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五)含答案及解析.docx
- 格式:docx
- 大小:122.09 KB
- 文档页数:13
2021学年初中物理各地中考同步练习(五)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班级:学号:
题号 ―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评分
一、选择题(共17题)
1、 下列事物的相关数据,符合事实的是:
A.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9°C; B.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约3X10Ws;
C.某初中生的质量约为50kg; D.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220V.
2、 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
击力。实际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A. 半导体; B.磁性物质; C.真空带; D.绝缘物
质.
3、 易拉罐“可乐”是许多中学生喜欢的饮料,与“可乐”相关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用吸管吸“可乐”是利用了液体压强;
B. 罐上标有“355mL”字样,则所装“可乐”质量约为360g;
C. 用铝合金制作易拉罐,是利用了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D. 罐上标有回收标志,是提醒人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焦耳;
卡. B.瓦特; C.牛顿; D.帕斯 5、 在日常生活中,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A. 一个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为5m/s;
B. 一盏家用日光灯的额定功率为200W;
C. 一个鸡蛋重约为0. 5N;
D.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 0°C.
6、 现有六种物品:金属小刀片、橡皮、食盐水、眼镜片、2B铅笔芯、塑料直尺,小红将 它们分成两类,如下表所示。她是按照物质的哪种属性进行分类
第一类 第二类
金属小刀片、2B铅笔芯、食盐水 塑料直尺、眼镜片、橡皮
A. 状态; B.密度; C.硬度; D.导电性.
7、 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计划于今年下半年发射,这将迈出登月工程的第
一步。假如你有幸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你认为在月球上下列现象有可
能实现的是:
A. 利用降落伞降落; B.能听到发动机的“隆隆”声;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过程中小明同学将蜡烛分别放在甲、乙、丙、丁不同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0cm
B.图乙四个位置中,移动光屏,有4个位置上的蜡烛可以在光屏上成像
C.将蜡烛放在丙位置,若凸透镜上有一个泥点,则在光屏上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
D.将蜡烛放在乙位置,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此时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从图甲可以看到,凸透镜所在的位置是30.0cm刻度,而光屏所在的位置是40.0cm刻度,而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40.0cm-30.0cm10.0cmf
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A错误;
B.一倍焦距以外是实像,以内是虚像,因为甲乙丙在焦点外,所以成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B错误;
C.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凸透镜上有一个泥点,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小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的光通过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的相同,大小不变,但是由于透镜的一小部分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像是完好的,只是亮度变暗,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C正确;
D.将蜡烛放在乙位置,这时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像距会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从图乙可以看到,光屏应向左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这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D错误。
故选C。
2.当物体距凸透镜8厘米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若是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厘米,则在光屏上又成一个清晰像,那么这透镜的焦距f为
A.2厘米<f<4厘米 B.4厘米<f<5厘米
C.5厘米<f<8厘米 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后面放一张白纸,在白纸上形成了较大的光斑,此时光斑离透镜12. 0厘米,若将透镜远离白纸则光斑变小,则焦距可能小于12. 0厘米也可能大于12. 0厘米
B. 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虚像,它不是能量的聚集
C. 水中铅笔看起来变弯折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 我们看到塔在水中形成倒影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而成的等大虚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后面放一张白纸,在白纸上形成了较大的光斑,此时光斑离透镜12. 0厘米,若将透镜远离白纸则光斑变小,根据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太阳光是相当于平行光的,所以白纸越靠近凸透镜,光斑越大,则焦距是大于12.0cm的,A错误;
B.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所形成的暗区,不是物体的像,B错误;
C.水中铅笔看起来变弯折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C正确;
D.我们看到塔在水中形成倒影是由于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不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而成的等大虚像,D错误。
故选C。
2.城市的很多街口都安装了 360°高清晰摄像头,由公安局实施 24 小时监控,来保护人民的 安全,摄像机的像距几乎不变,但镜头的功能类似于人眼睛的晶状体,焦距可以调节,如图 所示,某嫌疑犯在成像板上已经成清晰的像,此时镜头的焦点在 F 处,在监控此人的过程中(该人在成像板上的像保持清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管该人走近还是走远,所成的像都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如果该人远离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 a 点
C.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 c 点
D.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 b 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
A.该人走近还是走远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不是正立的,A错误;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不透光物体 (足够大)中紧密嵌有一凸透镜,透镜左侧两倍焦距处,有一个与主光轴垂直的物体AB,在透镜右侧三倍焦距处竖直放置一平面镜MN,镜面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B、N两点都在主光轴上,AB与MN高度相等,且与透镜上半部分等高.遮住透镜的下半部分,则该光具组中,物体AB的成像情况是( )
A.两个实像,一个虚像 B.一个实像,两个虚像
C.只有一个虚像 D.只有一个实像
【答案】D
【解析】
【详解】
①按题意,AB在凸透镜右侧距离透镜2f处成一个倒立的等大的实像.
