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煤业并购澳大利亚菲利克斯
- 格式:ppt
- 大小:2.76 MB
- 文档页数:22
中国煤炭企业海外项目概况1. 神华集团2008年1月,神华集团所属国华电力印尼南苏门答腊煤电项目(下简称“印尼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核准,印尼项目已经完成中国、印尼两国政府部门的审查程序,开始进入实质运作阶段。
神华已成立了印尼项目筹建处,并就该项目2×150兆瓦发电工程主辅机设备监造,委托神华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公开招标。
印尼项目是神华海外并购第一单。
项目采取煤矿坑口建设形式,煤电联营,本期工程安装2台150MW单抽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配套露天煤矿年产量约150万吨,并留有扩建的可能性,计划2010年双机投产发电。
(/n1180/n1226/n2410/n314274/3641153.html)(/chanjing/b/20080304/16054578407.shtml)2008年11月,中国神华首先抄底挺进澳大利亚煤炭市场,这也是一直强调海外市场开拓策略的中国最大煤炭企业第一个境外项目。
中国神华于2008年11月21日公告称,公司已向澳大利亚当地政府缴纳了约为13亿元人民币的探矿许可价款,获得了当地一处勘探区的独家探矿许可。
沃特马克勘探区域的面积总共约190平方公里,预计含有高质量的内销和出口动力煤的浅煤层资源,资源量预计超过10亿吨;沃特马克勘探区域位于距离纽卡斯尔港约270公里处,一条铁路支线从该勘探区域东北边穿过,并连接到一条铁路主线,一直延伸到纽卡斯尔港。
根据中国神华于澳大利亚的全资子公司神华沃特马克煤矿有限公司(下称“神华沃特马克”)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政府签署的《探矿许可》,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同意将沃特马克勘探区的探矿许可转让予神华沃特马克。
这家子公司向新南威尔士州政府缴纳探矿许可价款后,神华沃特马克随即履行了其在《探矿许可》项下的初始义务。
(/ahcoal/221614/articlenew.html)2010年9月,日本三井物产与中国神华集团达成一致,将在分销、海外矿产开发、煤化工和煤炭使用效率等煤炭业务上进行广泛合作。
中国企业出海抄矿全球资源格局生变作者:张子鹏来源:《大经贸》2009年第05期中钢收购澳大利亚中西部公司,五矿集团收购澳锌矿公司,华菱钢铁收购FMG股权,中金岭南收购PEH公司,兖州煤业收购菲利克斯能源公司,中铝195亿美元注资力拓正在进行……根据汤森路透的数据,近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高潮迭起,仅今年前两个月就已有22起,涉及金额218亿美元,居全球第二,较去年同期上升40%,达历史最高水平。
中国对各种原材料的旺盛需求,并没有因为全球性经济衰退而改变,一波中国抄底海外资源的浪潮正在卷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称,2009年全球经济将出现自“二战”以来的首度负增长,而中国经济则在全球经济阴霾中发出惟一的亮光。
中国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对全球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全球资源流向西方的大格局正在悄然生变。
在中国谋划新的全球资源配置格局战略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作战“第一波”指向了澳大利亚。
向南,向南中国铝业入股力拓账面亏损近25亿美元,丝毫没有减缓中国企业并购海外资源的急切步伐。
2009年4月21日,中国华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华菱)以12.718亿澳元收购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生产商FMG金属集团的协议获批,华菱获得了1000万吨铁矿石保证供给的承诺和第二大股东的位置。
与外界热炒的中铝海外收购相比,2008年,众多中国公司还对外进行了规模相对较小的海外收购,包括中钢集团以13亿美元价格对澳大利亚铁矿勘探机构中西部有限公司实施的强势收购,中台集团以3.73亿美元的价格对澳大利亚Cape Lambert铁矿开采项目实施的收购,以及金川镍矿以2.11亿美元的价格对加拿大Tyler Resources实施的收购。
上市公司也成为海外资源收购的主力之一,紫金矿业(601899)连续在国外展开了三次收购行动,中金岭南(D00060)也拿下了澳大利亚的PEM公司。
中金黄金(6a0489)以2.06亿美元收获加拿大上市公司金山矿业。
公司评级COMPANY ·INDUSTRY光大证券给予“买入”评级兖州煤业:亚厦股份:大连友谊:南京化纤:整体上市有望打造核心竞争力百货业务扩张加速高盈利高成长英大证券给予“买入”评级安信证券给予“买入”评级天相投顾给予“增持”评级责任编辑:赵迪2010年本集团销售煤炭4,963万吨,主要是由于:①并入菲利克斯公司煤炭销量687万吨;②菏泽能化煤炭销量同比增加106万吨;③外购煤销量同比增加332万吨。
