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一)
- 格式:doc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4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柳宗元的不幸婚姻: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简介导语:中国古代有续家谱的传统,这不但是借此光宗耀祖的事,其实是一种家庭、家族文化的传承。
古代社会是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家庭、家族传承,对人中国古代有续家谱的传统,这不但是借此光宗耀祖的事,其实是一种家庭、家族文化的传承。
古代社会是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家庭、家族传承,对人的思想、行为、品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至自觉不自觉影响后人的生活。
家庭、家族的传承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一种DNA。
柳宗元一生受此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河东柳氏的来源我们先来说一下柳氏的祖籍。
柳宗元唐大历八年(公元773年)生于京城长安。
长安是柳宗元的出生地,但不是祖居地。
柳宗元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是一个是官宦的世家。
河东,从地理范畴说,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
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河东历史上也为郡名,古称蒲州,唐玄宗时曾改蒲州为河东郡,其治所在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镇),古时的河东县也设在这个地方。
古人以封地为姓氏。
据史料记载:柳氏先祖是鲁孝公的儿子伯展,因封在柳下这个地方,死后得谥(shì)号“惠”,后人称柳下惠。
后来鲁为楚灭,柳氏归于楚国。
秦统一天下,楚又被秦灭,柳氏这才迁到山西河东这个地方。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对此也有记载:说“秦并天下,柳氏迁于河东。
”柳宗元父亲天宝年间避难的天屋山就在河东境内。
柳宗元母亲顺宗时也是按河东县人受封为“太君夫人”的。
关于柳下惠,史书多有记载,说他是清高廉洁之士,为官时,曾三次被贬黜(chù罢免)。
《论语·微子篇》孔子赞柳下惠为人做官,说他虽三次遭贬黜,也不诲生活常识分享。
柳宗元典故简短1.柳宗元的简短资料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并称为“韩柳”。
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
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
汉族。
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所以称柳柳州),政绩卓著。
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
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
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
有《柳河东集》。
纪念在山西省永济市为纪念柳宗元,特建设柳园公园,柳园位于永济市城西区,东临河东大道,南隔富强路与永济电机厂世纪花园小区毗邻。
右图1为永济柳园局部图柳宗元一生笔锋犀利,见解精辟。
2.柳宗元的小故事最多五十字柳宗元和刘禹锡是诗文方面互相欣赏的好朋友.唐代顺宗永贞年间,二人共同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后来革新运动失败,柳宗元被贬职到邵州任刺史,赴任时还没走完一半路程,又被贬职到永州任司马.到了任上,柳宗元写信给同样贬谪的刘禹锡,说:[我远离家乡被贬到这个土地荒芜瘟疫横行的地方,将自己放逐于山林湖泽之间,倍感压抑穷困烦闷,只好将全部心思都放在赋诗作文上了.]刘禹锡就时常写信给柳宗元,以自己乐观的情绪鼓励安慰他.元和十年,柳宗元又被调职任柳州刺史,刘禹锡则再次被贬谪到播州.柳宗元知道播州是个荒蛮偏远之地,条件极为艰苦,于是他上书给皇帝说:[播州条件恶劣,不是人所能住的地方,而刘禹锡尚有老母亲在世,需要他供养,我实在不再忍心让他忍受这样的困顿,这没法向他母亲交待,如果我不代替他去播州,那么刘禹锡母子就再也见不到面了.因而,我恳请陛下批准让我和他交换,我去播州,他去柳州.]这种患难真情感动了朝中许多大臣,于是有人站出来为刘禹锡求情.后来皇上虽然没有批准柳宗元的奏请,但最终还是对刘禹锡罔开一面,让他改去联州上任.你自己适当抄吧,不用全部抄3.柳宗元的故事柳宗元和刘禹锡是诗文方面互相欣赏的好朋友。
柳宗元人物评价800字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唐代文坛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人物评价主要体现在他的文学才华、哲学思想以及政治才能上。
柳宗元的文学才华备受赞誉。
他的文笔犀利而独特,以婉约清新、质朴自然的风格著称。
他的散文作品《永州司马青衫泪》以及《天台山记》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品。
他的作品对当时社会政治、民俗风情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描绘,展现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艺术才华。
他的诗歌作品也被人们称为“柳诗”,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刻的哲理而著称。