②由于成像后的光线是射向右下方的,所以不能在平面镜上成像(平面镜只在主光轴的上方),所以只能成一个实像.
③如果平面镜足够大,则“AB在凸透镜右侧距离透镜2f处成一个倒立的等大的实像”又会在平面镜上成一个等大的虚像,平面像反射后的光线又会经凸透镜成一个缩小的倒立的实像(成在凸透镜左侧f与2f之间.此时相当于物距为4f.当然,也要满足凸透镜是足够大了才有此种情况).
故选D.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此题的突破点是,AB只有在主光轴上的那点折射后入MN,其它均没有,故只有一个实像.
2.两平面镜AM,AN之间的夹角为90°,凸透镜的主光轴恰好是该直角的角平分线,凸透镜的光心为O,A点恰好是凸透镜的焦点,光源S位于主光轴上,通过该系统,光源S所成的像为( )
A.四个虚像,三个实像 B.四个虚像,一个实像
C.三个虚像,一个实像 D.三个虚像,两个实像
【答案】B
【解析】 【详解】
S通过两个平面镜成3个虚像,(因为其中两个重合了),分别是S1、S2、S3;
S1、S2分别在凸透镜的焦点处,则不能成像,只有S3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外,且通过凸透镜的光心,可以成一个实像S4;
S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由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S′;综上分析,通过该系统,光源S所成的像有四个虚像,一个实像。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所示,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消费者结账时站在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前约1m的位置,面对镜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信息后,即可进行后续工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脸通过摄像头成像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B.“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
D.摄像头的焦距可能是30cm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人脸通过摄像头成像是利用了光的折射,A错误;
B.“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错误;
C.“刷脸”时,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那么物距应该大于两倍焦距,C错误;
D.由于人站在距离镜头1m处,即物距等于1m,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解得,所以摄像头的焦距可能是30cm,D正确。
故选D。
2.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将物体靠近透镜后,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能呈现物体的像,则一定成虚像
B.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物体和光屏位置互换,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
C.如果物体靠近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小于物体移动距离
D.将透镜遮挡一部分,则一定不能成完整的像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由题意可知,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说明此时2fuf,2vf;将物体靠近透镜后,只要物距仍在2fuf这个范围,此时只需要把光屏远离凸透镜,还可以成放大的实像;故A项错误;
B.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物体和光屏位置互换后,此时2fvf,2uf,故此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故B项正确;
C.物体靠近透镜即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光屏应远离透镜,当2uf时光屏移动距离小于物体移动距离,当2fuf时光屏移动距离大于物体移动距离,故C项错误;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用三块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透镜甲成放大、倒立、实像;透镜乙成缩小、倒立、实像;透镜丙成放大、正立、虚像。由此可知甲、乙、丙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为( )
A.fff甲乙丙 B.fff丙甲乙
C.fff甲乙丙 D.fff乙丙甲
【答案】B
【解析】
【详解】
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说明物距u相等,甲透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说明2fuf甲甲>>,所以2uuf甲>>;乙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实像,说明2uf乙>,所以2uf乙<;丙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说明fu丙>;所以,fff甲乙丙>>。
故选B。
2.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中的甲和乙,则
A.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
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
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小镜头对底片的距离
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知,小红拍的像比小明拍的像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的像越小,此时的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所以小红拍摄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即小明离小强同学的距离近,小红离小强同学的距离远;所以选项AB是错误的;有凸透镜成像规律知,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拍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即可,即镜头要往前伸,小明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红的一样大,小明移动位置后,镜头要往后缩.