2010年兖煤澳洲煤炭业务销售收入为62.102亿元,净利润为26.635亿元,同比增加了24.163亿元或977.4%,主要是由于:①并入菲利克斯公司净利润7.318亿元;②受澳元兑美元汇率变动影响,兖煤澳洲报告期内产生了26.882亿元账面汇兑收益,贡献净利润18.817亿元。
2011年将研究制定集团公司整体上市方案,完成艾诗顿煤矿股权增持和米诺华煤矿股权出售,确保年底前完成兖煤澳洲公司上市。
预计2011~2012年EPS 分别为1.83元、2.1元,对应2011年PE 为18.14倍、15.86倍,估值处于适中。
基于未来公司的发展前景,我们给出“买入”评级。
201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8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0.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6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8.2%。
每股收益1.33元,稍低于我们之前预期。
公司历来注重研发投入,2008-2010年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占比均超过3%。
报告期内,公司工程项目进展顺利,规模快速扩张,净利润率从2009年的5.3%上升到了5.8%。
2007-2010年累计研发的项目共计48个。
受益于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和装饰行业快速发展,公司充分利用上市带来的“品牌优势”和“资金优势”,加快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建设,未来将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我们提高对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2011-2013年的EPS 分别为2.37、3.66和4.98元,长期看好公司的未来发展,维持买入-B 的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88元。
从中澳企业关系看澳洲留学前景今年以来,中澳企业之间的一些重大事件一直影响着中澳关系的发展,似乎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学生赴澳留学的前景。
从2009年2月份力拓案开始,有关中国的重大新闻几乎每月都会出现在澳洲的媒体头条,进入7月份接连发生了力拓员工“间谍案”。
8月21日澳大利亚与中国在北京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根据这项协议,中国石油将从澳洲西海岸购买价值多达500亿澳元的油气。
这是澳洲有史以来最大的贸易合同,中澳合作,无疑受益者是双方共同获益。
近日,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最大的一宗收购案顺利再过一关。
兖州煤业日前宣布,斥资逾200亿元人民币收购澳大利亚菲利克斯资源100%股权一事,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
2009年,中澳双方致力于矿产资源合作、携手双赢的合作方式,不得不让我们对澳洲留学更加关注。
矿产和石油一直是世界诸国所争夺的宝贵资源,中澳两方的大力合作,现在乃至今后势必会带动两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和增加更多就业方向。
其实,中澳高层次人才培养合作不断扩大,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与悉尼大学、澳国立大学等多所澳洲大学均签有合作协议,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涉及能源、资源、环境、纳米、海洋、生命科学和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金世达资深澳洲留学专家Shirley介绍,澳大利亚教育一直国际领跑,其前八大学(共计39所大学)在历年世界大学排名中占据百强位置,商业、财务、管理、精算、金融、翻译、生物医学、能源矿产、材料学、农牧业发展、环保技术和旅游酒店管理以及工程等课程具有独特优势,可供国际学生和中国学生学习先进的知识。
目前,中澳双方的合作关系,势必能积极推进和带动中国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空间和发展平台,熟悉中澳两国环境、文化和语言,再具备专业的知识和能力,智慧型留学人员将是今后社会所急需的专向人才。
专家预计,澳大利亚这个倡导多元文化,具有开放、包容的社会政策,设置成熟、完善的海外学生服务体系,更具环境优美、治安稳定、教育特点鲜明的国家将会吸引更多的国际留学生,同时也将是中国留学生合理选择留学国家的首选国家之一。
兖州煤业的海外并购经验及其文化启示作者:关家玲等来源:《智富时代》2015年第05期【摘要】近年来,很多企业纷纷实施“走出去”战略实行海外并购,但是并购后的文化冲突和整合成为一大难题。
本文以兖州煤业的海外并购历程为背景,分析兖州煤业海外并购中遭遇的文化冲突以及带给我们的文化启示。
【关键词】海外并购;文化冲突;启示一、引言近些年,很多企业纷纷响应国家“走出去”的战略,实施海外并购,增强企业实力,扩大经营规模。
在能源企业的并购中,煤炭企业的大规模并购重组成为并购浪潮的亮点之一。
