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播学概论课程描述

传播学概论课程描述

传播学概论课程描述
传播学概论课程描述

课程描述

《传播学概论》

The Theory of Mass Communication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开课学期:第5学期

学时学分:每周4学时

教学目标:教给同学们新闻传播理论的基础知识,使其能够用传播学的宏观高度去分析社会的新闻传播现象,提高其思考、辨别能力,从而反过来指导同学们审视以前学过的其他新闻理论的基本知识,使同学们从宏观、微观两方面把握新闻学知识。

授课内容:

一、人际传播

二、群体传播

三、大众传播

(一)传播学的基础理论:传播的定义;传播学的产生与发展;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传播学的派别等

(二)、控制研究:包括传媒机构的内部控制和社会控制两方面。

(三)、内容研究:

1、传播材料:信息与符号。

2、传播内容:传什么,怎么传的问题。

(四)、传播媒介研究:

1、媒介要素发展史及特点。

2、新媒介的出现及媒介发展规律。

3、麦克卢汉媒介理论。

(五)、受众研究

(六)、效果研究

授课方式:以分析社会现实新闻界动态和结合理论为主,并进行课堂分组讨论。

采用教材:《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推荐书目:1、《传播学概论》张国良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现代大众传播学》张国良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传播学引论》李彬著,新华出版社,2003年增补版。

4、《媒介与社会》张国良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华夏

出版社,20年版。

6、《理论符号学导论》李幼蒸,社会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7、《传播学——以人为主体的图象之谜》沙莲香主编。

8、《传播学总论》胡正荣著。

9、《传播学导论》麦奎尔著。

10、《大众传播模式论》麦奎尔、温德尔著,上海译文出版社,祝建华、武伟

译本。

考核方式:考试(笔试与平时成绩结合)。

编写人:景熹2005、11

传播学教程

传播学教程 1. 传播类型 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是个人接受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人内传播的功能 人内传播的特点:1.人内传播信息处理过程不是孤立的,其两端都与外部过程保持衔接关系; 2.人内传播与人的生理机制密切相关,但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3.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界的消极、被动的反映,而是积极能动的反映。 4.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 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 人际传播的特征:属于社会信息传播;“传者”与“受传者”角色可以随机交替;信息表达不规范;语言、非语言、类语言可以综合运用;信息反馈及时,传播效果当即产生;保密性强。 人际传播传递和接受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更为丰富和复杂;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人际传播属于一种非制度化的传播。(书上的) 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 群体传播: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间的传播互动机制 组织传播指的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 组织传播的功能: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形成共识 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大众传播的功能1、环境监视功能2、社会协调功能3、文化传递功能 4、娱乐功能 5、经济发展功能 2. 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他们所 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他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3. “电视人”,指的是、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他 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表现在行为方式上是“跟着感觉走”。所谓“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独状态也希望与他人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对方的内部,因为他们相互之间都不希望对方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于是保持一定距离便成了人际关系的最佳选

《影视广告学》课程教学大纲

《影视广告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121992 课程名称:影视广告学/ Film and Television Advertisement 课程总学时/学分:40/2.5(其中理论及作业40学时,实验0学时)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广告设计方向)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属于艺术设计专业广告设计方向的主干课程之一。主要介绍影视广告的基本概念、影视广告的拍摄技法和方式、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的表现。重点介绍影视艺术语言构成与技法表现、影视广告创意与设计表现技法。本课程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生动具体的影视广告案例分析了解影视广告创作的基本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影视广告创作原则和技法,在后期影视广告的创作中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影视广告是现代广告的重要并具有广阔前景的一种广告传播形式,是向社会大众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后应能了解影视广告的历史以及影视广告的运作和创作流程,掌握影视艺术语言构成的技法表现,掌握影视广告创意与设计的技法和表现方式、影视广告拍摄技法和方式、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的表现方式,是学生走向广告设计工作领域,理解并领会影视广告内涵和创意的途径。 三、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影视广告的发展历史,了解当今世界影视广告发展的趋势和前景,必须掌握影视广告的分类以及影视广告的运作和创作流程; 2、重点掌握影视艺术语言的构成以及技法表现,对蒙太奇技法运用有透彻了解; 3、了解与运用市场营销、消费心理学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并正确进行社会市场调查。确定影视广告定位,熟悉广告的前期策划、中期设计创意拍摄、后期制作合成等过程; 4、掌握广告文案的创作方法、广告文案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特点和内容; 5、重点掌握影视广告创意与设计的技法和表现方式; 6、掌握影视广告脚本的类型以及创作方法。; 7、重点掌握影视广告拍摄技法和方式、影视广告画面构图的方法、画面的景别的运用、影视广告的用光技法; 8、掌握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的表现方式;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最新《新闻学概论》整理版资料

