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资本结构与战略性贸易政省略基于差异化产品的双寡头博弈分析_张振华
- 格式:pdf
- 大小:302.68 KB
- 文档页数:8
基于演化博弈的古诺-霍特林双寡头售电市场竞争分析樊立攀;黄徐珂【摘要】本文根据演化博弈理论,将售电商和输配电价形式等影响因素引入基于古诺霍特灵模型的双寡头电力市商场,构建强势售电商A和弱势售电商B的营销演化博弈模型,分析相关参数对演化博弈的结果影响.通过采用多种不同的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输电、售电的竞争中必须要考虑动态输配电价形式或混合输配电价才能达到电力市场的均衡最优.【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7(000)017【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双寡头市场;演化博弈;输配电价;均衡最优【作者】樊立攀;黄徐珂【作者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客户服务中心,武汉430077;国网武汉供电公司,武汉43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0.7随着国家经济增长放缓,电力需求进入换挡期,售电侧向社会放开,各大电力产业关联公司都纷纷成立售电公司来应对电力改革形势。
在打破售电市场垄断的大前提下,各方如何在利益上达到最优平衡点,采取最优营销策略是需要研究的重点。
目前研究者大多从发电侧、区域电能交易、发电厂竞价策略做出深入研究。
例如:叶佳明引入的有限理性古诺博弈,提出电力市场有限理性古诺博弈的时滞后混沌控制方法;张程应用演化博弈理论中的多群体复制动态博弈模型,对电力公司与发电厂商竞价策略的演化过程进行模拟并研究其演化稳定策略。
本文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吸取其精华,提出基于古诺-霍特林双寡头售电市场竞争模型,构建强势与弱势售电商及发电商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相关参数对演化博弈结果的影响,为实现多方共赢提供理论依据。
古诺模型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安东尼·奥古斯丁·库尔诺于1838年提出的,通常被作为寡头理论分析的出发点。
古诺模型是一个只有两个寡头厂商的简单模型。
该模型假定一种产品市场只有两个卖者,并且相互间没有任何勾结行为,但相互间都知道对方将怎样行动,从而各自怎样确定最优的产量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一、实验背景双寡头模型是经济学中研究寡头垄断市场的一种经典模型。
该模型假设市场上只有两个竞争者,他们相互独立地决策产量,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双寡头竞争过程,探究双寡头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现实市场中的应用。
二、实验目的1. 理解双寡头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假设条件;2. 掌握双寡头竞争的博弈过程和均衡产量;3. 分析双寡头模型在现实市场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
三、实验内容1. 实验假设(1)市场上只有两个竞争者,分别为厂商A和厂商B;(2)厂商A和厂商B生产的产品为同质产品;(3)厂商A和厂商B的生产成本为零;(4)市场需求曲线为线性,且两个厂商都了解市场需求曲线;(5)厂商A和厂商B认为对方对自己产量变动的反应是固定的。
2. 实验步骤(1)厂商A首先进入市场,根据市场需求曲线确定产量Q1;(2)厂商B根据市场需求曲线和厂商A的产量Q1,确定产量Q2;(3)重复步骤(1)和(2),直至达到均衡产量。
3. 实验数据根据实验假设,市场需求曲线为线性,其表达式为:P = a - bQ,其中P为价格,Q为市场总产量,a和b为参数。
假设市场需求曲线参数为a = 100,b = 2,厂商A和厂商B的生产成本为零,市场总容量为100单位。
4. 实验结果(1)厂商A首先进入市场,根据市场需求曲线确定产量Q1 = 50单位;(2)厂商B根据市场需求曲线和厂商A的产量Q1,确定产量Q2 = 25单位;(3)重复步骤(1)和(2),直至达到均衡产量。
经过多次迭代,最终达到均衡产量:厂商A的产量Q1 = 40单位,厂商B的产量Q2 = 30单位。
四、实验分析1. 均衡产量分析在双寡头模型中,均衡产量取决于市场需求曲线、生产成本和厂商之间的相互认知。
在本实验中,市场需求曲线为线性,厂商A和厂商B的生产成本为零,市场总容量为100单位。
根据实验结果,均衡产量为厂商A 40单位,厂商B 30单位。
2. 市场价格分析在双寡头模型中,市场价格由市场需求曲线和厂商之间的产量竞争决定。
混合碳政策下双寡头供应链不同竞争模式的低碳生产决策作者:董兴林李晓菲来源:《物流科技》2021年第05期摘要:基于混合碳政策(碳税—碳交易)背景,构建了供应链古诺博弈模型并分析其竞争决策问题。
