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夜晚的实验课程
- 格式:ppt
- 大小:1.08 MB
- 文档页数:24
苏教版六年级下语文第12课《夜晚的实验》教学设计教案板书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夜晚的实验》教学设计PPT教案板书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3、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
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
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导入:鱼儿在水中有自由来去的本领,人们就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鸟儿在天空有自由飞翔的本领,人类就模仿鸟儿的结构制造飞机。
这就是仿生学的例子。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个在仿生学过程中重要的实验。
板书课题:夜晚的实验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疑问吗?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读准字旨,读顺课文。
借助字典并联系下文自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指渎生字词,相机字音。
喉咙苍蝇瞎子薄膜油漆矿藏领域堵住揭开:判断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掌握课文的能力。
3.通读课文,回答揭题时提出的前两个问题。
能不能根据这两个词把的内容概括出来。
4.指导分段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第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主备:施教时期年月日
【相关资料】
1.超声波:人听到声音的音调高低,是由声音的频率决定的。
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
但当高到2万赫兹(频率单位)以上,人就听不到了。
通常把人耳听不到的高频声波称为超声波。
这种声波有许多独特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2.仿生学漫谈
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生物,都有着怎样的奇异本领?它们的种种本领,给了人类哪些启发?模仿这些本领,人类又可以造出什么样的机器?这里要介绍的一门新兴科学——仿生学。
仿生学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置的科学,它是在本世纪中期才出
)
第二板块:预习导学
过渡:课前都预习了课文,能读通课文了吗?这篇课文有很多词语,不好读,考考大家?
●预习作业3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2.可以分几段?每一段写了什么?
主备:施教时期年月日
“瞎子”加上引号指什么?
(3)出示:斯帕拉捷很奇怪:不用眼睛,蝙蝠凭什么来辨别前方的物体,捕捉灵活的飞蛾呢?说说这句话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4)指导根据板书提示,看图复述第一次实验的情况。
(5)从这一段的叙述中,你感受到斯帕拉捷的哪些可贵精神?
这句话用了两个感叹号,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7.指导朗读。
8.你感受到斯帕拉捷的哪些可贵精神?
第三板块:精读七-九自然段。
1.斯帕拉捷的实验为后来的研究者打开了一扇门。
看看人们都有了哪些收获?
2.蝙蝠能在夜间自由飞翔的奥秘是什么?能不能用图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一下蝙蝠的工作原理。
3.大家还知道哪些仿生学的事例?第四板块:布置作业。
《夜晚的实验》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夜晚实验,让学生了解夜晚的自然现象,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1.2 适用年级本课程适用于小学四年级学生。
1.3 教学资源所需教学资源包括:实验器材(如手电筒、放大镜、昆虫标本等)、教学课件、作业纸等。
第二章:课程内容2.1 实验一:手电筒的光影游戏2.1.1 实验目的通过操作手电筒和不同的物体,观察光影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2.1.2 实验步骤1. 学生分组,每组发一个手电筒和一些物体(如纸盒、小玩具等)。
2. 学生尝试在手电筒的光线下,通过移动物体,观察光影的变化。
3.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2.2 实验二:夜晚的植物2.2.1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夜晚的植物,让学生了解植物在夜晚的生长状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2.2 实验步骤1. 学生分组,每组发一个放大镜。
2. 学生在学校花园或户外环境中,寻找夜晚开花的植物。
3. 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花朵,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
2.3 实验三:夜晚的昆虫2.3.1 实验目的通过捕捉夜晚的昆虫,让学生了解夜晚昆虫的生活习性,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2.3.2 实验步骤1. 学生分组,每组发一个捕虫网和一个小瓶子。
2. 学生在学校花园或户外环境中,捕捉夜晚的昆虫。
3. 学生将捕捉到的昆虫带回教室,进行观察和分类。
2.4 实验四:夜晚的天空2.4.1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夜晚的天空,让学生了解夜晚星体的分布和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天文知识。
2.4.2 实验步骤1. 学生在学校操场或户外环境中,抬头观察夜晚的天空。
2. 学生记录下他们看到的星体,并尝试解释星体的分布和特点。
2.5 实验五:夜晚的声音2.5.1 实验目的通过聆听夜晚的声音,让学生了解夜晚生物的生活习性,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听觉敏感性。
2.5.2 实验步骤1. 学生分组,每组发一个录音设备。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夜晚的实验》教学设计教案板书反思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夜晚的试验》教学设计PPT课件教案板书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3、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看、擅长思索、大胆试验、潜心讨论、患病失败不气馁、擅长反思。
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看、擅长思索、大胆试验、潜心讨论、患病失败不气馁、擅长反思。
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导入:鱼儿在水中有自由来去的本事,人们就仿照鱼类的形体造船,鸟儿在天空有自由飞行的本事,人类就仿照鸟儿的构造制造飞机。
这就是仿生学的例子。
今日我们也来学习一个在仿生学过程中重要的试验。
板书课题:夜晚的试验(读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有什么疑问吗?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诞生字,读准字旨,读顺课文。
(2)借助字典并联系下文自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状况。
(1)指渎生字词,相机字音。
喉咙苍蝇 (咙、蝇是后鼻音,在词中读轻声)瞎子薄膜油漆矿藏领域堵住揭开:推断(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把握课文的力量。
