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测试项目介绍(精)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2
汽车零部件BCI试验中测试线束的TLM法模型分析王振龙;刘世勋【摘要】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车厂越来越重视汽车零部件的电磁兼容测试.大电流注入(BCI)测试作为汽车零部件电磁兼容抗扰度实验中的一项重要测试项目,也逐渐受到重视.采用传输线矩阵的方法(TLM)对被测试样品的线束进行建模和研究,并对骚扰源集总的表面电流、骚扰特性进行了仿真,全面了解和掌握该试验的传导特性,为企业设计和制造汽车零部件产品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期刊名称】《电气开关》【年(卷),期】2018(056)006【总页数】3页(P43-44,47)【关键词】大电流注入;电磁兼容;汽车零部件【作者】王振龙;刘世勋【作者单位】中认(沈阳)北方实验室有限公司,辽宁沈阳 110141;中认(沈阳)北方实验室有限公司,辽宁沈阳 1101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131 引言随着全球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汽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导致传统能源的损耗速度过快,对环境的影响日趋严重,其中最受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出于对经济、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各国开始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汽车电子零部件的可靠性问题就显得举足轻重,这影响汽车行驶的安全性能。
但机动车电子部件的可靠性,特别是如何保证整车所集成的各种功能能够在恶劣的电磁干扰中维持正常工作,满足电磁兼容就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这就凸现了机动车零部件电磁兼容试验的重要性。
在对机动车零部件进行EMC抗干扰测试中,大电流注入(BCI)抗干扰测试作为一个比较经典的测试方法,一直被各大汽车企业作为规范广泛采用。
其优点在于良好的测试重复性,在能够达到较严酷的测试强度的同时,无需破坏线束结构等。
2 大电流注入(BCI) [2]大电流注入为零部件国际标准ISO 11452-4中所规定的电磁抗扰度试验项目,目前标准中规定了“替代法”和“闭环法”两种试验方法。
三合一控制器总成(CDU)技术需求文档项目名称:XX项目整车型号:XXX编制:会签:校对:审核:批准:XXX研究院三电部技术要求一、零部件清单及结构明细所有材料由乙方根据产品的设计、性能要求和寿命要求来决定具体材料的选择。
乙方应标明零部件中所使用的可回收的材料,并标出塑料零件、橡胶零件及热缩性弹性体零件可再循环利用的鉴别标志。
所有材料应该满足国内外报废汽车回收相关法规标准(报废汽车指令2000/53/EC 和车辆再使用、再利用和再回收利用型式认证指令2005/64/EC)、中国国标(GB/T 30512-2014 汽车禁用物质要求)相关要求。
CDU系统所采用的塑料件应不含卤素、其阻燃等级应达到UL94 V0 级。
二、具体要求2.1高压配电模块技术要求2.1.1概述高压配电模块将动力电池的高压直流电,分配给电动压缩机、DCDC、PTC1和PTC2,将车载充电机或充电桩输出的电能输送到动力电池,并且在必要回路提供线路保护,系统架构如下图所示:图1 高配高压系统架构图2.1.2功能要求部分连接器应有防接错措施,其中车载电源总成,要求所有连接器正负极性接线正确无误,具体应用情况由甲、乙双方协商确定;回路保护方面,a)OBC及DCDC回路使用规格为40A的熔断器;b)电动压缩机和空调PTC回路使用规格为80A的熔断器。