他的诗作多涉及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和借鉴。
柳宗元的哲学思想开创了唐代文人的新风貌。
他注重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提倡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观念,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主张人要修养自己的道德品质,从而达到个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境地。
他的《致伯阳王书》被后人尊为“文章圣教”,对后世文人的思想启迪和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的哲学思想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智慧,对后世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柳宗元的政治才能也是人们评价他的重要方面之一。
他曾任唐朝官员,担任过多个重要职位,如监察御史、江淮节度使等。
他在任职期间以廉洁自律、公正无私的作风著称,深受百姓和下属的爱戴。
他在政务上勤勉尽责,积极改革,力图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他的政绩和清廉形象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柳宗元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
他的文学才华、哲学思想以及政治才能都为后世所称道。
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政绩和清廉形象也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是唐代文坛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唐宋八大家知识点汇总唐宋八大家知识汇总101韩愈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宋八大家之首。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北宋著名词人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韩愈比较著名的散文有《师说》、《马说》、《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
02柳宗元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代表作有《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溪居》、《江雪》、《渔翁》。
03欧阳修欧阳修,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诗人、北宋诗文的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苏轼兄弟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影响力最大的一篇文章是《醉翁亭记》。
04王安石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被列宁誉为是"十一世纪中国最伟大改革家。
"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就是王安石。
影响力比较大的作品有《登飞来峰》、《泊船瓜洲》、《梅花》等。
05曾巩曾巩,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
代表作有《墨池记》、《游山记》、《醒心亭记》等。
06苏轼苏轼,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其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柳宗元是哪一个朝代柳宗元是哪一个朝代柳宗元生于公元773年,卒于公元819年,共享年47岁。
散文和诗歌,最终成为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
那么柳宗元是哪一个朝代的呢?一起来看看小编的分享吧!柳宗元是哪个朝代的柳宗元是唐朝时期的人,于公元773年生于唐代宗年间。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和哲学家。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惩咎赋》、《闵生赋》、《江雪》、《捕蛇者说》都是柳宗元的代表作品。
公元773年,柳宗元在长安出生。
柳宗元自幼聪明伶俐,深得父母喜爱。
母亲卢氏出于书香门第,柳宗元小时候深受母亲影响,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为父亲在朝为官,柳宗元自幼了解朝廷的腐败无能。
柳宗元九岁的时候,遭遇建中战乱,柳宗元为了躲避战争前往父亲任职的夏口。
过了三年,柳宗元再一次遭受战乱,两次战争经历让柳宗元感受到社会的动荡,他希望统治者能建立清明朝廷,不让百姓遭遇颠沛流离之苦。
柳宗元二十一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夺得进士得以入朝为官。
后来,柳宗元和王叔文推行政治革新运动,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结果以失败而告终。
柳宗元被贬谪到贫困的永州,虽然柳宗元官职为永州司马,却有名无实。
柳宗元在仕途上非常坎坷,后来他寄情于山水之间。
每天研究文学散文和诗歌,最终成为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
柳宗元在散文、哲学、辞赋、寓言等领域均有涉猎,并且都有很高的成就。
柳宗元的散文作品大多以描写山间景色为主,借美景衬哀思;柳宗元在寓言作品上,以小故事讽刺现实,语言辛辣发人深思。
