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五显中学11--12学年上学期高一年期中考语文
- 格式:doc
- 大小:59.00 KB
- 文档页数:7
福建省厦门市第十一中学2024届中考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积累1.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说”“铭”“记”“表”都是古代常见的文体,我们学过张潮的《核舟记》、诸葛亮的《出师表》、韩愈的《马说》、刘禹锡的《陋室铭》。
B.《沁园春·雪》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其中“沁园春”是词牌名,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声韵和写作内容。
C.《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有《羊脂球》《悲惨世界》等,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D.《<诗经>两首》都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情感。
不同的是《关雎》叙事线索明晰,画面形象可见;《蒹葭》意境含蓄,场景朦胧.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柳宗元与山水的相遇,多少有些偶然、被动和无奈。
,,。
最后,山水与人合而为一,并且化为山水之文。
①不过,或许是永州山水的深情召唤②当他来到这块荒蛮瘴疠的土地时,心情的消沉郁闷可想而知③他不是自愿来到这里,而是被无可抗拒的力量抛掷到了这里④与此相应,山水也走进了他的文章之中⑤或许是自己的突然醒悟⑥总之,柳宗元终于在山水中找到了自己新的生存天地A.②④⑥⑤①③B.②⑤④③①⑥C.③⑤②④①⑥D.③②①⑤⑥④3.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草房子》中桑桑是个活跃顽皮而有幽默感的孩子,常常异想天开,敏感而富有同情心。
B.《简·爱》中最终的不幸变故并没能阻止简·爱与罗切斯特相爱,他们终于走到了一起。
C.《老人与海》告诉读者:即使面对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仍可以得到精神上的胜利。
厦门市2011—2012学年(上)高一半期考语 文 试 卷(时间:150分钟 ; 满分:150)考生请注意: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
监考老师请注意:请将语基答题卷和作文卷分开收.一、积累与运用。
(1-11题,共38分)1.看拼音写字。
(3分)①颓(p ǐ) ②挥斥方(qiú)③桀(ào) ④ 漫 (sù)⑤(yǔn)身不恤 ⑥(dié)血2.解释下列加点字。
(3分)①越国以鄙.远 ②持千金之资币.物 ③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④进兵北略.地 ⑤籍.吏名,封府库 ⑥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3.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5分)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以别出心裁、不落窠臼的构思,集中体现了新月诗派的“三美”,即: 、 、 。
②词,又称为 或 。
词牌是填词用的 的名称。
根据字数的多少,词可以分为 、 、 。
③巴金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著名作品有《家》、《春》《秋》,合称为“ ”。
4.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①“易水送别”,以其悲壮、苍凉为人所感慨,请写出当时送别时所唱之辞。
(《荆轲刺秦王》) , 。
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③但我不能放歌, 。
(徐志摩《再别康桥》)④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 。
(戴望舒《雨巷》⑤曾记否,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5.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A.再拜..献大王足下(又拜了一次) 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 B.约为婚姻..(儿女亲家) 丹不忍已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品德高尚的人)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意外变故)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D.沛公居山东..时(指崤山以东) 将军战河.北.(黄河以北)6.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023-2024学年福建省厦门市第十一中学中考冲刺卷语文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项是()A.污秽.(huì)冗.杂(rǒng)浑身解.数(xiè)咬文嚼.字(jué)B.畸.形(jī)拂.晓(fó)骇.人听闻(hài)引吭.高歌(háng)C.湖泊.(bó)瓦砾.(lì)屏.气凝神(bǐng)苦心孤诣.(yì)D.阔绰.(chuò)挫.折(cuò)锋芒毕露.(lù)万恶不赦.(shè)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矜.持(jīn)滑稽.(jí)笑容可掬.(jū)B.滂.沱(páng)角.色(jué)兴致勃.勃(bó)C.折.本(shé)窗棂.(líng)未雨绸缪.(móu)D.吞噬.(shì)阑珊.(shān)面面厮觑.(xū)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咫.尺(zhǐ)譬.如(pì)硕腹巨贾.(gǔ)B.肖.像(xiāo)拮据.(jū)谆.谆教导(zhūn)C.褴褛.(lǚ)窗棂.(lín)奄.奄一息(yǎn)D.虹霓.(ní)文绉.绉(zōu)越俎代庖.(páo)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聪慧.拮.据(jié)与日俱.增手不释.卷B.愧怍.慰藉.(jiè)重峦叠嶂.莫名.其妙C.鄙薄.蓦.然(mù)粘.轻怕重眼花缭.乱D.热忱.魁梧.(wú)前瞻.后顾栩栩..如生5.填空。