绪论1956年《报刊的四种理论》(施拉姆等著)把世界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体制及其相对应的新闻思想,归结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指导新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闻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中的新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坚持与发展。 运用新闻理论,观察新闻报道、新闻改革、业界动态、媒体转型…… 例如:分析新闻报道(单篇报道、系列报道、同题报道等),分析媒体事件(限娱令等)…… 第一章新闻本源 第一节新闻的起源:人类的信息需求 第二节新闻的本源:事实 新闻事实——经过选择的事实 如何选择事实?21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 务实派定义: 1.“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2.“新闻”建立在三个“W”基础上,即“Women(女人)”、“Wampum(金钱)”、“Wrongdoing(坏事)” 3.“凡是让女人喊一声‘啊呀,我的天哪’的东西,就是新闻。” “最坏的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这是大众化报纸(便士报)兴起时期,一些资产阶级报人根据他们的经验对新闻所作的解释。 务实派新闻定义的特点:注重新闻内容的新奇、异常、变态、刺激、色情。

务实派的定义具体形象,但比较随意,不科学 理论派定义 1.强调事实 范长江:“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 2.强调活动(结果) 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3.强调手段——手段说的是新闻的功能而不是新闻本身。 甘惜分:新闻是报道或评论最新的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新闻是手段,即意味着新闻媒体是工具.(1980) 4.强调信息 如:新闻是经报道的新近事实的信息。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新闻的本质是信息。 “新闻是公开传播的新近事实的信息。”——这个定义包含了新闻“真实、新鲜、公开”的特征。 信息源于事实,又不是事实本身,事实本身无法传布,只有变成信息才能传布。 新闻的定义 请比较几则新闻定义,谈谈你对它们的看法。 (目前古今中外关于新闻的定义很多,可以首先对定义的整体情况有个基本了解,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定义,进行详尽的分析,包括定义的渊源、辨析、对实践的作用等。) 除了陆定一的新闻定义,中外关于新闻的定义有很多,如“事实说”、“报说”、“功能说”、“信息说”、等。首先,它们都肯定了事实的重要性;其次,它们都强调新闻要新,事实要近,陈年旧事不能成为新闻。这些定义是人们对新闻长期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有助于拓宽人们的研究视野,深化对新闻的认识。 西方国家还有一些形形色色的新闻“定义”,如“性质说”与“兴趣说”,们片面强调事实的个别特征,迎合受众的某种需求,诱导人们把注意力放在金钱、色情、暴力、怪异、刺激等消极现象上,其荒谬性和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第四节新闻的基本特征 新闻的五要素(5W)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

《传播学教程》可能涉及的名词解释

传播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1、社会信息:社会信息是除人的生物和生理活动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 息,是指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 2、传播:传播学结合社会学和信息科学视点将传播概念的定义为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 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3、系统:指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 体。 4、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之间、组织之间、世 代之间、文化之间等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便的隔阂,及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传播隔阂是社会信息系统运行不畅的结果之一。 5、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 的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等,传播障碍是社会信息系统运行不畅的结果之一。 6、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既是社会科学,也是应用科 学。 7、精神生产:即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宗教、道德、形而上学等的语言的生产中, 精神交往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精神交往关系。与之相应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 8、社区: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 )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和发展 1、示现的媒介系统:即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是由人的感官或器官本身来执行功能 的媒介系统。 2、再现的媒介系统:包括文字、绘画、摄影等。这一系统对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者来说需要 使用物质工具或机器,而对信息的接收者来说则不需要 3、机器媒介系统:包括电话、电视、广播、计算机通信系统等。这些媒介,要求传播者和 接收者都必须使用机器。 4、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 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1、人类传播:人类传播是一种交流和交换信息并由此发生社会联系和社会互动的行为。 2、符号化(编码):传播者将自己要传递的讯息或意义转换为语言、音声、文字或其他符 号的活动。 3、— 4、符号解读(解码):传播对象对接收到的符号加以阐释和理解,读取其意义的活动。 5、能指:也叫意符,指语言的声音形象。它通常表现为声音或图像,能够引发人们对特定 对象事物的概念联系 6、所指:也叫意指,指语言所反映的事物的概念。 7、符号:是指能够独立存在,并和另一事物有联系,而且可以被”解释“的事物。符号具有 的三个特征:一是代表事物的形式,而是被符号指涉的对象,三是对符号意义的解释8、意义:是人对自然事物和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为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 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人在与自然和社会打交道的过程中,不断地认识和把握对象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并从中抽象出意义。 9、情景意义:是由一系列情景符号及其相互组合所形成的意义。 10、传播情境:指的是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外部事物、条件或因素的 总称,它包括具体的传播活动进行的场景,广义上也包括传播行为的参与人多处的环

