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运输鱼苗时
- 格式:doc
- 大小:50.01 KB
- 文档页数:3
鱼苗运输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鱼苗是水产养殖的重要种苗,其运输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保护,以确保运输过程中鱼苗的生存率和健康状况。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完善的鱼苗运输实施方案,以确保鱼苗在运输过程中能够安全、健康地到达目的地。
二、运输前的准备工作。
1. 确保运输容器的清洁卫生,避免残留有害物质对鱼苗造成伤害。
2. 检查运输容器的完整性,确保没有漏水或者其他损坏,以免鱼苗在运输过程中逃逸或受伤。
3. 根据鱼苗的种类和数量合理选择运输容器的大小和材质,确保鱼苗有足够的空间和适宜的环境。
4. 在运输容器中添加适量的氧气,以确保鱼苗在运输过程中能够正常呼吸。
三、运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鱼苗在运输过程中需要避免受到剧烈的震动和颠簸,因此在装载和运输过程中需要尽量避免碰撞和摇晃。
2. 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鱼苗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避免疾病的传播。
3. 鱼苗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保持适宜的水温和水质,因此需要根据鱼苗的种类和特性合理控制水温和水质。
4. 在运输过程中需要避免鱼苗之间的相互压迫和挤压,确保它们有足够的空间和舒适的环境。
四、到达目的地后的处理。
1. 到达目的地后需要及时将鱼苗转移到养殖场或者养殖池中,避免长时间停留在运输容器中造成水质恶化和鱼苗生存率下降。
2. 在转移鱼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受伤和逃逸,确保鱼苗能够安全到达新的生长环境。
3. 到达目的地后需要对鱼苗进行适当的适应期和观察期,确保它们能够适应新的生长环境并且没有受到运输过程中的影响。
五、结语。
鱼苗的运输过程需要特别注意保护,只有在运输过程中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才能确保鱼苗的生存率和健康状况。
希望本文档提供的鱼苗运输实施方案能够对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确保鱼苗能够安全、健康地到达目的地。
鱼苗运输实施方案
鱼苗是养殖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鱼苗的运输对于鱼苗的存活率
和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鱼苗运输
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就鱼苗运输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鱼苗的装箱和包装是鱼苗运输中的第一步。
在装箱和包装时,应选择质地坚固、透气性好的箱子,并在箱子内部铺设一定厚度的
湿毛巾或湿纸巾,以保持箱内的湿度。
在包装时,应根据鱼苗的种
类和数量,合理分隔,避免鱼苗之间的相互挤压和碰撞,从而减少
运输途中的死亡率。
其次,运输工具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来说,选择专业的鱼
苗运输车辆或者航空运输,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鱼苗的运输质量。
在运输途中,应尽量避免激烈的颠簸和过度的震动,以免对鱼苗造
成不必要的伤害。
同时,在运输途中,对于鱼苗的水质和温度也需要格外关注。
应该
定期检查鱼苗的水质,保证水质清洁,避免因水质恶化而导致鱼苗
的死亡。
另外,应根据鱼苗的种类和要求,合理控制运输途中的水温,避免因温度过高或过低而对鱼苗造成伤害。
最后,到达目的地后,对于鱼苗的安置和适应也是非常重要的。
应该尽快将鱼苗安置到预先准备好的养殖场所,并根据鱼苗的习性和要求,逐步调整水质和水温,帮助鱼苗尽快适应新环境,减少因运输而带来的压力和伤害。
总之,鱼苗运输实施方案的制定需要全面考虑鱼苗的特性和运输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以确保鱼苗在运输过程中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和照顾。
只有科学合理的鱼苗运输实施方案,才能够保障鱼苗的存活率和质量,从而为养殖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活鱼运输的方法详解观赏鱼活鱼在运输的时候非常容易出现鱼体受伤的情况,所以活鱼的运输也是非常有讲究的,一个不注意可能就会损失惨重。
小编就来为你详细讲述一下活鱼运输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1.水箱加水装鱼前先要往运鱼的汽车水箱装水,一般水箱加水40~50cm 深。
装完鱼后要求水箱内水面基本上接近箱顶,这样可使汽车在运输过程中减少水体的来回震荡,从而减少鱼体损伤。
2.装鱼装鱼操作时不要动作过大,以免鱼体受伤。
长途运输时,一般要在运输前1~2d就要对所运输的鱼停止投饵,使消化道排空,避免在运输过程中污染水质。
3.开增氧设施装鱼过程中,如果装在水箱中的鱼有浮头情况,就要打开充氧开关。
充氧量的大小,以保证水箱底部的塑料软管气孔都能均匀往外散发气泡为好。
如果装鱼多时,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大充氧量。
装完鱼后,要把顶盖固定好。
4.运输途中管理运输途中主要检查充氧设施是否完好。
现在大部分运输车都把氧气瓶的压力表装在驾驶室内,如果一个氧气瓶没有氧气,就可及时发现,马上转换到另一个氧气瓶上。
经常进行长途运输的,一般都把多个氧气瓶连在一起,这样可以避免氧气管子在每个氧气瓶间多次转换。
在进行长途运输时最好每隔3h左右到车顶上检查一下,以免出现其他意外情况。
5.高温季节长距离运活鱼方法在气温28~35℃、水温25~30.5℃的高温条件下,采用该方法用集装箱长途运输鱼苗和成鱼24h以上,成活率达98%。
选择体质健壮的鱼类并提前一天禁食,严禁将运前浮头缺氧的鱼装运,并尽量缩短装鱼时间。
开始装鱼后,在集装箱水中不停地充氧气,防止鱼浮头。
装鱼苗后,按每10kg水加入3万U粉状青霉素,再把集装箱盖好,往集装箱内不停地充氧。
集装箱紧贴于车厢四壁不可有空隙,若集装箱小于车厢,用一些较软的东西填平车厢,防止集装箱滑动。
然后把集装箱用有胶皮的铁盖(中间有一根长约30cm的钢管,用来排出鱼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气)封好,用钢绳固定紧。
这样既保护塑料桶不易漏水跑气,又能保温防晒,运输安全可靠。
鱼苗运输注意事项-养殖技术要想提高鱼苗运输中的成活率,必须把握“认真准备、把握时机、控制密度、讲求技巧”这四个要点。
1.认真准备。
一是要制定详尽的运鱼计划。
二是要选择适宜的运鱼用水。
三是鱼苗要适时停食并拉锻炼,使鱼苗体内的粪便排除干净,降低鱼苗的代谢率,以免排入运输容器中污染水质。
四是要选好合适的运输方法。
2.把握时机。
实践证明水温在15~20℃时运输鱼苗最好。
夏季运输时,可在塑料袋外加冰块降温,效果颇佳。
最好避开高温季节晴天光照强烈的中午、阴雨天气和凌晨等易出现严重缺氧浮头的时间段运输鱼苗。
3.控制密度。
鱼苗运输的密度应与当时当地的气候情况、水温、运输时间及鱼苗的品种、规格等因素结合起来考虑。
利用塑料袋充氧运输时,塑料鱼苗袋规格可以为70×40厘米,水温在20~25℃,每袋可装运鱼苗8~10万尾,夏花1200~1500尾;或装运5~7厘米长的鱼种600~800尾,7~8厘米的鱼种300~500尾,可保证在24小时内成活率达90%左右。
4.讲究技巧。
一是装鱼技巧:要求动作轻快,讲求方法,尽量减少对鱼苗的伤害。