2012年厦门市初中毕业及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考试语文(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第一部分口语交际(7分)一、完成第1题(7分)1.根据对话情境,回答问题(7分)‚亲,祝贺你哦!你被我们学校录取了哦!南理工,不错的哦!亲,录取通知书明天‘发货’哦!……‛这是2011年7月16日由南京理工大学发出的第一条录取短信,这种‚淘宝体‛录取短信一时之间引起社会热议:甲:的确别出心裁,收到如此有趣的录取短信,哪个考生不高兴?我想公众看了这样的短信,也会会心一笑:原来大学录取短信也可以这样来发!乙:我可不这么看。
大学录取通知可是一种正式通知,不能为了迎合大众而丧失自身原则。
这种方式有自我造势、哗众取宠之嫌。
搞不好,学生还以为是诈骗短信呢!丙:其实,录取短信只是一种形式。
最关键的是,学校应该在学术和学生的真正需求上下功夫,有实力才真正有魅力嘛。
丁:……(1)甲、乙、丙争论的焦点..是:()(2分)A.怎样使用“淘宝体”更好。
B.哪一种录取短信更能吸引大众。
C.怎样看待“淘宝体”录取短信。
(2)下列说法与甲的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2分)A.甲喜欢这种有趣的“淘宝体”大学录取短信。
B.甲希望所有的大学都使用这种“淘宝体”录取短信。
C.甲认为大众也能够接受这种新颖的录取短信。
(3)假如你是丁,你会发表怎样的看法?请将你的理由说清楚。
(3分)第二部分语言积累与运用(满分:39分)二、完成2-5题(39分)2.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13分)(1)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1分)(2)蒹葭苍苍,_______________。
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
(《诗经·蒹葭》)(2分)(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厦门市第十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班级:姓名:座号:考生注意:全卷分三个部分,共21题;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不要写错题号,否则不能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7分)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12分)(1)《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表现李白对理想的坚定信念。
(2)《商山早行》诗人把“早”字巧妙地形象化、具体化,又与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人迹板桥霜。
(3)学习古诗文,我们感受到文人志士的真挚情怀。
从“,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醉翁亭记》)中,我们感受到欧阳修寄情山水的旷达洒脱。
(4)《岳阳楼记》中描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的句子是:,。
(5)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运用比喻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 ,。
(6)《月夜忆舍弟》中用色彩的强烈对比浸润着作者主观感受的写景句是 ,。
(7)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写“?”的景物象征归途渺渺,前路茫茫。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9分)中华民族振兴的甲是伟大的民族精神。
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一道浴血奋战,赢得胜利。
科研工作者kè①守科技强国的宗旨,攻坚克难,乙,创造出辉煌成绩。
疫情面前,无论是最美的逆行者,还是居家工作学习的人们,大家都各展所能各尽其责,为战“疫”而努力。
我们的民族精神,蕴藏于诸子百家、诗词曲赋,闪耀于大好河山、广袤田野,体现于实现和追求梦想的执着前行。
历久弥新的伟大民族精神,丙。
因此,在青少年中开展“弘扬民族精神,hán ②养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新人”活动极为必要也极为重要。
(1)为文中空缺处填写上正确的汉字。
(2分)①________ ②________(2)选出合适语境的词语,填入甲乙处。
(只填序号)(2分)①甲________(A.不二法门 B.不解之缘)②乙________(A.忘乎所以 B.废寝忘食)(3)给丙处填入句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是我们自信的底气,还是我们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
厦门市第十一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命题人:班级:姓名:座位号:注意事项:1.全卷分三个部分,共18题;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金秋十月桂香飘,少年最是读书时。