新闻学概论资料教学大纲

《新闻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新闻学概论适用层次、专业:(二本)新闻学学时:64学时学分:4学分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理论课课程性质:必修课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新闻学概论》是我国高等院校新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研究新闻的性质、特征、发生、发展、传播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既是对新闻学基本原理的理论阐述,也是对人类新闻实践活动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因此,高校新闻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新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便在今后的新闻工作中,能够以良好的理论素养指导新闻实践,并尝试解决在新闻实践中不断提出的新问题。 通过本科程的学习,使学生把握新闻的本质与特征,把握新闻传播及其规律,认识新闻事业的性质、社会功能及其新闻自由的社会控制,对新闻学本体理论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研究中的重大问题作较为全面的概括,分析和论述,从而认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及其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了解新闻事业的舆论监督功能,从而提高学生的新闻专业素养,用以指导新闻实践,适应社会对新闻事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讲授容与基本要求 (一)绪论(总学时:6 ;理论学时:6 ;实验学时:0) 授课容:新闻学的基本含义;新闻学的学科结构;西方国家不同时期的新闻理论;中国新闻理论研究基本状况;新闻理论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1.基本要求 (1) 了解新闻学的形成 (2) 了解新闻学的发展 (3) 了解新闻学的容 (4) 掌握新闻学的研究方法 (5)学习新闻学的意义 2.重点、难点 (1) 重点:新闻学的学科结构 (2) 难点:各国不同时期新闻理论及发展 (二) 新闻的定义(总学时:6 ;理论学时:6 ;实验学时:0) 授课容:新闻的起源;人类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新闻的本源;新闻的定义;新闻

《广告学》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版

《广告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适用层次、专业与参考学时 适用层次及专业:本科,广告学专业。 参考学时:60学时。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广告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和先行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把握企业广告战略所涉及的基本内容、方向、基本方式,以及操作方法等至关重要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观念和协作意识,以求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重点难点 广告的本质,广告业的构成,广告活动的基础,广告战略的确立,广告策划的依据,媒介策划,创意战略与创意过程创意实施。了解各广告媒介的特征与运用。 四、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五、考核办法 闭卷考试。 六、建议使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当代广告学》(美)William F. Arens 著丁俊杰等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第1版 《现代广告学》何修猛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三版; 《现代广告学》苗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 《现代广告学》余明阳著安徽人民出版社 《广告精要Ⅰ原理与方法》东京株式会社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广告精要Ⅲ计划与管理》东京株式会社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媒体与广告》钟以谦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国际广告》杂志、《中国广告》杂志;《现代广告》杂志。 七、课程具体讲授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广告概述 [教学目的] 本章将讲述广告业的全貌,提出广告的定义,阐述广告在传播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及其各种功能与类型。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广告在传播过程中的基本作用和广告如何在营销过程中发挥

