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夜晚的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10
六年级语文下册《12、夜晚的实验》课文12、夜晚的实验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习惯晚饭后到附近的街道上散步。
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飞来飞去,从来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壁上。
这个现象引起了他的好奇: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的飞行呢?1793年夏天,一个晴朗的夜晚,喧腾热闹的城市渐渐平静下来。
斯帕拉捷匆匆吃完晚饭,便走出街口,把笼子里的蝙蝠放了出去。
当他看到放出去的几只蝙蝠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时,不由得惊叫起来。
因为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
斯帕拉捷为什么要把蝙蝠的眼睛蒙上呢?原来,每当他看到蝙蝠在夜晚轻巧自如地飞翔时,总认为这些小精灵一定长着一双特别敏锐的眼睛。
假如它们的眼睛瞎了,就不可能在黑暗中灵巧的躲过各种障碍物,并且敏捷的捕捉飞蛾了。
然而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斯帕拉捷很奇怪:不用眼睛,蝙蝠凭什么来辨别前方的物体,捕捉灵活的飞蛾呢?于是,他把蝙蝠的鼻子堵住。
结果,蝙蝠在夜空中还是飞得那么敏捷、轻松。
“难道他薄膜似的翅膀,不仅能够飞翔,而且能在夜间洞察一切吗?”斯帕拉捷这样猜想。
他又捉来几只蝙蝠,用油漆涂满它们的全身,然而还是没有影响到它们的飞行。
最后,斯帕拉捷堵住蝙蝠的耳朵,把他们放到夜空中。
这次,蝙蝠可没有了先前的神气。
他们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在空中东碰西撞,很快就跌落到地上。
啊!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原来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斯帕拉捷的实验,揭开了蝙蝠飞行的秘密,促使很多人进一步思考: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后来人们继续研究,终于弄清了其中的奥秘。
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这种声音沿着直线传播,一碰到物体就像光照到镜子上那样反射回来。
蝙蝠用耳朵接收到这种“超声波”,就能迅速作出判断,灵巧地自由飞翔,捕捉食物。
现在,人们利用超声波来为飞机、轮船导航,以及寻找地下的矿藏。
超声波就像一位无声的功臣,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和军事等领域。
《夜晚的实验》说课稿(通用6篇)《夜晚的实验》篇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夜晚的实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文章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了斯帕拉捷在夜晚散步时发现蝙蝠能够在夜间自由自在飞翔,然后通过四次实验,终于揭开了秘密,以及人们对它的运用。
作者以通俗易懂的描写,使学生易于接受而且对实验过程颇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和实验欲望。
2、教学目标的制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弄清斯帕拉捷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秘密的经过并能复述内容。
(3)、体会斯帕拉捷善于观察、大胆实验、不怕失败的品质,感悟人物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1)、斯帕拉捷做四次实验的过程。
(2)、体会斯帕拉捷的精神。
二、说教法《夜晚的实验》是一篇优美的记叙文,条理清晰,语言表达学生易于接受,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 读书指导法”、“分组讨论法”等,其理由是:1、《夜晚的实验》文章的词句通俗易懂,过程描写对学生很兴趣,因此,采用读书指导法,可让学生在文中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得到熏陶,获得启迪,享受乐趣。
2、小学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以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量。
其最佳方法之一就是让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点拨,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发表独立的见解。
因此,我运用了“讨论法” 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本着以说为本,说中理解,以读促说的教学理念,我引导学生运用“读---画---思---说”(其中读贯穿始终)的方法来学习本课,既让学生动眼、动手,又让学生动脑,动口,充分调动他们的阅读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一)、谈话导入,揭示目标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
学习了课文第一段,知道了斯帕拉捷发现了一个现象(板书:蝙蝠能在夜间……)引起他的好奇,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夜晚的实验》。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2 夜晚的实验教学目标:1.会写“蝙、蝠、碍”等3个生字。