学校举行了“浸润文学,传承文化”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一.积累与运用(21分)【诵读经典,涵养情操】1.小语和小文是本次经典诵读活动的策划者,请帮助他们收集经典诵读资料,完成下列古诗文的填写。
(14分)秋意动人,俯瞰大海的曹操咏叹“①,洪波涌起”,极写大海的生机勃发和雄伟壮丽;王湾泊船于北固山,“海日生残夜,②,既写景又点明时令,还揭示了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而马致远慨叹“③ ,④ ”,直抒离家的愁思和漂泊的凄苦;李白将明月人格化,吟出“⑤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对友人深切的同情和思念。
日月经天,我们徜徉书海,领略古诗词之美。
我们似乎看到“潮平两岸阔,⑥-的江上早春之景;能体会到“⑦,影入平羌江水流”景色的融合变幻;似乎还能看见“回乐烽前沙似雪,⑧”大漠的苍茫。
半部论语》治天下,仁爱礼义万古传。
我们会体会孔子“⑨⑩ ”学习的乐趣。
会以“有朋自远方来,⑪ ”表达欢迎之情;会以“⑫不亦君子乎”表现大度的君子之风;会以“三军可夺帅也,⑬ ”来明确自己的志向;更会以“学而不思则罔,⑭”来强化学习与思考之间的辩证关系,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2.请你一起参与本次活动主持词的修改,根据语境完成下面问题。
(7分)读书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还可以甲(A.涵养B.培养)性情,我们被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熏陶、感染。
在朱自清的春天里,我们听到了牧童的短笛在成天①liáo 亮地响;在老舍笔下的冬天里,我们看到水藻把终年(A.贮藏B.贮蓄)的绿色奉献给了自然;在史铁生的深切怀念里,我们感受到了与母亲②诀别的苦痛:在世说新语》里,我们认识了聪慧的谢道韫和陈元方······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厦门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5分)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10分)人生漫漫,路途迢迢,风光无限。
时而驻足,静听风雨: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1)”的朝暮之变(欧阳修《醉翁亭记》),也有“雾凇沆砀,(2),上下一白”的苍茫雪景(张岱《湖心亭看雪》);有“云横秦岭家何在,(3)”的云遮雾锁、大雪封路(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也有“(4),枳花明驿墙”的山野之趣(温庭筠《商山早行》)而脚步匆匆间,往事零星闪烁,细品世事浮沉,品味人生酸甜苦辣:有“(5),怜君何事到天涯”的惆怅愤懑(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有“(6),拔剑四顾心茫然”的苦闷迷茫(李白《行路难》),有“有弟皆分散,(7)”的别离之苦(杜甫《月夜忆舍弟》),也有“(8),月有阴晴圆缺”世事难以圆满的乐观旷达(苏轼《水调歌头》),“(9),”(范仲淹《岳阳楼记》)的豁达淡然……期望诸君:阳光下,坦然面对风雨;月色中,淡然品味甘苦!人生之路酣畅洒脱,肆意昂扬!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9分)由保利艺术博物馆收①(cáng)的圆明园十二兽首之牛首、虎首、猴首、猪首,在时隔163年后首次与马首重聚圆明园,一起亮相“五首重聚·故园新语”圆明园兽首铜像特别()。
十二兽首原是圆明园海晏堂前水力钟喷泉的构件,该组喷泉代表东方的十二生肖文化与西式喷泉建筑相融合。
兽首特殊的红铜材料、()的制作工艺、巧妙的结构设计,不论在当时还是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都具有极高的文化内涵、艺术造②(yì)、审美水平和科技价值。
但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包括十二兽首的众多珍贵文物被无情烧毁、非法掠夺……艰难又坎③(kě)的流散文物回家之路也就此开始。
截至目前,虎首、牛首、猴首、猪首、鼠首、兔首、马首等七尊兽首已回归祖国。
2018年,一件疑似流失龙首的拍品曾现身拍场;蛇首、羊首、鸡首和狗首至今仍()。
福建省厦门五中学2024年中考五模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积累1.选出下列加点词语中字音、字形有误的一项:()A.亘.古(ɡèn)陨.落蹑.手蹑脚(niè)名门望.族B.裨.益(bì)脉搏.装模.作样(mú)汗流浃.背C.拮据.(jù)嫡.传谆.谆教诲(zhūn)既往不究.D.挣.脱(zhènɡ)竣.工一拍即.合(jí)一筹.莫展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黄晕.(yùn)黝.黑(yǒu)睥睨..(pì nì)锲.而不舍(qiè)B.吝啬..(1ìn sè)侏儒.(rǔ)小觑.(qù)诲.人不倦(hǔi)C.疮.疤(chuǎng)惆怅.(chàng)国殇.(dāng)战战兢兢..(jīn)D.龟.裂(jīn)娉.婷(pǐng)发髻.(jì)强.词夺理(qiáng)3.下列各句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会议开始前,主持人特别提醒:“为了保持会场的安静,请各位关闭手机,否则后果自负。
”B.有人从公交车上往外扔香蕉皮,一位乘客冲着他说:“老兄,积点德吧。
”C.酒店经理对员工们说:“大家要用心做好服务工作,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D.提到自己的父亲,老刘动情地说:“令尊经常告诫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
福建省厦门十一中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5分)1. (10分)根据提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古人喜欢描写秋霜的韵姿,例如“①,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② ”一句,有人翻译为“我痛饮美酒,心中仍开阔,胆气更豪壮”,也颇具诗意。