选袋技巧:选取70×40厘米或90×50厘米的塑料袋,检查是否漏气。
注水技巧:注水要适中,一般每袋注水1/4~1/3左右,以塑料袋躺放时,鱼苗能自由游动为好。
放鱼技巧:按计算好的装鱼量,将鱼苗轻快地装入袋中,鱼苗宜带水一批批地装入。
充氧技巧:把塑料袋压瘪,排尽其中的空气,然后缓慢充入氧气,至塑料袋鼓起略有弹性为宜。
扎口技巧:扎口要紧,防止水与氧气外流,一般先扎内袋口,再扎外袋口。
装箱技巧:扎紧袋口后,把袋子装入纸质箱或泡沫箱中,也可将塑料袋装入编织袋后放入箱中,置于阴凉处,防止曝晒和雨淋。
二是防病技巧:一般情况下,()可在每只运鱼袋中放入食盐2~3克,有较好的防病效果。
三是换水技巧:长途运输时,在途中要经常观察鱼的动态,调整充气量,一般每5~8小时换水一次,操作细致,先排老水约三分之一后加新水,发现鱼一旦缺氧及时充氧。
往届化学中考试题汇编----探究能力(四)1、(2004年江苏徐州市)长途运输鱼苗时,人们常在水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钙(CaO2)固体。
甲、乙两位同学发现往水中投入过氧化钙时产生气泡。
提出问题:当把过氧化钙投入足量水中时,最终会生成什么物质呢?进行猜想:甲同学认为:生成氧化钙和氧气;乙同学认为: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
(1)你认为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3)运输鱼苗时,在水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钙的主要目的是。
{答:(1)甲;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最终产物不可能是氧化钙。
(2)步骤1: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或火星更明亮。
步骤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通人二氧化碳气体出现浑浊;有氢氧化钙。
(其它合理答案也可)(3)增大水中氧气含量}2、(2004年湖北黄冈市)在高温下赤热的焦炭能与水蒸气发生反应,对其反应后的生成物,甲、乙、丙三位同学作了如下猜想:甲认为有H2、CO生成;乙认为有H2、CO、CO2生成;丙认为除有H2、CO、CO2外,可能还有其它的含碳化合物生成。
(1)探究小组组长丁认为三位同学的猜想均存在其合理性,请你从原子——分子论的观点解释他们猜想的合理性。
(2)乙同学为了证明他的猜想是正确的,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图如下:请运用你所学到的化学知识评价乙同学设计的实验原理的合理性。
{答:(1)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改变,原子个数没有增减。
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否存在,必须用实验进一步探究验证。
(2)H2O2、CH3OH、C2H5OH……(任写一种含碳、氢、氧的化合物即可)(3)①观察A中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情况可检验混合气中是否有CO2;②观察C中灼热的氧化铜和D中的无水硫酸铜的变化情况可检验混合气中是否有H2;③观察C中灼热的氧化铜和E中澄清的石灰水的变化情况可检验混合气中是否有CO;故乙同学设计的探究实验原理是合理的。
}3、(2004年湖北仙桃市)草酸的化学式为H2C2O4,甲、乙两同学对草酸受热分解及其产物的检验做了探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6.4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练习题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1.鱼苗在长途运输中||,通常将鱼苗养在相对密闭的容器内||,加入某种药品||,使容器内满足下列条件才能保持鱼苗的存活:充足的氧气、及时除去鱼苗呼出的CO2水的pH调节在8左右||,碱性不能太强.现有以下四种物质供选择:双氧水、过氧化钙(CaO2).过氧化钠(Na2O2)、氯酸钾.它们的有关化学性质如下:(1)2H2O===2H2O+O2↑(2)2Na2 O2+2H20 ==4NaOH十O2↑(3)2Na2 O2+2CO2== 2Na2CO3+O2(4)2CaO2+2H2O==2Ca(OH)2+O2↑(5)2CaO2+2CO2 ==2CaCO3↓+O2 (6)KC1O3不与H2 O||,CO2反应在鱼苗长途运输中你认为最适合加入的物质是()A. 双氧水B. 过氧化钙C. 过氧化钠D. 氯酸钾2.下列关于O2、CO2的说法正确的是()A. 都含有氧分子B. 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将O2转化成CO2C. CO2可用于灭火D. 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极易溶于水3.某无毒气体密度约是空气的||,且极难溶于水||,那么收集该气体所有的方法是()①向上排空气法;②向下排空气法;③排水法.A. ①或②B. ①或③C. ②或③D. ①②③均可4.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CO2||,正确的操作方法是()A. 倒入澄清的石灰水B. 用燃着的木条接近瓶口C.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瓶里D. 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瓶口5.实验室制取CO2的有关操作如图||,错误的是()A. 检查气密性B. 装药品||,制气体C. 收集D. 验满6.某气体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要收集该气体可用以下方法中的()A. 排水集气法和向下排空集气法B. 只用向上排空集气法C. 向上排空集气法和排水集气法D. 只用排水集气法7.实验室制备并收集CO2||,通常有以下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连接装置③加入大理石④加入稀盐酸⑤收集⑥验满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 ①②③④⑤⑥B. ②①④③⑤⑥C. ②①③④⑤⑥D. ②③④①⑤⑥8.某无毒气体的密度约是空气密度的||,且极难溶于水||,那么收集该气体所用的方法是()①向上排空气法;②向下排空气法;③排水集气法.A. ①或②B. ①或③C. ②或③D. ①②③均可9.下列气体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A. H2B. O2C. CO2D. N2二、填空题(共4题;共16分)10.如图所示||,这是一瓶用排水法收集好并正确放置在桌面上的无色气体||。
鱼苗鱼种运输及检疫鱼苗鱼种运输及检疫一、鱼苗鱼种的运输、运输前的准备工作运输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制定运输计划:根据鱼的种类、大小、数量和运输的远近等,确定运输方法。
长途运输要安排好运输车辆或船只,并与车主洽谈好各项运输事宜,以免影响及时转运,造成损失。
②准备好运输器具:运输器具必须事先准备好,并经过检验与试用,有损坏或不足的应及时添补和添置。
③做好沿途用水的调查:运输前必须对运输路线上的水源、水质情况调查了解,选择好换水和补充水的地点。
④人员配备:运输前必须做好人员的组织安排,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各个环节互相衔接,做“人等鱼到、塘等鱼放”。
⑤做好鱼体锻炼:在长途运输夏花鱼种前、应进行拉网锻炼,以增强鱼的体质。
用小型尼龙袋充氧运输鱼苗具有体积小,装运密度大,装卸方便,成活率高等优点,一般不需中途换水。
可作为货物利用铁路、航空托运或用汽车装运。
具体操作方法是:先往尼龙袋内加入清水,加水量占尼龙袋容量的1/4~1/3。
