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小麦春后管理技术意见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3
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侯其林(安徽省涡阳县义门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涡阳233600)摘要从水肥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小麦防冻害技术、喷施叶面肥技术等方面总结了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
关键词小麦;田间管理;春季中图分类号S51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12-1278-01作者简介侯其林(1962-),男,安徽涡阳人,助理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2-12-05春季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春季小麦管理要因地因苗制宜,做到早抓早管、分类指导、合理运筹肥水,实现中期稳健生长保大穗,后期不早衰增粒重,达到“穗多、穗大、粒重”,为涡阳县小麦高产奠定良好的基础,自2011年11月下旬以来,涡阳县平均气温异常偏低,小麦播种到越冬期的有效积温明显偏少,加之播期较常年推迟,目前小麦生长量不足,苗情总体偏弱。
为争取早春有利时机,促进苗情转化,就加强小麦早春田间管理提出了技术措施。
1水肥管理1.1水分管理弱苗早施返青肥,促进小麦苗情转化升级。
返青至拔节期间是促进小麦苗情转化升级的关键时期,要抓住早春气温回升的有利时机,因苗实施管理,确保小麦返青起身期有充足的肥水供应,以巩固年前分蘖,加快春生分蘖生长,促进分蘖成穗,实现苗情转化升级,确保小麦有足够的有效穗。
对于二、三类苗早施返青肥,一般于2月上旬追施尿素75 105kg /hm 2,趁雨撒施,促进春季分蘖早生快长,弥补冬前茎蘖数不足,增加穗数。
1.2肥料运筹应根据苗情长势,科学进行管理。
涡阳县自11月以来气温比常平偏低,小麦生长量不足,越冬小麦苗情、个体小、群体不足的弱苗。
针对壮苗以采取氮肥后移技术,主攻大穗,就是不施返青分蘖肥,改施拔节肥为主,在3月20日以后施尿素150 225kg /hm 2,有条件的最好加钾肥75 150kg /hm 2。
对于弱苗田块以促为主,促进早发苗、早分蘖、早长根。
早施返青分蘖肥,于2月上中旬可施尿素75 112.5kg /hm 2,拔节后可根据苗情适当施拔节肥,可施尿素75 112.5kg /hm 2即可。
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11年全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农业厅•【公布日期】2011.01.27•【字号】鲁农技字[2011]1号•【施行日期】2011.01.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11年全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鲁农技字〔2011〕1号)各市农业局(农委):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抓好小麦生产,对于“十二五”期间全省粮食生产开好头、起好步至关重要。
但由于小麦播种以来,全省基本没有有效降水,部分地区旱情严重,导致小麦苗情较为复杂,给春季小麦管理和正常转化带来一定难度。
为加强对全省春季麦田管理的技术指导,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和省农业专家顾问团小麦分团组织专家在多次考察会商的基础上,制定了《2011年全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现印发给你们。