作用;了解经济对广告发展的影响。认识广告在经济活动中的职能和效应;以及对自身赖以生存的社会的总体影响。掌握广告的定义和广告学与广告业常用的基本术语;从而为后面具体内容的学习搭起一个基本的框架。 [教学要点] 一、广告的定义: 广告是由可识别的出资人通过各种媒介进行的有关产品(商品、服务和观点)的、有偿的、有组织的、综合的、劝服性的非人员的信息传播活动。 对广告定义的分析:广告是一种传播活动;广告是一种大众化的传播活动;广告是有偿的;广告是劝服性的;广告促销有形和无形的商品;广告必须有出资人;广告要借助媒介进行传播。 二、广告传播的独特性: 1、人类的传播过程:信源→编码→讯息→渠道→解码→受者 2、这一传播过程在广告传播中的应用——信源层面;讯息层面;受者层面;反馈与互动。 三、广告与营销: 1、营销的定义:营销指对观念、商品及服务进行策划并实施设计、定价、分销和促销的过程, 其牡丹是引起交易,从而满足个人或某个组织的预定需要、欲求和目标。 2、广告与营销过程; 3、识别目标市场与目标受众:目标市场的定义;目标受众的定义; 4、营销战略的实施:产品元素;价格元素;分销元素;传播元素;整合营销传播。 四、广告的经济与社会作用: 1、经济作用:对产品价值的影响;对价格的影响;对竞争的影响;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对 消费者选择的影响;对经济周期的影响。 2、社会作用:对价值观的影响;欺骗问题;品位问题;社会责任与伦理问题;政府对广告的 管理;广告公司与广告协会的自律问题。 [教学建议] 本章的重点是广告的定义、本质和广告的四个层面;广告传播活动与人类其他传播活动的区别;难点是广告与企业营销策略的关系及其在营销传播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广告对社会的影响。建议在讲授时结合案例进行教学,建议安排4学时。 [复习与练习] 1、广告与公共关系的区别在哪里? 2、在营销传播过程中,信源、讯息和受者各涉及哪些层面? 3、营销战略对广告主选择广告类型会产生什么影响? 4、试举出反营销手段的三家企业或团体。 5、试举出你所知道的参与营销战争的企业。 6、假如你是一个消费者,你会为省钱而不到做广告的商店购物吗,为什么? 7、广告对我们的价值观有什么影响,如何影响? 8、你如何看待广告中的夸大宣传? 9、我国政府如何对广告进行管理? 网上练习: 1、请选择一个网址或网上广告,从中识别出以下传播元素:信源、作者、讯息、渠道、受者、 反馈和潜在噪音。 2、请上网查阅汽车、体育用品、化妆品、家用电器的广告个一个,并指出它们各自的广告类 型和广告目的。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新闻: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价值:是事实具有的、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 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就是记者敏锐地发现、鉴别和预见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 新闻价值取向:是新闻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要解决的,是新闻工作者按照什么导向、标准对新闻价值进行选择、取舍、和呈现的问题,表现为选择和决策过程中的倾向性。新闻事业:1、狭义的新闻事业是一切新闻机构及其全部业务活动的总称。 2、广义的新闻事业还包括新闻教育和研究机构及其教学、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 新闻本源:人类长期的新闻传播实践证明,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事实在前,新闻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闻是第二性的、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 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指的是新闻媒体通过提供新闻报道为主的信息产品(包括广告)能够获得受众信任的能力和程度。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1、新闻的基本特征: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2、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一)新鲜性(二)重要性(三)显着性 (四)接近性(五)趣味性 3、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1)传播信息,报道新闻; 2)反映舆论,引导舆论;3)服务受众,服务社会。 4、新闻的客观性:首先,新闻事实及价值要素是客观的。其次。社会与受众的新闻需要具有客观性。再次,社会与受众对新闻价值的检验是客观的。 5、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含义: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新闻媒体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刻把握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内涵,把新闻真实性原则落实到新闻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不断提高公信力。 6、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阶级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政治属性 四、论述题 1、请你谈谈对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的认识和理解 答:首先,它肯定了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新闻是事实的报道,是第二性的,从根本上划清了唯物主义新闻本源观和唯心主义新闻本源观的界限。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这也就意味着,新闻一定要符合客观事实,不符合客观事实就不是新闻。 其次,定义明确指出,事实要成为新闻,必须通过一个中间环节,这个环节就是报道。 第三,定义强调,新闻报道的事实是新近发生的。

南京大学外语学院英语语言学课程

人员构成: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丁言仁男1948.11 博导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通论” 陈新仁男1967.10 教授语用学、修辞学“英语语言学导论”“英语语言通论” 王文宇女1974.1 副教授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通论”、“论文写作与研讨” 周丹丹女1970 讲师英语语言文学“英语语言学”网络课程答疑张翼男1980.3 助教理论语言学“英语语言学”网络课程更新 教学队伍整体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队伍中有2名正教授,1名副教授,1名讲师,1名助教,其中博导1人,硕导2人,博士4人,硕士1人,有2人从事英语理论语言学研究,3人从事英语应用语言学研究,50岁以上1人,30-50岁以上3人,不足30岁1人,主持课程负责人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主讲教师陈新仁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其他三位教师毕业于南京大学,因此,整个队伍学缘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等都非常合理,既有经验丰富、成果累累的老教师,也有年富力强的青年教师。师生比例1:10左右。队伍中,陈新仁博士多来一直从事“英语语言学概论”的教学工作,对该课程的教学工作形成了比较多的感性认识,并从2002年起开始参与“英语语言通论”王文宇博士擅长外语学习与教学研究,参与“英语语言通论”团队教学工作,并独立承担“论文写作与研讨”系列讲座。周丹丹博士主要负责“英语语言学概论”网络课程的答疑。张翼硕士目前主要参与实践环节的指导,同时协助维护“英语语言学概论”网络课程的更新。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1、重新定位“英语语言学”课程定位和目标,将该课程从选修课提升为专业必修课,将该课程从一门知识型课程界定为一门知识传授