所以选项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
要解决此题,除了要知道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和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要知道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3.近视的人,戴上近视眼镜,从适当的角度仔细观察镜面,可以看到放大了的自己的眼睛、睫毛和汗毛孔等,这是( )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及它们之问的距离如图所示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光屏上的像跟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似
B.用白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像变为原来一半
C.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f>15cm
D.将凸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后,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2)物体由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所以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
(3)由图知,凸透镜成的是缩小倒立的像,应有物距u>2f,像距v:f<v<2f,求解不等式即可.
(4)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远像近像变小的特点.
【详解】
A、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蜡烛应该在距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此原理应用于照相机,故A错误;
B、用白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和形状不发生变化,因此光屏上所成的像仍然是完整的,会聚成的像变暗.故B错误;
C、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应有:(50cm-20cm)>2f;f<(70cm-50cm)<2f,解得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10cm<f<15cm,故C错误;
D、将凸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后,对光线的折射能力变强,成像会提前,即像距变小,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故D正确.
故选D.
2.如图是用来研 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 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 ) A.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某同学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用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实验,他将远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调节光屏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取下远视眼镜片,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要想使光屏上的像再次变得清晰,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 )
①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使光屏靠近凸透镜
②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使光屏远离凸透镜
③保持光屏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使蜡烛远离凸透镜
④保持光屏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使蜡烛靠近凸透镜
A.② ③ B.① ④ C.② ④ D.① 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
①远视眼镜片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取下远视眼镜片后,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所成的像会往光屏后面退,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使光屏靠近凸透镜,这样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会更加模糊,①不合题意;
②由上述可知,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使光屏远离凸透镜,那么会使光屏上的像再次变得清晰,②符合题意;
③由上述可知,保持光屏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使蜡烛远离凸透镜,那么所成的像会靠近凸透镜,能使光屏上的像再次变得清晰,③符合题意;
④由上述可知,保持光屏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使蜡烛靠近凸透镜,那么所成的像会远离凸透镜,这样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会更加模糊,④不合题意。
故选A。
2.当物体距凸透镜8厘米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若是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厘米,则在光屏上又成一个清晰像,那么这透镜的焦距f为
A.2厘米<f<4厘米 B.4厘米<f<5厘米
C.5厘米<f<8厘米 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物体离凸透镜8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2f>u>f,所以,
f8cm2f,即4cmf8cm−−−−−①;由“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可知u=10cm>2f,即f<5cm−−−−②,综上所述,由①②可4cm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小红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缩小的像。小红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互换,这时,她在光屏上可以看到( )
A.正立、放大的像 B.正立、缩小的像
C.倒立、缩小的像 D.倒立、放大的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意可知,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缩小的像,那么物距大于两倍焦距,像距小于两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当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互换,物距是小于两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像距是大于两倍焦距,由于光的可逆性,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这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D。
2.两平面镜AM,AN之间的夹角为90°,凸透镜的主光轴恰好是该直角的角平分线,凸透镜的光心为O,A点恰好是凸透镜的焦点,光源S位于主光轴上,通过该系统,光源S所成的像为( )
A.四个虚像,三个实像 B.四个虚像,一个实像
C.三个虚像,一个实像 D.三个虚像,两个实像
【答案】B
【解析】
【详解】
S通过两个平面镜成3个虚像,(因为其中两个重合了),分别是S1、S2、S3;
S1、S2分别在凸透镜的焦点处,则不能成像,只有S3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外,且通过凸透镜的光心,可以成一个实像S4;
S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由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S′;综上分析,通过该系统,光源S所成的像有四个虚像,一个实像。
3.近视的人,戴上近视眼镜,从适当的角度仔细观察镜面,可以看到放大了的自己的眼睛、睫毛和汗毛孔等,这是( )
A.凹透镜成的像 B.凸透镜成的像
C.凹面镜成的像 D.凸面镜成的像
【答案】C
【解析】
【详解】
AB.眼睛和睫毛都在镜子的同侧,所以看到的像应该是面镜形成的,凸透镜和凹透镜都不符合题意.