各地要进一步增强抓好春季麦田管理的紧迫感、责任感,结合《2011年全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有关要求,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当地的旱情、苗情、墒情,突出抗旱保苗,分类指导,强化各项关键技术措施的培训和落实,为确保小麦丰产丰收提供技术支撑。
附件:2011年全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七日附件:2011年全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小麦分团)今年我省小麦生产,由于秋种期间各级干部群众高度重视,政策技术落实到位,加之全省大部分地区墒情适宜,小麦播期比较集中,播种质量较高,全省小麦出苗整齐,苗量普遍比较充足,播种、出苗质量是近几年来最好的一年。
全省5390.3万亩小麦冬前苗情总体较好,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一类苗面积明显增加。
全省一类麦田面积占46.06%,比上年增加12.87个百分点;二类麦田面积占36.29%,比上年减少6.8个百分点;三类麦田面积占12.69%,比上年减少10.1个百分点;旺苗面积占4.96%,比上年增加4.05个百分点。
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冬小麦已经陆续开始返青,主体麦田长势良好,墒情适宜。
越冬期间随气温波动断续生长,群体和个体发育指标均有所增加,部分麦田实现转化升级,总体发育特点如下:一是壮苗比例大,一、二类苗比重接近常年水平和显著高于去年。
二是群体充足、个体健壮。
针对麦田春季生产形势特点,小麦春季管理立足于“早”,以“促”为主,重点落实分区分类管理,突出因地因苗、促控结合,节肥增效、绿色防控,防灾减灾、抗逆保丰的技术主线,精细管理、精准施策,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麦田抓好以下关键措施落实:(一)锄划镇压,弥合裂缝,保墒增温早春顶凌镇压可压碎土块,弥封裂缝,沉实冻融疏松的土壤,改善墒情,使根土密接,有利于根系水肥吸收;锄划能通气增温促根、减少蒸发耗水。
对于一、二壮苗麦田都可以在返青前后,选择晴好天气时,镇压和划锄结合,先压后锄,做到上松下实,起到提墒保墒增温抗旱促早发作用。
注意表墒湿度大、冬季冻害严重的麦田、弱苗或三叶以下的小苗麦田不宜镇压。
冬季冻害严重、枯叶较多的麦田和弱苗麦田,在开春后及早锄划耧麦,可以耧去枯叶和地表土块,同时破除板结、提温保墒、促苗早发。
对于水肥条件好、植株旺长明显、群体过大的旺苗麦田,可以在返青期至起身期镇压1-2次,可以抑制地上部生长,促进根系下扎,起到压苗控旺、炼苗增抗作用,有助于预防倒春寒和倒伏危害。
(二)分区分类,科学肥水,促弱控旺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麦田,在小麦肥水管理上要因地、因墒、因苗精准施策。
提倡氮肥后移,采取分次施肥方式,适当增加拔节中后期的施用比例。
灌溉时使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水源浇灌,把好农业生态环境安全质量关。
1、返青后表层干土较厚、旱情严重的麦田,要以“早”为主。
早春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时,抓紧抢浇“保命水”,可小水喷灌,切忌畦灌方式灌水。
无喷灌条件的可通过镇压提墒,消减干土层。
长势较弱的麦田可趁墒追施5-10公斤尿素,促根增蘖保穗数。
拔节期根据墒情,进行合理灌溉,并适量追施氮、磷等肥料。
成都市农业委员会关于2011年度小麦生产技术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农业委员会•【公布日期】2010.10.13•【字号】成农业[2010]35号•【施行日期】2010.10.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成都市农业委员会关于2011年度小麦生产技术意见(成农业〔2010〕35号)各区(市)县农村发展局,直属相关单位,机关有关处室:为切实抓好2011年全市小麦生产,确保生产稳定和促进农民增收,现提出小麦生产技术意见。
一、大力推广主导品种,提高主导品种的覆盖率选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高产、优质主导品种川麦42、川农25、川农23、川麦43、蓉麦2号、川农19、川育20、内麦11、川育18、蓉麦4号、川麦47、资麦1号等12个品种。
