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床旁超声的应用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3.40 MB
- 文档页数:53
急诊科床旁超声在急诊诊断中的应用超声技术是一种无创的影像检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近年来,急诊科床旁超声在急诊诊断中的应用逐渐受到了重视。
本文将探讨急诊科床旁超声在急诊诊断中的应用和优势。
一、急诊科床旁超声技术简介急诊科床旁超声技术,即在急诊科或急诊室,医生使用便携式超声仪器进行实时超声检查。
与传统的超声检查相比,急诊科床旁超声具有迅速、便捷、无创等优势,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二、急诊科床旁超声在合适场景中的应用1. 心脏超声:心脏超声是急诊科床旁超声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通过心脏超声,医生可以快速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判断心血管疾病、心源性休克等紧急情况。
2. 肺部超声:对于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的患者,急诊科床旁超声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肺部情况。
例如,可以用于判断胸腔积液、肺炎等肺部疾病的存在与程度。
3. 腹部超声:腹部超声是在急诊科床旁超声中常见的应用之一。
通过腹部超声,医生能够快速评估腹部器官的情况,如肝脏、胆囊、脾脏、肾脏等是否存在异常。
此外,还可以用于判断腹腔出血、胆囊炎等紧急情况。
4. 血管超声:在某些急诊情况下,急诊科床旁超声可以用于血管超声检查。
例如,可以通过颈部血管超声评估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夹层等情况。
三、急诊科床旁超声的优势与局限1. 优势:a. 迅速:急诊科床旁超声可以快速获得影像结果,给予医生及时的诊断信息,缩短了诊断的时间。
b. 无创:与其他影像技术相比,超声检查无需利用射线或造影剂,对患者无辐射、无损伤。
c. 移动性:便携式超声设备的出现使得急诊科床旁超声可以在各个科室、急诊室中灵活应用。
d. 实时:急诊科床旁超声可以进行实时检查,医生可以通过即时观察来判断病情。
2. 局限:a. 操作者依赖性:急诊科床旁超声需要医生具备一定的超声技能才能进行准确评估和诊断,因此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对诊断结果有一定影响。
b. 部分结构的限制:由于超声波的传播特性,急诊科床旁超声在某些深部结构的评估上存在一定的限制。
ICU患者床边超声应用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声技术在临床应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尤其是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床边超声成为了医生们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探讨ICU患者床边超声的应用,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和效果。
一、床边超声的定义和背景床边超声,又称为点-of-care超声,是指在患者床边进行即时超声检查的一种方法。
与传统的超声检查不同,床边超声无需将患者转移至超声检查室,能够在低廉的成本下提供及时和准确的诊断结果。
这一技术的发展使得医生们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做出判断,从而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在ICU中,患者的病情通常比较复杂,需要密切监护和快速干预。
床边超声作为一种快捷、可重复、无创的检查方法,为医生们提供了实时的解剖图像和功能信息,有助于快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监测治疗效果。
二、床边超声的应用领域床边超声在ICU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心脏超声心脏超声是床边超声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对心脏的超声检查,医生可以了解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评估心脏重要腔室和射血分数,判断心脏有无异常结构和功能,描绘心脏瓣膜的形态和功能等。
这些信息对于评估患者的循环功能、判断血流动力学状态、指导治疗和决策制定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2. 肺部超声肺部超声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以及肺部病变。
通过超声波在肺组织中的传播,医生可以观察到肺部的气胸、肺水肿、肺不张等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理。
肺部超声还能帮助指导气管插管、胸腔穿刺等操作,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腹部超声腹部超声可以评估患者的腹部器官结构和功能。
