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杠杆》完整
- 格式:ppt
- 大小:5.29 MB
- 文档页数:40
第2课杠杆的平衡教材分析:第2课《杠杆的平衡》是《简单机械》这一单元的第二课。
本课是在第1课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杠杆的原理,知道怎样使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
本课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认识杠杆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探究“杠杆的平衡”,了解怎样才能使杠杆和天平保持平衡。
教材还安排学生“制作简易小天平”、“寻找生活中的杠杆”等,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描述和表达实验现象,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寻找使用杠杆的事例,并尝试设计实验和开展科学小制作,进一步加深对杠杆的认识。
跷跷板是孩子们最喜欢玩的一种游戏。
本课的任务驱动页,就是通过波波与小胖玩跷跷板的游戏而引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身材矮小的波波和小胖如何在跷跷板上保持平衡,甚至小胖反而能被波波撬得老高,这是什么原因呢?到底藏着什么奥秘?在本课中,教材安排了3个活动,活动1“研究杠杆的平衡”,让学生通过改变实验条件,调整杠杆尺上挂钩码的位置,研究如何才能使杠杆尺达到平衡;活动2“制作简易小天平”,让学生通过制作简易小天平的活动,加深对杠杆知识的理解;活动3“寻找生活中的杠杆”,则是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寻找生活中的杠杆,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找出各种杠杆的支点的位置。
一、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1、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杠杆的使用;2)知道怎样让天平和杠杆保持平衡;3)动手制作简易小天平。
2、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描述和表达;2)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实验和科学小制作;3)学习使用工具和解释使用工具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2)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3)尊重证据,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分享他人的智慧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改变实验条件,研究如何才能使杠杆尺达到平衡;2、难点:观察实验现象与现象分析;三、教学准备:四、教学时数计划:2课时。
第一单元《简单机械》第1课杠杆教材分析:第1课《杠杆》是《简单机械》这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活动,使学生知道杠杆的组成和作用。
“杠杆”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本课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杠杆上有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认识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对杠杆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通过杠杆的实验活动,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在本课中,教材安排了3个活动,活动1“怎样更容易把盖子打开”让学生了解利用杠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活动2通过研究罐子凸起边缘的作用,对杠杆的组成产生初步的认识;活动3则是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尝试用杠杆做“起重机”,加深对杠杆知识的理解;通过对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特点的讨论,结合实际应用杠杆知识,为进一步探究杠杆做好铺垫。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机械会有这样的认识:机械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工具,人们利用机械可以大大地减轻繁重的体力劳动,还可以使工作进行得更为迅速更为准确。
可是,大型机械结构虽然比较复杂,但它总是由几种最简单和最基本的机械如杠杆、滑轮、轮轴、斜面、螺旋等组合起来的,这就是简单机械。
因此,本课就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掌握一些简单的机械知识,改变自己的日常概念。
本课的任务驱动页从妍妍要打开巧克力罐盖的实际问题出发,引起了“怎样更容易把盖子打开”的研究。
这是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学生应该也曾经有过实际经验,但是很少会从科学的角度去解释这种现象。
因此,教材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包括“怎样更容易把盖子打开”、“研究罐子凸起边缘的作用”、“用杠杆做个‘起重机’”,逐步揭开问题的答案,使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学习和探究杠杆的知识。
一、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1、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利用工具可以把罐盖打开,知道使用撬杆打开罐盖最容易;2.知道杠杆的组成除了有撬杆外,还有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3.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对简单机械——杠杆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
