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分析培训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27.37 KB
- 文档页数:6
理化检验培训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理化检验的常用仪器?A. 紫外分光光度计B. 原子吸收光谱仪C. 电子天平D. 离心机答案:D2. 理化检验中,下列哪种方法常用于测定金属离子的含量?A. 重量分析法B. 滴定分析法C. 色谱分析法D. 电泳分析法答案:B3. 在理化检验中,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常用的标准物质?A. 纯水B. 纯乙醇C. 氯化钠D. 硫酸铜答案:B4. 理化检验中,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化学分析的基本操作?A. 称量B. 溶解C. 过滤D. 离心答案:D5. 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有机污染物?A. 多环芳烃B. 重金属离子C. 农药残留D.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理化检验中,下列哪些仪器可以用于测定物质的组成?A. 红外光谱仪B. 质谱仪C. 核磁共振仪D. 电子天平答案:ABC2. 下列哪些操作是理化检验中常见的前处理方法?A. 萃取B. 蒸馏C. 过滤D. 离心答案:ABCD3. 在理化检验中,下列哪些物质可以作为标准物质?A. 纯水B. 纯乙醇C. 氯化钠D. 硫酸铜答案:ACD4. 下列哪些方法可以用于测定溶液的pH值?A. 酸度计B. 滴定法C. 电位法D. 色谱法答案:ABC5. 理化检验中,下列哪些物质属于无机污染物?A. 多环芳烃B. 重金属离子C. 农药残留D. 硫酸盐答案:B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理化检验中,所有仪器都需要定期校准。
(对)2. 理化检验中,离心机不用于分离颗粒物质。
(错)3. 理化检验中,标准物质的纯度必须达到99.99%以上。
(错)4. 理化检验中,重量分析法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对)5. 理化检验中,原子吸收光谱仪不能用于测定非金属元素。
(错)6. 理化检验中,所有样品都需要进行前处理。
(错)7. 理化检验中,色谱分析法不能用于分离混合物。
(错)8. 理化检验中,核磁共振仪可以用来测定分子结构。
化验员、质监员培训讲义第一部分基本常识第一章允许差一、准确度和误差1.准确度系指测得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
2.误差系指测得结果与真实值之差。
二、精密度和偏差1.精密度系指在同一实验中,每次测得的结果与它们的平均值接近的程度。
2.偏差系指测得的结果与平均值之差。
三、误差和偏差由于“真实值”无法准确知道,因此无法计算误差。
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是计算偏差(或用平均值代替真实值计算误差,其结果仍然是偏差)。
四、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绝对偏差=测得值-平均值绝对偏差相对偏差=×100%平均值若两份平行操作,设A 、B 为两次测得值,则其相对偏差如下式计算:A -平均值A -(A +B)/2A -B相对偏差(%)=×100%=×100%=×100%平均值(A +B)/2A +B 五、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1.标准偏差是反映一组供试品测定值的离散的统计指标。
若设供试品的测定值为Xi ,则其平均值为X ,且有n 个测定值,那么标准偏差为:1.标准偏差(SD )S X =2.相对标准偏差(RSD )S XRSD =×100%六、最大相对偏差相对偏差是用来表示测定结果的精密度,根据对分析工作的要求不同而制定的最大值1)(2−−∑n x x x(也称允许差)。
七、误差限度误差限度系指根据生产需要和实际情况,通过大量实践而制定的测定结果的最大允许相对偏差。
第二章有效数字的处理一、有效数字1.在分析工作中实际能测量到的数字就称为有效数字。
2.在记录有效数字时,规定只允许数的末位欠准,而且只能上下差1。
二、有效数字修约规则用“四舍六入五成双”规则舍去过多的数字。
即当尾数≤4时,则舍;尾数≥6时,则入;尾数等于5时,若5前面为偶数则舍,为奇数时则入。
当5后面还有不是零的任何数时,无论5前面是偶或奇皆入。
例如:将下面左边的数字修约为三位有效数字2.324→2.32 2.325→2.32 2.326→2.33 2.335→2.34 2.32501→2.33三、有效数字运算法则1.在加减法运算中,每数及它们的和或差的有效数字的保留,以小数点后面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为标准。
第八章重量分析法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八章重量分析法8.1 计算下列换算因数:(1) 从Mg2P2O7的质量计算MgSO4·7H2O的质量;(2) 从(NH4)3PO4·12MoO3的质量计算P和P2O5的质量;(3) 从Cu(C2H3O2)2·3Cu(AsO2) 2的质量计算As2O3和CuO的质量;(4) 从丁二酮肟镍Ni(C4H8N2O2) 2的质量计算Ni的质量;(5) 从8-羟基喹啉铝(C9H6NO) 3Al的质量计算Al2O3的质量。
