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练习题五
- 格式:docx
- 大小:8.69 MB
- 文档页数:15
试卷第1页,共8页 初中物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练习题五
一、填空题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成在光屏的上方,如图所示,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向 调节蜡烛,或向 调节透镜,或向 调节光屏幕(选填“上”或“下”),调好后,发现光屏上的像与光源等大,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如图所示),先要将蜡烛、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和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要调整 和 的高度,使它们三者的中心位置调节到等高;再将蜡烛、凸透镜分别固定在A、B位置处后,在 (选填“C、D”或“D、E”)范围内移动光屏,同时眼睛要注意观察 上的像,直到出现最清晰的像为止。
3.小明外出游玩用手机拍摄美丽的风景,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能想近距离拍摄一朵花时,摄像头应该 (选填“靠近”或“远离”)底片,在底片上能形成 (选填“实像”或“虚像”)。
4.2021年春晚一支名为《唐宫夜宴》的舞蹈受到观众好评。如图所示,这是照相机拍摄的演出现场的一个画面。拍照时,如果想让画面两侧的演员全部进入画面中,可将照相机的镜头 (选填“远离”或“靠近”)演员。观众看到演员的裙子呈绿色,是因为裙子 (选填“吸收”或“反射”)了绿色光。 试卷第2页,共8页 5.如图所示,手表的表蒙子上靠近旋钮处有一个透明的玻璃“凸起”,透过它可以看到一个较大的日历数字,那么这个玻璃“凸起”相当于一个 镜,透过它看到的实际上是日历数字的 立的 像。(填“实”、“虚”)
6.某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正好能成一清晰的像(像未画出),则该像一定是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7.松香是松柏科植物滴落的树脂,遇冷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正面防滑气泡形成的,松香加热的过程中会变软变稀,它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松香掩埋在地下千万年石化形成琥珀,如图是一颗极为珍贵的昆虫琥珀.我们看到的昆虫,是由光发生 现象而产生的虚像,使用相机拍摄记录时,若要看到昆虫身体的细微之处,相机镜头应该 (选填“向外伸”或“向内缩”)。
8.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及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光屏上恰好能成烛焰倒立、 的清晰实像;一段时间后, 蜡烛变短了,烛焰在光屏上成的像会向 (选试卷第3页,共8页 填“上”或“下”)移。
9.如图所示,该投影仪由螺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等组成,透明胶片上的图案通过凸透镜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若想使屏幕上的图案变得更大一些且保持清晰,应增大
(选填“凸透镜与透明胶片”或“投影仪与屏幕”)之间的距离。
10.如图所示,透过手表表盘上光滑透明凸起部分,能清楚地读出日期信息,光滑透明凸起部分相当于 ,观看到的是日期数字 (选填写“实”或“虚”)像。
二、单选题
11.装有适量水的烧瓶和点燃的蜡烛放在水平桌面上,当蜡烛和烧瓶位置如图所示时,在墙试卷第4页,共8页 壁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像是( )
A.倒立、缩小的 B.倒立、放大的 C.正立、放大的 D.正立、等大的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烛焰的像,其成像特点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13.下列现象与“月全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拱桥倒影
B.树荫下的圆斑
C.钢笔“错位” 试卷第5页,共8页 D.放大的邮票
14.如图所示,线段AB为一凸透镜成像的物距倒数和像距倒数的对应关系。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等于0.2m
B.物距为0.3m时所成像为正立放大虚像
C.物距从0.05m增至0.1m的过程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D.物距从0.1m增至0.8m的过程中,像距逐渐变小
15.如图所示,蜡烛距凸透镜40cm,能在距凸透镜3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40cm B.25cm C.17cm D.13cm
16.因为有了光,世界才绚丽多彩。下列对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太阳发出的光照射到操场上,整个过程光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B.太阳光照在操场上发生的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月球环形山通过天文望远镜所成的像与物等大
D.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17.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试卷第6页,共8页 A. 玻璃球呈现“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B. 彩色电视机的屏幕上的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构成的
C. 屏幕上的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 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一定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
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光屏远离透镜
B.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光屏靠近透镜
C.蜡烛、光屏不动,透镜靠近蜡烛移动
D.蜡烛、光屏不动,透镜靠近光屏移动
19.小明通过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的像是实像
B.提示牌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15cm 试卷第7页,共8页 C.提示牌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5cm
D.凸透镜靠近提示牌,所成的像变大
20.把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14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三、作图题
21.画出光源S经过凸透镜成的像S';
