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纳著名三部作品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2
美国文学之十九:福克纳美国文学之十九:福克纳福克纳(1897-1962),美国现代小说家,' 南方文学' 的主要代表。
生于1897年9 月25日。
他的祖先是密西西比州北部的一个大种植园主,到他父亲时家道中落。
福克纳对种植园主世家由盛到衰过程中的种种变化非常熟悉。
1918年,福克纳在加拿大皇家空军中服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在大学学习了一年。
1925年,福克纳结识了美国著名作家舍伍德.安德森,在他的帮助下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士兵的报酬》,描写了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青年的痛苦经历和感受。
1927年,又写成第二部小说《蚊群》。
1929年,出版了福克纳的第三部小说《萨托里斯》。
这部被作者自称为' 站在门槛上的书' ,是以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为背景的第一部小说,尖锐地揭示了南方贵族地主有害的精神遗产与现代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
福克纳一生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和7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绝大多数以约克纳帕塔法县为故事发生的地点,以《萨托里斯》为序篇,以发生在这块土地的若干家族几代人的故事作为主要脉络。
时间从美国独立之前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场的人物有600 多人,组成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小说总集。
人们称之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小说。
1929年出版的《声音与疯狂》是福克纳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部小说写杰弗逊镇康普生世家的没落以及各个成员的遭遇与精神状态。
全书分四部分,由四个人物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叙述。
中心线索是女儿凯蒂的经历。
第一部分是' 班吉的部分'。
通过白痴班吉的眼睛来反映周围的世界。
第二部分是' 昆丁的部分'。
昆丁是班吉的哥哥,哈佛大学的学生。
他对妹妹凯蒂的感情已经到了不正常的地步。
凯蒂的放荡和出走,使他的精神受到沉重的打击,竟至投河自尽。
第三部分是'杰生的部分'。
杰生是凯蒂和昆丁的弟弟,是个实利主义者。
他恨凯蒂的行为影响自己在银行谋得职位,鲸吞了凯蒂靠卖身为自己的私生女小昆丁挣得的生活费。
威廉·福克纳简介威廉·福克纳姓名: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性别:男出生年月:1897-1962国籍:美国所获奖项: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美国作家,生于美国密西西比州新奥尔巴尼的一个庄园主家,南北后家道中落。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福克纳在空军服过役。
战后入大学,其后从事过各种职业并开始写作。
《士兵的报酬》(1926)发表后,福克纳被列入"迷惘的一代",但很快与他们分道扬镖。
《萨拉里斯》(1929)问世之后,福克纳的创作进入高峰斯。
他发现"家乡那块邮票般大小的地方倒也值得一写,只怕一辈子也写不完"。
怀着这样的信念,他把19篇长篇和70多篇短篇小说纺织在"约克纳帕塌法世系"里,通过南方贵族世家的兴衰,反映了美国独立战争前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社会现实,创伤了20世纪的"人间喜剧"。
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和《我弥留之际》(1930)、《圣殿》(1931)、《八月之光》(1932)、《押沙龙,押沙龙》(1936)等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福克纳后期的主要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有《村子》(1940)、《闯入者》(1948)、《》(1954)、《小镇》(1957)和《大宅》(1959)等。
此外还有短篇小说、剧本和诗歌。
福克纳虽是南方重要作家,但他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当时并不受重视,直到1946年美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马尔科姆·考莱编选了《袖珍本福克纳文集》,又写了一篇有名的序言之后,福克纳才在文坛上引起重视。