如果熔断器的规格需要调整,需由甲、乙双方共同协商确定。
回路开断控制方面,为空调PTC回路提供两个高压继电器,用于控制PTC两档工作,继电器分别位于回路1正极20A(采用SCII EV20)和回路2正极40A(采用SCII EV40)。
如果继电器的规格需要调整,需由甲、乙双方共同协商确定。
为整车高压用电设备及充电设备提供高压接口,同时提供方便高压系统检修的接口。
2.1.3信号接口型号定义(低压信号):图3 信号接口MC3336A850-PP-CT006引脚定义2.1.4高压接口型号定义:表1:接插件型号:位置位置说明插座型号插头型号厂家电池接口BAT+,BAT- / / /PTC接口PTC1+,PTC1-;PTC2+,PTC2-/ / /压缩机接口A/C+,A/C- / / / 交流输入壳体上标注ACDC12+输出壳体上标注DC+低压信号接口壳体上标注SIGNAL接口类型接口形式接口型号图示接口规格DCDC正极极座标准/ M8-16(铜鼻子端子)表3-2:插接件接口定义2.1.5性能要求1、高压配电模块性能要求2、电缆及连接器3、低压接插件要求具体要求如下:1)接插件插合后防护等级为IP67。
新能源电动车整车及核心部件性能检测要求注:检验要求皆参照国家相关基础标准而定,标准相对较低,实际参考以设计值为准。
动力锂离子电池(单体/模块)
63当淋雨、高压水冲洗时,电机及控制器的构造、安装和通风的方式应保证电机及控制器不出现损坏。
电压应符合GB/T 4942.1中IP55等级,控制器应符合GB/T4942.2中IPX5的产品防护等级。
65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仪表应满足GB/T17619和GB 18655的要求。
66仪表耐振动性能应满足QC/T 413-2002中3.12的规定。
67如果连接到动力电池的仪表由辅助供电系统供电显示,仪表各互不连接的导电零部件之间及导电零部件对机壳之间应能承受以下试验电压,并保持1min,即:
68精度应符合产品设计要求。
69
当动力蓄电池电压超过某一值时,与动力电路连接或因故障而带电的仪表的
所有部件应达到IP4X的防护等级,在对仪表正常维护过程中(包括对灯泡和
仪表的更换)也应达到IP4X的防护等级。
电磁兼容性
耐振性
绝缘介电强度
精度
安全性能
电动车用仪
表
防水、放尘性能。
纯电动整车能量流( VEM)检测与分析摘要:纯电动汽车作为完全无排放、无污染的新能源汽车,是新能源汽车最终的发展方向。
但是由于目前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较低,增加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
而整车能量流研究就是分析不同工况下由动力电池提供的能量分配到电动汽车有效功率、热损耗、其它损耗等各部分的情况,它可以从系统集成的角度分析电动汽车动力总成中的能量转换与传递过程,可以优化动力总成各部件的匹配,提高动力总成的整体效率,为热管理系统的设计提供指导,同时为增加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提供优化解决方案。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纯电动;能量流;检测;1纯电动整车能量流(VEM)关联关键系统分析纯电动整车能量流分析,如下图1所示,其包括动力电池组、电机控制器和驱动电机,动力电池组与电机控制器进行电气连接,电机控制器与驱动电机进行电气连接,驱动电机通过联轴器向外输出机械功。
A区为电机效率及能耗区,B区为电器附件系统功耗,C区为传动系统能耗,D区为整车行驶能耗。
图1 纯电动整车能量流分区流向示意图1.1整车阻力分析纯电动车型受造型、整备质量等因素影响,整车道路滑行阻力较高,对车辆的能耗影响很大,有效的阻力分解及降阻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1.风阻方面:货舱平整度、底盘平整度、外造型等均会影响高速段阻力。
2.滚阻方面:轮胎滚阻系数、磨合程度等影响中高速段阻力。
3.内阻方面:制动卡钳拖滞力矩、传动系统内阻影响低速段阻力。