12-2020年本科插班生《新闻学概论》考试大纲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2020年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 《新闻学概论》考试大纲 新闻学专业注重新闻学的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为今后进一步探索新闻理论、研究新闻史、掌握新闻业务打下基础。专插本考试的重点让考生掌握新闻学的基本概念,理清新闻学的主要范畴,建立正确的新闻价值观念。使考生能站在新闻学的高度,运用新闻学相关知识分析新闻现象。 一、参考用书: 《新闻学概论》(第六版),复旦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9135886,李良荣著,2018年11月。 二、考试内容纲要: 绪论(了解) 第一节新闻学 第二节新闻学和新闻工作 第三节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第四节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 第一章新闻活动(了解) 第一节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第二节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第三节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

第四节新闻活动的渠道 第二章新闻(重要) 第一节新闻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两种新闻定义 第三节新闻本源 第四节新闻要素 第五节新闻类别 第三章真实性是新闻的本质规定(重要)第一节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和要求(重要)第二节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第三节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 第四节维护新闻真实性永远在路上 第四章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重要)第一节新闻与信息 第二节新闻与宣传 第三节新闻与舆论 第五章新闻事业的产生(了解) 第一节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

第二节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 第三节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的产生 第四节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特殊性 第六章互联网与新媒体(了解) 第一节互联网与新媒体 第二节互联网——一场新的传播革命 第三节新老媒体互动构建舆论新格局 第四节争夺传播主导权——新传播革命的新课题 第七章互联网造就传媒业新业态(重要) 第一节新媒体持续冲击大众传媒 第二节新闻生产:从专业化到社会化 第三节新闻接收:从受众到用户 第四节新闻机构:从单一媒体到融合媒体 第五节新闻体制:从单一国企体制到混合体制 第八章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了解)第一节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新闻体制 第二节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第三节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第四节受众的多元需要促使媒体多样化

26:040541008广告学课程教学大纲

广告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40541008 课程英文名称:Advertising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0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市场营销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0.8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广告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这门课程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特点。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系统的广告理论,掌握广告业务运作流程,既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要具备初级的操作技能,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胜任工作进入角色。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要求学生在营销工作要求的基础上,了解广告的基本理论体系,基本掌握广告概念、广告市场、广告管理、广告创作、广告传播、广告效果测定等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并使学生初步掌握广告业务运作和广告策划的基本流程和技巧,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 部分章节可根据学生先修课的情况酌情增减。由于广告是实务性比较强的学科,建议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形式应占至少一半的课时。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具备基本的经济学和市场营销学的知识。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 、要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课教师定期审阅; 2 、本课程的课程实践单独设课,单独考核,具体要求参见相应的广告策划实践教学教学大纲。 (六)课程考核方式 1. 考核方式:考试。 2. 考核目标:通过考核,首先要了解和检验学生对该课程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论应用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出相应的评价,并以此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要根据考核情况来分析教与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以此为依据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提高。 3. 成绩构成: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二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 (七)参考书目 1. 《现代广告学概论》,陈培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2. 《广告学教程》,李宝元,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 《广告与促销》,乔治贝尔齐,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二、中文摘要 本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主要专业课程。课程通过对广告理论 与实务的知识教学,是学生了解广告活动的规律性,掌握广告的相关概念和理论,熟悉广告市场

信息与信息传播学案

第十七章电磁波与现代通信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传播姓名:班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信息的定义,了解人类特有的信息有哪三种。 (2)知道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的五次巨大变革,了解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发现这些工具的优缺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大量的图片,生动活泼地展现知识 (2)通过学生活动自制有线电报机和接收机让学生体验创新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的五次巨大变革;自制有线电报机与接收机。[教具和学具] [课前准备] 大量的图片,活动17-1的实验器材,新华字典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你能说出生活中一些例子来说明信息无处不在吗?那什么叫信息呢?阅读“信息快递” 二、信息传播 1、你知道蜜蜂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吗?