然后装鱼。
装鱼后立即排空袋内空气充人纯氧,使尼龙袋具有相当的弹性,如果是空运,则充氧量只能是陆运时充氧量的80%~90%。
充氧后用塑料绳或橡皮筋扎紧袋口,装入纸箱或直接放人垫有稻草的货箱内起运。
为了避免水质恶化,提高运输成活率,可在装鱼的同时向每升水中加入2000~4000国际单位的青霉素。
简易集装箱运输法用水泵或其他方法向集装箱内注水,注水量与运鱼量相适应,鱼、水总重量不能超过汽车的额定载重量。
一般水、鱼比为2:1至1:1,长途运输时水、鱼比应更大些。
装鱼之前必须先充氧半小时,然后装鱼,封盖。
运输途中必须连续充氧。
一般一只工业用氧气瓶可充氧3~5小时,可调节供气量来控制充氧时间,并根据运输时间确定携带氧气瓶的数量,宜多不宜少,以防途中意外延误时间时能有充足的氧气供应。
鱼苗、鱼种的计数鱼苗鱼种一般以尾为计算单位。
如数量过多,可以万尾计。
鱼苗的过数方法,有碗量法、分格法;鱼种的过数方法,有碗量法、捞斗过数法、分格法、过秤法多种,以分格法过数比较准确。
运输鱼苗的方法
一、密封式运输
密封式运输即将鱼和水置于密封充氧的容器中进行运输。
其特点是体积小、携运方便,一般成鱼运输在8小时内不需中途换水;而且装运密封度大,成活率高,一次充氧能使鱼苗在容器中存活20小时以上,可采用塑料袋充氧和塑料桶充氧密封运输等方法。
1.塑料袋充氧密封运输。
塑料袋内装洁净的清水,其水量占袋总容量的1/3,再按计划装入适量的鱼苗或鱼种。
运输大规格鱼种和成鱼时,加入青霉素粉剂(10千克水中加入6万单位),排出袋中空气,充足氧气。
2.塑料桶充氧密封运输。
塑料桶上装有进出水口及注排气孔,使用时装水1/3~1/2。
容积为25升的塑料桶,可装鱼苗8万~10万尾。
若在桶内加入5万~10万单位的青、链霉素粉,然后充氧。
运载时间在20小时内,成活率可达95%以上。
二、开放式运输
主要用帆布箱(桶)运输,帆布箱(桶)四周用铁架或木架支撑,容积1立方米左右,使用时装水3/4容量,在水温20℃~25℃时,每箱可装鱼苗30万~35万尾,可装夏花鱼种2万~2.5万尾;在水温15℃时,可装10厘米长的鱼种3000~4000尾。
运输途中要不停地充空(氧)气或用击水板击水,以增加水中溶氧量。
如发现鱼类浮头,要及时换水。
长途运输鱼苗,途中要喂食,一般在换水后2小时,每箱喂半个熟蛋黄,3小时后,吸出沉淀物,以免水质变化引起鱼苗死亡。
翘嘴红鲌苗种运输方法及需注意事项有哪些?近年来,翘嘴红鲌的运输技术已经成为翘嘴红鲌产业化的重要保障,但长途运输剧烈震动风险很大,如果不注意往往成活率低,形成经济损失,因此科学运输十分重要。
本文谈谈翘嘴红鲌苗种运输方法及需注意事项有哪些,供参考。
一、翘嘴红鲌水花的运输翘嘴红鲌的鱼苗细小、娇嫩,卵黄较步,发育较快。
必须根据运输时间的长短,适时装运。
如运输时间超过15小时,在鱼苗出齐眼点即可装运、如腰点出齐,运输时间应控制在8小时以内。
在集苗计数、装袋等过程中,必须带水操作,采用鱼苗袋充氧,每袋可装5-8万尾。
如水温过高,可采取措施,缓慢降温2-4°C,切忌短时间内水温差过大。
值得注意的是,袋运鱼苗的水必须干净,不能混有其他水生浮游动物。
二、翘嘴红鲌夏花的运输规格达2厘米以上时,即可开始分塘或出售。
在分塘或出售之前,必须十分重视拉网锻炼工作。
并在装袋前冲水2-5小时。
一般采用鱼苗袋充氧运输,视规格大小、运输时间长短、水温高低等情况,灵活掌握袋运密度。
如水温过高,也可用井水或冰块适当降温。
一般每袋可装运夏花2000-3000尾。
三、翘嘴红鲌的鱼种运输一龄鱼种起捕、运输或放养一般都在冬季进行。
起捕动作要轻快,全过程尽量带水操作,运输前要进箱冲水3小时以上。
最好采用广口鱼苗袋充氧运输,或用内壁光滑的桶、篓充气运输,尽量避免用活水车长途运输,鱼种下塘前,可用3%的食盐水溶液浸泡鱼种10分钟左右。
四、翘嘴红鲌苗种运输注意事项1、苗种出池前充分锻炼和冲水。
2、苗种操作时避免鱼体损伤,最好带水操作。
3、装苗种的密度要适宜。
4、要求鱼苗运输过程,途中防止剧烈震动,防止水温变化过大过快。
如何长途运输活鱼运输活鱼为什么容易死亡活鱼在密集运输过程处于一种非常恶劣的环境中,交通工具的颠簸,水的震荡,水中溶氧的缺乏,有毒排泄物的增加,二氧化碳的增多及与之相关的pH值的降低,在水震荡下,鱼类的剧烈运动和撞碰受伤,这些都会导致鱼类的生理失调,造成运输过程中的大量伤亡。
鱼在运输中的死亡是复杂的综合作用,很难说是哪个单一因子引起的。
但死鱼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1)运输中鱼的密度大,活动强烈,使溶氧含量降低,二氧化碳、氨等有毒的排泄物增加。
但在运输中一般都采取增氧措施,溶氧缺乏不一定是死鱼的主因。
氨量虽大,但因为pH值较低,毒死鱼的可能性也很小。
(2)鱼体在运输中撞碰受伤后,淡水可以通过伤口大量进入鱼体,超过肾脏排泄的能力,使鱼体内水分平衡失调。
伤口还会感染水霉菌病,使鱼在运输后死亡。
(3)由于鱼的剧烈活动,供应能量时糖分解不完垒,肌肉内乳酸的积累量超过鱼类所能忍受的限度而引起死亡。
(4)途中补水不当,加入了有毒的污水或含氯量太高的自来水。
据报道,自来水的含氯量为0.25-0.3毫克/升时,有一部分鱼苗死亡,达0.35毫克/升时,全部死亡。
(5)在运输前忽视了对鱼种的锻炼,造成了鱼种大批死亡。
根据实践经验,我国的鲢、鳙等鱼苗、鱼种,在运输前必须拉两三次网再放入鱼池,叫做锻炼,锻炼过的鱼能忍耐长途运输。
(6)在运输鱼苗时忽视了鱼苗的孵出时间,过嫩的鱼苗卵黄囊还未消失,鳔(腰点)未出现,鱼苗不会浮起,放入水中,就会沉到水底,陷入缺氧的淤泥中,造成死亡,因而不能运输,孵出过久,很难得到适口饵料,体色发黑,也不好运输。
只有在鳔刚出齐,体呈淡黑色的鱼苗才适宜运输。
(7)运输前忽视了鱼苗质量的检查。
如果鱼体瘦弱,就经不起运输过程中环境的骤变,造成大部或全部死亡。
鱼苗鱼种运输技术苗种的运输,是养鱼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需要认真对待。
苗种运输成功的关键,是应做好运输前的准备工作,它是提高运输途中鱼类成活率的保证。
在运输之前,除事先检查运输工具,掌握运输时间和人员安排外,还应做到“人等鱼到”,“塘等鱼放”,使运输顺利进行。
一、运输方法。
1.帆布桶运输:帆布桶运输的优点是装运速度快,操作简便,途中可以喂食,换水,适用于火车、汽车、拖拉机、三轮车等交通工具。
帆布桶的大小,一般要求长85cm,宽85cm,高95cm。
支撑帆布桶的框架规格与帆布桶相适应。
每桶可装水350-400kg,约占整个容积的60-70%。
装鱼密度与水温高低和路程远近关系密切。
若水温低而运输路途较短,可以适当多装。
一般当水温在15-20℃时,每桶可装1-1.5寸的夏花1.4-1.8万尾,1.5-2寸的1-1.2万尾,2-2.5寸的0.5-0.7万尾,2.5-3寸的0.3-0.4万尾。
装鱼后的帆布桶口要用网片盖好,以免鱼随水溅出。
在运输途中,如果发现桶底有污物或死鱼沉淀,应及时捞出,防止水质污染。
当发现鱼种浮头时,可击水、淋水或送气。
若浮头严重就应换水1/3-2/3,再加注新水。
2.水桶或担篓运输:此运输适用于短距离,工具简便,成本低,但运输量小,用劳力多,劳动强度大。
水桶可用肩挑,也可用自行车或手椎车载运。
装水量为桶或篓的1/2-2/3,重约15kg左右。
可装运鱼苗1-1.5万尾,或乌仔1200-1500尾,夏花500-600尾,1.5-2寸的鱼种200-300尾,2-2.5寸鱼种150-200尾,2.5-3寸鱼种50一80尾。
装鱼后可用纱布包盖桶口,以免鱼种随水溅出。
在挑运时,脚步要稳,走得匀,系绳短,扁担长且宽具有弹性,这样使桶内水面起波动,激起浪花,增加水中氧。
若发现鱼密集浮头,要及时击水增氧或换新水。
3.尼龙袋运输:这种方法装鱼密度大,成活率高,搬运轻便,节省人力,适于鱼苗用车辆运输。
鱼苗和鱼种运输的技术要求
一、体质要求
为适应复杂的长途运输前后的操作过程,要求鱼苗鱼种规格一致,躯体匀称,背尾饱满,鳞鳍完整无创伤,游动活泼。
二、拉网锻炼
鱼苗应在肉眼看到鳔点出齐,开口吃食,体呈淡黑色时起运。
如运输时间在12小时以上时,体色还应浅些。
鱼种起运前1~3天必须拉网锻炼,使鱼体预先排空肠内粪便和减少体表粘液,体质结实,习惯密集环境,一般长途运输须密集锻炼2~3次,短途运输1次即可。
三、温度要求
运输鱼苗水温应控制在10℃~20℃,鱼种应控制在8℃~15℃。
0℃以下时,不宜运输,原因是容易损伤鳞片。
夏季高温时,可用冰块降温运输。
四、水质要求
运输用水要求水质清洁,溶氧量高,无毒无臭味,不受任何污染。
