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国家机构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2.46 MB
- 文档页数:72
马工程《宪法学》教材配套题库马工程《宪法学》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课后习题+章节题库】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概念题二、简答题三、论述题四、案例分析题第二部分课后习题导论第一章宪法学基本原理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第三章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第四章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第五章国家基本制度第六章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第七章国家机构第八章宪法实施的监督第三部分章节题库导论第-章宪法学基本原理第二章宪法的历史发展第三章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第四章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第五章国家基本制度第六章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第七章国家机构第八章宪法实施的监督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概念题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沈工大2018年研;中南财大2010年研]相关试题:(1)成文宪法[中山大学2018年研](2)不成文宪法[中南财大2014年研;武汉理工2010年研;武大2006年研]答:(1)成文宪法是指具有统一法典形式的宪法,有时也称文书宪法或制定宪法,其最显著的特征在于法律文件上既明确表述为宪法,又大都冠以国名。
成文宪法是美国和法国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是资产阶级为了保障人权、确立新的自由主义政权体制而制定出来的。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是成文宪法。
(2)不成文宪法是指不具有统一法典形式,而散见于多种法律文书、宪法判例和宪法惯例的宪法,是与成文宪法相对应的概念。
不成文宪法富有弹性,适用性较强,能够被较好地运用以化解宪法争端,并且一般不会出现成文宪法时常面临的宪法危机。
英国宪法就是典型的不成文宪法。
(3)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的宪法分类,由英国学者蒲莱士首次提出,依据的标准为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
两者的区别在于:①两者的划分是相对的,它们之间的区别是程度上的而非性质上的。
不论成文宪法或者不成文宪法都是由具有宪法效力的宪法规范所构成的。
②即使在成文宪法国家,除了宪法典之外,不成文宪法的形式也构成宪法制度的重要基础,通常以宪法惯例、宪法判例或者权威性的法律文件弥补宪法典的缺失。
第七章国家机构7.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国家机构的概念和一般问题1.国家机构的含义(1)国家机构的含义国家机构是指组成国家机器的一切国家机关的总和,它包括全部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是实现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职能、进行国家日常活动的组织。
(2)国家机构的特点国家机构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公共机构,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阶级性国家机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机构是一个国家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建立并掌握的,是为维护这个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统治服务的。
②全社会性a.统治阶级总是以全社会的名义进行统治,国家机构的活动也总是以国家的名义进行;b.国家机构的活动涉及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c.国家机构的全部费用由全社会来负担。
③整体性和系统性国家机构是统一的整体,是有机构成的组织体系。
组成国家机构的各个机关密切联系,它们明确分工,相互配合,形成领导和指挥的网络,是一个完整的组织系统和权力系统。
④强制性强制性是指国家机构的一切行动都必须以特殊的强制力为后盾。
统治阶级通过国家机构的活动普遍地约束全体社会成员,要求全体社会成员遵守根据统治阶级的需要所确立的各种社会规范。
2.国家机构的一般原理(1)国家机构的产生和发展①随着氏族社会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国家机构产生了,最初的国家机构从氏族的议事会、军事首领和酋长演化而来;②随着阶级统治和国家管理的职能日趋复杂,国家机构的基本部门逐渐成型,国家机构也越来越复杂;③进入近代社会以后,随着生产的社会化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国家机关之间的分工更加明细。
现代国家机构统一基础上的必要分工,保证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
(2)国家机构的基本构成国家机构是由各种国家机关组成的,国家机关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
国家元首和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机关共同构成了国家机构的要素,三者缺一不可。
①国家元首任何国家都要设置一定的机关来代表国家,这就是国家元首。
第七章国家机构
简答题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1)宪法和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
(2)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的权力
(3)对中央国家机关组成人员的选举、决定人选和罢免的权力(4)决定重大国家事项的权力
(5)对其他中央国家机关的监督权
(6)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
2、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
(1)解释宪法和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
(2)立法权
(3)法律解释权
(4)监督权
(5)重大国家事项决定权
