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两河流域
- 格式:ppt
- 大小:951.50 KB
- 文档页数:7
古代两河流域九年级知识点古代两河流域,又称为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文明的地区之一。
这个地区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包括底格里斯河流域和幼发拉底河流域。
而古代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为后世奠定了极其重要的基础,对整个人类历史影响深远。
一、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是位于干旱地带的一块广袤平原,而两河流域正是位于这片平原中。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源头都位于现今的土耳其,两条河流自北向南贯穿整个平原,最终汇入波斯湾。
由于这个地区降水量较少,并且盛行干旱的气候,两河流域的发展受到了水资源的限制。
二、两河流域的农业与灌溉虽然水资源匮乏,但两河流域的人们发展了灌溉技术,使得这个地区成为世界上最早进行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地区之一。
他们修建了大规模的灌溉系统,将河水引入农田中,从而保证了庄稼的生长。
他们主要种植小麦、大麦、棉花等农作物,并且养殖了牛、羊等家畜。
三、两河流域的城市文明古代两河流域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出现城市文明的地区。
由于农业发展和灌溉技术的应用,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人口迅速增长。
为了更好地管理这片广袤的土地,人们集中居住,形成了城市。
城市中出现了专门的像牧师、政治家、工匠等不同职业人士,从而形成了社会分工。
并且,城市中还建有宏伟的宫殿、宗教神庙等建筑,展示了古代两河流域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四、两河流域的文字与法律古代两河流域的人们还发明了象形文字,为人类史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这种文字被刻在泥板上,保留至今。
人们借助这种文字记录各种信息,包括经济、政治、宗教等各个方面。
而文字的发明也促进了法律的出现。
人们制定了一系列法律,以保持社会秩序,保护人民权益。
五、两河流域的社会结构与宗教信仰古代两河流域的社会结构主要分为奴隶主、神职人员、自由市民和奴隶等几个阶层。
奴隶主拥有土地与奴隶,统治者享有特权。
而神职人员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负责宗教活动和祭祀仪式。
古代两河流域的人们多神信仰,认为世界上诸多事物都有自己的神性,因此举行各种宗教仪式。
古代两河流域的介绍两河流域文明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或两河文明。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古代两河流域的介绍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古代两河流域的介绍这个文明的中心大概在现在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带,北部古称亚述,南部为巴比伦尼亚。
而巴比伦尼亚北部叫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
这一带远古时期居住着许多种族,是干旱区域,但下游土地肥沃,很早就发展了灌溉网络,形成以许多城市为中心的农业社会。
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文化发展最早的地区,为世界发明了第一种文字——楔形文字,建造了第一个城市,编制了第一种法律,发明了第一个制陶器的陶轮,制定了第一个七天的周期,第一个阐述了创造世界和大洪水的神话。
至今为世界留下了大量的远古文字记载材料两河流域位置两河流域,是指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发拉底河(Euphrates)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Mesopotamia,希腊文,意为“两河之间”,现伊拉克境内)。
北接亚美尼亚高原,南临波斯湾,东与西伊朗山脉为界,西与叙利亚草原和阿拉伯沙漠接壤。
新月沃土是指两河流域及附近一连串肥沃的土地。
两河流域的定期泛滥,使两河沿岸因河水泛滥而积淀成适于农耕的肥沃土壤。
包括今日的巴勒斯坦、约旦河、叙利亚、两河流域,由于在地图上好像一弯新月,所以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考古学家詹姆斯布雷斯特德(James Henry Breasted)把这一大片的土地称为“新月沃土”。
新月沃土上有三条主要河流,约旦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共约40~50万平方公里。
两河流域历史起源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是两河文明的鼎盛时期,《旧约全书》称其为“希纳国”(Land of Shinar)。
两河沿岸因河水泛滥而积淀成肥沃土壤,史称“肥沃的新月地带”(南美的那个和“金三角”齐名的地区称为“罪恶的新月地带”)。
由于两河不象尼罗河一样是定期泛滥的,所以确定时间就必须靠观测天象。
住在下游的苏美尔人发明了太阴历,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计时标准,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共354天,并发明闰月,与太阳历相差的1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