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六年级上册第7课印花布1.2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6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印花布的历史、特点和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彩绘、镂空、拼贴等方法设计制作印花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3.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互相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印花布的历史、特点和制作方法。
2. 运用彩绘、镂空、拼贴等方法设计制作印花布。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印花布的历史、特点和制作方法,掌握彩绘、镂空、拼贴等制作技巧。
难点:如何设计出具有创意和独特风格的印花布。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彩纸、彩笔、剪刀、胶水、画纸、多媒体设备。
学具:彩纸、彩笔、剪刀、胶水、画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各种印花布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欣赏。
2. 学生分享对印花布的认知和感受。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印花布的历史、特点和制作方法。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彩绘、镂空、拼贴等制作技巧。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制作方法。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每组展示作品,分享制作心得。
板书设计:印花布历史、特点、制作方法彩绘、镂空、拼贴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印花布作品。
2. 写一篇关于印花布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的短文。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各种印花布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印花布的历史、特点和制作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分组选择不同的制作方法,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互相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整体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对印花布的制作技巧掌握较好。
但在作品设计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创新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设计风格,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印花布》教案《印花布》教案(通用10篇)《印花布》教案篇1活动目的:1、了解蓝印花布的主要特征,感受蓝印花布朴素的美。
2、知道蓝印花布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尝试用多种方法表现蓝印花布。
活动准备:教具——蓝印花布场景布置、音乐、学具——毛笔、蓝白颜料、湿毛巾、桌布,伞、扇、篮、杯及蓝印花布的各种剪片(花形、鱼形、圆形、菱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等),围兜、头巾、肚兜、手帕、围巾、手套、裤子等活动过程:一、整体欣赏蓝印花布导入:哇,这么多的客人老师,和他们打个招呼吧,提问:除了这么多的客人老师,还有很多什么呀?看到这么多的蓝印花布,你心里的感觉是什么?小结:走进这个蓝印花布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有人感觉宁静、有人感觉素雅、还有人觉得到了淳朴的乡下。
二、分情景欣赏蓝印花布导入:现在,老师请你们在去逛逛这个蓝印花布的世界,去挑一个你最喜欢的东西,等会儿来介绍你喜欢它的理由。
1、幼儿自由选择欣赏蓝印花布,教师随机指导2、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物品a.染布坊(从颜色简单、图案多、排列方式来引导幼儿)提问:谁最喜欢这里面的东西?谁来介绍?谁还来补充?还有吗?小结:蓝印花布颜色只有两种,它的图案有的来自于大自然,有的是人们创造和想象的,代表人们心中美好愿望的吉祥物,有的是规则排列,有的是不规则排列,这样的蓝印花布素雅宁静又耐看,让人越看越喜欢。
b.江南布衣阁(从蓝白和红的对比上引导幼儿)提问:谁最喜欢这里面的衣服?喜欢它的什么?小结:蓝白相配的蓝印花布,素雅大方,配上喜气洋洋的红色,衬托出了蓝印花布古朴典雅的美。
c.饰品吧(从装饰的方法上及体现中国特色)提问:谁最喜欢这里的东西?告诉我们,你喜欢它的原因是什么?小结:蓝印花布不仅可以做成衣服,还可以做成各种好看又好玩的东西那,受到游客的欢迎,因为它体现的是中国特色,有着浓郁的江南水乡韵味。
三、多形式表现蓝印花布导入:看,在染布坊那里,我们可以设计和制作蓝印花布;在饰品吧里,我们也用蓝印花布装饰各种物品;在江南布衣阁里,你可以选选音乐、秀秀蓝印花布。
第七课印花布教材分析上节课已经了解了木版画制作的方法,本节课让学生学习木刻如何印到布上,了解另一种拓印技巧并掌握印花布的方法。
教学目标(1)认识目标:引导学生对中国民间工艺的兴趣。
(2)操作目标:用上节课学习的木版画底版来拓印花布,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拓印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拓印让学生感受印花布的乐趣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审美意识,同时通过合作增进同学之间的情谊。
学习内容:用木刻底版来拓印花布。
教学重点:印花布制作方法,进一步熟悉木刻技巧。
教学难点:花布的印染方法。
课时建议:1-2课时课前准备:教师:花布数块;与印花布相关的录像资料、图片资料、电教设备、演示用品。
学生:油画棒、颜料、排笔、画纸及手工制作用具。
教学思路:1.组织教学(课前检查准备情况)2.导人新课欣赏印花布的美。
示范印染花布,了解印花布的制作过程。
师:你们想知道这些漂亮的印花布是怎么印出来的吗?老师也特别喜欢这些花布,所以前几天我特地去学了学,现在我就来试一试,看看自己学会了没有,同学们也要看仔细了,比一比谁最先发现里面的秘密。