1.2动力总成匹配纯电动车型需满足经济性,并兼备动力性要求,两者的矛盾性导致动力总成匹配存在“不可兼得”的问题,需根据工况及车型,优化动力总成匹配方案。
1.变速箱多档化匹配:在工况中,单一速比变速箱导致电机无法集中于高效区工作,动力总成效率偏低,能量利用率低。
电机选型:在工况中,电机扭矩响应较慢,起步加速瞬时加速踏板开度剧增,后续减小,导致电机需求功率变化幅度大,电池对外输出不稳定。
1.变速箱多档化匹配:在工况中,单一速比变速箱导致电机往往无法集中于高效区工作,动力总成效率偏低,能量利用率低。
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测试实验室汽车是一个由数以万计零部件组成的机电混合复杂系统,GRGTEST能帮助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及零部件厂商快速提升零部件性能,满足您对产品品质和安全的高要求,服务涵盖汽车零部件的环境可靠性测试、电学性能测试、功能测试、EMC测试、材料测试、绿色环保测试及化学法规符合性服务项目。
环境实验室介绍:环境实验室分为以下四个实验室:性能实验室、材料实验室、环境实验室和现场检测室。
一、性能实验室检测技术能力涉及安全带、后视镜、喇叭、制动软管、内装饰材料、座椅、安全带固定点、车门锁和车门保持件、汽车转向机构、车身结构、底盘疲劳耐久等零部件总成或系统。
拥有国内外先进的检测设备,例如MTS安全带固定点试验机,座椅静态强度试验机、BK双通道实时频谱分析仪、VSR安全带测试系统等。
二、材料实验室对各种金属、非金属(橡胶、塑料)材料开展化学成份、金相组织、力学性能(包括拉伸、弯曲、压缩、撕裂、冲击、粘着、硬度)、镀层性能以及零件的失效分析、微区成份分析等。
拥有国内外先进的检测设备,例如直读发射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扫描电镜/能谱仪、气相色谱仪等。
三、环境实验室环境模拟(包括耐光照老化、耐热空气老化、耐臭氧老化、耐高、低温、耐腐蚀、温度/湿度/振动三综合试验)检测试验和分析。
拥有国内外先进的检测设备,例如三综合振动试验系统、步入式环境试验箱、光照老化试验箱、气候试验箱、温度冲击试验箱等。
电磁兼容检测实验室介绍:中心下属的电磁兼容检测实验室拥有十米法电波暗室以及三个不同用途的电磁屏蔽室一、十米法电波暗室暗室拥有国内领先的四轮独立驱动转毂系统。
转毂系统可以对车辆进行驱动加载,模拟机动车(特别是新能源车辆)实际道路行驶工作状态,并对车辆进行电磁辐射骚扰、传导骚扰、自由场辐射抗扰度、大电流注入、传导抗扰度以及静电放电等测试。
针对汽车零部件,可以进行辐射骚扰,传导骚扰、自由场辐射抗扰度、带状线、横电波法等测试。
新能源汽车研发流程详解作业指导书第1章项目立项与规划 (4)1.1 研发背景分析 (4)1.2 市场需求调研 (4)1.3 项目目标确定 (5)1.4 研发团队构建 (5)第2章技术方案制定 (5)2.1 技术路线选择 (5)2.1.1 市场需求分析 (5)2.1.2 技术发展趋势 (6)2.1.3 技术路线确定 (6)2.2 关键技术分析 (6)2.2.1 动力电池技术 (6)2.2.2 驱动电机技术 (6)2.2.3 电控系统技术 (6)2.2.4 整车轻量化技术 (6)2.3 技术可行性评估 (6)2.3.1 技术风险评估 (6)2.3.2 技术成熟度评估 (6)2.3.3 技术经济性评估 (6)2.4 技术方案确定 (6)2.4.1 技术方案设计 (7)2.4.2 技术方案优化 (7)2.4.3 技术方案评审 (7)2.4.4 技术方案确认 (7)第3章概念设计 (7)3.1 外观设计 (7)3.1.1 设计目标 (7)3.1.2 设计步骤 (7)3.2 内饰设计 (7)3.2.1 设计目标 (7)3.2.2 设计步骤 (8)3.3 总体布置设计 (8)3.3.1 设计目标 (8)3.3.2 设计步骤 (8)3.4 概念车制作 (8)3.4.1 制作目标 (9)3.4.2 制作步骤 (9)第4章详细设计与仿真 (9)4.1 电气系统设计 (9)4.1.1 电池系统设计 (9)4.1.2 电机控制器设计 (9)4.2 悬挂与转向系统设计 (9)4.2.1 悬挂系统设计 (9)4.2.2 