答:是利用光、声进行信息的传递 2、你知道蚂蚁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吗? 答:是靠她那灵敏的触角来传递信息的 3、问:人类是怎能样来传递信息的? 答:语言、手势、表情、颜色、符号、图像等 小节:在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引导学生观看五幅图片讲解每一次的作用。 三、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 问:信息是各种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有实际意义呢?----------不是 问:那怎么才能让信息有实际意义呢?答:必须通过传播才有.举一例:如病人去看病时只有告诉医生他的病情才行。 四、拓展练习 1、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有、、、等。 2、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里。通俗的讲,信息是各种事物发生的消 息。 3、、、和是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 4、的产生并能通过它进行交流,使人与猿有了质的区别;我国的四大发明 之一也是信息传播活动的五次大变革中的一种,使人类的文明记载更加的方便和详实。 5、1832年,美国发明家莫尔斯受到电磁铁原理的启发,制成了电报机,同时发 明了利用、和的不同组合构成的电码,揭开人类通信史上的新纪元。 6、下列信息传播中属于第四次信息变革的产物的是() A、利用计算机可以储存大量的信息。 B、人类用来记录历史的书籍。 C、人们可以用收音机收到电台播出的节目。 D、人们利用语言和手势来交流自己看到的现象。 7、下述不属于信息的是() A、声音 B、图案 C、旗语 D、电话机 8、信息是各种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下述关于信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信息都是有实际意义的。 B、电报、电话、电视都是传播信息的工具 C、历史上信息散播方式的每次变革都对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有推动作 用 D、语言、文字、表情都属于信息 五、总结全文 在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 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语言的产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信息技术 革命,其意义不亚于人类开始制造工具和人工取火。 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由于人脑容易遗忘事情,一旦遗忘,信

大学本科生一年级推荐课程和书目

大学本科生一年级推荐课程和书目 一、优秀的学习网站 1.网易公开课:国内外名校的一些经典或精品课程,优势是提供国 外的一些火爆课程,有中文翻译。 2.超星读书和超星慕课:超星读书提供了很多电子书籍;超星慕课 提供了国内高校的很多精品课程,有些是同一课程由不同学校的老师教授的,比如《古代汉语》既有北大的也有川大的还有南大的。(注意:有些课程后期收费) 以上是两个主要的学习网站,要先注册。 二、推荐的课程和书目名称 (一)推荐慕课课程: 1.《现代礼仪》:湖南大学,袁涤非。(超星慕课;网易公开课) 现代礼仪的重要方面都有涉及,内容精炼,简单实用。 2. 《口才艺术与社交礼仪》:南开大学,艾跃进。(超星慕课) 内容非常全面是最大特点,很多内容是针对大学生的,指导性强、实用性强。 3.《语言学概论》:湖南师范大学,彭泽润。(超星慕课) 4.《说文解字》:武汉大学,万献初。(网易公开课) 4.《汉字的奇妙世界》:暨南大学,李香平。(网易公开课)主要针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内容相对简单却生动有趣。 5.《演讲与口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开课,姚小玲。(网易公开课)

以上课程希望大家在今年内学完。其中礼仪方面的要求大家在本学期必须学完一门。《汉字的奇妙世界》也要求大家在本学期学完。 学习完慕课后,还要阅读相关的书籍。学习完毕后要求大家提供你的学习笔记和阅读清单。阅读的相关书籍自己选定。 (二)推荐书目 专业方面: 1.《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四版。 2.《历史语言学》:徐通锵,商务印书馆,1991年第一版。 3.《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80年12月第二版。 4.《诗经译注》:程俊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7 月第一版。 5.《说文解字》:(东汉)许慎,中华书局。 6.《基础汉字形义释源》(修订版):邹晓丽,中华书局,2007年8月第一版。 7.《史记》:司马迁,中华书局。 专业方面的书籍要求大家今年至少读完《语言学纲要》。其他的书籍有计划地慢慢精读。我们后面会再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综合方面: 1.《经传诸子语选》,张舜徵纂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中国古典文献中经典的语句辑录和翻译) 2.《自卑与超越》,【奥】阿德勒著,李心明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6月。