2. 杠杆的平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
二、方法与过程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想象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能根据自己制定的分类原则给杠杆分类;学习分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了解杠杆在我国古代的应用。
【教学难点】1.设计“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方案;2.力臂的确定.【教学重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引导创新。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我是阿基米德,已经两千多岁。
在两千多年前,我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两千多年来,我没有将地球撬动,这是事实,这并不是我的错,因为我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支点。
可是,许多爱嚼舌头的人硬说我是在吹大话,在说谎。
我这个两千多岁的人实在受不了这样的委屈。
今天,我请大家帮我伸冤,你们愿意吗?大家有信心吗?要想帮我伸冤,实际很容易,只需弄清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可。
二、新授杠杆是一种古老而简单的机械,许许多多机械的应用改变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从生活中的杠杆说起,了解机械与人的关系。
(板书)1.认识杠杆让学生展示自带的杠杆(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镊子等)并说出其应用及特征。
讨论、归纳各种杠杆的共同特征:(板书)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学中叫杠杆。
出示图片:猿人移动石块置疑:古猿要把大石块移动,用木棍捅石块捅不动,谁能想法帮帮它?置疑:古猿用的木棍是杠杆吗?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镊子等是不是杠杆?置疑:为什么人们利用杠杆橇石块时总是把支点放在离石块很近的地方?而不放到离石块远一些的地方?(板书)2.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介绍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小学科学粤教版六年级下册全册单元知识点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第1课杠杆1.在力的作用下,一根像螺丝刀一样能够绕着固定点转动,能撬起重物的,硬杆叫做“杠杆”。
杠杆是一种常用的简单机械。
2.杠杆的三个组成要素是:支点、动力作用点、阻力作用点。
3.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是省力杆杠,它的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当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时是费劲杠杆,它的特点是费劲但省距离。
4.当支点在杠杆的中央时,既别省力也别费劲。
别省力也别费劲的杠杆有:跷跷板、订书机、天平等。
5.常见的省力杠杆有:钳子、起钉子的起子、开瓶器、核桃夹、羊角锤、手推车等。
常见的费劲杠杆有:钓鱼竿、筷子、镊子、扫把、理发剪刀、垒球棒等.6.世界上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
第2 课杠杆的平衡1.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已用杠杆做捣谷的舂和在井里汲水的桔槔。
2.经过实验,我懂杆杠尺平衡的规律(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一种仪器,它是依照杠杆平衡的原理制成的。
4.“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利用了杠杆平衡原理的结果。
5.杠杆的平衡的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这是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发觉的。
阿基米德曾经讲过:”如果给我一具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6.杠杆尺平衡的条件:左边的钩码数×格数=右边的钩码数×格数第3 课滑轮、轮轴与齿轮1.依照滑轮的别同连接方式可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旗杆上的滑轮是定滑轮。
2.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称为“定滑轮”,它的特点是能够改变用力的方向,但别能够省力;随着重物上下挪移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它的特点是能够省力,但别能够改变用力的方向。
3.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了“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4.一些门锁的把手,把手可带动转轴旋转,起到了大XXX带动小XXX转动的作用这些XXX就称为轮轴.5.关于螺丝刀来讲,螺丝刀的柄算是轮,螺丝刀的杆算是轴。
1.杠杆知识与能力1.知道什么是杠杆。
2.知道杠杆的三点、两力、两臂。
3.理解力臂概念并能正确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
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动力X动力臂二阻力X阻力臂)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决办法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并能运用解决简单问题能力解决办法:通过探索性实验总结出来教学难点、解决办法能够止确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示意图,且能止确找出各种器貝的支点。