特别是、马尔洛等人的赏识,使福克纳名声大噪。
在艺术上,福克纳受影响,大胆地大胆地进行实验,采用意识流手法、对位结构以及象征隐喻等手段表现暴力、凶杀、性变态心理等,他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风格千姿百态、扑朔迷离,读者须下大功夫才能感受其特有的审美情趣。
福克纳作品有哪些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 1897年9月25日-1962年7月6日),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下面是店铺分享的福克纳作品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福克纳的作品福克纳一生留下的作品有许多,其中有大约二十篇左右的长篇小说和百余篇短篇文章,福克纳作品大多都是围绕着作者的生活环境展开的,其中还穿插着许多名人事迹。
大约在28岁的时候,福克纳第一本小说出版了,而福克纳最出名最经典的作品恐怕就是《喧哗与骚动》了。
这篇小说以多角度叙述的手法详细介绍了老地主一家从最开始的兴盛到没落的过程,全篇从各个角度来描述老地主的女儿身上发生的故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展开,其妻子怨天尤人,其女儿反抗传统约束女子的教条,其大儿子的愚痴,二儿子的自私自利,三儿子的无主见,作品全程是没有体现任何家庭的关怀与温暖,甚至女儿出事后,其妻子不仅没有安慰,反而是恶语相向。
这篇小说的总体基调是低沉的,不仅仅写出了当时南方家庭的价值取向,也从一定程度上写出了当时资本主义的价值取向。
在福克纳44岁时,发表著名短篇小说《熊》,这部福克纳作品在美国的文坛界产生了十分深远而有意义的影响,后来也被称为是一把解读福克纳的全部小说甚至是通往当时美国南方文学的钥匙。
与《喧哗与骚动》的写作手法有所相似的有《押沙龙,押沙龙!》,福克纳从三个人的角度分别讲述了一个家族的历史,而三个讲述者都只是提供了一些细小片段,拼凑起来才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
还有一篇短篇小说《夕阳》是利用九岁和五岁孩子的视角向读者展露的,这一点与《喧哗与骚动》里利用痴傻儿的角度来讲述故事情节也有很大的相同之处。
福克纳谈写作方法身为美国伟大著名作家之一的福克纳,在谈到写作的问题上,也是感受颇多。
他认为对于自己的东西,绝对不可能有十分满意的时候,而这样的好处是永远都有改进的空间,永远都可以在不同的程度不同的风格作品改造成接近于自己想要的模样。
所以福克纳认为写作需要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努力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天赋才能。
福克纳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在文学史上,福克纳可谓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创作了大量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短篇小说和诗歌等等。
他的著作不仅在美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对全球文学发展做出了深远的影响。
福克纳作品的代表性作品《喧哗与骚动》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今天我们从中探究这部小说带给我们的思考。
1. 小说情节与背景《喧哗与骚动》故事背景设定在南美国南部的一个虚构的县城,主要讲述了居住在这个城镇的一家黑人家庭经历的种种磨难以及家庭价值观的重塑与拓展。
小说情节曲折多变,在传达家庭生活的细节中呈现了社会现实的残酷性和人性的复杂性,从而揭示出种族歧视和不公正对于家庭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小说还通过故事情节呈现了一个落后的南部城镇的生活状态,并对19世纪早期美国的种族歧视和保守主义进行了批判。
2. 文学风格与技巧福克纳的小说风格描绘了一个底层家庭的生活状况,重点呈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小说采用了意识流的叙述方式,将故事情节展现在不同角色的观点之中,表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与苦闷之情。
另外,小说中使用了大量的象征主义手法,以城镇的名字以及一些细节符号,传达了小说中存在的主题和隐含的道德观。
3. 小说主题与价值《喧哗与骚动》主要探讨种族歧视和家庭价值观念的重塑与拓展。
小说主人公Thomas Sutpen是一个有着自己规划的未来的白人,他用种族歧视和武力征服了一个黑人女子作为妻子,构建了自己的家庭。
但在其后的生活中,家庭成员的命运却逐渐走向了破碎与绝望。