首先,通过构建分散—分散决策、集中—分散决策和集中—集中决策三种供应链竞争模式,求得碳减排决策与价格决策的均衡解,并在算例分析中讨论了不同竞争模式下碳减排决策与价格决策之间的关系;其次,通过敏感性分析得到不同竞争模式下混合碳政策对碳减排均衡决策的影响,所得结果可为供应链低碳生产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碳交易;碳税;供应链竞争;古诺模型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Abstract: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mixed carbon policy(carbon tax-carbon trading)implemented by Chinese government, Cournot(Duopoly)game model between supply chains is constructed and used for analyzing a series of competition decisions between supply chains. Based on constructing three supply chain competition models: decentralized-decentralized decision,centralized-decentralized decision, and centralized-centralized decision, the equilibrium solution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decision and price decision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example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decisions and price decisions under the different competition modes become clear and definite.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sensitivity analysis, the impact of mixed carbon policies on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equilibrium decisions under different competition modes is obtained, providing a basis for supply chain decisions.Key words: carbon trading; carbon tax; supply chain competition; Cournot model0 引言受二氧化碳等氣体排放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愈发严重。
寡头市场与博弈论分析寡头市场是指市场上只有几家大型企业掌握主导地位,并能够通过相互竞争来影响市场价格和供给水平的情况。
博弈论是一种分析决策者在竞争环境中作出决策的数学模型。
在寡头市场中,博弈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决策行为。
在寡头市场中,每个企业都会根据自己的利益来制定价格和产量策略,同时也会考虑其他企业的策略选择。
这种相互作用和反应形成了一种非合作博弈的局面。
寡头市场中最典型的博弈模型是“互动博弈”。
在互动博弈中,每个企业都会根据自己的利润最大化来制定价格策略。
但是,企业的利润不仅取决于自身的价格策略,还受到其他企业策略的影响。
这就导致了一个非合作博弈的情况,每个企业都在尽可能地获取更大的利润,但实际上很难达到最佳结果。
在博弈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指的是当所有企业都采用最优的策略时,该局面不会再有任何企业改变策略的动机。
在寡头市场中存在多个均衡策略,每个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策略,这样就会形成一个稳定的市场局面。
然而,寡头市场中的企业之间并非总是互相竞争。
有时候,它们可能会进行合作,以限制市场竞争,提高利润水平。
这种合作行为被称为卡特尔。
卡特尔的产生通常需要存在一定的监管机构来限制不正当竞争行为。
此外,寡头市场的竞争还受到市场进入障碍的影响。
如果市场进入障碍很高,新进入的企业很难进入市场,现有企业就能够更容易地维持其寡头地位。
而如果市场进入障碍很低,新企业的进入就会带来更激烈的竞争,从而可能打破寡头市场的格局。
总的来说,寡头市场与博弈论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以及他们制定价格和产量策略的决策过程。
通过研究寡头市场的博弈模型,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行为和竞争结果的形成机制,从而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寡头市场是一种市场结构,由少数几家企业主导,这些企业相互竞争来影响市场价格和供给水平。
寡头市场的研究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博弈论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个体在竞争环境中做出决策的行为和结果。
成本收益差异的房地产不对称双头期权博弈模型分析
刘向华
【期刊名称】《华东经济管理》
【年(卷),期】2010(024)010
【摘要】文章运用不对称双寡头期权博弈模型考察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企业的策略投资决策.模型中,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项目投资有固定的建设周期,项目产生现金流是在建成以后;并且,投资具有投资成本先动优势和投资收益后动优势,即追随企业的投资成本和租金流均高于领先企业.分析表明,建设周期、投资成本、投资成本先动优势、垄断投资收益、后动投资收益、商品房市场需求波动度等因素都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存在投资成本差异的阈值,将两企业均衡投资策略划分为先占均衡、序列均衡和等待均衡.