《满江红·小住京华》中,秋瑾以“③_?④。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自问自答,既有以英雄自勉的豪迈气概,又有知音难觅的悲伤。
“浮光跃金,⑤.”,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把洞庭湖的月夜描绘的唯美诗意!迁客骚人面对良辰美景有“心旷神怡,⑥. ,把酒临风”的“人生得意须尽欢”的畅快。
(《岳阳楼记》)《送东阳马生序》中用“主人日再食,⑦ . ”展示自己饮食简单粗陋。
孟子《鱼我所欲也》中面对鱼和熊掌的选择时,指出人们普遍的选择是“⑧《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作者的梦境在“⑨⑩的美好理想中戛然而止,然后又回到残酷的现实中。
2.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书香的涵养,也能形成一个社会的氛围、一个时代的气质,让喧嚣的沉静让浮 (zào) 的厚重起来。
文学艺术中所有的秘②(jí), 最终都指向两种种阅读,一是生活的阅读,二是书本的阅读。
这两种阅读形成人的眼光、视野和气血,构成创作者浑然的吐纳,最终咀嚼出具有生命个性的精神产品。
( )人若只是书本的读者,不免常常被表象迷③(huò) 。
创作者的生命体验切体验,他们走出书斋的且的是为了与大地保持气息的畅通,有自己观察生活的视角和扎根生活的场域。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①浮zào②秘jí③迷huò(2)下列语句填入上面语段的空白括号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他们走出书斋的目的是为了与大地保持气息的畅通,有自己观察生活的视角和扎根生活的场域。
2012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语文试卷(J)副标题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1.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1)苔痕上阶绿,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2)蒹葭苍苍,______。
所谓伊人,______。
(《诗经•蒹葭》)(3)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4)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5)《论语》中的“______,______?”常用来表达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我们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
(6)陶渊明,东晋杰出的文学家。
他赏花观山,悠然自得:“______,______”(《饮酒•其五》).他理想中的社会,人人自耕自食,真诚相处。
桃花源中,自然环境优美:“土地平旷,______,______”老人孩子生活幸福:“______,______”(《桃花源记》)【答案】草色入帘青;白露为霜;在水一方;长风破浪会有时;无可奈何花落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解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名篇名句的默写。
做此题要注意:“青”不要写作“清”;“露”不要写作“鹭”;“长”不要写作“常”;“奈”不要写作“耐”;“愠”不要写作“恽”;“亦”不要写作“义”;“悠”不要写作“忧”;“俨”不要写作“严”;“竹”不要写作“株”;“属”不要写作“署”;“髫”不要写作“髻”;“怡”不要写作“贻”。
答案:(1)草色入帘青(2)白露为霜在水一方(3)长风破浪会有时(4)无可奈何花落去(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此类题目包括识记型默写和理解型默写两类,要注意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并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厦门市五显中学11--12学年上学期高一年期中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默写名句。
(15分,每空1分)1.鹰击长空,,。
《沁园春〃长沙》2.恰同学少年,,,。
《沁园春〃长沙》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雨巷》4.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
《雨巷》5.,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再别康桥》6.但我不能放歌,;,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7.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荆轲刺秦王》8.,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6分)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促织③,夜深篱落④一灯明。
【注】①萧萧:风声。
梧:梧桐树。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捉。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④篱落:篱笆。