柳宗元世称什么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和“柳柳州”。
柳宗元为河东人,所以称为“柳河东”,因遭到贬谪到柳州做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在朝廷为官时,和同僚王叔文持有相同的政见。
他们都倡导以改革来治理国家政事,期间推行了“永贞革新”,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柳宗元倡导压制藩镇权力。
除此之外,为了肃清朝廷腐败现象,柳宗元等人贬谪了朝廷贪污官员。
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得罪了保守权贵派。
逝世日期:819年11月28日职业:官员主要成就: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品:《永州八记》,《柳河东集》,《柳宗元集》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中文名:柳宗元外文名:Liu Zongyuan别名:柳柳州、柳河东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出生日期:公元773年代表作品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溪居》《江雪》《渔翁》《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捕蛇者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黔之驴》《种树郭橐驼传》《哀溺文序》《蝜蝂传》柳宗元政治哲学思想轶事拾遗福民驱鬼《龙城石刻》失而复得的“荔子碑”柳宗元做的四大好事永州市柳宗元纪念馆对柳宗元的评价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河东解(现在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芮城一带)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
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康震:百家讲坛----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一)一步登天还是一步登空讲稿柳宗元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开创者和领导者,柳宗元字子厚,山西运城人,生于唐代中期的公元773年,卒于公元819年,终年四十七岁。
柳宗元的人生经历完全可以用大起大落来概括,少年时代的他才华出众、平步青云,然而就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关键时刻,他却遭到一场异常猛烈的政治打击。
康震:给大家朗诵一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好诗,大家都知道是谁写的吧?唐代著名的诗人柳宗元写的《江雪》。
我问你,读这个诗,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一派清凉世界。
感觉到非常地清静,非常地清凉,非常地超然独立,万籁俱寂,没有一点声音,没有一个踪影。
在那寒冷的江面上,只有一个孤独的小舟。
在那孤独的小舟上,有一个披着蓑衣的老渔翁,正在那儿垂钓,他想钓什么,钓鱼吗?不知道。
所以这首诗给我们传递出来的首先是一种意境,意境特别好,就二十个字,意境全出,非常地优美,所以这首诗连小学生都会知道,更不用说我们这些成年人了。
但是我要再问一句,就是柳宗元为什么会写这首诗,你能回答我吗?可能你就未必能回答上来了。
当然你可能会说我知道,柳宗元喜欢清静,他喜欢一个人待着,不让人打扰。
你说我还知道,柳宗元内心里边,觉得自己的人格冰清玉洁,不想跟这个污浊的凡世有什么瓜葛,所以写这首诗以表心迹。
你还可能说,柳宗元心里有事,特别烦,就想一个人静静地待一会儿,所以写了这首《江雪》。
没错,你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可是呢,我要告诉你的是什么呢?就是在这一首非常优美的、我们说它是山水诗也好,抒情诗也好,在这样一首优美的诗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段巨大的悲剧,隐藏着一段巨大的落差,还隐藏着一种极度绝望的心情。
这还得从柳宗元青少年时期的极度的辉煌说起,柳宗元的青少年时代,那跟韩愈不一样。
我们前面讲韩愈,觉得都挺惨的一个苦孩子,磕磕巴巴的,最后通过读书,然后终于考丨中了进士,考丨中进士半天又做不了官等等等等。
唐宋⼋⼤家:韩愈、柳宗元唐宋⼋⼤家唐宋⼋⼤家,⼜称唐宋古⽂⼋⼤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曾巩、欧阳修⼋位散⽂家的合称。
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是宋代古⽂运动的核⼼⼈物,王安⽯、曾巩是临川⽂学的代表⼈物。
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新浪潮,使诗⽂发展的陈旧⾯貌焕然⼀新。
⾃明⼈标举唐宋⼋家后,治古⽂者皆以⼋家为宗。
⼋⼤家中苏家⽗⼦兄弟有三⼈,⼈称“三苏”,分别为苏洵、苏轼、苏辙,⼜有“⼀门三学⼠”之誉。
故可⽤“唐有韩柳,宋为欧阳、三苏和曾王”概括。
⼋家之名背景 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为《⼋先⽣⽂集》,遂起⽤⼋家之名,实始于此。
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编》中,唐宋⽂也仅取⼋家。
明末茅坤承⼆⼈之说,选辑了《唐宋⼋⼤家⽂钞》共164卷,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唐宋⼋⼤家”之名也随之流⾏。
⾃明⼈标举唐宋⼋家后,治古⽂者皆以⼋家为宗。
通⾏《唐宋⼋⼤家⽂钞》164卷,有明万历刻本及清代书坊刻本。
清代魏源有《纂评唐宋⼋⼤家⽂读本》8卷。
