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虎再出奇2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虎再出奇

继盛大果壳发布国内首款智能手表、智能戒指后,奇虎360推出360随身WiFi 无线路由器。这是上一波IT互联网纷纷推智能手机后的第二波,不同的是,硬件形态更多元。一直被认为硬件利润微薄的背后,互联网公司纷纷扎堆究竟为了什么?

奇虎随身WiFi仅19.9元

19.9元的随身WiFi无线路由器,奇虎360的“小切口”似乎又显示出周鸿祎的独特思维。官方网站介绍,这款WiFi路由器出自360手机助手团队之手,主要特点是“操作简单”,只需要把设备插到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USB插口上,不用做任何设置,就可以把链接有线网络的电脑转变成WIFI热点,实现与其他终端的网络共享。

实际上,涉足硬件奇虎360并非第一次。去年与小米之间的“小三”大战,奇虎360一度希望借助智能手机抢占移动互联网的入口。相对而言,随身WiFi路由器更有360特色,小小的一款硬件,被赋予了不小的想象空间。

经纬创投分析师庄明浩说,随身WiFi目前的功能限于联网,但未来推出诸如无线手机U盘、隔空传图、隔空软件操作等功能。

企业造硬件抢占流量入口

互联网涉足硬件趋于细分化有关互联网公司为何涉足硬件,一个共识的想法是:内容的出口、流量的入口。从一开始当当网、盛大等推电子书,到小米、360等“扎堆”智能手机,再后来是要抢占客厅,小米、PPTV、乐视网相继推出机顶盒,乐视网发布智能电视。

不过,近期一个微妙的变化是,互联网公司不再“扎堆”于某一个硬件形态,而是推出了更多的形态,呈现出市场细分化的趋势。

易观国际分析师胡婷婷昨天说,涉及到智能穿戴设备,主要有三类:智能手环、智能眼镜和智能手表。相对于智能终端、超级应用的移动互联网入口,智能穿戴设备的竞争还属于蓝海。

IT巨头不同程度布局硬件

实际上,在BAT巨头间,涉足硬件最早的,应该算是腾讯。早在2010年,腾讯就联合中科院着手研发一款名为“小Q机器人”的硬件,当时已是按照互联网的思维切入硬件市场,使用了腾讯的开放平台,整合了人脸识别跟踪、触摸感应器等视觉技术、智能语音声控技术以及感知行为计算等技术。

2011年8月,“小Q机器人”面市,售价在1000元以上。今年10月,新一版的“小Q机器人”将在硬件上改进,比如带电池、“身材”更小甚至内置安卓系统,可以单独放在汽车的前面中控台上,收到微信、QQ消息等互联网信息,可以语音告知用户并方便用户回复。

百度涉足的硬件产品,最早的还是手机,最近涉足的都是当下最热门的穿戴设备。BAT中,阿里巴巴在硬件的布局,除了智能手机,似乎并无可圈可点之处。

B2C商城与品牌授权之间的罗生门

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已占到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3%。尽管电商规模已超过美国,但有关B2C电商所售商品是

否授权正品的争议,仍屡见报端。

近日,有媒体曝光称,央视网旗下电商央视网商城涉嫌出售未获授权商品,存在货源不正等经营问题,这令B2C电商网站与品牌商之间的授权“纠葛”再度暴露在公众视野下。

官方商城身陷授权风波

据欧迪芬、梦洁家纺、秋水伊人等品牌商表示,央视网商城并未与他们签订供货协议,也没有进行过任何品牌合作方面的沟通,却公开出售自家品牌商品。对此,上述品牌负责人对央视网商城所售其品牌商品的来源表示质疑。

据欧迪芬电商总经理黄智君向媒体透露,早在2011年,央视网电商曾在与该公司签订为期三年的供货协议,但之后便再无下文。而央视网商城却在正式上线后上架了多款欧迪芬的内衣产品。欧迪芬方面表示,“央视网商城并未与欧迪芬方面正面沟通,其采购渠道令人生疑。随后,尽管经过欧迪芬品牌资深市场经理确认,央视网商城的欧迪芬产品并非“山寨商品”,但所有商品信息都未标明货号,刚让人对产品是否正规来源表示怀疑。

