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31.48 KB
- 文档页数:3
Outstanding Graduation Design from Department of Industral Design, School of Design,HNU季 铁 Ji Tie李 辉 Li Hui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优秀毕业设计作品一、专业概况关键词:综合化、国际化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始创于1977年,是全国成立最早的设计艺术学科之一。
1995年工业设计专业被列为湖南省重点建设专业;2008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同年,工业设计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2009年成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三十多年来,我院始终把设计教育的综合化、国际化的研究和实践与创建一流的设计专业紧密地结合起来,在转变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大力度的创造性改革,在设计专业的建设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综合创新设计人才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形成了鲜明特色,将创新概念、草图、计算机建模、实体模型制作、多媒体表现等设计基本技能训练与团队精神、环境意识、多元文化观和设计管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融入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之中,为设计教育的改革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教学情况关键词:模块化、数字化、实践教学我院通过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初步构建了一套基于全球化视野下的工业设计专业“动态模块化”教学体系,在全国率先开办“数字传播与交互设计”专业方向及以“高端就业市场”为导向的模块化教学改革。
模块式教学改革是我院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所启动的课程改革。
模块式教学体系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按照学生毕业后的从业领域将专业课程教学分为了产品设计、交通工具设计、数字传播与交互设计三大模块。
进入三年级后,学生需根据自己的意向选择一个模块深入学习,每一个模块对应一组课程,课程对于模块相关行业来说,非常有针对性。
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题目: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手持式电动割草机设计1.引言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和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人们对于绿化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传统的手工修剪草坪的方式存在工作效率低下、人力消耗大等问题。
因此,设计一种基于人机工程学原理的手持式电动割草机,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是一项有着实际意义的任务。
2.人机工程学与工业设计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机器和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其目的是通过优化设计来提高人的舒适度、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工业设计则是将人机工程学理论应用到产品设计当中的一门学科。
在设计手持式电动割草机时,我们需要考虑人的人体工学特征、运动学特征以及认知特征等因素,以便设计出更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产品。
3.设计原则在设计手持式电动割草机时,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原则:3.1人体工学原则根据人们的身高、体重、手掌大小等人体工学特征,合理设置割草机的尺寸和重量。
通过对人的人体测量数据的研究和调查,可以确定设计出最适合大多数人使用的尺寸。
3.2运动学原则在设计割草机的形状和手柄位置时,需要考虑到人的手臂和手的运动特征。
通过合理设置手柄的位置和角度,可以使割草机更加人性化,并且减少使用时的不适感。
3.3认知特征在设计用户界面时,需要考虑人们对于设备操作的认知特征。
通过可视化的界面设计和简单易懂的操作方式,可以让使用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操作割草机。
4.设计实践在设计手持式电动割草机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设计实践:4.1确定设计要求通过市场调研和用户需求调查,确定手持式电动割草机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4.2进行人体测量通过对用户的人体测量,收集人体工学参数,为设计割草机尺寸和重量提供依据。
4.3产品造型设计基于人体测量数据和人机工程学原理,进行产品外观设计和人机交互方式设计。
4.4原型制作与测试根据设计结果制作手持式电动割草机的初级原型,并进行测试,检查是否符合人机工程学原理,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优化。
工业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考核模式的探讨
陈江
【期刊名称】《设计》
【年(卷),期】2013(000)008
【摘要】本文阐述了工业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考核实质,并分析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将设计报告代替毕业论文,同时将毕业设计和设计报告相结合的考核模式.
【总页数】2页(P132-133)
【作者】陈江
【作者单位】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对机械类工业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规范化管理研究 [J], 贾晓毓;高春甫;杨正元
2.产学研结合的工业设计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过程化考核研究 [J], 许彧青; 靳紫月; 高文涵
3.建筑学专业本科生研究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讨
——以湖南大学"历史建筑虚拟修复设计"毕业设计课题为例 [J], 张卫;杨宇环
4.融合式毕业设计过程性考核模式实践探讨 [J], 闵少松;彭飞;牟金磊;闫富玉
5.地方应用型高校化工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探讨 [J], 袁新松;曹海梅;刘晓倩;朱
金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1篇摘要:本文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探讨了实践性教学在工业设计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实践性教学的实施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旨在为我国工业设计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设计行业在我国逐渐崛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
然而,当前我国工业设计教育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实际工作。
因此,加强实践性教学在工业设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践性教学在工业设计教学中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践性教学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参与项目实践,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产品的设计流程,掌握工业设计的基本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工业设计项目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完成,实践性教学可以让学生在项目中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践性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在就业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4. 促进教学与产业对接实践性教学能够使教学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为我国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三、实践性教学的实施方法1. 项目驱动教学项目驱动教学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设置具有实际意义的工业设计项目,让学生在项目中学习、实践,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
2. 企业合作教学与企业合作,将企业项目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设计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校企合作实习鼓励学生参加校企合作实习,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4. 比赛与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工业设计比赛与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
5.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经典工业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工业设计的发展历程,掌握设计方法,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
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跨学科教学一、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毕业设计是在校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的最后一项,是综合运用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并加以实践。
