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和电路》教学课件2
- 格式:ppt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27
第2节电流和电路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1.知道电路的组成。
2.会画电路图,会连接实物图。
3.认识断路、短路、通路。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节内容由电流、电路的构成、电路图和通路断路短路四部分组成。
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是会连接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辨别通路、断路和短路。
要突出教学重点,就应该让学生多动手、多实验、多画图、多识图,所以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都要多给学生创造机会和提供条件,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和动手画图。
在科学探究方面,重点是经历从实验中归纳结论的过程,形成安全操作的初步意识。
教学难点是对电流概念的理解和对短路、短接的理解与识别,同时让学生规范地画出电路图也是这节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学生对电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多数是基于从前科学课等课程的零碎认识和一些简单的生活经验,对电流和电路的认识更是不明确、不具体。
九年级学生正处于心智的迅速成长阶段,对新知识、新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对电既熟悉又陌生、既好奇又有一定的胆怯,而且他们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思维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因此需要创设情境,尽可能多的联系生活,设计学生活动,在活动中思维,在活动中学习。
教学目标1.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2.通过动手实验,认识断路、通路、短路,知道电路的组成。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
4.能用电路元件符号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电路。
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和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电流和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难点:电流的形成和方向。
教学过程:新回忆上节课的一个实验: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A带电,B不带电,用不带电的金属棒CD将A、B连接起来,观察到A金属箔的张角变小,B金属箔的张角变大。
这表明电荷在金属导体中做了定向移动,但这种定向移动瞬间就结束了。
实际中点亮的小灯泡能持续发光,是因为有电荷不断地流过小灯泡。
那么,怎样才能使电荷不断地流过小灯泡呢?思考并回答问题续表:【设计电路与实验】(1)如图甲所示,没有电源,无论断开还是闭合开关,小灯泡都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