【总页数】5页(P156-160)
【作者】刘向华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华金融保险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0
【相关文献】
1.投资成本和市场需求不对称的房地产投资决策期权博弈模型 [J], 赵旭
2.房地产投资决策的对称双头期权博弈模型分析 [J], 赵旭
3.成本不对称双头垄断期权博弈模型分析 [J], 范新安;陈立文
4.一种成本和收益不同的双头垄断期权博弈模型 [J], 何德忠;孟卫东
5.R&D项目投资不对称双头垄断期权博弈模型 [J], 孙艳梅;孙长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收稿日期:20100920;修回日期:20101018作者简介:张振华(1985) ),男,山东青州人,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R&D 竞争、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
产业资本结构与战略性R &D贸易政策)))基于差异化产品的双寡头博弈分析t 张振华(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天津 300071)摘要:本文基于产品差异化,通过构建双寡头竞争模型,考察了资本结构和产品差异化对政府R&D 政策的影响,发现在出口竞争产业中,政府R &D 补贴不仅能促进本国厂商R&D 产出,还能降低外国厂商R&D 产出。
同时,产业中外资的存在,使政府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存在阈值效应;随着外资比例的变化,政府的最优政策或为R&D 补贴或为R&D 征税或为支持自由贸易。
而且产品差异化程度还会影响政府R &D 补贴或征税的范围及力度。
关键词:资本结构;产品差异化;R&D ;战略性贸易政策;阈值效应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301(2010)06005708一、引言世界贸易体系自由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但贸易摩擦仍时有发生,各国政府常会采取各种措施对本国贸易进行保护。
20世纪80年代中期,B rander 和Spencer [13]提出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也为政府对贸易扶持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但由于WTO 及5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6等对关税和出口补贴的禁止和限制,使得传统贸易保护工具正逐渐失去用武之地;而理论上,(相对于战略性R&D 补贴)战略性出口补贴等博弈模型已经失去了其政策讨论的价值[4]。
相反,R&D 补贴却因具有非专项性和非贸易扭曲性,成为WTO 5补贴与反补贴协议6所许可的/不可诉补贴0,这也使得其理论研究具有了较强现实意义。
在对战略性R &D 补贴的研究中,Spencer 和Brander [2]研究了出口补贴受限(双月刊)2010年第6期(总第49期)时,政府对国内厂商进行R&D补贴的动机和可行性。
但E aton和G ross m an[5]对他们研究中所采用的Courno t模型假设提出了质疑,随后Bag w e ll和S ta i g er[6]在不确定性条件下检验了Brander和Spen-cer[1]的结论是否依赖于Cour not模型假设,认为厂商不管是选择Courno t竞争还是Bertrand竞争, R&D补贴都将是政府最优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然而,B rander和Spencer[12]等研究中都明确规定或隐含了一个假定,即各国厂商都归本国政府或居民所有。
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跨国公司的发展,国际间资本流动日趋频繁,该假定显然与现实不符。
因此,又有许多学者将资本结构引入/第三市场模型0,分析其对最优关税、出口补贴或R&D补贴的影响。