(出示材料)示范做法。
提出简单要求。
师:我知道同学们也一定都想来试一试吧?3.欣赏分析(1)你知道墙上挂的是什么布吗?(2)你能看出布上有什么图案吗?图案造型有什么特点?(3)你知道这些图案有什么含义?为什么人们把这些图案印到布上呢? 学生讨论,教师提示,学生回答。
(1)印花布图案形象单纯简练,多用点、线、面组成,层次分明,色彩对比强烈。
、(2)印花布多运用寓意美好吉祥的传统图案,象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学生讨论后,教师播放印花布的工艺制作录像资料,并引导学生根据工具材料及画面效果、快捷程度,找出适合的表现手法。
(1)简要回忆印花布的制作方法;(2)教师制作印花布。
在此过程中强调学生注意:①先构思好图案内容,再用白油画棒用力均匀打磨;②颜色要一次调足,避免深浅不同;③刷颜色时笔触要方向一致。
4.探究方法仿制小幅印花布一块。
六年级美术上册印花布教案苏少版
1、通过活动初步学习印染花布。
2、感知色彩的美丽。
活动准备:
1、红黄蓝三色水彩颜料
2、干了的湿巾纸若干。
3、以前同学们的作品。
重点:染色难点:将染好的纸打开教学过程:导入活动教师示范讲解同学们操作,教师巡回辅导欣赏评价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出示用印染的花布做的衣服、裤子及白布做的衣服裤子引导幼儿欣赏比较;请同学们比较后说出喜欢哪一种?大家都喜欢花衣服,我们今天就来学做花布好吗?(好)
二、教师示范讲解先将白布对折4次,然后将一手的食指与拇指捏住纸的中间,给纸的4只角穿上好看的衣服,将要穿衣服的角转到朝下的地方轻轻地染上颜料,再换一只角转到朝下的位置染色,直到4个角全都染好色后放在桌上按刚才折的顺序把纸打开晾干,一块花手帕就染好了。
三、同学们操作,教师巡回辅导
1、引导同学们先折再染。
2、鼓励同学们大胆染色,多印染几块手帕。
3、帮助个别同学们完成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欣赏评价
1、同学们欣赏同伴作品。
2、教师讲评,并引导同学们说说将花布做什么?送给谁。
五、教后感:
有了上两节课作为基础,同学们印起花布来得心应手、速度也很快,能够充分的展开自己的想像空间,大胆的创作,由于同学们第一次接触这中创作,所以积极性都很高,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印花布的基本特点,学习制作印花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印花布的基本特点:介绍印花布的历史、分类和特点,使学生了解印花布的文化背景。
2. 制作印花布的方法:学习印花布的制作方法,包括图案设计、染色和晾晒等步骤。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印花布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难点:设计出独特且美观的印花布图案。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印花布样品、画纸、画笔、水彩颜料、染料、剪刀、晾晒架等。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画纸、画笔、水彩颜料、染料、剪刀、晾晒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印花布的历史、分类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印花布的文化背景。
2. 展示一些精美的印花布样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演示(10分钟)1. 讲解印花布的制作方法,包括图案设计、染色和晾晒等步骤。
2. 在画纸上设计一个简单的印花布图案,演示如何使用水彩颜料进行绘制。
三、学生创作(1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图案,使用画笔和水彩颜料在画纸上进行绘制。
2.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设计出独特且美观的印花布图案。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板书设计:印花布的制作方法:1. 图案设计2. 染色3. 晾晒作业设计:1. 让学生在家中尝试制作一幅印花布作品,可以是桌布、围裙等实用物品。
2.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可以是家庭成员、朋友圈等。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印花布的基本特点和制作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了许多独特且美观的印花布作品。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染色和晾晒环节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印花布制作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掌握。
重点关注的细节:制作印花布的方法补充和说明:一、图案设计(300字)在印花布的制作过程中,图案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了解印花布的历史和特点,学习制作印花布的方法和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和合作,学生能够设计并制作出具有个性的印花布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是印花布的历史、特点以及制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印花布的历史和特点,掌握制作印花布的基本方法。
难点:如何设计出具有个性的印花布图案,以及如何熟练运用制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教材、示范作品、画纸、颜料、画笔等。
学具:画纸、颜料、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电脑和投影仪展示一些印花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印花布的特点和用途。
2.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印花布的历史和特点,然后讲解制作印花布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示范:教师展示一幅示范作品,并讲解制作过程。
4.实践: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和技巧,自行设计并制作印花布作品。
5.展示: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简洁明了,易于学生理解。