通过超声检查,医生可以发现肝脏、胆囊、肾脏、脾脏等腹部器官的异常,判断有无脓肿、积液、肿块等病变,并及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4. 血管超声血管超声广泛应用于ICU中的血流动力学评估和导管置入操作中。
通过血管超声,医生可以实时观察到血管形态和血流速度,评估循环状态、检测血管病变、指导血管插管等操作。
急诊床旁超声急诊床旁超声(emergency bedside ultrasound)是指针对急危重患者进行的有重点、目标明确、由临床医师完成且检查结果直接影响临床决策的超声检查。
与传统的由超声科医师完成的床旁超声检查相比,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首先,急诊床旁超声检查是根据急危重患者病情的需求,进行有目的、有重点的超声检查;其次,必须在床旁快速完成,有易于辨认的急危重病超声征象,便于临床医师学习及普及;第三,床旁超声检查可反复进行,动态观察,结合临床变化,综合考虑,以便准确评估患者病情。
一、适应证1.急性创伤患者的快速评估,排除脏器损伤所致的胸腹腔及心包腔积血。
2.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的病情评估/病因鉴别。
3.休克患者的病情评估/病因鉴别。
4.急性胸痛/腹痛患者的病情评估/病因鉴别。
5.动、静脉血栓的动态监测。
6.引导有创穿刺操作,如胸腹穿刺、动静脉穿刺置管等。
7.其他应用包括颅内组织和脑血流检测、眼球和瞳孔评估、气道评估和气管导管位置确认、肾脏灌注监测、胃肠道功能评估、诊断骨折等等。
二、禁忌证无明确的绝对禁忌证。
三、应用内容1.针对创伤患者的FAST检查FAST检查(focus assessment with sonography for trauma,FAST)是针对创伤患者有重点的超声检查,探查是否存在因脏器损伤所致的胸腹腔出血。
FAST检查内容包括:双侧胸腔,心包腔,右上腹部肝肾隐窝(Morison’s pouch),左上腹部脾肾间隙,盆腔Douglas隐窝。
eFAST (extend FAST)检查则增加了双侧膈下间隙、两侧结肠旁沟。
适用于急性创伤患者的初步评估,尤其适用于突发群体性创伤事件,可以帮助迅速对受伤人员进行筛选和处理。
2.针对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的肺超声检查肺超声检查(lung ultrasound or chest ultrasound)是急诊床旁超声技术应用于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评估的重要内容。
《床旁超声在急危重症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要点1总论急危重症的快速评估、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是急诊医师必须面临的挑战,急诊医师不仅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还需掌握一定的临床技能和技术。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特别是肺部超声的突破,床旁超声为急诊医师提供了越来越多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信息,被誉为可视“听诊器”,因此,急诊床旁超声也受到急诊医师的广泛关注。
2 常见超声影像的临床意义2 1心脏常用的探查部位包括:胸骨旁、心尖、剑突下、胸骨上窝,每个部位又有长轴和短轴的系列切面。
2 1 1 心包无回声区心包腔内出现无回声区(图1),具体分级见表1。
伴有右心腔塌陷(特别是右室游离壁塌陷)、右房压力升高和/或心脏摆动(钟摆征)时,常见于心脏压塞。
2 1 2 室壁运动异常室壁运动同步失调、运动幅度减低(收缩期室壁增厚率<30%,心内膜运动<5cm)、消失(心内膜运动<2cm)、矛盾运动及正常节段室壁运动幅度增强(图2)。
常见于缺血性心肌病、心肌梗死或心肌炎。
2 13 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①视觉评估:胸骨旁左室短轴切面下,左室应呈同心圆样运动,左室内径变化率及室壁增厚率均大于50%,甚至出现收缩期心腔排空现象,提示左室高动力改变(图3);左室内径变化率10%~25%、室壁增厚率30%~50%,提示左室收缩功能中度减低;心室内径变化率小于10%、室壁增厚率小于30%,提示左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图4)。
②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二尖瓣尖水平M型检查:a测定二尖瓣尖与室间隔间最小距离(EPSS);b测定左室短轴缩短率。
③于心尖四腔切面描迹收缩及舒张末期左室心内膜轮廓,利用辛普森方程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50%,提示左室收缩功能减低。
2 1 4 左心室充盈减少收缩末期左室前后壁几乎贴近,称为“亲吻征”,高度提示左室充盈欠佳、容量不足,见于低血容量性休克(图5)。
2 1 5 右室扩大、室间隔异常右室扩大、室间隔从右室偏向左室(胸骨旁短轴切面左心室呈“D”型)为肺栓塞间接征象(图6和图7),很少能直接在肺动脉主干及左右分支内探及较大栓子这样的直接征象。