转向系统设计 (10)4.3 动力系统设计 (10)4.3.1 电机设计 (10)4.3.2 传动系统设计 (10)4.4 仿真分析与优化 (10)4.4.1 电气系统仿真 (10)4.4.2 悬挂与转向系统仿真 (10)4.4.3 动力系统仿真 (10)4.4.4 优化设计 (10)第5章硬件在环测试 (10)5.1 测试设备准备 (10)5.1.1 确定测试设备清单 (10)5.1.2 设备选型与采购 (11)5.1.3 设备安装与调试 (11)5.2 测试方案制定 (11)5.2.1 制定测试目的和测试内容 (11)5.2.2 设计测试场景 (11)5.2.3 设定测试参数 (11)5.3 测试数据采集与分析 (11)5.3.1 数据采集 (11)5.3.2 数据处理与分析 (11)5.4 硬件在环测试优化 (11)5.4.1 测试方案优化 (11)5.4.2 设备功能优化 (11)5.4.3 优化迭代 (12)第6章软件开发与集成 (12)6.1 软件架构设计 (12)6.1.1 设计原则 (12)6.1.2 设计方法 (12)6.1.3 设计步骤 (12)6.2 控制策略开发 (12)6.2.1 控制策略需求分析 (12)6.2.2 控制算法设计 (12)6.2.3 控制策略实现 (13)6.3 系统集成与调试 (13)6.3.1 系统集成 (13)6.3.2 系统调试 (13)6.4 软件验证与优化 (13)6.4.1 软件验证 (13)6.4.2 软件优化 (13)第7章工程样车试制 (13)7.1.1 供应商选择 (13)7.1.2 供应链协调 (14)7.1.3 质量控制 (14)7.2 零部件制造与组装 (14)7.2.1 零部件制造 (14)7.2.2 零部件组装 (14)7.3 工程样车调试 (14)7.3.1 调试内容 (14)7.3.2 调试方法 (14)7.4 样车测试与改进 (14)7.4.1 测试内容 (14)7.4.2 测试方法 (14)7.4.3 改进措施 (14)7.4.4 改进验证 (15)第8章安全性与可靠性评估 (15)8.1 安全性分析 (15)8.1.1 系统安全框架构建 (15)8.1.2 安全隐患识别 (15)8.1.3 安全风险评估 (15)8.2 可靠性测试 (15)8.2.1 测试方法与标准 (15)8.2.2 测试实施 (15)8.2.3 测试结果分析 (15)8.3 故障分析与处理 (15)8.3.1 故障诊断 (15)8.3.2 故障原因分析 (15)8.3.3 故障处理措施 (16)8.4 安全性与可靠性优化 (16)8.4.1 优化方案制定 (16)8.4.2 优化措施实施 (16)8.4.3 优化效果评估 (16)第9章生产工艺规划 (16)9.1 生产工艺设计 (16)9.1.1 工艺流程设计 (16)9.1.2 工艺参数优化 (16)9.1.3 工艺装备设计 (16)9.1.4 工艺文件编制 (16)9.2 生产线布局 (17)9.2.1 布局原则 (17)9.2.2 设备布局 (17)9.2.3 物流布局 (17)9.2.4 安全环保布局 (17)9.3 生产设备选型与调试 (17)9.3.2 设备选型 (17)9.3.3 设备调试 (17)9.4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17)9.4.1 质量控制体系 (17)9.4.2 检验与测试 (18)9.4.3 工艺参数监控 (18)9.4.4 质量问题处理 (18)第10章上市前准备与市场推广 (18)10.1 量产前准备工作 (18)10.1.1 建立生产线 (18)10.1.2 供应链管理 (18)10.1.3 人员培训 (18)10.2 产品认证与法规符合性 (18)10.2.1 产品认证 (18)10.2.2 法规符合性 (18)10.3 市场定位与推广策略 (18)10.3.1 市场定位 (18)10.3.2 推广策略 (19)10.4 售后服务与市场反馈跟踪 (19)10.4.1 售后服务 (19)10.4.2 市场反馈跟踪 (19)第1章项目立项与规划1.1 研发背景分析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作为替代传统燃油车的重要选择,得到了各国的高度重视与支持。