解决办法:由实验、再结合图形得到。
教具:抽水机模型、瓶起子、蹑子、扳手、羊角锤、天平等,细线探究性实验:杠杆平衡、杠杆和支架(带刻度)、钩码若干课型:探究型1 J扌 I i/* 探究I- 杠杆: • -L、 认识杠杆 多媒体演示 髭石头的撬棒. 小时侯玩的跷跷板 舌塞式抽水机的手柄 骨动的船浆 (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这此止杆有什么共同点?且总结 広杆的特点!、杠杆的七要素 三点:支点、动力作用点、且力作用点二力:动力;阻力 二臂:动力臂;阻力臂 人课件展示几种杠杆的实 勿图,画出杠杆的示意图 L 、示范画杠杆的力臂 通过比较它们使用过程 的相同点,概括出杠杆的 特点,由此总结出杠杠杆 的定义结合实物要能准确找出 杠杆的七要素 要求学生举出生活中的 杠杆通过观察事物和图 片,丰富学生的感 性认识。
理论联系实际,体 现从物理走向生活 的理念。
探究杠 杆平衡 条件 1、 创设问题情景演示:用直尺、双面刀片、橡皮擦、硕币组装一个杠 杆,将直尺调整到平衡状 态。
改变硬币的个数及位 置,再次调节平衡,由此引 出 a 什么是杠杆的平衡状态? b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2、 引导学生按课本提示独 立完成探究过程。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找出杠杆平衡条件,且找出不平衡的原因。
课件展示设计表格及结论观察演示小实验,并思考 杠杆平衡有什么特点? 讨论:使杠杆平衡的方 法 猜想:杠杆平衡的条件 学生进行实验验证猜想 课堂讨论各自的实验结 果,找出杠杆的平衡条 件。
杠杆的平衡-粤教粤科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课标要求1.掌握杠杆的基本原理和平衡条件。
2.了解杠杆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3.能运用杠杆的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杠杆,杠杆的种类以及应用。
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能运用杠杆的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能观察、实验、体验,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1.杠杆的种类和应用。
2.杠杆的平衡原理。
四、教学难点杠杆的平衡原理及其应用。
五、教学准备1.杠杆模型、天平和千分秤等实验器材。
2.教师准备相关实验指导材料。
六、学法分析此次课程主要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杠杆的应用以及平衡原理,会更加生动形象。
七、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1.教师问学生是否听说过杠杆,让学生谈谈学过的杠杆知识。
2.引入杠杆的分类和应用。
2.实验操作(35分钟)1.教师出示杠杆模型,并介绍杠杆的基本原理和种类。
2.将杠杆模型拆解展示杠杆的组成部分,让学生了解杠杆的组成和使用方法。
3.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4.学生处理实验数据并绘制实验图表,总结实验规律。
3.实验演示(10分钟)1.教师邀请学生进行实验演示。
2.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实验演示结果,并进一步分析杠杆平衡条件。
4.总结(5分钟)1.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2.学生回答总结问题,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
八、教学评价1.笔记评价(30分)学生针对本节课的笔记,以列举出的实验步骤、观测结果、实验规律和思考问题为主。
每一部分满分10分。
2. 实验操作评价(40分)以学生小组实验操作为主,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满分40分。
3. 板书评价(20分)以教师板书内容为主,评价教师板书内容的准确性和条理性,满分20分。
4. 学生参与评价(10分)以学生的表现为主,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并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和解答问题,满分10分。
杠杆-粤教粤科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
2.掌握杠杆的三种基本组合形态。
3.了解杠杆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杠杆的三种基本组合形态。
2.杠杆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掌握杠杆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问题。
2.采用示例讲解的方法。
3.学生自主探究杠杆的运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杠杆吗?”引导学生思考,寻找答案。
2. 观察杠杆的实验(5分钟)教师让学生观察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如何选杆子的长度和质量?•如何使物体不掉下来?3. 三种基本组合形态(15分钟)让学生分类教师将杠杆分为三类,让学生分类。
讲解三种基本组合形态•第一类杠杆:支点在中央,力的方向一致,力臂相等。
•第二类杠杆:支点在一侧,力的方向和力臂成一定角度。
•第三类杠杆:支点在一侧,力的方向和力臂相反。
4. 杠杆的应用(25分钟)例子展示教师展示多幅杠杆的应用实例,如:•商标写在门上。
•开关门。
•开汽车的车门。
•扇电风扇。
•棒球运动员挥棒打球。
提问学生教师提问学生,发现其中的杠杆,并解释其原理。
5. 总结(5分钟)回顾本堂课学到的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杠杆及其应用,采取教师示范、学生探究、解释示例的方法。
学生表现积极,参与度高,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教学安排上,应该多加注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杠杆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