新闻采编教学大纲

《新闻采编》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新闻采编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32学时(32理论学时,0实训学时) 总学分:2 适用专业:音乐学(艺术教育)新闻方向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艺术教育专业新闻方向的核心课程。通过该门课程的学生,使学生理解新闻采编的基本理论,了解国内外新闻采编的基本规律,掌握新闻采编创作流程,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并能熟悉不同媒体新闻采编的特色,对新闻作品具有较准确的鉴赏和判断能力,可以对新闻采编的过程进行准确描述与表现,使学生既能够掌握新闻采编的相关理论,分析新闻采编案例,并能参与新闻采编操作,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应依据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和范围认真学习和理解教材,达到比较深刻的领会。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要深入领会并能够运用,比较全面地加以把握。学生还应注意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既要注意认真研读课程内容的基本理论,又要学生运用这些理论来进行新闻的采、写、拍、编等。只有融会贯通,才能掌握得较为扎实。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前期课程《新闻学概论》、《主持礼仪》等,后绪课程《节目主持人概论》、《广播电视节目评析》等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导论(上) 授课学时:2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新闻的涵义、特点、作用及新闻构成要素; 2.理解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意义及电视新闻的分类; 3.掌握电视新闻业务流程,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养,做一个合格的新闻采编人员。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新闻的核心本质;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意义。 2.难点:新闻伦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新闻 一、《南京零距离》的启示 二、重视受众需求 第二节真实:新闻的生命 一、制造新闻、故意歪曲(故意造假):职业道德的缺失 二、主观妄断、真假不分(判断失误):调查核实的不足 三、摆拍重演、移花接木(表达低劣):制作观念的误识 第一章导论(下) 授课学时:2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电视新闻的分类 2.理解电视新闻的叙事元素 3.掌握并会实际运用电视新闻的业务流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电视新闻的八种叙事元素。 2. 难点:电视新闻业务流程的运用和掌握。 教学内容: 一、电视新闻节目概述 二、消息类电视新闻解析 三、电视深度报道解析

广告学概论-教学大纲

《广告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60233A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 51 讲课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19 学分:3 适用对象:广告学 先修课程:传播学概论、经济学原理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黑体,小四号字) 《广告学概论》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广告专业的是学科基础课,是为培养和强化经济类高等院校学生广告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重要课程。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比较全面和系统地掌握广告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认识广告活动的规律性,全面地理解广告学专业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从事广告策划、创作、经营等的职业素养,为未来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黑体,小四号字) (一)教学内容 本课程共讲授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广告基础理论。运用经济学、政治学、哲学、逻辑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对广告的定义、作用、发展简史等课题进行系统研究,分析论证广告产业与广告市场。 第二部分广告经营理论与实务。论述广告市场活动主体广告主、广告公司、广告发布者的经营特点与经营模式。 第三部分广告策划、创意理论。重点阐述广告策划的原则、任务及策划的程序、步骤,用案例解读广告创意理论。 第四部分广告监督管理理论。它是研究运用国家行政管理的手段和法律手段,对广告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控制和指导,使其在遵守国家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条件下运行的理论与实务。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当前广告市场现状介绍、重点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内容,增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对广告业发展的关注,学会用广告学原理解决广告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所采用的考核方法为:开卷考试,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

传播学专业 各方向介绍

传播学专业(050302) 1.理论传播与传播史方向 在经济、社会日益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传播学已经成为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本研究方向在传播学学术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该学术体系的基础理论。 本研究方向的特点是在从传播历史发展入手研究传播活动的普遍规律的基础上,侧重于研究代表传播发展方向的,以广播电视、互联网为主体的传播活动及其规律。传播学所具有的跨学科特征决定了其研究方法的综合与多元。宏观上,本方向研究有助于我国经济、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把握传播活动的过程、机理和效果等的基本规律,从新的学术角度,用新的研究方法探讨、开拓传统学术领域;微观上,本研究方向结合我国传播业,尤其是广播电视业、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实践,研究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传播的手段、受众、改革等重大问题。 本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各级各类传播媒体、政府相关机构、企事业宣传或公关部门等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同时兼顾学生理论、科研及教学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学生将形成宽厚的人文及社会科学基础,全面掌握传播学原理、理论框架和实践技能,具备对传播现象、媒介实践的批判及反思能力,成为具有现代传播理论素养、适应当前信息传播业以及媒介研究、教育领域实际需要的专业化的应用人才。 本方向的专业复合性要求具有相对宽泛的知识基础,为学生开设了传播全球化研究、基础统计学、传播学理论研究文化与传播研究、传播研究方法等重要的传播学基础课程,同时也为学生世界政治与中国外交、文化外交研究、新媒体传播形态与传播规律研究、跨文化传播研究等选修课程。这些课程不但加强了传播理论课程的比重,也更加有效提高了课程之间的延续性和连贯性。 2.应用传播学方向 本研究方向为应用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宏观层面的媒介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制的研究、媒介发展战略研究,中微观层面的媒介策划、媒介品牌、媒介营销等研究。本方向研究依托传媒大学的综合学科交叉平台,如与传媒经济研究、受众研究、媒介市场调查研究、广告学研究等的有机结合,依托长期以来形成的与各种强势媒介的有效关联,使媒介经营管理研究具有学科延展性、专业贴近性和内容实用性的优势。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标准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工程系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专业课程标准