途中需要换水时,每次换水量一般不超过1/2。
最多不超过2/3,以防止水环境突变。
运输鱼苗的水温与池塘水温相差不得超过2℃,运输鱼种的水温与池塘水温相差不超过5℃。
五、氧气要求
保证鱼苗和鱼种在运输中有足够的氧气,除密封氧外,一般可以用击水、送气、淋水、换水等形式增氧。
六、密度要求
在启运前,最好作一次装载密度试验。
例如水温在20℃左右时,运程在6~8小时,1立方米帆布篓可装运鱼苗30万尾,5~7厘米的鱼种约2.5万尾,密度一定要根据水体积、水温、鱼苗和鱼种的规格来确定,宁小勿大。
量气管和连通管的解题方法一.选择题(共3小题)1.现有一杯20℃的某溶质的溶液,欲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可行的方法是()A.加入一定量的溶质B.增大压强C.升温到60℃D.加入一定量的水2.现有一瓶一定温度下的饱和Ca(OH)2溶液,下列方法不能使其溶质质量分数改变的是()A.加热蒸发水B.加水C.降低温度D.加入少许Ca(OH)2粉末3.欲改变一杯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行的方法是()加少量水D.倒出一部分A.升高温度B.加入少量硝酸钾C.二.解答题(共6小题)4.长途运输鱼苗时,人们常在水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钙(CaO2)固体,为鱼提供氧气,过氧化钙与水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什么物质?课外兴趣小组决定对这一过程中进行探究:实验探究一:过氧化钙与水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什么物质?【猜想】另一生成物为氢氧化钙.【进行实验】取适量过氧化钙放入试管中加适量水,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液体变成_________色,则猜想成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意外发现】长时间后,同学们发现滴入酚酞后变色了的液体颜色又变回无色,他们认为褪色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查阅资料】过氧化钙在空气中,会变质产生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实验探究二:测定久置过氧化钙样品中碳酸钙含量【测定方案】①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②精确称量一袋样品质量置于烧杯中并加入适量水混合,再全部倒入烧瓶中,并在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稀盐酸;③将液面调节到量气管的“0”刻度,并使两边液面相平,打开止水夹和分液漏斗活塞;④反应结束后,再次调节量气管两边液面相平,读出气体体积;⑤计算样品中碳酸钙含量(CO2的密度为L).【问题讨论】(4)图中油层的作用为_________,油层上方留有空气,会使测量结果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中和反应放热,滴加稀盐酸后,发生装置中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这个反应的发生可能使测定结果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5)若测得量气管读数为896mL,则实验中选用的量气管规格合适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100mLB、1LC、2L(6)测定方案的步骤4中移动_________使两边液面相平.步骤2中将样品和水混合的目的是_________.5.(2010?扬州)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下列研究.应用研究:(1)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为Na、N2,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制备研究:(2)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得NaNH2,再将NaNH2与N2O反应可生成NaN3、NaOH和气体X,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NH2+N2O=NaN3+NaOH+X,实验室检验X气体使用的试纸是湿润的_________.Na2CO3质量分数测定:工业级NaN3中常含有少量的Na2CO3,为测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设计如图装置(已知H2SO4溶液与NaN3,反应不生成气体).(3)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设计的实验步骤为:①精确称量样品,检查装置气密性;②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称量装置C;③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④再打开弹簧夹,_________;⑤再次称量装置C.计算碳酸钠含量至少需要测定_________(填数字)个数据.根据制备反应,分析工业级NaN3中含有Na2CO3的可能原因_________.NaN3纯度测定:精确称量NaN3样品,设计如图装置,测定其纯度.已知2NaN3→3N2(NaN3中的N全部转化为N2,其他产物略),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4)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从水准瓶注水,量气管中液面与右边液面形成高度差,做好标记,一段时间后,两边高度差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5)使小试管中的NaN3样品与M溶液接触的操作是_________.(6)使用冷水冷凝的目的是_________.反应前应将液面调节到量气管的“0”刻度,并使两边液面相平,反应后读数时,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7)常温下测得量气管读数为(N2的密度为L),则实验中选用的量气管规格合适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8)计算NaN3样品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6.某学习小组的几位同学为测定镀锌铁皮的锌镀层的厚度,提出了各自的设计方案.(忽略锌镀层的氧化)(1)在铁皮表面镀锌是由于_________(填字母)A.锌没有铁活泼,镀在铁的表面可防止生锈B.锌比铁活泼,并且在空气中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防止生锈(2)甲同学的方案是先用盐酸将镀锌铁皮表面的锌反应掉,通过差量计算出锌的质量,然后再由锌的密度算出锌层的体积,最后由体积除以镀锌铁皮的面积计算得到锌层的厚度.在实际操作中,甲同学的方案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是_________.(3)乙同学是通过查阅资料,知道Zn(OH)2既可以与酸也可与碱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盐,于是设计了如下方案:a.写出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b.步骤③的操作是洗涤沉淀,为证明沉淀已洗净,写出操作和现象_________.(4)丙同学的方案是通过右图所示装置,测量镀锌铁皮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来计算锌层的厚度.