。
四、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掌握面积知识和解题技巧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一、面积的定义与测量单位1. 面积的定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2. 面积的测量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二、常见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1. 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2. 正方形的面积= 边长×边长3. 三角形的面积= 底×高÷ 24.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高5. 圆的面积= π × 半径²三、面积的加法与减法1. 同底等高的多个三角形可以组合成平行四边形,其面积等于各个三角形面积之和。
2. 通过补全或分割,将复杂图形转化为简单图形,从而计算其面积。
四、面积单位的换算1. 根据换算关系进行单位间的换算,例如:1平方米= 100平方分米。
2. 熟悉常见图形在不同单位下的面积大小,例如:1平方米的纸比1平方分米的纸大。
五、实际生活中的面积应用1. 计算房间、教室、操场等的面积,了解其大致的容量或标准。
2. 计算物品包装、广告牌等的面积,了解其尺寸和所需材料量。
六、面积的比较与排序1. 比较不同图形的面积大小,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或计算得出。
2. 对多个图形的面积进行排序,了解它们的大小关系。
七、了解并区分周长与面积的不同1. 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常用单位有米、厘米等。
2. 面积是指封闭图形所占的平面的大小,常用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厘米等。
3. 周长和面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某些情况下(如计算地砖的数量时)可以关联起来。
八、解决与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1. 利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计算某个区域的面积等。
2. 通过实际操作或想象,解决与面积相关的几何问题,例如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比较不同形状的面积等。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一、引言数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技能之一。
在三年级下册数学学习中,面积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学习面积,我们可以了解到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
本文将介绍三年级下册数学中关于面积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实际应用。
二、面积的概念1. 定义面积是一个平面图形所占的二维空间的大小。
它通常用单位平方表示,例如cm2、m2。
2. 基本单位常见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3. 常见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三年级下册数学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种图形的面积计算:矩形矩形的面积可以通过长度和宽度直接计算得到,公式为:$$ \\text{面积} = \\text{长度} \\times \\text{宽度} $$正方形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其长度和宽度相等。
因此,正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边长的平方计算得到,公式为:$$ \\text{面积} = \\text{边长} \\times \\text{边长} $$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相对复杂一些。
在三年级下册,我们主要学习了通过底边长度和高的乘积除以2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 \\text{面积} = \\frac{1}{2} \\times \\text{底边长度} \\times \\text{高} $$ 圆圆的面积可以通过半径长度的平方乘以π计算得到,公式为:$$ \\text{面积} = \\pi \\times \\text{半径}^2 $$其中,π是一个无理数,通常取近似值3.14。
4. 综合例题示例1求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其长为10厘米,宽为5厘米。
解答: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面积等于长度乘以宽度:$$ \\text{面积} = 10 \\, \\text{cm} \\times 5 \\, \\text{cm} = 50 \\,\\text{cm}^2 $$因此,该长方形的面积为50平方厘米。
苏教版三年级下认识面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面积”这个词。
比如,我们会说房间的大小、操场的宽广、手帕的面积等等。
那么,到底什么是面积呢?在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就来一起深入认识面积。
想象一下,你走进一个房间,会直观地感受到它是宽敞还是狭窄。
这种对于空间大小的感受,其实就是对面积的一种初步体验。
面积,简单来说,就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我们先来看看物体的表面。
拿一本书举例,书的封面就是一个表面。
用手摸一摸,能感觉到它的存在。
再看看我们的课桌面,也是一个表面。
那书的封面和课桌面,哪个大哪个小呢?很明显,通过直接观察和比较,我们能判断出课桌面的面积比书的封面大。
那封闭图形又是什么呢?比如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一个正方形,它们的线条首尾相连,形成了封闭的区域,这就是封闭图形。
我们来比较一下一个边长为 4 厘米的正方形和一个直径为 4 厘米的圆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呢?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计算面积的方法。
在认识面积的过程中,我们还会用到一些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观察法。
当两个物体或图形的大小差别很明显时,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
比如一块大黑板和一块小黑板,很容易就能看出大黑板的面积大。
但有时候,通过观察不太容易准确判断,这时候就可以用重叠法。
把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比较多出的部分。
例如,有两个差不多大的长方形纸片,把它们重叠一部分,就能清楚地看到哪个剩下的部分多,哪个的面积就大。
如果图形比较复杂,或者无法直接重叠比较,我们还可以借助工具来测量。
比如,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片去铺满要测量的图形,看看分别用了多少个正方形纸片,用的纸片数量越多,面积就越大。
为了更准确地描述面积的大小,我们还引入了面积单位。
就像我们测量长度用厘米、分米、米这些长度单位一样,测量面积也有专门的单位。
常见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平方厘米是一个很小的面积单位。
大概一个指甲盖的大小就是 1 平方厘米。
三年级数学面积常用知识点总结面积是表示平面中二维图形或形状或平面层的程度的数量。
表面积是三维物体的二维表面上的模拟物。
面积可以理解为具有给定厚度的材料的量,面积是形成形状的模型所必需的。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三年级数学面积知识点,欢迎阅读!三年级数学面积知识点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
4、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5、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6、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7、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平方米)。
8、边长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9、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0、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面积÷宽宽=面积÷长11、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1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宽=周长÷2-长长=周长÷2-宽1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14、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15、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16、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17、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公顷=*****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公顷、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注:面积和周长是不能相比较的;分清楚什么时候填长度单位,什么时候填面积单位,填土地面积单位时,比较小的土地面积(如:公园、体育场馆、超市、果园、广场)等一般情况下填公顷;(城市的占地、国家的面积、江河湖海的面积)等一般情况下填平方千米。
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注意: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精选7篇)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篇1教学目标:1、启发学生认识到探求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必要性,激发其学习动机。
2、让学生通过参与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全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发展其抽象概括能力。
3、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
教学准备:每位学生1平方厘米正方形纸片15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照片。
师:大家认识他们吗?想对他说什么?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照片?生:是一张长方形的照片。
师:马老师很喜欢这张照片,想把它保存的久一点,老板向我建议:可以去塑封,就是在表面贴上一层薄膜。
要知道这张薄膜有多大?2、我们要求它的什么?生:求面积。
3、师:对,我们必须知道这张长方形照片的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板书:长方形的面积)。
现在请你估计一下这张长方形照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师:你们觉得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呢?师: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就一起来做个实验吧。
(二)动手操作,实践探究1、验证长方形的面积。
要求:(1)用15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任选几个拼成长方形,看哪小组的摆法最多。
(2)请把结果填入表格。
(3)聪明的你会发现什么?(4)(小组操作、交流并汇报)整理如下长所含的厘米数宽所含的厘米数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6 1 65 3 155 2 103 3 9师:请仔细观察这些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你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了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的厘米数乘以宽的厘米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