(6)人事任免权
(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3、国家主席的职权
(1)公布法律,发布命令
(2)任免权
(3)外事权
(4)授予荣誉权
4、国务院的职权
(1)行政法规或行政措施制定权
(2)提出议案权
(3)全国性行政工作的组织领导权
(4)各行业、各部门行政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权
(5)正当和合法权益保护权
(6)对其他行政机关的监督权
(7)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予国务院的其他职权。
"行政管理专业"政治学概论复习(七)第七章国家机构注:国家机构是公共权力的载体和公共权力运作的政治组织系统,是阶级统治和政治统治体系核心,是社会的正式代表,是体现国家本质和执行国家基本职能的组织第一节国家机构的含义、构成、特点和组建一、国家机构的含义所谓国家机构,又称为国家权力组织、国家机器、国际政权机关,是国家机关体系的总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军队、警察武装力量以及全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是统治阶级在实现其阶级统治的政治组织中,最主要有力的政治组织,是一个纵向层次和横向部分的政治统治组织系统、复杂严整而有活力的政治统治组织体系。
从3个方面理解含义:1.国家机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结构性;3.国家机构是一个动态功能组织系统。
二、国家机构的构成注: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共同构成国家机构的最基本的主要的组成要素。
1.国家元首,功能充当一个国家对内对外的代表、政治,依据国内法处于国家领导地位,特点A:处在国家机关体系的地位;B:象征着国家的统一;C:体现着国家权力;D:象征着国家的主权,行使元首的各项职权"。
2.立法机关:它是行使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即有权审议、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以及进行执法监督的国家机关,其基本职能是立法和执法监督。
3.行政机关:即负责拟定和执行法律、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管理国家对内对外事务的机关。
4.司法机关:即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包括法院和检察院。
三、国家机构的特点:1.阶级性。
国家机构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由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所组建、掌握和运用来为维护其在经济上政治上的统治服务的,为维护统治阶级所必需的社会秩序服务的。
2.社会性。
国家机构的社会性,从根本上说来是由国家机构执行国家基本职能决定的。
国家基本职能一是政治职能,一是社会职能,而且政治职能是以社会职能的实施实现为前提和基础的。
3.整体性。
第七章国家机构第一节国家机构的概念和一般原理国家机构是公共权力的载体和公共权力运作的政治组织系统,是阶级统治和政治统治体系的核心。
国家机构整体为国家机器。
国家机构是社会的正式代表,是体现国家本质和执行国家基本职能的组织表征和保证。
一、国家机构的含义统治阶级在实现其阶级统治的政治组织中,最主要最强有力的政治组织是国家权力组织。
所谓国家机构,可以定义为组成国家机器的一切国家机关的总和,包括全部的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
1.国家机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国家机构是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掌握和行使国家权力的需要。
国家机构为国家政治生活所必须。
2.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结构性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政治统治体系,由此决定国家结构具有组织体系结构性。
3.国家机构是一个动态的功能组织系统任何国家结构都是一个动态功能组织系统,要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二、国家机构的特点1.阶级性2.全社会性3.整体性和系统性4.强制性1.阶级性:是由国家的阶级本质决定的,国家结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国家机构的鲜明阶级性集中体现在和表现在国家统治集团身上。
2.全社会性:任何国家机构都是以全社会的名义进行活动的,国家机构的全社会性,从根本上说是由国家机构执行国家基本职能决定的。
3.整体性和系统性:国家机构是统一的整体,是有机构成的政治组织体系和国家权力系统。
4.强制性:统治阶级的国家机构活动是以强制力为后盾和支持的。
在依法治国的情况下,强制性包括法制强制和暴力强制。
法制强制适用于所有人,暴力强制施用于少数犯罪分子。
三、国家机构的构成亚里士多德最早对雅典国家机关进行了分析,认为政体都具有三种机能,即议事机能、行政机能、审判机能。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与制衡”理论,分立与制衡的三个机关为——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此后,三权分立与制衡的国家结构体制,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化。
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共同构成国家机构的最基本的主要的组成要素,缺一不可。
第七章国家机构第七章国家机构注:国家机构是公共权力的载体和公共权力运作的政治组织系统,是阶级统治和政治统治体系核心,是社会的正式代表,是体现国家本质和执行国家基本职能的组织第一节国家机构的含义、构成、特点和组建一、国家机构的含义所谓国家机构,又称为国家权力组织、国家机器、国际政权机关,是国家机关体系的总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军队、警察武装力量以及全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是统治阶级在实现其阶级统治的政治组织中,最主要最强有力的政治组织,是一个纵向层次和横向部分的政治统治组织系统、复杂严整而有活力的政治统治组织体系。
从3个方面理解含义:1.国家机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国家机构的组织体系结构性;3.国家机构是一个动态功能组织系统。
二、国家机构的构成注: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共同构成国家机构的最基本的主要的组成要素。
1.国家元首,功能充当一个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最高政治领导者,依据国内法处于国家最高领导地位,特点A:处在国家机关体系的最高地位;B:象征着国家的统一;C:体现着最高国家权力;D:象征着国家的主权,行使元首的各项职权”。