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测试实验室
汽车是一个由数以万计零部件组成的机电混合复杂系统,GRGTEST能帮助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及零部件厂商快速提升零部件性能,满足您对产品品质和安全的高要求,服务涵盖汽车零部件的环境可靠性测试、电学性能测试、功能测试、EMC测试、材料测试、绿色环保测试及化学法规符合性服务项目。
环境实验室介绍:
环境实验室分为以下四个实验室:性能实验室、材料实验室、环境实验室和现场检测室。
一、性能实验室
检测技术能力涉及安全带、后视镜、喇叭、制动软管、内装饰材料、座椅、安全带固定点、车门锁和车门保持件、汽车转向机构、车身结构、底盘疲劳耐久等零部件总成或系统。
拥有国内外先进的检测设备,例如MTS安全带固定点试验机,座椅静态强度试验机、BK双通道实时频谱分析仪、VSR安全带测试系统等。
二、材料实验室
对各种金属、非金属(橡胶、塑料)材料开展化学成份、金相组织、力学性能(包括拉伸、弯曲、压缩、撕裂、冲击、粘着、硬度)、镀层性能以及零件的失效分析、微区成份分析等。
拥有国内外先进的检测设备,例如直读发射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扫描电镜/能谱仪、气相色谱仪等。
三、环境实验室
环境模拟(包括耐光照老化、耐热空气老化、耐臭氧老化、耐高、低温、耐腐蚀、温度/湿度/振动三综合试验)检测试验和分析。
拥有国内外先进的检测设备,例如三综合振动试验系统、步入式环境试验箱、光照老化试验箱、气候试验箱、温度冲击试验箱等。
电磁兼容检测实验室介绍:
中心下属的电磁兼容检测实验室拥有十米法电波暗室以及三个不同用途的电磁屏蔽室
一、十米法电波暗室
暗室拥有国内领先的四轮独立驱动转毂系统。
转毂系统可以对车辆进行驱动加载,模拟机动车(特别是新能源车辆)实际道路行驶工作状态,并对车辆进行电磁辐射骚扰、传导骚扰、自由场辐射抗扰度、大电流注入、传导抗扰度以及静电放电等测试。
针对汽车零部件,可以进行辐射骚扰,传导骚扰、自由场辐射抗扰度、带状线、横电波法等测试。
电波暗室地面最大的承载质量为15吨,可以进行针对乘用车、大型客车、重型卡车以及其它各类车辆的进出口电磁兼容性认证试验。
另外,还可以对各类家用电子电器、大型医疗器械进行自由场辐射骚扰和辐射抗扰度的测试。
同时还能提供测试过程中的视频、音频监测记录能力。
二、电磁屏蔽室(传导抗扰度和传导瞬态发射测试)
屏蔽室主要针对汽车零部件进行传导抗扰度和传导瞬态发射的测试。
三、电磁屏蔽室(大电流注入测试)
屏蔽室主要针对汽车零部件进行大电流注入测试。
四、电磁屏蔽室(静电放电测试)
屏蔽室主要针对汽车零部件进行静电放电测试。
灯具检测实验室介绍:
中心下属的灯具检测实验室主要包括灯具配光全尺寸大暗室,灯具配光小暗室,灯具电学试验室,灯具色度试验室,灯具环境试验室。
检测产品的主要类别为:汽车、摩托车用各类照明及光信号装置、车辆照明光源(灯丝灯泡、气体放电灯HID、发光二极管LED等),各类道路警告(如三角警告牌等)标识。
检测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汽车摩托车各类照明灯具及光信号装置的配光性能,色度,各类光源的光电参数测量、尺寸测量及光源衰减、光弧尺寸,及各类照明灯具及光信号装置的环境试验包括:淋雨,高低温,光源辐射,防尘,烟雾,随机震动等,及其他有关照明灯的出口认证标准。
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GRGT)始建于1964年,是以计量校准、产品测试、产品认证、技术培训与咨询为主要业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第三方专业技术服务机构,是信息产业部军工电子602计量测试站、广东省导航产业创新平台校准与检测实验室,通过了国家实验室(CNAS)、国防实验室(DILAC)和总装军用实验室认可,以及中国计量认证(CMA),是广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