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运算定律二doc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定律》教案2一. 教材分析《乘法运算定律》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够运用这两个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发现运算规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基本运算,对乘法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混淆,对运算定律的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够运用这两个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运算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够运用这两个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难点:对乘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运算规律。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乘法运算定律的相关课件,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练习题:准备一些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卡片、骰子等道具,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基本运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乘法运算定律的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然后,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计算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乘法运算定律》教案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4-32页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情景创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调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知识迁移。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究和归纳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作用,了解运用运算定律可以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从中感悟科学验证的方法。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培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和欣赏自然景色的美,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懂得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实验、演示。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学习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1.学习例5。
(1)出示例5(2)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4×25=100(人)25×4=100(人)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b=b×a2.学习例6。
(1)出示例6(2)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5×5)×2 25×(5×2)=125×2 =10×25=250(桶) =250(桶)(3)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
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 ×b ) ×c =a × (b ×c )(4)完成例6下面做一做的第一题。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章《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章《运算定律》主要介绍了乘法运算定律,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本章内容是小学数学中乘法运算的重要基础,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加法、减法、除法的运算,对运算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乘法运算相对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交换律:a×b=b×a2.乘法结合律:(a×b)×c=a×(b×c)3.乘法分配律:a×(b+c)=a×b+a×c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乘法运算定律。
2.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乘法运算定律的PPT。
2.教学素材:生活实例、练习题。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小明买水果”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例如,小明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3元,一共花了多少钱?可以用乘法运算定律来解答。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乘法运算定律,分别是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三个定律。
3.操练(1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定律进行操练。
例如,小组一选择乘法交换律,小组二选择乘法结合律,以此类推。
每组通过讨论和操作,得出相应的结论。
4.巩固(10分钟)针对每个定律,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运算定律》教案下学期四年级学生将要学习乘法运算定律,作为老师的你要先写好教案。
那么大家知道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运算定律》教案怎么写吗?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运算定律》教案”,,()查看。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运算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乘法运算定律,会根据不同算式的特征,正确灵活、合理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提高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
出示上节课总结出来的本单元的框架,指出本节课要复习的内容,并提出要求,掌握乘法的三个运算定律,并能灵活的运用于简便计算。
(二)复习定律1、简算。
4×13×25125×(8+80)全班练习、两位学生板演,完成后反馈校对,并说明计算的理由。
教师板书运算定律的名称。
2、掌握定律。
简要的叙述运算定律和字母表示,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相应的字母公式。
根据字母公式,比较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有什么区别?根据字母公式说说他们的结构特征。
(三)定律运用1、课本第6题(1)归类,各应用什么运算定律可以使运算简便,画出具有特征的数学运算符号。
(2)全班练习,完成上面一行3题,完成后反馈校对,指出每一题的特征。
(3)全班练习,完成下面一行3题,完成后反馈校对,指出每一题的特征。
2、判断、改错练习。
(1)400×(25+1)=400×25+1(2)(64+4)×25=64×25+25(3)25×32=25×(4×8)=25×4+25×8(四)综合练习1、练习第7题。
(1)找出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的算式,并各自归入相应运算定律类型中。
(2)余下的两题:32+144+68+56,1230-216-184,为什么不能归入相应的类型?他们可以简算吗?(3)练习。
(4)反馈矫正。
2、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练习。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乘法运算定律人教版 (1)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乘法运算定律,理解乘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乘法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熟练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让学生掌握乘法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3.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乘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2. 乘法运算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和答案。
3. 学生学习用品(如计算器、草稿纸等)。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乘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让学生对乘法运算有初步的了解。
2. 讲解乘法运算定律:详细讲解乘法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定律的含义。
3. 练习和应用: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对乘法运算定律的理解。
同时,引导学生将乘法运算定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和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对乘法运算定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板书设计1. 乘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乘法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3. 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实例。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让学生做一些基本的乘法运算练习题,巩固对乘法运算定律的理解。
2. 应用题: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
3. 思考题:提出一些与乘法运算定律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乘法运算定律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让学生对乘法运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例和练习的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提高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定律。
同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更具针对性的练习题,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乘法运算定律的教学步骤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
第3单元运算定律第5课时乘法运算定律(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过程与方法: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环节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目标达成导入新课一、复习引入前几节我们学习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应用它们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什么是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乘法的另一个运算定律。