小说在传达种族歧视是一种错误行为的同时,也展现了家庭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4. 小说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福克纳的作品对美国南部地区种族歧视和社会保守主义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小说通过细微的描写和行文巧妙的结构,表现出南方严峻的现实环境,同时呈现了这种现象在家庭生活当中的具体体现。
小说发表于1930年代,当时美国的种族主义和压迫行为较为严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而这种探讨在后来的美国社会运动中也成为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威廉福克纳的文学代表作有哪些威廉·福克纳可谓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个新的高度,很多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都曾坦言表示,福克纳是自己的导师。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威廉福克纳的文学代表作,希望能帮到你。
威廉福克纳的文学代表作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同时他也是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押沙龙,押沙龙!》等为威廉·福克纳代表作。
《喧哗与骚动》是威廉·福克纳最经典的作品。
小说通过一个美国南方没落贵族家庭的描写,来反映当时美国社会的冷漠和畸形。
康普生家族曾是一个显赫一时的南方贵族,当时到了康普生先生的时候,家产只剩下一幢破坏的房子。
康普生先生每天酗酒成性,充满了悲观厌世的态度,在他死后,把这种情绪也传染给了他的儿子昆丁。
康普生太太是一个冷漠的女人,没有母亲应有的温情,反而认为自己在康普生家里吃亏受气。
而昆丁的妹妹凯蒂是一个风流成性的女子,昆丁认为,妹妹的所作所为和南方传统淑女形象不符,有辱门楣,因此在妹妹结婚后不到一个月,昆丁投河自尽。
《我弥留之际》也是威廉·福克纳代表作之一。
讲述了一个名叫艾迪的小学教师,在弥留之际,告诉自己的丈夫和儿子,一定要把她的尸体运回杰弗生,实现她魂归故里的愿望。
但是她死的时候,正好大雨倾盆,驾着骡子外出的两个儿子被困在路上,直到三天后,他们才得以返回,并载着他们母亲的尸体上路。
一路上,他们经历了洪水冲垮桥梁,骡子被淹死等变故,为了护送艾迪的'尸体,他们不仅倾家荡产,而且还患上了不同程度的精神病。
《押沙龙,押沙龙!》是威廉·福克纳代表作中最复杂、最深奥的一部。
讲述萨德本来到杰佛生镇,得到了一块土地,并在那里建起了庄园,成为当地最大的庄园主之一。
其后,由于南北战争的爆发,南方庄园经济的迅速崩溃,萨德本的庄园也随之没落,同时故事还掺杂着几代人的恩怨纠葛。
简述威廉福克纳的作品特点威廉·福克纳作品特点主要有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架构描写、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多角度的叙事手法、抽象的语言风格和象征隐喻形式的当代神话模式多方面。
福克纳(l897-1962)小说家。
生于1897年9月25日,是南方密西西比州北部一个庄园主的后裔。
他对地主家庭盛极而衰过程中的种种变化十分熟悉。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加拿大空军中服役。
战后曾在大学肄业一年。
1925年在新奥尔良结识著名小说家舍伍德·安德森,在他的帮助下出版了第一部小说《士兵的报酬》(1926)。
第二部小说题为《蚊群》(1927)。
1929年出版第三部小说《萨托里斯》。
这是以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为背景的第一部小说,写南方贵族地主有害的精神遗产对子孙的不良影响。
这部小说被称为“站在门槛上”的书,从它可以看出福克纳B后的重要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主调、题材、情绪与艺术手法。
福克纳自称从此开始,他发现他的“家乡那块邮票般小小的地方倒也值得一写,只怕一辈子也写不完”。
他一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和7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绝大多数以约克纳帕塔法县作为故事发生的地点,人们称他的作品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这部世系主要写这个县及杰弗逊镇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家族的几代人的故事,时间从美国独立之前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场的人物有600多人,其中主要的人物在他的长篇小说与短篇小说中交替出现。
