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综合评价与保护发展建议
- 格式:pdf
- 大小:148.95 KB
- 文档页数:2
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培育措施1. 引言1.1 大兴安岭林区现状大兴安岭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森林区之一,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目前,大兴安岭林区面积广阔,森林覆盖率高达70%,是中国林木资源的重要产地之一。
林区内的主要树种包括落叶松、云杉、樟子松等,这些树种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
由于长期的人为砍伐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大兴安岭林区的森林资源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部分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已经下降到40%以下,森林生长质量也不尽如人意。
这种现状严重影响了大兴安岭林区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改善大兴安岭林区的现状,采取有效的森林资源培育措施势在必行。
只有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才能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和探讨,能够引起社会对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的重视和关注,共同努力保护好这片珍贵的自然资源。
1.2 森林资源培育的重要性森林资源的培育对大兴安岭林区具有重要意义。
森林资源是大兴安岭林区的重要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森林资源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大兴安岭林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种类,通过科学的森林资源培育,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
森林资源的培育也可以提高森林的抗灾能力,减少自然灾害对当地环境和人口的影响,保障大兴安岭林区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对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的培育工作,不仅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增强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多赢局面。
【2000字】2. 正文2.1 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种类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种类。
主要包括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次生林等。
针叶林主要以落叶松、红松、云杉等为主要树种,这些树种对于大兴安岭林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大兴安岭国有林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发布时间:2021-09-03T03:09:33.560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8期作者:董婧璇[导读] 同时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极为密切,所以林业的发展应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大庆 163000摘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的森林资源被粗放式的开采,导致其数量骤减和生态环境恶化,林区经济严重被制约发展。
但随着中国全面禁止商业性采伐天然林和出台国有林区改革方案,大兴安岭林区进入一个转型的新阶段。
在我国,林业占五大产业中的重要位置,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应实现对大兴安岭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对基本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解决对策,促进大兴安岭地区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国有林区”;“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管理”前言:21世纪,人们认识到生态破坏带来的灾难,在党的十八大中,我党提出共享、开放、绿色、协调、全面发展理念,并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民众日益重视生态文明发展与建设。
另外,基于社会新发展,促使民众在生态文明方面产生全新认知。
林业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产业,其生产和发展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同时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极为密切,所以林业的发展应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一、大兴安岭的林业当前面临的问题1对待林区资源的开发手段缺乏合理性林业具有较为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但过去人们只重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过度开采森林,乱砍滥伐现象十分普遍,导致林业资源不断减少.在森林资源开发的手段和意识上,林区所掌握的还是较为落后的。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还没有意识到他们某种开采资源的手段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中的某些环节产生脱节行为,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发展,或者说是用些原始人般野蛮的打破了林区森林系统的生态平衡,在这一方面较为不合理的。
2过度开采导致的林业生态功能的降低在早期大兴安岭急需发展的阶段里,人们大量地砍伐树木,过度的开采导致林区的树木资源越来越少,在这个生态环境中赖以生存的某类生物也迫不得已寻找其他适合居住的环境,这一系列的变动导致整个原本完好的生态系统或生物链某一环节产生了断层,维护生态系统的某一种或多种因素发生改变从而使林区原本生态系统的功能产生了下降。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生态状况变化分析与评价一、引言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森林资源集中地之一,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示范区。
然而,在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等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林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分析和评价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生态状况的变化趋势,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森林保护和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生态状况变化情况1. 森林面积变化据统计,大兴安岭林区总面积为60245平方公里,其中森林覆盖面积为47947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79.6%。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大兴安岭林区的森林面积逐年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但是在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森林面积的增速逐渐减慢。
2. 森林质量变化森林作为大兴安岭林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组成部分之一,其质量变化直接影响到整个林区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从植被种类、树高、树粗、树龄、乔木数量等多个方面对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在过去30年中,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质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其中,外来种植物数量增多、老龄化林木增多、树木病虫害等因素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