【超声微课堂】解读:床旁超声在急危重症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1 总论急危重症的快速评估、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是急诊医师必须面临的挑战,急诊医师不仅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还需掌握一定的临床技能和技术。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特别是肺部超声的突破,床旁超声为急诊医师提供了越来越多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信息,被誉为可视“听诊器”,因此,急诊床旁超声也受到急诊医师的广泛关注。
本共识以急诊临床思维为导向,结合国内外超声发展现状,主要针对几种常见的急危症超声影像和流程进行梳理,进一步规范和推广急诊床旁超声的临床应用。
2 常见超声影像的临床意义2.1 心脏常用的探查部位包括:胸骨旁、心尖、剑突下、胸骨上窝,每个部位又有长轴和短轴的系列切面。
具体手法在此不再详述,急诊医师主要掌握2D声像图及常用心脏测量参考值。
2.1.1 心包无回声区心包腔内出现无回声区(图1),具体分级见表1。
伴有右心腔塌陷(特别是右室游离壁塌陷)、右房压力升高和/或心脏摆动(钟摆征)时,常见于心脏压塞。
2.1.2 室壁运动异常室壁运动同步失调、运动幅度减低(收缩期室壁增厚率<30%,心内膜运动<5 cm)、消失(心内膜运动<2 cm)、矛盾运动及正常节段室壁运动幅度增强(图 2)。
常见于缺血性心肌病、心肌梗死或心肌炎。
2.1.3 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①视觉评估:胸骨旁左室短轴切面下,左室应呈同心圆样运动,左室内径变化率及室壁增厚率均大于50%,甚至出现收缩期心腔排空现象,提示左室高动力改变(图 3);左室内径变化率10%~25%、室壁增厚率30%~50%,提示左室收缩功能中度减低;心室内径变化率小于10%、室壁增厚率小于30%,提示左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图4)。
②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二尖瓣尖水平M型检查:a.测定二尖瓣尖与室间隔间最小距离(EPSS,e-point septal separation),正常值≤5 cm,合并主动脉瓣返流、二尖瓣狭窄、基底部室间隔增厚时此法存在误差。
床旁肺部超声在新生儿肺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引言新生儿肺炎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也是全球范围内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加上肺组织较为脆弱,使得新生儿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更加困难。
传统的肺部X射线在新生儿肺部疾病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限制,而床旁肺部超声成为了一种新的诊断方法。
本文将从床旁肺部超声的基本原理、应用技术、临床诊断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诊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床旁肺部超声的基本原理床旁肺部超声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技术,通过超声波的反射原理来对肺部组织、腔隙和液体等进行成像。
与传统的X射线检查相比,床旁肺部超声具有辐射剂量低、操作简便、实时性强等优点,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床旁肺部超声的基本原理包括超声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过程。
在超声波传播过程中,超声波会穿透不同密度的组织并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射,根据反射的程度和时差来生成不同的超声图像。
由于肺部组织密度较低,传统的肺部X射线在成像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床旁肺部超声能够直观地显示肺部组织结构和异常情况,因此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肺部影像学检查方法。
二、床旁肺部超声在新生儿肺炎诊断中的应用技术床旁肺部超声在新生儿肺炎诊断中的应用技术包括超声探头的选择、扫描方法、图像解读等方面。
对于新生儿的肺部超声检查,选择适当的超声探头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对于新生儿的肺部超声检查,选择线性探头和微凸探头是比较常见的选择,这两种探头能够提供较高的分辨率和深度,适合于新生儿的肺部结构观察。
床旁肺部超声在新生儿肺炎诊断中还需要注意扫描方法。
针对新生儿肺部超声检查,应该选取合适的扫描窗口和角度,以便观察到肺部组织的不同部位。
超声检查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和调整超声图像的参数,确保获得清晰的肺部结构图像。
床旁肺部超声在新生儿肺炎诊断中的图像解读也需要专业的医生来进行。
