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 格式:pdf
- 大小:314.39 KB
- 文档页数:1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背后的故事王宏1964年1O月16日下午3时,新疆罗布泊地区强光闪耀,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这成功的背后,也有一位温州籍的科研人员的功劳。
多年过去,关于原子弹的机密逐步解除,沈惠泉近日回温州探亲,向记者讲述了原子弹研发过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莫名其妙被转学今年68岁的沈惠泉身体单薄,脸庞清瘦,说话语速较慢,脸上总挂着微笑,外表显得比实际年龄老。
他说自己来温州暂住,在亲戚家里接受采访不方便,坚持大热天坐公交车出来接受采访,是位善解人意的老人。
1937年,沈惠泉出生在市区木杓巷。
1955年从温州中学毕业后,考上了复旦大学物理系。
上大三的那年,有一天,学校党支部书记把沈惠泉叫到办公室,了解他的出身、海外关系等家庭背景。
让他意外的是,书记告诉他,因为国家建设需要,他和另外一些同学将被选送到北京大学物理研究室学习,但具体学习什么专业,连学校的老师也不知道。
听到这个消息,沈惠泉没来得及疑问,就兴奋得想跳起来,北京大学是他当初考大学的愿望,再说是国家需要,沈惠泉马上同意了学校的安排。
7月的北京,骄阳似火。
北京大学校园内,学生政治运动也一浪接一浪。
沈惠泉兴冲冲到北京大学报到后,学校老师说,他们要先去农村锻炼,地点就在北京的门头沟。
门头沟当时还是十分荒凉的农村,沈惠泉到了那里以后,在一户农家里住了下来。
可那户农家没有多余的床,他只好找来几块木板拼凑起一张“床”。
在门头沟,沈惠泉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挖土、种地、种菜、挑水,什么农活都要干。
很快,他的手上就磨出了一个个茧。
“但是更让我们焦虑的是,学校没有告诉我们要劳动多长时间,难道把我从复旦转学过来就是为了种地吗?”回忆起当初的这段生活,老沈坦言,当时因为年轻,难免对此有些顾虑。
第一堂是保密课经过一个月的锻炼,沈惠泉回到了学校。
“原来那一个月的劳动,是锻炼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回到学校,沈惠泉才知道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原子能研究。
而这个专业全国只有北大和清华两所大学才有设置,属于尖端的科技领域。
9个国家,2070次核试验,第一枚核武器爆炸地点在哪里?
一、1964年10月16日,爆炸当量2万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
从第一次核试验到1996年最后一次核试验,中国共进行45次核试验。
二、1949年8月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在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试验场爆炸成功,苏联在这里共进行了456次核试验,其中340次为地下核试验,116次为大气层核试验。
三、1945年7月16日美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实验基地爆炸(三一点),尽管几十年年过去了,这里仍然被铁丝网紧紧围住,因为:小心,内有辐射!
四、1952年10月,英国在澳大利亚沿海的一艘船上试爆原子弹成功,一共进行了45次核试验。
五、1960年2月13日法国在北非撒哈拉沙漠阿尔及利亚境内的雷岗试验基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总共进行了210次核试验。
六、1998年印度在拉加斯坦邦萨尔沙漠的地下引爆了首颗原子弹。
七、1998年巴基斯坦在KohKambaran核试验基地引爆,该处的地质主要由花岗岩构成,有厚达一千米的天然岩石保护屏障。
八、1974年以色列第一次大气层核试验是跟南非合作的在印度洋上的一个小岛,具体情况不详。
九、2006年10月9日位于咸镜北道的丰溪里核试验场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丰溪里有一座海拔2200多米的万塔山,可谓是拥有了得天独厚的核试验条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19课(A卷)及答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7-19课(B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1.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是在A. 1961年B. 1962年C.1963年D. 1964年2.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的时间是A.1970年B.1971年C.1972年D.1973年3.“一不为名、二不为利。
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讲这段话的是A.华罗庚B.钱学森C.赵忠尧D.邓稼先4.率先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的是A.美国B.苏联C.日本D.德国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者是A.毛泽东B.周恩来C.马克思D.邓小平6.新中国在航天运载火箭、核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有①成功爆炸原子弹②成功爆炸氢弹③成功发射卫星④一枚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三颗不同用途的卫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A.1983年B.1984年C.1986年D. 1988年8.我国义务教育的年限是A.6年B. 8年C. 9年D. 12年9.“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是谁的题词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江泽民10.九年义务教育属于A.高等教育B.小学教育C.基础教育D.中等教育二、能力培养(共6分)历史诊所(请指出下列各题中历史描述的错误所在)11.小红问:“小明同学,你知道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的时间吗?”小明答道:“1998年。
”诊断结果:12.小华问:“小明同学,到2001年,全球上网用户已达到多少人吗?”小明答道:“6亿。
”诊断结果:13.小红问:“小明同学,你知道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时间吗?”小明答道:“20世纪80年代以来。
”诊断结果:三、牛刀小试(共12分)14.(3分)请列举17课中三项重大科技成果。
15.(4分)请写出倡导863计划的四位老科学家。
中国第一颗原子爆炸时间自从原子弹的发明以来,中国一直追求拥有自己的核武器。
在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和不懈探索之后,中国终于在1964年成功爆炸了自己的第一颗原子弹。
这一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本文将介绍中国第一颗原子爆炸的时间、背景和重要意义。
中国第一颗原子爆炸时间为1964年10月16日。
这一天,中国在新疆的罗布泊核试验基地成功进行了一次原子弹爆炸实验。
实验名称为“596号”,表明这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中国的原子弹研制计划始于1955年,由当时的中国国家主席毛泽东亲自发起。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科学家终于在1964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原子弹。
背景上,中国1964年的原子弹爆炸发生在冷战时期。
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间正陷入核武器竞赛,中国希望通过拥有核武器来保护国家安全和主权。
中国政府认为,只有具备核威慑力量,才能够在国家安全面对严峻挑战时,对外交政策产生更大影响力。