若使用浓盐酸,则测出锌的厚度会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丁同学认为,即使丙同学改用稀硫酸进行实验,测量结果仍不准确,你认为他的理由是_________.(5)丁同学设计通过测量镀锌铁皮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来计算锌层的厚度,他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①检查量气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关闭弹簧夹,从量气管注水,若观察到_________,说明该量气装置气密性良好.②反应前应将液面调节到量气管的“0”刻度,并使两边液面相平,反应后读数时,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③若分液漏斗上方不连接导管a,则测出气体体积会_________(选填“偏小”、“偏大”或“没有影响”).7.现有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mL)300mL,能配制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g/mL)多少毫升?还需加入水多少毫升?8.某同学为探究某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该同学取25g石灰石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73g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石灰石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求:①产生CO2多少克?②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9.10克含杂质的锌样品(杂质不与酸反应)与100克稀硫酸恰好完全分应,生成克氢气,求:(1)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2)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量气管和连通管的解题方法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小题)1.现有一杯20℃的某溶质的溶液,欲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可行的方法是()考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分析:溶液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20℃的某溶质的溶液,不知其是饱和还是不饱和溶液,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加水的质量一定可以.解答:解:A、加入一定量的溶质,若溶液饱和,则不再溶解,故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改变,故A错误;B、压强影响的是气体物质的溶解性,所以增大压强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改变,故B错误;C、升高温度,溶质和溶剂不一定改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改变,故C错误;D、加入一定量的水,溶剂增加,故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小,故D正确,A.加入一定量的溶质B.增大压强C.升温到60℃D.加入一定量的水故选D.改变溶质质量分数,需要改变溶质和溶剂的比例,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水.点评:2.现有一瓶一定温度下的饱和Ca(OH)2溶液,下列方法不能使其溶质质量分数改变的是()A.加热蒸发水B.加水C.降低温度D.加入少许Ca(OH)2粉末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用溶解度来表示,而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所以当温度不变时,即使蒸发水分,溶质的质量分数也是不变的.所以要使溶质的质量分数改变可用改变温度的方法.或加入溶剂的方法.解答:解: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加热蒸发水分,相当于将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因此溶质质量分数减小.B、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会使溶剂的质量增多,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C、当降低温度时,饱和溶液会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溶质和溶剂没有变化,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向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氢氧化钙时,因溶液饱和所以不再溶解,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CD点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在降低温度时,溶解度变大,但溶液中溶质和溶剂没有改变,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只是溶液的状态变为了不饱和溶液.3.欲改变一杯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行的方法是()A.升高温度B.加入少量硝酸钾C.加少量水D.倒出一部分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进行分析,要改变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加入水或减少溶质.解答:解:A、升高温度,硝酸钾中溶质和溶液的比值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A错误;B、加入少量硝酸钾,硝酸钾不再溶解,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B错误;C、加入少量水,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比值改变,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C正确;D、溶液具有均一性,倒出一部分,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溶质质量分数的改变,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进行.二.解答题(共6小题)4.长途运输鱼苗时,人们常在水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钙(CaO2)固体,为鱼提供氧气,过氧化钙与水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什么物质?课外兴趣小组决定对这一过程中进行探究:实验探究一:过氧化钙与水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什么物质?【猜想】另一生成物为氢氧化钙.