七、作业设计:作业要求学生设计并制作一幅印花布作品,尺寸为A3纸大小。
作业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方面。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作业设计”。
一、作业的难度要适中,要能够让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完成。
二、作业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够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作业要能够引导学生对印花布的制作过程进行深入的思考,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模仿。
一、设计的图案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能够表达出他们的主题。
二、颜色的选择是否合理,是否能够突出主题,是否符合色彩的基本原则。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7 印花布 | 苏少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印花布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印花布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创作,提高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印花布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印花布的艺术特点和分类。
3. 印花布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4. 印花布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印花布的艺术特点和制作方法,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印花布的艺术特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印花布样品、制作工具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印花布的图片和实物,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介绍印花布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让学生对印花布有深入的了解。
3. 演示:展示印花布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制作方法和技巧。
4. 练习: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制作印花布,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作能力。
5. 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1.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7 印花布 | 苏少版2. 副了解印花布的艺术特点,培养创作能力3. 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等。
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幅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印花布作品。
2. 要求作品能够体现印花布的艺术特点,同时具有学生自己的风格和创意。
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印花布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对制作方法的掌握程度不一,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的指导。
2. 在创作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创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模仿和依赖他人的现象,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
小学美术苏少版六年级上册第7课《印花布》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名师授课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印花布是我国的传统印染技术,学习印花布的基本制作过程。
2、通过欣赏印花布来感受中国传统印染艺术独特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情感。
2学情分析简单、原始的蓝白两色,创造出一个淳朴自然、千变万化、绚丽多姿的蓝白艺术世界。
蓝印花布的纹样图案都来自于民间,反映了百姓的喜闻乐见,寄托着她们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在题材和内容上,老百姓那种健康和质朴的心灵,在民间蓝印花布上得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因而蓝印花布确实真实地反映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和艺术积淀。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印花布及其应用,来感受中国传统印染艺术独特的美,了解印花布制作流程。
教学难点: 能运用简单的制版方法制作印花底版,并用白布或白纸印染出简单的作品。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一、资料赏析:蓝印花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印染制品。
传说有一个姓梅的小伙子不小心摔了一跤,摔在了泥地里,衣服变成了黄颜色,怎么洗也洗不掉,但人们看到后却很喜欢,然后他就把这件事告诉他一个姓葛的好朋友。
后来他俩就专门从事把布染成黄色,又有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们把布晾在树枝上晒干时不小心被风吹到了地上,地上正好有一堆蓼蓝草,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板蓝根草,它里面有一种成分叫靛蓝,可以把布染成蓝色,等他们发现这块布的时候,黄布已变成了一块花布,“青一块、蓝一块”他们想这奥秘肯定在这个草上,此后,两人又经过多次研究,终于把布染成了蓝布,梅葛两位先生也就成为了蓝印花布的祖师爷。