中国之前的决策者相信,核武器的拥有可以改变大国之间的力量平衡,以确保中国不会受到侵略或恐吓。
中国第一颗原子爆炸的意义重大。
首先,它使中国成为仅有的五个自主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之一。
这标志着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增加了中国政府在与其他大国进行外交谈判时的筹码。
其次,中国的核武器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国家的防御能力,使中国进一步确保了国家安全和主权。
最后,中国的原子弹爆炸还让世界意识到,中国不再是弱小的国家,而是一个崛起的大国,应受到重视。
中国之后继续发展核技术,于1967年成功进行了氢弹爆炸实验,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核武器能力。
中国政府一直坚持的“核不扩散”政策,意味着中国不会将核武器技术传播给其他国家,并承诺将在核裁军方面继续努力。
中国第一颗原子爆炸的时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在科技、军事和国际政治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中国通过拥有核武器,确保国家安全和主权,并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1964年10月16日:蘑菇云腾起的那一刻作者:来源:《百科知识》2019年第05期1964年10月16日15时,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在新疆罗布泊腾空而起,那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信号。
这标志着我国的国防向前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的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1945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之际,美国把代号为“小男孩”和“胖子”的两颗原子弹相继投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瞬间毁灭了两座城市,让全世界见证了原子弹可怕的威力。
1949年8月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南瓜”也试爆成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陈毅、聂荣臻等领导人坚持认为,中国也要有原子弹,原因正如毛主席所说的:“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我们就搞一点。
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
”1956年,国家制定了科学技术发展第一个远景规划,把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列为12项带有关键意义的重点任务的第一项,同时部署了两个更大的项目:原子弹和导弹。
1954年,一部表现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牧民新生活的电影《金银滩》公映并引起轰动,然而半年之后,这部电影却被悄然封禁。
真实原因是,在金银滩这片草原上将出现一块神秘禁区,那就是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试验和生产基地——221厂,也称青海矿区。
一大批科技工作者、工人、干部、战士奔赴此地,他们隐姓埋名、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最终攻克了原子弹、氢弹的尖端科学技术难关,研制生产出多种型号的战略核武器并装备部队。
在苏联的援助下,中国于1958年建成了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
1959年6月,苏联终止合同并撤走专家。
所以,当时的原子弹工程便定名为“596工程”,立志要造“争气弹”。
1962年11月,中央成立以周恩来为主任的中央十五人专门委员会,加强对原子能工业建设和加速核武器研制、试验工作以及核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
“两弹”元勋......阅读附答案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两弹”元勋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名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
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
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1.在文中横线上填写原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把上面文字划分为两部分,并写出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画线的句子属于哪种表达方式?其表达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选文原话回答“他是当之无愧”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简述“‘两弹’元勋”这个小标题的表达作用。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杨海鹏知名媒体人年初,毛泽东指示全党全国: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人民学解放军。
大庆和大寨成为中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旗帜。
5月,《毛主席语录》开始印行。
7月,“中央文革小组”的组织在京成立。
美国轰炸越南北方,战争烧到中国家门口。
毛泽东预言世界大战迟早要爆发,是故要求迁徙沿海企业,在内陆地区搞战备建设,史称“三线建设”。
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
自1955年以来,中国咬紧牙关,不惜国力秘密研究原子武器。
按陈毅元帅的话说:“中国人就是没有裤子穿,也要造出原子弹”。
中国跨过核门槛,从此不再屈从别人的“船坚炮利”,一个多世纪以来的被压抑的民族自尊,也随之释放。
在冷战环境下,是否拥有核武器,是大国一最重要的标识。
与核爆同一天,另一惊人的消息从莫斯科传来:苏共领导层将赫鲁晓夫赶下台。
中国代表团旋赴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纪念活动。
但苏共的新领导“三驾马车”认为两党交恶责任在毛泽东,高层会谈不欢而散。
此后四分之一世纪,两党两国执戈相向。
年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基层演变为“夺权斗争”。
很多基层党组织,被错误地打成“反革命集团”。
[新中国成就档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这是爆炸时的火球。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科学技术事业有了很大发展。
其中,以“两弹一星”即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为代表的国防尖端科学技术成果最为显著。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形势。
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打破超级大国的核讹诈、核垄断,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作出了对中国安全和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
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东方巨响”震惊了世界。
这一成就集中代表我国科学技术当时所能达到的新水平,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