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文献计量学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213.00 KB
- 文档页数:85
文献计量学方法文献计量学方法是一种可用于评估科研成果的方法,它基于通过分析文献数量和质量来衡量特定研究领域内知识的产生和发展。
文献计量学方法可用于评估领域内研究人员、期刊、学术机构以及国家之间的影响力和表现。
下面将就文献计量学方法的内容、应用以及常见指标等方面作一详细介绍。
一、文献计量学方法的内容文献计量学方法主要通过对文献的数量、引用次数、权威专家评价等进行测量来评估他们的质量及影响力。
1、文献量的测量文献量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某个领域内出版的论文数量。
文献量通常是用一定的统计指标来表示,最常用的指标是SCI(E) (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即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公开文献数量,也可通过其他数据库如PubMed、CNKI进行测量。
文献量的测量反应着科学研究的产出量,但文献量大并不一定代表研究领域的兴旺发展。
2、引用次数的测量引用次数是指文章被其他文献引用的次数。
这个度量标准往往被用来衡量文章在学界的影响力。
而且,如果一篇文章在较长时间内被引用很多次,这也说明文章的影响力长期有效。
为衡量影响力,市面上有许多类似H指数、g 因子、i10指数等的指标,可用来衡量研究人员、机构、期刊的影响力。
如H指数(H-index):即某一研究人员的文献发表数 n ,有 n 篇文章至少被引用 h 次,其余文章的引用次数均小于等于 h。
认为 H-指数是目前最为科学、公正的反映研究者学术水平的指标,已成为研究人员的重要指标。
3、国际合作的测量国际合作是指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作者共同完成一篇论文的情况。
通过测量国际合作的次数、占总文献量的比例等指标,可用于测量研究机构或一个研究领域的国际化程度。
此外,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国际化和开放性是重要的因素,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认识国际领域中新兴的概念、技术、成果等,因此不同国家间的合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文献计量学方法的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是衡量科学研究成果的一种常用方法,可以找到引领学术研究的主流和热点领域,进而影响政策、决策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