9. 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2分)10. 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对作者情感抒发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4分)三、课内文言文知识(12分)11.下面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假如没有B、比诸侯之列比:并,列C、杀人如不能举举:尽,完D、道芷阳间行道:道路12.下面“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2分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夫晋,何厌之有C、君之所知也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13.下列各句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2分A、行李之往来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C、项王默然不应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14.翻译句子(6分)(1)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四、(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8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①,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
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②,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yǐ倚):整船靠岸。
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
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项王军壁垓下军:驻军B.持短兵接战兵:兵器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受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购:购买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A.①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B.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C.①骓不逝兮可奈何②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D.①乃令骑皆下马步行②乃自刎而死17.下面诗词是后人对项羽的评价,对项羽表示同情肯定的一项是()2分①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②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③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3分)(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3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9~20题。
冉氏烹狗记(片断)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shì)之,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如是者数矣。
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杀,故置之。
刘位东谓余曰:‚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群狗狺狺①吠,冉氏狗亦迎而吠焉。
余以柳枝横扫之,群狗皆远立,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
几(jī)伤者数矣。
余且斗且行,过冉氏门而东,且数十武②,狗乃止。
当是时,身惫甚,幸狗渐远。
憩道旁,良久始去,狗犹望而吠也。
既归,念此良狗也,藉令③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闻冉氏颇患苦此狗,旦④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杀;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
居数日,冉氏之邻至,问其狗,曰:‘烹之矣。
’惊而诘其故,曰:‘日者冉氏有盗,主人觉之,呼二子起,操械共逐之,盗惊而遁⑤。
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之不应。
遍索之,无有也。
将寝,闻卧床下,若有微息⑥者,烛之,则狗也,卷屈蹲伏,不敢少转侧,垂头闭目,若惟恐人之闻其声息者。
’主人曰:‘嘻!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⑦之用也,恶⑧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以是故,遂烹之也。
’‛嗟乎!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者,岂独此狗也哉?[注:①狺狺(yin),狗叫声。
②且,将近;武,古代以半步为武。
③藉(ji è)令,假使。
④旦,明早,⑤遁(dù),逃走。
⑥微息,细微的喘气声。
⑦仓卒(cù),勿忙;一旦,一时。
⑧恶(wū),怎。
]19、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然以其猛也。
然:可是,表转折。
B、烛之,则狗也。
烛:名词用作动词,拿蜡烛照。
C、不敢少转侧。
少:通‚稍‛。
D、以是故,遂烹之也。
是:判断词‚是‛。
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1)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3分)(2)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2分)五、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21-23题。