对于新生儿肺部超声图像的解读,需要结合新生儿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来进行综合判断,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床旁超声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摘要】目的:分析床旁超声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将于我院实施救治的86例危重症新生儿,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比组各43例,分别予以床旁超声与常规监测措施,对比两组新生儿的救治效果及呼吸机撤机时间与住院时间。
结果:经治疗后对比可见,观察组的救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呼吸机撤机时间早于对比组、住院时间短于对比组,呈P<0.05。
结论:床旁超声治疗措施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可提高最终的救治有效率、加快呼吸机撤机时间、缩短住院时间,能够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可予以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床旁超声;危重新生儿;呼吸机新生儿为胎儿娩出母体并自脐带结扎起至出生后满28天间的婴儿[1],新生儿在降生后会啼哭数声,啼哭后开始进行肺部呼吸,脉搏逐渐恢复正常。
因新生儿机体各项脏器功能并未发展成熟,导致新生儿免疫力较低,在出生后极易因受到外界病菌营养,促使肺部、心脏等疾病的产生,导致危重疾病的发生对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具有较高的威胁性[2]。
需予以相应的治疗措施,在相关研究中了解到,床旁超声措施可有效明确患儿的病情原因,从而予以有效的治疗方法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
为进一步了解床旁超声应用效果,本次研究中将对床旁超声,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实施分析,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用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期间,于我院实施救治的86例危重症新生儿,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比组。
观察组43例,男21例、女22例,28d至1个月,体重2.5-4kg。
对比组43例,男20例、女23例,25d至1个月,体重2.3-4.2kg。
无精神异常;无重度黄疸患儿;无皮下气肿、胸部伤口患儿;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一般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两组均采用实施常规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
床旁超声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研究进展【提要】超声有着较强的穿透力以及良好的方向性,是一种机械振动波,广泛的应用在无损检测方面。
随着临床医学学科快速的发展,在临床中超声因便捷,可视床旁,监测功能与兼顾评价等快速的被医师掌握,特别是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床旁超声的准确,视速以及快速等性能,对护理质量以及诊疗的效率能够很大程度的进行提升。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急诊;危重症患者;床旁超声;肺部超声;儿科;护理医院急诊科这个部门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是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来就诊的患者很多都是需要快速的对病情进行评估以及处理,抢救生命最重要的一项操作就是要短时间内对气道进行评估,并建立呼吸通路[1]。
随着可视化技术的发展,在气道中逐渐开始应用床旁超声。
在急诊科影像学检查这种评估方法是不可缺少的,对病情能够直接的进行评估以及干预。
在急诊科中CT与X线检查较为常用,但两者都有放射性,所以不能反复频繁的使用[2]。
CT作为检查金标准,不能进行床边检查,在转运患者中较为费时,对转运人员也有要求,因此在转运危重患者时需医护人员一起[3]。
必须要采取无创伤,准确,快速,能反复进行,简捷的真打盹方式才能对患者进行及时的诊治。
有相关的研究表明[4],在临床中床旁超声应用较为广泛,而且效果比较理想。
重症床旁即时超声和传统超声是由区别的,主要在监测危重,紧急患者生命体征中较为适用,可以对患者的预判过程以及诊疗评估进行缩短。
文章就来对急诊危重症患者应用床旁超声以及护理研究进行综述。
1在心肺复苏,急诊院前,院内气管插管中应用床旁超声临床中对心搏骤停诊断的金标准就是超声。
在心肺复苏中,对心搏骤停的类型能够通过重症超声进行判断,失却假性无脉电活动,对心搏停止以及心室颤动进行却分,并根据原因来鉴别,这样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抢救[5]。
在气管插管利用床旁超声进行评估,成功率能够达到百分之七十五。
有学者[6]根据床旁超声来对脾脏,肝脏以及膈肌功能移动度进行监测,以此来预测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