3. 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状况的影响气候变化是影响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生态状况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大兴安岭地区的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降水量和温度的变化,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森林中的树木生长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三、森林生态状况评价1. 森林生态状况综合评估为了对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生态状况进行评估,我们采用了综合评估方法,考虑了森林覆盖率、森林质量、树龄结构、物种多样性、生态功能等多个指标进行评定。
结果发现,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生态状况总体上处于较差状态。
2. 森林生态功能评估我们还对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的生态功能进行了评估,主要分析了森林的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景观美化、生态旅游等多个方面。
结果表明,虽然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生态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和提升,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考虑到各类因素的影响,制定综合科学的保护措施。
保护森林资源的建议
保护森林资源对于我们的地球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
建议,以多个角度来保护森林资源:
1. 森林管理,实施可持续森林管理是保护森林资源的关键。
这
包括定期进行森林清理和更新、管理采伐和植被恢复等措施,以确
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法律法规,建立和执行严格的法律法规,禁止非法砍伐和破
坏森林的行为。
同时,加强对违法行为的监测和处罚,以确保森林
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3. 公众教育,加强对公众的教育,提高人们对森林资源保护的
意识。
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开展教育课程等方式,让人们了解森林
资源的重要性,从而更加关注和保护森林。
4. 森林保护区,设立和完善森林保护区,保护原始森林和野生
动植物栖息地,防止人类活动对这些区域造成破坏。
5. 可持续利用,鼓励可持续利用森林资源的方法,如林木种植、
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以确保森林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
6.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范围内的森林资源问题。
通过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协议,共同制定和执行保护森林资源的政策和措施。
综上所述,保护森林资源需要从管理、法律法规、公众教育、保护区设立、可持续利用和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和实施措施,以确保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培育措施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加强大兴安岭林区的森林资源培育,采取有效措施,以下从生态保护、林业种植、人工抚育、经济利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态保护生态环境是大兴安岭林区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应当从生态保护角度,切实落实好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
大兴安岭林区的资源种类繁多,森林分布范围广,其中涵盖了多种动植物,在保护森林资源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因素,合理规划和管理森林资源,加强生态保护。
1、森林生态环境监测。
森林生态环境监测是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可以及时发现生态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大兴安岭林区应当建立森林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开展各项监测工作,做好生态环境信息的汇总和分析,及时掌握森林生态环境状况。
2、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大兴安岭林区的森林资源特别是天然次生林资源,应当实行保护下放的管理模式,将重点保护的森林资源交由社会力量进行保护,避免过度的经济利用和破坏,合理调配各种资源,落实好森林资源的保护责任。
二、林业种植在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培育中,应当通过林业种植、改良、维护等方式进行科学的森林资源培育,以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科学选种。
在林业种植时,应当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地形、地貌等环境因素,采用适宜的树种进行种植,以保证树种的生存和发展。
2、树种混植。
在大兴安岭林区,应当实行多层次、多品种混交栽植方法,以增加林分枝条数、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森林生态效益。
三、人工抚育人工抚育是森林资源培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采取修剪、疏伐、清理、换土等一系列措施,以保持森林的健康状况。
1、修剪。
修剪是指在游离枝、萌长枝、育性跑江枝等枝条上,人工进行叶片、枝梢的修剪,以促进新梢的生长,保持林分整齐美观,有利于提高林分防风、防雪、防雨等能力。
2、疏伐。
疏伐是指在保护森林生态的前提下,对过密的幼龄林或冠层下部开展疏伐,增加林分光照达到促进木材生长的目的。
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成效与政策建议○内蒙古森工集团 王博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彭伟 余涛○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刘癑 ○东北林业大学 应天玉摘要:天保工程的实施,对于推进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资源增长、生态良好、林业增效、职工增收及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林区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都获得突出成就的同时,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在天保工程实施中也凸显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需要在后续的工作中挖掘内生动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各项政策不断调整与优化。
关键词:重点国有林区 天保工程 补助政策 资金管理2020年是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的收官之年。
天保工程是我国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增加森林资源储备、美化生态环境、提高森林碳汇能力、保障木材资源安全和国土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集中连片程度最高、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区,其良好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可以为呼伦贝尔大草原及东北粮食主产区提供必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同时也有助于维护我国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和多样性。
深入推进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天保工程,不但具有重要的生态建设作用,还具有积极的民生保障作用。
工程的实施有助于我国森林资源稳步增长、生态系统功能不断优化、林业发展提质增效、林区职工收入增加,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
一、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天保工程实施概况1997年,图里河林业局和甘河林业局首先展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试点工作。
其后工程试点范围逐步扩大。
2000年,天然林保护工程全面实施,工程实施期为2000—2010年。