C.凹透镜由于中间薄,边缘厚,在眼睛一侧镜面相当于一个凹面镜,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符合题意.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及它们之问的距离如图所示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光屏上的像跟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似
B.用白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像变为原来一半
C.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f>15cm
D.将凸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后,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2)物体由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所以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
(3)由图知,凸透镜成的是缩小倒立的像,应有物距u>2f,像距v:f<v<2f,求解不等式即可.
(4)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远像近像变小的特点.
【详解】
A、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蜡烛应该在距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此原理应用于照相机,故A错误;
B、用白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和形状不发生变化,因此光屏上所成的像仍然是完整的,会聚成的像变暗.故B错误;
C、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应有:(50cm-20cm)>2f;f<(70cm-50cm)<2f,解得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10cm<f<15cm,故C错误;
D、将凸透镜换为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后,对光线的折射能力变强,成像会提前,即像距变小,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故D正确.
故选D.
2.如图所示,OO' 为凸透镜的主光轴,将点光源放在A点时,像在B点;将点光源放在B点时,像在C点。当将点光源放在C点时,则( )
A.一定在B点成一个实像 B.一定在A点的左侧成一个虚像 C.可能在B、C之间成一个实像 D.可能在C点的右侧成一个虚像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所示,在“用‘凸透镜’观察周围的景物”活动中,小科将印有绿色环保标志“”的纸固定在墙上,再将一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移到标志的正前方,然后改变破璃杯与标志之间的距离。小科站立时透过玻璃杯和水观察。下列图象中,不可能看到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因为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柱形凸透镜,所以成像时左右颠倒,上下不变。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左右变大,上下不变,故A可能出现,不符合题意;
B.当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左右颠倒变大,上下不变,故B可能出现,不符合题意;
C.柱形凸透镜成像时左右颠倒,上下不变,不可能出现左右和上下都颠倒的像,故C不可能出现,C符合题意;
D.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左右颠倒变小,上下不变,故D可能出现,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像距随物 距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图线中 A、B、C 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处于 AB 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蜡烛处于 BC 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蜡烛从 C 移动到 B 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增大
D.将蜡烛从 B 移动到 A 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减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根据u=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判断凸透镜的焦距.
(2)根据物距和焦距,判断凸透镜成像情况: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详解】
(1)由图象知,220cmuvf,此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凸透镜的焦距:10cmf.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用三块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透镜甲成放大、倒立、实像;透镜乙成缩小、倒立、实像;透镜丙成放大、正立、虚像。由此可知甲、乙、丙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为( )
A.fff甲乙丙 B.fff丙甲乙
C.fff甲乙丙 D.fff乙丙甲
【答案】B
【解析】
【详解】
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说明物距u相等,甲透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说明2fuf甲甲>>,所以2uuf甲>>;乙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实像,说明2uf乙>,所以2uf乙<;丙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说明fu丙>;所以,fff甲乙丙>>。
故选B。
2.如图是用来研 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 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 )
A.
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 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D
【解析】
由题意可知,当物距为30cm时,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所以f=15cm;
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时,物距为10cm,即u<f,所以应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在光屏上看不到;故选D.
3.近视的人,戴上近视眼镜,从适当的角度仔细观察镜面,可以看到放大了的自己的眼睛、睫毛和汗毛孔等,这是( )
A.凹透镜成的像 B.凸透镜成的像
C.凹面镜成的像 D.凸面镜成的像 【答案】C
【解析】
【详解】
AB.眼睛和睫毛都在镜子的同侧,所以看到的像应该是面镜形成的,凸透镜和凹透镜都不符合题意.