小说中的故事互相都有一些关系,每一部书既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又是整个“世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福克纳写第一部作品时,似乎对约克纳帕塔法县里所有的人和事,大致上已有轮廓。
1929年出版的《声音与疯狂》是福克纳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1929至1936年是福克纳创作力最为旺盛的时期,除了《声音与疯狂》,还写了长篇小说《我弥留之际》(1930)、《八月之光》(1932)、《押沙龙,押沙龙!》(1936)。
福克纳后朗最重要的作品是《村子》(1940)、《小镇》(1957)与《大宅》(1959)。
《寓言》(1954)是福克纳晚年的一部重要长篇小说,它的主题是反对帝国主义战争。
福克纳还写了许多中、短篇小说,其中也有不少重要的作品。
如《老人》(1939)与《熊》(1942)。
描写旱灾的作品
《旱灾》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收录于《福克纳短篇小说集》。
故事发生在美国南方的一个小镇,由于长期的旱灾,庄稼歉收,人们生活困难,社会矛盾激化。
小说通过描写一个家庭在旱灾中的遭遇,展现了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脆弱和无助,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丑恶。
福克纳的文字简洁而有力,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洞察力,将旱灾对人类的影响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不仅描写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受到的影响,还深入探讨了人们的心理和精神状态。
在小说中,福克纳通过描写主人公一家的遭遇,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丑恶,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旱灾》是一部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的作品,它通过对人类与自然、人类与社会的关系的探讨,展现了福克纳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描写旱灾的作品还有;
1.《旱灾》- 威廉·福克纳
2. 《大旱》- 玛格丽特·米切尔
3. 《干涸之地》- 汤姆·克兰西
4. 《沙乡年鉴》- 奥尔多·利奥波德
这些作品都以不同的方式描写了旱灾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人们在面对旱灾时的生存和应对策略。
福克纳诺贝尔文学奖作品
福克纳是美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获得了1950年的诺
贝尔文学奖。
他的作品通常探讨南部人民的道德和社会问题,描绘了一个充满矛盾和复杂性的世界。
福克纳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喧哗与骚动》(The Sound and the Fury)。
这本小说以四个不同的口吻,讲述了废弃的南部家庭Compson的故事。
小说通过它不规则的时间线和多层次的叙述,展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分裂症的特征。
它被认为是现代主义文学最重要的篇章之一。
福克纳的另一部重要作品是《独眼巨人》(The Unvanquished),这是一部关于南方农村生活的小说,故事讲述了一位年轻的男人和他的奴隶一起生活的经历。
福克纳通过这个故事探讨了南方社会的种族和阶级问题,并警示读者需要从过去的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
福克纳的其他重要作品包括《荒原》(Go Down, Moses)、《罗
斯福家族》(The Reivers)等。
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南方社会
的历史和文化,也展示了对人性的洞察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福克纳小说中的南方历史与种族问题探析1. 引言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是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他的小说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入揭示南方历史及种族问题而被广泛赞誉。
本文将通过分析福克纳的几部代表作品,探讨其中所涉及的南方历史与种族问题。
2. 南方历史背景在探究福克纳小说中的南方历史和种族问题之前,首先要了解南方地区的历史背景。
