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两河流域
- 格式:ppt
- 大小:951.50 KB
- 文档页数:7
古代两河流域九年级知识点古代两河流域,又称为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文明的地区之一。
这个地区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包括底格里斯河流域和幼发拉底河流域。
而古代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为后世奠定了极其重要的基础,对整个人类历史影响深远。
一、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是位于干旱地带的一块广袤平原,而两河流域正是位于这片平原中。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源头都位于现今的土耳其,两条河流自北向南贯穿整个平原,最终汇入波斯湾。
由于这个地区降水量较少,并且盛行干旱的气候,两河流域的发展受到了水资源的限制。
二、两河流域的农业与灌溉虽然水资源匮乏,但两河流域的人们发展了灌溉技术,使得这个地区成为世界上最早进行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地区之一。
他们修建了大规模的灌溉系统,将河水引入农田中,从而保证了庄稼的生长。
他们主要种植小麦、大麦、棉花等农作物,并且养殖了牛、羊等家畜。
三、两河流域的城市文明古代两河流域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出现城市文明的地区。
由于农业发展和灌溉技术的应用,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口迅速增长。
为了更好地管理这片广袤的土地,人们集中居住,形成了城市。
城市中出现了专门的像牧师、政治家、工匠等不同职业人士,从而形成了社会分工。
并且,城市中还建有宏伟的宫殿、宗教神庙等建筑,展示了古代两河流域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四、两河流域的文字与法律古代两河流域的人们还发明了象形文字,为人类史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这种文字被刻在泥板上,保留至今。
人们借助这种文字记录各种信息,包括经济、政治、宗教等各个方面。
而文字的发明也促进了法律的出现。
人们制定了一系列法律,以保持社会秩序,保护人民权益。
五、两河流域的社会结构与宗教信仰古代两河流域的社会结构主要分为奴隶主、神职人员、自由市民和奴隶等几个阶层。
奴隶主拥有土地与奴隶,统治者享有特权。
而神职人员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负责宗教活动和祭祀仪式。
古代两河流域的人们多神信仰,认为世界上诸多事物都有自己的神性,因此举行各种宗教仪式。
古代两河流域的介绍两河流域文明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或两河文明。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古代两河流域的介绍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古代两河流域的介绍这个文明的中心大概在现在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带,北部古称亚述,南部为巴比伦尼亚。
而巴比伦尼亚北部叫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
这一带远古时期居住着许多种族,是干旱区域,但下游土地肥沃,很早就发展了灌溉网络,形成以许多城市为中心的农业社会。
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文化发展最早的地区,为世界发明了第一种文字——楔形文字,建造了第一个城市,编制了第一种法律,发明了第一个制陶器的陶轮,制定了第一个七天的周期,第一个阐述了创造世界和大洪水的神话。
至今为世界留下了大量的远古文字记载材料两河流域位置两河流域,是指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发拉底河(Euphrates)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Mesopotamia,希腊文,意为“两河之间”,现伊拉克境内)。
北接亚美尼亚高原,南临波斯湾,东与西伊朗山脉为界,西与叙利亚草原和阿拉伯沙漠接壤。
新月沃土是指两河流域及附近一连串肥沃的土地。
两河流域的定期泛滥,使两河沿岸因河水泛滥而积淀成适于农耕的肥沃土壤。
包括今日的巴勒斯坦、约旦河、叙利亚、两河流域,由于在地图上好像一弯新月,所以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考古学家詹姆斯布雷斯特德(James Henry Breasted)把这一大片的土地称为“新月沃土”。
新月沃土上有三条主要河流,约旦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共约40~50万平方公里。
两河流域历史起源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是两河文明的鼎盛时期,《旧约全书》称其为“希纳国”(Land of Shinar)。
两河沿岸因河水泛滥而积淀成肥沃土壤,史称“肥沃的新月地带”(南美的那个和“金三角”齐名的地区称为“罪恶的新月地带”)。
由于两河不象尼罗河一样是定期泛滥的,所以确定时间就必须靠观测天象。
住在下游的苏美尔人发明了太阴历,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计时标准,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共354天,并发明闰月,与太阳历相差的11天。
古代两河流域笔记整理1. 前言说起古代的两河流域,大家可能会想,这是什么地方啊?其实,它就是咱们现在的伊拉克、叙利亚一带,古代可是一片繁荣的热土,没错,这里就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简直是历史上的“老祖宗”。
想象一下,几千年前的农民在尼罗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辛勤耕耘,真是如火如荼、热闹非凡。
今天,我就带大家回顾一下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还有那些让人叹为观止的古代文明。