唐代两⼤家韩愈——尊儒反佛为题材的代表作有《原道》《论佛⾻表》《原性》《师说》等,嘲讽社会现状为题材的杂⽂有《杂说》《获麟解》以及著名的《祭⼗⼆郎⽂》;柳宗元——寓⾔故事《三戒》,《黔之驴》《永某⽒之⿏》《临江之麋》,哲学论著有《⾮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永州⼋记》。
其中包括《⼩⽯潭记》《始得西⼭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丘记》《袁家渴记》《⽯渠记》《⽯涧记》《⼩⽯城⼭记》等。
宋朝六⼤家欧阳修——《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司谏书》《朋党论》《伶官传序》《卖油翁》苏洵——《六国论》《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
苏轼——《⽔调歌头》,《浣溪沙》,《江城⼦》《蝶恋花》等;散⽂有《前⾚壁赋》,《后⾚壁赋》《平王论》《留侯论》《⽯钟⼭记》等。
苏辙——《栾城集》84卷,《栾城应诏集》12卷。
柳宗元《箕子碑》原文翻译及习题《箕子碑》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为箕子庙写的碑文。
纣王无道,箕子劝谏不从,反遭迫害,却能忍辱负重,建立功业,作者对他表示了极大的推崇和同情。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箕子碑的古文相关资料介绍,一起看看吧。
《箕子碑》原文唐代:柳宗元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难,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
殷有仁人曰箕子,实具兹道以立于世,故孔子述六经之旨,尤殷勤焉。
当纣之时,大道悖乱,天威之动不能戒,圣人之言无所用。
进死以并命,诚仁矣,无益吾祀,故不为。
委身以存祀,诚仁矣,与亡吾国,故不忍。
具是二道,有行之者矣。
是用保其明哲,与之俯仰;晦是谟范,辱于囚奴;昏而无邪,隤而不息;故在易曰“箕子之明夷”,正蒙难也。
及天命既改,生人以正,乃出大法,用为圣师。
周人得以序彝伦而立大典;故在书曰“以箕子归作《洪范》”,法授圣也。
及封朝鲜,推道训俗,惟德无陋,惟人无远,用广殷祀,俾夷为华,化及民也。
率是大道,丛于厥躬,天地变化,我得其正,其大人欤?呜乎!当其周时未至,殷祀未殄,比干已死,微子已去,向使纣恶未稔而自毙,武庚念乱以图存,国无其人,谁与兴理?是固人事之或然者也。
然则先生隐忍而为此,其有志于斯乎?唐某年,作庙汲郡,岁时致祀,嘉先生独列于易象,作是颂云:蒙难以正,授圣以谟。
宗祀用繁,夷民其苏。
宪宪大人,显晦不渝。
圣人之仁,道合隆污。
明哲在躬,不陋为奴。
冲让居礼,不盈称孤。
高而无危,卑不可逾。
非死非去,有怀故都。
时诎而伸,卒为世模。
易象是列,文王为徒。
大明宣昭,崇祀式孚。
古阙颂辞,继在后儒。
《箕子碑》译文凡是有德行的人遵从的道理有三种:第一是纠正人违法作乱。
第二是把大道传授于圣人。
第三是教化万民。
在殷朝时有一位仁人叫箕子,他实实在在地具备了这三道,以大德行立于世上。
所以孔子在叙述六经的要旨大意时,尤其殷勤。
在殷纣王之时,大道逆乱,上天的震怒不能引起人们警戒,圣人的言论无所用处。
臣下拼死进谏,把己身的生死置之度外,诚然是仁者的作为了,但无益于殷朝的社稷祭祀,所以不这样做;委曲求全,以保存殷朝的祭祀,诚然是仁者的所为了,但是亡国的预兆很明显,所以不忍心去这样做。
练字当头熟中生巧——2023届高考复习专题之柳宗元专练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石泉远逾想,山鸟时一喧。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文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文言,回答问题柳子厚墓志铭韩愈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
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
众谓柳氏有子矣。
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
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
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
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
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
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
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
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
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B、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C、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D、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博学宏词:博学宏词科的考试。
柳宗元传原文及翻译柳宗元传原文及翻译柳宗元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柳宗元传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柳宗元传原文及翻译篇1原文: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
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
③质:抵押。
④没:没收。
⑤营护:料理,护送。
译文: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