作为美国内战前奴隶制度盛行地区,南方社会面临着种族紧张、经济衰退等一系列问题。
3. 福克纳作品中的南方历史描绘3.1 《喧哗与骚动》这部小说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南方为背景,以底层白人家庭和黑人家庭之间的冲突为主线。
福克纳通过细腻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南方社会中贫富悬殊、种族歧视等问题。
3.2 《荒原》《荒原》以美国南方一个架空县城为背景,讲述了该地区几个世代人物的故事。
福克纳通过复杂的叙事结构展现了南方历史中种族矛盾和黑人社群日常生活的细节。
3.3 《光与噪音》这部小说以南方废墟为背景,描绘了战后南方社会的困境和变迁。
福克纳通过揭示主人公家族内部的种族问题,呈现了当时社会中种族认同和社会地位带来的紧张关系。
4. 福克纳作品中的种族问题探究4.1 白人至上主义思想的影响福克纳笔下塑造的许多角色都具有白人至上主义思想,他们将自身认同建立在对其他种族的剥削和压制之上。
福克纳透过这些角色来反映并批判当时南方社会中广泛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
4.2 黑人生活状况的揭示福克纳小说中经常描述黑人社区的生活状况,揭示了种族不平等和社会边缘化带来的困境。
他通过真实细腻地刻画黑人角色的命运,深刻地表达出对种族问题的担忧和呼吁。
4.3 种族融合与对话的设想福克纳小说中也存在一些富有洞察力的角色或情节,展示了种族融合与对话可能带来的积极变化。
这些形象和情节为后来南方种族关系发展提供了启示,并成为今天讨论种族问题时值得参考的资源。
5. 结论福克纳小说中所涉及的南方历史与种族问题是对当时社会现象深入观察和思考的产物。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也是福克纳心血花得最多,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部作品。
书名出自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第五幕第五场麦克白的有名台词:“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杰弗生镇上的康普生家。
这是一个曾经显赫一时的望族。
祖上出过一位州长、一位将军。
家中原来广有田地,黑奴成群,如今只剩下一幢破败的宅子。
黑佣人也只剩下老婆婆迪尔西和她的小外孙勒斯特了。
一家之长康普生先生是一九一二年病逝的。
他在世时算是一个律师,但从不见他接洽业务。
他整天醉醺醺,唠唠叨叨地发些愤世嫉俗的空论,把悲观失望的情绪传染给儿子昆丁。
康普太太自私冷酷,无病呻吟,总感到自己受气吃亏,实际上是她在拖累、折磨全家人。
她念念不忘南方大家闺秀的身份,以致仅仅成了一种“身份”的化身,而完全不具有作为母亲与妻子应有的温情,家中没有一个人能从她那里得到爱与温暖。
女儿凯蒂可以说是全书的中心,虽然没有以她的观点为中心的单独的一章,但书中一切人物的所作所为都与她息息相关。
物极必反,从古板高傲、规矩极多的旧世家里偏偏会出现浪荡子女。
用一位外国批评家的话来说,是:“太多的责任导致了不负责任。
凯蒂从“南方女”的规约下冲出来,走过了头,成了一个轻佻放荡的女子。
她与男子幽会,有了身孕,不得不与另一男子结婚。
婚后丈夫发现隐情,抛弃了她。
只得把私生女(也叫昆丁)寄养在母亲家,自己到大城市去闯荡。
哥哥昆丁和凯蒂儿时感情很好。
作为没落的庄园主阶级的最后一代的代表者,一种没落感始终追随着昆丁。
他极其骄傲,极其敏感,却又极其孱弱(精神上、肉体上都是如此)。
他偏偏又过分重视妹妹的贞操把它与门第的荣誉甚至自己生与死的问题联系在一起。
凯蒂的遭遇一下子使他失去了精神平衡。
就在妹妹结婚一个多月后,他投河自尽了。
《押沙龙,押沙龙!》本书书名源自《圣经》典故,书中描述的亲子之间的爱与恨、兄妹之间的暧昧感情等,具有《圣经》故事的色彩。
它是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第九部长篇小说。
福克纳通过约克纳帕塔法县又一个家族,萨德本家族的兴起与衰落,表现了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的种种冲突。
这里写的是一个穷小子白手起家的历史,与别的世家相比,有其特殊性。
在家庭衰落中,种族因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此书与福克纳别的作品相比,又有其特殊性。
《押沙龙,押沙龙!》一书,比同时代许多作家的作品,比福克纳的其他作品,更深入地触及与探讨了美国南方历史罪责与无辜者所受到的痛苦的问题。
《去吧,摩西》讲述的是美国南方庄园主麦卡斯林与女奴生有一女,后又与这个女儿生下一子泰瑞乐,泰瑞乐后来娶了另一位庄园主布钱普的女奴谭尼,其子嗣都以布钱普为姓氏。
麦卡斯林的外孙女则嫁给了爱德蒙家兹。
全书写的就是这三个姓氏的子孙间的复杂关系,最浓墨重彩的人物是麦卡斯林的孙艾萨克,他在黑人猎手的带邻下自小参加猎熊活动,长大后看透了白人与黑奴间的畸形关系,自愿放弃家产,到镇上做木工为生。
全书由两个中篇及五个短篇组成,各部分既相对独立又共同融合为一幅完整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