2009年,兖州煤业并购澳大利亚菲利克斯煤矿入围“2009年中国十大并购事件”,其并购的成功给其他煤炭企业带来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同时,并购后企业文化的冲突与整合也带给人们很多启示。
本文以兖州煤业收购澳企为例,系统阐述其发展历程,通过对比兖州煤业收购澳企前后的经营状况,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同时,总结兖州煤业海外并购遭遇的文化冲突,提出并购中文化整合的相应策略。
二、兖州煤业的并购历程(一)兖州煤业收购菲利克斯的背景和发展历程1979年国务院提出“出国办企业”的政策,首次把发展对外投资作为国家的重要政策,从此拉开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序幕,这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第一步。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对外投资政策日渐完备。
中国的煤炭企业也积极探索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其经济结构的优化,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境内,是由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境内外上市公司,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华东地区和北煤南调的前沿,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是中国华东、华南市场最具竞争力的大型煤炭企业之一。
面对全球范围的资源整合、市场竞争的国际化趋势,兖州煤业自觉与国际惯例接轨,不断改进传统经营管理模式,持续打造并扩大企业优势。
兖州煤业收购澳大利亚菲利克斯煤矿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布局开始于1999年。
中国煤炭工业2010/022009年10月23日,兖州煤业以33.33亿澳元(约合人民币189.5亿元)并购澳大利亚菲利克斯资源公司的第三次申请,终于获得澳大利亚政府的有条件批准。
2009年12月3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发同意兖州煤业收购澳大利亚菲利克斯资源有限公司100%股权项目。
这是继兖州煤业在澳大利亚开发澳思达煤矿之后又一战略举措,也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最大一宗收购案。
此次收购工作自调研决策及上级政府同意实施起,前后历经一年多的时间。
其间正值金融危机肆虐全球,接连出现中企收购被集体延期和力拓事件,复杂的经济态势给收购谈判及申购工作带来诸多变数,因而也使整个收购过程一波三折。
危机下的多赢并购良机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下滑,全球股市特别是资源类上市公司估值水平也明显下降,这为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这一机遇,坚定了兖矿集团通过跨国收购获得海外优质煤炭资源的发展战略。
在收购期间,宏观经济方面发生了国际金融危机,行业方面是国际煤炭价格一路走低,中澳两国经济贸易关系方面由于中铝195亿美元注资力拓交易失败,中国与力拓、必和必拓的铁矿石谈判受阻,一直到年中所发生的力拓间谍案等一系列事件使中澳两国关系变得微妙,都为本次收购带来了不确定性,增加了收购的复杂性和难度。
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这些事件从另一方面给收购带来了机遇。
从金融危机层面而言。
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发生后,澳元汇率大幅走低,从当年7月1日兑美元的0.955最低跌至10月27日的0.6013,跌幅高达37.04%,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始终稳定在6.9061至6.8120之间,并存在强烈的升值预期,这对于收购澳大利亚资产不能不说是一个利好。
从国际煤炭行业层面来看。
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澳大利亚股票市场与煤炭价格也出现了显著的下跌。
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6700大卡热煤价格从2008年7月4日的最高点192.5美元/吨跌至2009年3月27日的最低60.2美元/吨,跌幅高达68.7%。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佈之內容概不負責,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本公佈全部或任何部份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容而引致之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YANZHOU COAL MINING COMPANY LIMITED(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註冊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碼:1171)海外監管公告本公告乃根據《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證券上市規則》第13.09(2)條的披露義務而作出。
