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王几何(1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3
第9课王几何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定理。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定理。
2.教学难点: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以生活中的几何实例引入课题,让学生感受到几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授课(1)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学生分组讨论,得出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
(2)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教师以实例讲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学生练习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解决问题。
(3)空间想象能力培养教师通过实物展示、模型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空间想象。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语言描述几何图形的空间位置关系。
(4)逻辑推理能力培养教师以几何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几何问题。
3.练习与讨论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定理。
2.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让学生感受到几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几何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4.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升。
六、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
2.期中、期末考试中,关注学生在几何学科方面的进步。
3.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
重难点补充:1.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难点:让学生理解并记住各种几何图形的名称及特点。
9. 《王几何》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默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注意阅读速度和效果。
2.培养圈点勾画的阅读习惯。
3.概括文章内容,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习重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圈点勾画的句子筛选和评价。
【学习过程】知识链接:作者介绍:马及时(1946-- ),笔名小非,四川都江堰人。
著有散文诗集《最后一片树叶》,诗集《泥土与爱情》《树杈上的月亮》《中国孩子》等。
自学指导一自学指导二再读课文,拿红笔标注段序,然后独立完成整体感知的问题。
6分钟后,指名展示。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自学指导三三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句子圈点勾画,并标注喜欢的理由。
3分钟后,小组交流。
我的阅读感悟:当堂训练1.王几何是从第几段出场的,前面的语段有何作用?2.我们每个人记忆深处,都有一个“王几何”老师,想一想,她(他)留在你脑海中的“经典”是什么?我的课堂小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认识了一个的老师,我记住了一节的课,从中我获得了许多人生的启示:组长意见读准字音人不知而不愠.( ) 学而不思则罔.( ) 论.()语思而不学则殆.( ) 不亦说.( )乎不逾矩..()()三省.( )吾身传.( )不习乎曾.()子一箪.()食曲肱.()而枕之2.学生齐读,分小组完成。
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读出节奏;第三遍抑扬顿挫。
3.学生朗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帮助学生解决。
自学指导二1.学生结合课本下注释,试着独立翻译下面《论语》二章8分钟第一章(一)分析文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乎?”第二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第三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王几何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第9课《王几何》教案一、内容及其分析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王几何》分析:本文的核心是理解几何老师王玉琳的性格特点,明白他性格虽然粗放但教学却是严肃认真的特点。
本课所学的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要让学生认识一个优秀的几何老师。
从王几何的第一堂课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几何是一个认真对待教学,二十年如一日的教授初中几何的人。
解决的关键是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思考。
二、目标及其分析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从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感知王几何老师的形象特点。
3、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目标分析(1 )概括文章,就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
(2)感知王几何老师的形象特点就是从王老师朴素的外表下感知他的伟大,为教育事业默默无闻付出的伟大。
(3)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就是用心去体会王几何为教育事业辛勤工作,二十几年如一日的用心教几何,能够达到反手画圆的境界。
说明一个人只要努力去做一件事就一定能做出别人所做不到的成就的道理。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就是难以理解王几何的伟大,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够丰富。
因此老师在教学课本内容之前时要多讲一些课外知识,并且要对王几何的性格进行深入分析,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四、教学条件支持分析在本节课《王几何》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录音机放朗读磁带,因为使用录音机播放磁带,有利于指导学生朗读。
除此之外,还要涉及到幻灯片,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中说到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设计导语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影响自己一生的老师,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个影响42个学生一生的一位几何老师。
让我们—起来学习《王几何》这篇课文吧。
资料助读作者介绍:马及时(1946--),笔名小非,四川都江堰人著有散文诗集《最后一片树叶》,诗集《泥土与爱情》《树杈上的月亮》《中国孩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