3.通读课文,答复揭题时提出的前两个问题。
(板书:蝙蝠斯帕拉捷)能不能依据这两个词把文章的内容概括出来。
4.指导分段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由哪几个局部组成的?第段(第1自然段)写蝙蝠在夜空中飞行引起了斯帕拉捷的奇怪。
其次段(第26自然段):写经过屡次试验,最终揭开蝙蝠出行的隐秘。
第三段(第79自然段):写斯帕拉捷的试验引起了科学对超声波的讨论,使我们享受到它带来的恩惠。
5.三局部中哪个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为什么?三、指导书写本课生字全是左右构造的字,留意安排好各局部的比例。
12夜晚的实验教案教案简介本教案以夜晚为主题,设计了一系列与实验相关的活动和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夜晚实验的进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和探究夜晚的现象和变化,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目标本教案的主要目标如下: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2.让学生了解夜晚的特点和现象;3.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学习动力;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为了顺利进行夜晚实验活动,教师需要准备以下物品和材料:•手电筒•计时器•显微镜•放大镜•环境温度计•直尺和尺子•筆記本、筆•实验记录表格教学过程1. 导入与探究(10分钟)•向学生提出夜晚是什么时候开始,为什么天黑了等问题,鼓励学生发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
2. 实验活动一:观察星星(20分钟)•引导学生在天黑之后,利用手电筒观察星星,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感受;•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思考夜晚星星的亮度和颜色有何变化;•小组讨论和交流观察结果,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假设。
3. 实验活动二:观察昆虫(30分钟)•学生使用显微镜和放大镜观察夜晚出现的昆虫,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特征;•学生讨论昆虫为什么在夜晚活动,它们有何特殊的适应性;•引导学生思考昆虫与夜晚的关系,进一步探究夜晚的特点。
4. 实验活动三:测量温度(20分钟)•学生使用环境温度计测量夜晚和白天的温度,记录测量结果;•学生根据测量结果,思考夜晚和白天的温度差异和变化原因;•引导学生讨论夜晚的温度与人体的适应关系,以及夜晚温度变化对生态的影响。
5. 实验活动四:测量距离(30分钟)•学生使用直尺和尺子测量不同距离的远近,并记录测量结果;•学生根据测量结果,思考夜晚对距离的感知和判断是否与白天不同;•引导学生讨论夜晚对人类行动的影响,以及夜间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6. 实验总结与讨论(10分钟)•学生填写实验记录表格,总结观察结果和实验所得结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夜晚的特点和实验结果,并与白天进行对比。
12 夜晚的实验(教案)教材分析《夜晚的实验》一课,主要记叙了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夜晚的实验,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的经过,正是这次实验,引起了科学家对超声波的研究,才使我们今天能够享受到超声波技术带来的恩惠。
资料链接——超声波:人听到的声音的音调高低是由声音的频率决定的。
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但当高到2万赫兹(频率单位)以上,人就听不到了。
通常把人耳听不到的高频声波称为超声波。
这种声波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仿生学漫谈——苍蝇,是细菌的传播者,谁都讨厌它。
不过苍蝇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导航仪”,人们模仿它制成了“振动陀螺仪”。
这种仪器当前已经应用在火箭和高速飞机上,实现了自动驾驶。
苍蝇的眼睛是一种“复眼”,由30O0多只小眼组成,人们模仿它制成了“蝇眼透镜”。
“蝇眼透镜”是用几百或者几千块小透镜整齐排列组合而成的,用它作镜头能够制成“蝇眼照相机”,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张相同的相片。
人们由苍耳获取灵感发明了尼龙搭扣。
根据鲨鱼特征制造的泳衣,将阻力减少到最小。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复述四次实验过程。
3、了解实验的过程,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持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4、了解超声波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恩惠。
5、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写作实验的方法,并学习迁移使用。
教学重难点:在教师指导下,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实验过程。
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持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夜晚的实验优秀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课程以夜晚为主题,通过一系列实验活动,让学生了解夜晚的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
夜晚,是一个神秘而富有魅力的时候,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1.2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夜晚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1.3 教学方法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夜晚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实验法: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原理。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章:夜晚的视觉现象2.1 实验一:制作彩虹材料:水、玻璃棒、白纸步骤:在玻璃棒上滴上几滴水,将玻璃棒插入白纸下面,观察白纸上出现的颜色。
原理:光的折射和色散2.2 实验二:光的传播材料:手电筒、塑料尺、白墙步骤:用手电筒照亮塑料尺,将塑料尺放在白墙上,观察塑料尺在白墙上的影子。
原理:光的直线传播第三章:夜晚的听觉现象3.1 实验三:制作土电话材料:两个杯子、一张纸、一根筷子步骤:将两个杯子底部打洞,将纸放在杯口上,用筷子连接两个杯子,两个人分别说话,看看是否能够听到。
原理:声音的传播3.2 实验四:声音的振动材料:扬声器、尺子步骤:将扬声器连接到音乐设备上,播放音乐,将尺子放在扬声器上,观察尺子的振动。
原理:声音的振动第四章:夜晚的嗅觉现象4.1 实验五:闻气味材料:各种水果、白纸步骤:将各种水果放在白纸上,让学生闻气味,并尝试说出水果的名称。
原理:嗅觉的感知4.2 实验六:制作香水材料:酒精、香料、喷瓶步骤:将香料放入酒精中,搅拌均匀,将混合液倒入喷瓶中,喷洒在身上,感受香水的味道。
原理:香水的制作和嗅觉的感知第五章:夜晚的味觉现象5.1 实验七:品尝味道材料:各种糖果、白纸步骤:将各种糖果放在白纸上,让学生品尝味道,并尝试说出糖果的名称。
原理:味觉的感知5.2 实验八:制作冰淇淋材料:牛奶、糖、冰淇淋机步骤:将牛奶和糖混合,放入冰淇淋机中,搅拌均匀,放入冰箱中冷冻,制作出美味的冰淇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