茲載列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於2009年12月29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和公司網站()刊登的「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實施情況報告書」、「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實施情況報告書之獨立財務顧問核查意見」以及「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實施情況報告書之法律意見書」,僅供參閱。
承董事會命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信中國山東省鄒城市2009年12月28日於本公佈日期,公司董事為王信先生、耿加懷先生、楊德玉先生、石學讓先生、陳長春先生、吳玉祥先生、王新坤先生、張寶才先生及董雲慶先生、而本公司的獨立非執行董事為濮洪九先生、翟熙貴先生、李維安先生及王俊彥先生。
股票简称:兖州煤业 股票代码:600188 股票上市地点:上海证券交易所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Yanzhou Coal Mining Company Limited) (中国山东省邹城市凫山南路298号)重大资产重组实施情况报告书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二〇〇九年十二月董事会声明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本报告书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并对本报告书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负连带责任。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他政府机关对本次重大资产购买所作的任何决定或意见,均不表明其对本公司股票的价值或投资者的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
任何与之相反的声明均属虚假不实陈述。
本次重大资产购买完成后,本公司经营与收益的变化,由本公司自行负责;因本次重大资产购买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
第5卷第6期2012年12月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Journal of Management Case StudiesVol.5 No.6Dec.2012能源企业海外并购:取得了什么效应?———以兖州煤业并购菲利克斯为例颉茂华1,2,贾建楠1,干胜道2,焦守滨1(1.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呼和浩特 010021;2.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成都 610065)摘要:金融危机以来,能源企业海外并购成为了并购浪潮的生力军,所完成的并购交易规模居各行业之首。
但这一系列的并购能够为能源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并购效应,有待于理论上的研究检验。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兖州煤业并购澳大利亚菲利克斯事件为样本,研究分析了能源企业并购重组的经济效应,得出以下结论:并购市场层面效应显著,企业规模迅速扩张,拓展了新市场,使其市场占有率有所提高,并在窗口期内为股东带来了财富增加;企业层面效应并不乐观,除企业的煤炭资源储备量扩大以及资本结构有所改善外,运营效率、运营成本、运营收益、偿债能力和税收效应整体都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即所显现的改善都不具备持续性,同时可能使得企业陷入困境。
以上结论表明,兖州煤业的海外并购并没有像预期一样从各个方面给企业带来持续稳定的提升。
由此提出关注能源企业并购后后续发展、注重提高并购后整合效率,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理顺管理控制模式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市场层面效应;企业层面效应;事件研究法;会计研究法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1692(2012)06-0447-160 引 言进入21世纪以来,能源企业在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机遇以及政府的政策推动之下成为并购浪潮的最大弄潮儿,所完成的并购交易规模居各行业之首,如中石化收购Addax石油公司、中石油收购加拿大两项油砂项目且与英国石油公司(BP)成功竞得伊拉克最大油田鲁迈拉油田开发合同、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收购澳大利亚能源金属公司、兖州煤业收购澳大利亚煤炭企业菲利克斯等①,而这一系列并购能够为能源企业带来什么样的经济效应[1-4],依然有待理论上进一步的研究检验。