蓝印花布的美蓝印花布的美是淘洗出来的美,经过反复淘洗再来晾晒。
在一些蓝印花布的产地,常常能见到将染好的蓝印花布挂在太阳底下晒的情景。
一幅幅漂亮的蓝印花布从高高的云天,直挂而下,太阳照着的时候,蓝印花布发出耀眼的光芒,一朵朵别致的花儿,仿佛呼之欲出,而当风吹过的时候,那些悬挂的布匹们则做着优美的舞蹈,给人一种眨眼的功夫就有可能飞上天去。
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7课印花布》苏少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印花布的起源、特点和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印花布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印花布的特点和分类。
3. 印花布的制作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印花布的起源、特点和制作方法,学会简单的印花布制作技巧。
难点:如何设计出富有创意的印花布图案,以及如何将印花布应用到生活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幻灯片、教材、示范作品等。
学具:彩纸、水彩笔、剪刀、胶水、画纸、棉签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布制品,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布制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展示印花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印花布的特点。
3. 教师介绍印花布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印花布的历史。
三、教学实践(10分钟)1. 教师讲解印花布的制作方法,包括画图、剪裁、拼贴等步骤。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自己的印花布图案。
3. 学生动手实践,制作自己的印花布作品。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印花布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板书设计:印花布特点:独特的花纹和色彩起源:古代纺织品制作方法:画图、剪裁、拼贴等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收集生活中的印花布制品,了解其用途和特点。
2. 学生尝试自己设计一款印花布,并动手制作出来。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印花布的起源、特点和制作方法,让学生了解了印花布的历史,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动手制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在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学生分享了自己的作品和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印花布作者贾方 无锡市连元街小学类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在中国雕版印刷术发明前,图像的复制技术不仅运用在纸张上,同时还运用在纺织品的印花技术上。
1983年在广州出土的越王墓文物中,有两件铜质印花凸版与一些纺织品的图案相吻合,也就是说凸版印花技术在春秋战国时就得到了发展。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文物中,有几件印花敷彩纱和金银印花纱。
这些充分说明在2000多年前,我国工匠已掌握了多色凸版套印技术。
雕版印刷术发明后,人们开始使用雕刻漏版技术印染花布,它就是“夹缬”。
我国民间夹缬印染的首要功能在于实用,它是劳动大众物质生活的必需品,承载着劳动大众向往美好生活的质朴愿望。
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间美术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精神和物质财富。
本课教学内容对儿童而言,既是一次有意义的视觉探究活动,同时也是他们了解本民族的民俗文化,接受本民族文化的熏陶的一个契机。
根据木版画操作性的特点,本课教学内容教师可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分2课时完成。
学生情况:六年级儿童有木版画基础。
将木版画化为生活中的一件实用品,令人意外的视觉效果让儿童有创作的冲动。
不同寻常的创作,更是儿童对创作表现形式本身的一次有意义的体验和追求。
教学方式、手段:直觉体验、演示与赏析、练习相结合。
教师准备:木版、白土布、油画棒、蜡等。
学生准备:木版、布、油画棒、颜料。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儿童初步了解传统印染工艺,感受民间能工巧匠的匠心和智慧。
过程与方法目标:儿童学会花布基本的印制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儿童的审美感知能力,加深儿童对本土传统民俗文化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儿童初步了解传统印染工艺的制作工艺,学会印制一幅花布。
教学难点:儿童对机械化纺织印染取代手工印染,面对逝去的传统工艺与传承的思考。
教学设计一、赏花布(1)同学们,春天来了,蝴蝶闪动着美丽的翅膀穿梭在花丛中,这样的一段情景你一定不陌生吧!我们来看看,它的舞姿怎样呢? (2)这是生活中的蝴蝶,请同学们仔细比一比,花布上的蝴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3)与老师手中的白布比,同为朴素,你更为喜欢哪一个呢?爱美是人的天性!这些花布又是谁制作出来的呢?是这些民间艺人!出图:这些花布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方法,都与艺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就是他们创作的灵感!花布面料深受大家的喜欢!人们将它们做成包和衣服来美化自己的生活。
让学生亲手DIY布艺: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印花布》教案实
践。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制作印花布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还学会了如何自己设计布艺,并好好地利用它们。