这是对学生系统的全面检测。
一般来说毕业设计是对大专生、本科生的硬性要求。
随着时代的变迁,毕业设计也在发生着改变,不再仅仅局限于论文的形式,根据专业的不同,毕业设计的形式多种多样。
如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内容包括:源文件,设计说明,报告册,展板,论文,实物模型等等。
由于各高校学科设置和教学体系的不同,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也有所不同,但是,即便毕业设计在内容与形式上千差万别,但是在制作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一些相似的问题。
1.学生的思维易被束缚毕业设计是对本科生大学四年学习的一个总结和测评,是将四年里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穿,运用到毕业设计的作品里。
这不仅要求毕业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作为基础,娴熟的动手实践能力作为依托,更需要综合而全面的系统化的知识架构作为后盾。
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通常会与时下热点、企业项目、命题研究项目等相结合,这对毕业生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由于一些高校将专业方向划分的过细,设置的学科之间交叉性较为单一,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专业理论知识仅限于本专业。
即使有些高校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了一些跨学科的知识,但大多都是泛泛而谈,不能使学生很好的汲取并加以综合应用。
所以在毕业设计中经常会出现学生选题困难,思维发散不开,理论知识不足,理解发生偏差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发生既制约着毕业设计的进度,也影响着毕业设计的质量。
2.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较差在大学阶段,上课主要是以老师授课为主,其教学方式又与中学相差较大,课程时间安排相对比较零散,课业压力不大。
这种改变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差,往往会到结课时才开始赶作业;另外,在校上课期间,课程内容的安排主要以书本和理论性的教学为主,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比较少,导致一些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
这些平时积存起来的学习习惯,在毕业设计选题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首先,学生会让导师直接选择毕业设计的命题,但因为不是自己所思考出来的,导致学生在对命题的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和错误;其次,学生自己定好设计题目后,在与老师在意见相左时,会习惯于听从老师的意见,而忽略甚至放弃自己的设计想法;最后,在实现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因为动手能力差,实践能力不过硬,学生往往不能将自己的设计想法很好的表现出来,如:由于软件运用的能力差,动手制作成品模型时,往往会产生与效果图不一致等问题。
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跨学科教学实践研究
朱荔丽;钟蕾;蒋宇烨
【期刊名称】《中国轻工教育》
【年(卷),期】2014(000)006
【摘要】以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为切入点,提出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跨学科教学实践的运用进行合理的解决,探讨出毕业设计中跨学科教学实践的优势,重要性和必要性.
【总页数】4页(P85-88)
【作者】朱荔丽;钟蕾;蒋宇烨
【作者单位】天津理工大学,天津300384;天津理工大学,天津300384;天津理工大学,天津30038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71
【相关文献】
1.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跨学科教学的实践研究 [J], 张明
2.综合性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跨学科联动模式探索 [J], 钟蕾;朱荔丽
3.跨专业、跨学科的互动教学的工业设计教学研究与实践 [J], 张敏;徐江华
4.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毕业设计质量管理实践研究——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 [J], 徐瑶
5.工业设计专业实践课程跨学科教学探究 [J], 高喜银;王泽河;王会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24.06.130CDIO 理念下的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张明坤 袁超 李保坤安徽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安徽淮南 232001*项目来源:安徽理工大学重点教学研究项目“CIDO 理念下的工业设计专业实践目标体系研究”;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工业设计专业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7jyxm1200);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工业设计实验实训中心”(项目编号:2021sysxzx007)。
作者简介:张明坤,副教授;袁超,助教;李保坤,通信作者,博士,教授。
基本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综合性的创新思维方式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在工业设计领域从事产品开发、研究、策划、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分为5个具体目标,与CDIO 培养预定目标4个层面基本相一致,如表1所示。
表1 CDIO 培养大纲与工业设计专业培养目标CDIO 培养大纲工业设计专业培养目标技术知识推理能力目标3:具备运用创新思维,从事设计开发、质量保证、设计管理和较高的设计鉴赏的能力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应具备能够将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应用于解决工业设计领域复杂的产品研发问题。
这就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设计对象相关的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具备一定的工程技术经验。
在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工程基础类课程是必不可少的,但传统的以理论为主的授课方式,繁杂的课程内容,有限的教学学时,阻碍摘 要 基于CDIO 工程教育理念,针对工业设计专业的特点,将CDIO 教育模式应用于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
从工程基础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人文艺术素养四个方面进行工业设计实践教学目标的探索和研究,构建适用于安徽理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既能够丰富CDIO 实践教学模式,又能够拓宽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育改革的思路。
工业设计专题研究课程的教学改革作者:岑华,母洪都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01期摘要: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工业设计专业专题研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阐述了针对该类课程教学思路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并通过旅游产品设计和家居设计课程为实例,对这两门专题研究课程做了相应的教学研究,获得了一些经验。
关键词:专题研究课程;交互式教学;教学评价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044-02工业设计专业在我国高校目前的教学模式大致为三段式:造型基础→设计基础→专业设计,而专题研究课程则是专业设计阶段的核心课程。
它主要面向的对象为工业设计专业大学四年级的学生,是对于大学四年所学知识进行的一次综合性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模拟训练,也为之后的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该课程将专题设计的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相结合,亦是学生提升创新概念设计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向。
一、当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基于专题研究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决定了该课程在教学对象、知识能力方面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和综合性。
首先,该课程目标群体针对的是高年级学生,这一时期很多同学都在思考毕业去向问题了,因而他们对学习的认知、对未来的期待有了更高、更迫切的愿望:毕业后究竟从事哪类产品的设计?或许还得改行?或许继续深造?为此,我们的专题研究课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是对大学四年学习的总结课,更是特色课程的代表,它或许就是很多同学今后从事的设计领域。
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很多高校开设的专题研究课程更多考虑的是教师目前所具备的授课能力,并未有针对性兼顾当地的发展趋势,从而造成大部分高校该课程的高度雷同。
其次,专题研究课程的高度综合性体现在知识结构和个人能力两个方面:知识结构的广度涉及专业设计常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个人能力集中表现在日常生活阅历、协作性、社会认知能力等。
而我们当前的设计教学模式基本程序为:该门课授课教师讲授理论(大致4~8课时),然后学生调研、完成作业,教师给出成绩,中途教师会检查中期作业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