8.2 以过量的AgNO3处理0.3500g的不纯KCl试样,得到0.6416gAgCl,求该试样中KCl的质量分数。
8.3 欲获得0.3g Mg2P2O7沉淀,应称取镁质量分数为4.0%的合金试样多少克?8.4 今有纯的CaO和BaO的混合物2.212g,转化为混合硫酸盐后重5.023g,计算原混合物中CaO和BaO的质量分数。
8.5 有纯的AgCl和AgBr混合试样质量为0.8132g,在Cl2气流中加热,使AgBr 转化为AgCl,则原试样的质量减轻了0.1450g,计算原试样中氯的质量分数。
8.6铸铁试样1.000g,放置电炉中,通氧燃烧,使其中的碳生成CO2,用碱石棉吸收后者增重0.0825g。
求铸铁中碳的质量分数。
8.7 取磷肥2.500g,萃取其中有效P2O5,制成250mL试液,吸取10.00mL试液,加入HNO3,加H2O稀释至100mL,加喹钼柠酮试剂,将其中H3PO4沉淀为磷钼酸喹啉。
沉淀分离后洗涤至中性,然后加25.00mL0.2500 mol·L-1NaOH 溶液,使沉淀完全溶解。
过量的NaOH以酚酞作指示剂用0.2500 mol·L-1HCl溶液回滴,用去3.25ml。
计算磷肥中有效P2O5的质量分数。
8.8 称取0.4817g硅酸盐试样,将它作适当处理后,获得0.2630g不纯的SiO2(含有Fe2O3,Al2O3等杂质)。
TS:总固体一、定义总固体(TS)指试样在一定温度下蒸发至恒重,所有固体物的总量,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它包括样品中悬浮物、胶体物和溶解性物质,其中既有有机物也有无机物。
(一般检测循环水、清净下水)二、测定方法:1、将蒸发皿洗净,放在105±3℃烘箱内30min,取出,于干燥器内冷却冷却30min。
在分析天平上称量,再次烘烤,称量,直至恒重(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0002g),质量记为m0。
2、移取一定量充分摇匀的水样于105~110℃已烘干且恒重的蒸发皿中,置于100℃水浴锅上蒸干;3、将已蒸干的水样连同蒸发皿置于105~110℃的烘箱中,烘干1h。
(若含盐量偏高,可适当增加烘干时间)4、取出蒸发皿放在干燥器内冷至室温,迅速称量。
5、于相同条件下烘干0.5h,冷却后称量,如此反复操作,直至恒重(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0004g),质量记为m1。
三、分析结果水样中全固体的含量按下式计算:全固体(mg/L)=(m1-m0)×106 / V式中:m1-残留物与蒸发皿的总质量,g;m2-蒸发皿的质量,g;V-水样的体积,mL;四、注意事项1、在蒸发过程中注意不要使水样沸腾。
2、为防止环境中杂质的污染,应在蒸发皿上放置三角架,并加盖表面皿或防护罩。
3、水浴锅的水面不能与蒸发皿接触,以免沾污蒸发皿,影响测定结果。
SS悬浮物一、定义水中的悬浮物是指水样通过不同的滤料分离出来的固体物质的质量。
它表示水中不溶的固体物质含量,其中不包括水样中胶体和溶解性物质。
二、测定1、用扁咀无齿镊子夹取微孔滤膜放于事先恒重的称量瓶里,移入烘箱中于103~105℃烘干半小时后取出置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其重量。
再次烘干,称量,直至恒重(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0002g),质量记为m0。
2、将恒重的微孔滤膜正确的放在滤膜过滤器的滤膜托盘上,加盖配套的漏斗,并用夹子固定好。
以蒸馏水湿润滤膜,并不断吸滤。
地磅人员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地磅是用来测量货物重量的一种设备。
地磅人员需要通过培训和实践,掌握地磅的操作技能,了解地磅的原理和结构,掌握地磅与计算机的连接和操作,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安全操作规程,做好地磅的维护与管理工作,确保地磅设备的正常运行,保障货物重量的准确测量。
因此,地磅人员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地磅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保障地磅设备的正常使用,满足客户的需要。
二、培训对象及培训内容1.培训对象:地磅操作人员、维护人员和管理人员2.培训内容:(1)地磅的原理和结构(2)地磅的操作技能(3)地磅与计算机的连接和操作(4)相关的法律法规(5)安全操作规程(6)地磅的维护与管理三、培训方式1.理论知识培训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由专业老师解说,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讲解地磅的原理和结构、操作技能、安全操作规程等内容。
2.实践操作培训利用实际的地磅设备进行操作演练,让学员亲自操作,熟悉地磅的使用,掌握操作技能。