C.凹透镜由于中间薄,边缘厚,在眼睛一侧镜面相当于一个凹面镜,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符合题意.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小明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如图所示。随后小明拿着同一个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并且离窗外的物体越来越远,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B.小明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C.小明拿同一个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离窗外的物体越来越远时,看到的是像越来越小
D.小明拿同一个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离窗外的物体越来越远时,看到的是像虚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小明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不是实像,也不是倒立的,A、B错误;
CD.小明拿同一个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离窗外的物体越来越远时,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大时,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越小,所成的像是越来越小的,并且是实像;C正确、D错误。
故选C。
2.如图是用来研 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 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 )
A.
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 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答案】D 【解析】
由题意可知,当物距为30cm时,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所以f=15cm;
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时,物距为10cm,即u<f,所以应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在光屏上看不到;故选D.
3.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将物体靠近透镜后,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能呈现物体的像,则一定成虚像
B.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物体和光屏位置互换,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
C.如果物体靠近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小于物体移动距离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某同学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用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实验,他将远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调节光屏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取下远视眼镜片,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要想使光屏上的像再次变得清晰,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 )
①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使光屏靠近凸透镜
②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使光屏远离凸透镜
③保持光屏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使蜡烛远离凸透镜
④保持光屏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使蜡烛靠近凸透镜
A.② ③ B.① ④ C.② ④ D.① 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
①远视眼镜片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取下远视眼镜片后,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所成的像会往光屏后面退,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使光屏靠近凸透镜,这样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会更加模糊,①不合题意;
②由上述可知,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使光屏远离凸透镜,那么会使光屏上的像再次变得清晰,②符合题意;
③由上述可知,保持光屏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使蜡烛远离凸透镜,那么所成的像会靠近凸透镜,能使光屏上的像再次变得清晰,③符合题意;
④由上述可知,保持光屏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使蜡烛靠近凸透镜,那么所成的像会远离凸透镜,这样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会更加模糊,④不合题意。
故选A。
2.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中的甲和乙,则
A.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
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 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小镜头对底片的距离
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知,小红拍的像比小明拍的像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的像越小,此时的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所以小红拍摄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即小明离小强同学的距离近,小红离小强同学的距离远;所以选项AB是错误的;有凸透镜成像规律知,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拍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即可,即镜头要往前伸,小明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红的一样大,小明移动位置后,镜头要往后缩.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 26cm 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13cm>f>10.5cm
B.只将蜡烛向右移动,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C.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观察图示可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则26cm>2uf,像距
61cm-40cm=21cmv
满足2fvf,解得13cm10.5cmf,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只将蜡烛向右移动,减小了物距,必须增大像距,才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像距小于物距,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保持凸透镜不动,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像距大于物距时,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物距增大,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减小像距,光屏应靠近凸透镜,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城市的很多街口都安装了 360°高清晰摄像头,由公安局实施 24 小时监控,来保护人民的 安全,摄像机的像距几乎不变,但镜头的功能类似于人眼睛的晶状体,焦距可以调节,如图 所示,某嫌疑犯在成像板上已经成清晰的像,此时镜头的焦点在 F 处,在监控此人的过程中(该人在成像板上的像保持清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管该人走近还是走远,所成的像都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如果该人远离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 a 点
C.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 c 点
D.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 b 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
A.该人走近还是走远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不是正立的,A错误;
一、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一教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的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A.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B.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C.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D.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答案】D
【解析】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要使像变大,则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
投影仪使用时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为像距,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为物距,所以应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故D符合题意。
选D。
2.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中的甲和乙,则
A.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
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
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小镜头对底片的距离
D.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知,小红拍的像比小明拍的像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的像越小,此时的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所以小红拍摄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即小明离小强同学的距离近,小红离小强同学的距离远;所以选项AB是错误的;有凸透镜成像规律知,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拍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即可,即镜头要往前伸,小明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红的一样大,小明移动位置后,镜头要往后缩.
