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地球概况
- 格式:ppt
- 大小:26.30 MB
- 文档页数:86
地球概况知识点总结1. 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的直径约为12742公里,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公转周期约为365.26天。
地球是一个椭球体,由固体地壳、液态地幔和固态地核组成。
地球上有七大洲和五大洋,其中最大的洋是太平洋,最大的洲是亚洲。
地球上的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约为8848米,最低点是死海,海拔约为-429米。
2. 地球的大气地球的大气层分为四层: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和电离层。
大气层是地球与宇宙之间的过渡层,它能够吸收太阳辐射并保持地表温度适宜。
大气中主要成分是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和其他稀有气体。
大气层对保护地球生物和水域有着重要的作用。
3. 地球的水资源地球上约70%的表面覆盖着水,其中97.5%是咸水,2.5%是淡水。
地球上的水资源非常丰富,但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利用压力。
冰川和冰盖储存了大量的淡水资源,被视为未来的重要水资源。
4. 地球的生物资源地球上生物种类繁多,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不同的生物种类栖息在不同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中,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
地球的生物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但也存在着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5. 地球的环境问题地球面临着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包括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气候变化是当今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人类活动导致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加速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化石能源的过度开采和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导致了地球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大气和水体的污染给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链带来了威胁。
6. 地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了保护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减缓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国际社会的共同目标。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是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举措。
此外,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也是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7. 地球的其他特点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够支持生命存在的星球,它拥有独特的地球物理和化学特性。
地球概况知识点归纳总结1. 地球的结构地球的结构相当复杂,它由地核、地幔、地壳和大气层组成。
地核由铁和镍构成,地幔由固态和部分熔融的岩石构成,地壳则是我们所处的表面。
大气层则由几层气体构成,包括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和臭氧层。
2. 地球的环境地球的环境包括大气、水和陆地等各个方面。
大气层包含了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气体,这些气体能够维持地球上的生物进行呼吸和光合作用。
水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冰川等,占地球表面的70%。
陆地是地球上生物生存的空间,包括了大陆、岛屿、山脉、平原等各种地形。
3. 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纬度、海拔、地形、陆地分布等。
这些因素决定了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包括寒带气候、温带气候和热带气候等。
气候的变化对生物和人类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4. 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非常丰富,包括了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它们在不同地区的环境中演化出各种不同的特征和形态。
生物多样性对地球上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非常重要。
5. 地球的地理地球上有着多样的地理特征,包括了山脉、河流、湖泊、草原、沙漠等。
这些地理特征决定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和生物组成,也是人类生活和发展的重要依托。
6. 地球的灾害地球上的灾害包括了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干旱、飓风等。
这些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救灾措施。
7. 地球的资源地球上有着丰富的资源,包括能源、矿产、水资源、土壤资源等。
这些资源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也需要合理开发和利用,以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
总之,地球是一个复杂而丰富多彩的星球,它的结构、环境、气候、生物多样性、地理、灾害和资源都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我们需要更加了解并尊重地球,以便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个我们共同的家园。