3.案例分析培训通过案例分析,让学员学会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应对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培训计划1. 培训时间:2天2. 培训地点:公司内部培训室和现场实地操作3. 具体内容安排:第一天上午8:00-8:30 签到8:30-10:00 理论知识培训10:00-10:15 茶歇10:15-12:00 实践操作培训12:00-13:30 午餐下午13:30-15:00 理论知识培训15:00-15:15 茶歇15:15-17:00 实践操作培训第二天上午8:30-10:00 案例分析培训10:00-10:15 茶歇10:15-12:00 实践操作培训12:00-13:30 午餐下午13:30-15:00 理论知识培训15:00-15:15 茶歇15:15-17:00 考核与总结五、培训评估1. 考核方式采用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理论知识考试占总分的50%,实践操作考核占总分的50%。
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多重(认识千克和克)》教案二: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教学目标:1.了解千克、克两种重量计量单位的使用方法,学会在实际生活中正确使用。
2.了解不同物品的重量体积计量方法,并能进行比较分析。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运算能力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难点:1.认识千克、克两种重量单位,学生易混淆。
2.培养学生对不同物品的重量进行感性认识,准确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
教学准备:1.课件、教案、PPT等教学工具。
2.多种器具,比如秤和不同重量的物品。
教学过程:Step1. 导入学习教师用引人入胜的语言,让学生了解今天的学习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互动提问,让学生获得主题,如:“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关于重量的知识。
你们知道怎样去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吗?我们来看看……”Step2. 引入学习材料教师让学生观察不同的物品,比如:书包、饼干、苹果等等,并了解其重量体积信息。
Step3. 认识重量计量单位教师先让学生观察课件上的画面,引导学生认识千克、克两种重量计量单位的使用方法和计算。
Step4. 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教师将不同物品放在秤上,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
学生可以尝试将不同的物品两两进行比较,理解其重量大小。
Step5. 讨论总结教师和学生进行讨论,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包括千克、克两种重量计量单位的使用方法,以及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体积方法。
Step6. 课外作业将课内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不同物品,了解其重量体积信息,并进行比较分析。
同时,可要求学生画出自己书包里的物品并标注它们的重量信息。
教学反思:通过“比较不同物品的重量”这个教学活动,学生对相对大小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提高。
此外,通过秤等量具辅助,理论学习和实际体验相结合,真实的物品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自己参与进来,那么达到教学目标的效果就会更加显著。
TS:总固体一、定义总固体(TS)指试样在一定温度下蒸发至恒重,所有固体物的总量,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它包括样品中悬浮物、胶体物和溶解性物质,其中既有有机物也有无机物。
(一般检测循环水、清净下水)二、测定方法:1、将蒸发皿洗净,放在105±3℃烘箱内30min,取出,于干燥器内冷却冷却30min。
在分析天平上称量,再次烘烤,称量,直至恒重(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0002g),质量记为m0。
2、移取一定量充分摇匀的水样于105~110℃已烘干且恒重的蒸发皿中,置于100℃水浴锅上蒸干;3、将已蒸干的水样连同蒸发皿置于105~110℃的烘箱中,烘干1h。
(若含盐量偏高,可适当增加烘干时间)4、取出蒸发皿放在干燥器内冷至室温,迅速称量。
5、于相同条件下烘干0.5h,冷却后称量,如此反复操作,直至恒重(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0004g),质量记为m1。
三、分析结果水样中全固体的含量按下式计算:全固体(mg/L)=(m1 - m0)×106 / V式中:m1 -残留物与蒸发皿的总质量,g;m2 -蒸发皿的质量,g;V -水样的体积,mL;四、注意事项1、在蒸发过程中注意不要使水样沸腾。