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我们孩子们来说非常有意义,而且是一种难得的机会,可以让我们不受束缚地表达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使用了不同的布料和印花布设计模板,从而合理使用印花布的资源。
针对不同的孩子的兴趣和能力,教师们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创造性的DIY建议。
通过这些内容,孩子们可以获得足够的启发,从而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
我个人最喜欢的部分是学习手工DIY制作针线跑车,这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手工技巧。
这种DIY技巧需要处理许多不同的形状,比如花朵,叶子,和缝纫折叠。
针线跑车制作是一个长而繁琐的过程,但就是这样的过程让我惊奇地发现了自己的可塑性和自己的潜力。
另一个令人兴奋的部分是我们一起庆祝“DIY日”,这简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旨在表彰我们每一个人的创造力和努力应用这些技能。
我在DIY日那天制作了一件非常棒的花裙子,它充分表达了我的创意和想象力,让我感到自己真正有创造性和主动性。
这门美术课程让我充满力量和动力,使我更有信心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我感受到了自己的能力和创造力,这些正是我生活中所需要
的。
我希望能推荐这门课程给所有的同学们,让他们也能在艺术的世界中深入开拓自己的创意和技能。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7课印花布》苏少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印花布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掌握基本的印花布设计原理和制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形式的欣赏能力,以及创新设计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教学内容1. 印花布的历史与文化:介绍印花布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民俗文化中的地位。
2. 印花布的艺术特点:分析印花布的色彩、图案、构图等艺术特点。
3. 印花布的制作工艺:学习印花布的基本制作流程和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印花布的设计原理和基本制作方法。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印花布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印花布样品、制作工具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风格的印花布样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授:讲解印花布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分析印花布的艺术特点和制作工艺。
3. 实践:分组讨论,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印花布图案。
指导学生使用工具和材料,动手制作印花布。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板书设计第7课印花布提纲:1. 印花布的历史与文化2. 印花布的艺术特点3. 印花布的制作工艺4. 学生作品展示作业设计个人作业:每人设计并制作一幅印花布作品。
小组作业:分组进行主题创作,将作品用于教室装饰或学校展览。
课后反思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印花布历史文化的理解程度,以及制作技能的掌握情况。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教案通过全面而系统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印花布的艺术魅力,培养其艺术欣赏和创作能力,同时强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印花布的历史和特点,培养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和热爱。
2. 引导学生运用剪纸、印染等技法创作出具有民间特色的印花布作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通过欣赏和创作印花布作品,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 印花布的历史和特点2. 剪纸、印染等技法的学习和应用3. 创作具有民间特色的印花布作品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印花布的历史和特点,掌握剪纸、印染等技法,创作出具有民间特色的印花布作品。
难点:如何将剪纸、印染等技法运用到作品中,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印花布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幻灯片、剪纸、印染工具、布料等。
学具:剪刀、彩笔、水粉、画纸、布料、印泥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印花布的历史和特点,引导学生对印花布产生兴趣。
2. 展示一些精美的印花布作品,让学生欣赏并感受其魅力。
二、基本技法学习(15分钟)1. 向学生讲解剪纸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并进行示范。
2.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尝试剪纸创作。
3. 讲解印染的原理和步骤,并进行示范。
4. 学生分组进行印染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三、创作实践(15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合适的剪纸和印染技法进行创作。
2. 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民间特色的印花布作品。
3.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帮助和建议。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将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板书设计印花布的历史和特点剪纸技法印染技法创作实践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运用所学技法,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印花布作品。
