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ulkner 福克纳
- 格式:ppt
- 大小:351.00 KB
- 文档页数:11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 1897年9月25日-1962年7月6日),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意识流文学在美国的代表人物,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一生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与12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15部长篇与绝大多数短篇的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其主要脉络是这个县杰弗生镇及其郊区的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个家族的几代人的故事,时间从1800年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世系中共600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在各个长篇、短篇小说中穿插交替出现。
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喧哗与骚动》。
童年时期威廉·福克纳生于1897年9月25日,出身名门望族,全名威廉·卡斯伯特·福克纳。
支配这个家族想象力的是福克纳的曾祖父威廉·克拉科·福克纳老上校。
他既是种植园主,又是军人、作家、政治家。
他还是经营铁路的企业家,他修的铁路是当地唯一的铁路。
牛津小镇留下老上校鲜明的痕迹。
老上校死后,坟头矗立起一座8英尺高的意大利大理石雕像。
讲老上校的传奇故事成为人人参与的一项仪式。
州内一个镇也是以他的名字来命名。
他还著有几本小说和其他一些作品,这种文学传统一直在家中传承了下来。
福克纳作品中的“约翰·萨托里斯上校”就是在他曾祖父的基础上创作而来的。
但是威廉·福克纳的父亲却被普遍认为是一个不肖子孙,他的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却永远找不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
但福克纳为他的母亲自豪,她意志坚定,自尊心强。
屡屡失败的父亲与坚强自尊的母亲势不两立。
在童年,母亲经常强迫他在“软弱”和“坚强”中做出选择,让他从小就体验到深深的分裂和痛苦。
威廉·福克纳比同龄人长得矮小,整个童年都在希望自己能长得高大些。
曾祖的荣耀与父亲的落寞构成的巨大反差,家庭的分裂加上身体上的劣势,促使他对想象力从喜欢发展到依赖。
福克纳逐渐远离集体活动,甚至逃学。
福克纳作品有哪些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 1897年9月25日-1962年7月6日),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下面是店铺分享的福克纳作品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福克纳的作品福克纳一生留下的作品有许多,其中有大约二十篇左右的长篇小说和百余篇短篇文章,福克纳作品大多都是围绕着作者的生活环境展开的,其中还穿插着许多名人事迹。
大约在28岁的时候,福克纳第一本小说出版了,而福克纳最出名最经典的作品恐怕就是《喧哗与骚动》了。
这篇小说以多角度叙述的手法详细介绍了老地主一家从最开始的兴盛到没落的过程,全篇从各个角度来描述老地主的女儿身上发生的故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展开,其妻子怨天尤人,其女儿反抗传统约束女子的教条,其大儿子的愚痴,二儿子的自私自利,三儿子的无主见,作品全程是没有体现任何家庭的关怀与温暖,甚至女儿出事后,其妻子不仅没有安慰,反而是恶语相向。
这篇小说的总体基调是低沉的,不仅仅写出了当时南方家庭的价值取向,也从一定程度上写出了当时资本主义的价值取向。
在福克纳44岁时,发表著名短篇小说《熊》,这部福克纳作品在美国的文坛界产生了十分深远而有意义的影响,后来也被称为是一把解读福克纳的全部小说甚至是通往当时美国南方文学的钥匙。
与《喧哗与骚动》的写作手法有所相似的有《押沙龙,押沙龙!》,福克纳从三个人的角度分别讲述了一个家族的历史,而三个讲述者都只是提供了一些细小片段,拼凑起来才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
还有一篇短篇小说《夕阳》是利用九岁和五岁孩子的视角向读者展露的,这一点与《喧哗与骚动》里利用痴傻儿的角度来讲述故事情节也有很大的相同之处。
福克纳谈写作方法身为美国伟大著名作家之一的福克纳,在谈到写作的问题上,也是感受颇多。
他认为对于自己的东西,绝对不可能有十分满意的时候,而这样的好处是永远都有改进的空间,永远都可以在不同的程度不同的风格作品改造成接近于自己想要的模样。
所以福克纳认为写作需要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努力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天赋才能。
威廉·福克纳简介威廉·福克纳姓名: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性别:男出生年月:1897-1962国籍:美国所获奖项: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美国作家,生于美国密西西比州新奥尔巴尼的一个庄园主家,南北战争后家道中落。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福克纳在空军服过役。
战后入大学,其后从事过各种职业并开始写作。
《士兵的报酬》(1926)发表后,福克纳被列入"迷惘的一代",但很快与他们分道扬镖。
《萨拉里斯》(1929)问世之后,福克纳的创作进入高峰斯。
他发现"家乡那块邮票般大小的地方倒也值得一写,只怕一辈子也写不完"。
怀着这样的信念,他把19篇长篇和70多篇短篇小说纺织在"约克纳帕塌法世系"里,通过南方贵族世家的兴衰,反映了美国独立战争前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社会现实,创伤了20世纪的"人间喜剧"。
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和《我弥留之际》(1930)、《圣殿》(1931)、《八月之光》(1932)、《押沙龙,押沙龙》(1936)等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福克纳后期的主要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有《村子》(1940)、《闯入者》(1948)、《寓言》(1954)、《小镇》(1957)和《大宅》(1959)等。
此外还有短篇小说、剧本和诗歌。
福克纳虽是南方重要作家,但他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当时并不受重视,直到1946年美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马尔科姆·考莱编选了《袖珍本福克纳文集》,又写了一篇有名的序言之后,福克纳才在文坛上引起重视。
特别是萨特、马尔洛等人的赏识,使福克纳名声大噪。
在艺术上,福克纳受弗洛伊德影响,大胆地大胆地进行实验,采用意识流手法、对位结构以及象征隐喻等手段表现暴力、凶杀、性变态心理等,他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风格千姿百态、扑朔迷离,读者须下大功夫才能感受其特有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