【进行实验】取适量过氧化钙放入试管中加适量水,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液体变成红色,则猜想成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aO2+2H2O=2Ca(OH)2+O2↑【意外发现】长时间后,同学们发现滴入酚酞后变色了的液体颜色又变回无色,他们认为褪色的可能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查阅资料】过氧化钙在空气中,会变质产生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实验探究二:测定久置过氧化钙样品中碳酸钙含量【测定方案】①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②精确称量一袋样品质量置于烧杯中并加入适量水混合,再全部倒入烧瓶中,并在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稀盐酸;③将液面调节到量气管的“0”刻度,并使两边液面相平,打开止水夹和分液漏斗活塞;④反应结束后,再次调节量气管两边液面相平,读出气体体积;⑤计算样品中碳酸钙含量(CO2的密度为L).【问题讨论】(4)图中油层的作用为防止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油层上方留有空气,会使测量结果无影响(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中和反应放热,滴加稀盐酸后,发生装置中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这个反应的发生可能使测定结果偏大(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5)若测得量气管读数为896mL,则实验中选用的量气管规格合适的是B(填字母序号)A、100mLB、1LC、2L(6)测定方案的步骤4中移动量气管使两边液面相平.步骤2中将样品和水混合的目的是将过氧化钙转化为氢氧化钙,防止生成的氧气产生干扰.考点:酸、碱、盐的鉴别;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物质检验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分析:【进行实验】根据酚酞在酸碱盐中的显色进行分析,根据题中的叙述找出反应物、生成物,依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意外发现】根据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钙反应进行分析,【问题讨论】(4)根据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进行分析,根据氢氧化钙会与盐酸发生酸碱中和反应进行分析,根据温度升高会使体积变大进行分析,(5)根据选用量气管的原则进行分析,(6)根据过氧化钙和水反应也会产生氧气进行分析.解答:解:【进行实验】酚酞遇碱显红色,而过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和水,氢氧化钙使酚酞变红色,【意外发现】氢氧化钙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长时间后,氢氧化钙变成了碳酸钙,碳酸钙不会使酚酞变色,【问题讨论】(4)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对测定的体积产生影响,生成多少二氧化碳就会排出多少水,油层上方的空气对测定的结果不会产生影响,但是盐酸和氢氧化钙中和生成氯化钙和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会使生成的气体体积增大,使测定的结果偏大,(5)选用量气管要接近所测得体积,太大或太小都会产生误差,(6)通过改变液面的高度,改变产生的压强差,如果在集气瓶中,过氧化钙会与水反应生成的氧气,是测定的结果偏大.故答案为:【进行实验】红;2CaO2+2H2O=2Ca(OH)2+O2↑【意外发现】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问题讨论】(4)防止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无影响;Ca(OH)2+2HCl=CaCl2+2H2O;偏大(5)B(6)量气管;将过氧化钙转化为氢氧化钙,防止生成的氧气产生干扰.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充分的读题,了解选项考查的内容,然后对接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此类题的难度一般不大,主要是学过的知识.5.(2010?扬州)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下列研究.应用研究:(1)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为Na、N2,反应方程式为2NaN32Na+3N2↑.制备研究:(2)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得NaNH2,再将NaNH2与N2O反应可生成NaN3、NaOH和气体X,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NH2+N2O=NaN3+NaOH+X,实验室检验X气体使用的试纸是湿润的无色酚酞试纸或红色石蕊试纸.Na2CO3质量分数测定:工业级NaN3中常含有少量的Na2CO3,为测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设计如图装置(已知H2SO4溶液与NaN3,反应不生成气体).(3)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设计的实验步骤为:①精确称量样品,检查装置气密性;②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称量装置C;③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④再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⑤再次称量装置C.计算碳酸钠含量至少需要测定3(填数字)个数据.根据制备反应,分析工业级NaN3中含有Na2CO3的可能原因制备过程中未除净的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NaN3纯度测定:精确称量NaN3样品,设计如图装置,测定其纯度.已知2NaN3→3N2(NaN3中的N全部转化为N2,其他产物略),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4)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从水准瓶注水,量气管中液面与右边液面形成高度差,做好标记,一段时间后,两边高度差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5)使小试管中的NaN3样品与M溶液接触的操作是使锥形瓶倾斜.(6)使用冷水冷凝的目的是除去生成的气体中的水蒸气.反应前应将液面调节到量气管的“0”刻度,并使两边液面相平,反应后读数时,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调节量气管使两侧的液面保持水平.(7)常温下测得量气管读数为(N2的密度为L),则实验中选用的量气管规格合适的是A(填字母序号).(8)计算NaN3样品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专题:实验操作型;综合实验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信息判断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然后写出方程式.