2、为防止环境中杂质的污染,应在蒸发皿上放置三角架,并加盖表面皿或防护罩。
3、水浴锅的水面不能与蒸发皿接触,以免沾污蒸发皿,影响测定结果。
SS 悬浮物一、定义水中的悬浮物是指水样通过不同的滤料分离出来的固体物质的质量。
它表示水中不溶的固体物质含量,其中不包括水样中胶体和溶解性物质。
二、测定1、用扁咀无齿镊子夹取微孔滤膜放于事先恒重的称量瓶里,移入烘箱中于103~105℃烘干半小时后取出置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其重量。
再次烘干,称量,直至恒重(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0002g),质量记为m0。
2、将恒重的微孔滤膜正确的放在滤膜过滤器的滤膜托盘上,加盖配套的漏斗,并用夹子固定好。
以蒸馏水湿润滤膜,并不断吸滤。
3、量取充分混合均匀的试样100mL抽吸过滤。
使水分全部通过滤膜。
再以每次10mL蒸馏水连续洗涤三次,继续吸滤以除去痕量水分。
停止吸滤后。
4、仔细取出载有悬浮物的滤膜放在原恒重的称量瓶里,移入烘箱中于103~105℃下烘干1小时后移入干燥器中,使冷却到室温(30分钟),称其重量。
再次烘干,称量,直至恒重(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0004g),质量记为m1。
三、分析结果悬浮物含量按下式计算:悬浮物(mg/L) =(m1 - m0)×106 / V式中:m1 —悬浮物+滤膜+称量瓶重量,g;m0 —滤膜+称量瓶重量,g;V —试样体积,mL。
四、注意事项1、滤膜上截留过多的悬浮物可能夹带过多的水份,除延长干燥时间外,还可能造成过滤困难,遇此情况,可酌情少取试样。
2、滤膜上悬浮物过少,则会增大称量误差,影响测定精度,必要时,可增大试样体积。
一般以5~100mg悬浮物量做为量取试样体积的实用范围。
TDS:溶解性固体,一、定义是溶解在水里的无机盐和有机物及能通过滤器的不溶性微粒的总称,其主要成分有钙、镁、钠、钾离子和碳酸离子、碳酸氢离子、氯离子、硫酸离子和硝酸离子。
但TDS小,并不就表示水质好,TDS大,也不表示水质差。
理论上TDS = DD * 0.55,但检测结果一般为0.7左右。
二、测定1、将蒸发皿洗净,放在105±3℃烘箱内60min,取出,于干燥器内冷却冷却30min。
在分析天平上称量,再次烘干,称量,直至恒重(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0002g),质量记为m0。
2、将水样上清液用砂芯过滤器过滤(现基本上用定性滤纸过滤)。
取过滤水样100.00mL于蒸发皿中,(如水样的溶解性总固体过少时可增加加水样体积)。
3、将蒸发皿置于水浴上蒸干(水浴液面不要接触皿底),将蒸发皿移入105±3℃烘箱内,1h后取出,(若含盐量高,可适当增加烘干时间)干燥器内冷却30min,称量。
4、于相同条件下烘干0.5h,冷却后称量,如此反复操作,直至恒重(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0004g),质量记为m1。
三、分析结果水样中全固体的含量按下式计算:溶解性总固体(mg/L)=(m1 - m0)×106 / V式中:m1 -溶解与蒸发皿的总质量,g;m2 -蒸发皿的质量,g;V -水样的体积,mL;四、注意事项1、在蒸发过程中注意不要使水样沸腾。
2、为防止环境中杂质的污染,应在蒸发皿上放置三角架,并加盖表面皿或防护罩。
3、水浴锅的水面不能与蒸发皿接触,以免沾污蒸发皿,影响测定结果。
由以上定义及测定可知:TS = SS + TDSVSS:挥发性悬浮物(挥发性总固体)一、定义水中的悬浮物是指水样通过滤纸截流下的固体悬浮物在马弗炉(600度)灼烧下挥发掉的量。
它表示水中样品中悬浮物、胶体和溶解性物质中有机物的量。
二、测定1、将定量滤纸移入烘箱中,于103~105℃烘干1小时后取出,置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其重量。
再次烘干,称量,直至恒重(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0002g),质量记为m0。
(现在为了简便直接烘干2小时)2、量取充分混合均匀的试样50mL过滤。
使水分全部通过滤纸。
再以每次10mL蒸馏水连续洗涤三次,继续过滤至滤纸上没有水。
(测定VSS的水样含泥量都比较大,取水样较少,若是固体的泥直接用恒重的坩埚进行称量)3、(1)若为水样将过滤后的滤纸移入烘箱中于103~105℃下烘干2小时,(视情况可适当延长烘干时间)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其重量。
再次烘干,称量,直至恒重(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0004g),质量记为m1。
(2)若是污泥样,称取5g样品于恒重的坩埚里,将坩埚移入烘箱中于103~105℃下烘干2小时,(视情况可适当延长烘干时间)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其重量。
再次烘干,称量,直至恒重(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0004g),质量记为m1。
恒重的空坩埚质量为m0.4、将干净的坩埚放入烘箱中干燥一小时,取出放在干燥其中冷却至平衡温度,称重。