所以选项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
要解决此题,除了要知道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和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要知道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2021学年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五)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班级:学号:
题号 ―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评分
一、选择题(共17题)
1、 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像看得见,虚像看不见;
B. 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C. 实像总是缩小的,虚像总是放大的;
D. 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放大或缩小.
2、 如图所示,物体AB置于薄凸透镜前,则AB的像的位置在:
A. E点附近; B. G点附近; C. C点附近;
3、 关于凸透镜成像的正确说法是:
A. 只能成实像; B.只能成虚像;
C.可以成实像或虚像; D.不能成像.
4、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我们发现:
A. 放大的像都是虚像; B.实像都是缩小的;
C. 倒立的像都是缩小的; D.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 囹 CLO5 5、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下图,先后使烛焰位于a、
b、c、d四处,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 使烛焰位于a处时, 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 使烛焰位于c处时, 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C. 使烛焰位于b处时, 成缩小的实像;
D. 使烛焰位于d处时, 成放大的实像.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测得凸透镜的焦距为8 cm,保持蜡烛和透镜的 位置不变,如图所示,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则在光屏上观察到的 像是:
7、一塑料薄膜组成的顶棚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雨后,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到
干草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的凸透镜,如果其焦点恰好在干草处,干草有可能燃烧;
B. 透镜都是固体物质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作用;
C. 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塑料薄膜;
D. 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凸透镜作用.
8、用同一凸透镜在光具座上分别探究甲、乙两物体的成像情况.实验时甲、乙两物体直立 于光具座上,且甲物体比乙物体长些,它们经凸透镜成像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S D A,若它们都成放大的实像,则甲的像一定比乙的像长;
B, 若它们都成等大的实像,则甲的像一定比乙的像短;
C若它们都成缩小的实像,则甲的像一定比乙的像长;
D.不论成放大还是缩小的实像,甲的像都有可能比乙的像短.
9、 用手拿凸透镜远离书本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不可能观察到的像是:
A.正立、放大的像; B.正立、缩小的像;
C倒立、放大的像; D.倒立、缩小的像.
10、 两个完全相同的凸透镜L、L”如图放置,其中A0, = 0,B=B 0:,过A点的一条光线经L,
折射后按如图方向到达L”则关于该光线再经L折射后的去向,以下判断正确的足:
A过L的二倍焦距点; B,过L的焦点;
C平行于L的主光轴;D.过L的二倍焦距以外的点.
1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
跟实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6),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
A. 60cm B. 40cm C. 20cm D. 10cm
12、利用凸透镜成像,当物距大于凸透镜两倍焦距时()
A、在透镜的另一侧成一倒立、缩小实像。B、在和物体的同一侧成一倒立、缩小实像。
C、在透镜另一侧成一放大、倒立实像。D、在透镜另一侧成一放大、正立虚像。 13、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物体在距凸透镜25厘米时,得到了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则凸
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大于25厘米,小于50厘米B.等于25厘米
C,等于17厘米D.焦距多大都行
14、在光具座上固定一个凸透镜,使烛焰中心在凸透镜主轴MN上,如图3所示,当烛焰在 A点时,成像在B点;当烛焰在B点时,成像在C点,则凸透镜位于()□
A、A点的左侧 B、AB之间 C、BC之间 D、C点的右侧
Af x H C V
图3
15、物体在凸透镜前10厘米处,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成 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当物体距凸透镜7厘米时所成的像 ()
A、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可能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C、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D、可能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16、 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放置在主光轴上距透镜16cm处时,光屏上可以得到一 个清晰像的特点是:
A.正立、放大的像; B.倒立、放大的像; C.正立缩小的像; D.倒立缩小
的像.
17、 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厚纸片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则她在光屏上得到的
像与未遮住前相比:
A. 所成的像只是上部一半;
B. 所成像只是下部一半;
C. 所成像没有发生变化;
D. 像的大小、正倒、位置无没化,但像更暗些.
二、填空题(共9题)
1、 当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时,说明蜡烛在凸透镜;若想得到一个清晰放 大的实像,蜡烛应向 方向移动,同时光屏应向—方向移动.像的大小是逐渐,若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说明蜡烛处于 的范围了.