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
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永别。
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立刻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
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
柳宗元到了柳州,便改革掉这种风俗。
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
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
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讲稿(一)一步登天还是一步登空画外音:柳宗元少年成名才华出众,可是就在他平步青云的时候,一场政治打击却向他猛烈袭来,面对这场异常猛烈的打击,柳宗元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继续解读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第一集《一步登天还是一部登空》,敬请关注。
柳宗元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开创者和领导者,柳宗元字子厚,山西运城人,生于唐代中期的公元773年,卒于公元819年,终年四十七岁。
柳宗元的人生经历完全可以用大起大落来概括,少年时代的他才华出众、平步青云,然而就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关键时刻,他却遭到一场异常猛烈的政治打击。
那么,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继续解读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第一集《一步登天还是一步登空》。
康震:给大家朗诵一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好诗,大家都知道是谁写的吧?唐代著名的诗人柳宗元写的《江雪》。
我问你,读这个诗,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一派清凉世界。
感觉到非常地清静,非常地清凉,非常地超然独立,万籁俱寂,没有一点声音,没有一个踪影。
在那寒冷的江面上,只有一个孤独的小舟。
在那孤独的小舟上,有一个披着蓑衣的老渔翁,正在那儿垂钓,他想钓什么,钓鱼吗?不知道。
所以这首诗给我们传递出来的首先是一种意境,意境特别好,就二十个字,意境全出,非常地优美,所以这首诗连小学生都会知道,更不用说我们这些成年人了。
但是我要再问一句,就是柳宗元为什么会写这首诗,你能回答我吗?可能你就未必能回答上来了。
当然你可能会说我知道,柳宗元喜欢清静,他喜欢一个人待着,不让人打扰。
你说我还知道,柳宗元内心里边,觉得自己的人格冰清玉洁,不想跟这个污浊的凡世有什么瓜葛,所以写这首诗以表心迹。
你还可能说,柳宗元心里有事,特别烦,就想一个人静静地待一会儿,所以写了这首《江雪》。
“游记之祖”柳宗元作者:高燕萍来源:《课外生活(小学4-6年级)》2018年第10期大咖零距离本期大咖: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生卒年限:773~819称号:游记之祖、河东先生职业:文学家、思想家、柳州刺史家庭出身:世代为官代表作:《永州八记》《柳河东集》《柳宗元集》等“游记之祖”的由来柳宗元的一生创作了600余篇诗文作品,与韩愈、欧阳修、苏轼等人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的作品中,山水游记最为脍炙人口。
他借美景或描写自己的幽静心境,或表现苦闷中的精神寄托……于是,这些山水游记被柳宗元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因此他被后人称为“游记之祖”。
大咖时间线公元773年,柳宗元出生于京城长安,幼年都在长安度过。
因此,他从小便对朝廷的腐败无能和社会的动荡不安有着深刻的感受。
公元793年,刚刚21岁的柳宗元就拿下了科举考试的第一名。
后来他便忙碌于官场之中,对政治的腐败与黑暗有了更深的了解,逐渐萌发了改革的心愿。
公元785年,柳宗元随父亲外出游历,增长了许多见识,并形成了积极处世、刚正不阿的性格。
公元805年,唐德宗李适驾崩,太子李诵继位,即唐顺宗。
顺宗提拔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于是柳宗元参与了一系列的改革活动,史称“永貞革新”。
此次改革历时180多天,最后却以失败告终。
公元805年,柳宗元因改革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并在永州生活了10年。
这期间,他游历永州山水,结识文人墨客,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创作了300多篇文学著作。
公元819年,唐宪宗实行大赦,并召柳宗元回京,但柳宗元却在柳州因病去世,年仅47岁。
公元815年,柳宗元受诏回京,却依然没有得到重用,反而又被贬为柳州刺史。
超级访谈秀各位观众朋友,本期闪亮登场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先生!虽然他写的诗词不是很多,但每一篇都堪称佳作。
例如《江雪》,虽然只是简单的四句,但描绘的画面却栩栩如生。
今天就好好聊聊这首诗吧!哈哈,非常乐意。
这首诗是我被贬到永州后写的。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一、教学目标:了解柳宗元的生平、主要成就、主要作品和评析,以便在学习柳宗元作品时能够知人论世,了解其人,理解其文。