理解“敏锐、敏捷、薄膜、洞察、领域、恩惠”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文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4.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不断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5.初步体会写实验过程的方法,仿写一次小实验。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不断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3.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轮读、同位互读等形式了解学生独立识字、写字、读书及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学定教。
2.在初读感知环节,让学生给课文分段,小组交流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旨在提升学生把握文本的能力。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朗读、浏览、批注、联系上下文、汇报交流等多种形式,体会斯帕拉捷细心观察、善于思考、不断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还要让学生知道引号的用法。
4.在读写训练环节,让学生练习复述课文。
教与学的准备:教师:设计预习单,准备教学课件及相关资料学生:完成预习单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我们在四年级时学过一篇课文叫做《人类的“老师”》,课文讲述了人类根据鸟儿在天空有自由飞翔的本领,就模仿鸟儿的结构制造飞机。
此外,人类还模仿鲸鱼的“流线体”减少了轮船、汽车遇到的阻力,提高了速度……(课件出示仿生学的图片)这都是仿生学的例子。
新北城实小六年级(下)语文知识点(第十二课夜晚的实验)1.课文概述:《夜晚的实验》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四次夜晚的实验,终于揭开蝙蝠飞行秘密的经过。
这一实验的结果促使了人们对超声波的研究,并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恩惠。
2.习题详解:文后习题2中引号的用法:(1)行文中直接引用;(2)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3)特殊含义。
3.课文详解:斯帕拉捷为什么能够解开蝙蝠夜行的秘密?这对你有什么启发?斯帕拉捷能细心观察,大胆实验,不怕失败,不断探索,最终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我的启示是:科学的发现需要我们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好奇心和持之以恒的探索。
第一节:“习惯、常常、好奇”说明斯帕拉捷注意观察、思考生活中的一些平常的现象。
第二节:斯帕拉捷为什么要反复进行实验?因为他对周围的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善于思考、不断探索、坚持不懈,才反复进行实验。
第三节:从“促使很多人进一步思考,后来人们继续研究”体会到科学家前赴后继、坚持不懈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
从“人们利用,广泛地应用于”体会到斯帕拉捷实验的重大意义以及用自己的科研成果为人类造福的崇高精神。
斯帕拉捷为什么能够解开蝙蝠夜行的秘密?这对你有什么启发?1.他对周围的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2.他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和潜心研究;3.他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
启发是:1.要拥有一颗好奇心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2.要学会坚持,才能获得成功。
四次实验分别是:蒙上蝙蝠的眼睛,堵住蝙蝠的鼻子,用油漆涂满蝙蝠全身,堵住蝙蝠的耳朵。
4.课外延伸:仿生学的例子:电子蛙眼模仿青蛙。
雷达模仿蝙蝠。
飞机模仿鸟和蜻蜓。
日光灯模仿萤火虫。
防毒面具模仿野猪鼻子。
潜水艇模仿鱼。
水母耳风暴预测仪模仿的是水母。
黏性录音带模仿的是壁虎的脚趾。
5.知识积累:赞美科学家精神的成语有: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矢志不渝,持之以恒,百折不挠,一丝不苟。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2课《夜晚的实验》教后反思«夜晚的实验»教后反思之一我校举行〝固模过关〞活动,我执教了六年级语文«夜晚的实验»。
这次地下课让我收获多多,给我最大的启示是,语文教员一定要仔细细读文本,这是上好课的基础。
上课前两个星期我就反重复复地读文本,细心揣摩斯帕拉捷实验的进程,发现了很多以前没有读到的东西。
首先是在内容的了解、主题的掌握上,斯帕拉捷的实验不但让我们看到了他擅长观察、勤于思索、大胆实验、不怕失败、锲而不舍、锲而不舍等可贵的肉体,而且给人的启示也是多方面的。
比如:〝失败是成功之母〞〝猎奇心是迷信探求的可贵质量〞仅此还是不够的,我想,我们还应该让先生明白〝一切迷信研讨都应该造福于人类〞。
其次是在表达方法的领悟上。
四次实验进程不只启示我们在写比拟复杂的实验时要留意〝有详有略,突出重点〞,还要学习第一次实验是怎样写详细的(写了实验的时间、地点、人物、结果、做法、思索)。
由于课前比拟仔细地解读了文本,有了自己的一些了解和思索,教学的思绪就渐渐明晰起来。
课堂上才有了上课的底气。
确定了恰当的学习目的后,还要精心肠组织先生的学习活动来完成这些预设的目的。
我想,课堂教学应当以先生的阅读实际活动为主,辅以教员的讲授和点拨。
学习四次实验,我设计了表格,让先生自主学习,填写每一次实验的做法、结果、结论。
在此基础上,让先生自主发现写法上〝有详有略〞的特点。
这些阅读体验是比拟浅层的,所以我接上去将第一次实验为例,引导先生细读后理清段落的层次,课文写了实验的时间、地点、结果、做法、思索,在此基础上让先生练习发明性地复述课文,以后的几次实验让先生自主阅读、了解,感悟斯帕拉捷的迷信肉体就显得容易多了。
我想,课后我让先生观察、实验自行车前后轮胎前行的速度能否一样,并做好记载,再学习课文的写法将实验进程写上去,不就水到渠成了吗?整堂课我都以先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为主。
前一局部教学,了解实验经过,经过让先生自学及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完成实验表格的内容。
12、夜晚的实验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4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知道吗,超声波在现代工业、农业、医疗、军事等领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那么,人们对超声波的研究是怎么开始的呢?这得从意大利一位科学家的实验说起。