其中,Lee[7]对存在国际间接投资情况下最优战略性出口补贴及其效果进行了研究;黄巍巍[8]、柳剑平和程时雄[4]则从理论上证明了出口国的最优贸易政策并非只是单方面提供补贴,随着出口产业中外资比例的变化,征收出口税或R&D税或采取自由贸易政策都有可能成为最佳策略;而H uck和Konrad[9]更进一步,将模型扩展到了n个国家和n个厂商。
另外,D ick[10]还对美国制造业的战略性出口补贴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国际投资的存在会弱化战略性贸易政策。
可见,资本结构已成为研究和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所必须考虑的因素。
此外,以往的研究大都基于同质产品竞争进行模型构建,虽然Eaton和G r oss m an[5]等也做过基于产品差异化的模型分析,但他们对产品差异化的衡量主要着眼于价格的不同,以构建B ertrand价格竞争模型并与Courno t数量竞争模型做比较分析,而本文的产品差异化将主要从产品替代性角度进行衡量。
Chao和Yu[11]、C lar ke和Co llie[12]及叶光亮和邓国营[13]等虽研究了产品差异化对最优关税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却未涉及战略性R&D。
本文在产品差异化的双寡头博弈框架下¹,通过引入资本结构,探讨了政府战略性R&D政策等问题,拓展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研究。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给出模型的基本假定,并构建了三阶段的双寡头博弈模型;第三部分为模型推导,并对政府政策、厂商R&D投资策略及产出选择进行了详细分析;第四部分给出了文章的结论。
二、基本模型假设一个由本国、外国和第三国组成的第三市场模型中,本国和外国各拥有一家私有厂商,它们生产有水平差异化的产品,并在第三国销售,所面临的需求函数为线性,而反需求函数为:p i=a-y i-H y i(i,j=1,2;i X j)。
其中,a>0,H I[0,1]表示产品的可替代性,用以反映产品的差异化。
随着H值的变小,产品差异化程度逐渐增大;当H=1时,两厂商的产品是完全替代的,而当H=0时,两厂商的产品是完全不同的,不存在替代性。
p和y表示产品的价格和产量,下标1和2分别代表本国和外国厂商,后文标注如同。
若厂商不进行R&D活动,其产品具有不变的边际成本c,且0<c<aº。
而在厂商进行R&D活动时,为了便于量化分析,将政府的R&D补贴回报设定为厂商产品成本的降低,即两厂商都从事成本降低型的R&D活动,由此可得其边际成本为:c i(x i)=c-x i(i=1,2)。
其中,x i为厂商i的R&D产出,亦是R&D活动成本减少额。
而厂商从事R&D活动的成本则可表示为:f(x i)=12r x2i(i=1,2)。
其中,r表示R&D活动的效率,假定r>4H+8(4-H2)2。
r值越大,表明为减少一定单位产品成本,需要付出更多的R&D投入,而两厂商的r设定为相同。
由于这里我们不考虑厂商进入壁垒问题,所以忽略固定成本,即厂商的生产成本由其边际成本和产量决定,表达式为:C i=c i(x i)y i(i=1,2)。
与柳剑平和程时雄[4]的模型设定相同,政府追求社会整体福利W的最大化,并对本国厂商每单位成本下降额x i提供R&D补贴s(s>0或s<0)»。
为了研究本国政府实施单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张振华产业资本结构与战略性R&D贸易政策动机,我们假定只有本国厂商1可以获得政府的R &D 补贴s x 1。
由此可得两厂商的利润函数分别为:P 1=p 1y 1-C 1-f (x 1)+s x 1和P 2=p 2y 2-C 2-f(x 2)。
考虑到产业中存在外商直接投资,本国政府所追求的福利应为:W =LP 1-sx 1。
其中,L I [0,1],表示产业中本国资本所占的份额。
/一般而言,本国在外国的直接投资相对于外国产业的总量来说十分小,为了更符合现实0[14],可以忽略掉本国在外国厂商中所占的资本份额。
此外,由于两国厂商都为私有厂商,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因此其目标函数为:B i =P i (i =1,2)。