22.如图甲是科科小朋友玩凸透镜时的情景,请在图乙中用笔画线补齐在透镜的另一边看科科小朋友眼镜的光路图。
四、实验题
23.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在组装器材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 直线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
(2)实验过程中,凸透镜始终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当蜡烛距离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试卷第8页,共8页 (3)接下来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为了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此时的像与步骤(2)中的像相比,大小将变 ;
(4)如图乙所示,将蜡烛固定在光具座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接下来改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继续实验,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适当调节,此时的像与调换凸透镜之前所成的像相比,大小将变 ;
(5)随着蜡烛燃烧变短,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会向 移动。
24.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他把蜡烛移到距离凸透镜20cm的地方,光屏移动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得到了清晰的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代号);
A.光屏上的像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光屏上的像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0cm
D.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3cm
(2)如果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则在屏上能看到清晰的倒立、 的 像。
答案第1页,共7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A B D C D A C C B
1. 上 下 上 10.0
【详解】[1][2][3][4]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应位于同一高度,发现像成在光屏的上方,,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向上调节蜡烛,或向下调节凸透镜,或向上调节光屏幕。
[4]由图可知,物距为
40.0cm20.0cm20.0cmu
由于光屏上的像与光源等大,可知物距等于二倍焦距,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1120.0cm10.0cm22fu
2. 凸透镜 光屏 C、D 光屏
【详解】[1][2]放置实验器材之后,为了使完整的像成在光屏中央,必须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三者在同一高度。
[3][4]由图可知,u=30cm,f=10cm,u>2f,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应在另一侧的f与2f之间移动光屏找像,即C、D之间。
3. 凸 远离 实像
【详解】[1][2][3]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他相近距离拍摄一朵花时,此时物距应减小,像距应变大,所以摄像头应该远离底片,在底片上能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 远离 反射
【详解】[1]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条件,拍照时,相机镜头与演员之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如果想让画面两侧的演员全部进入画面中,则所成的像变小,应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可将照相机的镜头远离演员。
[2]因为裙子只反射绿色光,吸收其他颜色的色光,绿光被反射进观众的眼睛,观众看到演员的裙子呈绿色。
5. 凸透 正 虚
【详解】[1][2][3]玻璃“凸起”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其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日历数字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6.等大
【详解】根据图像可知,此时有
答案第2页,共7页 u=v=30.0cm
此时可得
u=v=2f
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7. 凝固 非晶体 折射 向外伸
【详解】[1]琥珀是由柏松树上分泌出来的树脂油变成的固体形成的,这是凝固过程。
[2]树脂油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树脂油是非晶体。
[3]晶莹剔透的琥珀形成一个凸透镜,昆虫反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进入人的眼睛,所以我们看到的昆虫属于折射现象。
[4]使用相机拍摄记录时,若要看到昆虫身体的细微之处,则像变大,像距变大,物距变小,相机镜头应该向外伸。
8. 缩小 上
【详解】[1]由图可知,物距为25cm,因为焦距为10cm,所以物距大于两倍的焦距,所以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当物体下移时像会上移。
9.投影仪与屏幕
【详解】如图投影仪,它由凸透镜、平面镜、光屏等组成。其中凸透镜是使投影片通过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平面镜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反射光线,使像成在屏幕上。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实像时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若想使屏幕上的图案变得大些,应将凸透镜向下调减小物距,同时将投影仪远离屏幕,增大像距。
10. 凸透镜 虚
【详解】[1][2]透明凸起的部分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其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手表数字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1.A
【详解】装水的烧瓶类似一个凸透镜,从图中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2.A
【详解】由图知道,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根据成实像时,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