再次烘干,称量,直至恒重(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0002g),质量记为m2。
5、将3 中的滤纸和泥放在4中的坩埚中,然后放入冷的马弗炉中,加热到600℃灼烧60分钟,在干燥器中冷却并称重,m3;(从温度达到600℃开始计时)三、分析结果(1)水样挥发性总固体(mg/L)= [( m1+m2- m0)- m3] *106/ V式中:m0 -滤纸质量m1 -滤纸与悬浮固体的总质量m2 -空坩埚的质量m3 -坩埚与灼烧剩余的悬浮固体的总和V -水样体积(2) 污泥样挥发性总固体(mg/L)= [( m1+m2- m2)- m3] *106/ Vm1 -坩埚与悬浮固体的总质量m2 -空坩埚的质量m3 -坩埚与灼烧剩余的悬浮固体的总和V -水样体积简便算法,便于理解。
我们一般认为滤纸就是100%烧没有了。
悬浮物:悬浮物(mg/L)= ( m1- m0)*106 / V剩余泥量: 灰分(mg/L)= ( m3- m2)*106 / V由以上定义可知VSS = SS -灰分(剩余泥量)总固体中的灰分是经灼烧后残渣的量,这个灰分表示了试样中盐或矿物质以及不可灼烧的其它物质(例如Si)的含量。
滤纸也有少量的灰分:定性滤纸0.15% 定量滤纸0.01%悬浮物:悬浮物(mg/L)= ( m1- m0)*106 / V剩余泥量: 灰分(mg/L)= ( m3- m2-滤纸灰分)*106 / VMLSS和MLVSS一、定义MLSS :称混合液悬浮固体。
是指曝气池混合液体活性污泥的浓度,即在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占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重量。
MLVSS:称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
指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中的有机物量称为MLVSS。
MLSS、MLVSS是间接计量活性污泥微生物量的指标。
MLSS一般控制在2000~3000mg二、测定1、将定量滤纸移入烘箱中,于103~105℃烘干1小时后取出,置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其重量。
再次烘干,称量,直至恒重(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0002g),质量记为m0。
(现在为了简便直接烘干2小时)2、量取充分混合均匀的试样50mL过滤。
使水分全部通过滤纸。
再以每次10mL蒸馏水连续洗涤三次,继续过滤至滤纸上没有水。
3、将过滤后的滤纸移入烘箱中于103~105℃下烘干2小时,(视情况可适当延长烘干时间)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其重量。
再次烘干,称量,直至恒重(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0004g),质量记为m1。
4、将干净的坩埚放入烘箱中干燥一小时,取出放在干燥其中冷却至平衡温度,称重。
再次烘干,称量,直至恒重(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0002g),质量记为m2。
5、将3 中的滤纸和泥放在4中的坩埚中,然后放入冷的马弗炉中,加热到600℃灼烧60分钟,在干燥器中冷却并称重,m3;(从温度达到600℃开始计时)三、分析结果(1)水样挥发性总固体(mg/L)= [( m1+m2- m0)- m3]*106/ V式中:m0 -滤纸质量m1 -滤纸与悬浮固体的总质量m2 -空坩埚的质量m3 -坩埚与灼烧剩余的悬浮固体的总和V -水样体积简便算法,便于理解。
悬浮物:悬浮物(mg/L)= ( m1- m0) / V剩余泥量: 灰分(mg/L)= ( m3- m2) / V三、注意事项采样地点定于曝气池出口处;曝气池水深3.1米,故应在液面下0.78米处采样,实际的采样位置应在采样断面的中心。
SV30:沉降比一、定义污泥沉降比(SV)是指将混匀的曝气池活性污泥混合液迅速倒进100ml量筒中至满刻度,静置沉淀30分钟后,则沉淀污泥与所取混合液之体积比为污泥沉降比(%),又称污泥沉降体积污泥沉降比二、分析结果SV(%)= V÷100×100%式中:V ——100ml试样在100ml量筒中,静止30分钟沉淀后污泥所占的体积,ml;三、测定意义1、因为污泥沉降30分钟后,一般可达到或接近最大密度,所以普遍以此时间作为该指标测定的标准时间。
2、污泥沉降比SV30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通过观察沉降比可以发现污泥性状的很多问题,上清液是否清澈,是否含有难沉悬浮絮体,絮体粒径大小及紧凑程度等等。
3、污泥沉降比大致反映了反应器中的污泥量,可用于控制污泥排放;它的变化还可以及时的反映污泥膨胀等异常情况。
SVI污泥指数一、定义污泥指数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控制指标。
污泥指数(SVI)是指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分钟静沉后,1g干污泥所形成的湿污泥的体积数,以ml计。
二、分析结果SVI(ml/g)= SV % ×106 / MLSS三、测定意义污泥指数也是表示活性污泥的凝聚沉降和浓缩性能的指标。