2. 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2.1 自然条件首先,得说说这块地方的地理环境。
两河流域,顾名思义,就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这两条大河。
想象一下,河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旁边的农田绿油油的,简直就是一幅美丽的田园画。
河流带来了丰沃的土地,农民们种稻、种麦,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而且,河流也方便了贸易,古人可以顺水而行,把好东西运到各地。
2.2 人文历史再说人文历史,这里可是诞生了不少伟大的文明哦。
比如,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亚述文明等,都在这里发芽成长。
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嘿,你们知道吗,这可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他们写的东西可不是小打小闹,记录了天文、法律,还有各种神话故事,真是牛逼轰轰。
而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更是古代法律的鼻祖,大家一定听过“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吧,就是出自这里。
3. 社会结构与文化3.1 社会制度古代两河流域的社会结构可复杂了,大家想象一下,就像一个大大的蜂巢,分工明确。
上层社会是王族和祭司,王族负责统治,祭司负责宗教仪式,简直就是神权和王权的“黄金搭档”。
中层是商人和工匠,底层则是农民和奴隶,哎,生活不易啊,底层人民辛辛苦苦地耕作,却总是“吃力不讨好”。
3.2 文化特色谈到文化,两河流域的成就真是数不胜数。
比如,天文学在这里发展的非常迅速,古人能根据星星的位置预测天气,简直比今天的天气预报还靠谱!而且,古人对数学的研究也很深入,他们用六十进制来计算时间,今天我们用的钟表就是受到了他们的影响。
再比如,古代的宗教信仰丰富多彩,众神云集,各种仪式热闹非凡,简直是个“神仙聚会”。
古代两河流域笔记摘要:1.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2.两河流域的文明发展3.楔形文字的发明与传播4.两河流域的城市建设与法律制度5.两河流域的农业社会与灌溉网络6.两河流域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正文:古代两河流域位于今天伊拉克境内,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区域。
这个地区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
古代两河流域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其文化发展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两河流域的文明发展过程中,楔形文字的发明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楔形文字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大约出现在公元前3200 年左右。
这种文字是用楔形的符号刻画在泥板上的,用于记录商业、行政、宗教等各方面的信息。
楔形文字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交流与进步,为后来的各种文字体系奠定了基础。
两河流域的城市建设与法律制度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这一地区的城市规划相当先进,其中最著名的城市包括巴比伦、亚述和苏美尔等。
这些城市拥有完善的城市设施,如城墙、护城河、市场、神庙和宫殿等。
在法律制度方面,两河流域的法律体系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体系之一。
这些法律涉及了刑事、民事、商事等多个方面,为后来的法律制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两河流域的农业社会与灌溉网络也是其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地区的土地肥沃,但由于气候干燥,需要发展灌溉网络来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古代两河流域的灌溉系统非常发达,其中包括了运河、水井、水车等设施。
这些灌溉设施不仅保证了粮食产量,还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总之,古代两河流域对世界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一地区的楔形文字、城市建设、法律制度和灌溉网络等方面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重要动力。
古代两河流域
古代希腊人把两河流域称为美索布达米亚,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之间的地方,这两条河都发源于今土耳其亚美尼亚群山之中,两河的上游地区为山地,两河流域是指中下游地区,其地理范围大致相当于今日的伊拉克共和国。
两河流域处于干旱地带,农业灌溉需要利用河水。
每年春季,上游山区的溶雪流入两河,造成河水泛滥。
两河流域北部多山,河岸高起,所以河水泛滥只能淹没沿岸地带。
南部则是一片冲积平原,两河相距较近,河水泛滥时,大部分地区被水浸灌。
古代时期,两河河道相距比今天近些。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底格里斯河的河道稍稍东移,幼发拉底河的河道微微西移,成为今天的形势。
而两河各自的入海口的变化趋势则相反。
在古代,两条河是各成水系分道注入波斯湾的,但今天它们在入海前就已经合流为一了。
河口一带由于泥沙淤积,海岸线也向外推移了。
因此,历史地图上的两河与现代地图相比略有不同。
古代两河流域大概以今天的巴格达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称亚述,南部称巴比伦尼亚。
巴比伦尼亚又以尼布尔(今努法尔)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南部是苏美尔,北部是阿卡德。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