板书课题,齐读。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实验是在夜晚进行的?谁做实验?怎样做实验?结果如何?)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指名试读课文,并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敏锐:感觉灵敏,文中指目光尖锐。
洞察:观察得很清楚。
领域:区域、范围。
敏捷:(动作等)迅速而灵敏。
薄膜:像膜的薄皮。
(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恩惠: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
(找近义词帮助理解)3、通读课文,回答新课导入时提出的前两个问题。
4、指导分段:(1)默读思考:课文哪一部分记叙了斯帕拉捷夜晚的实验情况?(第2—6自然段)(2)交流分段情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蝙蝠在夜空中飞行引起了斯帕拉捷的好奇。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经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第三段(第7—9自然段):写斯帕拉捷的实验引起了科学家对超声波的研究,使我们享受到它带来的恩惠。
5、质疑问难。
三、精读第一段同学们,如果请你们来写斯帕拉捷实验的情况,你想先让读者了解什么?(起因,即他做实验的缘由是什么)作者的想法跟大家一样。
这也是这一类文章通常的写法。
1、播放课文录音第一段。
2、出示:这个现象引起了他的好奇。
引导学生就看到这句话进行质疑。
(什么现象?好奇什么?)3、默读,口头填空:斯帕拉时,常常看到现象,产生好奇:。
五年级下册语文《夜晚的实验》教案及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夜晚的实验》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群科学家在夜晚进行实验的故事。
课文通过科学家们的研究,揭示了夜晚动物活动的规律。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夜晚动物活动的规律。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实验过程和结论。
学会借助课文插图,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实验过程和结论;学会借助课文插图,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课文动画视频、图片、生字词卡片等。
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3. 作业准备:课后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播放课文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夜晚的动物活动。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学生合作交流,讨论课文中的实验过程和结论。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夜晚动物活动的规律。
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学会借助课文插图,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练习巩固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的表达。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夜晚动物,讨论保护动物的方法。
6. 布置作业学生课后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现出对夜晚动物活动的兴趣。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实验过程和结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12 夜晚的实验教材分析:《夜晚的实验》是一篇有关科学实验的小故事。
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夜晚的多次实验,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秘密的经过,指出了正是这次实验,引起了科学界对超声波的研究,才使我们今天能够享受超声波技术带来的恩惠,启示我们科学发现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好奇心和持之以恒的不断探索。
斯帕拉捷在科学实验中的情感体验及其变化,是本文的一条隐线,也是学生情感与认识实现升华的前提。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3、通过朗读、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
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
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懂得课后作业中“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超声波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教学重难点:理清课文的脉络。
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课题:夜晚的实验(读题)。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有什么疑问吗?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读准字旨,读顺课文。
(2)借助字典并联系下文自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渎生字词,相机字音。
喉咙苍蝇(咙、蝇是后鼻音,在词中读轻声)瞎子薄膜油漆矿藏领域堵住揭开判断(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掌握课文的能力。