(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氨水呈碱性回答.(3)根据碱石灰的成分和用途回答前一空;④再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能将装置中残留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BC装置.(4)根据出现液面差后,如装置严密,装置内的气压不变的情况回答.(5)使锥形瓶倾斜,让小试管倾斜其中的药品流出来.(6)反应可能产生水蒸气,使用冷水冷凝可除去生成的气体中的水蒸气;生成的气体进入量气管后,右管中液面上升,液柱形成的压强对气体体积大小有影响,反应后读数时,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调节量气管使,两侧的液面保持水平.(7)量取体积时,量筒的量程要和所测体积相近,且只能一次量出.(8)先根据体积和密谋计算氮气的体积,再利用关系式2NaN3→3N2计算NaN3样品的纯度.解答:解:(1)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为Na、N2,即反应物是NaN3,生成物是Na、N2,条件是撞击,所以反应方程式为2NaN32Na+3N2↑.(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确定气体X为氨气,氨水呈碱性,检验时用无色酚酞试纸或红色石蕊试纸.(3)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二者既能吸收水分,又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所以A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④再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能将装置中残留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BC装置;计算碳酸钠含量,要知道样品的质量、反应前后C装置的质量,共3个数据;制备工业级NaN3时同时生成氢氧化钠,它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Na2CO3.(4)连接好装置,从水准瓶注水,量气管中液面与右边液面形成高度差,做好标记,一段时间后,如装置严密,装置内气压不变,两边高度差不变.(5)使小试管中的NaN3样品与M溶液接触的操作是使锥形瓶倾斜,让小试管中的药品流出来.(6)反应可能产生水蒸气,使用冷水冷凝的目的是除去生成的气体中的水蒸气;为了排除两侧液面不水平,液柱形成的压强对气体体积大小有影响,反应后读数时,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调节量气管使,两侧的液面保持水平.(7)量取体积时,量筒的量程要和所测体积相近,且只能一次量出,所以选100mL的量筒.(8)解:生成氮气的质量为÷1000mL/L×L=.设NaN3样品的纯度X2NaN3→3N2130 84X×X=%答:NaN3样品的纯度%.故答案为:(1)2NaN32Na+3N2↑;(2)无色酚酞试纸或红色石蕊试纸;(3)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鼓入空气;3;制备过程中未除净的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4)不变;(5)使锥形瓶倾斜;(6)除去生成的气体中的水蒸气;调节量气管使,两侧的液面保持水平;(7)A;(8)解:生成氮气的质量为÷1000mL/L×L=.设NaN3样品的纯度X2NaN3→3N2130 84X×X=%答:NaN3样品的纯度%..点评:综合实验涉及知识面广,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高,既考查知识的识记、理解、迁移、运用,又考查分析、对比、归纳等思维能力,符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是中考方向,对这类题目要重点训练.6.某学习小组的几位同学为测定镀锌铁皮的锌镀层的厚度,提出了各自的设计方案.(忽略锌镀层的氧化)(1)在铁皮表面镀锌是由于B(填字母)A.锌没有铁活泼,镀在铁的表面可防止生锈B.锌比铁活泼,并且在空气中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防止生锈(2)甲同学的方案是先用盐酸将镀锌铁皮表面的锌反应掉,通过差量计算出锌的质量,然后再由锌的密度算出锌层的体积,最后由体积除以镀锌铁皮的面积计算得到锌层的厚度.在实际操作中,甲同学的方案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由于铁也会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因此很难判断什么时候锌正好反应掉而铁没有反应.(3)乙同学是通过查阅资料,知道Zn(OH)2既可以与酸也可与碱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盐,于是设计了如下方案:a.写出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2HCl=ZnCl2+H2↑;Fe+2HCl=FeCl2+H2↑.b.步骤③的操作是洗涤沉淀,为证明沉淀已洗净,写出操作和现象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几滴酚酞并振荡,若溶液不变色,则表示沉淀已洗净.(4)丙同学的方案是通过右图所示装置,测量镀锌铁皮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来计算锌层的厚度.若使用浓盐酸,则测出锌的厚度会偏小(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丁同学认为,即使丙同学改用稀硫酸进行实验,测量结果仍不准确,你认为他的理由是锌和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差异不大,镀锌铁皮中两者的比例的改变造成与酸反应后产生氢气质量的改变非常微小,对称量的要求很高.另外在实验的过程中随着气体的产生也会带走水蒸气,造成实验结果的不可靠.(5)丁同学设计通过测量镀锌铁皮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来计算锌层的厚度,他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①检查量气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关闭弹簧夹,从量气管注水,若观察到量气管中液面与左边液面形成高度差,一段时间后,两边高度差不变,说明该量气装置气密性良好.②反应前应将液面调节到量气管的“0”刻度,并使两边液面相平,反应后读数时,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上下移动量气管,直到与左边液面相平后再读数(写出一条即可).③若分液漏斗上方不连接导管a,则测出气体体积会偏大(选填“偏小”、“偏大”或“没有影响”).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1)根据铁和锌的金属活动性判断;(2)根据铁和锌都能和盐酸反应分析;(3)根据铁、锌与酸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检验洗涤结果实质就是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碱溶液;(4)从盐酸的挥发性和实验数据的可测量性分析;(5)根据装置的特点和反应过程中气体体积变化分析.