本文在B rander 和spencer [1]的模型基础上,引入了资本结构和产品差异化两个变量后,基于前文假设,即政府完全了解市场结构及各厂商的R&D 投资等相关市场信息,各厂商也认为政府的补贴承诺是可信的,整个博弈过程如图1所示:图1 战略性R&D 政策模型的博弈过程第一阶段,本国政府在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前提下,制定合适的R &D 补贴率s ;第二阶段,在给定本国政府的R&D 补贴s 后,两国厂商选择最优的R&D 产出水平;第三阶段,两厂商通过Cour not 竞争决策产品产量,以实现各自的利润目标最大化。
对于多阶段的动态博弈,通常采用逆向归纳法,以求解该博弈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
三、政府政策、R &D 投资策略及产出选择本部分将分三个阶段逆向求解模型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并阐述政府战略性R &D 政策的选择和影响因素及其对厂商R&D 活动的影响。
(一)第三阶段:厂商决策最优产品产出在该阶段,各厂商都将补贴s 和R&D 产出x i (i =1,2)看为给定,进行最终产品生产并在第三国市场上进行Courno t 竞争。
由前文模型假定可得它们的最优化问题为:m ax y 1B 1=p 1y 1-C 1-f(x 1)+s x 1(1)m ax y 2B 2=p 2y 2-C 2-f (x 2)(2)根据式(1)和(2),可得厂商最优产出所满足的一、二阶条件及Routh -H ur w itz 稳定性条件分别为¼:9B i 9y i=a -c -2y i -H y i +x i =0(i ,j =1,2;i X j )(3)92B i9y 2i=-2<0(i ,j =1,2;i X j)(4)D y =92B 19y 2192B 29y 22-92B 19y 19y 292B 29y 29y 1=4-H 2>0(5)由(3)可知,厂商1和厂商2的最优产出始终满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0,即a -2y i -H y i =c -x i (i ,j =1,2;i X j ),而资本结构L 并不影响各厂商的最优产出决策。
在该阶段,如果本国厂商1和外国厂商2产量要满足纳什均衡的话,则双方厂商的最优产出必须同时满足(3)式,故解式(3)可得两厂商的最优产出为:I N DU STR A I L ECONO M C I S RESEARCHy *i =(a -c)(2-H )+(2x i -H x j )4-H 2(i ,j =1,2;i X j)(6)可见,两国厂商的产品产出y *i 都受彼此R &D 产出水平的影响,故可表示为y *i (x 1,x 2)。
(二)第二阶段:厂商决定最优R &D 产出水平由于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解采用逆向求解法,所以将式(6)代入(1)和(2),整理可得:m ax x 1B 1=(a -y *1(x 1,x 2)-H y *2(x 1,x 2)-c +x 1)y *1(x 1,x 2)-12rx 21+s x 1(7)m ax x 2B 2=(a -y *2(x 1,x 2)-H y *1(x 1,x 2)-c +x 2)y *2(x 1,x 2)-12rx 22(8)由式(7)和(8)可见,各厂商的目标函数也都受彼此R&D 产出水平的影响。
与第一阶段情况类似,在该阶段,厂商的最优R&D 产出水平也必须满足厂商目标利润最大化的一、二阶条件及Routh -H ur w itz 稳定性条件:9B 19x 1=4[(a -c)(2-H )+(2x 1-H x 2)](4-H 2)2+s -rx 1=0(9)9B 29x 2=2(a -c +x 2)4-H -2H [(a -c)(2-H )+(2x 1-H x 2)](4-H )-r x 2=0(10)92B 19x 21=8-r (4-H 2)2(4-H 2)2<0(11)92B 29x 22=8-r (4-H 2)2(4-H 2)2<0(12)D x =92B 19x 2192B 29x 22-92B 19x 19x 292B 29x 29x 1=[8-r (4-H 2)2]2-16H 2(4-H 2)4>0(13)因为r >4H +8(4-H 2)2,故式(11)、(12)和(13)都能得以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