二、教学重点:柳宗元的生平经历对于其作品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柳宗元作品的风格解析。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人物简介: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二)人物生平:1、早年生活柳宗元的祖籍是河东郡(河东柳氏与河东薛氏、河东裴氏并称“河东三著姓”),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庆为北魏侍中,封济阴公。
柳宗元的堂高伯祖柳奭曾为宰相,曾祖父柳从裕、祖父柳察躬都做过县令)。
其父柳镇曾任侍御史等职。
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属范阳卢氏,祖上世代为官。
柳宗元只有两个妹妹。
773年,柳宗元生出生于京城长安。
四岁时,母亲卢氏和他住在京西庄园里,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因此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见闻和感受。
(九岁时遭遇建中之乱,建中四年,柳宗元为避战乱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
年仅12岁的柳宗元在这时也亲历了藩镇割据的战火)公元785年(贞元元年),柳镇到江西做官。
柳宗元随父亲宦游,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
他参与社交,结友纳朋,并受到人们的重视。
不久,他回到了长安。
父亲柳镇长期任职于府、县,对现实社会情况有所了解,并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
能诗善文的父亲和信佛的母亲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少年成才792年,柳宗元被选为乡贡,得以参加进士科考试。
793年,21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名声大振。
不久,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去世,柳宗元在家守丧。
796年,柳宗元被安排到秘书省任校书郎。
798年,26岁的柳宗元参加了博学宏词科考试,并中榜,授集贤殿书院正字(官阶从九品上)。
801年,柳宗元被任命为蓝田尉(正六品)。
803年十月,柳宗元被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
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3、革新期间805年(贞元二十一年)1月26日,唐德宗驾崩,皇太子李诵继位,改元永贞,即顺宗。
顺宗即位后,重用王伾、王叔文等人。
柳宗元由于与王叔文等政见相同,也被提拔为礼部员外郎,掌管礼仪、享祭和贡举。
(此时,在王叔文周围还有许多相同政见的政治人物,包括韩泰、韩晔、刘禹锡、陈谏、凌准、程异、陆质、吕温、李景俭、房启等人,他们形成了一个政治集团)。
王叔文等掌管朝政后,积极推行革新,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史称永贞革新。
(主要采取的革新措施有,抑制藩镇势力,加强中央的权力;废除宫市,罢黜雕坊、鹘坊、鹞坊、狗坊、鹰坊的宦官(称为五坊小儿);贬斥贪官污吏;整顿税收,废除地方官吏和地方盐铁使的额外进奉,并试图收回在宦官和藩镇手中的兵权。
)随着顺宗的病情加重,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朝臣联合外藩联合反对改革派向朝廷施加压力,要其引退。
805年(永贞元年)4月,宦官俱文珍、刘光琦、薛盈珍等立广陵郡王李淳为太子,改名李纯。
5月,王叔文被削翰林学士一职。
7月,宦官,大臣请太子监国。
同月,王叔文因母丧回家守丧。
八月五日,顺宗被迫禅让帝位给太子李纯,史称“永贞内禅”。
李纯即位,即宪宗。
宪宗一即位就打击以王叔文和王伾为首的政治集团。
8月6日,贬王叔文为渝州司户,王伾为开州司马,王伾到任不久后病死,王叔文不久也被赐死。
永贞革新宣告失败,前后共180多天。
4、左迁永柳永贞革新失败后,9月,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11月,在赴任途中,柳宗元被加贬为永州司马。
(王叔文政治集团的其他人也被贬为远州的司马,后称“二王八司马”。
)到职后的柳宗元暂居在龙兴寺。
经过半年,柳宗元的母亲因病去世。
815年,柳宗元离开永州,生活在永州的10年中,柳宗元在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进行钻研,并游历永州山水,结交当地士子和闲人,他写下《永州八记》(《柳河东全集》的540多篇诗文中有317篇创作于永州)。
815年(元和十年)1月,柳宗元接到诏书,要他立即回京。
2月,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柳宗元回到了长安。
在长安,柳宗元没有受到重用,由于武元衡等人的仇视,不同意重新启用。
3月14日,柳宗元被改贬为柳州刺史。
3月底,柳宗元从长安出发,赴柳州,六月二七日抵达。
819年(元和十四年),宪宗实行大赦,宪宗在裴度的说服下,敕召柳宗元回京。
十一月初八,柳宗元在柳州因病去世。
享年47岁。
第二课时一、文学作品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
其骈文有近百篇,古文大致为六类。
(一)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
笔锋犀利,论证精确。
《天说》为哲学论文代表作。
(《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
《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
)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
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
但也受佛教影响,尤是政治失意时,往往向佛教寻找精神上的解脱。
[20](二)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传统,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