2.立法机关:它是行使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即有权审议、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以及进行执法监督的国家机关,其基本职能是立法和执法监督。
3.行政机关:即负责拟定和执行法律、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管理国家对内对外事务的机关。
4.司法机关:即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包括法院和检察院。
三、国家机构的特点:1.阶级性。
国家机构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由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所组建、掌握和运用来为维护其在经济上政治上的统治服务的,为维护统治阶级所必需的社会秩序服务的。
2.社会性。
国家机构的社会性,从根本上说来是由国家机构执行国家基本职能决定的。
国家基本职能一是政治职能,一是社会职能,而且政治职能是以社会职能的实施实现为前提和基础的。
3.整体性。
国家机构是统一的整体,是有机构成的政治组织体系。
教案名称:国家机构有哪些教案及反思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家机构及其职能;2. 培养学生对国家机构的认识和理解;3. 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增强国家观念。
教学内容:第一章:国家机构概述1. 国家机构的定义和分类;2. 国家机构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和权力;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和任期。
第三章: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性质和地位;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职能和权力;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产生和任期。
第四章:国务院1. 国务院的性质和地位;2. 国务院的职能和权力;3. 国务院的组织和运作。
第五章:国家军事机构1. 国家军事机构的性质和地位;2. 国家军事机构的职能和权力;3. 国家军事机构的组成和任期。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国家机构的性质、地位、职能、权力等基本概念;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国家机构的工作实例,加深学生对国家机构的理解;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国家机构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评估:2. 课堂问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小组报告:各小组就国家机构的作用和意义进行报告,展示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传达了国家机构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学生对国家机构的认识和理解是否有所提高?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否存在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第六章: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1. 人民法院的性质和地位;2. 人民法院的职能和权力;3. 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和地位;4. 人民检察院的职能和权力。
第七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意义;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原则;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和运行。
第八章:特别行政区制度1. 特别行政区制度的含义和意义;2. 特别行政区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原则;3. 特别行政区制度的实施和运行。
《行政学导论》经典案例第一章公共行政与公共行政学〖案例选读〗某学校一所中等专业技术学校。
1995年5月,该校行政科发布了一个分房通知,将该校新购置的5套三居室住宅分给有关人员,并将分房的条件列出。
该校教师张某认为,他在该校已工作10年,对该校的教学改革做出过较大贡献,且他家一直住房紧张,急需改善住房条件,但分房名单中却没有他。
张某认为很不公平,便多次向校行政科、校长和学校主管部门申诉,但均未获得解决。
张某一怒之下,于1996年1月以该校行政科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案例思考】根据行政管理的概念,你认为法院会受理张某的起诉吗?为什么?第二章行政环境与行政生态学〖案例选读〗巴西联邦共和国国土辽阔,面积有850多万平方公里,全境大部为丘陵、高原和低山。
交通不发达,大部分道路为自然路,铁路总长仅2万余公里,沿海航道为许多地区之间惟一交通渠道。
原先首都设在里约热内卢,它偏居东部海岸,远离内地。
联邦政府的政令不能及时地顺利地传递到全国,尤其是边远地区。
广大内地长期得不到开发。
到本世纪40年代,巴西已开发的面积还不及总国土的23%,全国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对国防安全工作也极为不利。
巴西政府再三研究,经过半个世纪的酝酿,1960年决定把首都由沿海迁往内地巴西利亚,以促进广大边远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亚马逊河地区的开发。
首都设到巴西内地高原上,在此形成一个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既使国家政令和文化思潮得以就近向外传递,增强了边远地区的向心力,唤起开发落后地区的民族意识,又使以巴西利亚为中心,形成伸向全国重要城镇和边疆地区的交通网,带动了周围地区的开发和建设。
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巴西利亚首都的兴建,确实大大促进了巴西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作用的发挥,促进了西部地区草原地带的开发,现在那里的谷物产量占全巴西的30%。
【案例思考】1.什么是行政环境?本案例主要体现了何种具体的行政环境对行政管理的影响?2.结合本案例,谈谈你对行政环境与行政管理关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