2010年,国务院批准《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方案》,要求在天保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内蒙古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全部纳入天保工程实施范围,包括阿尔山等19个林业局,以及北部原始林区管护局(含永安山、乌玛、奇乾),共计20个集团公司单位。
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培育措施大兴安岭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境内最大的森林区,被誉为“东北绿岭”。
大兴安岭地处寒温带,气候寒冷,但其生态环境优越,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由于长期的开发利用和人为破坏,大兴安岭林区的森林资源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和退化,急需进行资源的培育和保护。
为了改善大兴安岭林区的生态环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森林资源培育措施。
一、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大兴安岭林区的森林资源属于原始森林,种类繁多,植被丰富。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资源,首先要加强保护意识,建立健全的保护制度。
在保护工作中,要建立定期巡查制度,禁止乱砍滥伐和野火等破坏行为。
还要积极开展森林保护宣传教育,增强广大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共同参与保护森林资源的工作。
二、实施森林植被恢复工程由于长期的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大兴安岭林区部分地区的植被遭受了严重破坏,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环境恶化。
为了改善这种现状,需要实施森林植被恢复工程,促进植被的再生。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人工造林、植树补绿等方式,逐步恢复和扩大植被覆盖面积,提升森林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三、推行可持续林业经营模式在保护森林资源的还要实施可持续林业经营模式,促进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
这就需要进行林木资源调查和评估,科学制定林业经营规划,合理开展木材采伐和森林经营活动。
在经营过程中,要做到按需取材、因地制宜,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四、开展森林生态修复工程大兴安岭林区的一些地区遭受了严重的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生态环境恶化,急需进行生态修复工程。
在此方面,可以采取植树造林、林下植被修复、草本植物恢复等手段,重建和恢复受损地区的生态系统,提高土地的保育和复垦能力。
通过持续的生态修复工程,逐步恢复受损地区的生态平衡,保护和改善森林资源的生态环境。
五、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了更好地实施森林资源培育措施,需要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对森林资源保护的几点建议随着现代化的进步,森林资源保护显得越来越重要。
保护森林资源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关乎整个地球生态环境的稳定。
本文将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能够帮助提高我们的森林资源保护意识,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一、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是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一环。
要想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必须要对森林进行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这需要政府、森林资源管理机构、相关企业及公民个人的共同努力。
政府在制定相关管理政策时应尽可能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严格制定期限、标准和步骤,从而实现对森林资源进行全面的、深入的管理。
二、推广环保意识环保意识对于保护森林资源至关重要。
推广环保意识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比如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发布宣传资讯,开展一些环保性主题演讲、论坛等活动,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到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中来。
同时,也应该注重教育培训相关工作人员和学生,不断加强他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在实际工作或学习中认识到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形成一种共同的意识和生态观。
三、加强科学技术研究森林资源的科学、技术研究也是保护森林资源的关键。
通过深入的科学研究,能够发现更多有效的保护森林资源的方法,以更好地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
同时,也需要在技术层面不断的完善,提高森林资源保护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因此,政府、企业和学校等相关机构应该加强资金支持,促进森林资源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四、制定更严格的法律法规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制定更严格的法律法规也是非常必要的。
这可以保障森林资源的稳定发展,对于激励不良行为、惩罚违法者等都有一定作用。
同时,也能够促进有关机构、企业的更好的执行力度,确保森林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
五、推崇“绿色发展”理念当前,全球相关国家和地区都在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发展出更具有环保特色的产业模式。
这一模式的推行,不仅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对森林资源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进此理念的实施,建立一个消耗少量资源、天然品质材料得到更好利用的生产和生活模式,实现森林资源的大力保护。
大兴安岭地区生态保护的问题和对策论文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措施,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一些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
但由于中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地区差异较大,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大兴安岭地区生态保护的问题和对策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大兴安岭地区生态保护的问题和对策全文如下: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建设以来,由于长期的过量采伐所造成得可采森林资源锐减以及森林火灾的影响,林区的森林、湿地等主要生态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生态功能明显弱化。
由于森林生态失去平衡,使得与落叶松相伴生的多年冻土呈现由南向北区域性退化趋势,冻土层变薄或消失,直接改变了森林发育的生境条件;森林涵养水土、防风固沙、纳碳贮碳等生态功能降低,不仅对东北、华北地区的生态屏障作用不断减弱,而且区域内旱涝、火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平均气温上升,降水量下降,呈现高温少雨的干旱气候,极端有害天气增多;黑龙江沿岸水土流失严重。
若任其发展下去,大兴安岭的生态环境必将进一步恶化,并直接威胁到区域国土生态安全。
1 大兴安岭地区出现的生态问题1.1 气候变劣温室效应加剧,林区10年内气温升高达到0.509℃;极端天气事件增多,1992年6月7日发生了有资料记载以来罕见的霜冻冰雪天气;1996年7月22日的大暴雨日降水量达116.5毫米;2001年4月7日首次出现严重的沙尘天气;2002年7月5日出现连续5天的高温天气,最高温度达39.4℃。
气象灾害的频率越来越高,气候也呈现逐年恶化趋势。
干旱、洪涝、低温、大雪、冰雹,春季晚霜冻等灾害不断出现,尤以洪涝、干旱,特别是春旱灾害最为突出。
1.2 洪涝灾害上升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主要流域内水量平衡要素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如嫩江流域同等降水条件下,80年代流量比60—70年代增加38.0%,径流深增加60毫米,洪水汇流进程平均缩短60小时;90年代的流量比80年代增加18.2%,径流深增加了40毫米,洪水汇流历时平均缩短5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