而央视网商城官方对此未置可否,称“在等领导回复”。

“未授权商品”屡见不鲜

实际上,不止是央视网商城这类“半路出家”的B2C电商,不少老牌知名电商平台同样遭遇着品牌授权之殇。

今年3月,化妆品电商乐蜂网为澄清自身售假疑云,选择主动公布品牌商授权书,但授权清单中未见雅诗兰黛、迪奥等国际品牌。而雅诗

兰黛官方的发布一纸声明则让这家知名B2C电商处在更加尴尬的境地。根据该声明,称除百货公司专柜、品牌官网及制定销售商外,非雅诗兰黛集团指定的网络销售的的产品无从知晓其真伪。乐蜂网方面也承认的确没有拿到雅诗兰黛授权,但仍表示“严格筛查供应商资质,确保商品正品。”

2012年8月,据《济南日报》报道,济南消费者宋先生在唯品会购买阿玛尼手表后怀疑是假货,遂向官方寻求鉴定。而阿玛尼手表上海售后维修部门工作人员则否认与唯品会存在合作关系,并表示拒绝对唯品会上出售的阿玛尼手表进行维修。”唯品会则回应称,手表“进货渠道不同”,并承认自家所售产品不可享受国内的维修政策。

因“我去年买了块表”而引发的网购纠纷并非个案。同样是2012年,当当网陷入卡西欧手表“假货门”事件。与阿玛尼官方表态类似的是,卡西欧官方也表示,当当网所出售的卡西欧手表未经官方授权,对其质量不能作出保证,对于商品出现的质量问题和消费者提出的维修请求不予受理。

供应商、代理商与电商,谁藏在罗生门后?

在电商出售商品侵权的背后,供应商、代理商与电商之间的三角利益纠结若隐若现。

一方面,随着电子商务在规模和交易额上的跨步式发展,线上销售已成为各个品牌不可忽视的重要渠道。对于直营比例不高的品牌供应商和厂商而言,即使获知电商销售的产品未经自己授权,但出于扩大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的考量,对电商的销售行为反而乐见其成、暗度

陈仓。因此在消费者与电商发生纠纷时,供应商往往采取“不问不说”政策:并不积极介入网购纠纷,对电商的侵权销售行为,不予法律追责,而是采取默认态度,最多是发布一纸公告,表面上与线上零售划清界限,实则是在规避自身本应向消费者承担的义务。

而电商的纵横捭阖,却恰恰是代理商现实利益的痛点。

对于代理商而言,谋求在本区域内形成垄断性销售权是他们追求的“终极目标”。而电商的跨区域低价销售,不仅对自身的价格体系形成极大冲击,也动了代理商在本地区独家销售权的“奶酪”。

但在电商平台眼中,自己也不过是这场商业迷局中的“失足者”。

在国内的商业背景下,国内商品代理费过高是长期以来的一大顽疾,而国际名牌的代理费用更是一笔不菲的费用,在成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对于原本就成本高企、ROI偏低的B2C电商而言无异于火中取栗,为了在丰富名品SKU的同时降低成本,不少电商企业因而铤而走险,销售来源不明的非授权商品。

怪相:有侵权,无维权

侵权与维权——这本应是同一维度下硬币的两面,但在近乎于孤岛式发展的国内商业生态下,出于各方面因素的考量,代理商面对电商的侵权行为,也往往成为沉默的羔羊。

国内品牌供应商和代理商之所以对电商侵权销售行为采取忍耐态度

主要有两方面考虑:

一是国内诉讼成本过高。据不愿透露姓名和工作单位的法律业内人士向网易科技透露,根据我国法律程序,从诉讼立案到法院作出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