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
(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传》、《罴说》等篇。
)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
(三)传记:继承了《史记》、《汉书》传统,又有所创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
(四)山水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
(典范之作为《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作品中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
至于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
(五)诗词骚赋:独具特色(代表作《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等,均用《离骚》、《九章》体式。
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伤,或寓言寄讽,幽思苦语,深得屈骚精髓。
《天对》、《晋问》两巨篇,则为另一种类型,形式仿照《天问》、《七发》,造语奇特深奥。
此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关佛教的碑、铭、记、序、诗歌等作品,对禅宗、天台宗、律宗等学说有所涉及。
)柳诗现存140多首,均为贬谪后所作。
前人把他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其部分五古思想内容近于陶渊明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
另外一些五古则受谢灵运影响,造语精妙,间杂玄理,连制题也学谢诗。
但柳诗能于清丽中蕴藏幽怨,同中有异。
柳诗还有以慷慨悲健见长的律诗。
(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江雪》《渔翁》《溪居》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六)作品集:刘禹锡始编柳集《河东先生集》。
宋代注本较多,韩醇《诂训柳先生文集》为现存柳集最早本子。
明蒋之翘辑注有《柳河东集》。
事迹见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文安礼《柳先生年谱》。
二、思想理论1、哲学思想柳宗元是一个政治革新的人,推崇“古文”运动。
柳宗元的哲学论著中,对汉代大儒董仲舒鼓吹的“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说持否定态度。
他反对天诸说,批判神学,强调人事,用“人”来代替“神”。
柳宗元把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用唯物主义观点解说“天人之际”即天和人的关系,对唯心主义天命论进行批判。
他的哲学思想,是同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科学所达到的水平相适应的。
他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中唐时代杰出的思想家。
柳宗元的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等。
在这些论著中,柳宗元对汉代大儒董仲舒鼓吹的“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说持否定态度,并反对天符、天命、天道诸说,批判神学,强调人事,用“人”来代替“砷”。
柳宗元还把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用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解说“天人之际”即天和人的关系。
柳宗元所写的一些关于社会政治的论著,是他的政治思想的具体反映,是他参与政治斗争的一种手段。
柳宗元认为整个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有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的必然趋势。
他的言论从折衷调和的立场,来对儒、法、释、道等各家学说作调和的解说。
2、佛学思想柳宗元一生好佛,他曾说:“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
”这三十多年大致可分为幼时的盲目、为政时期的附会时尚和贬官后的自觉三个阶段。
他在长安应举和为政时期,曾与文畅等出入官场文坛的僧侣结交,很欣赏晋宋以来名家人与和尚支道林、释道安、慧远、慧休的关系,并极力称赞那些与自己同时代人的那种“服勤圣人之教,尊礼浮图之事”的亦儒亦佛的生活。
柳宗元认为“佛之道,大而多容,凡有志于物外而耻制于世者,则思入焉。
”这正是他改革失败后被贬永州的真实心理状态。
于是,“自肆于山水间”,更有意识地从自然山水中寻找慰藉,以排解心中的郁结。
柳宗元绝不是生性淡泊之人,他对待人生的态度是积极执着的。
他虽然好佛,但他的思想基本上还是儒家的。
他一生有两项重大活动:一是参与永贞革新,一是领导古文运动。
这二者都与他复兴儒学、佐世致用的思想有关。
他既身体力行了“励材能,兴功力,致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的政治理想,又明确提出“文者以明道”“辅时及物”的主张和以儒家经典为“取道之源”的原则。
尽管柳宗元自称“自幼好佛”,天台宗也把他列为重巽的俗家弟子。
但他却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博采众家,苏轼赞许他“儒释兼通、道学纯备。
”他对佛教的接受,主要是领会佛教义理,以图“统合儒释”,把佛教思想纳入儒家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