中国矿业“出海”新趋势作者:李兴文戴芊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0年第01期实力稍弱的地方国企与民营企业,加大了与中央企业“联手”的力度在2009年,尽管中铝注资力拓未能最终如愿,但中国矿业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仍然不断升温,其并购金额也在不断刷新纪录。
2009年11月23日,宝钢集团与澳大利亚阿奎拉(Aquila)资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奎拉)举行了股权交接仪式。
宝钢以2.86亿澳元(约合人民币17.94亿元)收购阿奎拉15%的股权,同时宝钢集团副总经理戴志浩进入阿奎拉的董事会。
在中央企业之外,民企和地方国有企业也开始迈出海外收购的步伐。
2009年12月23日,兖州煤业公告,澳大利亚菲利克斯公司全部股份已过户至兖州煤业设于澳大利亚的全资下属公司澳思达煤矿有限公司名下。
其总收购价约为33.33 亿澳元(约合人民币189.51亿元)。
济南的民营企业域潇集团则早在2007年就将马普托地区的石灰石矿山收入囊中,并先后斥巨资买下莫桑比克20余处石灰石、锆钛矿及金铜铁矿矿权。
不过投资国外的矿业,投资大,周期长,民企以及地方企业都很难拿出这样大额的资金。
业界也公认,赴海外投资风险很大。
“缺乏政策支持与融资渠道的民营企业,收购大型矿山资源的难度极大。
”中国科学院一位专家指出,目前我国“走出去”的政策,支持的对象以国有企业为主;融资方面,国内银行也更愿意向中央企业倾斜。
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国企与民营企业,加大了与中央企业“联手”的力度。
2007年12月5日,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五矿联合以每股13.75加元、总价款4.55亿加元(约合人民币33.67亿元),现金要约收购加拿大北秘鲁铜业公司100%股权。
江铜集团党委书记李保民透露,江铜在成功参与收购北秘鲁铜业和获准开发阿富汗艾娜克铜矿时,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分别与中国五矿和中国冶金科工集团这样实力雄厚的央企合作。
2008年1月29日,中国五矿与江西铜业同时宣布,联合收购加拿大北秘鲁铜业股份项目,得到北秘鲁铜业公司持股95.92%的股东响应,也得到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的核准和批复,从而宣告成功。
兖矿跨国策作者:陈少智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1年第22期山东兖矿集团荣誉室。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矿物学会2008年颁发给澳思达煤矿的一张技术创新奖励证书,在证书如云的展厅中,很不起眼。
而正是这张证书表彰的新技术,给兖矿集团的海外大并购打下了基础。
2004年,兖矿集团首次进入澳大利亚,收购了澳思达煤矿。
彼时的澳思达,因井下频发火灾,已经九易其主,成了人见人怕的烫手山芋。
在澳洲当地人看来,出手买矿的中国企业若不是醉酒眼花,就是存心烧钱,结局注定要应了中国那句老话——赔本赚吆喝。
故事的结局却出人意料:这个麻烦不断的煤矿,由于采用兖矿集团带来的综采放顶煤技术和防灭火技术,不仅恢复了正常生产,并且连续四年被评为新南威尔士州安全最好的矿井,成为澳大利亚“安全示范矿井”。
即便是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澳斯达煤矿原煤产量也达到186万吨,净利润达8000多万澳元;至今,其仍然保持着1亿澳元(约合人民币6.2亿元)的年利润水平。
兖矿集团控股的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600188.SH/01171.HK/YZC.NYSE,下称“兖州煤业”)三季报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该公司生产原煤4010万吨,同比增加405万吨,煤炭产量增加主要来自鄂尔多斯、菏泽和澳洲。
巨大的示范效应,给兖矿集团和兖州煤业在澳洲赢得声誉。
“现在我们在澳大利亚有独特的技术专利和不断积累起来的良好口碑。
无论是执政党、反对党,还是技术界、政治界的人士,都非常认可兖矿。
”兖矿集团新闻中心的吴玉华科长说。
仿佛获得了跨国并购的开门魔咒,兖矿集团的海外大扩张,自此开始一帆风顺。
兖矿的胃口国庆长假前的9月27日,兖州煤业公告称,拟以2.968亿澳元(约合人民币18.63亿元)的价格,收购澳大利亚普力马煤矿公司和西农木炭100%股权,并于同日签署了相关《股份出售协议》。
按照公告中的描述,本次交易还需等待中国和澳大利亚政府主管机构及监管部门的最终批准。
但兖州煤业副总经理兼董秘张宝才非常自信:“尽管当地有评论说,这次的收购可能影响到澳大利亚的电力供应,但我相信兖煤澳洲公司作为澳大利亚众多煤炭公司之一,会遵守澳洲的各项规定和惯常的商业行为,在商言商,完全按照约定继续承接原有合同的延续,获得批准应该不成问题”。
企业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s,M&A):概念:包括兼并和收购两层含义、两种方式。