(8分)寓言课上的预言李克南刚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教师姜琳,正在给孩子们讲寓言故事《乌鸦和狐狸》:一只狐狸见到乌鸦嘴里衔着一块肉,就赞美乌鸦羽毛漂亮、身材健美,并说要是再唱支歌那就更可爱了。
乌鸦心里高兴就开始唱歌,可是刚一开口,嘴里的肉就掉在了地上,狐狸叼起肉得意洋洋地走了。
姜琳讲完故事的寓意,让大家做练习,她说:‚同学们,请你们每人对受骗的乌鸦说一句话。
‛几乎每个学生都是按老师的暗示对乌鸦说,以后别再虚荣了,听了恭维话就得意忘形,要接受教训。
只有一个名叫董玉素的胖乎乎的女孩说:‚乌鸦,你别难过了,再吃肉时我分给你一块。
‛小女孩说完,班上同学一阵哄笑。
姜老师说:‚你这个孩子,是非不分,就像《农夫和蛇》那则寓言里讲的农夫一样,将来走到社会上非吃亏不可。
‛小玉素心里不服气:乌鸦受骗心里正难过呢,它这个时候一定最需要好朋友的安慰了。
接着,姜老师又说:‚大家再想想,如果乌鸦和狐狸再见面,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同学们抢着回答:无论狐狸怎么夸奖乌鸦,乌鸦就是不理它,最后,狐狸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了。
老师说:‚同学们回答得都很正确。
‛这时,一个小男孩高高地举起手说:‚狐狸是狡猾的,它不会再重复老一套办法了。
‛老师问:‚那你说会怎样?‛于是,那小男孩绘声绘色地讲道:‚狐狸再一次见到乌鸦,就对乌鸦说:‘乌鸦老弟,上次我骗了你的肉,真是对不起,我妈妈知道后狠狠地批评了我,要我再见到你时,一定要向你道歉,如果你不肯原谅我,我就站在这里不走了。
’乌鸦见它说得很诚恳,就对它说:‘狐狸大哥,我原谅你了。
’乌鸦一说话,嘴里的肉又掉了,狐狸赶紧跑过去把肉抢了过来。
狐狸正要把肉吃下去,忽听乌鸦在树上哈哈大笑,‘臭狐狸,这回你死定了,我在肉里下了毒!’狐狸一听,连忙把叼到嘴里的肉吐出来,跑向不远处的小溪边,不停地用水漱口。
这时,乌鸦从树上飞下来,不慌不忙地叼起地上的肉飞走了。
‛小男孩讲完,班上的同学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姜老师也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说:‚吴宝河同学想象力很丰富,故事讲得也很精彩。
好好努力,日后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作家的。
‛转眼20年过去了,当年的年轻老师姜琳,已经成为一名著名的特级教师。
这天,她作为教育界知名人士,应邀到一所监狱,为那里的服刑人员作帮教演讲。
到了那里才发现,一同受到邀请的还有本市享有很高声誉、由下岗职工组成的‚三实‛家政服务公司的女经理,她就是当年那个安慰受骗乌鸦的小女孩——董玉素。
让她料想不到的是,演讲结束,代表监狱服刑人员发言的那个穿着囚服的人,竟是她当初预言会成为作家的吴宝河。
两个身份悬殊的人同时叫她老师,让姜琳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听了董玉素介绍她的‚三实(诚实、踏实、朴实)‛公司经营理念,以及她对服刑人员充满关爱、鼓励的话,姜琳老师突然明白,当年自己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一个小女孩,不顾老师提示的所谓正确答案,去安慰寓言中被讽刺、嘲笑的对象——乌鸦,这是多么可贵的童心、爱心!而那个年纪小小,连狐狸都敢骗的孩子,所表现出的那种‚智慧‛后面,又隐藏着多么可怕的东西啊。
这孩子生活在怎样的家庭?为什么会有这样狡诈的心计?自己当年怎么就没有想过呢?(《小说选刊》)2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小说的题目《寓言课上的预言》十分新颖,巧妙地运用了谐音,‚寓言‛是故事的载体,‚预言‛是故事的焦点,题目引人入胜,读完小说,回味无穷。
B.‚小女孩说完,班上同学一阵哄笑。
‛‚小男孩讲完,班上的同学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姜老师也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
‛这是典型的侧面描写。
C.小说的主旨是,通过董玉素和吴宝河两个孩子的成长历程的叙述,引发人们进一步对传统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思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D.小说结尾‚这孩子生活在怎样的家庭?为什么会有这样狡诈的心计?‛表明姜琳老师又在犯一个新的错误,难道吴宝河的犯罪一定与家庭有关吗?22.这篇小说的场面安排有什么巧妙之处,试作简要分析。
(3分)23.对姜老师的‚预言‛或‚反思‛你怎样评价?(3分)六、语言文字运用题(10分)24、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句子,使其与所在段落的其他句子组成排比句并符合上下文语境。
(3分)你如果是一块鹅卵石,就不要抱怨不能成为一块美玉;你如果是一泓清泉,就不要抱怨不能拥有大海的壮丽;,。
25、下面是一篇‚中国首届全球通手机短信文学大赛散文类获奖作品‛,请你以评委的身份写一段短评150字左右。
(7分)山里的母亲母亲这辈子只识三个字,那就是她的名字。
母亲这辈子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劳动。
母亲这辈子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让三个孩子走出这山,母亲这辈子唯一的欣慰,那就是她的孩子秉承了她的执著和坚韧。
七、名著阅读题:(10分)26、下面对名著《家》的说明不正确两项()5分A、《家》中着力刻画了一系列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瑞珏,这几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但悲剧命运却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