第二章地球概况一、地球及其在宇宙中的位置(一)地球形状的认识※圆球形(第一级近似)赤道半径:6378.137Km※旋转椭球体(第二级近似)两极半径:6356.752Km※大地水准体(第三级近似)平均半径:6371.11 Km※“梨”形(最高级)扁率:1:289(二)地球的表面形态面积: 5.1×108 km2最高点:8844.43 M 珠穆朗玛峰最低点:-11034 M 马里亚纳海沟海陆分布:海71% 陆29%北陆南水;陆地南北成对出现1. 大陆表面形态山地: 海拔高程在500米以上,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程大于200m的地区。
高原:海拔>500—600米,表面平坦或一定起伏的广阔地区,如:青藏高原平原:海拔>200米,表面平坦高差<50 米,起伏很小的地区,如: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丘陵:海拔<500米,高差几十米,地形起伏不大地区,如:江淮丘陵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如:四川盆地洼地:高程在海平面以下地区。
如:克鲁沁洼地500-1000m为低山;1000-3500m为中山;大于3500m为高山。
我国大陆地势明显呈三级台阶式排列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2. 海底表面形态△海岸带、大陆架、大陆坡△大洋盆地、海岭和海沟海岸带:水深<20米,受海浪冲击,又称潮汐带。
大陆架:近陆浅水海底平原,地势平坦,坡度<0.1°。
一般指水深<200米的水域。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的倾斜部分,平均坡度4.3°。
水深200-2500m,是陆壳与洋壳之间的界线。
大洋盆地:水深2500-6000m,常分布海下山脊(海岭)。
海岭:线状分布的海底隆起地区,由火山岩组成,海底扩展形成,地震多发地,热流值高(洋中脊)。
海沟:大洋边缘发育几乎平行的巨形凹地,深8000-10000m。
(三)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 宇宙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论”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地球的基本概况?1.年龄:46亿岁。
公转周期:约365天。
公转轨道:呈椭圆形。
7月初为远日点,1月初为近日点。
自转周期:恒星日:约23.小时56分4秒。
太阳日:24小时。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黄赤交角:23°26。
赤道半径:是从地心到赤道的距离,大约6378.5公里。
平均半径:大约637 1.3 公里(这个数字是地心到地球表面所有各点距离的平均值)。
体积:10832亿立方千米。
质量:5.9742×10^21 吨。
平均密度:5.515 g/cm^3,地球是太阳系中密度最大的星体。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海洋面积:3.61亿平方千米。
大气:主要成份:氮(78.5%)和氧(21.5%)。
地壳:主要成份:氧(47%)、硅(28%)和铝(8%)。
表面大气压: 1013.250毫巴。
由化学组成成分及地震震测特性来看,地球本体可以分成一些层圈,以下就标示出它们的名称与范围(深度,单位为公里):0- 40地壳,40-2890地幔,2890-5150外地核,5150-6378内地核。
地球表面积71%为水所覆盖,地球是太阳系唯一在表面可以拥有液态水的行星( 土卫六的表面有液态乙烷或甲烷,而藏于木卫二的表面之下则可能有液态水,不过地球表面有液态水仍是独一无二的)。
2.地球距离太阳1.5亿千米,从地球到太阳上去步行要走3500多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20多年。
地球属于银河系太阳系,处在金星与火星之间,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在八大行星中大小排行是第五,但人类直到16世纪哥白尼时代人们才明白地球只是一颗行星。
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引潮力会使地球的自转周期每一世纪增加约2毫秒,最新研究显示在9亿年前一天只有18小时,而一年则有481天。
地球卫星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
高中地理地球概况总结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形的天体,其表面71%被海洋覆盖,剩下的29%为陆地。
地球的体积约为1.08321×10¹²立方千米,赤道半径约为6378.137千米,极半径约为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二、地球的结构层次地球由三个主要层次构成: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温度极高,达到5700K左右;地幔位于地核之上,由硅、镁、铝、铁等元素构成的岩石矿物组成;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岩石层,厚度从5到70千米不等,包含了地球上的陆地和海底地形。
三、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绕自己的轴线旋转,这就是自转,一周约需23小时56分。
地球同时还围绕太阳旋转,这就是公转,一周约需365.25天。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
四、地理坐标与时区地理坐标由经度和纬度构成,用于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
经度从本初子午线开始,向东和向西各分为180度;纬度从赤道开始,向北和向南各分为90度。
地球被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大约覆盖15度的经度,时间的计算以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旧址的零度经线为基准,即格林威治标准时间(GMT)。
五、地球表面的特征地球表面特征丰富多样,包括大陆、岛屿、半岛、海沟、海岭、山脉、平原、河流、湖泊等。
这些地形地貌的形成和变化受到地壳运动、板块活动、火山喷发、冰川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六、大气圈与天气现象大气圈是地球表面以上气体层的总称,由78%的氮气、21%的氧气、混合微量的水蒸气、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的气态分子所构成。
天气现象包括风、雨、雪、雷电、雾霾等,这些现象的形成和变化受到大气圈中各种气体、水汽、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七、水圈与海洋系统水圈是地球上所有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等)的总称,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动态的系统。
海洋系统是水圈的主体,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包括五大洋及其附属海域,海洋的存在对地球的气候、生物分布、地壳运动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