课后反思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剪纸和印染技法掌握不够熟练,影响了作品的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高他们对剪纸和印染技法的掌握程度。
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7 印花布|苏少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印花布的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掌握基本的印花布制作技巧,创作出具有独特纹样和色彩的印花布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创作的乐趣,增强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同时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内容:本课以印花布为主题,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印花布作品,使学生了解印花布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特点。
教学内容包括:1. 印花布的基本概念和历史。
2. 印花布的制作工艺,包括手工印花和机器印花。
3. 印花布的纹样和色彩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印花布的基本概念、制作工艺和特点,创作出具有独特纹样和色彩的印花布作品。
难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印花布的制作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印花布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1. 印花布样品和图片。
2. 画纸、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
3. 剪刀、胶水等制作工具。
学具:1. 画纸、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
2. 剪刀、胶水等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印花布样品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印花布的纹样和色彩,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基本概念和历史(5分钟)介绍印花布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使学生了解印花布的制作工艺和特点。
三、制作工艺(5分钟)讲解手工印花和机器印花两种制作工艺,并通过示范和指导,让学生亲身体验制作过程。
四、创作实践(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印花布创作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提供帮助和建议。
五、展示和评价(5分钟)板书设计:印花布基本概念和历史制作工艺纹样和色彩特点作业设计: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和创作实践,回家后继续制作一幅印花布作品,要求纹样独特,色彩搭配协调。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制作印花布作品,使学生了解了印花布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特点。
美术教案
六年级上册第7 课:印花布第 1 课时
乌青的手和美丽的心灵。
蓝印花布的原料土布、染料均来自乡村,工艺出自民间,加之色彩单纯,蓝底蓝得清纯,白花白得朴实,秀气却不落凡俗,典雅而不失明快,具有鲜明的民间和民族特色。
蓝印花布蓝得清纯,是因为采用了植物染料——蓝草。
蓝草即靛蓝草,春播秋收,叶子浸放在石潭中,几天后去掉腐枝,放入石灰或海蛤粉,使之中和沉淀。
沉淀后的染料似土状,俗称“土靛”。
印染时一般要经过十几道染缸反复重染,染好后经清洗,把上面的浮色洗去,白色亮丽的图案便显露出来。
蓝印花布具有青铜饰纹的高古,汉砖瓦的粗犷,宋瓷的典雅,苏绣的细腻,剪纸的简洁,织锦的华贵。
深沉的蓝与纯静的白,在普通的棉布上组成了多姿多彩、寓意古象的纹样。
质朴素雅、含蓄优美之中,饱含着浓郁的乡俗民情。
我们说蓝印花布得以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原因是它的平民化。
它格调朴素、高雅,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调。
经过岁月的淘洗,蓝印花布焕发着越来越迷人的魅力。
蓝印花布发展于民间,体现了中国浓厚的乡土气息。
与当今现代社会人们返璞归真的追求相吻合,以它特有的蓝白分明、清新明丽、古朴深厚的风格赢得了一定喜爱保守的人士青睐。
二、题材内容
简单、原始的蓝白两色,发明出一个憨厚自然、千变万化、绚丽多姿的蓝白艺术世界。
蓝印花布的纹样图案都来自于民间,反映了百姓的喜闻乐见,寄托着她们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在题材和内容上,老百姓那种健康和质朴的心灵,在民间蓝印花布上得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因而蓝印花布确实真实地反映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和艺术积淀。
蓝印花布的图案取材于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戏剧人物,但更多的是由动植物和花鸟组合成的吉祥纹样,采用暗喻、谐音,类比等手法尽情抒发了民间百姓神往美好未来的理想和信念,因此在民间的保守习俗上,蓝印花布占有相当位置。
以前,孩子出嫁时一定要带上母亲早已准备好的一条用靛蓝布做成的饭单,这样的习俗是显示孩子嫁到男家后“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治理家政能力。
姑娘出嫁时的衣被箱里肯定会有一、二条蓝印花布被面,大都是龙凤呈祥,凤穿牡丹图案的“龙凤被”,称之为“压箱布”。
可见在当时蓝印花布是老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美术教案
六年级上册第 2 课:印花布第 2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