环境艺术工程系课程标准 目录 《专业美术》课程标准 (1) 《形态构成》课程标准 (7) 《市场营销》课程标准 (13) 《计算机辅助设计(PS +IN)》课程标准 (21) 《摄影》课程标准 (29) 《图形创意》课程标准 (38) 《广告学概论》课程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视觉设计(版式)》课程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视觉设计(CI)》课程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视觉设计(招贴)》实践课课程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数字印前技术》课程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广告策划》课程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网页设计》课程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视觉设计(型录)》实践课课程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视觉设计(包装)》课程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数字刻绘技术》实训课程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广告设计》实训课课程标准 (100) 《毕业设计(答辩)》课程标准 (105) 《风景写生》课程标准 (108) 《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114) 《优秀广告作品赏析》课程标准 (119) 《广告美学》课程标准 (126) 《展示设计》课程标准 (136) 《商业插画》课程标准 (143)

传播学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doc

传播学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传播学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 更新:2018-12-03 13:34:39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文化素质、较全面的理论修养、掌握系统的新闻学与传播学知识和较强的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具有基础宽厚、适应面广、综合能力强、后劲足、富有创造活力的特点的高级传播人才。毕业生既能在报刊、通讯社、出版社、广告公司、网络媒体、广播电视机构等大众传播部门从事新闻采编、广告制作、网络信息管理、受众研究等工作,也能在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的文化管理部门从事新闻传播事业管理、信息发布与收集及营销传播等工作,或在高校、科研机构从事新闻与传播教学与研究工作。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基本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新闻学、传播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语言、文学、历史、哲学、经济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3、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以及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 4、了解我国关于新闻、广告、影视、网络等传播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能掌握新闻、广告、影视、网络等传播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文学学士 四、专业特色 本专业按大类招生设计,课程设置上要求学生强化语言文字基本功,掌握较宽厚的新闻与传播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打下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然后按2个方向分设课程组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增强学生的适应性。 发挥学校理工科背景的特点,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要求他们掌握一定的现代科学基础知识和工商管理知识,使学生具备多种发展的可能性。同时尽量创造条件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锻炼他们的社会工作能力,使之成为基础厚、上手快、后劲足的应用型文科人才。 五、主干学科与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传播学、新闻学 主干课程:中外传播史、大众传播学、新闻理论、广播电视学、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影视摄制、传播伦理与法规

汉语言文学辅修专业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辅修专业培养方案 1

汉语言文学辅修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方式 为了充分发挥学校各学科的教育资源优势,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主修专业的同时,自愿进行跨院系、跨学科学习,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以及就业竞争能力。网络教育学院现阶段的教学采用的是基于Internet的异步教学模式。教学和学习活动基于先期开发的各学科网络教育资源(主要包括网络教学课件、答疑库、题库、资源库、电子图书等)进行,网络教育学院为学习者提供相关的网络学习资源以及各种形式的学习支持服务,并组织相关专业院系定期开展面授、讲座及辅导答疑。 二、主干学科与专业课程 现代汉语、文学概论、基础写作、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汉语、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古代文论,学术方法与论文写作等课程。 三、学制 学制2年。 四、学分要求 60学分 五、各类课程结构及学分、学时比例 六、教学计划表

七、专业主干课程简介 1. 课程名称现代汉语 (1)课程编码 021001 (2)课程英文名称 Modern Chinese (3)课程简介本门课程在现代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从对现代汉语共同语的分析入手,系统讲授现代汉语共同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

培养提高学生对现代汉语共同语的认识使用、分析、教学能力,从而为学生以后进行语文教学和进一步学习研究语言理论打好基础。 (4)教材 《现代汉语》兰宾汉、邢向东中华书局 7月版 (5)参考书目 ○1《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淑湘主编商务印书馆 9月版 ○2《语法讲义》朱德熙主编商务印书馆 6月版(6)主讲教师简介韩宝育,男,陕西岐山人,1955年生。陕西师大文学院现代汉语教研室主任,教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言概论课的教学和语言理论研究工作。主要论著有:《语言与人的意义世界》、《现代汉语学习指要与习题测试》(主编之一)、《现代汉语句子分析》(合著)、《修辞小辞典》(修辞理论部分撰稿人)。具有代表性学术论文有:《关于语言的哲学思考》、《语言符号的局限性》、《论言语表示和知悟的三维结构》等。 2. 课程名称语言学概论 (1)课程编码 021004 (2)课程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3)课程简介本门课程系统讲授人类语言的宏观知识,探索人类语言的结构、机制,揭示世界语言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探讨语言与相邻学科关系。在给语言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准确定位的基础上,讨论语言在人类社会中作用、关系与地位。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语言与文学、语言与哲学、语言与人类各类文化现象的关系打好基础,为深入研究各种语言现象做准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