解答:解:(1)在铁皮表面镀锌是由于锌比铁活泼,并且在空气中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防止生锈;(2)由于铁也会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因此很难判断什么时候锌正好反应掉而铁没有反应,故甲同学的方案不合理;(3)a.镀锌铁片与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Fe+2HCl=FeCl2+H2↑.b.在洗涤沉淀过程中,为证明沉淀已洗净,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几滴酚酞并振荡,若溶液不变色,则表示沉淀已洗净.(4)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且锌和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差异不大,镀锌铁皮中两者的比例的改变造成与酸反应后产生氢气质量的改变非常微小,对称量的要求很高.另外在实验的过程中随着气体的产生也会带走水蒸气,造成实验结果的不可靠;(5)①检查量气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关闭弹簧夹,从量气管注水,若观察到量气管中液面与左边液面形成高度差,一段时间后,两边高度差不变,说明该量气装置气密性良好.②反应前应将液面调节到量气管的“0”刻度,并使两边液面相平,为了测量结果准确,反应后读数时,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上下移动量气管,直到与左边液面相平后再读数.③若分液漏斗上方不连接导管a,则测出气体体积会偏大.故答案为:(1)B(2)由于铁也会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因此很难判断什么时候锌正好反应掉而铁没有反应.(3)Zn+2HCl=ZnCl2+H2↑;Fe+2HCl=FeCl2+H2↑;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几滴酚酞并振荡,若溶液不变色,则表示沉淀已洗净.(合理均给分)(4)偏小锌和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差异不大,镀锌铁皮中两者的比例的改变造成与酸反应后产生氢气质量的改变非常微小,对称量的要求很高.另外在实验的过程中随着气体的产生也会带走水蒸气,造成实验结果的不可靠.(5)①量气管中液面与左边液面形成高度差,一段时间后,两边高度差不变②上下移动量气管,直到与左边液面相平后再读数(写出一条即可)③偏大点评:此题通过多个实验设计来验证铁片镀锌的厚度,要从实验的可操作性,严密性,准确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解答.7.现有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mL)300mL,能配制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g/mL)多少毫升?还需加入水多少毫升?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物质质量守恒.分析:①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式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100%;②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计算密度公式是ρ=;③由题意可知硫酸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解答:解:由溶质的质量分数=×100%得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稀释前溶液的质量×稀释前溶质的质量分数=稀释后溶液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再由密度公式ρ=得m=ρv设稀硫酸的体积为v,将数值代入公式,。
长途运输鱼苗时,人们常在水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钙(CaO 2)固体,为鱼提供氧气。
过氧化钙与水
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什么物质?课外兴趣小组决定对这一问题中进行探究,请你参与。
实验探究一:过氧化钙与水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什么物质?
【猜 想】另一生成物为氢氧化钙。
【进行实验】取适量过氧化钙放入试管中加适量水,向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
液体变成
色,则猜想成立。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
【意外发现】较长时间后,同学们发现滴入酚酞后变色了的液体颜色又变回
无色,你认为褪色的可能原因是 。
【查阅资料】过氧化钙放置在空气中,会变质产生氢氧化钙和碳酸钙两种杂
质。
实验探究二 :测定久置过氧化钙纯度
【实验过程】称量144g 样品放在铜网中,按图示装置组装后
(药水瓶底部留有小孔),称量仪器及药品总质
量,将铜网插入足量水中,反应完全后称量仪器
及反应后物质总质量。
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探究三:测定久置过氧化钙样品中碳酸钙含量
【测定方案】
①如下图所示,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合格;
②称量20g样品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混合,完全反应后
全部倒入下图的烧瓶中,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待用;
③将量气管液面调节到“0”刻度,并使量气管内液面
与油层相平,打开止水夹和分液漏斗活塞;
④反应结束后,再次调节量气管内液面与油层液面相
平,读出气体体积;
⑤查得CO2的密度,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问题讨论】
(4)图中油层的作用为,油层上方
留有空气,会使测量结果(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中和反应明显放出热量,滴加稀盐酸后,发生装置里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这个反应的发生可能使测定结果(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5)反应结束后,测得量气管读数为1120ml,根据该条件下CO2的密度得知生成CO2的质量为2.2 g。
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6)步骤④中再次调节量气管内液面与油层液面相平的方法为。
步骤②中将样品和水混合的目的是。
(7)充分反应后将烧瓶中的液体蒸干,得到27.75g固体,这袋样品在变质前全为过氧化钙,其质量为g。
【进行实验】红 2CaO2+2H2O = 2Ca(OH)2+ O2↑
【意外发现】Ca(OH)2被空气中的反应掉了CO2
(1)吸收O2中的水蒸气
(2)生成的氧气排走了空气,造成瓶内气体质量增大(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3)①16g 72g
(4)隔绝水和CO2,防止CO2溶于水不受影响 Ca(OH)2+2HCl= CaCl2+2H2O 偏大(5)正确列式(1分)解出x=5g(1分)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5%(1分)(6)上下移动量气管,至量气管内的液面与油层液面相平
除去CaO2,防止在烧瓶中产生氧气
(7)18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