国际上习惯将兼并和收购合在一起使用,统称为M&A,在我国称为并购。
即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基础上,以一定的方式取得其他的行为,是企业进行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
企业并购主要包括公司合并、、三种形式。
并购动因:追求规模经济提高经营效率企业价值低估增强市场势力实现多元经营并购类型:从产业关联角度划分:1、。
横向并购是指同属于一个产业或行业,或产品处于同一市场的企业之间发生的并购行为。
横向并购可以扩大同类产品的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消除竞争,提高市场占有率。
2、。
纵向并购是指生产过程或经营环节紧密相关的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
纵向并购可以加速生产流程,节约运输、仓储等费用。
3、。
混合并购是指生产和经营彼此没有关联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
混合并购的主要目的是分散经营,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
按企业并购的付款划分:1、用购买。
是指并购公司使用现款购买目标公司绝大部分或全部资产,以实现对目标公司的控制。
2、用现金购买。
是指并购公司以现金购买目标公司的大部分或全部股票,以实现对目标公司的控制。
3、以股票购买。
是指并购公司向目标公司发行并购公司自己的股票以交换目标公司的大部分或全部。
4、用股票交换股票。
此种并购方式又称“”。
一般是并购公司直接向目标公司的发行股票以交换目标公司的大部分或全部股票,通常要达到控股的股数。
通过这种形式并购,目标公司往往会成为并购公司的。
5、转股权方式。
债权转股权式企业并购,是指最大在企业无力归还时,将债权转为投资,从而取得企业的控制权。
中国金融控制的企业大部分为而来,资产管理公司进行阶段性持股,并最终将持有的变现。
6、。
主要是者通过直接并购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来间接地获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例如万辉药业集团以承债方式兼并了双鹤药业的第一大股东,从而持有双鹤药业17524万股,占双鹤药业总股本的57.33%,成为双鹤药业第一大股东。
外部经济是指当整个产业的产量(因企业数量的增加)扩大时(企业外部的因素),该产业各个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下降,因而有时也称为外部规模经济(External Economy of Scale)或范围经济(Economy of Scope)。
外部规模经济图形部规模经济理论首先由著名的经济学家马歇尔在1890年提出,后经克鲁格曼等学者的完善而得到发展。
外部规模经济理论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行业规模较大的地区比行业规模较小的地区生产更有效率,行业规模的扩大可以引起该地区厂商的规模收益递增,这会导致某种行业及其辅助部门在同一或几个地点大规模高度集中,形成外部规模经济。
外部经济是指当整个产业的产量(因企业数量的增加)扩大时(企业外部的因素),该产业各个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下降,因而有时也称为外部规模经济(External Economy of Scale)或范围经济(Economy of Scope)。
外部规模经济是指产业规模经济,即某一产业大量的企业集中在一个小的国家或者集中在一个国家的一个地区,出现较大的产业规模,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外部规模经济是一种经济外部性表现,其产生的源泉有很多,具体来说,其包括:(1)行业地理位置的集中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
(2)行业内每个企业从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中获得更多的知识积累,即阿罗(Arrow)所说的“干中学效应”(Learning by doing)。
济理论实例图定义:规模经济,是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的现象。
规模经济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内在的,即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其自身生产规模扩大而下降;另一种是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的,即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无关,但与整个行业的规模有关。
外部规模经济是一种经济外部性表现,其产生的源泉有很多,具体来说,其包括:(1)行业地理位置的集中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
(2)行业内每个企业从整个行业的规模扩大中获得更多的知识积累,即阿罗(Arrow)所说的“干中学”效应(Learning by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