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_登建康赏心亭》商城公开课教案33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4.88 MB
- 文档页数:33
水龙吟_登建康赏心亭》商城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及作者介绍1.1 诗歌背景:介绍南宋时期的历史背景解释“水龙吟”词牌的由来和特点讲述建康赏心亭的历史和地理位置1.2 作者介绍:简介杨万里的生平和文化背景探讨杨万里创作《水龙吟_登建康赏心亭》的动机和情感第二章:诗歌结构与词牌特点2.1 诗歌结构:分析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解读诗歌的分段和层次2.2 词牌特点:解释“水龙吟”词牌的音韵和格式探讨该词牌在表达情感上的优势和特点第三章:词语意境与修辞手法3.1 词语意境: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探讨这些词语如何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心境3.2 修辞手法:解读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探讨这些修辞手法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美感第四章:诗歌主题与情感表达4.1 诗歌主题: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核心议题探讨该主题在当时社会历史背景下的意义和影响4.2 情感表达:解读诗歌中表达的作者情感,如忧国忧民、思乡怀旧等探讨这些情感如何通过诗歌表达出来,并对其进行赏析第五章:诗歌鉴赏与创作启示5.1 诗歌鉴赏:介绍如何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和技巧通过《水龙吟_登建康赏心亭》为例,示范如何进行诗歌鉴赏5.2 创作启示:探讨杨万里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分析《水龙吟_登建康赏心亭》对现代诗歌创作的启示和影响第六章:诗歌的历史价值与影响6.1 历史价值:探讨《水龙吟_登建康赏心亭》在南宋文学史上的地位。
分析诗歌如何反映了南宋时期的民生疾苦和士人情感。
6.2 影响:讨论《水龙吟_登建康赏心亭》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分析历代文人对这首诗的评价和引用情况。
第七章:诗歌在艺术教育中的应用7.1 艺术教育:探讨如何将《水龙吟_登建康赏心亭》融入艺术教育课程。
分析诗歌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方面的作用。
7.2 教学活动设计:设计一系列基于《水龙吟_登建康赏心亭》的教学活动,如朗读、默写、讨论等。
介绍如何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商城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背景及作者辛弃疾;(2)通过分析诗词的意象、意境、情感等方面,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词的内涵;(2)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艺术特色;(3)运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困境,培养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 诗词意象分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意象及其寓意;3. 诗词意境解读:分析诗词中所表现的意境和情感;4. 诗词艺术特色探讨:对比分析与其他诗词的不同之处;5. 诗词主旨阐述:阐述诗词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价值观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2. 诗词朗读:让学生齐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3.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水龙吟”、“赏心亭”等,并解释其寓意;4. 意境解读: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析诗词中所表现的意境和情感;5. 艺术特色探讨:对比分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与其他诗词的不同之处,如句式、用词等;6. 诗词主旨阐述: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阐述诗词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价值观念;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词中的爱国情怀和人生哲理;8.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写一篇关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读后感。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程度;2. 学生对诗词意象、意境、艺术特色等方面的分析能力;3. 学生对诗词主旨的理解和价值观的认同程度;4. 学生课堂参与度、小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