在适宜地区可扩大试种川麦50。
各地可根据当地生产条件,从中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搞好本区域的品种布局。
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加大对主导品种的宣传力度。
要严格按照各品种的技术要求栽培,减少生产风险,提高生产效益。
二、狠抓高产栽培集成技术的推广,提高产出水平(一)深沟高厢,秸秆覆盖。
大春收获后4-6米开厢,理好边沟、厢沟和围沟,沟宽25-30厘米,深20-30厘米,做到能灌能排,平整田面,清洁田园,播种前5-10天化学除草。
秸秆覆盖一般按1亩稻草盖1-2亩麦田进行盖草,盖草做到匀盖,不露种子。
(二)适时早播,培育壮苗。
小麦适宜播种期在10月26日-11月10日。
播种时小麦种子要进行包衣或拌种剂处理,种子发芽率要求达到90%以上,亩用种量在8-10公斤。
(三)合理密植,精细播种。
小麦播种时不论免耕或翻耕,必须坚持按分厢定量原则,将精选良种精细播于土壤表面,规格为(8+4)×3寸,保证每亩3万窝,基本苗15-18万为宜。
播种方式采用:撬窝点播、开沟播种、免耕直播等,大力推广浅悬耕机械精确定量播种。
(四)科学施肥。
农业农村部小麦、油菜春季肥水管理技术意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小麦和油菜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春季是小麦和油菜的关键生长期,在这个时期的科学肥水管理对于增加产量、提高品质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提供农业农村部关于小麦和油菜春季肥水管理技术的指导意见,帮助农民科学合理地进行农作物的肥水管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本文的背景和目的进行介绍,介绍小麦和油菜的重要性以及春季肥水管理的意义。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分别对小麦和油菜的春季肥水管理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包括肥料的选择与施用方法、水分管理以及病虫害的防治。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小麦和油菜的春季肥水管理技术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阅读,农民们将了解如何科学地选择和使用肥料,合理管理水分,并有效地防治病虫害,从而提高小麦和油菜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本文还将为农业农村部提供相关政策制定的参考依据,并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方向。
希望农民们能够在实际生产中运用本文所提供的技术指导,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具体结构如下: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 概述:介绍小麦和油菜的种植情况,以及它们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同时指出春季肥水管理对于提高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 文章结构:简要说明本文的整体结构,即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的内容和安排。
- 目的:明确本文的目的,即提供关于小麦和油菜春季肥水管理技术的意见和建议,为农民和农业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关于小麦和油菜春季肥水管理技术的详细内容。
2.1 小麦春季肥水管理技术:- 2.1.1 肥料选择与施用方法:介绍小麦生长期对不同种类肥料的需求,以及适当的施肥方法和时机。