3、通读课文,回答揭题时提出的前两个问题。
能不能根据这两个词把文章的内容概括出来。
4、指导分段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第—段(第1自然段)写蝙蝠在夜空中飞行引起了斯帕拉捷的好奇。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2 夜晚的实验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3.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4.细读课文第二部分,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第一次实验”的过程写具体的,学习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采用先分次再整体的方法复述实验的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难点: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听写、轮读、汇报、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独立识字、写字、读书及对课文内容掌握情况,以学定教。
2.在初读感知环节,通过给段落加小标题,提炼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进一步提升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批注、交流、汇报等形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4.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及时作出鼓励性的评价,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5.借助拓展小练笔,搜集有关仿生学的知识和例子,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
(见后附件1)教师:1.查看学生预习单,了解学情。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2 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入新课课件导入1 .播放运用超声波来为飞机、轮船导航,超声波治病,超声波勘探的几组CAI 课件,让学生体会超声波的广泛用途。
(“超声波”这个词语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
通过课件的介绍,一方面让他们了解超声波的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习课文设下悬念。
)2 .你们知道超声波是怎样被发现的吗?它缘于一位科学家的夜间实验。
3 .出示课题:《夜晚的实验》。
板书课题:夜晚的实验(读题)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有什么疑问吗?(此课题信息储藏量大,学生可能会提很多问题。
如:谁做实验?为什么在夜晚做实验?怎样做实验?实验的结论是什么?它与超声波有何联系?等等。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的识、写。
(1)投影出示预习单,检查学生对文中难读和易读错词语的朗读,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核”以及外国人名。
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
(2)默写生字,检查生字的书写。
引导学生对照课后第二题描红,同位互相检查,提醒学生不仅要关注字是否写正确,还要关注规范、美观。
对于在默写时出错和写不规范的生字,多加练写。
2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我们要善于从这里发现问题,再带着这些问题读书,才是有目的的读,才会提高读的效率。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吧 ! (“学贵有疑”。
引导学生由课题生发开去,进行质疑问难,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一开始就处于“愤”“悱”的状态,激发了读书的欲望,也培养了自读能力。
)3 .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的问题。
4 .交流:你读懂了哪些问题?把你在文中找到的依据读一读。
( 通过交流,让学生解决“谁做实验”“做了什么实验”“为何在夜间实验”等几个浅显的问题。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精读感悟同学们,若请你们来写斯帕拉捷实验的情况,你想先让读者了解什么? (起因,即他做实验的缘由是什么)作者的想法跟大家一样。
这也是这一类文章通常的写法。
1.理解第一段:(1)默读,口头填空:斯帕拉捷————产生好奇:一一———一(2)交流。
(板书:凭什么……)(3)朗读这一段,思考:斯帕拉捷身上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从哪里看出来的?观察细致,对常见现象敏感,好奇心强。
2.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学困生。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1)说说你找出了哪几个原因?(学生交流,有选择地让学生板书在黑板上:细心观察、积极思考、大胆实验、坚持不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预设一:细心观察在学生谈到“细心观察”时,引导学生找出表现斯帕拉捷细心观察的语句。
相机出示:——指导朗读,突出这些词语。
——通过朗读,你觉得斯帕拉捷的观察与一般人的观察相比怎样?(观察更细心。
)(板书:细心观察)预设二:善于思考在学生谈到“善于思考”时,引导学生找出表现斯帕拉捷善于思考的语句。
相机出示:——出示“好奇奇怪猜想”,让学生填空。
——思考:为什么第一处问句要用好奇而不用奇怪。
借机体会几个词语的差别,——读过课文之后,你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话来回答这三个问题。
——分别指导读,读出奇怪的语气。
相机出示:——如果你是当时的斯帕拉捷,心情怎样?会有怎样的动作?指导读出高兴的语气。
——这两个“!”包含了什么?读读细细品味一下。
——让学生再问出示的三个问题,再请三名学生分别用肯定的语气回答。