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果无论光屏怎样移动,光屏都收不到像,原因可能
是:(1) ; (2) ; (3) .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用阳光或很远的灯光测定凸透镜的焦距,这里要用阳光或很远的灯光的目的
是.测得凸透镜到 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
⑵凸透镜、蜡烛、光屏放的顺序是—、、.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光 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上.
(3) 将蜡烛放在尽量远的位置上,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得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这
个像应当是、—的 像.
(4) 将蜡烛移到2倍焦距处,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得在屏上成一个等大清晰的像,这时光屏到
凸透镜的距离为.
(5) 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大于1倍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时,适当移动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
这时光屏上得到一个、的 像.
(6)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得到的实像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它是 立的,而得到虚像时,
蜡烛与像是在同一侧,这个像是 立的.
4、完成下表(物体从远处向凸透镜移动)
物距U 像的性质 物距
变化
情况 像和像距
变化情况 实际应
用
倒
正 大 小 虚实 像距
V 像
距 像
U2f
f
2f
u
5、 通过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焦点是成 的分界点,两倍焦距处是
成 像的分界点.
6、 小华参观展览会,在一个小展室里看见一个女导游在介绍商品,如图.试着与她握手,
却发现是一个虚拟导游,可望而不可及.后来发现这个女导游只是在一个玻璃屏风后倒立的
电视屏幕上经过处理的一个形象而已.则这个玻璃屏风的作用相当于,这个虚拟导游 是 .电视屏幕与玻璃屏风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7、 用“傻瓜”照相机照集体照时,从取景框内发现左侧有部分人超过取景框范围,为了照
出满意的照片,应该( )
A.照相机略向左转 B.照相机略向右转
C.照相机离人群稍远一点 D.照相机离人群稍近一点
8、 (09江苏).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首先应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
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如果凸透镜焦距为10cm,物距为25cm,移动光屏, 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 是.
9、 (09江苏).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首先应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
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如果凸透镜焦距为10cm,物距为25cm,移动光屏, 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 是•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
1、研究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的规律
(一) 实验要求:完成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的实验,并研究此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 实验器材:光具座(带附件)一套,凸透镜一只,蜡烛一支,火柴一盒(或打火机一 只)、污物缸一个。
(三) 实验过程:
实验
步骤 操作过程和记录
1.检
查器
材 ① 检查实验所需器材是否齐全;
②观察并记录光具座标尺刻度的最小分度值为 ________________ 。_
2.组
装实
验装
置 ① 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滑块上,使滑块刻度线与刻度标尺某一整刻度线对齐,记
下该刻度的刻度值为 _______________ ;
②将蜡烛、光屏正确放置在光具座上;
③ 调整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其中心与蜡烛灯芯大致在同一高度。
3.完
成实
验 ①将蜡烛移到适当位置。点燃蜡烛,沿直线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蜡烛明亮、清
晰的放大实像;
② 记下此时光具座上蜡烛所在位置的标尺刻度为 ____________ ,因此物距U
是 _______________ ;
③ 记下此时光具座上光屏所在位置的标尺刻度为 ____________ ,因此像距V
是 _______________ ;
④ 比较分析以上数据,得出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的成像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
O
4.整
理器
材 实验完毕把器材整理好放回原处。
2、在图中,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15厘米刻度 处时,为 了在光屏的中心找到像,应调整光屏的,并将光屏向
3、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进行了以下操作:
(A) 记录凸透镜的焦距f;
(B) 在光具座上由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C)调整凸透镜的位置,使物距 大于两倍焦距,观察光屏上所成的像的性质,测出像距,并与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相比较;
(D) 减小物距,使物距大于焦距而小于两倍焦距,按步骤(C)的要求进行观察、测量和比
较;
(E) 进一步减小物距,使物距小于焦距,并从光屏这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烛焰的像;
(F) 整理实验器材。
(1)该同学上述操作过程中遗漏的步骤是:
① :②
(2 )该同学在整理器材前发现,光屏上有教室窗子的像。这是如何形成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