- 2.1.2 水分管理:探讨小麦对水分的需求和合理的灌溉管理策略。
2011年冬小麦返青至拔节期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自去年10月中旬以来,我县连续4个月降水量4.2毫米,较常年偏少79.7%,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气候干旱。
面对严重的旱情,我县迅速开展了以“科学抗旱、分类指导”为原则的冬小麦抗旱促春管保夏收活动,普遍实施了以镇压、中耕锄划抗旱防寒措施,对未浇封冻水、严重干旱地块实施了浇救命水补救措施,取得显著的成效。
但是,随着气温的不断提升,旱情的持续,冬小麦墒情和苗情不容乐观。
据气象部门测报,目前日平均气温已连续5天3℃以上,小麦即将进入返青期,正是促小麦促进苗情转化升级的关键时期。
为切实抓好冬小麦返青期田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为夏粮丰收奠定基础,针对我县冬小麦苗情和旱情,提出以下技术指导意见。
一、对墒情较好的地块,要进一步搞好中耕锄划中耕锄划是一项传统有效的麦田管理措施。
中耕锄划既能破除板结,疏松土壤,起到提墒、保墒、抗旱、增温的作用,利于进根、蘖发育,促进小麦早返青早生长,促进根系生长,又能消除杂草,控制旺长。
各地要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发动,组织和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切实抓好麦田中耕锄划,力争在返青前后对所有的麦田中耕锄划一遍。
锄划时要切实做到细、匀、平、透,不留坷垃、不压麦苗、不漏杂草,确保锄划效果。
二、对土壤墒情严重不足的麦田,早浇返青水补墒,补施速效化肥,浇后锄划1、早浇返青水。
据气象部门测报,目前日平均气温已连续5天3℃以上,对土壤墒情严重不足(目前土壤表层干土层仍大于3厘米)的地块,于近日抓紧浇水。
浇水时应注意,选择晴天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前小水细浇。
要做到小水灌溉,白天浇水后能较快渗下,当日下渗,地表无存水。
杜绝大水漫灌,防止地表积水,出现夜间地面结冰现象。
浇水时如遇大幅降温,应立即停浇,待气温回升后再浇,以防冻害发生。
浇水量以晚上降温前全部渗完、地面无积水为宜。
2、结合浇水追肥。
每亩补施5-7公斤尿素或10-15公斤碳酸氢铵,底肥不足的适量增施磷酸二铵或三元复合肥,促麦苗转化升级。
2011年小麦春后管理技术意见
受去冬今春持续干旱和冷冻的影响,今年小麦越冬早,返青迟,至目前小麦才刚刚返青生长,加之今年小麦基本苗不足,苗情不平衡性较大,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根据3月初农垦集团公司小麦生产检查,农场苗情和淮安垦区的其他农场有一定的差距,但许德华部长指出目前我场的苗情仍具备高产的基础,只要后期管理得当,近期肥料控制得好,穗肥能够安全施下,全场大面积小麦仍然能够突破900斤。
切实加强春季田间管理工作,对于促进苗情转化升级、确保今年夏熟丰收至关重要。
一、返青苗情分析
根据2月23日全场苗情汇总来看,叶龄3.3-5.2叶(不包括重种田块),平均4.3叶左右,较去年同期叶龄(平均5.5叶,4.2-7.5叶)少1.2叶;总茎蘖31.8万/亩,较去年同期茎蘖51.3万/亩,少19.5万。
去年越冬生长量是今年的两倍,今年越冬期间小麦生长量明显偏小:今年越冬期间小麦叶龄平均增长0.3-0.5叶,亩茎蘖上升约10万左右,而去年小麦越冬期间叶龄增长了1张以上,总茎蘖上升了22万/亩。
二、存在问题
1、生长量小,冻害较重。
受今年秋冬连旱,干冻交错,旱冻叠加不利天气的影响,小麦生长量较小,冻害较重,尤其是春性品种下部叶片冻死率达60%以上,麦苗瘦弱,次生根少。
2、稻草全量还田,加大旱冻对麦苗的影响。
稻草基本浅旋还田于5-10cm的土层中,稻草腐熟与麦籽出苗发根生蘖在同层土壤中竞争耗氮,导致部分弱苗,脱力落黄,特别是由于秋种由原墒出苗应变为灌溉出苗后,大部分田块未镇压作业,由于还田草量大,而且入土较浅,土层疏松,空隙度大,易生“吊根苗”,部分麦苗只有1-2条根入土,分蘖节在地表,麦苗随风摇摆,麦苗不壮,分蘖不理想。
3、职工盲目追施返青肥。