“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就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文中还有两次实验没有写出斯帕拉捷的思考,你觉得在堵鼻的时候,斯帕拉捷会怎么想?堵耳朵之前,斯帕拉捷又会怎么想?(板书:善于思考)预设三:坚持不懈——斯帕拉捷的坚持不懈表现在哪里?——前面三次实验都没能找到蝙蝠飞行的秘密,会有人来劝他,怎么劝?找生角色扮演。
(板书:坚持不懈)5.小结:的确,斯帕拉捷是个善于发现,好奇心很强的人,正是这个发现使他决心做实验来揭开蝙蝠飞行的秘密。
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精读感悟精读第二部分过渡: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
为了揭开这个疑问,斯帕拉杰进行了几次实验?分别怎样做的?结果怎样?默读课文第2-6自然段,结合课文内容,用最简洁的语言完成表格。
(媒体出示)1.交流①蒙上眼睛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不是靠眼睛,不凭视觉②堵住鼻子还是飞得那么敏捷、轻松不是靠耳朵,不凭听觉③全身涂满油漆还是没有影响到它们的飞行不是靠翅膀,翅膀不能洞察一切④堵住耳朵碰撞跌落靠听觉,辨别方向,确认目标2.四次实验弄清楚了一个什么问题?出示练习:蝙蝠夜间飞行不是靠---------- ,不是靠 ----------,不是靠-----------,不是靠 ----------,而是靠 ---------------来确定方向的。
3.一系列实验,怎样写既清晰又简洁,而不使人觉得重复呢?写的时候要有重点。
你们觉得应重点写哪—次实验? (第一次)4.轻读第2、3自然段,看看文中是怎样写的。
交流。
(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练习说话。
)进行及时板书。
①先交代实验的时间、地点,接着写斯帕拉捷的做法,然后写实验的结果,最后写斯帕拉捷的思考。
②提问:“当他看到放出去的几只蝙蝠轻盈敏捷地来回龟翔时,不由得惊叫起来,”为什么?(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引出“瞎子”这句话。
③“瞎子”引号指什么?(特指蒙上眼睛的蝙蝠)继而思考斯帕拉捷为什么要把蝙蝠的眼睛蒙上呢?(抓住“小精灵”体会斯帕拉捷对蝙蝠的喜爱之情。
可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蝙蝠还是轻盈敏捷地来回飞行,他感到……出示句子:“斯帕拉捷很奇怪:不用眼睛……捕足灵活的飞蛾呢?”板书:奇怪5.指导根据板书的提示,看图复述第一次实验的情况。
6.自由试述。
指名复述,评议。
7.与第一次相比,后来几次实验的情况是怎样简明扼要地写的?默读第4—6自然段,思考后指名学生回答。
①第4自然段紧承上文简洁地叙述斯帕拉捷两次实验的做法、结果及第二次实验后的猜想。
出示句子:“难道它薄膜似的翅膀……斯帕拉捷这样猜想。
”板书:猜想并体会引导的用法。
②第5自然段写最后一次实验的做法和结果。
提问:为什么做法一带而过,而结果较细地加以描写呢?(因为结果与先前截然不同)③第6自然段写斯帕拉捷的发现。
出示句子:“啊!蝙蝠在夜间飞行……确认目标的!”体会感叹号的意思,试着用不同的语气朗读。
8.练习说话:此时你会对斯帕拉捷说些什么?9.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读好第3、4自然段中的三个问句和第6自然段中的感叹句,体会斯帕拉捷终于揭开蝙蝠夜间夜行秘密的无比喜悦、激动的心情。
10.小结:这一段简练、生动地记叙丁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秘密,再次齐读结果的句子。
在写法上作者做到了重点突出,有详有略,以后你们写作中也要根据文中的中心学会这种写法。
11.从这一段的叙述中,你感受到斯帕拉捷的哪些可贵精神?板书:充满好奇、善于于思考、勤于思考、坚持不懈的品质。
略读第三段,弄清实验意义过渡: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秘密,也引发了其他科学家的思考,出示句子:“蝙蝠的耳朵又……没有声音的物体呢?”1.体会这段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2.理解句中引号的用法。
(视线能穿透黑夜,看到黑暗中的物体:通常耳朵只会听到声音,而蝙蝠却能像听声音一样“听”到前方的物体)后来科学家继续研究,终于弄清了其中的奥秘,那是什么呢?3.默读第8、9小节。
(1)在课堂笔记上画一画蝙蝠夜行示意图,同桌说说蝙蝠夜行的奥秘。
(2)“巨大的恩惠”指得是什么?用直线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3)交流。
媒体出示蝙蝠夜行示意图,认识超声波。
蝙蝠“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
理解引号的用法。
(4)学生补充超声波的相关资料。
(5)引读第9自然段中的语句,认识超声波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恩惠。
(板书:巨大恩惠)同时让学生体会科学家用科学技术造福于人类的精神。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四、总结全文,畅谈启示1.对照板书总结2.斯帕拉捷为什么能够解开蝙蝠夜行的秘密?这对你有什么启发?写下你的感悟。
3.学了这篇课文,你会想到那些名言?4.科学家前仆后继地进行科学研究,以丰硕的科研成果造福人类,我们现在更应该努力学习,从平常的小事中学会观察、善于思考、勤于钻研,将来投身到科学研究中去,造福于人类。
请大家记住斯帕拉捷,记住他的实验,更记住他的可贵精神!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齐声朗读课题。
五、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2、3题2.课后观察并实验自行车的前后轮胎前行的速度是否一致?做好观察记录。
(1)观察与经验和谐地应用到生活上就是智慧。
——冈察洛夫(2)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
——牛顿(3)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
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能源。
——苏霍姆林斯基3.推进写法写话练习科学家根据蝙蝠夜行的原理发现了“超声波”,并利用超声波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仿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