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604.00 KB
- 文档页数:43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一、定义
数学教育是以认识逻辑、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为目标,让学生运用数
学原理、现象和方法,理智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二、发展历史
数学教育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等文明,他们用
数学表达社会经济活动,发明算术和几何。
从20世纪初至今,数学教育
在不断发展。
在中国古代,有“三十六计”之类的内容都属于数学教育,
当时的数学教育重在培养领袖的德才兼备。
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随着数学教育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数学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学前
儿童数学教育是指以三岁至六岁儿童为主要对象,以数学思维为重点,根
据儿童自身生理、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使用特定教学方法和媒体,进行
专门的数学教育的过程。
四、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
1、数的概念:培养孩子对数的认识,如:零概念,一到三,四到六,数的大小,顺序,比较等。
2、认识数字:学习数字,1到9,并可以写出。
3、完成由大变小的升序排列:能够理解并完成由大到小排列数字的
过程。
4、完成由小变大的降序排列:能够理解并完成由小到大排列数字的过程。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有关数学教育的表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鼓励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自学用直观的数学方法化解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直观的问题”。
第一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第一节数学的起源和特点一、数学的起源(一)人类历史上数的起源从数学的起源来看,数学是对具体事物进行抽象的产物。
在人类的童年,对事物数量多少的比较仅限于轻易的认知(数觉);数觉:在一个小的数的集合里,增加或减去一样东西的时候,尽管还未直接知道增减,但能辨认到其中有所变化。
我们把人类在数觉的基础上,依靠科学知识、经验和技能而发展出来的对于数和数的变化的认知能力,称作“数感”。
一种比鸟类高强不了多少的原始的数觉,就是产生我们数概念的核心.(二)儿童个体数概念的发生1、对儿童个体来说,他们自学数学、掌控数学同样也就是一个发明者和缔造的过程。
2、儿童对数的意义的认知也存有着从具体内容至抽象化的发展过程。
二、数学知识的特点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恩格斯(一)抽象性(二)逻辑性(三)精确性(四)应用性第二节幼儿教育数学教育与儿童发展一、学前儿童数学的含义幼儿教育儿童所自学的、最初步的数学知识,包含最简单的数的科学知识,初步的时间、空间观念等,它特别强调的就是幼儿教育儿童在操作方式活动中的数学体验。
即为幼儿教育儿童所学的数学知识,大多就是表面的、浅显的科学知识。
二、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意义(一)并使幼儿教育儿童学会“数学地思维”,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领域。
(二)能够训练幼儿教育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推动其逻辑思维的发展(三)能够推动幼儿教育儿童的情感和个性发展第三节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一、幼儿教育儿童自学数学的心理准备(一)幼儿教育儿童逻辑观念的发展1.一一对应观念2.序列观念3.类涵盖观念(二)学前儿童思维的抽象性及其发展二、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一)学前儿童学习数学开始于动作幼儿整体表现出来的这些外部动作,实际上就是其协同事物之间关系的过程(二)学前儿童数学知识的内化要借助于表象的作用(三)幼儿教育儿童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必须创建在多样化的经验和体验基础上如果幼儿缺少多样化的经验,他们对数学概念的认知就可以发生问题(四)幼儿教育儿童抽象化数学知识的赢得须要符号和语言的关键作用(五)幼儿教育儿童数学知识的稳固离不开练和应用领域的活动是幼儿不断与环境相互作用、不断尝试新策略、练习和检验新获得的策略以及在应用中巩固新策略的过程第四节幼儿教育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一、密切联系生活的原则现实生活是幼儿数学概念的源泉二、发展幼儿思维结构的原则“发展幼儿思维结构”的原则,就是指数学教育不应当只是立足于具体内容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应当指向幼儿的思维结构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