由于长期的干旱无雨,2月11日的小雪大部分职工盲目施肥,而且用量较大,有相当部分不应施肥的田块投肥量都较大,个别户施了尿素40以上,大部分在30斤左右,此类田块小麦返青后群体上升会较快,两极分化会变慢,必定影响后期穗肥的追施,增加后期管理和夺取高产难度。
4、机械作业质量差,麦苗分布不匀。
近来从其他农场调研情况来看,我场机械作业质量明显较差,一是旋田质量差,灭茬不理想。
其他农场大部分以旋两次为主,灭茬好,田面平,而我场以旋一次为主,土垡较大;二是播种质量差,成苗率低。
其他农场机条播要求快一档行驶,田间麦苗路路成行,深浅一致直度好,而我场到田头难以看到播种行,查苗都要用平方尺,而且播种深浅不一,主要是播种速度太快引起,今年秋播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
三、春后管理
由于小麦尚未进入产量形成的关键生育期,从宏观上分析,前阶段的干旱对我场小麦产量三要素的影响不会太大。
决定小麦产量的关键时期在3月中下旬至4月初,只要后期天气条件有利,春季高效管理措施落实到位,仍有回旋和增产的余地。
目前小麦刚刚进入返青期,预计3月下旬前期进入拔节期,是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的关键时期,是需求肥水的吸收高峰期,是高效管理促进产量形成的最重要阶段。
春季高效田管既能争取三麦有效穗数,又可为后期获得大穗、提高粒重奠定基础。
因此,要广泛宣传发动,加强分类指导,狠抓关键措施的落实。
1、广泛发动清沟理墒。
湿害、渍害,造成根系发黄活力差,吸肥吸水能力下降,叶片落黄和僵苗不发。
因此,高标准配套好田间一套沟,做到三沟配套,沟沟相通,确保排水通畅,雨止田干,是夺取夏熟丰产丰收的重要保证。
另外,经过冬季的冻融交替和雨雪侵蚀,田间沟系易出现坍塌淤堵现象,必须尽早做好清淤疏通工作。
2、施好穗肥。
去年的生产试验证实,拔节肥施用后,3月中下旬小麦群体有明显的反弹,分蘖两极分化极慢,4月底抽穗期调查田间群体在60万以上,高的达100万以上,10粒以下的小穗极多,不仅恶化了中后期小麦田间的生长条件,加重后期病虫害的发生,而且严重影响了穗型,对小麦高产的影响较大。
今年施肥总的原则是杜绝施用拔节肥重施穗肥,补施粒肥,一生总氮量控制在亩用尿素85斤以下(含基肥尿素33斤),施用时间宜掌握在倒二叶期,预计在4月中旬前后。
具体要求是:
①返青群体35万以上的田块,除基肥外没有施过其他肥料的,4月中旬前后遇雨亩施尿素35斤(有条件的可以分两次追施),对于已施过返青肥或苗肥的田块,4月中旬前后视群体情况,如果群体适中
可根据已施肥量,按85斤总量补齐即可,如果群体较大,穗肥不能施下,可到大肚期适量追施粒肥,用量以10斤左右为宜。
②返青群体28-35万的田块,除基肥外没有施过其他肥料的,4月中旬前后遇雨亩施尿素35-40斤(有条件的可以分两次追施),对于已施过返青肥或苗肥的田块,穗肥施用的原则是按85斤总量补齐为宜。
③返青群体27万以下田块,4月中旬前后遇雨及时施用穗肥,亩施尿素35-40斤(有条件的可以分两次追施)。
④对于重种的田块,春节后才齐苗,至目前除基肥外仍未施肥的4月中旬前后遇雨一次性追施穗肥尿素35-40斤,施过返青肥的穗肥施用量以补齐尿素总量80斤为宜。
3、搞好春季化除,防治草害。
随着气温回升,小麦返青的同时,杂草也进入春季萌发高峰期。
对于单子杂草亩用麦极30克在平均气温在6℃以上时进行挑治,时间预计在3月中旬前;阔叶杂草如猪殃殃、繁缕、大巢菜、荠菜等为主的田块,每亩用使它隆30毫升+2甲4氯100毫升在杂草出齐后防治,时间预计在3月20日以后,4月以后局部杂草较多单用使它隆30-40毫升挑治。
4、化学调控。
返青群体35万以上的田块,并且已施过返青肥或苗肥的田块,预计返青后群体上升极快,而且两极分化较慢,在3月中旬亩用矮壮丰70毫升调节一次,拔节前结合化除亩再用70毫升矮壮丰调节第二次,控制1叶1心以下的分蘖生长;除基肥外没有施用肥料的此类田块,拔节前结合化除亩用70毫升矮壮丰调节一次即可;其他田块结合化除在拔节前亩用50毫升普喷一次即可,重种的田块用量可控件在40毫升以下。
5、做好化学保护工作。
由于今年加大后期穗肥的施用量,后期的化学保护至关重要。
在做好常规的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蚜虫等病虫害防治的同时,加大后期戊〃福的喷施力度,保护好功能叶,提高粒重,详见小麦后期病虫防治意见。
农业发展中心
20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