环节二、新课探究出示主题图:还记得我们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吗?参加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1、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列式计算2、汇报:设计学习新知第一种算法:先算每个小组里有多少人?(4+2)×25= 6×25= 150(人)第二种算法:先分别算出负责挖坑、种树的人数和负责抬水、浇树的人数。
4×25+2×25= 100+50= 150(人)3、观察这两个算是有什么特点?4、讨论,你得到什么结论?5、汇报:两个数的和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6、小结:这个规律就是乘法分配律。
7、用字母怎样表示这个规律?环节三、巩固练习1、P27做一做2、拓展:乘法分配律是否也适用于减法?验证:18×5-5×8 (18-8)×5265×105-265×5 265×(105-5)结论:适用。
乘法运算定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乘法运算定律(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乘法运算定律。
我们将从教材的第九章第三节开始,内容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的分配律。
这些定律是理解乘法运算的基础,对于提高同学们的数学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乘法运算定律,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提高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的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在于同学们能够理解并证明这些定律,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乘法运算定律,我已经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际问题,以及一些练习题。
同学们需要准备一本笔记本,用来记录重要的知识点和自己的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将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例如,我会问同学们:“如果有3个小组,每个小组有4个人,那么一共有多少人?”同学们可以尝试用乘法运算来解决这个问题。
3. 练习:在讲解完每个定律后,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同学们自己尝试解答。
我会鼓励同学们互相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的分配律的公式,并附上相关的解释和示例。
这样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定律。
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的分配律的意义。
2.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这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于乘法运算定律的理解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课后,我将继续努力寻找更多的实际问题,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定律。
同时,我也会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共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乘法运算定律是数学中的基础概念,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它们可能初次接触这些抽象的数学定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乘法运算定律(14)-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乘法运算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进行讲解。
学生将通过具体实例,了解乘法运算定律的内容,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
通过练习,学生将能够运用这些定律简化计算过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运算定律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化计算过程的能力。
教学难点1. 乘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2. 乘法运算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展示乘法运算定律的相关内容。
2. 学生准备练习本和笔,用于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简单的乘法计算题,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基本概念。
2. 讲解:通过PPT讲解乘法运算定律的基本概念,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
3. 练习:学生通过练习题,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化计算过程。
4. 应用: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乘法运算定律。
5. 总结:教师总结乘法运算定律的内容,强调其在计算和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板书乘法运算定律2. 板书内容:- 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分配律:a × (b c) = a × b a × c作业设计1. 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简化计算过程。
2. 应用题:让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乘法运算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PPT展示和实例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乘法运算定律。
在练习和应用环节,学生能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乘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乘法运算定律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运算定律第5课时乘法运算定律(1)|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运算定律,能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乘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及意义。
2. 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 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及意义,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 教学难点: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应用题的解答。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鞭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乘法运算定律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意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乘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及意义,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让学生跟随讲解,动手操作,加深对乘法运算定律的理解。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4. 应用:讲解如何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应用题的解答。
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了解解题思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板书设计:1. 乘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及意义。
2. 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步骤。
3. 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2. 提高题:完成一道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应用题,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研究乘法运算定律与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课后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方法是否恰当。
2. 学生对乘法运算定律的理解程度,是否能熟练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表现,是否存在困难,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浔中中心小学年___季_____年级______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主备人执教者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教学目标
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运用运算定律熟练进行简便运算。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个人使用批注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50×2=100 50×20=1000
25×4=100 25×8=200 25×12=300 25×40=1000
125×8=1000 125×16=200
125×24=3000 125×80=10000
通过刚才的口算,你们很快就算出结果,你们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三对好朋友,
它们分别是谁?板书:5×2 25×4 125×8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0×6×7 = 30×(□×□) 125×8×40 =(□×□)×□
3)计算:43×25×4 25×43×4
比较两道题,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有什么不同?
在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出:第1题只应用乘法结合律把后两个数相乘,
就可以使计算简便;第2题要先用乘法交换律把4放在前面,使25与4相乘,或
把25放在43的后面,使25与4相乘,然后再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小结: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独运用乘法结合律使计
算简便,一种是两个运算定律结合使用,使计算简便。
关键要掌握运算定律的内
容,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
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加以区分。
第-一-
网
(1)对比练习:
4×25+16×25 (25+15)×4 46×25 49×49+49×51
4×25×16×25 25×15)×4 (40+6)×25 49×99+49 学生小组分工后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内交流。
汇报。
二、小结学生谈收获。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